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幼兒興趣的發展的論文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的興趣,首先是老師教育孩子的第一課。有了興趣孩子才會積極關注,主動思考,并自覺采取行動。因此對于老師來說,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想方設法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向上的積極性,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新《綱要》中較多的使用了“體驗”“感受”“喜歡”“樂意”等詞語,這既突出了對幼兒情感、態度、興趣等方面發展的重視,也體現了發揮幼兒主體作用的理念。《綱要》第五部分“評價”這中又指出:“應尊重兒童,站在兒童的立場上理解兒童內在感受和表現,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兒童,即要了解兒童的現有發展水平,更應注重兒童的發展潛能,注重兒童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
[關鍵詞]:興趣 鼓勵 引導 尊重
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事物力求于某種活動,并且有積極的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做他感興趣的事,他的主動性將會得到充分發揮。即使是過分疲倦和辛勞,也總是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難重重也決不喪氣,而去想辦法百折不撓的去克服它。如果讓孩子學他感興趣的知識,學習的時間也許很長,但他絲毫不覺得苦,反倒像在游戲。愛迪生幾乎每天都在他的實驗室辛苦工作長達18個小時,在里面吃飯、睡覺,但他絲毫不覺得苦。“我一生中從未做過一天工作”,他宣稱“我每天其樂無窮。”興趣是人們探求事物和進行活動的動力。當我們對某件事感興趣時,就會觀察得仔細,注意力集中,記憶力強,思維靈活。那么,怎樣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呢?
一,鼓勵孩子多動手。
(1)在我們周圍的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有些孩子喜歡拆這拆那,碰到這種情況,老師首先不應立即加以制止,這是一種積極的探索愿望,老師要加以引導,要向孩子說明哪些東西可以拆,哪些東西不能拆;同時要給孩子提供一些可拆裝的東西,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中,引導他思考為什么,進一步激發他的學習興趣。除了讓孩子拆裝一些東西外,還可以讓孩子動手進行一些小制作,如運用橡皮泥制作面條等、紙張制作一些飛機等,這些活動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大有收益的。
(2)在孩子玩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有意識的給孩子更多的環境刺激,讓孩子在游戲中借助玩具表現活動內容,反映孩子的情感和意愿。如:一根小棍子,可以啟發孩子想出多種多樣的玩法,如當金箍棒、當釣魚竿、船槳等等。這樣一物多用,即激發了孩子玩的興趣,也開闊了孩子的思路,發展了創造性思維。另外,老師還可以用廢舊材料和孩子一起自制玩具。如:用廢布料做的小娃娃,用各種紙盒做的汽車、家用電器等等。孩子通過制作的整個過程發展了注意力、動手能力和克服困難的能力,同時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美的感受。
(3)興趣是學習知識的最大動力,一個孩子如果對一種活動感興趣,毫無疑問,他一定會學的主動、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如果像是一個孩子對某一門課程產生興趣,老師應充分調動孩子的求知欲望,使孩子從“要我學”的狀態轉變為“我要學”。有時候,在和孩子學習時,涉及一個小小的“游戲”,在“玩”中就能激發孩子的強烈的求知欲望。孩子是童真的,要問他們最喜歡做些什么?我想: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回答“玩”,玩是孩子的天性,能夠在玩中得到學習,得到幫助,得到知識,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很多時候,幼兒的探索欲望受到了我們的限制。幼兒時期,是一個好奇、好問的時期,他們會問一些探索性的問題。如:“太陽是從哪兒升起來的?”“為什么會有白天黑夜?”等等,因為他們對這些事物感興趣,所以問的也多。
面對孩子千奇百怪的問題,有的老師則會顯得不耐煩。然而,這些問題恰恰是求知的萌芽。孩子愛提問是受好奇心的驅使,是興趣愛好的標志,也是其智力活躍的行為特征。老師應以十分認真的態度關注孩子的提問,并耐心啟發、解答、保護孩子的這種求知和探索精神,幫助他們解決“為什么”,認識“是什么”,并從孩子的發問中,仔細揣摩孩子的興趣方向,發現孩子的愛好。
