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現代鋼琴教學技術理論的形成與發展論文
中國的鋼琴教育事業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飛速的發展,培養出了如郎朗、李云迪等一批較為優秀的年輕鋼琴家,并在國際上的重大賽事中取得了較為矚目的成績,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取得的進步。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要更加注意對教學方法的創新,不斷的完善鋼琴教育理論,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教學技術理論,不斷的推進鋼琴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 中國近現代鋼琴教學理論的萌芽期
(一)民國時期的鋼琴教學
這一時期是中華民國成立的初期,在文化領域不再受到傳統的八股思想的制約,對歐美文化的研究風潮形成,創辦新式的學校和組織各項文化交流活動不斷的盛行。鋼琴就是在這一時期出現在新式的學堂中,并不斷的得到推廣。[1]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澳門、香港、上海,教會利用傳教士在教堂中傳播圣經,就是利用鋼琴伴奏來配合圣經的傳唱,從而鋼琴不斷的進入中國,并盛行起來。在這一時期,中國大量的貴族家庭子女赴美留學,不斷的受到美國文化的熏陶,鋼琴的學習不斷的興起,并成為一種時尚。
(二)主要理論和代表人物
在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意大利鋼琴家梅·帕契, 1904年在上海徳僑俱樂部舉行獨奏會,成為最早在中國舉辦演奏會的外國鋼琴家。梅·帕契是當時著名的鋼琴家李斯特的弟子,長期居住在上海,擔任上海市工部局管弦樂隊的指揮,在中國栽培了許多優秀的人才,我國老一輩的鋼琴家俞便民、張雋偉和后來的年輕鋼琴家朱工一、周廣仁、巫漪麗、傅聰都接受過梅.帕契的指導。
梅·帕契在鋼琴教學中非常嚴格,強調手指的獨立性和對指尖的訓練,嚴格的手指技術是其教學的重點。其認為堅實的指尖基礎不僅可以將古典音樂和浪漫音樂表現的更有張力,同時還可以將印象派情調的音樂更加張揚的表現出來。他的理論對中國的鋼琴教育影響較大,逐漸的被應用到鋼琴的教學中去,成為中國鋼琴教學技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中國近現代鋼琴教學技術理論的起步時期
(一)1930年-1950年的鋼琴教學
在一九二七年,上海成立了第一所專業的'音樂學院,主要設立聲樂、鋼琴、小提琴和作曲四個專業,成為中國第一所以西洋音樂為主的專門學校,對中國鋼琴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十分重視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邀請大量優秀的鋼琴家來到中國進行學習和交流,使得中國的鋼琴事業更好的發展。同時國家聘請了俄國著名鋼琴家對中國的鋼琴教學進行一定的指導,將一些優秀的教學經驗和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的傳輸給中國,帶來中國鋼琴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鋼琴杰出代表及主要教學技術理論
在這一時期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俄國著名的鋼琴家鮑里斯·查哈羅夫,其不僅擔任鋼琴演奏家,同時作為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的教師,使得中國在鋼琴教學方面更加的專業正規。作為音樂方面地位較高的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在查哈羅夫的帶領下不斷的培養出一批優秀的人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李獻敏、丁善德、李翠貞、吳樂懿、范繼森等中國第一代鋼琴家。
查哈羅夫在鋼琴的教學中強調扎實的基本功,其基本功帶有濃厚的俄羅斯色彩。首先其在教學中始終貫穿的是將美學和教學進行融合,在基本功訓練的同時重視美感,將優美的旋律和扎實的技巧進行結合,這樣使演奏既干凈有力同時具有技巧性,可以將優美的旋律表現出來。其次,在其教學中同樣重視手型的訓練,將手指的技巧和手型進行結合。總體來講,查哈羅夫注重對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情投入,講究嚴謹的音樂個性和周密的布局,并嚴格的要求學生,成為中國以后鋼琴教學的優良傳統。
三、中國近現代鋼琴教學技術理論的探索時期
(一)1950-1970年的鋼琴教學
這一時期的鋼琴教學處于探索時期,我國的鋼琴教學中心除了上海音樂學院以外還有中央音樂學院,國家在較多省市設立了專門的音樂學院,系統的進行鋼琴的教學。在這一時期較為出色的音樂學家有周廣仁、傅聰等,在國際性的比賽中獲得較為優秀的成績,促進我國鋼琴教育事業的進步。中國的鋼琴選手在國際上取得重要的獎項表明中國的鋼琴演奏水平得到空前的提升,為中國的鋼琴教育工作提供了優秀的教師隊伍和科學的理論指導。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指法進行一定的探索,不斷的進行指法的訓練,對指法的嚴格要求可以將學生的基本功更加扎實的進行體現,將學生的基本工和基本的技巧進行更加深入的訓練,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積極的要求自己,在學習和訓練中不斷的進行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專業職業素養,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的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今后在鋼琴領域更好的發展。
