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農業轉型改進建議論文
一、低碳經濟的科學內涵
1.低碳經濟興起的背景。由于之前以化石能源為主的高碳經濟發展模式,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燃燒,導致了大量的污染氣體的排放和生態資源的過度消耗,最終誘發了當前全球氣候變暖的生態現狀。為了建立一個低能耗、地排放、低污染的經濟發展模式,也就以為了低碳經濟的轉型發展就此展開序幕。
2.低碳經濟的內涵。低碳經濟的是在減少溫室氣體排的基礎之上,形成以新型的低碳能源系統、低碳利用技術以及低碳產業體系為主的經濟運營模式。低碳經濟是指從產品生產、消費流通以及最后的循環利用都是以低碳模式完成的,是在理念創新、技術創新、經營創新以及能源開發的基礎上形成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在發展低碳經濟的同時,還必須承擔環保工作,形成低能耗的經濟運營,通過適當調整經濟結構,建設生態文明的低碳經濟社會。低碳農業是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通過較少農藥、化肥的使用,形成的一種節約型、環保型、健康型的綠色農業經濟,從而從根本上保護農業生產的多樣性,因此,低碳農業又可以被稱作為生物多樣性農業。
二、低碳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1.農業傳統耕作觀念根深蒂固。我國的經濟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在我國的沿海地區屬于經濟比較繁榮、科技發展比較迅速的地方,所以在東部沿海地區會更加順利的完成生態農業和低碳經濟的推廣。但是在一些偏遠的山區或者西部區域,由于傳統的耕作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并且他們的固定生產模式暫時并沒有受到沖擊,所以從思想上還不能迅速的接受低碳發展的觀念,這種傳統的耕作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低碳農業發展的需求。
2.現代低碳農業理念還不穩固。近年來,政府為了更好的推進國家低碳農業的發展,在節能、環保以及循環經濟能夠方面也已經做了比較廣泛的宣傳。但是目前的低碳經濟推廣主要是針對工業發展,對于農業方面涉及的并不多,只是在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等農業發展中做了普及宣傳。對于農業生產者而言,對低碳農業的認識還非常淺顯,也沒有在農業種植方面形成濃厚的應用氛圍,所以由于現代低碳農業還沒有在生產者之間建立固定的觀念,所以很難促進低碳農業的普及。
3.低碳農業技術體系尚未建立。在農業的生產方式上,由于農民已經習慣了使用化肥、農藥進行農業耕作的模式,這種高碳的化學生產模式不僅造成了資金上的大量消耗,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業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并且,由于缺乏專業農技人員的指導,農民在進行耕作經營的時候無法接受到系統科學的技術指導,對于化肥、農藥的過分依賴也在無形中強化了高碳的農業生產模式,使其成為了低碳農業發展的主要障礙。
4.農村勞動力的素質不足。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或者偏遠地區中具有相當文化基礎和一定知識水平的勞動力都在不斷的涌向大城市求發展,使當前農村的主要勞動力人員大量流失,留下的主要是知識年邁的老人和兒童,這就使得農業科技的發展更加困難,也無法全面快速的推進低碳農業的發展,特別是偏遠山區的地方,由于科技信息的限制,加上人員勞動力的'斷層,很難實現低碳農業技術的廣泛推廣應用。
三、農業轉型的必然趨勢
傳統的產業轉型總是以工業發展為主,以城市為主要發展陣地,而對農業的關注較少,也很少涉及到農村的經濟轉型發展。由于農業具有排放碳的同時又儲存碳的屬性,所以對生態的建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因此,在當前節能減排、文明生態的大背景下,發展低碳農業已經成為了農業轉型升級發展中的必然趨勢。
1.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由于環境污染的不斷惡化,對我們當前的生態環境平衡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據相關資料顯示,在我國偏南方的貴州、云南、廣東地帶等省份已經出現了大面積的高溫少雨的極端天氣。由于降雨量的減少,使農業耕地經受著旱災的影響,大量的牲畜飲水得不到有效供應,而在其他省份的部分地區,還經常遭受著持續性的大量降雨天氣,引起農業耕地的洪澇,對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十分不利。
2.高碳農業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人類社會從最初的原始農業逐步過渡到傳統農業,再到現代工業化的農業發展,可以說農業發展一直處于逐步提升的過程。當前的農業種植過分依賴農藥和化肥的使用,不僅污染了環境,對生態平衡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也將會造成生物多樣性的迅速減少,極大的降低農產品的品質,在人體攝入這些經過農藥噴灑的農產品后,也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由此可見,工業化農業已經成了一種高碳化的農業,不僅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還對人類的生存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脅。
