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理論性模式構建論文
摘 要:本文指出未來高校體育教育發展的特點, 總結高校體育發展的歷程,分析了高校體育教育的整體戰略思想, 結合高校體育的特點, 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理論
一、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發展的歷程
(一)教學方法方面
從建國初期到高校課程改革之前,高校的體育教學一直照搬前蘇聯的教學理論,強調知識的傳授,過分注重技術的細節,忽視人性化和個性化的培養。教法以講解示范為基礎,輔以錯誤動作糾正方法,顯得嚴謹有余而活力不足,挫傷了學生鍛煉的積極性,使很大一部分學生對體育課失去了興趣。
高校課程改革實施后,各高校陸續實行了學分制,學生除了必須的課程外,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優勢來選擇運動項目,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
(二)發展模式研究方面
從客觀角度看中國高校體育教育, 筆者將21世紀高校體育教育發展模式的研究大致分為四個方面:
1.教育者樹立全新的素質教育觀念。素質教育思想觀念:即把“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完善發展”和“發展個性”等真正貫徹到體育教學工作當中去;
2適應社會需求的高校體育課程。把適應社會的需要作為高校體育教育的終極目標。實現目標必須把每一個大學生都培養成為既德才兼備,身心健康,在生命觀、健康觀、運動觀、審美觀方面有著健康的獨到見解,并能夠自己的熱情帶動和感染周圍的人積極向上,高校只有開設這樣的體育課程才是適應社會需求的;
3.行之有效的方法及對策。“戰略上輕視它,戰術上重視它”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的指導思想。在21世紀高等體育教育全方位與國際接軌的今天,這種理念顯得十分重要。很多人害怕體育課程的改革會流于形式,但只要能夠做到幫助大學生增進健康、促進個性發展,激發潛在創造力,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4.科學理論的研究、方法體系的規范和嚴謹的研究態度,最終得出可靠的實踐結果。21世紀中國的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應該是集科學性、先進性、系統性和規范性以一身的。
(三)在教學評價方面
教學評價是學校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價分為領導評價(包括督導員的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縱觀世界教育發展的歷史,教學評價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輔助手段,對學校教育目標的達成,起到重要作用,它是教育發展和進步的必然結果。
教學評價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內容、講授方法以及對教師教學的評價標準都需要改革。作為“21世紀”的體育教師,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以往,學校那種單純靠分數高低來評價教師授課的好壞,忽視了對教學內容的評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種偏重與終結性的評價方法,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教師自身的全面發展。可見,對教師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是教學評價的目的所在。
二、21世紀體育的發展特點
(一)從國際角度看
體育國際化的特點具有擴張的本能 ,隨著科學技術與服務體育的進步與完善,國際體育學術交流日益加強, 國際體育學術活動日趨頻繁。體育國際化的實質是大眾體育的國際化。在經濟發達國家, 大眾體育之所以能成為國際潮流, 是世界新技術革命發展的產物。此外,大眾體育組織和殘疾人體育組織機構發展到與競技體育并駕齊驅的程度。面對世界體育產業全球化的浪潮 ,我國體育產業加快體育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 ,提高效率、擴大規模 ,才能把握全球化及加入WTO為我們帶來的機遇 ,使中國的體育市場、體育產業得到加速發展。
(二)從社會角度看
體育運動對社會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它作為體育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其社會功能已大大超出增強人民體質的范圍, 已經成為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質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體育活動在現代社會已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體育是人們為增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而自主參與的體育活動,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公益性等特點,對促進國民素質提高和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現實意義,黨的十六大提出:“形成比較完善的全民健身體系,積極推進衛生體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開展全民健身運動,。體育鍛煉已經成為社交活動的一部分,體育運動在新的社會環境中發生了角色轉換。形形色色的人聚集在這里, 除健身強體外, 還會進行思想的溝通,業務的商談。青少年通過體育鍛煉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培養公平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懂得與人合作的道理。 老年人健身能夠激發活力,消除孤獨, 從某種意義上講減少子女負擔,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三)從提高素質看
高校體育教育將由強調“健身”轉為“全面育人”。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觀察法,對比法和示范法的運用,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技術動作的練習,體育課件的制作等.有利于促進學生記憶力、想象力、創造意識的發展,通過教學比賽和各種體育訓練,可以潛移默化地發展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和靈活性。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在教學生學會做人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的能力。學校體育重在修身養性、育德教化,具有特殊的功能特別是在現代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下。
三、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理論模式建構
(一)21世紀高校體育課程目標
1.高校體育課程目標是課程設計和課程實施的起點,是由教育行政部門依據高校體育目標的總要求確定的,指導各級、各類、各地區高校進行課程編制的準則,也是指導各級、各類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準則,其目標要求既要體現社會需要又要體現個體發展要求,還要符合體育學科特點。
