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活動課的論文
新課程計劃將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一并納入課程體系。這是社會發展和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是我國課程改革的一種反映。對這一全新課型的實施,我們采用了辯論和講演的方式,根據班級的具體情況選擇活動形式。在實施過程中,這種新課型給了我們新的感受,也從中體會到活動課設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セ疃課有利于創設師生、生生之間的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大家在互相尊重、信任和合作的氛圍中研討課題內容,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因此,活動課深受學生喜愛。在活動課中我們從活動的組織到最后的結果都由學生自主探索,整個活動過程始終在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進行。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活動,獨立思考,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同時尋找漏洞加以反駁,學生的反應速度和語言組織能力得到了一次極好的鍛煉。教學的民主化使課堂上形成和諧共進、教學相長的熱烈氣氛。
活動課有利于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特征。
1.自主性——即學生根據問題的需要支配自己的活動:面對問題選擇觀點,通過討論或請教老師,或查閱史料,獲得支持自己觀點的論據。他們成為自己行為的主人,有權對自己的活動作自我選擇。自己選擇觀點,自己動手寫論文,這是一種全新嘗試,一種前所未有突破。
2.能動性——即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自覺、積極、主動的學習特征: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地展開思維,理解、整理、分析知識,運用史料,選擇觀點,綜合對比,合理評判,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
3.創造性——即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及靈活運用中表現的創造性因素:學生在活動中全面深入的研討本身就是一種極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更兼及拓寬視野的資料分析、對前人定論的認同或質疑、對現實世界的審視與借鑒等等。活動課中觀點的開放性為學生的創造提供自由發展的舞臺,從而能夠充分發掘他們自身的'創造潛力。這種方法所體現的創造性特征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在辯論中,一些素質較好的學生提出了一些比較有價值的“新”觀點,并能比較充分的論證。如有位同學尖銳地指出反方同學將辛亥革命的功績擴大化了,其中一句話很有意思:“我們不能說在黑暗的世界里點燃了一盞油燈,就自欺欺人的說這個世界已經變成光明的了。”而反方同學對辛亥革命功績的論述也有比較獨到的地方,他們一反教材上的傳統觀點,提出當時中國革命所能取得的最高成果只能限于此,如果中國共產黨誕生于當時也不可能取得比這更高的成就。雖說略顯幼稚和不足,但他們能跳出書本的框架本身就是一種很大的進步。
活動課有利于教師準確把握學生。活動課從科代表的組織到活動過程中同學的表現都超乎我們的預料,使我們認識到現在完全可以實施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以往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低,在實施主體性教育中總有點不放心,不敢放開手腳,很難改變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活動課的成功使我們堅定信念、轉變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活動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論文的撰寫到實際活動過程,教師應作一些啟導性的講授,指導學生理解史實,在關鍵時刻把握方向使活動順利有序地進行。指導學生利用教材,提供一些相關資料、圖片或錄像材料,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感官和已有經驗,通過多維感知,獲得眾多生動表象并正確領會前人的記述與評價,接受直觀的和間接的啟發,進而激起積極的問題探討,達到思維爭鳴的目的。
但在具體的活動課教學實踐中,也為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留下了許多思考:由于事先對學生估計欠準確,準備不充分,對有的班級期望過高,結果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冷場的現象,對此教師要有充分準備;有的班級學生“好靜不好動”,不太適應在課堂上暢所欲言,而是習慣于聽老師講,對于這樣的班級,教師應對他們進行訓練,使他們能在活動中積極發言;有的是因為老師大放手,完全由科代表來組織活動,如果科代表組織能力不夠,就會影響活動開展,對于這樣的情況老師應及早發現,給科代表多一些指導;有的班是學生比較拘泥于教材上傳統觀點,對此教師應多介紹一些其他觀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樣在辯論中才會達到爭鳴的效果。總之,在活動課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素質,做到因材施教,以達到活動課的教學目的。
【歷史教學活動課的論文】相關文章:
活動課下歷史教學論文怎么寫06-01
歷史活動課教學反思06-20
歷史活動課教學反思范文01-17
歷史圖片與歷史教學的論文06-01
歷史教學初中歷史的論文07-27
歷史教學體會論文08-27
歷史教學的主題論文04-11
數學活動課教學體會論文07-07
初中歷史與歷史教學論文推薦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