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薄弱初中教學的思考及解決策略探索論文
摘要:針對基礎薄弱初中校生源差、良好習慣缺失、厭學現象嚴重等現狀, 開展了基礎薄弱初中教學改革的系列化研究活動。經過調查研究與方案策劃、化學學科試點、學校整體完善、區域推廣檢驗四個階段13年的研究實踐, 形成了適合基礎薄弱初中教學改革發展的理論框架和整體性教學模式。
關鍵詞:薄弱初中; 優質發展; 教學改革; 實踐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一) 提高學科教學質量的需要
2001年, 塘沽地區初中招生的政策決定了我區的大多數學校的生源差異較大。這種差異一方面體現在不同的學校之間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 另一方面體現在同一學校的同一個班級的不同學生之間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除了少量的集優質生源于一身的民辦公助學校和公辦民助學校外, 其余的學校學生之間兩極分化的現象非常明顯, 學生厭學現象嚴重, 學困生多, 這促使必須要對大多數基礎薄弱初中的教學進行改革。主要是在化學學科中進行了教學改革實踐。
(二) 改革薄弱學校現狀的需要
塘沽第十五中學曾經是一所基礎比較薄弱的初中校。多數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喪失了學習信心, 沒有學習興趣, 更談不上具備什么學習能力了;而長期面對這樣的學生, 教師的教學積極性、自信心普遍不高, 總覺得自己的學校不如別的學校, 見到重點學校的老師好像矮了半截, 他們對這些學生也是信心不足;學生家長多數都是做生意的, 顧不上培養教育孩子, 他們同樣認為自己的孩子進入這樣的學校就沒有什么太大的希望了, 所以也是信心不足……以上這些因素, 嚴重影響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 影響了學校的生存和發展。
(三) 常規教學實踐無助于薄弱初中的優質發展
為了改變學校的現狀, 學校也曾經采取了很多措施, 特別是采取了當時普遍盛行的靠大運動量訓練, 搞題海戰術, 靠加班加點加課補課的方法, 可實踐證明這樣的做法, 效果甚微, 不僅沒有提高教學質量, 沒有改變學校的狀況, 而且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現象愈加嚴重。
(四)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衡發展的需要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衡發展, 是落實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如何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均衡發展, 是一個難題。我認為, 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衡發展, 有多條路徑可以選擇。其中, 薄弱學校通過自身的內生成長, 從而發展成為優質學校, 是一條重要的路徑。教學是學校的中心, 薄弱學校要通過內生成長獲得優質發展, 創造性地改革教學是核心工作。
經過反復論證, 我們認為, 面對這樣的基礎薄弱初中,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改變學校的面貌, 出路只有一條, 那就是必須進行教學改革。試圖通過教學改革使基礎薄弱初中發展成為優質學校。
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一) 全區調查研究
通過聽課、檢查教案、檢查作業、檢查學生所使用的課外輔導資料、和教師座談、和學生座談、教師問卷、學生問卷等多種形式對塘沽地區的30余所初中的教學情況, 特別是化學學科的教學情況, 進行詳細的調研, 全方位了解。
(二) 化學學科試點
在塘沽地區30余所初中的化學學科中進行基礎薄弱初中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試點, 立項天津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分層教學模式的研究”, 以此引領這一實踐探索。
1. 探索分層教學各環節的操作模式。
具體設計了10個子課題進行實踐探索:如何搞好對學生的分層和分組, 如何搞好對教學目標的分層, 備課如何分層, 授課如何分層, 課堂練習的設置如何分層, 作業布置如何分層, 作業批改如何分層, 階段測試題的編寫如何分層, 課后輔導如何分層, 教學評價如何分層。通過全方位的研究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
2. 編寫學生使用的學習綱要, 保證分層教學各個環節的落實。
做到一節一綱, 具體包括:學習目標, 預備知識 (基礎知識) , 問題討論, 典型例題, 鞏固練習, 達標檢測, 作業設計等。以學習綱要為抓手, 先學后導, 邊學邊練。讓學生以學習綱要為引領, 讀教材試做習題, 教師指導下再做, 學習實踐后注重小結, 讓學生經歷學習的全過程, 保證每節課的內容都落實, 享受學習的成功, 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 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練議”。
學練議這三個環節不斷深化, 反復循環。讓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實踐練習, 在實踐的基礎上討論, 教師指導;在深層次的基礎上學生進一步學習, 鞏固練習梳理知識;在更深層次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 總結形成知識體系。
(三) 學校整體完善
在塘沽十五中所有年級的所有學科中進行基礎薄弱初中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在各個學科中通過開展小課題研究的形式進行實踐探索, 深化在全區化學學科中試點取得的初步成果, 突出個性化教學和整體建構教學, 完善基礎薄弱初中教學改革的整體策略。
1. 提出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生能學會的教師不講, 能學生互議學會的教師不導, 學生能完成訓練的教師不示范, 給學生充分的信任。
2. 進行教學評價改革。
對不同類別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 使學生都能感受成功的樂趣, 堅定成功的信心。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檢測卷進行評價, 亦可對同一份檢測卷提出不同的合格標準, 不使一名學生喪失學習信心。
3. 完善學校教學改革實踐方案。
以個性化教學和整體建構教學的思想為指導, 在課堂教學中特別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 以“學習綱要”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實施個性化教學, 突出教學過程“學練議”的師生互動, 生生互動, 使個性化教學的成果在實踐中創新, 讓學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三、主要成果
(一) 確立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理念支撐——個性化教學思想和整體建構思想
個性化教學思想即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認真探究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合作, 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收獲和發展。
整體建構思想指課堂教學立足于整個學科、整個學段、整冊教材、整個單元、整個章節設計, 充分考慮教材的前后聯系和邏輯關系, 以使教師更好地認識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 落實課程標準。
(二) 依據個性化教學思想的指導, 形成了個性化教學“五注重”的教學原則
一要注重分類的'科學性。隨著個性化教學的實施, 我們意識到對學生的分類不能只依據學習成績, 還要綜合考慮到學生的認知風格、認知特點和認知差異等因素, 更多關注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
二要注重教學過程的動態性。個性化教學有流動性和可變性, 是動態的, 同一個學生在學習不同的知識時, 可能會有不同的表現。有些學生學習某些知識有優勢, 學習另一些知識則比較困難。教師為了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允許學生通過自主選擇合作小組, 小組成員之間通過互幫互學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
三要防止負面效果。實施個性化教學, 要特別注意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在強化學生主體意識的同時, 更要加強對學生個別的心理輔導, 防止可能產生負面的“標簽效應”。
