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論文1
語文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字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學好語文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這幾年里,我們的語文教育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績,新的語文教學模式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普遍歡迎。但是語文教學效果卻沒有想象的那樣喜人,特別是一些傳統的、優秀的教學模式,往往沒有受到重視。導致現在的語文教學仍是按照應試教育的指揮棒進行,沒有完成語文教學目標,有些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是值得借鑒的,比如“背誦”教學。
背誦是閱讀的一個升華,所謂“背誦”就是通過閱讀、記憶達到不看原文憑記憶而念出讀過的文章的讀書方法。在中國古代,背誦教學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很多文學大家都能流利背誦很多名家大作。曹植十四五歲便能誦讀大量歌賦辭藻萬余言,七步之內創作出了著名的《七步詩》,這都是與他的大量閱讀與背誦分不開的。駱賓王五六歲能背誦先秦典籍,七歲能詩。李白也是在擁有大量的文化儲備上才練就了“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文學境界,當代作家巴金先生也認為熟讀背誦大量優秀作品是做學問的精華。不僅僅是這些,長期的背誦經典,還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提高寫作水平,也有助于學生形成對中國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由此看來背誦對于我們小學生來說,對于基礎教育來說是很有積極意義的。但是今天人們往往不重視這種教學方法,認為背誦教學會給孩子增加負擔,學生也不喜歡背誦經典。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背誦是提高語文綜合素質的必要途徑,是很有必要實施的。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在最近重新修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中,明確規定了“學生要具有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能夠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九年閱讀課外資料400萬字以上。”20xx年初,教育部下發文件《關于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背誦篇目增加20篇》要求學生義務教育階段推薦背誦136篇,其中小學增加了6篇,初中增加了20篇。可見背誦對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知識、能力培養具有一定的意義,這是國家的政策,也是現實教育的需要。
但是在現階段的教學實踐中,背誦教學的實施過程也存在著諸多弊端,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一,機械化,沒有突破死記硬背的傳統模式,這往往是造成學生不愛背誦經典篇章,不愛學習語文的最直接原因。
一、
目前,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小學語文教學成為改革教學的重點,但是像背誦教學這樣的傳統教學方式是否繼續,將如何繼續實施,是擺在老師面前的重要問題。背誦教學從目前的實施狀況來看,是不樂觀的。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論文2
一、開發文本價值,確立課時目標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課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用總分結構,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有關恐龍的很多知識。文中的生字需要在新課學習時加以重點關注;課文的自然段在表達方式上各有特點,可以用來訓練學生概括段意的能力;對于恐龍形態和種類的介紹,反復運用了列數據、作比較和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文中還有不少用詞非常準確,“望而生畏”等幾處關鍵詞也是訓練學生聯系語境理解詞語意思的很好憑借;而對于“恐龍”這種遠古時代的動物,學生大多充滿好奇,非常感興趣,因此,可以在教學中安排訓練查找資料,引導交流。這些語文因素的開發利用,應該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可以使這一篇說明文的教學效果更加豐厚扎實。鑒于第一課時的要求特點,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10個生字,理解文中的詞語。
重點辨析“畏”和“型”的字形字義,滲透解詞方法。
3、初讀課文,理清層次,了解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恐龍。
初步激發閱讀興趣。
4、學習概括自然段內容和課文大意,滲透概括方法。
梳理文脈,認識本課總分總的結構。
