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的論文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展和中國在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更趨多元化。對大學生的培養,無論在宏觀上還是在微觀上都必須把跨文化交際能力放在一個重要位置上加以強化。當今外語教學中存在著不少阻礙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問題,如:教師缺乏文化教學能力的培訓,教學中人為地將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分割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是一種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必須多層面全方位從課堂、課外和社會實踐三維拓展進行。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語言訓練;綜合素質;社會實踐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學習期間,筆者先后與韓國、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十幾個國家的同學交往,深刻認識到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際能力指的是進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際所需要的能力或素質。”這些能力和素質又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呢?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畢繼萬教授指出,“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語言能力、非語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際適應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能力。”新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在培養目標中強調在打好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語專業知識的前提下,還要“拓寬人文學科知識和科技知識,掌握與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有關的專業基礎知識,注重培養獲取知識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當代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交際能力理論的提出者美國的社會語言學家Hymes認為交際理論包含四方面的內容:①分辨合乎語法的語言形式;②分辨實際可接受的語言形式;③能分辨得體的語言形式;④能分辨一種語言形式的常見程度。因此,第一方面的內容相當于喬姆斯基理論體系中的語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它是人的內在能力;后三方面的內容可通稱為“語用能力(PragmaticCompetence)”。前者體現為語言形式的準確性,后者體現為具體情境中語言運用的適宜性,所以交際能力實際上就是語言能力與交際文化的結合。此外,交際是為達到某一明確目標所進行的活動,跨文化交際能力是由交際的有效結果或目標實現的“功效”來定義的。我們可以認為綜合文化能力是人文知識與精神的概括。語言是傳遞文化的媒介,學習外語必須學習文化,外語教學一定要與文化教學相結合。新的高等學校英語教學大綱對大學生文化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提出了具體要求,在教學要求上也做出了具體的規定,在專門安排的文化素養一欄里要求學生在大學期間“熟悉中國文化傳統,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熟悉英語國家的地理、歷史、發展現狀、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具有較多的人文知識和科技知識”。培養當代大學生不僅要讓其具有基本的文化素質,還應該使他們突破文化差異的障礙,在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間順利跨越“文化溝”,構建“文化橋梁”。
二、外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高校文化教學滯后于語言教學,這使“我國目前在校大學生的目的語文化能力一般低于語言能力”。1996年,為促進我國外語教學改革,南方、北方分別成立課題組對中國外語教學現狀進行了全面、深入、細致的調查,發現許多高校在教材、課程、投資、師資、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問題。中國外語教學費時長、投資大、收效慢、效益低,學生的交際能力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培養。通過對比本人在國外學習的親身經歷,我認為我國外語教學中存在著以下阻礙學生跨文化能力培養的問題:1.很多教師缺乏文化教學能力的培訓,自身跨文化交際能力欠缺,因此上課時底氣不足,無法正確引導學生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張紅玲的調查顯示,67%的外語教師未受過任何培訓,只能憑借感覺和經驗來從事教學。筆者對本院英語教師的調查顯示,近70%的教師未受過既有語言本身又有教學方法的培訓,接觸外國文化的質和量也不夠,缺少體驗外國文化的機會。2.文化教學和語言教學被人為分割。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交際能力的提高和語言文化教學是分不開的。教師應在外語教學中逐漸滲透文化點,在訓練學生語言技能的同時,增強他們對文化的敏感性,引導學生了解不同文化間的差異及這些差異在語言運用中的表現,從而在培養學生逐漸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時,不斷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自覺性、主動性。然而不少教師忽略語言技能和文化教學的關系,人為分割兩者聯系。3.習俗代文化,忽略文化的特征。一份給英語專業三、四年級的問卷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是文化?”的確這題目難以全面回答,但是,學生回答“風俗習慣”的占67%,這多少讓人感到大學生對文化認識有些膚淺。而導致這一問題的產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一些教師在授課時的確是把文化的重點放在國內外的.風俗和習慣上。我院先后請來的6位外籍教師做的文化講座上有5位(83%)都是講本國的風俗習慣,學生自然以為知道一些外國的風俗習慣就是對他國文化的全部或基本了解。
三、多層面全方位地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
培養高校外語專業學生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種必須,不然很難想象外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怎樣在工作崗位上與他國的政治與文化的交往、經濟商務的洽談中很好地完成任務。因此,在外語教學中這一能力的培養應放在重要的地位,單純地教語言技能而不注重甚至脫離文化的教學都是不符合時代精神的。筆者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是一種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1.課堂教學主動導入一個人“在習得語言的同時也習得了文化”,“學習一門外語,就意味著學習它所構筑的一整套文化世界;掌握一門外語,就意味著獲得一種新的對世界的看法。”只有關注語言的人文性,才能對外語語言的本質有更豐富、完善、深刻的理解,才能從外語教學方面來幫助培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優化他們的人格精神狀態,培養出有國際理解意識和能適應國內外多種發展變化的專門人才。課堂教學是教師的主陣地,應該抓住契機積極導入文化知識:一是開設專門課程,如英美文化、英美概況、語言文化交際;或對一些像英美文學這樣的傳統課程進行梳理和改革,因為“文學文本是跨文化交際研究最重要的領域之一”,這些課程可以用來強化人文精神、文化理念和價值觀,把文學欣賞和人文精神與文化素質的培養緊密結合起來。二是在各門基礎課上用“文化滲透”“文化旁白”,對將近“占80%百科信息”的外語教材進行合理地利用和引導,進行文化信息的點滴輸入。教師在講解詞匯、語法時都可以利用其有關的內容把文化知識滲透進去。課文分析時可以“旁白”背景知識,對文章中出現的西方的人生觀、價值觀等文化取向可以組織討論,不求統一,只求認識和了解。2.課外活動積極投入我們系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英語演講比賽、寢室英語等活動。最近我們還組織學生搞了一個《中國夢,我的夢》演講,很多學生積極參與。這些活動不僅多方位提高了學生對英語的理解欣賞和表達能力,而且大大激發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所以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各種文化、文藝、英語興趣提高活動,使他們從中汲取提高外語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養料。3.社會實踐熱情參與一些學生在參加與在我校留學生的聯誼活動后說,通過親身體驗他們對“語用得體”“交際失誤”“文化錯誤”等課堂教學時學的東西有了較深刻的理性認識,他們撰寫的小論文體現了對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感悟和理性認識。因此,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投身社會實踐,去驗證、鍛煉提高自己的語言技能、文化素養和交際能力。
四、結語
麥克盧漢的“地球村”這一術語告訴人們時空已在不斷縮小,跨文化之間的對話頻繁而緊密。當今的中國跨文化交往頻率加快,所以外語教學改革勢必要強化跨文化交際能力,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又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第一步就是要在外語教學中開展“掃盲”運動,使人們對那些隱含的、潛意識的文化有所了解。
參考文獻:
[1]高一虹,語言文化差異的認識與超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畢繼萬,跨文化交際研究與第二語言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1):10-24.
[3]劉愛真,關于研制大學英語文化因素細目表的探討[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2):44-45.
[4]北方課題組,關于外語專業教育改革的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30(3):7-11.
[5]顧嘉祖,徐勁.“文學文本中的跨文化交際原則評析”[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8,(1):67-71.
[6]竇衛霖.跨文化交際導論[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2.
【學生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的論文】相關文章:
培養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論文06-30
語言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論文10-07
探討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論文10-01
交際環境跨文化交際與跨文化意識培養論文06-30
關于培養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論文06-30
淺析培養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論文06-30
論在英語教學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論文06-30
淺談高校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的論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