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形勢下構成基礎課程教學探索論文
摘要:構成基礎作為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在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處于一種承前啟后的過渡位置,而這個過渡就是通過二維和三維空間創造形態的能力訓練來實現的。現在多高職院校對初年級的學生開設了三大構成課,由于教學改革的推進和設計的發展,壓縮成了構成基礎課程,本文就新形勢下構成基礎課程在教學上的研究做以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課程特性;課程設計;教學模式
構成課程作為現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在藝術設計課程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為了積累培養學生設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能夠形成較為完整的基礎知識框架。而在當今設計藝術的基礎教學中,構成基礎則是意在培養學生對構成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之后形成對形態的概括和演繹能力。
一、如何理解構成基礎在設計專業學習中的地位及影響
構成基礎課屬于基礎設計課程,其最大限度地開拓學生的視覺語言,發揮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通常的構成基礎課程分別是單獨的三門課程,即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但是為了適應現代設計發展趨勢的不斷變化以及課程性質的轉變結合課程本身的特點,現在部分院校把三大構成課從原來的每一門單獨課程的講演歸結到三門綜合在一起的一門課程。那么,為什么要對這門課程進行綜合,是因為在設計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構成基礎課程與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脫節現象,以至于許多學生在機械盲目地重復一些程式化的練習。構成基礎教學已經呈現出簡單化、程式化、重復性的缺點,不適應設計新形勢下的課程改革教學實踐。因此,構成與設計的關系是什么?構成的思維如何應用到設計實踐中?這些都是應該在教學中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所以在我們構成課程教學實踐中,應該對教學內容、授課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使學生領悟到構成是設計的核心和基礎之一,讓學生在專業基礎與專業設計之間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那么,學生為什么要學習構成課程?構成課程主要是學習設計中的構成規律和構成學原理,然后能夠運用這些基本的造型規律,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從而啟發學生的創造性和創意能力,能夠提高審美以及掌握設計形式規律和美的形式法則,從而設計出所需要的圖形特點,啟發學生的設計靈感。
二、構成基礎教學中的教學任務和難點
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各個設計專業領域和性質的不同,課堂教學在各個專業對構成基礎課程的位置、方法、程度等也不盡一樣。
1、課程特性
構成理論知識體系與實踐應用設計的融合,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形成以理論加實踐為主導的藝術設計思維訓練,從具象到抽象的思維方式的轉變。在構成基礎課程體系中,一般分為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它們都是運用構成規律的知識和方法,將復雜的圖形概括為最基本的點、線、面元素。每個專業都會結合自己的特點針對性的側重。例如,廣告裝潢專業重視對平面、色彩構成理論和實踐的研究;而環境藝術專業則更重視對立體構成的掌握。
總之,構成基礎就是讓學生在原有的具象思維的基礎上逐步轉變到抽象的思維模式,特別是在教學初期,學生往往對抽象概念的認識非常模糊,做出的設計不能舉一反三,不具備運用抽象的點、線、面去設計思維,這也是教學中的難點所在,即怎樣能使學生掌握抽象概念并且靈活構圖和運用。
2、課程設計方案
構成基礎課程是以實踐性為主的課程,教學安排上往往容易輕視理論傳授這一重要環節。所以造成學生往往只停留在設計的表層面,僅僅模仿書上面已有的相關圖例,而無法達到調動他們潛力和創新意識的目的。因此,在課堂教學設計上應該對以往的教學模式加以創新,在根據各個專業的側重點不同,積極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教學設計上由傳統的板書式教學模式轉變為板書加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新模式;眾所周知,多媒體教學方式借助影像和數字技術,在課堂教學設計上結合作品來進行分析,使學生直觀的注重構成形式中的創意思維。在將來設計的成敗不再是電腦技術層面問題,而是創新思維的比拼。因此構成基礎課程的教學應分析不同的構成形式所蘊涵的設計思維與思維的訓練上,將不同的構成形式與相關專業設計思維關聯起來,這才是最主要的。 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模式,比如說啟發式教學,互動式教學等,引導學生從具象到抽象思維的轉變,啟發學生對抽象思維的直觀想象,啟發學生對抽象思維的轉變是一個難點,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在課上給學生分析很多圖片,采用循序漸進、由簡入繁地啟發式訓練,還是很有成效的。構成教學的初期,重點應是對眼睛認知的訓練上而不是對手繪能力和電腦技術的應用上。通過大量廣泛的教學實例,首先從分析畫面入手,再結合各個專業的設計實踐,為學生提供思考拓展的空間。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全面把握整個過程的方向和狀態,找出其中分析的觀念性結果,加以引導學生。讓學生更有興趣的投入到構成基礎課程的訓練中去。
3、打破常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教學主角
由于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之快,很多構成課的理論知識都能夠在網絡上收集的到,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在上課時不在聽從老師的講授,將概念理解個一知半解,這就使構成教學束縛在一種封閉狀絕緣的狀態中。
那么在課上怎么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首先課上由老師提綱攜領地將理論重點、知識要點分析講解,然后將多媒體電子教案(PPT)、相應的構成圖片范例與學生共享,學生當堂消化,并完整制作成PPT。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概念經由自己的排版也熟悉得多。另外,還能把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小組之間展開競爭,這樣不但能使學生具有團隊的意識,還可以在畢業后更能適應市場的要求。再次師生間還可暫時換位,讓學生站上講臺講述自己的理解以及展示自己的作品,發現和發揮自己的能力。在學生講解的同時,我們也要和學生進行交流,就學生講解的提出相關問題,并且加以分析,這種引導性的授課模式將教師從繁瑣的課堂管理中解放出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引導式教學,我們大家都知道,學與教是互通性的,也就是能夠使師生達到共同交流。
三、構成基礎課程的思考
在市場經濟數字信息化的時代,我覺得可以在教學理論和手繪的同時,在基礎課程階段就可以結合電腦教學示范,比如說一些基本形的制作,群化的組合等,為以后學生做專業課程打下基礎,使學生能夠利用便捷的手段完成構成設計作業,但是在此我要說的是學生在重視電腦的同時,而不能忽視對手繪能力的培養,每天都要畫一些跟手繪相關的課題訓練,根據不同的課題進行草圖的分析,從而選出比較理想的草圖方案,進而在用電腦輔助初比較理想的方案。讓學生手繪是為了加深對前期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進而加深的理論知識的認識。所以,綜上所述,在我們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斷成熟的時候,我們更因該給學生強調手繪與電腦同等重要的地位。
當今藝術設計已成為創意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新的形勢下對構成基礎我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與訓練學生的綜合創造力,要避免盲目的為構成而構成,為造型而造型。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基礎理論與專業實踐的關聯性,堅持以創意為核心,以形象為表現,才能提高教學的針對性,不與實際運用脫節,為學生今后的專業設計打下堅實牢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燕欣。構成新概念——平面篇[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06。
[2]辛華泉張柏萌。邱松。平面構成[M]。湖北美術出版社,2002。
[3]于宵。從具象到抽象—關于構成教學方法的思考[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00
【淺談新形勢下構成基礎課程教學探索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平面構成基礎教學論文01-22
對《電工基礎》課程教學的探索論文07-08
空間設計課程教學的延伸與探索論文11-29
《住宅空間設計》課程教學探索論文11-29
論文建立特色課程的探索05-17
建立特色課程的探索論文05-17
環境科學專業實驗課程教學探索論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