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嘗試論文
摘要: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小學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在日常教學中,摸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式和方法。
關鍵詞:創新能力 探究性 合作學習 主體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小學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途徑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走出單純死記硬背語文知識的誤區。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幾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嘗試。
一、建立探究性學習方式,給學生營造創新的空間
學習方式的變革是這次課程改革的核心,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發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因此,要改變條分縷析的教學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啟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地方,教師都應該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究中形成自己的語文學習策略。小學階段,教材向學生提供了許多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這些內容成為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主要素材,探究性學習,不僅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而且能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掌握許多生活必備的經驗。如教學《窮人》一課,可以利用課文結尾的一句話“桑娜拉開了帳子”,這句話給讀者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也給學生提高了盡顯個性的探索機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全文,根據漁夫和桑娜的思想變化過程,選擇自己的認知情感,推測想象“拉開帳子”后會發生什么事情。教師利用教材留下的自由探究空間,開啟學生的認知情感,課文體現的夫妻情、鄰里情,盡顯其美!學生學會了自主感悟,學會了合作交流,這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合作學習,在合作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發散性思維,是指思維主體在展開思維活動時,圍繞某個中心問題,最大限度地開拓思路,從而導致一系列發展的一種思維品質。創造個性,則包括獨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險精神、敏感性等。在教學實踐中,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是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激發創造個性的有效途徑,即建立以學習小組為主要形式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由于每個學生的發展水平、思維類型、生活環境、興趣愛好的差異,對于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這些理解就好像是圍繞著一個中心問題面向四面八方產生的輻射,可以對每個學生的認知產生影響,作為學習主體的個體,可以通過與別人交流,產生思維的撞擊,從中能夠廣泛地搜集與這一中學問題相關的各種感性材料、思想和觀點,從而不斷地開拓自己的思路。同時又可以通過自身的分析、判斷去處理相關的信息,并形成獨特的發現或見解。每個學生在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的同時,就是從事自我學習的創造活動,而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就像是一座立交橋,通過動態的活動為學生的創造性注入活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
三、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敢于創新
在語文教學中,每個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閱讀能力、生活經驗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文本的認識。每一位學生都會有不同的學習重點和各自注重的焦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尊重學生,給學生充分表達、創新的機會。如教學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一詩,詩人寫出了老年辭官返鄉對人生易老、世態滄桑的感慨。“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詩人寫出了離家闖蕩、建功立業的少年,也寫出了鬢毛疏落、老態龍鐘的自畫像。對詩人的此句詩,學生會產生各自不同的心理現象,如果讓學生說出心目中賀知章的“鬢毛衰”,則精彩紛呈。學生寫道:“一位老態龍鐘的老人,步履蹣跚地走進了小村莊,他的臉像又干又癟的蘋果,又深又密的皺紋,寫滿了人世間的滄桑。”“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他彎著腰,拄著拐杖,邊走邊咳嗽,連胡子都跟著顫動。”“我想象中的詩人,雖然老態龍鐘,但精神矍鑠,深陷眼窩中的兩眼依然明亮,雪白的長胡須飄灑胸前,仙風道骨的神態顯示著詩人的氣質和風范。”學生在個性化的思維與想象中發展了創新思維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時機與素材無處不在,無處不有,需要我們廣大教師改變教學方式,一切著眼于學生的未來需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
【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嘗試論文】相關文章: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12-03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論文01-10
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論文07-06
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12-03
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論文12-03
機械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論文11-11
高校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08-31
在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11-29
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