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學課堂走向動態生成論文
摘要:倡導數學課堂的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動態生成強調課堂教學不只是知識的傳授、學習過程。追求的是師生在課堂中精彩的互動過程,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師生的思維不斷碰撞,創造火花不斷迸發,新的學習需求、方向不斷產生,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體驗不斷加深,師生都煥發出學習的智慧和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動態生成 預設 感悟
倡導數學課堂的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動態是指事物變化發展的情況。生成是對教學過程生動可變性的概念,是對以往強調過程預設性、計劃性、規定性的補充和修正。動態生成強調課堂教學不只是知識的傳授、學習過程。追求的是師生在課堂中精彩的互動過程,教學不是完全按照教師事先預設的按部就班進行,而需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性。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師生的思維不斷碰撞,創造火花不斷迸發,新的學習需求、方向不斷產生,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體驗不斷加深,師生都煥發出學習的智慧和生命的活力。正如葉瀾教授所說:“課堂,應該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路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課堂是師生生命經歷的重要場所,教師要樹立動態生成的正確態度,把握有利時機,運用有效策略,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因此,動態生成的數學課堂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同和關注。然而,在實際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去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展示課堂的真實性,實現有效的動態生成,本人談幾點看法和體會。
一、欣賞學生,是形成動態生成的基礎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是帶著自己的經驗、知識、思考和興趣來參與課堂學習的。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把學生真正當做學習的主人。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懷、愛護、肯定和贊賞。給學生一個信任的目光,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讓學生如沐春風。只有教師欣賞學生、信任學生,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有了每一個學生的主動參與,一個個動態生成,相信就會不斷的涌現。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我想:假如能給學生一個機會,就一定會還你一個驚喜的。
有一個教師在教學《分數的意義》一課時。原先的打算是讓學生運用提供的材料,表示出它的1/2,進而感知分數的意義。可是在實際的匯報中,竟然有一個學生折出他的1/3。這時,老師并沒有批評這位學生的答非所問,而是說:“你真聰明1/3都能折出來。”于是,全班同學又一次紛紛動手,折出了1/4、1 /5、1/6……等許多的分數,老師因地制宜,引導學生對所折分數進行比較,進一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以上教學片斷,是教師用真誠和信任,保住了這位學生的自尊,心理學研究表明:“贊賞一個人的作品比贊賞一個人本身更有效”。老師對學生折出的1/3給予充分的肯定,打開了全班同學思維的閘門,各種答案層出不窮,高潮迭起。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欣賞,欣賞學生的獨到見解、異想天開,或者別出心裁,甚至是錯誤見解。總之,教師要去欣賞學生在課堂上的所思、所想、所做。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敢想、敢說、敢疑、敢批,為課堂的動態生成奠定基礎。
二、精心預設,是優質動態生成的保證
預設就是緊緊圍繞目標、任務、預先對課堂環節,教學過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設計。非常明顯,預設帶有教師個人的主觀色彩。“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長期以來,我們對教師工作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要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這就使我們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形成了“以本為本”,一份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活動失去了應有的復雜性,偶然性和不確定性,變得波瀾不驚。當前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有的教師提高了對課堂動態生成的認識,從而忽視了課前的預設,對學生的了解少了,對教材鉆研也少了,似乎教學設計越簡單越好。這顯然,又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其定,預定和生成是精彩的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缺乏必要的開放和不斷的生成,課堂教學就會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機和活力,使師生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而單純依靠開放生成,缺乏精心、準備和必要的預設,課堂會變得無序、失控和自由化,缺乏目標和計劃,使師生的生命力也得不到高效的發揮,因此,教師必須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在精心預設的前提下,針對教學的實際進行靈活調度,追求動態生成,讓課堂在預設與生存的融合中放出異彩。因此,可以這樣說,精心預設是數學課堂優質動態生成的重要保證。
如在學習了乘法運算定律后的簡便運算一課時,教師在預設教案時,考慮讓學生選取老師提供的一些數,組成可以利用學過的運算定律去進行簡便運算的式題。課前,老師經過了精心預設。在課堂上,學生獨立嘗試編題,匯報時,除了課前預設的以外,學生還編出了不少預設以外的試題,這些題目涉及了簡便運算的各種情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很高,課堂上洋溢著勃勃生機和無限的活力。從上述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要使數學課堂動態生成,精心預設必不可少,如果預設空間過于狹窄,答案唯一,必然無法動態生成。反之,如果預設空間太大,答案漫無邊際,生成太雜,也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看來,精心預設也要建立在研究學生情況的基礎之上,把好一個度字。
三、適時調整,是決定動態生成成效的關鍵
傳統的數學課堂,其主要弊端是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知識的呈現——灌輸——接受的教學模式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教師心中想著教案,卻沒有裝著學生。他們對學生的即興發揮、當堂靈感無動于衷、置之不理。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要求我們老師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涌現出來的各種信息,推動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動態生成。原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的在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課堂上的不可測因素很多,預設在實施中難免會遇到意外。或者預設超越了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力不從心,或者預設未曾顧及學生的認識特點,學生不感興趣,或者預設滯后于學生的實際水平,課堂教學缺少張力。在課堂上,不管遇到什么情況,都需要教師對預設進行適時調整,使它更加切合實際,切合課堂,切合學生。促進數學課堂的有效生成。
