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民族聲樂教學論文
一、民聲與美聲唱法劃分界限淡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用發展的眼光來看,科學方法的建立是中國民族聲樂演唱與美聲演唱的共性。二者在自身教學與演唱中也各保持著自己的個性。在高校教學中,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的教材及作品不同,作品風格各異。民族聲樂主要研究中國本民族作品的演唱,美聲則相對偏愛外國作品,盡管近些年美聲教學在中國作品教學演唱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然而中國作品的演唱對于大部分美聲唱法歌者而言,在吐字行腔、風格、情感表達方面仍舊存在著難點。另外,和美聲唱法相比較,高校教學中的民族聲樂聲部建設仍舊處在商榷發展中。盡管民聲與美聲之間有以上幾點不同,然而中國聲樂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會看到民美之間在演唱與教學方面存在的差異及劃分界限會越來越淡化,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首先,針對于中外作品而言,很多民族聲樂演唱者能夠較好的完成外國作品的演唱,例如我們熟知的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學院的吳碧霞老師,著名歌唱家雷佳,我們沈陽音樂學院的許多民族聲樂老師和研究生也都可以較好的學習并演唱外國聲樂作品,當然目的在于通過學習外國作品來吸收和借鑒其中的精華為我所用。就拿我本人來說,十幾年前,我在兩場研究生音樂會中就刻意添加了外國作品的演唱,并得到了民聲與美聲專家的認可。那么,就今后的發展來看,民族聲樂演唱者只要加強學習同樣可以駕馭外國作品。而美聲教學這些年經歷了“土洋之爭”和改革開放的洗禮也越來越強調美聲唱法要民族化,還提倡繼承多樣性的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走群眾路線”,加強對中國作品的刻畫,有許多好的美聲歌唱家演繹民族作品都非常優秀,例如美聲唱法第五代江姐的扮演者王莉將歌劇《江姐》中江姐的人物形象演繹的惟妙惟肖,她被金鐵霖老師稱為美聲唱法演繹中國歌劇結合最好的第一人!可見,美聲唱法演唱者對中國民族文化加以專研學習,一樣可以將本民族的民族聲樂歌曲完成的很到位。其次,民族聲樂高校教學中雖然缺少歌劇演唱的聲部種類,但是這一聲部建設問題早已被民族聲樂教育家們提上日程,正處于發展進行時階段,例如從我們這幾年民族聲樂培養出來的人才來看,吳碧霞、常思思等都屬于花腔女高音,這一聲音類型以前是不曾出現在民族聲樂教學中的,再從我們高校的民族聲樂招生來看,我們民族聲樂教育系這幾年就出現了很多的男中音學苗,聲音條件都很好,很難得,我13級學生中李偉華就是不典型的次男高,也可以把他暫時歸類到男中音,因為他的聲帶長,這是男中音的顯著特點,中低聲區的音色渾厚且有力,并且低音區音域與男中音相同,然而他的聲帶薄,這又是男高音的特點,他的高聲區又很脆亮,中高音區音色具有可塑性,像這樣的學生我們系還有很多,我們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理念也在不斷的更新、與時俱進。可見,民族聲樂的教學一直在逐步完善自己的聲部建設。通過以上論證,民族聲樂演唱教學與美聲唱法之間的界限在未來的'發展中會逐步淡化。
二、從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界限的淡化趨勢看民族聲樂教學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界限會逐漸淡化,界限的逐步淡化也意味著中國民族聲樂在不斷前進、不斷發展。民族聲樂的發展離不開高等藝術類院校民族聲樂教學的發展。民美界限淡化的趨勢提醒我們民族聲樂教學在今后的發展中更要以立足于發展自己的藝術特色為本,保持民族聲樂藝術最具學術探賾67獨特藝術價值魅力的根和魂。拉近“學院派”與“原生態”之間的距離,鼓勵師生到田間地頭汲取營養,以便更好的修正完善我們的教學理念和理論。從宏觀上看,高等藝術類院校的民族聲樂教學應與時俱進。所謂與時俱進,就要緊跟時代步伐,展現時代主題,傳播時代精神,當今社會倡導的文化自信告訴我們高等藝術院校民族聲樂教學的大方向是展現中華文化內涵,發揚中華五千年文化之魅力,傳播中華文化之美。從微觀上講,在民族聲樂教學各個環節都要有所更新發展。它包括教師隊伍建設、教材建設、作品創作、課程設置、教學互動等諸多方面。首先,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是發展民族聲樂的前提。提高教師整體素質關鍵在于教師再學習。一方面靠自己的自覺學習和自我完善,另一方面更需要學院來創造環境和機會組織學習,是一種集體學習活動。目的是在院校中形成一種學習風氣,學習的內容包括繼承傳統和借鑒西方兩大方面。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學習是民族聲樂教師的必修課。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可以幫助我們從根本和源頭去理解中國作品,去較好的展現作品的文化內涵、表情達意。所以民族聲樂教學的發展應該致力于加強學習中國文化、挖掘作品內涵,緊緊抓住民族聲樂的根。同時,我們應順應歷史前進的步伐,與世界接軌,樹立正確科學的教學觀、教學法,繼承傳統并借鑒國外先進的理念,例如,生理學、解剖學、物理學、發聲學等科目。這些科目的學習對我們教學的科學性、透徹性、說服性以及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都是有積極作用的。