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滿族文化中的婚育禮俗和論文
摘 要: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自身的特色。在中國眾多的少數民族中,滿族永遠是一顆閃耀著奪目光輝的明珠。一直以來滿族都得到人們的特殊關注,這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個“走上龍廷”的民族,促成了清史的誕生,還在于它璀璨獨特的民族文化。本文主要運用資料收集法,從滿族的婚育禮俗和宗教信仰兩個方面來領略和分析滿族韻味十足的民族文化,從而使大家能夠對這個傳奇的民族有更深更好的理解。
關鍵詞:滿族起源;婚育禮俗;宗教信仰
根據史料的記載,滿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其先民在當時被稱為肅慎人,后隨著歷史的變遷、朝代的更迭,肅慎人又先后被稱為挹婁、勿吉、靺鞨和女真人,直到清太祖努爾哈赤去世,其子皇太極繼位后將女真正式更名為“滿洲”,“滿洲”在滿語里是“吉祥”的意思。時至今日,有著數千年歷史的滿族已然成為中國少數民族里的一朵奇葩。而一個民族悠久的歷史必然會促進本民族文化的發展,因此滿族無論是在文學藝術方面還是在民風傳統方面都存在著自己的亮點,尤其是在民俗禮儀和宗教信仰方面,更是獨具特色。
下面我們就從婚育禮俗和宗教信仰兩個方面來探索滿族文化的精妙獨特之處。
一、 婚育禮俗
滿族婚禮有很多講究,因此也要走許多程序,內容豐富有趣,氣氛喜慶而歡樂。
古代滿族人的婚姻一般要經歷四個過程:議婚,放定,過嫁妝和迎娶。議婚即父母長輩為兒女籌劃婚事。當時滿族人議婚也有一定的條件和講究,他們要遵守一些傳統,例如不和漢人通婚,相同姓氏的人家不可以通婚等,而且滿族人大多喜歡女方年齡稍大于男方,有“女大三,抱金磚”的說法。同時,議婚也要看生辰八字,也講求門當戶對。
放定即訂婚,又分為放小定和放大定。所謂放小定就是男女雙方相看同意之后,由男方家攜帶少量定禮到女方家里,定禮一般為首飾、布匹等。放小定之后,過段時間舉行放大定,又稱“過大禮”,就是男方下聘禮。
過嫁妝這一說法在今天也存在,只是今天過嫁妝的方式與古代不同。在古代滿族,定親之后,男女兩家選擇成婚吉日,之后女方家里就開始為女兒準備嫁妝,一般是在成婚的前一天,女方把嫁妝送到男方家里。
最后一個程序便是迎娶,正式舉辦婚禮。古代滿族人家的傳統婚俗是“三日婚”,就是將婚禮置辦三天。第一天稱為“響棚”,即男方家里搭辦席棚,以宴請賓客;第二天稱為“演轎”,這一天男方家里要殺豬、擺桌,而且當天新郎要伴著鼓樂,騎馬到新娘家里住一宿,第二日婚禮當天新郎騎馬,新娘坐轎,一起歸來成親。第三天,拜堂成親,這拜堂成親的過程更是復雜,并不像我們在電視劇里看到的那樣簡單。新娘上轎時,懷里要抱著一個蘋果,轎子底下還要放一個蘋果,意思是要“平平安安”到達婆家。轎子抬到男方家門口之后,并不能馬上進門,而是要多停一會,借此來挫一挫新娘的銳氣,使之在婆家順從謙讓,俗稱“憋性子”,直到男方家里長輩允許進門才能把轎抬進去。
之后,男方家里要“倒紅氈”,即把紅氈從喜轎處一直鋪到新房處,從里向外,一塊一塊的鋪。在新娘下轎之前,新郎要在院子里向轎門方向射三箭,就是所謂的“射三箭”,當然,射的箭都沒有鋒利的尖,而且都是射落在轎門前的地上。新娘下轎之后要先后邁過馬鞍子和火盆,之后夫妻拜天地,新郎用秤桿掀去新娘的紅蓋頭,再進行合巹禮即喝交杯酒,之后夫妻坐帳,這時儐相一般會向帳中撒紅棗、栗子和花生等果品,俗稱“撒帳”,也是期望夫妻早生貴子,邊撒還要邊說吉祥祝語。晚上的時候,新人要吃長壽面和子孫餑餑,希望子孫滿堂。婚后第三天或者第四天,新人會攜帶禮品一起回女方家里拜望,這就是回門。在今天仍有回門這一說。
到這里,古代滿族的婚姻禮儀全部結束。雖然整個過程略顯復雜繁瑣,但每一個細節都表達了滿族人民對新人的祝福。即便今天滿族人的婚禮日漸漢化,但古代婚禮中的一些程序在今天仍被沿用。滿族文化的巨大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
下面談一下滿族人民的育兒風俗。想必大家都聽過“東北三大怪: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叼煙袋,養活孩子吊起來”,這里的“養活孩子吊起來”就是滿族人民育兒獨到智慧的體現。過去滿族人都是住在火炕上的,他們的傳統是“生兒落草”,就是在生孩子之前在炕上鋪上干草,將孩子生在干草上。孩子滿月的時候,家里要置辦酒席,慶祝孩子滿月,在這一天通常都是孩子的舅舅送來悠車,將悠車掛起來,再把孩子放在悠車里,這就是所謂的“養活孩子吊起來”。滿族人民大多生活在東北地區,住在山林里的人們,當外出狩獵勞動時,把熟睡的孩子放在悠車里吊起來,一方面使孩子免遭攻擊性動物的傷害,保證了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也給家人的生產勞動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小小的悠車體現了滿族人民對生產生活獨特的思維方式,可見滿族人民的智慧無處不在。
