如何撰寫博士論文
論文完善地論述這些創新點,一般要回答三方面的問題:
(1)創新點是什么。論文要清晰地表述所提出的新發現、新假設和理論,界定相應概念和變量的內涵和外延;
(2)為何要提出此創新點。論文要交代創新點提出的實際或理論背景,既說服自己也讓讀者感到這樣的創新點的確有學術和實際意義,值得費精力去研究;
(3)回答這個創新點是否成立的質疑。提出證據和論據來支持論文的創新點。為了回答上述問題,相應有三方面的內容,即創新點的表述,創新點的理論和實際背景評述以及創新點的論證。表述反映論文的貢獻所在,背景評述襯托出論文的價值,論證則表明創新點的可信程度,三者缺一不可。只提出某種觀點、說法或模式而缺乏背景評述,讀者難以了解其創新的份量和作者工作的價值,而有價值的假設或理論還需充分的論證支持,否則,讀者將難以置信,不能放心引用。
著手寫作前研究生要考慮一個常被忽視的問題:論文寫給誰看?為政策制訂者提出研究報告是一種寫法,和同行交流取得同行認可又是另一種寫法。研究生論文寫作中最不可取的傾向,便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學生當作心目中的讀者,把論文看成一本教材。博士論文的首要目的是為了表明研究生本人的研究工作能力和論文學術水平已符合博士學位的要求,心目中最重要的讀者應是論文評閱教授和回答辯委員會成員,交流是次要的。
讀者定位為評閱教授,寫作目的定位為取得審閱通過以至好評。因此,著手組織寫作內容和考慮表述方式時就不能忽視一個現實,即評閱教授不大可能逐字逐句地詳細閱讀動有10萬字的論文。他閱讀的目的是評價,如果有足夠的依據可判定此博士論文合格或不合格,就可以著手寫評審意見,完成作為評閱人的評審任務。研究生一旦明確首要的讀者是評閱教授,就應以最簡要、明確的語言,把創新點表達清楚,和創新點無關或聯系不密切的知識性內容愈少愈好。各個大學都有各自的博士論文寫作格式,但基本內容和規范還是一致的。簡括地可劃分為四部分:(1)摘要;(2)緒論,從其作用來說,亦可稱闡明問題;(3)方法,起到論證的作用;(4)結果及討論。
一、摘要
要從寫作順序而言,摘要應在博士論文正文完成以后才著手撰寫。然而,評閱教授必然首先閱讀摘要,如摘要能開門見山清楚地告訴評閱人論文的創新點及其價值所在,便會令評閱人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其實,這也是對評閱人工作的支持,讓他高效地把握論文的要點。
摘要是一篇論文的微型版本,供讀者粗略判斷其價值,必須簡短扼要。一般英文論文的摘要,不超過200個詞,中文論文也不用超過300個字,而且一般不分段落,一段話即完成摘要。博士論文摘要可分段,字數可多些,但800個中文字已足夠。
摘要是向讀者敘述本文的創新點和它的價值,一般采取陳述方式。包含三個組成部分:(1)問題說明。指明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問題界定要清晰,并令讀者意識到此問題的價值所在。(2)創新點。研究工作的貢獻,即與眾不同的新發現。創新點應占去摘要中大部分篇幅。(3)論證途徑的說明。創新點論證過程不必敘述,但作者若在論證方法技術上有改進和創新之處則可以寫上。
幾百個字把這些內容描述清楚,勢必要用最精練、濃縮的語言。在摘要寫作中,值得注意的一些問題是:
首先,引導性和支持性的解釋應盡量少。所謂引導性、支持性的解釋內容包括研究歷史回顧、文獻綜述和概念名詞解釋等。其次,摘要不能寫成目錄式。目錄是告訴讀者本文的內容,便于總覽和查閱,而摘要是告訴讀者自己做出了什么貢獻。如果摘要中按章再簡介一遍內容,那就成為對目錄的解釋。再次,摘要應采用學術語言表達創新點及其背景,讓評閱人員和專業讀者判斷它的價值。無論摘要或正文中都不能出現“銷售論調”。如作者自己寫“本文有重大的理論和實用價值”等,這是學術論文很忌諱的事情。最后,研究生論文摘要中常易出現一個毛病,即在歸納論文的創新點時,只說“做了”或“研究了”什么,而不說“做出了”、“研究出了”什么,一字之差,相距甚遠。
二、緒論(闡明問題)
任何研究生論文首先都要點題,常賦以“問題提出”或“緒論”這些標題,目的是為了闡明問題。緒論可細分為幾部分:(1)提出及其背景。(2)文獻綜述。(3)假設表述,有時還加上關鍵術語界定內容。
1、問題提出及背景
論文首先要點題,提出本論文所要研究的問題。沒有明確提出研究問題,后面的文章就不可能做好。問題要明確,主題只能有一個,貫穿于論文始終,切忌貪大求全,目標多樣。研究生容易出現史學家嚴中平所說的“大題目、小文章”的偏向,“一開頭就選很大的題目,課題包括的范圍很廣,理論概括的層次很高,下筆就是…什么什么規律等等”。
問題明確意味著設定有限的研究范圍,例如“國有企業虧損原因”、“交易信用”等都是有意義的研究題目,但這種題目仍然比較廣泛,還須思考研究的切入點。虧損原因可以從不同層面來分析,可從體制方面、管理機制方面去研究,也可以從高層管理者的行為或從財務角度去研究。交易信用問題,是研究商品市場交易信用,還是技術轉移過程或要素流動過程的信譽問題,研究內容有很大差別。研究的層面和視角要定位好,才能找出有限的然而有價值的研究問題。
管理研究問題一般都很實際。最好以國民經濟發展和管理實踐的背景來說明所提問題的來龍去脈,問題產生的環境和條件,解決后能起到什么作用。無論研究內容和理論性多么強、多么深奧,在問題提出這一段都要深入淺出,用常用的語言和概念來闡述,將一位毫無思想準備的讀者引入到作者研究的問題思路上來。讓讀者看過點題這一段后,感到所提的問題清晰而且有實際意義并急著要看下去,這表明作者點題的成功。
2、文獻綜述
讀者看過所提問題及其實際背景后,自然會問,這個問題的研究現狀如何。文獻綜述便是回答、闡明所研究問題的理論背景。綜述須圍繞論文研究創新點來進行。學習前人的成果,為自己的論文服務,“依仗別人,抬高自己”。綜述內容雖是敘述前人的工作,作用卻是把“前人肩膀”弄清楚,襯托本文的“高明之處”。創新點總是比較而言,缺乏參考點就無法判斷其是否創新。參考文獻的內容總是和所研究問題相近,從最密切相關到最弱相關有一系列相關程度不同的文獻。最密切相關的文獻沒有的話,次密切、再次密切相關的總有。切不可認為本論文研究是前無古人的。產生這種誤解有時是“偷懶”的托辭,不愿意費功夫去檢索和閱讀文獻。有的可能受到一種觀點的影響,認為閱讀文獻會受到前人想法的約束,光靠自己天馬行空地思索才能創新。把閱讀和創新對立起來,起碼不符合事實。如人們崇敬的史學家陳寅屬,文學家錢鐘書都有許多創新觀點和理論,而他們的閱讀量大得驚人。再說,不看前人文獻,猶如半途殺出個程咬金,不問已有哪些約定俗語成術語,自己“獨立”地說一通,結果自己的觀點成果也難以得到同行的認同和引用。
撰寫文獻綜述時,心中一定要明確本論文的主題和假設所在,圍繞主題和假設,從遠而近,即先談關系弱后談關系密切的文獻,為的是從學術角度說明自己提出主題和假設的緣由。撰寫文獻綜述有三忌。一是講義式,不結合論文的主題和假設將研究課題有關的理論和學派簡要地陳述一遍,于是,涉及國外直接投資的論文都分別將巴克利、小島清鄧寧等人的理論介紹一遍,以致綜述反映不出論文的特色,似乎同類論文可以相互套用。二是主觀設置“靶子”。前面提到綜述是依托前人凸顯自己,但千萬不能貶低人家抬高自己,要如實地描述前人已做出的貢獻,特別是批評前人的不足或錯誤時更要慎重,一定要讀懂和引用被批評者的原文,不能從二手、幾手材料來判定原作者的“錯誤”,特別是一些譯文,如看到中文名詞就按習慣理解其含義,容易產生誤解和誤批。三是含糊不清。采用了文獻中的觀點和內容卻不模型、圖表、數據的來源。這樣,實際上“吃虧”的還是作者。因為,對于將前人和自己工作混為一談的論文,評閱者只能留有余地,沒有把握寫出充分高的評價。
