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研究論文
摘要:文章從“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課程教學現狀與問題出發,構建了將職業道德教育與管理素質培養融入專業技能訓練過程的“體驗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體驗式教學;模式
一、“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課程教學現狀與問題
“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的賬”這十六字是2001年4月16日時任國家總理朱镕基在視察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時,為該校題寫的校訓。題詞表明會計人員應具有一定的職業道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是提高會計人員道德水準和道德決策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當前我國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重視不夠,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沒有形成系統的教學體系。雖然部分高校開設了“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但內容側重法規法律的講授,缺乏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實際案例;并且教學過程脫離實際,只是機械地講授法律、法規。管理素質教育就是使學生學會決策、組織、協作、與人合作和具備團隊精神的教育。會計是經濟管理的一部分,會計人員應具備一定的管理素質。當前我國的會計學歷教育偏重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或弱化了對學生管理素質的培養,導致部分畢業生存在自我意識強烈缺乏團隊協作精神、自我封閉缺乏與人交流合作意識、管理知識薄弱缺乏決策組織能力等問題,直接影響會計人才培養質量。盡管國內大部分院校的會計學專業開設了管理類課程,如“管理學”,但多屬于紙上談兵的理論教學,離現代社會和企業要求培養既會“做事”又會“做人”的高素質人才的目標相距甚遠。由上可知,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教育存在以下問題。(1)課程設置上沒有把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放在應有地位,會計職業道德一直沒有單獨作為一門課程納入會計專業課程體系。(2)管理素質教育偏向理論性知識介紹,忽視實踐訓練,使得理論教學顯得空白虛無,影響了學生管理素質的培養效果。
二、將體驗式教學引入“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教學的意義
針對目前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與管理素質培養重視程度不夠以及學生缺乏實踐體驗的問題,需要單獨開設“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課程,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構建一個將職業道德教育與管理素質培養融入專業技能訓練過程的新型體驗式教學模式。所謂體驗式教學,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積極創設教學情景,還原教學內容,給學生以感官刺激或心理準備,引導學生投入身心、情感、理智,在親歷的過程中形成認知和領悟的教學形式。通過基于體驗式教學的“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可以訓練和提升會計學專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難以培養的.管理基本素質和難以實踐的技能。學生通過體驗式學習,在輕松愉快、體驗提高、互相啟發、團隊合作的群體中激發智慧,感受會計職業所應具備的基本道德素質,習得管理知識和能力,鍛煉腦力,極大地提高管理素質,發揮個人潛能,增強團隊凝聚力、活力和創造力,增進對集體的參與意識與責任心,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團隊精神和整體意識,達到“專業技能掌握、職業道德與管理素質水平提高”的雙贏目標。
三“、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是會計學專業的基礎實踐課,旨在訓練和提升會計專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難以培養的管理基本素質和難以實踐的技能。教學目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1)個人層面:通過激發潛能、調適心理、樹立自信,提高學生學習、創新和環境適應能力。(2)團隊層面:強化團隊意識和目標導向意識、提升溝通與合作技能、培養沖突協調能力。(3)專業層面:提高會計職業道德、財務決策和執行能力。
(二)教學內容的設計
