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論文
一、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發展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近年來受到了越來越多音樂教師的重視。從一開始的學堂樂歌發展到今天的合唱教學,校園音樂合唱在我國的合唱藝術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優良傳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為了讓我國的合唱教育能更好更快的崛起,很多老一輩的指揮家和教育界聯手,在小學、中學以及全國高校中廣泛的組織合唱活動。而今天,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漸推進,校園合唱也產生了明顯的變化,各個教育行政部門也陸續出臺了關于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規范制度,這些文件的出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小學音樂課程的開課率,也促進了我國音樂事業的蓬勃發展,在這樣的形勢下,作為一線音樂教師,我們更應當開展好音樂教育工作,為小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作出貢獻。
二、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
1.努力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
為了實現合唱教學的預期效果,應當要求學生能夠了解自己在合唱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充分發揮出他們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進而更加牢固的掌握音樂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在合唱教學時,我們可以采取對比教學的手段,讓學生可以利用合唱與獨唱的方式感受合唱的魅力與美感,利用立體感的渲染作用,讓他們感知合唱的意境。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小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讓學生可以結合合成訓練計劃來逐漸的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在教學時必須要讓學生了解一定的合唱技巧,可以通過改編創作某一音樂作品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此外,在合唱訓練中應用情景教學法也是一種有效的策略,教師通過創設帶有某種情緒色彩的具體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盡可能的將音樂融入到所創設的情景中去,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比如說我們在學習《鱒魚》時,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想象鱒魚在池里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在學習《刨洋芋》時,可以讓幾名同學自己編創一段刨洋芋時的場景,通過這種娛樂性的活動,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聽賞能力
在合唱表演中對音樂作品進行二次創作,就更需要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堅持以情帶聲。而情感的來源則是學生的聽辨能力,通過聽來理解音樂的內涵。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求學生可以準確把握自己聲部的同時,更要傾聽其他聲部,進而實現合唱過程中的協調統一。例如說我們在講《紅蜻蜓》這首經典的二聲部合唱歌曲的過程中,首先要求學生欣賞音樂,感知作品的內涵,之后引導學生用深情、和諧的聲音來演唱,為他們描述作品中的畫面,讓他們能夠感知作品的內涵。或者可以讓小學生自己來規定演唱時的力度、速度以及形式等,自己來理解音樂情景。借助于聽辨、模仿以及聽記等方式來增強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和記憶力。在合唱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以指揮的形式來要求學生用視覺進行感知,并根據手勢調節速度,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分別充當表演者、欣賞者以及創作者,讓他們相互之間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合唱經驗,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3.積極尋求多樣化的唱練方式
小學階段的學生第一次接觸合唱,因此二聲部接受起來還相對困難,不能夠自己感知音樂所帶來的美感,如果我們采取重復性的練習手段,學生必然會感覺到無趣,所以我們應當尋求多樣化的唱練方式。第一是“先入為主”,小學生對于曲調的感覺通常都會產生先入為主的情況,在進行合唱的過程中,小學生通常難以接受第二聲部旋律,這是因為一聲部已經給他們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為了避免小學生對二聲部產生恐懼感,在進行教學時可以一開始就教第二聲部,也可以選擇將第二聲部拿出來要求學生模仿演唱或者進行發聲練習,待他們已經基本掌握之后再教一聲部,這也是先難后易的教學原則;第二是“聽唱結合”,在進行合唱教學時,分聲部練習僅僅適合學生學會各聲部旋律之前。當學生在練習某一聲部時,剩下的學生演唱另外的聲部,如此一來更有助于學生感知合唱效果,從而習得更加全面的合唱技巧。為了增強學生的抗干擾能力,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在學生演唱一個聲部時,使用樂器伴奏另外的聲部,從而培養學生的聽、唱能力,在練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演唱水平。
三、結語
運用課堂教學以及課外活動等不同形式的合唱實踐活動,能夠有效增強小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增強學生對音樂美的感知能力。做好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工作,必須要求音樂教室具備豐富的合唱知識,同時要樹立較強的責任心,選擇科學的教學方式來完成教學,真正的發揮出合唱教學的實際功能。總之,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要重視教學實踐和相關細節,從基礎教學到合唱訓練,循序漸進,確保合唱教學效果得以切實提升,最終實現音樂教育的目的。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論文】相關文章:
音樂教學論文08-10
小學合唱社團教案 合唱社團教學計劃03-31
中職音樂教學教育論文11-08
小學合唱社團教學計劃06-17
小學合唱社團教學計劃11-12
小學音樂教育論文01-06
教師音樂教學論文08-06
合唱教學設計12-11
《合唱》教學設計06-04
合唱教學反思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