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教育心理學論文
本文通過簡單介紹什么是初中教育心理學、當今初中生到底是哪些主要心理問題并舉例說明,以及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在了解一個成人該具備哪些健康心理素質的基礎上,闡述一名初中教師該重點具備的心理健康要素,最后在此基礎上,具體提出該初中教師究竟該如何一一解決初中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表現。最后得出結論:先對學生交出自己真誠的“內心”,與學生保持“心”的溝通和交流,了解自己的“心”,更了解學生的“內心”,才能更有效的教授給學生知識。
一、什么是初中教育心理學
在對心理學的定義中,心理學家有這樣幾個目標:在適宜的水平上客觀地描述行為,解釋產生行為的原因,預測行為何時會發生,以及控制行為以改進生活質量。
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十分寬泛,包括:發展心理學、學習心理學、人格心理學、感覺與知覺心理學、比較心理學、生理心理學、認知心理學、性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文化心理學、進化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學前兒童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犯罪心理學。
而本文要探討的研究對象——初中生,所要涉及到的心理研究領域,則是以上多種領域的結合。我不是心理專家,只是作為長期與初中生打交道的老師,愿意從非專業的角度,剖析自我與學生的心理,達到改進教學質量、和諧師生關系、呵護學生心靈健康成長的目的。
結合我十年來所面對的龐大的初中生群體,簡單把初中生的主要心理歸為以下幾類:
依賴心理、自負/盲足自大、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嫉妒心理、厭學心理、孤僻心理、易怒心理、偶像崇拜。
二、初中教師心理
教育家徐特立指出,教師有兩種人格,一種是“經師”,即教科學知識;一種是“人師”,即教怎樣做人。《教育心理學》一書指出,教師是個“角色叢”,包括:“教員”角色、“組織者”角色、“人類靈魂工程師”角色、“心理醫生”角色、“青少年朋友”角色、“父母”角色、“榜樣”角色、“學校管理者角色”、“研究者”角色、被攻擊對象。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教師需要具備以下能力:運用科學手段洞察學生、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和有效影響學生、及時發現和妥善處理學生心理問題。
我們以“教師”這個身份,要起到以身作則引導學生的作用,分別是:
A、適度的自我批評。人無完人,即使是教書育人的教師,也會有做錯事情的時候,比如,錯誤地批評了學生,或者在教課過程中出現了小失誤等等。這種情況下,及時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向學生承認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
B、較強的主動性。初中生的性格各不相同,成長環境和背景也各不相同,“主動性”程度也參差不齊,這時候,如何讓學生更有“主動性”地去學習,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除了平時的“言傳”教導之外,“身教”依然更為有效,如果教師自身有較強的“主動性”,比如,主動不斷增強自身修養、學習多方面知識充實自己,主動與學生溝通、與家長交流,主動為班級服務等等,學生會欣然效仿。
C、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學生在學校里,要做的事情當然是學習各類知識,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明白到底為什么要學習。實際上,如果教師能在平常教學中,讓學生了解這樣的一種觀念“老師教書的目的是明確的,是為了實現自己教育育人的理想,是為了國家的未來出一份力,是希望孩子們都有好的人生,等等”,也就是說,教師首先向學生明確自己的教書目的,再要求學生思考自己學習的動機,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D、良好的人際關系,保持一定的個性,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判斷是非的標準。教師,通常是學生的首要模范和學習對象,除了學習知識,其行為、性格等,也常常會被學生不知不覺地效仿。教師在學校中,不僅是簡單地完成教學任務,也要處處以身作則,比如,和同事、學生、家長相處融洽,有個性卻不張揚,有想法不人云亦云,愛思考愛學習,處事果斷,對學生的是非對錯能夠準確判斷并處理。
三、初中生常見心理表現及教師應對方式
大概分析了初中生的幾種常見心理,歸納了作為教師應該重點具備的幾大“心理”標準后,我們再來試著探討一下,教師在面對第一段中所提到的幾種學生心理狀況時,究竟該如何化解和引導。
A、 依賴心理。根據第一段中的'A事例,13歲的初一女生A,一旦離開父母就無法主動有效的學習,有極強的依賴心理。教師首先要分析該女生的幾個問題:一是主動性不強,離開父母的督促就不主動學習;二是獨立性差,學習需要父母的陪伴甚至幫助才能進行;三是環境適應性差,從自己家到奶奶家,就不能很好的適應環境,影響學習效果。針對這幾個問題,教師一是與其父母深入溝通,改變父母如陪伴小學生一般過分參與學習過程的習慣;二是與女生A進行溝通交流,指出其問題所在,告知其危害,并且充分鼓勵她的自信心,讓她認識到,沒有父母的參與,自己也有能力保持好成績,同時循循善誘地告訴她該如何建立自覺性、獨立性;第三是找班級幾個自覺性主動性較強、成績較好的女生,讓她們與女生A多溝通交流,傳授自身學習經驗。相信一段時間后,女生A的依賴心理會有所改變。
B、 盲目自大。16歲的初三男生B,成天夸口自己智商高,成績差只是因為不想努力,鄙視用功的同學,不思進取,學習態度不端正,人緣也不好。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首先應該耐心而又和藹地找其多溝通幾次,以隨意閑聊的模式,首先肯定男生B的智商,其次指出,這世上所有的成績都要靠天分加努力才能取得,在此之前,教師要先了解到該男生所喜愛和關注的偶像或者明星人物,并且選擇其中幾個正面努力的明星為例,讓男生以偶像為榜樣改變自己。同時,教師還可以用幾個人人討厭的“愛夸口,愛標榜,愛吹牛”的負面形象為例,讓男生意識到自己總是標榜自己高智商是不好的行為。總之,男生B的盲目自信,需要用緩和的方式去化解,在保護其自尊和自信的基礎上,用他所能接受的人物為例,使其改變。
總之,與學生產生“共情”,深入理解學生心理,推心置腹的溝通交流,發自內心的關心,是解決學生所有心理問題的前提。也就是說,先對學生交出自己真誠的“內心”,與學生保持“心”的溝通和交流,了解自己的“心”,更了解學生的“內心”,才能更有效的教授給學生知識。
【淺談初中教育心理學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高校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論文08-17
淺談網絡心理學的論文精選06-05
心理學論文:淺談歌唱心理的培養04-11
淺談家庭教育的論文03-30
現代陶藝教育淺談的論文07-03
淺談對心理教育的思考論文07-03
淺談學前教育論文03-31
淺談幼兒教育論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