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淺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淺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論文1
音樂教育對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它的目的是通過教授音樂這門課,讓學生去感知、理解、表現音樂,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愛好,并具有對音樂美的感受和初步的鑒賞、創造能力,教會學生認識生活和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義上創造生活,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走進課堂,走近學生。
課堂是師生探索科學,啟智靈魂的主要場所。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應該在課堂上走近學生,多給學生一點微笑,盡量和學生一起共同參與到歌舞表演、音樂游戲中,使學生消除心理上的壓抑感。通過課堂教學,游戲,讓學生逐步在教師與自己之間樹立起自尊心,自信心。再次,老師要能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并給予積極的評價。回答得好的學生,要用肯定性語言進行評價,使學生感受到被贊譽的喜悅。回答得較差的學生,盡量不要用否定性語言加以評價,而是適當降低問題難度,引導學生正確回答,并進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熱切的期望。
2、放手權利,回歸主體。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應該實現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那樣,充分解放學生的腦、手、口、眼睛等。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全方位的參與,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音樂課更須如此,例如:在講樂理知識“力度記號”時,教師不必對每一個記號做詳細的講解與詮釋,而是先讓學生想想生活中熟悉的`與力度有關的聲音。如火車由遠而近的長鳴聲。一方面可讓他們自己模仿,另一方面可通過模仿具體感受到聲音的強弱變化,這時我們再向學生出示相應的力度記號“漸強”或“漸弱”,由此,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既深刻又清楚,而無須老師用過多的語言去講。這樣一來,既增加了課堂氣氛的活躍氣息,又能深刻記憶力度記號。讓知識在學生積極的主動參與中獲得,而不要以太死板的框架去束縛他們,我們要放棄以往音樂課老師唱主角,學生被灌輸的舊模式,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老師來配以相應的講解與引導,讓學生自由愉快學習,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才能得到最大的發展與發揮。
3、探索求知,激發興趣。
興趣是人們為求獲得某種事物的穩定因素,也是人們尋求知識、鉆研問題的高效催化劑。蘇霍姆林斯指出:“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將會成為學生的沉重負擔。”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內在動力和行為保證,是取得理想學習效果的基礎和前提。我們在安排教學中每一個細節時都應向自己提出“是否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問題,來檢驗自己的安排正確與否。假使學生們能主動投入學習,收集資料,并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自己選擇的音樂,講述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那么他們對音樂的神秘感、陌生感就會消除,反之興趣卻會高漲。
在課堂上我們不僅是教師,也是學生、演員,更是一個出色的導演。指導學生模擬表演,口念節奏,手敲節奏,邊念邊打,這是常有的狀態,因此要努力和學生一起體驗音樂所帶來的愉悅之感。
音樂本身就是一門美的藝術,在音樂課堂上,教師的一舉一動都要很美,音樂教師的知識面要寬,要講究語言藝術,將自己的快樂情緒傳染給學生,幽默的語言、親切的微笑、鼓勵的眼神、有趣的動作都毫不吝嗇地奉獻給學生,用我們的美去激發學生的美,用我們的熱情去感染學生的熱情,用我們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學生,培養他們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勤于動腦,樂于動口,喜于動手。讓學生和教師走得更近,讓音樂課成為學生的最愛,讓孩子們“一見你就笑”!這樣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效率將會有更大的提高!
