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實現教與學方法的轉換論文
在新課改課堂教學中,要實現教與學方式轉變,使“三維目標”有機整合,必須注重課堂教學中的生成與建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生成是一種由隱性存在轉換顯性存在,因此,課堂教學中師生必須親歷教學內容的生成,不是教師把自己生成的東西傳授給學生,而是促進學生主動生成自己的知識,讓學生在與教學環境、教材、教師以及學生的思維碰撞中產生火花,課堂教學才能不斷生成,學生創新能力才能得到發展,從而達到教學有效性。那么如何把握課堂教學中這些生成點呢?
一、在和諧氛圍中生成
學生作為一個現實的、主動的、具有創造力的生命體,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參與課堂教學。他們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更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試想課堂教學如果沒有主體的參與,沒有師生的相互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怎樣有動態生成?因此,要想有生成,讓學生主動探究,樂于探究,必須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真正在這個和諧的環境中激發求知欲。這就要求教師要對課堂教學精心設計,進入角色,以準確的情感、恰當的手段、激情入境,進行富有情感教學,做到以境動情,以境誘情,以境育情,才有知識、情感的生成。
首先,取決于教師本身。教師有了自己豐富的人生體驗,有真正的個人教育信仰,教育教學才會有情境的溫度,才會有感染力,才會使學生信服和哲服。否則,你再怎么出力氣,學生不買你的賬,你的課堂就失去親和力。學生當然更一無所獲,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其次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每一環節,創設一個讓學生學得進去,學得好的教學氛圍,當然這決不是擺個花架子給別人看,也決不是走過場,而應創設一個真正的學習情境。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諸如:語言渲染,場景設計,情景再現,課件展示等,也不是只在新課前,而是貫穿整節課。
二、在學生需求中生成
教師的`“教”根本上說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因此課堂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要使課堂達到有效,必須準確、恰當地確定教學目標,我們要樹立“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第一要素”的觀點。因為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對教學過程起著指引作用。教學目標一經確定,就必須成為一堂課的指針和精髓,而不是出于一般虛設,整個教學活動必須圍繞目標展開。
課堂上要讓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反映,必須重視學生的質疑問難。一是教師要千方百計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空間;二是讓學生參與問題的設計,把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鼓勵學生敢問、會問、善問、甚至達到解問,三是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教學資源,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在知識探究中生成
新課改課堂教學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創設引導學生學會探究,正確處理好主體與主導的關系,使探究不走過場,不隨心所欲,而是真正的有價值的研討、生成,并有所創新。我們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注意,合作學習必須追求其教育價值;合作學習的問題必須具有開放性;合作學習必須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的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課堂教學中,要喚起學生的學習激情,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當然,放手不是“放羊”,教師要在學生感到迷茫時指路,要在學生感到黑暗時點燈,要在學生過河時搭橋,要在學生攀登時架梯。
四、在實踐創新中生成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課堂教學如果能向學生提供創造的機會,無疑是很好的生成點。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夯實學生的“雙基”,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要摒棄傳統教學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正視學生個性差異,善于發現學生問題,善于搭建一個創新的平臺,使學生創造潛能盡可能發揮。充分追求師生互動的即興創造,實現真正的有價值的創新。
總之,在生成與建構的理念下,以教師教學的方式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才能實現“三維目標”有機整合。
【課堂教學實現教與學方法的轉換論文】相關文章:
優化教與學的方法實現認知與情感的和諧統一12-06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教與學論文01-08
淺談教與學的論文06-22
ad轉換方法07-19
小學科學的教與學論文02-23
小學語文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探析論文04-25
教學論文:教與學的理解和體會05-09
練習設計教與學轉化的支點論文04-19
小學水墨畫的教與學論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