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美聲唱法在我國發展的誤區及技術規格的把握論文
摘要:美聲唱法作為一種相對成熟且影響深遠的聲樂流派,其歌唱體系、美學特征及技術規格已為全球承認。在聲樂演唱“多元化”、“跨界熱”漸成時尚的前提下,有必要對其聲音技術規范做一些探討。
關鍵詞:美聲唱法;規格;誤區;跨界
中圖分類號:J616.2 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適者生存”。縱觀所有取得長足發展的藝術門類,也都自然而然地遵循了這個“進化”原則。歌唱藝術發展的歷史表明,所有唱法都在不斷創新、突破和借鑒并走向融合。誕生于意大利的美聲唱法正是在遵循此“進化”原則的基礎上,在流傳過程中不斷與世界各國的民族音樂、語言特點、審美情趣相結合。在其不斷地“入鄉隨俗”的過程中,美聲唱法既延續又變化,逐步形成了諸多流派。當前,美聲唱法在“跨界”熱、唱法多元風格盛行的前提下面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探討保持該唱法優秀傳統并使其成為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歌唱藝術形式富有積極意義。
一、美聲唱法的技術規格
規格一詞泛指規定的標準、要求或者必要的條件,它有約定俗成之意。本文談到的美聲唱法規格就是其歌唱技術標準、聲音特點等內容的總體要求。作為一門講究聲樂技術規格和藝術表達的歌唱藝術,不少歌唱家、聲樂教育家認為美聲唱法是藝術的“科學”,是歌唱技術與科學技術完美結合的典范。這個“發聲的科學”是為表達音樂作品的情感而服務的“科學”,它涉及到生理學、心理學、音響學等相關學科知識。要學好這門關于人聲發聲的“科學”,就必須按照科學的原理來學唱并達到公認的技術規格。
首先是聲音效果。美聲唱法這種審美規格是建立在對聲音美的基礎上的,講究以聲傳情。美聲唱法典型特征就是“混聲唱法”,對真假聲的運用十分重視。同時,注重所有共鳴腔體的充分運用,強調運用混合聲區來演唱。在聲音效果上美聲唱法要求聲音上做到通暢流動,結實有力、圓潤豐滿等要求。其次是歌唱技術能力方面。美聲唱法強調呼吸流動并富于靈活自如的控制能力,要求上下聲區及真假聲區高度統一,對聲音的連貫特別強調松弛并富于靈活性。
二、美聲唱法目前在我國演唱的誤區
美聲唱法在幾代歌唱家和聲樂教育家的努力下,到今天已經基本建立起符合中國審美情趣和欣賞傳統的中國聲樂學派,培養了一大批以吳碧霞、戴玉強、殷秀梅等為代表的歌唱家。但美聲唱法作為一種優秀的歌唱藝術在我國普通大眾中的知音還不多,在成為我國觀眾喜聞樂見的歌唱藝術形式方面也還不夠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重技術輕藝術表現
歌唱是藝術,它不僅僅是技術。很多美聲唱法歌者不注重此問題,他們醉心于歌唱技術的提高,把歌唱當成發聲的“純技術”活兒來干,為“技術”而“技術”。這些歌者沒搞清楚美聲唱法系統的聲樂技巧只不過僅僅是為了表現音樂、表達真情實感的技術手段而已。他們的演唱情感蒼白,不是從作品的內涵和感情出發,而是極盡賣弄聲音之能事,給普通群眾的感覺就像是一臺純粹的人聲“發聲機器”。盡管也有一些美聲歌者偶爾唱唱中國風格的創作歌曲,但卻沒有在語言、風格、韻味等方面做深入探討,把一首完整的歌曲唱得支離破碎。在此方面,流行唱法歌手在做得較好,美聲唱法歌手應向流行歌手學習,學習流行歌手重視對作品的理解及歌曲的真情實感的表達。在聲樂演唱中,技巧僅僅是演唱的一個工具和手段。歌唱的任何技巧都不能獨立存在,它只能在演唱作品的風格中得以體現,如果脫離演唱作品的風格而一味追求技巧,那歌者努力學習和提高的技巧就反而成了演唱的束縛和障礙,嚴重影響美聲唱法歌者闡釋聲樂作品的創造性和想象力。
(二)罔顧美聲唱法技術規格,對“跨界”、“創新”缺乏正確的認識
筆者認為美聲唱法與通俗唱法在功能定位上是有區別的。美聲唱法主要定位為欣賞,而通俗唱法主要定位則是娛樂。在當前文化娛樂消費“多元化”前提下,美聲歌手和通俗歌手、民族唱法歌手都要適應文化市場需要,增強市場意識。“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自己的文化消費群體,美聲唱法不但不能很好的生存,更無法得到很好的發展。
鑒于通俗音樂、民族音樂的娛樂性更強等因素,當下在我國的歌唱界存在通俗唱法、民族唱法較之美聲唱法有著更廣泛的聽眾和更大的市場。相當一批從事美聲歌唱藝術的歌者不愿意付出艱辛的努力來循序漸進地掌握美聲唱法的真諦。出于各種功利和吸引眼球的需要,他們不甘清貧,耐不住寂寞,不是潛心下來認真研究美聲唱法的聲音規格、演唱技術,審美要求等學術內容,而是一味地去為了迎合觀眾,刻意追求嘩眾取寵的噱頭來為自己進行炒作。這些現象在觀眾中造成了美聲唱法聲音規格不嚴謹的印象,對美聲唱法多年來形成的審美標準造成了很大的誤解。
三、美聲唱法規格的把握
美聲唱法的規格,是美聲唱法幾百年形成的審美價值觀所在。作為一種不受語種限制的世界性歌唱藝術,美聲唱法形成了一整套技術規格與之相適應的理論體系。當前歌唱的方法相互影響這是件好事情。但這種交融和創新一定要遵循美聲藝術規格的原則,不能犧牲數百年來業已建立起來的優秀審美傳統。確切地說,就是無論如何要保證美聲唱法注重聲音美、注重以聲傳情的優秀傳統。
