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培養論文
一、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歷史知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必然有某種聯系。學生在平時學習時的獨立思考就是指對歷史知識的延伸聯想,要求學生養成對歷史知識縱橫聯系的習慣,在學會“是什么”的基礎上弄清楚“為什么”與“還有什么”。
二、要培養學生總結與歸納的習慣
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要得出規律性的認識,只有不斷總結。為此教師要要求學生一課一小結、一章一總結。經常歸納整理,有利于學生從瑣碎的歷史知識中總結出歷史發展的規律,從而提高學生解題的能力。現代教學論的一個重要觀點是不滿足于只讓學生掌握現成的知識,要能說出正確的結論,而且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參與合理的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提高思維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目的。在教學中,應著重教會學生掌握以下方法。
一是常規學習方法。先讓學生明確老師上課的結構是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復習小結—布置作業,而學生接受一節新課的過程應是自讀預習—課堂理解—作業運用—復習歸納—自測考試。上課時再讓學生明確課文的重難點,擬出提綱,再帶著學生分析,久而久之,學生逐漸能獨立對一篇課文進行分析,具備了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然后介紹具體的學習方法,如記憶的諧音法、觀察分析的“立體幾何法”(看問題多方面多層次)、解題的“因式分解法”與“合成法”、比較分析的“交集法”(即用數學集合中的子集、交集、并集)等,經上課的多次示范,以及平時的嚴格要求,使學生掌握一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歸納歷史知識結構的方法。歷史學科的特性之一,就是歷史知識具有整體性、系統性。如果只是掌握零碎的知識,孤立地記憶幾個分散的知識點,不可能把歷史學好,也適應不了高考的要求。因此,教師應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掌握歸納歷史知識結構的方法,要求學生能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從“面”到“體”。新修訂的考試說明把歷史學科的能力歸納為九項四類,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類對社會歷史進行理性的思考,即歷史思維是歷史學科能力的'核心所在。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具備較好的方法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歷史思維是提高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具體說來有以下兩種:
一是把握整體的思維,構筑歷史知識框架,即引導學生從社會歷史發展趨勢中掌握歷史發展的脈絡,構筑知識框架。
二是啟發善于聯想的思維,理清歷史發展的縱橫關系,與前文所述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要求一樣,進行縱橫聯系。如學習新航路開辟的內容應進一步聯想對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的作用及對亞非拉的影響;學習三次科技革命同時聯系對東西方歷史發展進程的影響等。學歷史是為現實生活服務的,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提高學習者的素質。
【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論文06-29
如何培養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論文06-30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論文06-23
培養學生學習教學論文06-12
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論文06-29
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論文07-04
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論文09-12
歷史教學中德育情感的培養論文06-29
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自控能力培養的論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