淺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論文2
眾所周知,音樂元素是構成音樂藝術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為音高、音色、節奏、力度、和聲等。而音樂課堂就是幫助學生掌握音樂元素,培養學生對音樂元素敏銳的感知,激發他們對諸音樂元素不同結構的構成、運動變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幫助他們了解這些運動變化對于表現人們的思想、抒發感情的獨特功能作用,從而使學生在日后的音樂生活中能迅速獲得與音樂作品的情緒相一致的內心體驗。
如何使學生掌握音樂?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訓練著手:
一、聽覺訓練
音樂靠聽覺感知,是一門“聽覺藝術”。我們現在音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應圍繞培養學生敏銳的音樂聽覺來進行。有效的聽覺訓練,能使音高、音色、節奏、力度等音樂元素很快被學生熟悉理解。
1、建立準確的音階感
音階感是音準的基礎,也是學生自我判斷進而自學音準的重要依據之一,必須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引入,“自然”地接觸并熟悉音階。
(1)學生初學不易唱準fa、si和半價音階,值得推薦和實驗報告表明的方法是從學生生活中最常聽到的do、mi、sol這三個穩定音入手,三度跳進式地開始接觸音階,寫出與之相應的曲調和音程進行練習,然后逐步加入la、re、fa、si音,并將音階設計為“音階山”,根據動物的特點(如兔子的蹦蹦跳跳、烏龜的緩進),內心感知音高的準確性,從而發揮學生在聽覺中的想象力。
(2)設計多樣的聽唱訓練,適應各種音程變化,在記牢和唱準音階的基礎上,可進一步發展聽覺訓練。例如:在鋼琴上彈出標準音“A”,在此基礎上變化彈出一組組旋律音程,如do、mi、re,mi、do、la、sol、la、do、sol、mi等,讓學生模唱、分析、聽記。通過這一系列訓練,學生對音階、音高及其變化的感知會逐漸敏銳起來并逐步發展起樂音表象能力。實驗證明,這類訓練的積累能產生豐富的聽覺意象。
2、培養和形成良好的節奏感
節奏是組成音樂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稱之為音樂的“骨架”。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節奏感,即交給了學生把握音樂律動的鑰匙。從指導學生熟悉基本節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練習:
(1)采用劃拍法使學生了解熟悉常見的基本節奏型。這是借鑒數學的一種理性訓練方法,目的在于讓學生大體能按時值的組合較準確地擊出各種節奏。
(2)身體動作與節奏結合,培養學生內心的節奏感。借鑒瑞士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原理和節奏訓練方法,引導學生使自身體動與音樂律動和諧吻合,有利于學生用整個身心體驗音樂流動的“脈搏”。
(3)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各種節奏原型,學習節奏的組合。生活中有豐富的節奏原型,學生往往未加注意。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各種節奏與音樂節奏建立聯系,用“活生生”的節奏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學生對音樂元素的體驗和感受將深刻親切得多。
(4)按曲調的節奏朗讀歌詞。曲調節奏實質上就是生活節奏和語言節奏的濃縮提煉。按曲調節奏朗讀歌詞往往帶來一種韻律感,使歌詞的學唱變得容易,學生也可以從中體會品味掌握音樂元素帶來的樂趣。
二、合唱訓練
合唱是掌握音樂元素的.重要途徑,它一直是少年兒童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在教學中最易普及、最經濟,同時也最美。在良好的合唱訓練中,樂感這一高層次的音樂元素能夠得以不斷積淀形成。
1、掌握合唱訓練中的心理和生理特點
童聲訓練和成人的聲樂訓練有許多共同之處,而且從歌唱發聲的原理上來說也是基本相同的。從生理結構上講,少年兒童的發聲機能和器官并不比成人少或多,只存在著體積上的小與大之別,以及發出的聲音在音質上的不同。無論成人還是孩童的發聲,其衡量標準也是基本相同的,即正確的歌唱呼吸、良好的基音狀態、和諧共鳴、清晰的語言等等。但如果分析二者的思維方式卻不難看出,它們尚存在著差異,所以,教師的教學語言一定要簡練準確。
2、進行必要的合唱技巧訓練
歌聲是運用嗓音表現人物情感體驗的藝術,運用嗓音的優劣自然也會直接影響情感的表現。所以,對“如何用嗓音”不能不加考究,先解決音質問題,后解決音量問題,這是一條正確的途徑。堅定、積極地用輕聲歌唱,就能使少年兒童自然地體會到發聲器官在歌唱時是如何協調的,就能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而且,這對保護少年兒童的噪音和獲得輕松流暢的歌聲極為重要。
3、有樂感的歌唱
有樂感地歌唱,就是要求學生將已掌握的音樂元素綜合運用于歌唱中,用不同的力度、音色、連斷、速度處理富有感情的歌聲表現自己的內心體驗。這樣的合唱訓練,應以情為先導,緊扣感受和表現展開。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掌握音樂元素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基礎工程。途徑和方法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在這個領域,最需要音樂教育工作者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施展全部的聰明才智,進行創造性勞動,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音樂文化素質這一目的。
【淺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1-25
淺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論文03-09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論文03-03
淺談課堂教學論文(精選9篇)04-04
淺談音樂與舞蹈的關系論文09-22
淺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論文02-16
淺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論文12-24
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教學論文02-20
淺談小學美術教學論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