對于上文中所述的其他一些教學內容,酌情在第二課時落實。
二、立足課時目標,扎實推進語文訓練
1、以難字為抓手,授以新法
學生進入三年級,已經具有一定的識字能力,對于比較容易辨識和記憶的生字,是能夠通過自學初步掌握的。但是,僅停留于此,學生的識字能力是得不到發展的。進入三年級以后,教師依然要重視生字詞的教學,只是“教”要針對疑難點、未知點、關鍵點,結合漢字的構字特點教一些規律性的識記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識寫興趣和識寫能力。
2、扣住段落差異,引導概括
《恐龍》第一節,用凝練的語言介紹了恐龍生活的時代、自然環境和活動范圍,課文不長,但卻是概括的難點。在教學時,筆者提示學生這樣的段落,可以用“提煉關鍵詞”這個方法來概括大意。學生對于“提煉關鍵詞”還是不甚理解,因此,我在“大約兩億年前”這個短語下畫線,并提醒學生這個短語介紹“時間”,準確講是“恐龍生活的時代”,然后請學生照這樣的方式分別從下面的文句中提煉出“自然環境”和“生活范圍”,然后進一步提示學生抓住這些提煉出來的關鍵詞用一句話說說。這樣,根據課文段落特點,不斷鞏固學生已有的能力,同時傳授給他們新的方法并加以不斷練習,使之每堂課都有些微的吸取和鞏固,從而逐漸培養起概括自然段意的能力。
3、從段落到篇章,不斷遞進
“概括”,是把課文讀“薄”。這個把課文讀“薄”的功夫是需要層層遞進地訓練的。從自然段大意的概括到邏輯段大意的梳理,再到全文主要內容的概述,教師充分利用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循序漸進。
《恐龍》第一課時教學中,在全文六個自然段逐一梳理后,教師點撥學生關注“哪些段落寫了恐龍某一方面的特點”,以此為指引,帶領學生明白課文首尾是總的概括性的介紹,中間幾段是從不同方面對恐龍進行具體的介紹。這個環節旨在滲透分段和引領認識文章的布局。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板書中各自然段的關鍵詞用簡潔的語言串聯起來,來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在課堂上反復練習之后,學生對于“提煉關鍵詞”,然后“抓住關鍵詞”概括這個方法不僅印象深刻,而且有了鞏固。此時,用同樣的方法概括全文的大意就水到渠成,教學效果非常明顯。
三、拓展激趣適度,以學定教
鑒于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課標指出的年段目標,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時候,把握好“度”是很重要的。俗話說“過猶不及”,適度才合理科學和有效。
如“導入新課”這個環節,筆者在引出課題后,先是引導學生說說對恐龍的認識,然后請學生提出還想知道的有關恐龍知識的問題。這樣做的結果是“導入”環節就花了較長時間,影響到后面的教學節奏。而所補充的內容———“恐龍名字的由來”的確是學生所不知道的,學生了解過后有恍然大悟之感。這樣的補充介紹簡潔易懂,立足學情和發展,是比較合理的。
總之,無論是哪一類課文,第一課時的教學具有一些前文所述的共性,但是,也一定有所不同。這個“不同”就取決于文本的差異、學情的差異和教學目標的差異。教師關注以上幾點,用好教材,準確定位,扎實訓練,對于培養學生形成語文能力是極為重要的。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論文3
一、前言
閱讀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形式,人類對知識的閱讀始于閱讀需求。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自主學習、主動積累、留心觀察等學習能力可能已形成。本人執教三年級語文使用的是蘇教版教科書,本教材加強了閱讀的指導功能,在對文本的學習時,讓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去思考解決問題,并逐漸意識到閱讀應該從什么地方去思考、應該想什么,最后結合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閱讀。
語文
二、從教材出發
1、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整合與改革
在語文教學中,教材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因為它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也凸顯教學材料的不確定性。教材提供一個模板,一個思考或一個參考,又或因為語文教學的特殊性,教材只是一個起點或一個跳板。授課內容,是客觀的規定的,如何教,卻不是限定的。例如教學《讓我們蕩起雙槳》一課,要求學生閱讀全文,并感受新中國少年兒童生活的豐富多彩、幸福美滿。為啟發談話,揭示課題,先學習詩歌《讓我們蕩起雙槳》,內容是少年兒童在公園劃船的歡樂情景。接著介紹北海:在北京故宮西北側,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園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覽勝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間還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性閱讀,學習課文中的生字,在教學即將結束時,播放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請學生閉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園夕陽下游玩的歡樂情景。
2、聯系實際,有效地拓展教材