(一)嚴格按照聲樂作品的風格類型進行演唱
不同的聲樂作品對聲音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帕瓦羅蒂曾經和一些通俗歌手合作開募捐義演音樂會,他用美聲唱流行歌曲,而搖滾歌手唱歌劇詠嘆調,取得了較好的演出效果。于是就有不少人認為美聲聲樂作品可以多元化演繹,甚至認為唱法之間根本就沒有界限的見解。筆者認為這是一個誤解。由于歌詞文體和曲式結構的表現內容不同,從而形成了聲樂作品不同體裁的不同風格。體裁不同,其情緒與情調有很大差異,所表現的風格亦不同。不能因為制造歌唱的噱頭、嘩眾取寵而隨意改變歌曲的處理方式。不同的作品有其特有的藝術要求。歌劇詠嘆調、藝術歌曲、民歌、創作歌曲等都有不同的特點,在演唱等藝術處理上也不能完全相同。典雅、高貴、含蓄、端莊的美聲藝術歌曲斷然不能用流行歌手唱搖滾的風格去演唱,歌劇詠嘆調也不能用原生態的唱法去演唱。
(二)唱法交融中應尊重美聲唱法的優秀傳統
文化交流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各種音樂形式的融合和發展。將不同的音樂元素融合,形成一種新穎別致的藝術形式,其音樂風格既有古典元素、流行、新世紀、個別作品還具有民族民間等鄉土氣息等元素。這種具有多種音樂元素的音樂作品被稱為“跨界音樂”。“跨界”的音樂作品由于歌曲的音樂風格有多種元素在其中,因此在唱法上的演繹等方面自然會做出與多元風格相適應的新的風格。在演出市場的強烈需求下,不同唱法的歌手在演唱風格和技術上相互借鑒、交融。因此出現唱法上出現了“跨界”現象。這些“跨界”歌唱者打破美聲唱法、民族唱法、流行等唱法的界限。他們也不嚴格拘泥于一種唱法,從多種多樣的唱法和風格中汲取有益元素,賦予了歌曲很強的`藝術表現力,給聽眾帶來一種與眾不同、新穎別致的藝術享受。當前“跨界唱法”越來越為世界各國民眾所熟悉并逐漸為更多人喜歡,從而體現了“跨界”唱法藝術價值。
由于“跨界”聲樂作品帶有多種音樂成分,因此美聲演唱者在歌唱的方式方法上一定要做相應調整。在實際的演唱中,很多美聲歌手對這種音樂形式通常的做法是同一首歌曲采用不同的唱法去演唱,學界上有人把此稱為“同歌異唱”。準確地說就是把一首歌曲采用不同的唱法來演繹。“跨界演唱”包含同一演唱者兼有幾種唱法的能力,也包含歌唱者能跨越、超越不同聲樂演唱流派體系的能力的聲樂藝術現象。
另外的一種演唱處理方式為美聲結合其他唱法的“雜交式”演唱。“雜交式”演唱風格表現為多種方式,多種演唱風格結合。有結合民族的,如戴玉強、吳碧霞、殷秀梅等人的演唱。有結合流行唱法的,如國內的歌手王莉,國外的莎拉·布萊曼、安德烈·波切利等歌手。在我國今天的歌壇有把美聲、民族,通俗都結合得很好的歌手。如以演唱《五星紅旗》、《國家》、《民生》等歌曲獲得成功的中央民族歌舞團歌唱家劉媛媛。客觀的講,美聲的“跨界”演唱要真正達到雅俗共賞、各階層人士都喜歡的境界并不容易,也絕不是美聲歌唱者想“跨界”就能“跨界”的。它首先要求歌唱者熟練掌握美聲唱法的技術規格,對不同聲樂流派的技術和演唱風格有較深的認識和見解,同時在各種唱法的技術上有較強的把握和駕馭能力。
結語
美聲唱法作為世界藝術的優秀遺產、嚴肅音樂的一種,它不能一成不變,需要不斷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在發展的過程絕對不能用一個標準來衡量它。但發展的前提是理應在充分繼承的基礎上來發展它,也就是要充分尊重和保留美聲唱法優秀的技術規格和審美傳統。在與民族聲樂結合方面,美聲唱法風格上要充分吸取民族審美情趣,在語言上要很好地結合中國民族語言的特點規律。做到“西”中有“中”、“中”中有“西”、中西交融、相互滲透。美聲唱法在我國的發展與交融中既要適應本土要求,做到“入鄉隨俗”,也要“取百家之長”,做到與時俱進。但千萬不能舍棄美聲唱法優秀傳統和規格的“根”、“本”。也只有如此,美聲唱法才能在我國獲得長盛不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李晉瑋、李晉媛.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年版.
[2]尚家驤.歐洲聲樂發展史[M].華樂出版社,2003 年版.
[3]鄒本初.歌唱學: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年版.
【當前美聲唱法在我國發展的誤區及技術規格的把握論文】相關文章:
我國水利施工技術的發展論文02-12
我國地鐵電氣技術的發展試述論文03-29
淺談我國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論文03-25
我國鄉鎮電網技術的發展與革新論文03-05
分布式光纖監測技術在我國的發展論文03-02
我國通信技術創新發展思考論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