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中問題意識的培養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創新教育 問題意識 途徑
論文摘要: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為創造性而教是教育的崇高使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1世紀是創新教育的世紀,所謂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為了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著重研究和解決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知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為創造性而教是教育的使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所謂問題意識,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或疑惑的實際問題及理論問題,并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思維的這種問題性心理品質,稱為問題意識。
一、培養問題意識的意義
(一)培養問題意識,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發展
具有問題意識的學生常常會問自己“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為解決這些問題,他們會啟動思維,搜尋頭腦中的原有知識,對其重新分析、理解,從而對知識的掌握更為深刻。此外,解決問題的欲望還會促使他們去查閱資料,請教別人,這就使他們的知識得以擴充。在積極的思維、探索過程中,零星的知識變得系統有序,原有的知識結構更為完善、合理,這就提高了建構知識的能力,為今后的知識擷取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培養問題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發明創造是人類進步的靈魂,一切發明創造都始于問題的產生。陶行知先生曾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人類的寶貴品質,因為問題是科學發現的前提,是新思想誕生的曙光,是創新精神的萌芽。強調問題意識不但促使人們不斷發現問題,還會促使人們去解決問題,直至有新的發現。在此過程中,人們的多種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得以發展。
(三)培養問題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性
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能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這一富有挑戰性的過程中,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成為知識的積極探求者。他們由此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他們的個性品質會得到鍛煉,主體性逐步形成和發展。
二、學生問題意識的現狀分析
(一)無疑可問。傳統的結論性教學,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習慣于教師給出現成的結論或答案。同時,學生的練習和測試也通常是建立在一個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的原則上,這種封閉式教學的結果必然使學生從不懷疑教師給出的結論,而且面對本來就有多種答案的大多數問題也不可能產生探究多種答案的意識。
(二)不敢問。從學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他們存在自卑緊張的心理。許多學生怕提不出“好問題”而被老師看輕或被同學取笑,因此他們寧可把問題放在頭腦里,也不愿將它提出來。
(三)不知怎樣問。部分學生由于基礎差或缺乏思維能力,碰到問題不知怎樣提出來,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問題。
(四)沒有機會問。課堂上大多數的教與學行為均有教師或部分優生包辦代替,其他學生得不到發言的機會。
三、 培養問題意識的途徑
(一)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好奇心和求知欲往往聯系在一起,好奇心是指想要了解事物的心理,它通常表現為人們對各種未知事物感到陌生、新鮮、疑惑并渴望了解的內心狀態,求知欲是一種渴望認識世界、力求獲得科學知識、不斷追求真理并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好奇心是基于本能的認識沖動,求知欲則是由于學習、工作、生活的需要,因此好奇心是求知欲的源頭;求知欲是主動學習的內在要求,是學生智力發展的根本動力,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導致好思好問,能激發起學習的熱情和毅力。沒有強烈的好奇心,就不會有發現問題的敏感性;沒有旺盛的求知欲,就不會自覺地探索事物的奧秘,從而發現問題。人的認識是在不斷的懷疑中走向深化,科學也是在質疑與釋疑的不斷往返中向前發展的。如果囿于成見,就會導致思想僵化和認識上的片面性,因此,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不迷信權威、專家、學者、老師,不盲從書本、經典,敢于對現存的理論、觀點提出異議。由于質疑是對現有觀點、流行解釋的否定和突破,更由于思維定勢和惰性的影響,所以要對現存的說法進行質疑,絕不是一件輕松愉快、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膽量。這就要求教師要珍視學生的提問,多給學生以激勵,盡管有些問題看起來幼稚可笑或希奇古怪,但那種敢于質疑的精神值得肯定,同時它也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因而仍值得老師關注。
(二)教師要善于設疑,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逐步由跟著問題學轉變為學中發現疑問、解決疑問。老師巧妙設疑,不僅能激起學生興趣,而且可以打開思路,把思維引向深入,還可以給學生以方法上的啟迪。例如,以設疑的要求而言,設疑要難易適中,富有啟發性,過難,使學生望而生畏,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過易,唾手可得,不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高;難易適中,使學生通過努力能找到思考問題的路徑,解決問題的線索、方法,就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巴爾扎克說:“打開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地是問號,我們大部分的偉大發現都應歸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可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是人類思考的基本問題,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提問方法。
(三)要重視學生在讀書中質疑問題。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要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多提問題,養成不提出問題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明清著名思想家黃宗羲說:“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有疑。過了這一番后,疑漸漸解,以至融會貫通,卻無所疑,方始是學。”(《宋元學案》)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讀書經驗,要真正理解閱讀的內容非質疑不可。更何況世間的書大多瑕瑜互見,即使好書,如不能仔細研讀,多問幾個“為什么”,豈能透徹理解?宋人朱熹說:“大疑則大悟,不疑則不悟”。弄清了一個疑點,就明白了書中的一個道理,弄清的疑點越多,書就讀得越深入,認識能力提高得越快,獲得的喜悅也就越多。讀書不僅要善問,同樣要根據閱讀內容有針對性地具體運用不同的提問方法。葉圣陶在談語文閱讀是曾經告訴學生:“文中講的若是道理,問問是怎樣的道理?用什么方法論證這個道理?文中講的是人物,問問是怎樣的人物?用怎樣的筆墨表現這個人物?”葉先生提出的要求大家思考的這些問題是基于兩類文體的根本特點,理解其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的關鍵,能抓住諸如此類問題并予以深入思考和解答,就表明對文章有了透徹的理解。
(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還應加強思維能力的培養。面對紛繁復雜的事物,有的人能敏銳地發現具有價值的問題,而有的人只能提出一些平庸陳腐的問題,甚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事實告訴我們,要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就應有獨特的眼光和才能。發現問題是一個復雜的、創造性的思維過程。因此,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就必須使他們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能熟練運用多種思維方式、方法。人的創造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的思維品質的優劣,就發現問題而言,思維的敏捷性、批判性、創造性尤為重要。只有具備這些良好的思維品質,才能發現有價值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資民筠.論神話與科幻文學的認知功能[j].文藝理論與批評,1997.
[2]衛燦金.語文思維培養學(修訂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7.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4]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5]王尚文.中學語文教學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巢宗祺.語文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7]王世堪.中學語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8]康翠萍.關于教育管理本質的再討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