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體育的本質看體育教學的價值追求學科論文
引言
體育的本質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的爭論在體育學術界從來就沒有停息過,體育方面的專家、學者從教育學、邏輯學、哲學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但沒有最終形成統一的定論。體育本質之不清,更是使一線的體育教師一頭霧水無所適從,體育教學能做些什么,體育教學的本質追求應該是什么,增強本質?傳授運動技能?傳承運動文化?抑或是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激情、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張洪潭教授的一篇文章《從體育本質看體育教學》,從體育的本質出發,對體育概念的要素和體育課程改革進行了考察,認為“體育的本質是永無止境地強化體能;體育教學的主旨是運動技術的有序傳承”,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和思考,更是引發了許多學者的質疑,依然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因此,我們還是有必要從實踐哲學的視角來審視我們的體育,以期能揭去遮住體育本質的那層面紗,厘清體育教學的本質追求。
一、體育是人類自身對象化的實踐活動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哲學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馬克思認為:“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覺的活動”,“人在通過自由自覺的活動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人的自身自然,并且按照人的方式和在為人的意義上實現人與自然的統一”,這里的自由自覺的活動即人類的實踐活動,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改造世界的能動過程,是人的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什么是對象化呢?對象化就是人通過實踐將自己特性和力量在對象上外化或落實。馬克思對于勞動的對象化的論述:“勞動的產品就是固定在某個對象中物化為對象的勞動,這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在此,馬克思以勞動的產品來反證勞動活動,而勞動產品顯然是勞動對自然物體加工的結果,這就建立起了勞動與自然界的關系。在這一關系中,勞動的人將自身的自由而有意識的生產活動的本質通過勞動加注于作為勞動對象的自然物體上,使自然物體按照人的愿望而成為人的產品。
體育作為人類的一種特殊的實踐活動,它是以身體活動為基本手段,以認識和改造人類自身為目的實踐活動。由此,一方面,人類自身的有機體凝結了人的自由而有意識活動的本質力量,即人將自身的本質力量對象到自身自然上,另一方面,人也獲得了自身自然何以成為人的體育“產品”的性質和規律,這種對象化活動對體育實踐的人有著雙重的意義,即人以自己的本質力量改造著自身有機體,如體格、體能、精神等各個方面不斷趨向于健康、成熟和完美,又以自己的本質力量去獲取體育實踐的知識,如體育運動的規律;就前一方面而言,人改變著自身世界,就后一方面而言,人發展著自身的體育能力,這就是人類的體育實踐對自身世界的對象化活動,也即體育的本質所在,這種特殊的實踐活動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體育實踐活動中主客體的統一性
把人自身作為客體對象來認識和改造的活動,并不僅僅限于體育活動,醫療、教育、戰斗等也都可以說得上是把入自身作為客體對象加以認識和改造的活動,在醫療、教育、戰斗等活動中,作為主體的人與作為客體的人是分離的。比如,教育活動過程中,主體和客體則是分離的,即教學的主體和客體分別是教師和學生。和教育實踐活動不同(盡管它們有部分重合關系),體育活動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在體育活動過程中,作為主體的人和作為客體的人卻是不可分離的。換言之,在體育活動中,實踐的主體和客體相統一獲得了它最真實、最完美的存在形式,活動的主體和客體不是兩個事物、兩種存在,而是一個人自身的兩種屬性,它們在實踐形式上是統一的。