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特點,把相似的課文組合在一起讓學生學習。在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閱讀教學特別強調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及時適量對教學材料開發和拓展,通過對教學材料的深度和廣度的開發,充分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加深學生對教學材料的理解,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有效地實現立體思維模式的學習。例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我要求學生閱讀課文,想象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樣,找出絳紫、透明、波紋、燃燒、蕩起、一碧如洗、清澈見底等詞匯,使學生了解了北大荒是美麗、富饒的地方,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而《西湖》與《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學具有對比性,可以放在一起講解。《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即將結束時插入導入語,“你們逛完北方的風景,想不想來欣賞一下南方的景色?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學過的《憶江南》嗎?我們一起背背”。學生背誦《憶江南》,從而引出第六課《西湖》的教學。學生自然而然對這一課內容產生了興趣。
三、從學生出發
1、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
學生閱讀一篇新課文時,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的教學即是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其調查欲望,鼓勵學生提問,獨立調查,用以往成功的經驗增強學生的調查意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如《哪吒鬧海》一文,首先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想想什么是主要的,很快學生手舉起來了,提出了疑問,再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把不理解的句子單獨抽出來,說說想法,接著老師引導學生共同討論,想想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學生再次閱讀。當學生的手舉起來時,老師請學生第三次細讀課文,并想想這些不理解的地方是否可以通過聯系上下文解決掉。因為老師給了學生閱讀時間,給了他們獨立思考、理解課文的機會,學生小組討論非常激烈,氣氛相當活躍,參與積極性很高。
2、讓學生在賞析中品味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定的課文,包括了情感真摯的美文、入情入理的哲文等,需要學生自主進行欣賞,這不僅能讓學生感受世界的美、語言的精粹,還能提高學生的文學功底,更能使學生獲得性格和精神上的凈化,如《每逢佳節倍思親》一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朝詩人王維的詩句,意思是每逢美好的節日就會更加思念親人,先引導學生在重復閱讀的基礎上談談自己的感受,再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閱讀理解來確定音調和情感,大聲朗讀課文,讓他們成為一個真正的自主掌握學習的人。為了渲染氣氛,我特地為課文配上音樂,第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看到重陽節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景象,播放悲傷的音樂。這樣學生更能感受到思念家人時的那種悲痛與無奈的心情。而第二、三自然段講的是王維思念兄弟的具體內容,配以平緩的音樂;最后一個自然段,是王維寫詩表達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再次用悲傷舒緩的音樂,這樣使學生更好的對文章進行感受。音樂感染著學生的情感,他們很快進入了王維的情感世界,極富感情地朗讀課文,直到結束時還有許多學生沉浸在王維思念親人的悲傷情感中,甚至有人在偷偷擦眼淚。這是感動的淚水,是讀者和作者的心靈產生共鳴的結果。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論文4
傳統的教學模式一直是機械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這也不是什么教學方法,只是教師沒有形成一種教授背誦的模式,只是讓學生通過朗讀達到背誦的程度,小學生是感性豐富的階段,對于理性的背誦理解不能容易接受,所以許多小學生厭惡背誦學習,不僅學生不喜歡,老師也沒有興趣去教。教師從始至終也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背誦技巧,這是整個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育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2、素質教育的`誤讀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諸多方面素質的教育目標,素質教育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提出以來,一直受教育部門的重視,很多教育者認為素質教育就是開放的教育,應該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他們對素質教育的理解產生了偏差,使一些優良的傳統教育模式不能很好的開展。像背誦教學這樣的傳統教學模式,受到了抑制,因此對素質教育文本的誤讀也是導致背誦教學發揮不好的有一重要因素。
