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知識及文化能力培養途徑研究論文
摘要:根據《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2014),文化能力的培養目標可分為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能力、國際視野四個方面。文化知識的學習是來華留學生文化能力培養的基礎性工作,需要將地域文化知識較好地融入到國際漢語教學中來,培養留學生的文化能力。目前看,這方面工作存在著忽略地域文化知識、沒有兼顧大綱要求與留學生興趣、文化知識教學缺乏當代性三個方面的問題。因此,在國際漢語教學中,需要采取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知識、根據大綱和留學生興趣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體現地域文化知識的當代性等措施。
關鍵詞:地域文化研究論文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6341(2016)02-0098-02
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組織編制的《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以下簡稱《大綱》)(2014)[1]指出:“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由語言技能、語言知識、策略、文化能力四方面內容組成……文化能力則是培養學習者具備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能力,更得體地運用語言的必備元素。”可以看出,通過恰當途徑培養來華留學生的文化能力,是開展國際漢語教學、提升留學生漢語綜合能力的必要內容。同時《大綱》也將國際漢語教學中的文化能力培養目標,分為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能力、國際視野四個方面。其中,文化知識的學習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在盡可能全面了解掌握中國文化知識的基礎上,來華留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形成對中國文化正確的認知,從而在文化比較中,形成進一步的跨文化能力和國際視野。筆者將著重探討在文化知識學習中如何用地域文化知識培養留學生文化能力。
1當前留學生文化知識教學存在的問題
從國際漢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出發,可以看到,教學中在用文化知識培養留學生文化能力這個問題上,存在著下面這些問題。
1.1忽略地域文化知識
雖然在國際漢語教學研究中,研究者也常常論及中國文化知識的教學,但是針對各地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卻鮮有研究。而如何在國際漢語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開展地域文化知識的教學,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話題,因為運用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地域文化知識,可以充分發揮來華留學生在中國的學習、生活的優勢,促進留學生更為深入地了解當地文化傳統,從而更為深刻地了解當代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達到培養留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并進一步促進留學生漢語綜合運用能力提高。
1.2沒有兼顧大綱要求與留學生興趣
目前針對留學生的中國文化知識的教學,沒有很好地兼顧《大綱》的要求和留學生的實際文化興趣。雖然在《大綱》的各個級別的文化知識培養目標中,都列出了很多富于針對性的文化知識點,但是落實到留學生文化知識的學習中,常常存在教師的教學重點和留學生的文化興趣點不一致的現象。例如,魏崇新通過調查發現,歷史文化遺產與傳統京味文化是吸引留學生到北京學習的主要原因,與自然風景相比,留學生更喜歡、熟悉名勝古跡、胡同、四合院等傳統歷史遺產,認可度最低的是京劇[2]。從這個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留學生更愿意去接觸顯性的文化遺存,如古代建筑、名勝古跡等,同時也更愿意體驗生活化的文化遺產,感受一個地方的生活方式。而在實際文化知識教學中,我們常常會把重點放在戲曲、朝代等留學生并不十分感興趣的知識點上,因此也無法很好地實現《大綱》中規定的培養目標。《大綱》的一級文化知識目標提出,要讓留學生“初步體驗中國文化中的物質文化部分,如食品、服裝等”。如果我們忽略留學生的漢語能力,忽略留學生對中國社會生活知之甚少的實情,采取滿堂灌的形式,就無法達到讓留學生真切體驗中國物質文化的目的。在二級、三級文化知識目標中,《大綱》分別提到,要使留學生“初步體驗中國文化、藝術、節日慶祝等”“基本了解漢語中最常用的成語故事和典故的文化內涵”。經過在中國一個學期以上的學習,留學生已經掌握了最基本的漢語交際能力,也實地體驗了中國老百姓的生活,并產生了一些關于中國文化的新困惑。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如果不結合地域生活,只是泛泛介紹中國文化中的節日元素,就會造成教學內容與留學生實地的體驗不相符的情況。同時,如果在介紹典故的文化內涵時,對最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典故采取漠視的態度,也不能很好地體現出留學生在中國本土學習的優勢,留學生也不能真正了解這座曾經學習、生活過的城市,與中國文化的隔膜也無法很快消除。
1.3文化知識教學缺乏當代性
在文化知識教學中,還存在著厚古薄今的傾向。針對留學生的中國文化知識教材,往往把更多的篇幅放在中國漫長歷史的梳理上,對當代中國人的真實生活,缺乏全面而生動的介紹,具體到當地人的日常生活、地域文化知識點,就更少涉及了。這就會導致留學生對當代中國缺乏了解,這也阻礙了培養留學生知華、友華的情結。
2用地域文化知識培養文化能力的途徑
針對來華留學生文化知識學習中存在的這些問題,筆者認為,總體來看,需要從這樣幾個方面入手去加以解決。
2.1深入挖掘杭州地域文化知識
要提高對使用地域文化知識培養留學生文化能力的重要性的認識,深入挖掘適合國際漢語教學的地域文化知識。根據浙江省教育廳統計,2015上半年全省高校外國留學生共計17039人,其中長期生14745人;2015年全省高校留學生共計25964人,其中長期生21398人,可以看到仍然保持了增長的勢頭。這其中相當一部分留學生在杭州學習、生活。而杭州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西湖、大運河兩大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悠久的歷史。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加起來,讓我們看到,需要深入挖掘適合來華留學生國際漢語教學的地域文化知識,增進在杭留學生對杭州地域文化知識的了解。