2.高校體育教育的根本基礎在于提高大學生的體育文化素質。大學生體育文化素質的高低決定我國高校體育事業的發展進程。體育知識與增強身體鍛煉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強化體育基礎理論的培養、灌輸體育文化思想、培養體育欣賞能力,并把體育研究方法作為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重點。所以,21世紀高校體育課程目標研究的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的體育文化素質。
3.實施學校體育必須以全體學生為對象。學校體育就是全體學生的體育,享受身體方面教育,是每一個在校學生的權利,是不能被剝奪或侵犯的。保證為全體學生服務,把培養大學生的體育、競爭、綜合能力以及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作為目的,從而明確21世紀體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具體做法:
①體育課教學計劃方面:每個學生都具有同等享受利用的權利,做到有目的、有組織、有意識的教學活動。
②組織學生體育運動技術代表隊是學生運動能力和體質健康的整體水平有所提高。
③大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是激發他們自覺、自主學習的關鍵,其最終結果是大學生終生體育的態度和體育能力。
4.把將長短期的課程目標有機的結合起來,確立短期階段目標。長短期目標要統一互動、方向一致,并把現代化的課程目標作為新世紀的教學與實踐的'終極目標。
(二)21世紀高校體育課程設置標準
1998年教育部新頒《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以來,各體育院校(系)遵循寬口徑、厚基礎的基本原則,對各專業教學計劃進行了重新調整與修訂。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是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服務的。課程設置既要考慮社會需要、學科發展需要,又要考慮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高校課改后,尤其實施學分之后,體育專業在課程設置上:
1.一切從學生利益出發,設置內容較為豐富的課程。把單純提高身體素質的課程變為與實踐課程、理論課程、保健課程、健身課程、等緊密結合的大課程內容。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和推進體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充分發揮其特殊的作用,以此來引導大學生們積極、自覺、主動和創造性學習的學習體育課程。因而,課程設置是衡量現代化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的是否合理的標準。使高等體育教育的多功能性、綜合性和豐富多彩的整體功能特征得以體現。
2.學分制管理使得課程內容更加具有彈性和自主性。學分制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管理制度,是以學分計量學生學習量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有完全學分制和學年學分制之分。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激發大學生的潛在創造力、提高大學生體育能力和整體素質。
(三)21世紀高校體育教材的改革
在教材建設中必須實現兩個轉變:
1.從過去以學習運動技術為主轉變為關注人體健康,體現“健康第一”的宗旨。健康是機體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達到相對完美的綜合狀態,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的教育,需要提高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的認識。為了適應21世紀對體育人才的要求,高校體育教材必須同時具有3個特點:
①教材內容要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即要求教師要選擇集理論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教材;
②教材范圍涉及廣泛。其目的是讓學生成為“雜家”, 因為21世紀的需要綜合性人才。廣博的知識會讓學生受益終生。
③教材項目集彈性化、靈活化和功能化于一身。即在保持互相聯系、互為作用、系統整體的功能特征的情況下,按內容、方法、形式、項目的不同進行功能的重組。
2.從過去全面學習各項運動技術基礎知識、技能,轉變為“熟練掌握兩項以上健身運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選擇體育教材的自主權,提高學生選擇體育課程的自由度,是深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和規劃21世紀高校體育教材的核心工作。因而,規范高校體育教學大綱內容、對其內容進行重組和排列、選擇理論性、實用性都很強的教材作為學生的授課教材。
(四)課改引發考試制度的變革
和進步幅度記錄,并納入體育考核評價中,使學生從思想上明確嚴格考勤采取的措施,這是正面教育的激勵機制。對于身體素質差、運動技能較低的學生,只要努力學習,鍛煉刻苦認真,保證出勤率,也可以通過健康課的考試形式,令其完成體育學科的成績。這對于穩定體育教學的正常秩序,凈化課堂空氣,端正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和重視程度,養成鍛煉的好習慣,把“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思想灌輸給學生。
參考文獻:
[1]高桂琴 高校快樂體育教學的理論思考與實踐《內蒙古電大學刊》2005年第10期
[2]劉建坤 試論層次性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山東體育科技》2003年4期
[3]李小慶 淺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搏擊·武術科學》2006年第6期
[4]郝德永 課程研制方法論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0年版.
[5]方立 學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上海體院學報》2001年第1期
[6]吳志超等 現代教學論與體育教學 人民體育出版社 1992年版.
[7] 楊學達 課改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調查研究 《新學術論壇》2010年第3期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理論性模式構建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體育體教學模式的構建論文10篇10-16
關于高校特色公共體育教學模式構建論文07-04
高校體育教師教學技能培訓模式構建論文10-16
高校管理自治及制衡模式構建論文10-24
教學模式下的高校體育的論文10-14
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教學模式論文07-19
高校體育文化構建探討論文10-02
高校體育文化構建與創新論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