3、學校和家長不重視
背誦教學在整個基礎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但是有些學校和家長往往不重視,在基礎教育中,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應試教學仍占有很大比重,語文教育的工具性,沒有很好的進行人文性的提高,背誦優秀的古典詩詞,蒙學經典教材是很有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也有助于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上述三點是現今小學生背誦教學存在的有代表性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探索出一條有助于實施小學生背誦教學的教學模式,改變小學生不愛背誦,不愛學習語文的現狀,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本文通過對小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查,研究背誦教學現今存在的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使之背誦教學能夠順利開展,有效的提高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經過調查實踐分析,實施背誦教學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二、
要改變背誦教學存在的弊端首先就要在觀念上對背誦教學有個清晰的認識,不要把背誦教學認為是傳統教育的糟粕完全棄之。
1、注重誦讀的節奏、培養語感
要改變小學生背誦效果的最根本途徑是教學方法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小學生的記憶心理來看,背誦要循序漸進的進行,要進行系統的、有條理的、科學的進行。首先要從讀上下功夫。從朗讀技巧入手來改變背誦難的困境。
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多讀是有效提高背誦的直接途徑,但書不能泛泛去讀,要注意把感情投入進去,找到適合小學生心理接受的閱讀方式和技巧,特別是要重視讀的節奏,培養語感,讓他們在誦讀經典時,從“讀”到“悟”達到鑒賞作品的能力。例如《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背誦這首詩時要注意讀出詩的意境,注意停頓和感情,通過對語感和抑揚頓挫的把握,通過語調把學生帶入詩人的情感中,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全詩從而達到了背誦的目的。
2、互動教學,興趣教學
互動教學在鍛煉小學生閱讀、背誦能力是有顯著效果的。一首經典的古詩詞在單個學生那里要達到背誦的程度有點難得,效果也不是很好,背完就忘記了。這時教師要找到一種,既適合課堂教學又能輕松背誦的教學方法,就是和學生互動。一首詩詞可以讓許多同學參與進來,一人讀一句或一段,第一個人讀第一句或第一段,下一個人讀下一句或下一段,這樣此次類推,從簡單的閱讀,逐漸過渡到熟讀,背誦的階段。這樣通過大家的合作完成整個詩詞的品讀,經過反復練習之后把古詩文到背誦下來,不僅活躍了課堂也使教學目標得以完成。還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學方式達到背誦的目的,比如,實施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第二課堂活動促進孩子讀背,這種活動書寫的內容是古典經典文化著作,通過學生參與這樣的第二課堂活動使之完成了對古典詩詞的背誦目標,即提高了語文知識儲備又豐富了課余文化,同時鍛煉了書寫的能力。
3、理解作品內涵,且勿死記硬背
對于背誦來說,最忌諱的就是死記硬背,這樣背下來的文章過后容易忘記,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理性思維不是很強,對于背誦的東西,自己沒有技巧和方法,容易出現死記硬背的狀態,背后也易忘記。很多學生都會陷入這種誤區,在沒有領會整個詩文意境的狀況下進行背誦這是不科學的,如小學二年級的詩文《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背誦這首詩有點難,最主要的是理解詩的內涵,使學生在讀懂詩的思想內涵的前提下,去聯想、去反復品味,這樣就能夠背誦下來。
小學生通過對春天景物的烘托,想到了春天的景物,通過老師的指引,把學生帶入一種春的情景中,這種理解式誦讀是很有效的,也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力。不但能夠背誦下了,也能達到鑒賞的目的。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論文5