2.2根據大綱和留學生興趣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
我們需要深入研究《大綱》的要求和留學生的實際文化興趣,統籌解決地域文化知識教學問題。上文提及的食品文化、服裝文化、文化典故等方面內容,均需要根據地域文化特色作出合情合理的教學設計。對于杭州的食物,可以借由教師的`講解,使留學生了解到學校及寢室周邊各種風味的餐飲服務,同時帶領留學生到超市、菜場實地參觀,使留學生對當下杭州最真實的飲食習慣有初步的了解,也為漢語零起點的留學生在杭州學習生活的展開打下基礎。另一方面,對有典型意義的杭州美食,如東坡肉、西湖醋魚、宋嫂魚羹等,則可在圖片、視頻展示的基礎上,有選擇性地使用外語進行介紹。文化考察途中,也可以安排留學生品嘗地道的杭州傳統美食。服裝同樣是生活的必需品。除了帶領留學生參觀現代購物中心,體驗當下中國人的服飾文化以外,傳統服飾方面,如何結合杭州最富有特色的、留傳至今的絲綢文化,使留學生理解絲綢作為一種文化傳統在歷史上對杭州地區、對江南地區的發展,以及對江南形象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在位于杭州的中國絲綢博物館,我們也可以看到,杭州絲綢文化的發展是與中國歷代服飾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的。基于本階段留學生的漢語水平,更需要配合絲綢服飾的實物展示,介紹杭州絲綢文化歷史,介紹中國文化脈絡。從文化典故來看,最廣為人知的大概包括梁山伯與祝英臺、白娘子與許仙、蘇東坡、虎跑夢泉,等等。在本階段的漢語學習中,結合圖片或現場情境,盡可能地使用留學生已經能夠理解的《大綱》一至三級漢字,講解杭州文化典故。這既是對其文化能力的一種培養,同時也能通過語言知識的使用,達到提高其漢語言能力的目的。雖然,根據前文所引用的魏崇新的調查,我們可以看到,留學生對中國傳統戲曲在理解和接受上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在杭州地域文化典故講解中,恰當、適量地引入越劇《梁祝》等的內容,也能加深留學生對這些文化典故的印象,同時也對中國傳統戲曲有了更直觀的了解。從節日風俗來看,留學生在這方面的接觸更為直接。經過半年以上的學習,留學生基本都經歷了一到兩次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些節日前后,根據漢語水平的差異,圍繞端午西溪龍舟會,中秋三潭印月、平湖秋月觀賞月景,臘八節臘八粥等杭州節日習俗,開展講授、討論活動,有助于留學生深入了解節日的文化內涵,融入當地民眾的節日慶祝中來,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情感。
2.3體現杭州地域文化知識的當代性
為了避免留學生中國文化知識教學中當代性缺乏的傾向,我們需要將體現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杭州地域文化知識注入和融合到國際漢語教學中來。杭州文化不僅僅只有歷史,而且也有創新,有未來,有世界情懷。當前,中國正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杭州是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3]。《浙江省高等教育國際化年度報告(2014年)》也指出,要擺脫就教育論教育的思維方式,進一步加強高校與大國戰略的對接。因此,國際漢語教學中,也要充分發揮杭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的優勢,引導留學生關注杭州西湖云棲小鎮、余杭夢想小鎮、富陽硅谷小鎮、臨安云制造小鎮、下城跨貿小鎮等與信息經濟有著密切聯系的發展樣本,引領留學生積極關注互聯網應用、信息消費、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等經濟發展新態勢下的信息經濟新話語。用對信息經濟新話語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國際漢語教學的實用性、針對性、前瞻性,增強較高漢語水平階段國際漢語教學的國際視野深度,從而與“一帶一路”戰略形成良性、深入的互動,用充滿時代氣息的杭州地域文化知識,培養留學生國際視野、文化能力,推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互利合作,爭取國際社會對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理解和認同。
3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國本土對來華留學生開展國際漢語教學,具有在其他國家進行國際漢語教學所不具備的一些優勢。通過采取深入挖掘杭州地域文化知識、根據大綱和留學生興趣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體現杭州地域文化知識的當代性等措施,可以將傳統、現代交織的杭州地域文化知識較好地融入到國際漢語教學實踐中去,使留學生既能夠接觸到杭州的傳統文化知識,讓其能更充分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同時也積極引導留學生接觸更為豐富、真實的現實社會生活,讓他們對當下中國百姓的生活有更為充分的認識,同時也積極幫助他們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了解、掌握杭州在信息經濟方面的最新發展成果。通過這三個方面的努力,再加上其他方面中國文化知識的學習,就能更好地將留學生的文化能力提高到《大綱》所要求的水平上去,并提高留學生的實際漢語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4.
[2]魏崇新.來華留學生文化適應性研究———以北京高校留學生為例[J].海外華文教育,2015,(2):169—179.
[3]王文,劉英,孫昌卿.發揮浙江在“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支點城市的重要作用[J].浙江經濟,2015,(13):27—29.
【地域文化知識及文化能力培養途徑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車站建筑地域文化的研究論文10-03
教師的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途徑論文08-16
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途徑探析論文01-24
高師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途徑解析的論文06-29
關于地域文化的論文03-23
語文探索研究能力培養的論文07-04
學生體育能力培養研究論文06-29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教育論文06-30
培養形象思維能力的幾條途徑論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