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小學科學教學思路論文
內容摘要:
小學科學課內容含界廣,教學難,如何上好這門課,一直是我們科學課教師研究的問題。本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究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策略。一是要把握科學課的教學重點,引導自主探究、實驗、制作,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的觀察方法,并引領學生進行大膽制作;二是教師在教學中應盡快轉變角色,當“導演”而不再當“演員”;三是要充分相信學生,要放手讓學生去實驗;四是要充分把握教材,合理利用好課程資源,讓科學課物盡其用,人盡其能。
關鍵詞:
重點 科學 角色 探究 資源
小學科學課含界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生物、地理、自然、物理、化學等學科的一些基礎知識,涉及的實驗多,而教材的編排考慮到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力,設計較為抽象,教師在教學時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如何上好科學課呢?
一、把握科學課的教學重點是搞好教學的關鍵。
科學課不同于語文、數學課,這門課大都是探究型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制作能力。一堂完整的科學課就可以按照觀察、實驗、制作這幾個步驟來進行。
1、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的觀察方法。教師在教學時可用實物讓學生去認真觀察,讓孩子們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從而激發情趣,導向思維,得出結論。比如在上植物的根一課時,可以找出多種植物的根讓學生進行對比觀察,學生就會發現有多種不同的直根與須根的區別,同樣的方法可讓孩子們觀察植物的莖有儲藏莖、纏繞莖、攀援莖等,從而掌握植物根莖的各種類型。又如在觀察月亮圓缺規律時,只要教師講給學生注意觀察時間,學生就不難發現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新月的.變化規律,找到月亮公轉的周期。
2、認真組織,規范操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科學課中,各個實驗都會得出各自的科學道理,不管是演示實驗或是分組實驗,教師都應認真組織,規范操作,明確實驗目的,充分準備實驗器材,仔細觀察實驗過程,才能得出較好的實驗效果。例如在上‘神奇的磁力’一課時,做磁鐵能吸引鐵這個實驗時,教師在實驗前應明確實驗目的,這是研究磁鐵能吸引鐵(鈷、鎳)的一個性質,要做好相應器材準備,各種鐵制的小物品,銅,鋁等各種金屬片,木塊、塑料、橡皮、布條等各種非金屬材料,在實驗時,讓學生動手實驗,去自己發現磁鐵能吸鐵這個奧秘,效果將會十分明顯,如果每個實驗,老師只是拿著書本,照本宣科,我想效果不會好到哪去的。
3、 讓學生動手制作。科學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具有一定素養的科學人才。通過學習和各種實驗,兒童們的興趣將得到激發,視野得到了開拓,教師應趁此機會讓學生大膽地去自己制作,自己探究。比如在上了“磁鐵的性質”一課后,兒童們就能根據磁化等有關原理,做一些游戲,讓他們自己去做小磁鐵,做指南針,讓他們感受到更多的科學樂趣。在上了“采集標本”一課后,可放手讓學生去做各種植物葉的標本,有些地方還有原始的化石標本。有些東西或許在大城市里根本找不到,但在我們大山里隨處可見,也許一個小小的制作就是一個珍奇的標本呢。
二、在科學教學中,教師應盡快轉變角色。
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教師不再是演員。這句話的意思是講教師在上課時,不要包打包唱。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老師始終在臺上演示串講,學生在下面被動看聽,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如果老師通過精心設計,能引領學生去動手、動腦、動口,教師不時畫龍點睛,教學既輕松,課堂也將會更活躍,學生的各種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就拿“磁鐵能吸引鐵”這個實驗來說,教師并不要拿著各種磁鐵,一一去靠近各種物體做實驗,只要輕輕點撥:同學們玩過磁鐵有戲嗎?你們想再玩玩嗎?然后讓學生去做,試驗結束后讓學生說說“玩游戲”的情況,就能得到磁鐵能吸引鐵,不能吸引塑料、木塊、銅鋁等這個答案,這時老師反問一句,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呀?學生答是通過實驗知道的,教師再次設問,誰知道磁鐵的磁力有多大呀?直接引出又一個實驗“磁力的大小”,那么我們又玩游戲吧,這樣一節課就在游戲中度過,學生高興,教師輕松,教師成了“觀眾”,學生成了“演員”,這樣的課,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三、在科學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
教師往往擔心學生學不懂、學不會,處處包辦代替,其實科學課就是要學生去想、去做、去實驗,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創新制作。有了探究才會有發現,有了發現才會覺得新奇。當學生有了好奇心,躍躍欲試時,老師就應該大膽的鼓勵學生去做,從而獲得新知識。比如在研究“兩個大小不一的銅球從同一高空往下落,會同時著地嗎?”這個問題時,如果老師馬上把答案講出來,也許學生根本就不會相信,如果老師在強調安全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去實驗,得出的結論多好呀!同時還可以設計新的實驗:一斤棉花和一斤鐵(體積不等)從同一高空往下落,會同時著地嗎?學生通過實驗,不僅發現了地球萬有引力定律,而且還發現了物體的浮力。這些實驗吸引力很強,學生將變得越來越想探究,越來越想實驗,我們的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
四、把握教材,充分利用課程資源。
教師在上科學課前,要認真鉆研教材,既要考慮到教材的重難點又要考慮到學生發問涉及的方方面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制作一些課件,這樣學生的智力將會得到進一步開拓,視野會更廣一些。例如在上“司南”一課時,如果教師僅僅局限課本內容,學生會感到乏味,因為司南并不是現在所用的東西。如果教師能從網上下載一些關于磁鐵運用的實例,象在科研、軍事、航空、航海、電器設備等方面,學生看后會耳目一新。教師如果沒有很好的備教材,有時學生一個小小的問題會弄得你面紅耳赤的。比如磁鐵的同名磁極應是互相排斥的,為什么指南針的南極始終指向地球的南方呢?(原來是地球這個“大磁鐵”的磁極剛好與人造磁鐵的磁極反向的)
教有法,但無定法,只要我們不斷探究,我們的科學課一定會上得越來越活,越來越好。
【也談小學科學教學思路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談思路教學的教學論文06-13
也談下水作文(教學論文)12-06
也談反思性教學特征論文07-03
環境科學教學創新思路論文01-30
也談韓寒小學議論文11-11
談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論文07-07
也談電教媒體與語文教學論文09-06
談新中式家具的設計思路論文04-19
也談《芬香永存》(陳祥書)(教學論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