二、 宗教信仰
滿族人民信仰的宗教主要是薩滿教和佛教,想必大家對佛教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滿族人的祖先最先信仰的還是薩滿教,因此在這里我們主要來介紹一下薩滿教。
薩滿教同其他原始宗教一樣,崇拜自然,因為在遠古時代,由于人們無法解釋一系列的自然現象,所以人們覺得大自然無比神秘和偉大,對自然既懼怕又崇拜;崇拜圖騰,那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人類的起源,所以總是認為自己的氏族與某種動物冥冥之中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甚至把這種動物看作自己的“祖先”,對它們頂禮膜拜;崇拜祖先,當氏族里的年長者去世的時候,他們總會舉行隆重的喪葬儀式,希望得到死者“靈魂”的庇護。總之,薩滿教相信,神無處不在,萬物有靈。
根據史料記載,滿族人的祖先十分信仰薩滿教,這就對整個民族的精神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薩滿”一詞來源于通古斯語,是對巫師的稱呼。“薩滿”是“跚蠻”的音譯,我國宋代的《三朝北盟會編》中記載:“兀室奸猾而有才……國人號為跚蠻。跚蠻者,女真語巫嫗也,以其通變如神”,由此可知,薩滿類似于神汗和巫婆,是人與神的中介。他們通過焚香祈禱、吟唱神歌、激躍跳神來與各種神靈交往,轉達人的愿望,傳遞神的旨意,受到當時滿族社會的歡迎和崇拜。
薩滿教的薩滿有兩種,一種是大薩滿,或稱大神、領神人,主要負責跳神,為人治病除邪;另一種是二薩滿,亦稱家薩滿、二神、祝神人,主要負責家族內部的祭祀活動。薩滿有男有女,最初多為女薩滿,后來逐漸被男薩滿取代。雖然薩滿被認為是神通廣大、通曉一切的智者,但是他們與族內的普通人一樣,可以結婚生子,并沒有宗教束縛,但也沒有任何特權,每次進行跳神或祭祀活動都是沒有報酬的,但是他們總是受到人們的尊敬和崇拜。
薩滿跳神時,他們身穿神服,頭戴神帽,手持神鼓、扎板,佩帶神鏡、神刀和腰鈴,焚香祈禱,在煙霧繚繞中吟唱著神曲,扭動跳躍,漸漸與神靈合體,轉達人的愿望,傳遞神的旨意。
薩滿教的歷史源遠流長,薩滿文化更是藝術的綜合體,如果我們想要更好的理解滿族文化,就要認真了解滿族人民的這一宗教信仰,信仰是人最大的精神支柱,滿族人民對薩滿教的虔誠篤信,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本民族輝煌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結論:滿族文化博大精深,而它的精妙之處不僅僅局限于以上兩個方面。這個偉大的民族既有豪放的情懷又不失細膩的一面,總之,他們的智慧需要我們用心去參透、去感悟。一個“走上龍廷”的民族,為歷史譜寫了光輝的篇章,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歷史的奠基和文化的沉淀。當我們靜下心來認真的去解讀這個民族,就會發現,原來驚艷不止于眼前。
參考文獻:
①《滿族》 蔣肖云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0.
②《遠去的文明——中國薩滿文化藝術》 王松林著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4.
③《愛新覺羅家族全書——家法禮儀》 劉厚生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
④《京旗人家:《兒女英雄傳》與民俗文化》 李婷著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5.
【淺談滿族文化中的婚育禮俗和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文化自信論文04-25
禮俗文化閱讀答案11-12
淺談酒文化論文2500字04-08
淺談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論文(精選13篇)09-06
淺談船政文化論文2500字02-02
淺談古代禮儀中敬辭用法論文04-17
老舍作品中的滿族元素11-09
淺談認知語言學中的轉喻論文07-27
淺談初中作文訓練中語言的錘煉論文11-25
破解晚清滿族圖形的形象特征論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