綜述所用的文獻,應主要選自學術期刊或學術會議的文章。一則這些文章反映最近研究成果,再則這些文章是按學術論文規范撰寫,有論證,可以作為引用的根據。教科書或其他書籍,一般介紹比較成熟的知識,也可引用,但在文獻目錄中,只應是小部分。至于大眾傳播媒介如報紙、廣播、通俗雜志中的文章,其中一些數據、事實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觀點不能作為論證問題的依據。
3、假設表述
主題和假設樹是一篇博士論文寫作的綱領。主題是一篇論文或一項研究中的核心假設或最高層次的假設,亦即對主要問題的說明和作者對此問題主觀回答。假設表述這一節旨在表明論文已找到一個具有創新性而且有足夠理論和實用價值、值得花精力去研究的主題。假設表述相應的英文名詞為problem formulation,相當于中文論文常采用的“問題提出”,不過“問題提出”還不能完全反映formulation的含義,后者包括問題提出和主觀回答兩方面的內容,實質上是提出一種“假設”。后續整個研究工作就是論證和驗收此主觀答案是否成立。缺乏明確主題,很可能會寫成一篇知識性的教材式文章,令人讀后不清楚作者自己研究工作的貢獻何在。
主題的含義應包括對問題的主觀回答。在研究設計開始時就要確定主題,是否是定個框框再去找事實呢?艾豐在“新聞寫作方法論”中談到類似的爭論,即“主題先行”問題,他認為“記者在提煉自己報道主題的時候不僅可以主題先行,進入具體采訪之前就可以考慮主題問題,而且還可以說,許多好的報道都是主題先行的。問題是錯誤主題和正確主題之分”。這是很重要的經驗之談。管理研究論文的寫作或研究計劃的提出,同樣可以而且應該是這種“主題先行”方式,先對研究工作的主要貢獻即研究結果是什么,心中要有個設想,基本有數,研究或寫作工作則是深入和具體論證的過程。對于區分正確的或錯誤的主題,方法論本身難以做到,然而,按照“主題先行”的方法去寫作,對正確的主題,論證會更有說服力。
有的研究生,論文的主題尚未找出,沒有一個基本假設和創新點,只框定某下研究領域就動手寫起來,期望在寫的過程中會有所發現,這樣寫下去十之八九是講義式的,創新點不清晰,自己的觀點和前人的.混淆不清。研究論文的寫作順序要倒過來,研究者腦海中先要有“成果”,即對某個問題有創新觀點,這就是主題。有了主題,整個論文的框架、內容和取材都要以此主題為主干進行篩選。即使是對一些名詞內涵、外延、歸類和特征的描述,不同的主題有完全不同的側重點和寫法,圍繞主題邏輯才會嚴謹,取材才會切題和緊湊。
主題是作者在一篇論文中的核心假設或最高層次的假設。然而,論證某個主題,驗證其真偽,需要從不同視角和層次去研究,于是主題遞階演繹出多層次的假設,構成假設樹,下一層次的假設支持和細化上一層次的假設。主題反映論文的價值,而多層次的假設構成論文研究內容的實體。主題表述相對下層次的假設要抽象些,層次愈低的假設其操作性愈強,愈能成為直接通過觀測驗證的假設,愈有可能性取得新發現。
假設樹構成所研究主題的理論框架,它是一把智力鑰匙,有利于作者提高信息收集的質量和效率,對題材捕捉更敏感和準確,文獻綜合得以真正做到為我所用。有了假設樹,論文工作就有了明確的進度,可按假設樹的結構,從底層著手,自下而上進行論證,同時又從最高層主題著眼,始終把握所論證的底層假設在核心中的作用和地位。
