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學在中職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反思性教學作為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不斷進行反思的一種行為,是將自己的教學活動和課堂情境作為認知對象,對教學行為和教學過程進行批判地有意識地分析與再認識的一個過程。中職遺傳學這門學科需要情景化才容易記憶,需要系統化才容易理解,而反思性教學在中職遺傳學課堂的切實運用正好能夠達到知識情景化以及教學經驗系統化的效果。
1.課堂教學的反思一讓知識創新化情景化
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把課堂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學生的發展上,及時發現和處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既要明確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中學到新知識,學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提升思維品質和情感素養。
1.1對學生知識掌握的反思
遺傳學知識的學習與掌握需要采用問題來引導,在互動中激發出反思的火花。如在復習有關核酸的結構與功能內容時,教學圍繞核酸的分類、DNA分子的雙螺旋模結構模型特點以及DNA的主要功能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努力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問。當學生提出“DNA與RNA化學組成的區別、DNA的復制過程與DNA的轉錄過程有那些異同之處”等問題時,互動的內容就更進一層,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就更加深人,對知識的掌握就更加深刻。
1.2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反思
教師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意能力的培養,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等能力。如在做“染色體核型分析報告單”實驗時,學生發現單純參照書本上的圖示,很難將46條染色體準確地粘貼到A-G組。此時,教師可提問:“你能拋開書本,憑著自己對各組染色體特點的理解與掌握,找出屬于自己的方法來完成嗎?”從接下來的課堂效果來看,這樣的一個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能力。
1.3對學生情感形成的反思
教師善于引導學生的開發創新思維,令知識情景化,把情感傳給學生,觸動學生心靈。在遺傳知識構建中,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如在講授“減數分裂”時,筆者引用了詩句來做名詞講解一聯會可以說是“有源(緣)千里來相會”,同源染色體分離則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總是要分開的。學生在熟悉的語境展開自己的想象和聯想,情感化的描述引起了共鳴,產生了共振,讓學生有更深人的思考,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2.課后教學的反思一讓經驗理論化系統化
課后反思是比較常見的.反思方式。教師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反思,通過各方面的教學信息反饋,對自己前一節或幾節課的教學行為及效果進行分析與思考,“復盤”教學過程,剖析教學得失,總結教學經驗,能夠提高教學水平,提升課堂質量。中職遺傳學的課后教學反思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反思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果
課后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包括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組織教學的設計模式、訓練內容的落實情況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下次這部分內容應該如何處理,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高度。例如:減數分裂,按大綱要求,本節分兩個課時完成。書上安排先講精子的形成,再講卵細胞的形成。由于這兩個過程相似,完全按傳統教學方式傳授,學生會出現厭煩的情緒。第一課時后,教師進行了反思,設計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筆者先讓學生到黑板上寫出精子形成的過程,再讓學生自學課本讓他們找出卵細胞形成過程中與精子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然后讓另一學生在第一位學生板書的基礎上進行改動,從而使第一課時的板書變成了第二課時的板書,最后進行歸納總結。這樣既把第一課時的內容進行了全面的復習,又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避免了大量的重復,收到了預想不到的效果。
2.2反思教學亮點捕捉教學靈感
在復習“第二章遺傳的細胞學基礎”時,染色體行為的變化情況,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筆者在有絲分裂教學中把復雜、繁瑣的知識用簡明的文字組成了口訣:“前中后末由人定(各期人為劃定)、仁消膜逝兩體現(核膜、核仁消失,染色體、紡錘體出現)、赤道板處點整齊(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處)、姐妹分離分極去(染色單體分開,移向兩極)、膜仁重現兩體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現,染色體、紡錘體消失)”。這樣可以幫助學生記憶,深受學生歡迎。在講課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引人、穿插,收到了相當好的教學效果。這些做法對教師和學生都有收獲,都可在教學后及時地把它記錄下來,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們歸類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這樣對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都大有好處。
2.3反思失敗之處記錄教學疏漏。
遺傳學的課堂教學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及時回顧梳理及深刻反思總結,尋找“病因”,積累“病例”并找到解決的方案,這是教學質量逐漸提升的有效途徑。例如:講授遺傳基本規律章節中,對“分離結果的驗證”時,看起來學生已掌握分離定律的現象了,但大部分學生不太明白“通過測交證實F1代細胞中存在一對等位基因Rr的原理”。這說明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分離現象的解釋。教師需要對這些疏漏之處進行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地反思,有利于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進一步。
2.4反思學生見解,積聚創新火花
在遺傳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教學相長”的機會,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善于激發并捕捉“智慧火花”的閃爍,要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并加以積累推廣。如講授“細胞基本結構”時,有學生指出“線葉雙(線粒體、葉綠體有雙層膜)、無心糖(沒有膜結構的是中心體和核糖體)”這樣能夠讓學生記得深刻且不易混淆的思路,筆者當即加以表揚并在之后的課堂中推廣運用。
2.5反思學生活動增強課堂效能
一堂好的遺傳課需要師生合作,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這樣能把教學效果推到一個新臺階。例如:上講評課時要花費課堂很多時間,筆者想到了讓同桌學生互對答案的方法。但是實踐操作時,筆者發現還是不行,因為兩個人都有可能出錯。因此,反思之后,筆者決定由四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對答案時,學生以四人為一組進行。這樣不只答案正確,而且疑難點還可通過小組討論都基本解決了。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效果較好。
總之,在中職遺傳學的教學實踐中,反思性教學能使我們砥礪教學智慧,捕捉教學的靈感,總結教學得失,能使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得以不斷提升。這種反思行動貴在及時,教師只要堅持日積月累,則必有所成。
【反思性教學在中職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中職數學教學中應用性研究論文06-23
追溯學習法在醫學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7-31
游戲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7-04
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7-19
互動性教學模式在中職機械基礎課程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9-10
手機在中職教學的應用論文07-13
淺談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