由此可知,體育活動是作為主體的人把自身的存在作為客體來認識和改的造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我改造”的一種具體形式。在整個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始終都充滿主體積極能動的作用,從活動的目的、計劃、具體方式等都是受主體的控制并按主體的意志來進行的。另一方面,在體育活動中人又具有客體的性質。也就是說,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人的體格形態、運動能力和精神狀況等都會隨著體育活動的進行而發生改變,通過這種改變使客體趨向和接近于主體所希望達到和追求的某種目標,從而實現人的對象化。體育活動中主、客體的合二為一,主體的積極能動性和客體的受動性的統一,既是體育活動的一個特點,又是體育活動所具有的深刻的辯證性質的生動體現。
2、體育實踐活動手段與目的的統一性
參與體育活動的人,要在活動過程中達到主體和客體的統一,就必須依賴和借助身體運動這一基本手段來實現。這里所講的“身體運動”,不是指一般的人體活動,而是專指體育中的身體運動。這種身體運動是一種專門化、規范化的人體活動,是實現體育目的的基本手段。因此,身體運動既是體育的基本手段,也是體育實踐的目的,其包含有下述兩層含意。
(1)身體運動的最基本的功能是實現體育的目的
我們已經知道,身體運動,即專門化、規范化的人體活動,是從人類早期的各種活動中產生、分化、創造以來的,它們一經形成,就不再具備其原型活動的那些實用功能了。例如,人們在運動場上投擲標槍、射箭,決不是為了狩獵或消滅敵人,而是為了實現體育的目的:認識和改造人類自身自然,如強身健體、提高運動能力、促進身心的共同發展等。
(2)體育必須把身體活動作為自己最基本的手段
體育是人類改造自身的特殊對象化活動,即一種旨在全面占有人自身本質力量的一種活動。由于人的多種本質力量,如各種運動能力、各器官、系統的耐力、協調或反應能力和意志品質等,只有在身體運動中才能夠表現出來,進而被認識、改造和發展,可見,體育實踐是人類特有的認知外在客觀世界的方式——身體性認知,因此,體育也就不能不把身體運動作為最基本的手段。比如,我們在學習“頭手倒立”這個動作之前,是不可能通過諸如概念性認識或形象性認知的方式來掌握或學會“頭手倒立”動作的,而作為主體的人必須通過客體(軀體)的活動不斷去嘗試、信息反饋、修正、鞏固的方式,達到主體人對客體(軀體)的有效操作的方式來實現,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身體體現出了相對于主體的對象性和工具性。
3、體育實踐的外在尺度和內在尺度的統一性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馬克思對人與動物的活動規律進行了比較,指出“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物種的尺度和需要來進行塑造,而人則懂得按照任何物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隨時隨地都能用內在固有的尺度衡量對象”。所謂內在尺度,就是人“所屬的那個物種的尺度和需要”,是人的本質力量的一個表征,表現了人區別于動物的活動的創造活動;外在尺度即對象尺度,就是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屬性和規律。體育作為人類認識和改造自身的實踐活動,無處不體現了人的內在尺度與外在尺度的統一。如體育中的運動學、動力學、轉動力學等是機械運動規律在體育運動中的體現;糖和脂肪以及氨基酸的分解代謝、各種供能代謝、肌肉收縮與松弛的分子機理等是化學運動規律在體育中的體現;蛋白質、核酸等生命物質的協同統一是生物運動規律在體育中的體現。人類在體育活動中將外在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內化自己的需要,然后以此為尺度進行改造人類自身世界。因此,人類自身的發展體現了人的內在尺度,凝結了人的創造性的本質力量,它通過身心狀態的改變,使之符合自己的需要,實現兩個尺度的統一。
人類的勞動和藝術(舞蹈、雜技等)實踐活動雖然在外在的表現形式與體育有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但是他們的本質是大相徑庭的,如勞動的實踐對象為自身以外的自然,勞動的結果是創造出生活所需要的勞動資料;而體育實踐的對象為人類自身自然,體育活動的結果是自身自然的發展(如身心發展等),因此,兩者所遵循的外在尺度(客體運動的規律)和內在尺度(人的需要或價值取向)肯定是不同的。同樣,舞蹈等藝術活動雖然實踐的對象也為人類自身,并且均以身體運動為特征,在外在表現形式上有著極大的相似性,但只要從它們實踐的內在尺度上即可將兩者區分開來。在舞蹈等藝術實踐中,以抒發情感為宗旨,以扮演的角色為中心,是“無我”的虛擬世界,要求演員“忘我”地投入藝術創作,價值指向精神世界;而體育實踐中是在以人類自身發展為核心,是“為我”的境界,所創造的價值與意義均集中在人類自身(身心的發展)。
二、體育教學的價值追求
體育的價值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和時代性,也就是說,隨看時代的發展和體育本身的發展,人們對體育價值的認識也是由淺入深,由片面到全面。因此,為了能更清楚、更準確的把握體育教學的價值追求,我們有必要從體育價值出發,逐步地考察體育教學的本質價值追求應該是什么。
