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音樂教學實踐研究的論文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種社會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當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努力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音樂教育作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的綜合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中還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嚴重影響了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認知理論以其獨特的優勢,近年來被我國教育界普遍接受和重視。高職院校如能在大學音樂教學中適時引入認知理論,采取積極有效的改革措施,便有望全面改善音樂教學現狀,提升音樂教學效果。
1認知理論的內涵與意義
1.1認知理論的內涵。認知理論是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學基礎上的,研究由經驗引起的變化是如何發生的一種學科理論,它強調機體對當前情境的理解[1]。若將認知理論應用于學習心理研究,就涉及學生的個體認知結構、主觀能動性、認知能力等方面。認知理論不僅關注學生自我發展,還重視外界影響,著力提升個體的獨立思考和分析能力,進而促使個體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更加成熟。1.2認知理論對教育教學的指導意義。認知過程是個體認知活動的信息加工過程[1]。在教育實踐中,明確學生自主學習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能夠充分體現認知理論的功能。按照認知理論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及時轉變學習觀念。認知科學揭示了人腦的運作原理,包括人腦接受新信息的原理,這對教育教學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2高職院校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2.1音樂教學發展落后于其他學科。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已經將大學音樂納入素質教育體系,大學音樂教學質量已經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不可否認,與其他學科相比,當前我國高職院校音樂教學的發展仍有較大距離,落后于高校的整體發展速度,大學生的音樂素養有待提升。2.2音樂教學過程的盲目性。我國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缺乏科學的邏輯起點,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設計不完整,教學計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這對音樂教學的發展極為不利。教學過程的盲目性甚至導致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發展中逐漸邊緣化,這不符合素質教育的宗旨。2.3音樂教學不滿足學生個性需求。學生的專業、性別、年齡等會影響其在音樂實踐中的表現。總體而言,男生的音樂素養比女生略低,低年級學生的音樂素養比高年級學生略高,理工科學生的音樂素養稍遜于藝術類或文史哲類學生。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中存在著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這對大學生的整體發展極為不利[2]。因此,我們應當積極探索有效的音樂教學策略,增強音樂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進而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
3認知理論下高職院校音樂教學實踐路徑
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音樂教學起步較晚,目前正同時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大學階段是開展音樂教育的最佳時期,通過開展音樂教學和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創新思維能力。
3.1選擇合適的音樂教學教材
教材選擇合適與否會直接影響大學音樂的`教學質量。目前,我國許多高職院校對音樂課程重視不足,使用的音樂教材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調查表明,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音樂教材多由音樂教師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選取或編寫,有的則直接套用其他學校音樂專業的教材。這就導致教材內容缺乏針對性,無法真正滿足學生音樂學習的個性需求。認知理論提倡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1],因此,高校若要提升音樂教學的質量,就必須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和基礎,編寫具有針對性的教材。在教材編寫過程中,高校音樂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音樂學習興趣,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以系統性、全面性的音樂教育理念為指導,充分考慮音樂學科的教學特點和藝術特點,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教材編寫工作。教材內容要考慮結構的系統性、內容的專業性、作品的難易度等因素,以系統、科學的教材,引導學生領略音樂藝術的魅力[3]。
3.2轉變音樂教育理念
與其他學科教學相比,音樂教育更富形象性、感染力和愉悅性,對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大學音樂教學中應當充分認識到,音樂作品的主題內容、創作背景、表現形式、發展歷程都與社會學科聯系緊密。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還應當引導學生不斷拓展自身的文化視野,提升自己的創新精神,進而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若仍舊堅持傳統音樂教育理念,忽視音樂教育的系統性和全面性,將會阻礙音樂教學的進一步發展。認知理論主張教育引導者根據客觀世界的改變及時革新教育觀念[1],因此,高校音樂教師應當及時轉變音樂教育理念。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3.2.1明確音樂教學的育人目的。要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大學生的形象思維,愉悅他們的身心,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他們的高尚品德,使他們的情感更加豐富。但同時也應當認識到,音樂教學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它需要通過循序漸進的滲透,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和表現能力,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3.2.2革新音樂教育的目標。大學音樂教學主要是為了提升大學生的音樂藝術審美品位,使其在音樂學習中獲取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審美享受,并在音樂訓練中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激發他們的創造力,進而促使他們得到全面和諧發展[4]。因此,高校音樂教育應當著眼于音樂的藝術性、審美性,而非局限于音樂技能的掌握。3.2.3將音樂教學視為一種情感教育。有效的音樂教學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和表現技巧,還能夠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并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3.3發揮音樂社團的作用
