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工作能力視角的高職創業教育開展論文
摘要:“工業4.0時代”的到來導致未來所需人才的能力發生變化,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重視度已從傳統的占絕對優勢下降為12%。高職院校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必須從單純重視職業技能轉化為培養學生具備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團隊協作,創造性地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部分高職院校對高職創業的理解存在偏差:如創業教育就是創業、創業就是賺錢、創業教育就是開設一門課等。為更好地培養出創新創業型的高職應用型人才,必須與企業之間開展以共同利益點為基礎的校企合作。通過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等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特色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
關鍵詞:未來工作能力;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
1未來工作能力需求的變化
1.1工業4.0時代
無論是德國“工業4.0”戰略、“中國制造2025”戰略,還是美國“工業互聯網”概念,它們的本質內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個核心,即智能制造,也就是“互聯網+制造”。機器人、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是工業4.0時代的代表。工業4.0時代有5個重要的特點:(1)互聯:互聯工業4.0的核心是連接,要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2)數據:工業4.0連接和產品數據、設備數據、研發數據、工業鏈數據、運營數據、管理數據、銷售數據、消費者數據。企業利用數據分析,不斷改善客戶體驗,滿足客戶對新商品和新服務的需求,生產和服務實現批量化個性定制;(3)集成:工業4.0將各種傳感器、嵌入式終端系統、智能控制系統、通信設施連接形成一個智能網絡。通過這個智能網絡,使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以及服務與服務之間,能夠形成一個互聯,從而實現橫向、縱向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4)創新:工業4.0的實施過程是制造業創新發展的過程,制造技術、產品、模式、業態、組織等方面的創新,將會層出不窮,從技術創新到產品創新,到模式創新,最后到組織創新;(5)轉型:由傳統制造從大規模生產轉向柔性化、個性化定制。毫無疑問,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社會媒體和內存數據庫技術的發展快速推動了實體和虛擬世界的結合,這些技術的發展為改變生產、產品銷售方式和商業模式創新提供了空前的可能[1]。
1.2未來工作能力需求的變化
世界經濟論壇最新報告預計,到2020年,科技的`發展將導致15個主要發達和新興經濟體凈損失逾500萬個工作崗位。通過自動化或去中介化的方式可能將減少710萬個工作崗位,與此同時也有210萬個工作崗位將被創造,其主要集中在更為專業的領域,例如計算機、數學、建筑以及工程領域。傳統的雇傭關系將發生巨大的變化,企業與員工之間是合伙人的關系,未來的工作也將由企業員工、自由工作者、外包和合作伙伴、人力資源平臺、人工智能等協同完成。傳統的雇員社會正在消失,員工將利用互聯網知識、平臺,創造任何自己想要創造的價值,未來的工作方式將更加多元化和復雜化。世界經濟論壇在2016年開啟了對“未來工作”的研究項目,從15個經濟體的10個行業中選取了當今最大的企業,針對從現在起到2020年科技對就業、工作和技能的影響,調查了這些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受訪者認為,到2020年,對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以及社交技能和系統性技能的需求會遠遠高于對身體能力和知識性技能的需求。2020年的技能需求度依次為:“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是36%、社交技能是19%、過程技能是18%、系統技能是17%、認知能力是15%、資源管理技能是13%、專業知識和技能是12%、身體能力占比4%”。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重視度已從傳統的占絕對優勢下降為12%[2]。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必須從單純重視職業技能轉化為培養學生具備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團隊協作,創造性地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傳統的以就業為導向,以專業知識和技能為教學主體,實踐和公共理論課為輔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未來工作能力需求的變化。高職院校必須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內涵、技能教學與創新教育的融合、高職學生創業實踐的模式進行再認知,通過建立創新創業課程教育體系、深化校企合作、實施跨學科融合教學,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用創造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3-4]。
2高職院校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認知偏差
2.1創業教育的價值內涵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西方國家提出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即創業教育(EnterpriseEducation)。創業教育的價值是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即培養學生的事業心、開拓進取精神和創新精神。我國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文件頒布以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席卷各行各業。以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以創業帶動就業,提升就業質量是當前社會背景下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
