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時代的科學偶像的論文
近日,天文小行星命名領域有兩個著名事件。著名橋梁科學家林元培先生與女歌星姚貝娜先后獲得小行星命名。繼而,人們就產生了疑問——小行星命名究竟有何規則?姚貝娜為何能與功勛卓著的科學家們獲得同等殊榮?進而,則讓一個久遠的話題重歸我們的視野,那就是科學偶像該如何樹立?
回顧來看,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210230號小行星于今年1月5日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批準,被命名為“林元培星”;也就在3個月后的4月4日,由香港天文愛好者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的第41981號小行星已經被命名為“姚貝娜星”。
小行星命名作為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在中國科學家里已經由來已久。曾獲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五位科學家都曾獲小行星命名。在國家行為中,它的目的在于褒獎科學家們舉足輕重的貢獻及勇于在科學殿堂里探索的精神。而一顆小行星由演藝明星命名,則多是個人天文愛好者之舉。例如在姚貝娜之前有林青霞、周杰倫等案例。
通常,人們總是習慣以事物的表象來傳遞其精神內核,卻往往事與愿違。就像我們經常談起的,偶像的`樹立與崇拜。今天來看,科學偶像的樹立如同海市蜃樓一樣,缺乏“真情涌動”。至少,我們不會再像談論愛因斯坦般談論身邊的科學家,缺乏個人情感之余,一系列的表彰也多是國家意志的體現。
當然某種程度上,立于象牙塔之巔的科學家們總讓人們覺得,與自身的距離異常遙遠。因而,出于個人意愿,人們寧愿在娛樂至死的時代,去仰望娛樂明星,因為他們看上去簡單、顏值高、可復制性強。他們不會用艱深的學術去改變世界,卻能夠通過演繹某種角色、某類歌曲來提高人們的生活情趣。從“姚貝娜星”來看,許多人感嘆她達到了與偉大科學家同等的高度,讓人們仰望星空時會有所覺悟——哦,她在天上,與浩瀚繁星在一起。就像《星際穿越》為我們展示了宇宙的奧秘與天空的遼闊,在人們心中也播下信念與希望的種子。所以能否這樣解讀,至少對姚貝娜的親人及其愛好者來說,“姚貝娜星”也意味著她生命的永恒與永恒的希望?寫到這里,許多人也許會心生感嘆,假如張國榮能獲得小行星命名,多少會讓人們的內心好受些。
所以筆者認為,科學偶像并非能夠輕易樹立,相反娛樂明星正符合這個時代的潮流。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科學家本身應習慣寂寞,習慣不被人關注。他并非像創造大眾消費品的喬布斯、比爾·蓋茨那樣,因“物”成名;也不該像娛樂化時代里的明星那樣成為人們追捧的對象。他們理應是象牙塔頂的,應是有全人類高度的,甚至應是一小部分人所關注的。他們不該渴望被樹立,人們也不需刻意去樹立他們。
歸根結底,娛樂有娛樂的紀念方式,而科學則嚴肅而低調,科學家或許更該像那些偉大“先賢”一樣寄功名于身后。
【娛樂時代的科學偶像的論文】相關文章:
偶像時代07-29
時代偶像作文01-25
新時代的偶像作文08-22
時代偶像演講稿03-12
精選時代偶像作文三篇07-05
這是時代我們的偶像作文08-05
信息化時代測繪科學技術論文04-25
新時代的偶像作文400字03-14
【精華】時代偶像作文三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