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能力與職業素養課程構建論文
一、課程設置的誤區
近年來,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設置面臨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狀況。一方面,考試范圍不斷調整,考證難度逐年增加;另一方面,社會利益關系的日益復雜與社會主義價值觀的不斷完善致使會計職業對未來職業人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以此同時,各校教學情況的差異性使得該課程的設置呈現多樣化態勢。應試教材共5個章節知識,有的學校安排一個學期40個學時課堂教學;有的則分上、下兩個學期共80個學時課堂教學;更有甚者隨機開設該課程,學生自行安排考證事項。第一和第二種模式比較關注會計考證目標,人文素養培養的目標較難突顯;第三個模式將課程當作可有可無的科目,考證目標與人文素養目標似乎都沒有考慮。面臨以上困境,課程應如何科學設置,才能達到考證與人文素養培養雙贏的目標呢?筆者認為首先應避免以下三個誤區。
1.過分注重應試教育
絕大多數院校主要將資源、精力集中于培養技能型會計專業人才方面,突出“工學結合”的辦學特點,學生的考證通過率確實提高了,但在實際人才培養過程中針對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建設、培養卻是少之又少。正如有研究者在總結我國職業教育的特征時所說:“‘理解’與‘欣賞’讓位于‘技能’與‘勝任能力’,‘會話’讓位于對生活與環境的‘適應’,‘沉思’讓位于‘做’與‘制作’”,致使課程完全蛻變為訓練“機器人”的工具,基本上背離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目的,最終導致了學生整體素質的低下。而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是,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并不強,學生自身素質卻較差、職業能力較低。
2.單純提倡素質教育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在教材內容編排上與其他法律基礎課相類似,但其考證功能決定其設置不能簡單模仿基礎課程設置的模式。目前,法律與道德基礎課程的設置主要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大多數學校對學生的期末評定采取開卷考查方式。而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卻是要用分數來衡量教學實效的科目。從近年來的考證結果顯示,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通過率較低。如果我們還全盤照搬法律類基礎學科設置的模式,將不利于學生順利通過考證。
3.課程設置單一化
有的學校為方便教師授課,課程設置僅僅只有課堂教學,缺少課外活動環節。教師每次授課都采用固定模式予以滿堂灌,學生學習信心不足,課堂上玩手機、睡覺甚至聊天的現象并不鮮見。然而,學生期末成績與考證成績均不理想。筆者于2014年12月29日對本校13級中級與高級會計專業學生共192人進行問卷調查。在“課后教師參考資料配置滿意度”調查欄中,有24%的學生表示不滿意,有4%的學生表示很不滿意;“課程課外活動開展滿意度”調查項目中,有29%的`學生表示不滿意,有6%的學生表示很不滿意。
二、課程設置的建議
1.分期完成應試與人文素養目標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內容繁雜,特別是支付結算、稅收與財政法律制度三個章節知識點更是零碎、抽象,僅僅安排一個學期課堂教學是較難達到考證與人文素質培養雙重目標的。筆者認為,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能力情況安排課程。第一學期,課堂對比學習第一章會計法律制度與第五章會計職業道德。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正、反面案件分析,不斷提高他們的思辨能力,一方面為考證案例分析做準備,同時也使得學生了解會計行業現實情況,為今后從事會計工作奠定基礎。期末考試分數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閉卷考試,成績占期末70%;二是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專題研究報告,報告成績占期末的30%。由教師評定學生最終期末成績;第二學期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是擺在學生面前的首要任務,但考證內容多、難度大,學生容易產生學習倦怠感。這就需要教師在引導學生獲得學習的樂趣的前提下設置考證強化課程,知識原理串講與習題強化及難題點撥等環節缺一不可。因此,筆者建議第二個學期的主題是快樂通關。應注意的是,兩個學期的主題應根據專業和班級需求予以適當調整。如會計類專業強調提升會計考證通過率問題,教學方式應更注重實效性。而非會計類專業則須多強調人文素養培養目標。
2.建立固定學習社團
課外活動的開展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尤其是像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這類教材內容比較枯燥的課程,更應通過課外拓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其學習能力。美國高校的社團管理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學校通過宏觀管理原則和給予大學生社團從學術指導、制度管理到財政支持等一系列支持,使得大學生社團的自我管理得到充分的鼓勵,使大學生獲得了許多自我管理知識和經驗,從而在參與社團的管理與活動中,成長為合格的美國公民,實現了高校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學習社團成立后,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在教師指導下組織不同形式的活動。學生加入了固定的團體后,自然對團體的不斷發展承擔相應責任。在社團成員之間通過互相交流學習方法,達到互相提升技能與人文素質的雙重目標。筆者在前文所述的192人問卷調查中,有70%以上學生希望設置固定學術團體,如討論小組的集體學習模式,可以不斷提升學習興趣。
3.引導學生通過社團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1)組織具有時代感召力的活動方式引導學生提升會計職業道德與法律素質。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課程的學習從課堂逐步向外延伸,既提升他們的知識水平,又提升他們的人文素質。會計類專業應以知識技能類活動如知識競賽、技能節、定期知識欄宣傳等途徑為主,著重提升其應試水平;而非會計類專業則以社會實踐活動如定期職業道德宣傳、網絡信息傳播等為主,主要提升其社會活動能力與職業素養。(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活動,提升他們的科研能力。教師帶領學習積極性高的學生制作PPT,進行課程教學研究等,為其人文素養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針對會計類專業,主要針對歷屆真題答題技巧進行教學研討、習題編寫等方式提升其記憶能力與答題技巧;面對非會計類專業則主要針對社會現象進行案例調查與整合、制作簡單視頻等,不斷提升其思辨能力,適應社會對會計類人才的職業素質要求。(3)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與企業實踐。教師確定主題后,帶領學生參觀企業或做社會調查,務求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企業實踐工作使他們真正體驗如何使課程落實到會計工作中去。針對會計類專業則主要偏向考試角度,致力提升其將考題與工作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非會計類專業則主要學習會計工作中體現的職業精神。
三、總結
在新的形勢下,相關院校必須從培養單純的會計技能型人才模式中走出來,構建會計技能專業教育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的新模式。作為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工作者,我們理應不斷引導學生提升應考能力,同時也要提高“準會計人”的職業道德修養,強化會計職業責任感,為其順利走上會計工作崗位并嚴格執行會計法律規范和相關技術規范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為學生順利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做好鋪墊。
【應試能力與職業素養課程構建論文】相關文章:
中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體系構建論文11-17
職業素養論文04-12
中職學生能力培養的職業素養分析論文11-18
中職學生茶藝課程職業素養的培養研究論文11-17
職業崗位構建微電子課程體系論文11-17
論文:中職的職業素養06-27
大學生職業素養課程探索創新論文11-17
構建中高職業院校的銜接課程論文11-17
職業道德與素養論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