2.2高職院校對高職創業理解的偏差
部分高職院校對高職創業的理解存在偏差:(1)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就是培養企業家和創業者,而學生連工作都找不到,怎么做企業家。(2)大多高校認為創業教育就是“技能教育”“致富教育”。常認為學生組建團隊參加“挑戰杯”和創業大賽,就是創業教育;在課堂上強調學生賺錢的本領和財富積累,就是創業教育。(3)認為高職學生創業就是學校申請建立創業孵化基地,各二級學院上報幾個認為比較有前途的創業項目,學校給每個項目劃定場地、指定指導教師,學生作為法人注冊公司,各級領導巡查一番,至于后續經營怎樣就無聲無息了。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是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積極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業能力,是一種關注人的發展和人生規劃的教育理念。無論是只傳授理論,還是重視創業大賽排名,還是要求高職學生普遍去創業都是錯誤的。
3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
3.1拓寬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企業發展是社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創新創業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不懈動力,而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講,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至少是雙主體的參與,即學校和企業。是什么因素導致我國目前企業參與高職人才培養的積極性不夠呢?調查顯示,企業認為目前影響校企合作的關鍵因素是:校企雙方缺乏溝通、信息渠道不暢(40%),缺乏合作機制(24%),缺乏政府鼓勵或政策支持(18%)以及學校缺乏針對性(9%)等。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不僅取決于高職院校的合作意愿,還取決于經濟發展的需求。從根本上講,以共同利益鏈拉動產業鏈、創新鏈,促進兩個主體積極參與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性,是實現雙方共贏的關鍵。高職院校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必須找準自己的定位。高職院校必須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利用區域發展的數據,研究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利益點,要根據經濟和企業發展所需人才來對專業設置、課程選擇、人才培養方式等做出調整。高職院校必須積極承擔企業的相關研究項目,如市場調研、項目策劃、技術研發創新及市場推廣、業務能力培訓。反之,企業則可以結合自身的產品/服務,參與支持高職學生的創業項目(如店鋪裝修、員工培訓和創業發展指導等)、參與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參與指導學生的技能大賽、給學生提供畢業實習的機會等。
3.2實現專業技能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
在麥可思研究院公布的《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顯示,2015屆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3.9%)高于本科畢業生(2.1%)。高職學生一般表現為不喜歡長輩及教師的高壓控制、不喜歡死記硬背和勤奮做題,但他們具有好奇心強、創意點子多、敢闖敢干等優點。目前課程教學中所采用的任務導向、項目引領、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強調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忽略了學生創新意識、創業能力的訓練。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必須結合不同專業的特色,通過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技術服務等教學方法[5],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造性精神,實現專業技能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趙世磊,張彥卿,部宗娜,等.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職教通訊,2017(2):63-66.
[2]姜運隆.跨界與協同: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審視及機制研究———基于第四次工業革命視角[J].職教論壇,2017(2):22-25.
[3]楊理連,邢清華.高職教育深度校企合作機制創新的再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3(24):16-18.
[4]李毅彩,李葉紅,張剛平.校企合作視角的高職學生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開展[J].教育教學論壇,2015(10):224-225.
[5]花慧,陳怡,楊璐,等.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0.
【未來工作能力視角的高職創業教育開展論文】相關文章:
小議民辦高職創業教育的開展論文08-07
高職農業院校創業教育開展研究論文08-07
開展創業教育論文11-06
高職院校中的創業教育論文07-01
CFO視角下的創業教育模式分析論文08-05
高職教育和創業教育的融合論文08-05
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現狀思考論文08-06
淺析高職院校中的創業教育論文07-01
試論高職創業教育創新論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