“體驗作文”:引導學生體驗生活, 品味人生, 關注社會, 感受時代脈搏, 讓他們在生活中體味、揣摩、積淀語言, 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體驗生活的樂趣, 再將生活的體驗與對文本的感悟結合起來, 不斷整合、內化再整合, 產生新的思想體驗, 形成自主寫作的動機, 并用恰當的語言形式表現出來。體驗作文教學相對于傳統的習作教學, 它更加注重學生的主觀體驗, 注重學生寫作過程中的思維。
一、體驗情境
(一) 觀察體驗, 誘導生活體驗。
確定主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 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 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提倡學生自主擬題, 少寫命題作文。作文命題不在乎“大”與“小”而在乎能否給學生發揮“真情實感”的空間, 能否能誘發內在的生活體驗, 能否給學生提供“我手寫我口”“我手說我情”的題目才是關鍵。于是我們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體驗、興趣愛好來命題。
(二) 創設情境, 激活生活體驗。
老師得給學生創設一種緣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活態“情境”, 教師帶著學生一起走入生活, 共同體驗, 引起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 從而調動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 提供想象和思維的前提, 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情緒下進行學習和創造。布魯納說:“教學論必須探明喚起學習積極性的最佳經驗與情境。”的確, 一個成功的情境創設不僅能再現生活, 提供素材, 還能激活學生的體驗, 激起學生的創作欲望。
二、體驗作文
(一) 交流合作, 抒發表達體驗
在有了大量生活觀察、情境感悟以及個性體驗之后, 學生對寫作專題已經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這時候教師不妨拿出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相互交流, 進一步充實材料、強化體驗、理清思路。交流的方式很多, 有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等。這時候學生就可以構思成文, 抒發生活體驗以上這些環節都是寫作的準備階段, 有了充分的準備之后, 寫作也就水到渠成了。此時教師再給予學生適當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啟發, 讓學生有意識的進行整體構思, 逐漸成文, 抒發內心體驗。
(二) 評價展示, 強化升華體驗
1. 學生的進步提高是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的, 這時教師的評價標準也顯得尤為重要。
對學生的評價要寬容, 只要學生在原有起點上有進步, 就應在評語里充分肯定。老師可選擇幾篇不同風格的文章進行評析。
2. 我們還可以設置多種多樣的作文展臺, 譬如可以在教室后面的墻報開辟優秀習作展示欄, 不僅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交流, 同時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更升華了成功的體驗, 再次激發了他們不斷提高自己寫作水平的熱情。
3. 鼓勵學生自編個人作文書或者班級作文專輯, 讓學生自己設計作文封面, 自己起個好聽的名字, 如《新芽》《起航》《少年時代》, 讓學生把自己滿意的習作編入自己的作文書中。這樣, 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收獲的喜悅, 品嘗到成功的樂趣。
三、教學案例
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我們的課余生活
《吹泡泡比賽》作文教學實錄
(一) 多媒體展示情境, 激活體驗
1. 課件出示:小學生的各種課余生活圖片。
2. 老師激趣導入: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可豐富多彩了:滑冰, 游泳, 畫畫......今天我們來舉行吹泡泡比賽, 好嗎?
3. 老師宣布比賽規則和評選方案, 并提出要求:
每位同學認真觀察人物的語言, 神態, 動作, 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細心觀察比賽的場景, 經過。
(二) 開設活動創設情境, 感悟體驗
1. 老師宣布比賽開始, 第一輪分五個小組初賽, 要求其他組的同學觀察吹泡泡小組的同學, 每組評選一名最佳選手。
2. 第二輪五名最佳選手進行決賽, 要求臺下的同學認真觀察其表情動作。
(三) 交流合作, 抒發體驗
1. 小組交流, 在吹泡泡比賽中你自己的心情如何, 你觀察到的場景, 人物的語言, 神態, 動作, 有哪些有趣的情景等等。
2. 全班交流匯報, 在比賽中的所見所聞所感。
3. 老師多媒體出示優美詞句:關于人物神態, 動作, 心情或者描繪場景的美詞佳句。
(四) 構思成文, 表達體驗
1. 老師可以簡單地指導的寫作方法:
告訴學生, 這次習作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把比賽的過程寫具體寫清楚, 用上生動的詞句。
2. 學生構思, 抒發內心體驗, 表達自己的感受。
3. 成文后, 反復閱讀, 認真修改, 老師加以指點。
(五) 評價展示, 升華體驗
1. 多種形式評價學生作文。
可以讓學生讀讀自己的作文, 說說優缺點, 也可以看看同桌的作文, 進行互比互評。教師還可以選擇幾篇不同風格的文章進行評析。