其次,教材建設對民族聲樂教學的發展有積極意義。民族聲樂教材的不斷更新完善有利于學生演唱作品的多樣化,有利于為民族聲樂聲部建設提供演唱素材,有利于保持民族聲樂始終具有的時代性和創新性,應不斷將具有時代性的新作品添加到我們的教材中來。就目前教學來看,教材建設迫在眉睫。我們招收的部分學生在作品的選擇上有很大局限性。還拿我的13級本科學生李偉華舉例,他是不典型的男中音,他的聲帶長、但是不厚,介于男高與男中之間,有男中音的美麗的中聲區和男高音的部分音色。但是給他選擇作品很困難,因為我們系的教材中沒有幾首適合他演唱的作品,那么只好降調處理,但是我們都知道作品的調子設計和作品本身要體現的風格性是息息相關的。這樣生硬降調演唱的結果是作品的表現力和風格性都有打折扣。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載體,民族聲樂教學也不例外,民族聲樂教學要提升質量,教材建設中作品的補充和發展尤為重要。如果教材中有適合不同聲音類型的大量的好作品,那么我們的教學就會更加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民族聲樂招生的演唱類型范圍也會更加寬泛。如果招生的學生聲音類型多樣化了,也就更有利于作品創作形式更加豐富多樣,兩者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再次,在學生的課程設置方面也應有所完善補充。教師需要提高素質,學生同樣需要積極的汲取多方面營養。我們可以將課程分為系內必修課與選修課,中國傳統藝術科目當然必須安排在必修課里,就像我院劉輝院長在講座中提到的傳統的戲曲、曲藝這些科目都應該積極的出現在我們民族聲樂的本科教學中,民族聲樂的學生需要見多識廣,學習和認知的多樣化很重要,眼界寬了,處理歌曲表現作品的形式和創新手段也就不拘一格。這就需要給我們學生安排豐富多彩的選修課,選修課的內容可以豐富多彩,例如美聲的大課、中西方器樂入門、中西方美學等等,之所以加入一些西方的選修課是因為我們在學習中不僅需要抓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這個“根”,同時為了提高學生對民族化的審美認知高度,也需要了解地球村世界其他民族音樂文化,這樣才能更好的審視把握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審美特質和個性①。第四,重視民族聲樂實踐課堂的理論疏導與教學互動。民族聲樂不論是演唱專業還是教育專業都需要有舞臺表演實踐來檢驗教師的教學成果,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專業課小課堂是一對一的講解與示范,學生面對的觀眾只有老師一人,然而實踐課堂則是很多學生在一起學習、實踐,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個環境來爭取讓每名學生都模仿一下舞臺表演的情境。在此授課表演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必然會給出學生們很多共性與個性的問題解決方案。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單一的講解,要給學生提出問題,由他們進行討論得出結論,教師輔助予以理論上的講解,這會使學生對課堂上的內容印象深刻,易于吸收消化。如果學生在某些理論性很強的問題中遇到困難,筆者建議教師用整首歌曲舉例以身示范親自演唱給學生們觀看,這樣就完成了很好的實踐課堂互動。相信也會激發學生認識問題、理解問題和用演唱實踐解決問題的興趣與欲望。民族聲樂教學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根據作品差異和學生不同聲音條件類型,所用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是千變萬化的。有的學生聲音類型、思維方式和自己導師的有所差別,學習中的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這樣的學生如果多聽聽其他教師或是美聲教師的公開課、演出,應該對他的演唱學習和理解有所幫助。提倡多組織教師實踐演出與教學公開課,同時為了全系教學水平的整體性提高,系里領導是不是也應多組織自愿參加的學生音樂會,由各自專業課老師負責把關自己學生,不拘泥于優秀學生音樂會,畢竟特別優秀的學生就那么幾個,要整體提高學生演唱水平和演唱理論素質,多給學生們開辟一些演出實踐活動是很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廖昌永.關于民族聲樂事業發展的幾點思考[J].樂府新聲,2011(04).
[2]王志昕.中國傳統曲藝與戲曲元素影響下的民族聲樂[J].中國音樂,2013(03).
[3]馬秋華.重提“美聲”教育民族化問題[J].歌唱世界,2015(03).
作者:張晶晶 單位:沈陽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
【淺析民族聲樂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民族聲樂教學論文范本06-04
民族聲樂教學的因材施教論文06-21
民族聲樂教學多樣化研究論文04-17
民族聲樂教學多元化研究論文06-20
民族聲樂教學對美聲唱法的融合論文08-29
民族聲樂教學的現狀思考分析論文06-27
民族聲樂傳統戲曲論文05-30
淺談聲樂教學中美聲與民族唱法融合論文06-26
民族聲樂教學中美聲唱法研究論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