二、擴展視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如果沒有機會接觸世界上各種奇妙的事物,他們很難對外界產生興趣,父母也就可能很難找出孩子的興趣。因此,父母應該創造機會擴展孩子的視野。比如:
(1)當發現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雙眼發光的事物時,這種興趣就值得培養,父母應該鼓勵他們去探索,而不是因為某些原因去回避這些問題,或者轉移話題,這樣似乎剝奪了幼兒好奇的權利。當他們感興趣、好奇的時候權利受到了限制,以至于失去了興趣。
其實在生活中,老師應該對孩子多進行鼓勵,在他們對一件事物很認真時,在他們取得了一點點兒的小進步時,我們應該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認可。 (2)有很多小孩子,在剛剛進入幼兒園小班時,在吃午飯時,都不會自己進餐,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跑到你面前告訴你“老師,今天是我自己吃完飯的”這時老師的反映應該是很高興,然后給予這個小孩肯定和鼓勵的的眼神以及話語,那么我相信,在接下去的時間里,這個小孩將會越來越能干;因為他的努力,他的進步,得到了認可;恰恰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在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經常被老師所忽視,對他的進步視而不見,那么這一孩子將對這些事物失去興趣,對自己失去信心。也許在日后的生活學習中,提不起那種興致,慢慢的學習落后與其他的孩子。
三:引導孩子,找到自信。
興趣是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事物力求于某種活動,并且有積極的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連心理的情緒色彩都失去了,那么還怎能看見美麗的事物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管是我們還是孩子,身邊都有美麗的色彩存在,只是看我們怎么去看待,是把這一色彩看成是黑白的色兒還是彩色的了。被看成是黑白環繞在身邊的,那么就如缺乏自信心的人,覺得反正自己做什么都是一個失敗者,一但產生這樣的想法,做什么都沒那么精神去做,他們只有一個想法:“做和不做都是一樣,觀察不觀察也是一樣,想與不想還是一樣。”被看成是彩色環繞在身邊的,那么就如那些對事物都有著濃厚興趣,都有一顆努力探索與研究的精神在里面,告訴自己“只要肯努力,鐵棒也能磨成針”
孩子的內心世界很童真,很單純;其實只要一個眼神,一個小小的動作,一句簡短的話語,就可以培養起他們做一些事情的態度與看法。他們就愿意試著去改變,他們便開始對某件事物產生興趣,從而進行摸索。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綱要》中的這一精神以及關于社會教育的具體內容和要求,有助于我們反思當前的規則教育。規則教育從屬于社會教育,是社會教育中關于培養幼兒良好習慣、合作意識、初步的責任感和幫助幼兒“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方面的教育。
四、尊重孩子,聆聽孩子的內心世界。
很多家長常常把孩子在暑假期間報名參加很多的所謂興趣班。可是他們根本就沒有想過孩子是否喜歡這樣的興趣班。他們只是認為,孩子學的越多,那么就越能跟得上社會、不會落后與他人。他們往往忽視了“興趣班,興趣班,“興趣”的所在” 他們在報名的同時忽視了孩子們的意見,往往沒有去尊重孩子們的思想。
(1)其實孩子們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想去接觸的事物,在這個時候,老師和家長就應該去聆聽他們的內心世界,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少家長把“興趣”和“愛好”兩個概念等同起來,發現孩子愛好某一事物時,就認為他對其產生了興趣。
(2)所謂的愛好并不一定就是興趣。
其實在這兩個概念中,“愛好”的范圍很廣,所含感性因素偏多,而興趣是人們對某一事物高層次的需求。就比如有些幼兒喜歡看電視,這只能說他愛好看電視,而非興趣。所以,老師培養孩子的興趣要多樣化,但不能太濫,要讓孩子專心致志地集中到一兩門主要興趣上,而把其他的興趣作為一般愛好就行。老師和家長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把它們區分開來,才能有效地對孩子興趣加以引導和培養”
(3)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老師也許常常會依據新的兒童觀告訴自己:幼兒是主動學習者。但是,當幼兒表現出“退縮”“萎靡”或者情緒和行為“失控”時,老師又又不得不這樣說服自己:“幼兒是不成熟的,不夠懂事”的學習者;或干脆按照心理治療來安慰自己;老師往往不能解釋:“為什么同樣的幼兒在另外一些集體教學活動中又表現出“進取”“熱情”或“專注”的狀態呢?實際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和靜止的,而是受興趣和環境的影響變化發展的。