四要注重有針對性的評價。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心理傾向、知識基礎與學習能力是不同的, 個性化教學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做到課堂上沒有教育盲區, 同時還要關注每個學生在其原有基礎上的發展, 真正做到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五要注重計劃性教學。個性化教學是一項周期長、工作量大的工作, 需要教師付出艱苦的努力。不同的學生達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目標所需要的時間和付出的勞動各不相同。要求教師要有一個長遠的、周密性的計劃來分階段、分步驟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使全體學生分別達標。
(三) 依據個性化教學思想的指導, 形成了個性化教學“十抓”的教學策略
一抓學生的分組合作。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導致了他們的學習存在差異性。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學生, 研究學生, 根據學生存在的個性差異, 合理引導學生分組合作。
二抓個性化的教學目標。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具體教學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個性差異, 制定不同的分層教學目標并明示給學生, 讓每一個學生都明確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 以更好地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向和評價功能。
三抓分類備課。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設計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步驟、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以及不同類型的課堂提問、課堂反饋練習和課后作業, 認真寫好教案, 做好課前的一切準備。
四抓分類授課。教師的講授要依據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教材的統一內容和知識系統, 在統一時間、統一進度內向全體學生進行同步教學, 把教學措施建立在學生共性的基礎上, 講授最基本的教學內容, 完成最基本的教學目標。這是分類授課的前提。授課過程中,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個性差異, 加強對各類不同學生的指導, 對于個別學生和個別問題可以通過分組合作學習等形式加以解決, 實現學生個性差異的互補, 提高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抓分類練習。鞏固練習題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需求, 盡可能地避免“一刀切”。設計的練習題可分為側重基礎知識、有少量技巧和難度、技巧性強拓寬知識面等不同類型, 以供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完成。
六抓分類布置作業。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考慮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 分類設計, 以必做題、自選題、思考題三種類型供學生自主完成。
七抓分類批改作業。作業分類批改一方面可減輕教師的負擔, 另一方面可提高作業批改的實效性。考查基礎知識的作業, 教師要當天全部批改、全面反饋、全體校正, 若能面批效果更好。其他作業由學生互相合作, 互批互改。
八抓分類測試。考慮每一個學生的實際能力編寫階段測試題, 通過對測試題的解答考查出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實際取得的進步。
九抓分類輔導。課后分類輔導是實施個性化教學的重要輔助環節。可采用集中輔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既要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 明確學習目的, 培養學習興趣, 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使學生“進得來、學得進、聽得懂、留得住”;又要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逐步提高其自學能力;還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 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和創造力。此外, 還要特別強調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 幫助學生始終處于最佳的心理狀態, 令其個性得到充分健康的發展。
十抓分類評價。根據不同的學生, 采取不同的教學評價方式。為防止采用同一標準衡量所有學生, 可以設計不同的檢測卷進行評價, 亦可對同一份檢測卷提出不同的合格標準, 不使一名學生喪失學習信心。
四、效果與反思
(一) 效果
1. 學生綜合能力顯著提升
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品質、學習方法和學習效率, 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特別是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 學生由學會到會學到樂學形成了良性循環。盡管寒暑假、節假日不補課, 但卻連續六年獲得塘沽地區教學質量綜合評估優秀單位, 2012年獲得全區第二名。
學生課業負擔減輕, 素質教育得到了保證。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綜合實踐活動, 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在國家、市級活動中多次獲獎, 青少年車模競賽連續多年獲天津市團體第一名。學生由入學時的很普通, 經過三年的學習, 變成了不普通的學生, 100%的學生畢業后都進入了高中階段的學習。
2. 提升了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師更加尊重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 教師按教育規律進行教學, 全校每個學科的教師都有學習綱要, 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一節一綱, 避免了加課、補課, 評價學生的辦法利于學生的發展。
教師中涌現出了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天津市特級教師、天津市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學員、天津市優秀教師、天津市優秀班主任、天津市師德先進個人、天津市教改積極分子等一批典型。多名教師參與全國各地的課堂交流展示, 優秀課大賽獲得全國一等獎。教師教科研能力顯著提升, 獲得了天津市第二屆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 天津市第四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填補了塘沽地區乃至濱海新區一等獎的空白。
(二) 反思
1.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是一個永恒的課題, 必須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態度和信念。研究課堂教學沒有止境, 要依據學生的變化, 不斷地進行研究, 創造適合每個學生的教育。
2.教學改革的實踐, 必須有先進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的指導, 必須深入學習課程改革的相關理論和學科課程標準, 真正做到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
【薄弱初中教學的思考及解決策略探索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實驗探究的教學策略思考論文11-15
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探索與思考論文02-02
淺析中職電工電子教學的探索與思考論文02-04
探索策略提高德育實效論文06-28
大學物理教學策略思考論文08-29
小學語文教學管理策略探索論文12-23
體育高效課堂的探索與思考論文03-02
社區工會維權的探索與思考論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