從研究生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看來,假設,特別是假設樹的基層假設表述應注意一個原則:要落實到變量的層次。假設是對兩概念之間可能關聯作出的一種待檢驗的解釋,無論是行為和事件之間的前因后果或相關關系,還是探索研究主體的狀況、過程和特征,都得抽象出關鍵的概念,這樣才有“學術味”,讀者才能應用此研究結果來分析類似現象或過程。然而,研究者形成假設的初期,所提出的概念往往比較抽象,難于直接驗證,須進一步對這些概念賦予操作性定義。一旦具操作性定義,這些概念就可以觀測賦值,稱為變量。博士論文常出現假設未落實到變量層次而難以驗證的缺陷,例如有篇論文提出假設“非經濟因素對中國城鄉人口遷移有著更為直接的影響”。假設中非經濟因素外延太大,不能作為變量處理。
假設陳述是否具體、清晰到變量的層次,可以從兩方面來判斷。第一,是否能據以收集數據和證據進行驗證。猶如醫生按自己的初步判斷向患者提問和開出化驗單一樣,研究者要能收集假設中所涉及概念的數據和事實。上例中的“非經濟因素”作為假設中的主要概念,收集數據和事實就無從下手。第二,是否能定量分析。對定量的概念,理解不能太窄,數學模型求解和優化計算固然是定量分析,聚類分析以及優先順序排列的定序分析也是定量分析。如問卷研究,就是將各種觀點和意見定量化的過程。
任何一篇論文或研究過程都是該領域知識探索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不可能是終結,并就有限的對象和給定的假設是可能的創新點,并就有限的對象和給定的時空環境下驗證其有效性,并不能保證在任何一些場合和環境下都適用。然而,重要的是,無須作出這些保證,留有后續研究的空間,讓其他人就此假設去驗證去擴展,這正是假設提出的價值所在。如果別人認為圍繞這項理論或假設已無事可做了,那也就失去了研究價值了。
假設表述這部分篇幅不大,只是陳述假設,或者說表達本文的創新點,在全文中起到承上啟下、提綱挈領的作用。它是對實際問題觀察思考和綜覽前人研究工作的結果,又是本論文研究的起點和目標。
三、方法
方法部分要從方法論角度詳細描述論證過程,使讀者可以根據論文描述的方法,獨立地重復此項論證和驗證工作。方法部分應包括三項內容的描述:研究主體、論證框架及步驟和數據分析。
1、研究主體
管理研究對象包括個人、群體、組織、項目和社會產品。描述研究主體包括主體本身的特征以及主體所處的總體結構,譬如研究對象是企業主管,便要對企業主管的總體加以界定,說明總體的規模及其特征,如年齡、教育程度、工作經歷等各種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變量。讀者關心心目中的主體和論文中的研究主體相似程度如何,研究結果能否推廣應用。例如有關小企業的研究,實務人員就會問此項研究是否是在大型企業進行的,對自己的企業是否適用。有的研究論文忽略研究主體的界定,以致一篇論文中研究對象有些章節是企業管理人員,有些章節又是政府官員,或者有時談政府主管部門和企業經營者的委托代理關系,有時談企業內部的委托代理關系,主體飄忽不定,讀者不得不懷疑結論的有效性。
樣本設計是一項重要內容。抽樣框架、抽樣方法和樣本規模都應介紹清楚。如果籠統地說在某企業選擇了多少名職工進行調查,讀者就無據以判斷研究結果的價值,只有將樣本源和特征描述清楚,才能估計研究結果的適用范圍。
2、論證設計及步驟描述
