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心理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論文
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主力軍,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關系到國家發展穩定的大局,同時也關系到畢業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就業心理問題是大學生就業問題中較為突出和敏感的問題,其制約了大學生的就業思路,不利于就業形勢的緩解。因此,政府、高校、大學生自身要提起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引導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發展,著力營造良好的就業氛圍。
一、大學生就業心理現狀
就業心理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對于自己未來的就業和職業規劃,大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就已經有了初步選擇,進入大學后,隨著專業學習的深入和對本專業就業形勢的了解,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規劃也愈加完善,但由于對社會就業形勢和行業發展狀況缺乏一定了解,他們的就業目標和就業規劃仍存在過于理想化、心理期望值過高等心理誤區。
從就業心理準備上講,大學生缺乏明晰的自我認知,就業心理準備不足,過分關注自己所在的專業是否好就業,盲目規劃職業發展規劃。雖然部分大學生根據就業形勢和企業需要做了專業拓展方面的準備,如就業教育、訓練輔導等,但仍改變不了大學生整體缺乏就業準備的現狀。此外,各高校的就業教育與輔導系統仍有待完善,偏重就業技巧訓練,忽視社會性培養,不利于大學生就業后與社會快速接軌。
在就業情緒上,消極情緒仍占主導,尤其是臨近畢業的大四學生,消極情緒更加嚴重。過大的就業心理壓力不但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響,更會加劇求職就業難度。很多大學生對自己的長處、短處不明確,缺乏搶抓機遇、迎接挑戰的信心與決心,步入社會后不能處理好各種社會關系,更加不利于其職業生涯的發展。
二、大學生就業心理的影響因素
1、社會因素
1)政府。影響大學生就業心理的政府方面因素主要有:①就業政策不完善。國家政策體現了國家對畢業生就業的導向性,目前,我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就業的政策,如就業市場規制政策、維權政策、創業扶持政策、就業指導政策等等。但由于政府職權所限,政策之間缺乏聯動和協調,很多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實。②就業環境欠佳,信息不完善。部分地方對于畢業生就業、落戶、用人指標存在限制,這也客觀上加重了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壓力。國家就業信息缺乏統一、開放的發布平臺,大學生與企業間不能實現信息對等,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盲目性。2)用人單位。隨著大學擴招、經濟轉型,就業市場由以往的“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用人單位盲目提高招錄標準,用人觀念不切實際,過于追求名牌大學畢業、高學歷,個別單位還存在性別歧視、地域歧視等現象,這些都給大學生就業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2、學校因素
高等學校對于大學生就業心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擴招。近年來,高校持續擴招,學歷貶值速度提升,社會上對于大學生的評價有持續下降趨勢,加之,擴招后師資力量明顯不足,學生培養水平也受到影響。2)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我國很多高校都缺乏人才需求預測,這導致高校學科設置和培養模式不合理。部分學校盲目追逐熱門專業,高校之間專業趨同的`現象嚴重,金融、保險、會計、工商管理等專業的畢業生供給過大,這也給大學生的就業帶來了壓力。3)就業指導機制。高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指導落實不到位,很多學校的就業指導只是“走過場”,指導缺乏目標和針對性,內容浮夸、不實際。二是,指導機構不健全,很多高校沒有成立專業的就業指導機構,就業指導人員多由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兼任,這不利于大學生了解就業形勢和就業前景,加劇了大學生的就業緊張。
3、家庭因素
家庭對于大學生就業心理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1)家長的期望。很多家長不能適應時代發展改變自己的觀點,對子女的期望過重,認為他們畢業后理應找一個輕松、體面、待遇優渥的工作,這促使大學生心理壓力加重。2)家庭經濟狀況。家庭經濟狀況良好的學生一方面能夠得到來自家庭的支持,另一方面心理素質往往較好,因此,其就業心理壓力并不是很大。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學生往往需要盡快工作,減少家庭負擔,因此,心理壓力也相對較大。
4、個人因素
個人因素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個人觀念滯后。很多大學生仍舊認為自身的學歷是求職的重要砝碼,步入社會后理應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和重視,這造成大學生就業觀同社會實際的錯位,一旦想法不能實現就會造成挫敗感。此外,很多學生還認為找工作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對薪金待遇過于苛刻,碰壁后會對就業產生畏難情緒。二是認知因素。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應當有對自身、對職業、對行業的初步認知,這樣才能更為準確定位自身在就業市場的位置。但很多學生僅憑主觀臆斷去了解外部環境,對專業的社會需求分析不透徹,加之對自身認知的不準確,極易產生自負心理。三是個人心理障礙。個人心理障礙主要有兩種:1)焦慮心理。大學生除了考試之外基本沒有參與過任何社會競爭,對于競爭的充滿盲目性,疑問、擔心、害怕等情緒得不到緩解就導致了焦慮情緒。2)從眾心理。很多大學生對自身價值的實現缺乏主見,隨大流的行為較為常見,過分追求社會所推崇的職業,就業中迷失自我。四是就業準備。大學生在校期間主要鍛煉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但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發展仍較為欠缺,這些能力正是他們步入職場中常用的。能力的欠缺使他們在就業市場中的優勢下降,自然就催生了各種消極心理。
三、結語
從校園步入社會,大學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回避、退縮、焦慮、浮燥等心理,這些心理問題的解決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學生個人的多方努力。作為高校教師我們應從自身做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意識,幫助他們了解就業信息,幫助他們制定職業規劃,消除消極心理因素,讓他們以飽滿的信心和過硬的能力面對社會競爭。
2016年度大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研究項目“新常態下地方高校‘精準對接’服務大慶經濟發展促進市校深度融合的研究”(項目編號:DSGB2016010)的成果
參考文獻
[1]伍明輝.大學畢業生就業社會支持、認知評價與就業焦慮的相關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08.
【大學生就業心理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論文06-22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影響因素及展望論文09-13
探析大學生就業心理特點和影響因素論文07-19
澳洲留學影響就業因素論文07-19
國內碳價格的影響因素研究的論文04-15
高校教育管理的影響因素研究論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