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發展戰略對我國的適用性分析論文
一、引言
我國于2001年底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三年多來我國經濟發展并沒有出現大的波動,經濟發展勢頭依然很好。200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高達9.3%。當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有一個滯后效應,但從目前情況來看,這種影響是利大于弊,而且我國經濟還從中獲得了很多的利益和發展契機。
筆者的觀點是我國經過二十幾年的改革開放,綜合國力和貿易實力已經大大增強,這極大地增強了我國參與國際貿易分工,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的能力。我國完全有能力像新加坡、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那樣,采取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到國際大分工和經濟合作當中,通過對外貿易的大發展來促進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現在經濟全球化步伐越來越快,固步自封已經是被拋棄了的陳舊思想。各個國家都在積極尋求發展對外經濟關系,以此來提高本國的經濟福利。因此在全球化的問題上,我們不能趨而避之,這是不明智的選擇,而應該積極參與其中,通過興利除弊來達到我們發展對外貿易,發展本國經濟的目的。
二、新加坡出口導向戰略的績效
新加坡是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典型代表,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新加坡通過實行出口導向型的貿易發展戰略,經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到90年代,其經濟發展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內,是什么力量促使新加坡的經濟如此快速地增長呢?關鍵就在于外向型貿易發展戰略的巨大作用。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際經濟增長迅速,各個國家之間的分工合作方興未艾,新加坡就是抓住了這一有利的國際經濟環境,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使國內的產業在出口增長的拉動下快速發展,從而完成了本國的工業化。因此,出口導向戰略對新加坡經濟的發展功不可沒,其對經濟發展的績效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出口導向型的貿易發展戰略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在60年代,新加坡的對外貿易總額年均增長4.2%,70年代,這一比例上升到20.2%。1986年,新加坡的貿易總額比1960年增加了13倍,年均增長10.6%;出口總額比1960年增加了14倍,年均增長率達到10.71%。這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各個國家中是罕見的,也正是因為有如此之快的出口貿易增長,才推動了新加坡經濟的發展。
在出口產品中,本地產品出口的增長快于轉口貿易的增長,也就是說本國自己生產的工業品出口增長更快。在出口總額當中,本地產品出口額的比重迅速提高。1965年,新加坡的本國產品出口額為7.62億新元,僅占總出口額的25.5%,1975年增加至75.4億新元,比重超過50%;1980年,這一比重已經達到62.3%。本地產品出口額比重的上升,標志著本國出口工業的發展,標志本國工業國際競爭力的增強,這必然會帶動本國工業企業和整體經濟的上升。
其次,新加坡實施出口導向型的貿易發展戰略,不僅使出口貿易得到迅速擴大,而且推動了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升級。在各個主要發達國家產業結構迅速變動的情況下,新加坡的出口也由初級產品轉向技術含量較高的工業用品,出口產業結構的變動使新加坡由原來的依賴轉口貿易的單一的經濟結構,轉變為以重化學工業為主的自由港的多元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正是這種出口貿易推動的產業結構升級促進了新加坡經濟結構的優化。
總之,新加坡能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完成工業化進程,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出口導向型的貿易發展戰略是其成功的關鍵。
三、我國實行外向型發展戰略的能力及利益分析
要實行出口導向型的貿易發展戰略,首先必須對我國的經濟實力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只有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我們要弄清楚我國的比較優勢所在,只有通過比較優勢的發揮,我國的出口產品才會具有競爭力,我們才能從國際分工中獲得社會福利。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先對我國的經濟實力作一番闡述,看看到底我國有沒有能力參與國際大競爭。
筆者認為,我國經濟經過二十幾年的強勁增長,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世界第六,完全有能力投入到國際經濟的競爭大格局中去。我國現在的很多產品,如小麥、鋼鐵、棉花等等的產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一。我國有13億人口,巨大的市場潛力是世界上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我國吸收的國際投資,我國的進出口總額增長都相當快。這些都說明我國的經濟實力正在迅速提升。