論證一定要圍繞“闡明問題”階段所提出的假設樹來組織,論證設計首先要設定假設樹中基層假設的變量關系。基層假設最終可表述為y=f(x),當然,是否成立還有待檢驗和論證。Y=f(x)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1)相關表述。兩變量x,y有可能同時發生,但還沒有足夠證據來顯示兩者的因果性,只能說兩變量相關,表達形式為y=ax,視系統的符號可判斷兩者之間是正相關、負相關或不相關。更實用的相關表述形式為:設研究主體為s,x為自變量,y為因變量,假設可表達為主體s具備x比不具備x的條件下能夠取得較好的輸出值y,即:y(s∪x)>y(s∪x),式中>表示優先于。X為不出現x的情況。
(2)因果表達。相關關系顯示共存現象,而因果關系則對變量間作用的機理可表示為“ifx,theny”,旨在尋求何者為先決條件,何者為后果。概率p(y|x)=1表示出現x,必然有y。實際上,y事件出現的原因有多種,出現x,而其他因素不具備時,y也可能不出現,即p(y|X)<1。當p(y|x)=1,p(y|x)=0,則x是產生后果y的必要和充分條件。
(3)拓樸表述。研究論文涉及的概念和變量常有一定的層次關聯。理清變量之間的層次和變量之間相互得以區別的個性,也成為一種重要的假設形式。
表述方式可應用外延空間和內涵空間的概念。設X=|x1,…,xn|為對象集,稱為外延空間。從分類角度看,X是類的概念,而x是種的概念。Θ=|θ1,…,θ2|為屬性集,稱為內涵空間,Θ是種的變量或特征,θ則為屬性。它們的共性即是類概念X的屬性,所以可以歸結到同一對象集內。按此外延—內涵空間概念可以表達多種形式假設,如x=|x1,…,xn|,即對類概念X的組成xi作出解釋,以及X>Θ,X即設定作為分類準則的變量。如Θ是規模,則Θ=|θ1,…,θm"表示對象集X的組成比例,找出關鍵的Θ和個性θ及其結構就是有價值的假設。
(4)數學模型表述。涉及多個自變量和動態問題,假設的表述形式須用到數學工具來描述自變量x1,…,xn和y之間的數學關系,通常稱作數學模型。數學模型也是研究者對所設想的變量間關系的一種表述,管理研究中通常運用的數學工具有:統計方法,包括多元回歸方程和時間系列分析模型;運籌學模型;博奕論,描述利益矛盾雙方行為模型;微分方程,描述動態問題模型等等。這些內容都有專門課程講授,特別對工科大學的研究生來說應有這方面的基礎。
按照以上假設的表述方法來看,博士論文都應該有定量研究。沒有數據和統計分析支持,沒有變量,沒有假設,就難以說是一篇研究論文。通篇都是抽象的無法觀測的概念,再怎樣說得頭頭是道或邏輯上成立,也不能算作研究成果。然而,把定量研究只理解成復雜的數學模型也是一種誤解。定性意見的量化,驗證兩變量間正(或負)相關的假設以及分類和聚類等都是定量分析。研究成果的價值,不是看運用數學工具的復雜程度而是看所解決問題的價值。至于有些論文為了“定量分析”而脫離所研究的問題去建立復雜的數學模型,而且和后續的結論也不銜接,這是十分不可取的做法。
變量間關系設計以后,要交代收集數據和驗證假設的方法和手段。問卷法、訪談法、實地研究、實驗法或無干擾觀測法等都可能應用。“方法”部分就是要說明選用此種驗證和實證方法的緣由,對研究主體的選擇、自變量和因變量的測量、信度和效度的保證等作出說明,同時,闡述實施此論證方法的過程和步驟。這部分內容應占論文中相當多的篇幅。
判斷一項實證方法設計是否合理總是圍繞兩個問題,即“控制”和“測量”。控制,即研究者對研究主體和環境作出安排,減少外部變量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凸顯所研究變量引起因變量的變化。測量是驗證過程不可分割的環節,又是誤差的主要來源,測量描述包括尺度的選擇和測量工具等。
3、數據分析