如有一次我在進行音樂欣賞時,教材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幼兒對音樂欣賞的興趣。選材應注意幼兒的可接受性、可接納性。不同的音樂會帶給幼兒不同的感受。在音樂活動中,我讓幼兒欣賞《秋天》這首曲子,幼兒都說很好聽,是樹葉飛來了,而且立刻做出了樹葉飛的動作,動作優美,當男孩子在亂蹦亂跳時,有的女孩就會說:“不能這樣,樹葉要飛的還漂亮的,要輕輕的”;于是我和幼兒們一起參與到樹葉飛的動作;當我放到熱情奔放的.音樂時,幼兒個個扭頭扭腰,跳起了歡快的動作,而且還在大聲說笑,盡情發泄,就連平時不怎么言語的小朋友也在活動室中間蹦跳起來……。在讓他們聽《兩只老虎》中,他們還模仿著老虎的動作和叫聲,雖然他們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在他們的動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們對音樂性質的理解和表現。當然,音樂的選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兒,老師的參與性也很重要。
有一次在游戲時間,我讓幼兒聽一首鋼琴曲,幼兒在剛聽到鋼琴曲時表現出了好奇,但沒過一會兒就表現出了不感興趣,因此只顧做自己的事,對音樂置之不理。可見,音樂的選材必要貼近幼兒生活,能讓幼兒有切身的體驗,他們才能對音樂產生表現的欲望。
一位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幼兒園教師在談到規則教育時,多次用“雙刃劍”這一詞感慨規則教育的利與弊。
在她看來,成人在借助規則教育這把利劍斬去人性的弱點以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同時,似乎也影響了幼兒的健康發展,如一些幼兒變得聽話了,但是似乎不再那么親近教師,甚至也沒有以前那么活潑而富有靈性了。規則性教育還包括一個導航性的目標,即《綱要》總則中提到的“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背離了這一重要目標,便會在客觀上引發規則教育與幼兒個性健康發展之間的矛盾。
所謂的適應性規則的教育應該充分體現《綱要》總則中指出的“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特點”“關注個體差異”這兩個原則,做到“可變”與“不變”的和諧統一。
(4)信任孩子,為孩子自豪。
在一次實習當中,執教老師提了一個有點難度的問題,一時沒人敢舉手回答。活動現場很安靜,老師有點緊張,她試問:哪個小朋友能回答這個問題?答錯了也沒關系。勇敢的舉起手好嗎?“在老師的鼓勵下,一個小女孩膽怯的舉起手來,但是這位老師并沒有馬上讓她回答,而是又說了一遍:“哪個小朋友愿意回答這個問題?”小女孩著急了,把手舉的更高,老師只好讓她回答了。可是小女孩回答得結結巴巴,老師聽的心不在焉,沒等小女孩說完就迫不及待地請另一個并未舉手的孩子回答。小女孩坐下后明顯覺得很不開心,很是失落。后來,老師又提了幾個簡單的問題,孩子們都踴躍回答,氣氛非常活躍,只有那個原先舉手的小女孩像做錯了事一樣始終低著頭,再也沒舉過手。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兒童都是帶著想好好學習的愿望來學習的。這種愿望像一顆耀眼的火星,這個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不信任的態度所熄滅。”
我想:如果在小女孩回答問題后,這位老師能針對她的回答作適當點評,對她的勇敢精神給予表揚,那么小女孩后面的表現肯定會不一樣。如果老師能更細心一點,體會到小女孩那一刻的感覺;幫助她獲得成功感,那么她對學習必定會更加充滿信心。遺憾的是,老師沒有那么做。
在幼兒園階段,培養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比讓孩子掌握知識更重要。老師不應以讓孩子說出標準的答案和目標,而應重視孩子是否積極思考,勇于表達;當孩子勇敢地舉起小手時,老師們一定要給予關注和鼓勵,呵護和支持,因為這往往是培養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時機。
參考文獻:
書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出版時間:2005年8月第6次印刷
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書名:《給教師的建議》
出版時間:2000年1月版
書名::《幼兒教育》
【如何培養幼兒興趣的發展的論文】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幼兒早期的閱讀興趣論文09-26
如何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興趣論文09-26
學生的體育興趣如何培養的論文02-20
小議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的論文02-18
注重興趣培養 促使學生自主發展論文04-23
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論文02-20
追隨幼兒興趣引領幼兒發展的論文04-30
如何培養中學女生的籃球興趣論文04-05
如何培養技校學生學習興趣論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