3.發展低碳農業是我國生態化農業發展的內在要求。要想實現低碳農業的發展,就必須從低碳農業的發展理念、科技應用、農業技術等方面進行不斷的改革創新,促進生態平衡和農業生產的和諧相處,以最有效的農業發展方式來減少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低碳農業是一種綠色環保的農業生產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碳的排放,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全球變暖的環境威脅。
4.低碳農業可以提高我國農業的市場競爭力。近年來,由于全球范圍內的食品安全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引起了公眾的極度關注,市場也在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環保指標的要求標準。農業的競爭力已經逐步成為評價一個國家農業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重要標準。所以企業的最終生產要符合相應的標準才能實現農業經濟的順利發展,低碳農業也成為了應對農業貿易壁壘的主要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國農業的市場競爭力。
四、發展低碳農業的策略建議
在低碳農業的發展模式中,要堅持以農民為主體、政府為主導、技術是關鍵的原則。在推動低碳農業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考慮農民的增收效益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協調農民、政府、技術三個因素的合理安排,推動低碳農業的快速發展。
1.建立有利于低碳農業發展的激勵機制。對于低碳農業的發展來說,建立適當的激勵制度可以很大程度上促進低碳農業模式的創新,并且也可以增加人們發展低碳經濟的積極性。激勵機制在低碳農業中的應用可以分為很多種方式,比如,國家可以通過采取優惠政策、生產補貼以及資金支持等措施鼓勵低碳農業的發展。當然除了從一方面進行鼓勵外,也可以從另一方面進行限制,比如政府可以制定相關的條例規定,針對高碳農業的發展必須要擔負相應的生態污染補償費用,通過這樣的規定,就會在無形中增加高碳農業的發展成本,也就可以順利促進高碳農業逐步向低碳農業的過渡。
2.完善支撐低碳農業發展的技術創新體系。低碳農業的是建立在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污染的運營基礎之上的,但是關鍵的發展支撐力量是低碳技術的應用。所以,在發展低碳農業的同時,要形成不斷的科技創新模式,經過在低碳農業的發展的創新、改革、吸收、消化等途徑的確切實施,全面改善低碳農業中的技術應用,采用科學合理的技術手段發展低碳農業,比如,無污染的新能源開發以及維持生態平衡的固碳減排等措施,可以更加有效的促進低碳農業的快速、全面的發展。
3.形成有利于低碳農業發展的政策考核模式。低碳農業的發展除了需要依靠不斷的技術創新以外,政府的主導作用在低碳農業的發展中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政府的主導作用下,通過連接低碳產業發展與政績考核的關系,增加各級領導對低碳農業的關注度,這樣的政績考核機制,可以更加快速的推動低碳農業的發展。在農業的轉型升級以及生態保護中引入政府的主導作用,并將實際的開展效果融入到各級領導的政績考核中,以各級領導的實際行動推動“三農”建設的快速發展。
4.加強對農業勞動力的教育培訓。農民在低碳農業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農村勞動力的素質高低就直接影響了現代低碳農業的發展進程,但是當前的農村勞動力對于發展低碳農業的知識了解的還比較少,更不用說要積極推動相關發展創新了。所以,應該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教育培訓,使其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為全面推廣低碳農業打下良好的基礎。采取的教育培訓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首先,應該在農村普及生態農業觀念,使其了解低碳農業的發展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作用;其次,應該邀請專業的低碳技術人員,向農村勞動力進行有關低碳技術應用的知識普及,提高低碳技術在農村的正確實施,而且通過熟練應用低碳耕作技術,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傳統高碳農業的耕作模式,促進低碳農業在農村的普遍開展。從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發展低碳農業已經成為了一種高效的農業生產模式。低碳經濟的發展并不是單一的固化形式,在堅持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基礎上,還必須積極探索創新型的發展途徑,充分實現以低碳經濟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因此,只有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戰略措施,才能促進低碳農業發展形勢下的嵌入農業轉型升級,并為農業生產增值打下良好的技術基礎。
【低碳農業轉型改進建議論文】相關文章:
生態視角下的低碳農業發展論文02-12
甘肅省低碳農業發展論文02-12
低碳論文06-01
低碳環保論文07-16
環保低碳論文06-02
低碳轉型與造紙工業發展對策論文02-07
德國產業結構變化對低碳轉型的促進意義論文08-11
關于LED的低碳論文07-15
LED低碳環保論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