驗證方法及步驟設計完畢后,下一步便是運用實際數據。數據的收集、整理、計算和分析應前后呼應,邏輯上構成整體。前面的每一步驟都是取得后續中間結果以至最終結果的必經之路,割斷其中任何環節或刪減其中一部分內容就得不出結論。數據表達應能滿足讀者重新計算和驗算的要求,例如按百分比計算的組成,讀者應清楚該對象集合的構成和相應信息,足以從不同角度去驗算。其他研究人員運用同樣的指標和尺度,能夠產生同樣的數據表格,獲得同樣的參數值和特征值。
數據來源以及它的篩選過程和有關背景須交代清楚,模型中各個變量和參數的表示符號要有說明,且前后一致,不能混淆,運算過程的關鍵環節和簡化之處要有說明。圖表常用來簡潔地表示分析結果,它們和論文文字部分要形成整體,盡量和文字解釋部分接近。表格是顯示數據形式的證據,而圖形常用來表示變量間關系。一個表格或曲線表達的內容不要過多,當內容繁雜時,寧可將之一分為幾。
論文的主要目的是向評閱者和讀者展示研究者的主要創新點,然而,給出支撐此創機關報點的基礎工作同樣很重要。數據分析過程就是顯示這種基礎工作的過程,如這部分寫得粗糙,讀者便會感到似乎接受了一種并無可靠保證的結論。
創新性的假設,周密的論證方法設計和嚴謹的數據分析構成一項完備的博士論文工作。然而,成功的研究工作還有待規范而又有個性的寫作,讓讀者清晰了解創新點在何處,其基礎是否可靠,分析結論是否有效。論證的表述并不要求研究者將論證過程中自己積累的知識都寫進去,要從評閱者的視角來選擇內容。研究生在論文工作過程中必然要去鉆研一些原本不太熟悉的理論和方法,花了許多工夫,也很有心得,所以就總想把這些費了心血的寶貴知識寫進論文中去,然而在評閱人的心目中,這往往屬于知識性內容,寫進去反而會沖淡論題主線。在學位論文中,有些研究生做出了很有意義的研究結果,但該寫的未寫,不該寫的內容寫了一大堆,創新點的內容卻一帶而過,知識性的內容占篇幅很大,使評閱人低估了研究工作的價值這是最可惜的事情。
四、結果和討論
這部分主要闡明假設驗證結果,亦即論文的主要創新。不少論文這一部分內容標以“結論”之名,這也可以,但要明確結果和結論的內容還不是一回事。結果應描述新發現取得的過程,盡管分析結果是圍繞研究者的假設展開的,但分析過程的描述應該避免主觀的議論,只是擺事實、數據和論據,強調敘述過程的客觀和科學性。至于研究者對此結果的看未能和議論,則留到隨后的結論中。對于同樣的分析結果,不同的研究者或讀者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結果表述中也包括和同類分析結果的比較,揭示和前人分析結果的不同,以襯托出本研究工作的創新之處。
結果和討論都放在結論一節,在寫法上得分清兩者的不同要求,最好分兩段表達,一段是“中性”地敘述驗證和論證結果,另一段可表達作者自己對此結果具有的理論和實際價格的看法。結論和摘要一樣,評閱者必看。評閱者一般不會逐章逐頁去閱讀論文全文,最后再看結論,他們往往是先閱讀摘要和結論,然后才翻閱主體內容。評閱者閱讀摘要和結論后,腦海中如能對該論文的創新點形成印象,并初步認為創新明確,適當和有價值的話,就表明結論撰寫成功。然后,評閱者會就細看某個或幾個創新點的論證內容,如認為論證過程成立,再瀏覽一下其他內容便可握筆寫評語。可以這樣說,評閱者閱讀了兩個小時甚至更少就敢下筆寫評語的話,這篇論文大體能夠得上佳作。如果他們花費閱讀的時間越多,就說明他們掌握的肯定“證據”不夠,要去細讀、反復讀。出現這種情況多半是作者寫作上有些問題,或者創新點提得不明確,太抽象,或自己的貢獻和前人工作分不清楚,等等。一般來說,評閱者給出低評價的詞句會特別慎重,尤其在目前博士生“寬進嚴出”暫時難以辦到的情況下,如提出否定意見,后果太嚴重,對博士生的壓力太大,直接影響其就業和前途。所以一篇即使不太合格的論文也得盡量找出肯定之處,但又不能太違心,因此要花時間。筆者認為,評閱者閱讀論文的時間和論文質量呈負相關,當然,這個假設還有待驗證。至于評閱者從事同一領域的研究工作,從研究角度來鉆研閱讀這篇論文,那是另一回事。