(二)代表人物和主要教學技術理論
傅聰,著名的鋼琴家,中國第一位在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的鋼琴家,將中國的文化和鋼琴進行融合,使得鋼琴在中國不再僅僅是舶來品,而是真正的融入了中國的文化中,成為表現中國文化的一種方式。
傅聰不僅僅是杰出的鋼琴家,也是優秀的音樂教育家,在鋼琴的教學方面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首先,在教學中傅先生要求在演奏中要重視對速度和節奏的把握,將音樂進行一定的組織。[3]同時演奏要一氣呵成,將音樂有順序的組織起來,這樣整個曲目才會更加完整。傅先生在音樂的演奏中較為重視句法的安排和布局,并且將中國的傳統音樂和文化與鋼琴進行結合、將西方的音樂和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結合,使得中西方文化在不斷的碰撞中更好的發揮其自身的價值。音樂自身是一個整體,一個完善的過程才能將音樂的情感進行深入的表達和交流,因此,傅聰的教學方法在現在來講還是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在進行學生的培訓中需要將音樂的整體性作為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在全局的角度上進行音樂的學習,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領悟音樂更深層次的含義而不僅僅是進行相關技巧的學習。這樣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領悟能力和創作能力。
四、中國近現代鋼琴教學技術理論的發展時期
(一)改革開放以后的鋼琴教學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鋼琴教學不斷的推進,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斷的提升,給中國的音樂發展帶來了空前的活力,進入到一個發展的新時期。在這一時期,鋼琴的發展進入到更加系統和科學的層面。同時國家不斷的創辦各項刊物,保證鋼琴領域的各項先進經驗的傳輸和交流,使得我國的鋼琴教學技術理論進入高速發展時期。鋼琴的交流與合作也不斷的加強,國外的鋼琴家不斷的來到舉辦各種音樂會,而中國的鋼琴家也不斷的走向世界,在國際上進行音樂會的演奏和交流,促進了中國音樂的不斷進步,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斷的提升,影響力不斷的增加。可以更加又有利于國際間在鋼琴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并不斷的促進鋼琴文化的交流。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教學技術理論
在這一時期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教育家和作曲家趙曉生,其著作《鋼琴演奏之道》將中國特色鋼琴教學理論提出并發展起來,為中國的鋼琴民族化帶來了一個新的起點。在其著作中,將中國古代的陰陽哲學理論進行探討,并引用到鋼琴演奏的理論體系中,將琴法、琴藝和琴韻進行結合,統一的運用到演奏中,以琴法為器、琴藝為用、琴韻為理,將虛無的情境運用到演奏中,貫穿到情感表達之間,使鋼琴的演奏更加打動人心。同時,趙先生創造性的將中國傳統樂器和西洋樂器進行結合,將鋼琴賦予中國獨有的特色,對以后鋼琴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傳統的音樂和鋼琴的結合可以體現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將中國的音樂和西方的音樂進行融合是進行音樂創新的重要方面,中國的傳統樂器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印證,在歷史的不斷發展中展現了自身的獨特魅力,與中國的傳統藝術進行融合,可以激發更多的音樂創作,展現中國文化的內涵和豐富的文化底蘊,更好的在世界上展示中國的風采。
結束語
中國鋼琴教育技術的發展隨著時代的推移不斷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鋼琴家在鋼琴事業的發展中貢獻自身的力量,使得鋼琴教育技術不斷的進步,凸顯了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以后的發展中,中國的鋼琴家會不斷的將鋼琴彈奏技術進行完善,挖掘出更多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的音樂美學知識,發展中國鋼琴教學的理論。
【我國近現代鋼琴教學技術理論的形成與發展論文】相關文章:
作曲技術理論在鋼琴教學的作用論文10-14
作曲技術理論在鋼琴教學的應用的論文08-29
我國水利現代化發展及水利形成新理論的論文01-17
我國水利施工技術的發展論文05-30
我國鋼琴教學瓶頸與對策論文01-19
我國古代農業科技發展特點與形成原因論文11-03
理學的形成與發展的論文04-16
淺談我國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論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