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小論文合集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小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小論文1
上個星期,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小巧玲瓏的指南針。
我把指南針轉來轉去,不明白為什么,它的指針總是指著南面。晚上,爸爸回來,他看見我在擺弄指南針,就問:“遇到什么問題啦?”我說:“爸爸,為什么指南針總是指著南面呢?”爸爸說:“指南針是我們的祖先發明的,我們祖先知道磁石能夠吸鐵,并且制成了可以自由移動的指南針。為什么指南針可以指出方向呢?原來,地球是一個非常大的磁體,它和磁鐵一樣,也有兩個極,一個叫地磁北極,一個叫地磁南極。因為指南針是一個磁體,并且可以移動,而磁鐵是同性相排,異性相吸,所以地球上的指南針就總是一頭朝著地磁北極,一頭朝著地磁南極。”“噢,原來是這么回事啊,太有趣了!”我說。
爸爸還告訴我,指南針還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的指南針稱為羅盤。我問爸爸:“那么,這個指南針怎么用呢?”爸爸說:“把它放平,之后指針會受到地磁影響而旋轉,等它停下來的時候,其中一頭指的是南方,另外一頭指的是北方。指南針主要是在方向不明的時候,用來分辨方向的,但某些地磁不穩定的地方是不能使用指南針的,比如沙漠中和某些峽谷中。”
輪船在大海上航行,飛機在天上飛行,都需要指南針指明方向;我們到郊外旅行時,指南針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幫助……指南針真是我們的好幫手!
四年級:陳嘉焰
科學小論文2
在動物世界里有許多奇怪的現象,如兔子的眼睛為什么是紅色的?魚睡覺為什么睜著眼?許多許多,但是我覺得變色龍會變色很神奇,所以我對它進行了研究。
變色龍一般身長25—30厘米,舌頭比身子還長,它有一個特殊的本領那就是會變色,這樣它就可以很好地把自己偽裝起來,就好像穿了一件迷彩服一樣,既可以避免敵人的侵害,又可以迷惑它要捕捉的食物,便于采取突然襲擊。
這是為什么呢?我上網查了一下,原來它的皮膚內有許多不同的色素細胞,有黑色素細胞。紅色素細胞。金色素細胞。這些色素細胞受神經與激素控制。當環境中的光線。溫度。濕度等發生變化的時候,或是受到驚嚇時,神經系統立即會做出反應,引起各種色素細胞的收縮或舒張的變化,產生不同的組合,像我們繪畫時用“三原色”可以調出許多種不同顏色一樣,變色龍的身體就呈現出不同的顏色變化。
變色龍能隨環境變化改變體色,長期對自然環境適應的結果。有不少動物都有這種本領,如海邊的招潮蟹;有的外形也可以隨環境變化,如枯枝碟,顏色與形狀與一片枯葉幾乎沒有區別。動物的這種對環境的適應性成為“擬態”。
知道了這個道理,我一點也不足為奇了。
科學小論文3
摘 要:自然辯證法的生態自然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同時它也正轉向人本哲學的研究,歸根到底它是以人為本的科學技術學。食品科學是以滿足人的生理需求為目的同時兼顧人的心理需求的自然科學,它充分體現了服務人、關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義精神,所以它充分體現了辯證法生態發展觀。
關鍵詞:食品科學;自然辯證法;人本主義;生態自然觀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人類的生存離不開食品,它是人類與環境進行物質聯系并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人類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食品科學是以滿足人的生理需求為目的同時兼顧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門自然科學,它充分體現了服務人、關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義精神。自然辨證法生態自然觀中,堅持人與自然、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強調人類的長遠、整體利益,實質上是以人為本的生態自然觀。而食品科學正體現了自然辨證法生態自然觀的要求和思想。
1 食品生產應遵循生態自然觀
在辨證唯物主義生態自然觀認為,人要與自然和諧一致,人是生態系統中的一員,是天然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我們在進行食品生產,滿足人的生存與發展需要時,必須尊重自然,與自然協同進化。農業技術的進步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可也給我們生存的生態環境帶來了污染,蓄積在蔬菜、糧食中的各種污染物對人體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以前看來遙不可及的食物農藥殘留、重金屬指數超標等問題,如今已現實地擺在每個人餐桌面前。對于農產品,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源頭污染是食品污染的直接原因。在水、土、氣環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質對農產品構成污染的主要物質歸納起來有四類,分別是: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生物污染和由普通營養引發的污染物。這四類物質都可能通過食物鏈,在農產品中富集,進而造成食品污染,影響人類身體健康。因此,我們在進行食品生產過程中,應遵循生態自然觀,注意保護生態環境。食品中的污染物來自于環境污染,要控制食品中的污染物,必須從治理環境入手。
2 食品科學服務于人