2. 在教室后面的墻報開辟優秀習作展示欄, 不僅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交流, 同時讓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更升華了成功的體驗, 再次激發了他們不斷提高自己寫作水平的欲望。
附
吹泡泡王為
今天, 我們班舉行了吹泡泡比賽。
老師宣布了比賽規則, 開始抽選參加比賽的同學。大家爭先恐后地舉起小手, 異口同聲地喊著“我來我來!”。
初賽開始了。臺上比賽的同學們又緊張又激動。他們一手拿著泡泡水瓶, 一手握著吹管, 沾上泡泡水, 就鼓起腮吹, 一個個晶瑩透明的泡泡就神奇地飛出來了, 在空中飄飄悠悠。那些泡泡真美麗, 粉紅、淡藍、淺紫……五光十色, 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 又像一串串成熟的葡萄……
決賽開始了。真不愧是百里挑一選出來的高手, 吹泡泡的同學多么像神奇的魔術師, 有的不慌不忙, 有的手忙腳亂, 有的抓耳撓腮, 有的吹出了大泡泡就得意洋洋, 有的沒吹出大泡泡就垂頭喪氣……觀看的同學手舞足蹈, 加油聲, 歡呼聲, 笑聲, 歌聲, 教室里成了歡樂的海洋。
一堂有趣的作文課鄧力豪
今天, 我們班上了一堂有趣的作文課, 老師舉行了吹泡泡比賽。
老師宣布了比賽規則, 就開始選人比賽了, 同學們大聲喊著“我來!我來!”。
先進行了以小組為單位的小組比賽, 選出吹得好的同學進入決賽。經過激烈的初賽, 選出了五位同學進入總決賽, 其中一個就是我, 我高興極了。
總決賽開始了。我心里咚咚地跳個不停。只見我的對手們, 有的眉開眼笑吹出了一串五彩繽紛的泡泡, 紅的, 紫的, 藍的, 漫天飛舞, 美麗極了。有的鼓著腮幫, 胸有成竹地吹出了一個像糖葫蘆似的泡泡。我不慌不忙把吹管壓成O形, 就慢慢地吹, 吹出了一個籃球般大的泡泡, 再用吹管一提, 就神奇般地變成了一大串泡泡, 像葡萄, 像珍珠。同學們在臺下尖叫:“哇!”“太厲害了!”我心里別提多美啦, 得意洋洋地看其他同學, 有的神氣十足, 有的垂頭喪氣, 有的在喊加油, 有的手舞足蹈抓泡泡玩, 教室里成了歡樂的海洋。
最后, 我得了冠軍, 我好開心。多么快樂的吹泡泡比賽!多么有趣的作文課!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論文6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極大影響著小學生語言發展與語文能力的培養,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風格等也都會從教學語言的具體運用上體現出來。針對缺乏語言活力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現狀,必須抓住語文學科的特性,深入研究"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更是參與者。那么,對一位語文教師來說,如何面對這次課改呢?筆者結合多年的的教學經驗,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1備好課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基礎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如何備好每一節語文課,使學生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識,提高數學教學成果,確實需要我們精心設計。
1.1要備好教材
教學目的是一切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工作的靈魂,也是教學評價的依據。評價一堂課,應該首先看這堂課目的定得是否合適,為完成目的所采取的教學措施是否得當,教學目的完成情況如何。這就是說,一個語文老師備課時首先要確定教學目的,再考慮為完成教學目的應采取哪些措施。要明確教學目的,就必須學習并鉆研教學大綱。
一節語文課,不管你是用傳統的眼光,還是用新的教學理念去評價,有沒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沒有達到教學目標,都是衡量一節課成功不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們備課時,一定要注意抓住重點和找準難點。
重點往往是新知識的起點和主體部分。備課時要突出重點。一節課內,首先要在時間上保證重點內容重點講,要緊緊圍繞重點,以它為中心,引導啟發學生加強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點,課中出重點,才能使整個一堂課有個靈魂。
1.2要備好學生
備學生的目的是為了做到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的具體需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也就是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了解學生的內容包括他們的思想、情緒、知識和能力基礎、思維特點和思維水平、學習方法、愛好和對教學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照顧大多數的原則,確定教學的起點和難點,同時考慮相應的教學措施。
備課時,還可以考慮如何有意識地結合每次教學,解決一兩個學生的問題,以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一次解決一兩個問題,一個學期下來也就能解決不少問題。這對提高教學質量,密切師生關系都有很大的好處。