1、體育價值的多樣性和時代性
這里我想先舉個“煤”的例子,來說明人們對事物價值的認識過程。在原始人類最初不了解它的燃燒性能之前,看它只是一種質地很軟沒有什么價值的石頭,森林大火的發生使人們發現這種黑色石頭可以燃燒,但是由于當時干枯的樹林較多、而煤不易被點燃,因此,在很長時間煤的燃料功能并沒有顯現出來,工業革命以后,蒸汽機的出現使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以后,煤作為一種主要能源被人們所開發和利用,這時煤的燃料價值被人們所認識。但隨著歷史的發展,煤所提供的能量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同時煤作為燃料對環境造成污染,人們又把目光投向了石油、太陽能等資源。在現代社會,煤的化學成分被人們充分認識和挖掘,它又成為化工原料的重要來源,也就是說煤在現代社會又凸顯了其新的價值。
可見,事物的價值體現著現實的人與滿足其某種需要的客體的屬性之間的一種關系,就這個意義而言,事物的價值是人賦予的,是以“以人的內在尺度”為根據的,體現了人的實踐活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的實現。人們通過社會實踐逐步認識客體的屬性,并據此利用這些屬性滿足自己的需要,使客體有益于人的方面以滿足人的需要的形式被人們所占有。體育運動也同樣如此,體育價值并不是靜態地存在于主體與客體的聯系中,而是產生于主體積極的體育實踐活動中,人們只有通過體育實踐才能發現體育活動對自己的實際意義,認識體育活動的價值屬性,并利用這些屬性滿足自己的體育需要,使體育活動能夠以有益于人和滿足人的需要的形式被人們所占有,當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人實際投身于體育實踐中,這些可能性便轉化為滿足人的需要的現實性,轉化的廣度和深度,取決于體育活動的發展程度、主體的體育需要程度和主體對體育活動效用與規律有認識程度。例如,體育運動的健身、娛樂、競技、社交、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價值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和挖掘,可見,體育的價值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多樣性。
2、體育教學的本質價值追求
(1)強身健體——體育價值的初級認識和取向
有的學者認為,體育的價值就在于強身健體。誠然,體育的重要功效之一就在于能夠增強人的體質、促進健康,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我們認為,強身健體還只是對體育價值的初級認識。在體育形成的初期,由于人們主要是圍繞著生存問題來進行活動,因此也主要是利用體育所具有的強身健體的屬性來滿足自己生存的需要。這時體育的強身健體屬性也就表現得特別明顯,許多體育活動形式和項目也都是圍繞著強身健體的目的而形成的,就這個意義上說,體育運動的強身健體的價值取向具有歷史的合理性。但是,隨著人類需要的發展和體育本身的發展,當人類已經從生存的需要發展到對生活質量的'追求,發展到對自身多種能力的追求時,人們的眼光就不再僅僅局限于體育強身健體的價值,而擴展到了蘊含在體育中的其他一些功效上,如通過體育活動來娛悅身心、健美體形、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培養意志、發掘身體潛力、追求冒險和自我實現等等。人們還不斷通過創立更為豐富多彩的運動形式或項目來強化這些效用,使之能更為全面地滿足人們對體育的多方面的追求和需要,這時再把體育的價值僅僅歸結為強身健體則已經不夠全面了,勢必會以偏概全。事實上,當代許多體育項目的目的,并不僅僅在于或并不主要在于強身健體,尤其是競技運動的許多項目更是如此。如果把體育的本質僅僅概括為強身健體,則恐怕有相當一部分運動形式難以稱為“體育”,例如賽車、懸崖跳傘或跳水、拳擊等等,因為體育的本質屬性必然亦是各具體運動的根本屬性,必然存在于各具體的運動形式之中,并且通過具體運動形式來體現。
(2)培養學生身體性認知能力——體育教學的本質價值追求
體育運動作為教學內容被人們引入學校課程,既是社會發展的選擇,同時也是學校教育的必須,這既與體育的本質和體育的功能有關,同時也與我們對體育運動認知和價值取向相聯系。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對體育功能的認識層次不同,因此,對體育價值的取向也不盡相同,因此,作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課程也必然具有一定的歷史性和時代特征。我國體育課程的100多年的發展歷史,由于時代的變遷和國家教育制度的發展,體育教育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被賦予不同的使命和價值(體育某些方面的功能被當時的時代所強調和突出)。如癸卯學制和民國時期的“兵式體操”課程、解放初期的“勞衛制”體育課程、改革開放初期的強調“三基”體育課程以及近年來的“健康第一”體育課程。這些體育課程形態將自身的教育目標與社會的要求緊密相聯,在內容上和教學方法上也有明顯的不同,這既說明了體育學科多功能的特征,也說明了社會對體育功能的多價值取向的特征。