音樂社團以學生共同的音樂愛好、特長和興趣為基礎,是學生進行校園音樂實踐的重要載體。高校音樂社團對完善大學生人格、滿足大學生多元化音樂需求、提升大學生音樂審美能力、豐富校園文化等具有重要作用。在音樂教學中充分發揮音樂社團的作用,使音樂藝術得到拓展和延伸,有助于提高音樂教學效率。調查顯示,僅有30%的高職院校大學生認為學校現有音樂社團十分豐富,大部分學生認為當前高校音樂社團缺乏多樣性[5]。然而音樂社團建設是一個系統性、連續性過程,將其與音樂教學結合在一起,能夠增強社團管理的制度性和規范性。認知理論主張重視外界因素對主體積極性的影響[1],所以,高職院校應當充分認識到音樂社團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并將其視為高校文化建設主要力量的組成部分,對其進行正確引導,使音樂社團逐漸成為大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實踐載體。音樂社團在發展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3.3.1自主性原則。在開展社團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參與興趣和欣賞需求,鼓勵大學生自主創作或鑒賞音樂作品,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確保學生真正參與到音樂藝術創作和表演過程中。3.3.2開放性原則。在音樂社團發展過程中,應當充分秉持開放性原則,不局限于固定的音樂領域。要貼近當前大學生喜歡的各種音樂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例如hip-hop、鄉村音樂、輕音樂、爵士樂等,以便滿足不同年齡、專業、性格的大學生的音樂審美需求,促使大學生在音樂社團活動中自覺展現自身的音樂才能,并在各種類型的音樂欣賞和創作中不斷提升自身音樂素養。3.3.3趣味性原則。高職院校還應當關注音樂社團活動的趣味性,采取有效措施,增強音樂社團活動的靈活性和豐富性,并鼓勵高職院校學生音樂社團走出校園,與社區、企業、鄉鎮等藝術團體合作,拓展社團活動空間。教師也應多參與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聽取學生的建議和要求[6]。此外,高校還應以社團為載體,開辦各種各樣的音樂興趣學習班,一方面豐富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提升大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音樂社團是學生音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對豐富音樂教學手段、提高學生音樂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音樂社團形式多種多樣,社團活動豐富多彩,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可以幫助大學生鞏固音樂課堂學習效果,并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提高大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和表演能力。因此,高校應當加強音樂教學與音樂社團的聯系,并大力發展音樂社團,重視其在大學生綜合素養提升方面的作用[7]。
3.4設置開放性音樂教學體系
認知理論提倡通過多樣化的手段,完善主體的認知結構[1]。因此,若要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就應當設置開放性音樂教學體系,加強音樂教育與計算機音樂、音樂心理學、音樂社會學的聯系,改變以往只關注音樂基礎知識的教育理念,使音樂教學成為一個涉及廣泛的開放性、系統性工程[8]。3.4.1音樂教學方法要具有開放性。教學方法開放即音樂教學要打破傳統教學框架,關注課內外互補,實行開放式教學。課堂教學應定位于個人音樂信息交流和多渠道音樂學習,切實體現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此外,還應當積極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不斷豐富教學手段,例如運用多媒體工具、音樂教學軟件等,為學生營造豐富的音樂教學情境,從而提高大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增強音樂教學的時代性。3.4.2音樂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教學內容開放是指教學不再僅僅局限于高職院校教材內容,而是根據大學音樂教學大綱,進行研究性學習和拓展性學習。例如,運用網絡和計算機創作歌曲,了解相關的音樂創作背景,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以網絡為基礎,豐富音樂教學容量,進而滿足不同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3.4.3音樂教學考核評價要具有開放性。[9]受應試教育影響,許多高校音樂教學考核評價方式單一、僵化,且評價制度不健全,無法準確檢驗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表現,更不能及時接收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問題反饋,導致音樂教學缺乏針對性,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抑制了其創新能力的發展[10]。因此,若要保證音樂教學質量,就必須豐富音樂教學考核方式,增強考核評價的規范性、開放性,對學生進行公正、公平的評價。例如,教師可以根據音樂教學進度,不定期召開座談會,及時聽取學生意見,并通過交談、提問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據此調整音樂教學計劃。此外,還應當完善音樂教學的學生評教制度、教學督導制度、質量管理制度,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增強評價的全面性和公平性,以評價推動音樂教學的順利發展。
4結語
音樂教學作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學生接觸到的音樂信息日益多元化,對大學音樂教學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認知理論提倡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根據客觀世界的改變及時轉變教學模式。在大學音樂教學中適時引入認知理論,能夠提升音樂教學效率,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高職院校音樂教學實踐研究的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研究論文06-21
對于高職院校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論文04-12
分析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研究論文04-14
高職院校籃球教學改革研究的論文08-28
高職院校稅法實踐教學的方法探究論文07-05
高職創新實踐教學的案例研究論文04-13
關于高職院校教學資源整合研究論文07-05
高職院校社交禮儀課程教學研究論文06-15
轉型后高職院校鋼琴教學研究論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