2精心設計導入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個吸引人的導入語,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促使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辭優美的文章,讀著那些文章,眼前就浮現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放西沙群島美麗的圖片,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樣的珊瑚,海參,大龍蝦,成群結隊的魚,有趣的海龜,棲息在茂密的樹林中的各式各樣的鳥,配以悠揚的古錚音樂,讓學生在視覺、聽覺上都有美的感受。把學生帶進一個如詩如畫的境地。然后,我問學生:
“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你們想去看看嗎?”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乘飛機去看一看,好不好?“在美麗的風光圖片和柔和的音樂聲中,學生很快進入課文的學習中。
教師只要精心設計好每一課的導入語,會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的興趣。
3合理引導,剌激想象
在教學課文《盤古開天地》時,我讓學生觀察盤古頭頂天,腳蹬地的圖畫,想象盤古當時戰天斗地的情形,而沒有引導學生該從哪方面展開想象。于是有同學想到了盤古要穿多大的衣服;有同學想到了盤古當時的想法:一定要把天地分開;還有的同學想到了盤古睡在那里不吃不喝,他為什么還那么健壯?等一些與主題不符的,表面的東西。后來,我說:“同學們,盤古開天地中也有許多故事,就像《西游記》中的孫悟空西天取經所遇到的困難相似。”于是同學們驚“哦”一聲,展開豐富的想象;想到了盤古赤手空拳打敗南疆欲神;一口氣把前來阻止分開天地的靈火神雀吹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從此再也不敢來搗亂;一腳踩死了引誘他的青蛙怪獸;還割下大腿上的肉喂快要鋨死了的小狗,等一系列盤古對強惡決不手軟;對弱小舍身相救的感人故事。也展現出盤古戰天斗地的勇氣和英勇氣概。
4創設情境,激起共鳴
有些課文記敘的人或事,因為離學生生活的時代較遠,或者因為學生的社會知識、生活體驗的欠缺,閱讀時,往往理解困難,出現思維停滯。比如《麻雀》一文,龐大的獵狗,面對弱小的麻雀,竟然不戰而退,這是為什幺?從十來歲孩子的生活體驗來看,顯然不合常理,如果教師僅憑講述使學生知道,是麻雀面對兇殘的獵狗,面對強者,敢于搏斗,敢于犧牲的精神和氣勢嚇退了獵狗,這樣做,學生僅僅是囫圇吞棗地記下答案,而沒有真正地逾越思維障礙,突破教學上的難點。這里一種較好的做法是:①情景再現。通過投影儀再現三個情景:獵狗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走近小麻雀;老麻雀奮不顧身地飛下來掩護小麻雀,準備與獵狗搏斗;獵狗慢慢后退了。②音樂渲染環境,準備一段節奏鮮明強烈表現激烈搏斗的音樂,隨畫面的變換、事情的發展,音樂由弱到強,再到弱,充分地渲染弱者敢于戰勝強者的緊張氣氛。③教師伴著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這幾個步驟,創設情境,學生的情感因素被調動起來了,在不知不覺中與麻雀產生感情共鳴,意會出“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這種情境給學生思維流程的暢通,提供了最優化條件。
5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
以往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是在教語文課本,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應該是語文教學的返樸歸真。
5.1訪一訪,認知生活
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學生的時空距離的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一定的偏差。對此,教師要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調查訪問,加深對課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學《豐碑》時,可讓學生看有關紅軍的電視、,還可以組織學生去閱讀一些有關紅軍長征的書籍,也可以讓學生去采訪一些長輩回憶過去作戰的故事,這樣不僅使學生全面了解了當時環境的惡劣,深刻理解軍需處長的高尚品質,而且也充實了學生的生活,學生也興趣盎然。
5.2演一演,再現生活。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而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學《小英雄雨來》時,可讓學生扮演角色。通過生動鮮明的表演,不僅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想象力、創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總之,教師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論文7
有位老師買了一本特級教師的課堂實錄。他興致勃勃地按照“實錄”上了同一節課,結果發現效果并沒有預期的那么好。
課后,該老師感慨地道:沒想到套用特級教師的教案效果也不佳。
這位老師的問題出在哪?結合這個案例談談你對如何借鑒別人案例的看法。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句話最能說明這個問題。