結果和討論部分宜開門見山地列舉本文的主要創新點,一篇論文有3—4個主要創新點就很不錯,分量重的創新點一個也就夠了。不要把論文作者做的所有工作在這里再逐章羅列一遍。結論中的創新點實際上就是闡明問題部分的假設,只是已經過驗證,表述方式不同。結論中的創新點和摘要中的創新點應該一致,但結論部分可將分析結果和重要的輸出圖表列舉出來,論證過程方法上有新意和特點之處也可寫出來,內容要比摘要充實。
結論部分包括分析結果的理論和實際意義的討論,可以和現有的相關理論加以比較分析,襯托出本研究結果的理論意義,也可以用現實需求來襯托出本研究結果的理論意義,也可以用現實需求來襯托出實際價值。謹防“過度引申”結果應用的時空范圍,只用結果的實際內容來說話。
研究生論文的讀者有不同類型,各類讀者有不同閱讀目的和評論視角。論文評閱人則是從論文的學術水平以及從論文反映出的研究能力來判斷論文是否符合博士生畢業的要求。這里試圖概括評閱人在評閱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構成評閱內容,研究生揣摸這些思路,便可以自我檢測,看自己的論文寫作是否向評閱人提供滿意的答案。
第一,判別論文有沒有研究者自己的貢獻。這似乎是不應該提的問題,研究生論文怎能沒有自己的貢獻和創新之處?但有些管理專業的研究生論文讓評閱人看后確實把握不住哪些工作是作者自己的,哪些是前人的。有的是作者自己有創新工作,由于寫作問題而未凸現出來;有的則是研究工作不充實,有意和別人的工作混同起來,后面這種情況涉及學術作風的問題,研究生要力戒這種做法。有些論文的摘要和結論中只寫傷做了什么而不寫做出了什么,評閱人先看這兩部分的話,就回答不出論文的貢獻何在。例如摘要和結論中常遇到這樣一類表述:探討了分布式狀態下群體協作行為、研究了群決策支持系統中多結點間協作;研究了我國知識產權維護的成本、效益和優化體制結構,研究了知識產權市場和社會效益之間關系等。這些表述只說研究、探討了什么,而成果是什么才是評閱者關心的事。又如工作成果為“進行了一次全國范圍的招投標問卷調查”,這本身不能構成一項創新,只是做了這件工作,評閱者關心在調查中有什么新發現,解決了什么問題。不少論文都有一條創新點,即提出“××問題的理論研究框架”或理論體系,任何一項問題研究都要有個理論框架,框架本身不等于研究貢獻,須交代清楚這種框架或體系是建立在何種新發現的基礎之上的。
第二,論文有哪幾個創新點,這幾個創新點是否成立。創新點要讓人感受到新知識,有明確內涵,不能概括層次太高太抽象。如“國有企業虧損原因是管理體制問題”,就構不成創新點。
第三,這些創新點的分量如何。這就要聯系它的理論和實用價值來考慮。評閱者會從緒論中有關實際和理論背景的闡述部分來作出判斷。
以上三個問題,評閱人看過摘要、結論和闡明問題三部分以后就應能得出答案,如果滿意,便翻閱其余各章的論證內容。
第四,這些創新點的論證過程中,論據是否充分,論證方法及其應用是否科學、正確。至此,論文的學術水平是否符合博士論文要求已可作出評價。
第五,論文作者文獻綜述中的見解和專業知識運用的水平及寫作能力如何。這點偏重在基本功和能力方面的考察。
【如何撰寫博士論文】相關文章:
如何撰寫說課稿04-30
撰寫如何造句06-16
如何撰寫報告10-25
如何撰寫說課稿01-27
如何撰寫述職報告02-23
如何撰寫學術簡歷07-06
如何撰寫借款合同06-14
用撰寫如何造句07-02
如何撰寫技術論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