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有足夠強大的經濟實力來參與國際競爭。比我們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尚且敢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通過入世尋求參與國際經濟分工,參與國際經濟增長利益的分配。我們的比較優勢顯然比那些落后國家更多,更明顯,我們完全更有能力在競爭中獲取利益。所以,筆者認為我國完全可以融入到國際經濟的競爭大格局中去。我國的比較優勢相當明顯,我國的資源稟賦優勢就在于勞動力資源相當豐富,這使我國的一些勞動密集型行業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我國近幾年的出口產品主要是以如衣服、鞋帽、玩具等等輕工業品為主,這些行業都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我國這些產品之所以能夠遠銷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原因就在于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很低,使得我國的這些產品具有很強的價格競爭優勢。我國實行出口導向型的貿易發展戰略,就是要進一步提高這些優勢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以此來推動我國的工業化進程。而且隨著發達國家產業的國際轉移,我國可以吸收外資,承接發達國家轉移的產業,這既可以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又可以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使我國的產業更具有國際競爭力。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融入國際經濟的大循環中,通過比較優勢的發揮來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這對我國實現經濟發展等等現代化目標來說是一條必經之路。實行出口導向型的貿易發展戰略,出口增長對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是很明顯的.。我國很多產業的發展歷程表明,以前我國產業的發展水平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必要的競爭。并不是我們沒有資源,沒有能力去促進產業發展,關鍵在于我國的國內市場缺乏競爭。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國的電視機市場都是被像索尼、東芝、松下等等這些國外品牌所占領。我國本土的彩電企業競爭力很弱。但到了90年代末,市場上的暢銷產品卻變成了長虹、海爾、康佳、廈華等等這些國內品牌。我國自己的彩電廠商占據了市場的半壁江山。在市場開放,競爭加劇的情況下,我國的彩電產業并沒有被擊敗,而相反卻是獲得了巨大的發展。這說明一個問題,競爭的加劇是我國產業發展一個很好的推動劑。特別像我國這樣一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國家,建立市場經濟,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目的就是要通過競爭促進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我國其它的很多行業,像電冰箱行業、空調行業等等都和彩電行業一樣。正是在激勵的國際競爭的壓力下,我國的這些行業才真正發展壯大起來。可見,實行出口導向型的貿易發展戰略,使企業直接面對國際競爭,這是加快企業發展的一個很好的激勵方法。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拉動力量不可忽視。對外貿易是我國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高速增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量。雖然有些學者曾做過測算,得出的結論是對外貿易增長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并不大,但這只是以貿易額來測算的。貿易發展帶動了前線和后線產業的極大發展。貿易行業增加了就業量,加快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帶動了寫字樓的開發和建設。這些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特別在沿海的一些開放城市,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國際貿易的發展。一旦對外貿易受阻,很多中國沿海開放城市的經濟發展也要受阻。實行外向型的貿易發展戰略,可以更好地發揮這些沿海城市的對外窗口作用,更好地促進這些城市經濟的發展。
四、潛在的風險分析
當然,實行外向型的貿易發展戰略也會對我國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特別是一些不利的影響有可能對我國的經濟安全構成威脅。我們在積極推進經濟國際化的過程中要對這些威脅提高警惕。筆者認為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面臨的不利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據有些學者測算,我國的貿易依存度已經遠高于美國和日本。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我國有可能被拖入國際經濟發展的周期波動中去。這突出地表現在東南亞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上,東南亞國家貨幣的貶值造成我國出口的大量受阻。這說明我國的出口對國際經濟環境的依賴性越來越大。而且在全球化步伐加快的今天,我國有可能會失去部分的經濟自主權,經濟決策將受到國際經濟環境及別國經濟政策的影響。這對我國的經濟安全將夠成很大的威脅。
我國宏觀調控體系還在建立之中,政府調控經濟的能力及政府決策的效率和透明度有待提高。這也是由我國現有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所制約的。如果沒有一個高效的宏觀調控體系,我國經濟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就會大大減弱。很多競爭力差的弱勢產業,也需要國家通過宏觀調控來進行適當的保護。
我國地區發展差距很大,東部的經濟發展水平高,有能力實行出口導向型的貿易發展戰略,這可以促使東部率先實現現代化。但是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很多,想在國際競爭中獲取利益相當困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各個地區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差距懸殊,這個就增加了宏觀調控的難度。在實行出口導向型的貿易發展戰略的同時,我們要加強對中西部地區的保護。
參考文獻:
1、宗永順,徐思生:《我國出口貿易發展戰略選擇》,載于《聊城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第5期
2、張永勝,王彥慶,劉鳳:《入世與我國國際時常戰略選擇》,載于《商業研究》2001年第六期
3、王元璋,梁光偉,趙中杰:《經濟互補論——兼論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戰略》,載于《江漢論壇》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