借鑒別人案例是教師開闊自己視野,提升自己業務水平的一種手段,只有恰當運用,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鑒別人的案例,我個人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杜絕生搬硬套。
借鑒不能生搬硬套,很多時候因為教師自身素質,學生學情,教學環境等情況的不同,那些優秀的教案、案例在我們自己用來蹩手蹩腳,教師會因為為了完成教案而教學,課堂因此失去活力。所謂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就是這個道理。從自身實際出發,恰當借鑒使用優秀的案例,比如一些精妙的教學環節設計,融入自己的教學中,肯定會成為一堂課的亮點。
2、提升自身素質
借用金庸老師《倚天屠龍記》中的幾句“正如要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去揮舞百斤重的大鐵錘,錘法越是精微奧妙,越會將他自己打得頭破血流,腦漿迸裂,但若舞錘是個大力士,那便得其所哉了。以往練這心法之人,只因內力有限,勉強修習,變成心有余力不足。”
教學也是如此,優秀案例的形成往往和做課教師深厚的教學功力相輔相成,我們自身修養不夠,自然無法駕馭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關鍵在于提升自身素質,不在于使用誰的教案。
3、教師要有自己的風格
每個成功的教師都應該在課堂上打下自己的烙印。是“誰在講課”而不是“講誰的課”。我們可以學習優秀案例,但是要講出自己的風格。這就要求教師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優缺點,發揮自身優勢,課堂有鮮明的個性。我自己這樣想:“聽課老師坐在后面,是不是愿意聽你的課,你的語言,你的課堂能不能吸引在場所有人。我們見過,前邊老師在講課。后邊聽課老師在交談,有時一臉茫然,原因在你的課堂不吸引人,是教師自身的問題。是因為你的課堂沒有個性,教師沒有自己的風格。我們聽課也是如此,講課老師的首要素質就應該在于他的與眾不同,否則,再好的課堂也只是一堂課,沒有教師的烙印。
優秀案例可以借鑒,但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
所謂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并通過較完美的教學活動在教學觀點、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技巧、教學作風等方面穩定地、綜合體現出來的獨特的教學個性特點與審美風貌。它是教師教學上創造性活動的結果及其表現。
我自己看來,教學風格是一個人教學氣質的體現,或文雅,或詼諧,或靈動,或沉穩,鮮明的教學風格是教師的名片。教師要形成自己的風格,教師要形成適合學生,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
我不想談深奧的理論,因為自己也說不清楚,我想說的是自己的真實感受:課堂喜歡什么樣的聲音
我沒有問過學生,因此我不知道學生到底會想什么,能說出什么。但是我知道,如果學生愛上你的課,他一定表現得很興奮,也許是因為課程,也許是因為教師。因為教師的話,教師身上就有吸引學生教學特色。課堂上也用不著教師維持紀律了。學生喜歡你的聲音。
聽俞大明老師的兩節課我也深有體會,以前聽課,總是聽到前面教師在不停的引導,循循善誘,學生配合你來我往,倒也絲絲入扣,但是就是不愿意聽,聽課現場也不盡人意,批改作業的,小聲談話的,閉目養神的等等等等,凡此種種,不全是聽課教師的錯,因為真的不能吸人眼球。俞老師的課堂,卻是笑聲陣陣,掌聲陣陣,聽課教師,學生全然融入其中。原因不言而喻,課堂很精彩。
仔細分析,有幾點值得我們學習:教師語言幽默,極具文學色彩;教學結構嚴謹,構思巧妙;不設置問題,設置的是參與平臺,只要你動手,就有話可說;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從成人的角度指導分析。
如果你拿著同樣的教案,你會講出同樣的效果嗎?我們也許都嘗試用優秀的教案講課,結果卻是漏洞百出,被別人批的體無完膚,是教案不好嗎?不是,是自己。
我這樣想:
1、要有豐厚的文學底蘊。
教師在課堂上,每個動作都應該是文學,每一句話都應該是文學,簡單言之,你得是個文化人。
2、要做你自己,有特點的自己。
你要知道在課堂上學生會喜歡你的什么,把它作為課堂的點睛之筆,或者是調節學生情緒的調味劑。問問自己,你拿什么吸引學生。
3、別讓學生猜謎,讓學生參與。
猜謎的課堂太多了,教師問,學生猜,猜對了教師高興,猜不對接著猜,沒意思。
我們的教師不是沒有教學風格,而是沒有吸引別人的課堂風格,做自己就要做有特色的自己。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研究論文08-24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研究論文07-26
語文高中詩歌教學論文02-07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01-18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1-21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06-24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1-22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品德教育論文08-24
小學語文備課教學設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