如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時,教師在教學三個面積單位時,教師預設是讓學生先認識平方厘米,然后用面積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紙片去量一些平面圖形的面積,在量的過程中,產生認知矛盾,進而學習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可是,在實際學習中,由于受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對平方厘米知之甚少,反而對平方米這個概念有一定的認識了解。教師根據這一情況,適時調整教學預設,改為先學平方米,再學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由于這一教學過程的設計更加地適合學生已有認知規律,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上述教學過程,教師不唯教案,而唯學生,對教學設計果斷、適時地進行調整,是數學課堂走向動態生成的重要起點。
四、善待意外,促使動態生成更加精彩
學生是活生生、有思想的人。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曾經說過:“學生的嘗試越是五花八門,探究活動越是新穎靈活,那么,他們也就是越有可能得到異乎尋常的結果”。當前,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向深入,數學課堂的面貌發生根本性的轉變。教學過程成了師生平等相處、真誠交往、共同探究、獲取知識的過程。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的思維不斷得到涌現,正是在這種師生、生生之間的互相碰撞中,隨時會發生一些教師事先沒有預料到的事情,打亂教師的.教學思路。那么,我們教師應該如何去面對這些教學中意外呢?有的教師擔心出現這樣的小插曲,生怕自己處理不好,下不了臺,也擔心它會使整個教學流程失去應有的嚴謹和流暢。于是,就對學生的“意外”,輕則視而不見,不予理睬,重則冷嘲熱諷、批評指責。這是違背新課程理念的不明智的做法。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之間相互溝通,共同合作學習的過程。我們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意識,善待課堂教學中的意外,耐心等待仔細傾聽學生的每一次思維顫動,也許,它會讓動態生成更加精彩。
我在教學《時分秒的認識》一課后,出現了這么一道題,爸爸上午8時上班,下午5時下班,請問:爸爸一天工作幾個小時?面對這道題,我讓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再進行匯報。出現了以下幾種情況。①學生用扳手指的方法數出來的。②學生把爸爸上班的時間以12時為界線,分成了上午和下午,上午有4小時,下午有5 小時,一共有9個小時。③學生把下午5時轉化為24時計時法的17時,再用17-8=9(小時)。然后,我組織全班同學討論,三種方法哪一種你認為最容易接受。經過大家的討論,大多數同學都比較認同于方法③。這時,有一個平時不大愛發言的學生站起來說:“8-5=3”。這時,教室里一片嘩然,“怎么可以用 8減5呢”,同學們的討論聲一下子把教室淹沒了。這時,我示意大家安靜,并鼓勵這位學生慢慢地把話說完。這位學生接下去說:“上午8時到下午8時經過12 小時,下午8時和下午5時相差3小時,再用12-3=9(小時)”。這時全班同學紛紛認同了這種做法。原來讓人感到“頭疼”的意外,在老師和同學的耐心傾聽和真誠等待中,竟然帶來了“意外的驚喜”。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我們廣大教師要善待這些“意外”,用敏銳的眼光去捕捉學生學習過程的“意外”,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和表達的機會。要知道,源自學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
五、張揚個性——走向動態生成的歸宿
動態生成的數學課堂的最終歸宿是什么?難道是讓學生學會用書本上的知識去解答書本上的習題嗎?讓每個學生“整齊、一致”地學習數學嗎?上述觀點很顯然是非常片面的。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生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并達到最終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境界,這就是動態生成教學歸宿。因此,數學課堂要注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個性化理解,讓學生在學到數學知識的同時,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個性得以張揚。
例如,著名特級教師劉永寬在執教《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一課時,先出示八個圖形,讓學生給它們取個名字。然后再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圖形,指出它的周長,再互相討論,理解了周長的定義。這一教學片斷,教師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觀意愿和選擇,學生通過個性化學習形成對周長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但又是非常深刻,難以磨滅的。在學生理解周長的定義后,老師又組織了全班同學去探究自己喜歡圖形的周長。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充分激發。當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困難時,由于教師事先做了精心預設,教師總能像變魔術似的出示各種測量工具,比如:細線、尺子、剪刀等。讓學生的整個探究過程有聲有色、有滋有味。讓每一個學生對周長的概念有了進一步更加深刻的體驗。整個課堂學生學習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思維不時旁逸斜出。教師并沒有按照統一的要求去進行教學,而是以一個非常廣闊的問題空間作為背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體驗和感悟。這樣,盡管書本上的周長定義是規定統一的,但在學生的心目中卻是豐富多彩的。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就是動態生成的數學課堂的真實寫照。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只要我們廣大教師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努力營造動態生成的數學課堂。相信我們的數學課堂必定能夠走進更加燦爛的明天。
參考書目:
1、《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2、吳效鋒主編《新課程怎樣教》,沈陽出版社2003.1
3、黃桂林《預設與生成的融合》,教學月刊(小學版)2006.2
【讓數學課堂走向動態生成論文】相關文章:
動態生成演繹語文精彩課堂優秀作文12-26
生成使課堂更具魅力論文05-17
關于走向生本課堂的論文04-24
課堂因生成而更精彩論文05-09
小學語文動態課堂的構建探究的論文04-07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論文04-16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的教學論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