根據“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可設置以下訓練項目(見表1),著重培養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意識和能力。(1)會計職業道德意識與認知能力。了解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容,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意識,認識和感悟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后果。(2)個人意志與潛能。通過一些案例和情景來激發學生的潛能及心理調適能力,使其樹立自信,提高學生學習、創新和環境適應能力。(3)團隊溝通與合作能力。通過一些情景案例強化團隊意識和目標導向意識,提升溝通與合作技能。(4)沖突協調能力。通過設置一些沖突情景和案例,讓學生通過信息收集、交流與辨析,達成一致目標。(5)計劃、組織和決策能力。通過創設活動情境或游戲,培養學生的快速組織和決策能力。表1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項目明細表注:①要求學生先修“管理學”、“基礎會計”課程,具備一定的會計基礎知識和管理知識;②教師可根據擬安排的訓練項目自編“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教師和學生手冊,規范每個訓練項目的操作要求;③訓練最好集中于一周內完成,時間可以安排在在大二暑假開始一周或結束一周;④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可根據學生所缺乏的素質有針對性地增加相關項目,并按照學生情況、場地情況及天氣情況做靈活調整。
(三)實施程序
1.訓練流程。(1)分組體驗。對于每一個訓練項目,由教師先講解規則,并提供訓練項目所需要的器材和材料。然后,學生分組體驗,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得最為直接和真實的感受,并將感受隨時記錄于感悟條或感悟日志上。學生獲得感受并對感受進行加工分析從而產生自我認識形成觀念和能力。由于這樣的感受是發自學生內心的,所以具有很強的生動性,能夠讓學生印象深刻。(2)分組反思。分組反思的內容包括自己在個人項目中的表現和感受,以及在團隊項目中的貢獻和不足、團隊配合中存在的問題、和其他小組相比存在的不足等。學生通過交流各自的體驗以及對多種不同的感受、認知和情感的討論、分析和比較,形成對事物的新的認識。(3)組間分享。經過分組反思后,各個小組將組內成員的感受和見解進行整合匯總,并派一個代表在全班發言,與大家分享感悟心得。教師在分組反思和組間分享過程中應加強引導,靈活運用提問等方式,啟發學生,讓學生能夠深刻地感知自己存在的某種潛能或不足。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按自己的評價標準對每個學生和小組的體驗過程和產生的認知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對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對頻繁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并說明產生的原因,使其認識自己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長處,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4)教師總結。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們的分享,進行合理的總結,并結合訓練項目的相關特點和理論,引導學生加強認知,幫助學生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2.基本要求。(1)本訓練是一種親身體驗式訓練,學生是整個訓練的主體。要求學生在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嚴格遵守訓練規則,全程參加,全身心投入。(2)訓練效果的優劣取決于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小組內人數過多會造成學生參與度下降以及教師觀察不足等問題。建議每組以8—10人為宜,最多不應超過12人。(3)教師指導內容:監督學生活動過程;對學生活動做觀察記錄;活動結束后,依據所做的觀察記錄,引導學生反思討論;對學生進行評價;閱讀學生的訓練感悟日志,并與學生進行必要溝通。(4)訓練的主訓教師需要提前調查了解學生特點,依據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設計活動項目以及順序。(5)訓練項目后的討論部分是強化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因此需要在有活動桌椅的教室中進行。一般每兩個小組需要配備一間有活動桌椅的30人教室。3.注意事項。(1)該訓練為集中封閉式訓練,由每個教師帶領一個學生小組,全程參加。由于訓練強度極大,身體不適或體能較弱的學生和教師不宜參加。(2)訓練項目需采用一些器材,為了保證學生安全,訓練器材需定期維修或更新。(3)有些訓練項目(比如穿越電網項目)具有一定的風險性,需要做好安全方面的保障工作:制定安全教育方針,明確安全操作原則,做好安全教育和宣傳,實現安全監督管理。
(四)考核方式
在通過規定訓練項目的前提下,對其成績的評定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分數比例為30:30:40。
參考文獻:
[1]邱吉福,高紹福.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研究———會計學歷教育中的職業道德教育[J].當代財經,2005,(4).
[2]李廣平.基于職業導向的拓展訓練在管理類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3]汪永蘭.體驗式教學法在會計信息系統課程中的應用[J].商業會計,2011,(36).
[4]蔡尚琪.拓展訓練在華僑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泉州:華僑大學,2012.
【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培養論文11-17
酒店管理職業素質培養論文10-24
學生管理綜合素質培養思考論文10-27
會計職業道德自律機制研究論文11-28
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大學體育模式研究論文11-30
低碳經濟人文素質培養研究論文11-23
語文教育中能力培養訓練的研究論文07-04
實習醫生職業道德和人文素質研究論文11-28
會計職業道德及高職教育研究論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