近年來,學生體質健康的部分指標呈不斷下降的趨勢,此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國家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體育文件或措施,更是令一些體育專家、學者急躁不安,認為體育課是責無旁貸、難辭其咎,甚至疾呼“體育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增強學生的體質”,但是大家也清楚學生體質的下降的原因多方面的,如國家考試制度、家長的成才觀、學生不良的生活習慣、社會急功近利觀念的影響等,如果僅因為學生的體質的下降,就簡單的認定體育教學的本質追求是增強體質,這種非此即彼或盲人摸象式的思維是膚淺的、僵化的。那么體育教學的本質追求應該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我們還是應該從體育的本質和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方式出發。
日本學者中內敏夫認為,學校設置的各類課程按照認識的性質,可以理解為“概念性認知”、“形象性認知”和“身體性認知”。“概念性認識”主要指諸如語文、歷史、數學、物理等借助概念進行認識的課程,“形象性認識”主要指諸如音樂、圖畫等借助形象進行認識的課程,“身體性認識”主要指借助身體進行認識的課程。體育的本質是人類自身對象化的實踐活動,因此,體育課程應該通過身體運動的方式發展學生的身體認知能力,這就是體育教學的本質追求,身體運動不僅是世界的一部分,同時也是認知世界的方法,這里身體運動性認知不能簡單理解為運動能力或體能,這種能力的具體表現是:個體能夠較好地控制和操作自己的身體,對事件能夠做出恰當的身體反應以及善于利用身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由于體育的身體活動性和體驗性的特點,必然會衍生出增強體質、娛樂身心、促進交流等功能和價值,例如,體操、武術等項目的意義主要在于發展人操作和控制身體的能力;田徑等項目的意義主要在于發展挑戰人極限的能力;球類等項目的意義不僅要增強個人的運動或動作技能,同時還要根據對手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變化,可見,體育的價值取決于體育的本質人們對體育的認識程度及個人的需要。
現象是遮在本質表面的那層面紗,但是對事物本質的把握絕不能以現象替代本質,或以偏概全、或舍本逐末,無論體育運動的形式如何變化,體育的人類自身對象化的本質不會改變,從體育的本質和教育的發展學生認知能力的基本功能出發,我們認為體育教學的本質追求就是發展學生身體運動性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 譚華。體育本質論[M],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6.
[3] 楊文軒,楊霆。體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4] 惠蜀,體育哲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8.
[5] 張曉義,鞏凌。 體育本質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8(3)。
[6] 朱寶信。實踐: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活動-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2(6)。
[7] 賈齊。運動學習: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身與心如何走向統一[J],體育與科學,2003(4)。
[8] 賈齊,杜曉紅等,體育課程性質辨析——兼評體質(健康)說的非課程化傾向[J],體育與科學,2007(3)。
[9]毛振明,體育的功能、價值和體育學科的目標,體育學刊,2001(6)。
[10] 張洪潭。從體育本質看體育教學[J],體育與科學,2008(2)。
【從體育的本質看體育教學的價值追求學科論文】相關文章:
體育學科模塊教學與體育社團銜接論文10-17
體育教學中的反思學科論文07-17
體育教學論文(教學論文,體育)08-12
中學體育課快樂體育教學探討學科論文07-15
如何開展體育教學學科論文07-09
體育教學價值及實施策略探析論文11-14
體育課堂有效教學學科論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