食品科學是以滿足人的第一生理需求為目的,包括了食品的開發、生產、加工等過程,都是以人的基本需求為出發點和目標,它的發展方向隨著人們不斷變化的觀點和需要變化的,充分體現了食品服務人的精神。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類對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層的認識。今天的“食”,已不僅僅是解決饑餓問題,人們開始從健康、衛生、營養、科學的角度注重飲食生活。在中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人們盲目的追求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們更講求衛生、安全、營養均衡的食品,食品科學的研究方向也逐漸從單一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轉向到今天的多樣的低熱卡值食品、綠色天然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除了說明食品的發展為了服務人類而趨向多元化,更體現它關心不同人群的健康。
3 食品安全是為了保證人的生存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的安全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食品安全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命維護系統和最基本的物質資源,是關系人民健康和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我國在基本解決溫飽即食品量的安全后,食品質的安全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近年來在歷屆全國“兩的會”上,食品安全問題幾乎成為熱點,人民群眾反映也非常強烈。在食品的研發與生產中,食品安全性是首要的核心的內容,它充分體現著自然辯證法中生態發展觀的人本實質。目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標準化、食品安全檢驗檢疫都是著眼于保證食品的安全性,讓消費者的人生安全和健康有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目標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為根本落腳點,是從根本上維護人們的利益,是實實在在的以人為本,從而維護人作為生態系統中的主導者的地位。
4 追求食品營養是注重人的發展
如果說講求食品安全是保證人的存在,那么追求食品營養則是注重人的發展。食品營養是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情況下,科研工作者和生產者需要進一步考慮的科學研究問題。科學的營養指標是食品科學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首先許多食品的生產都是為了滿足人體的基本營養需求,保證個體營養均衡,提高社會整體人群的健康水平。其次,它還要迎合消費者的營養理念,這樣的食品才更受青睞更有市場。食品科學為滿足不同人群的營養需要,也開發一些適合不同人群的食品,各種功能食品、保健食品都是為了滿足對營養需要不同人群的需要。例如:為兒童設計的加鈣、加鋅奶粉,為女士設計的補鐵奶粉等等。我國即將出臺的《食品營養標簽管理辦法》更是為了保證廣大消費者對食品的營養特性有知情權,方便大家憑借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簽更加科學地選擇健康食品,讓消費者吃得明白、放心。科學的營養就是為了提高廣大人群的健康水平,使人體營養吸收更趨于合理化,使人的生理健康得到更多呵護,真正做到關心人的發展,突出可持續發展的主題。
5 食品科學的發展應兼顧人的心理需求
食品在滿足人類生理需求的同時,還應該向著滿足人類心理需求的方向發展。在今天的食品研究中,除了食品的安全、營養,還有更多被討論的是食品如何被人們認可和接受,如何通過食品的色、形、味、口感等感觀功能去迎合消費者的審美心理,是食品科學研究中的另一方面重要問題。
食品的開發、加工、生產應本著服務于人,關心人,尊重人的人本精神,首先是滿足人的第一生理需要,其中以人的安全、健康為最基本的出發點,同時還要兼顧各個消費群體的需要和大眾人群的心理需求。食品科學的價值也就在于它能滿足人的需求,脫離人的需要談食品,顯得空洞而沒有了方向。因為沒有人的需求作為指導,食品科學的發展也就迷失了方向。因此,食品科學的發展體現著服務于人,關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義精神的同時,它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人類。
自然辯證法的生態觀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都是為了更好的維護人類自身的利益,是以人為本的自然觀。食品的生產是為保證人作為生態系統的調控者的存在,從而展現了它服務人的人本主義精神,體現著生態自然觀的本質要求和辯證法思想。
參考文獻:
[1]史賢明.食品安全與衛生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xx.
[2]劉靜玲.食品安全與生態風險[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xx.
[3]張文學,楊立剛.食品安全的環境責任界定[J].生態經濟,20xx,(6):2-4.
科學小論文4
今日,我去釣龍蝦,我帶著釣竿和釣餌(豬肉)去一條混濁的溝里釣。沒一會兒,我就釣到了10只龍蝦,正當我興高采烈的回到家準備紅燒時,發現小龍蝦的殼上沾滿了污泥,一開始我以為溝里的小龍蝦臟一些,少一些,于是我又到一個清澈的塘里去釣龍蝦。結果一只也沒釣到,于是我作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小龍蝦喜歡在混濁的水里生活。
既然猜測了,我就要想盡辦法來證明這一點。我立馬行動起來,我找來兩只桶,一只桶裝渾濁的水,一只裝純凈水,并在桶里各放了5只龍蝦,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到了第三天,渾濁的水里的龍蝦仍然生龍活虎,而在清水里的小龍蝦已奄奄一息,這證明了我的猜測是正確的。
我又做了一個實驗,我仍然把一只桶里裝渾濁的水,一只桶里裝清水,各放進5只龍蝦,但這次實驗我并不求小龍蝦喜歡渾濁的水還是清水了,我是在求小龍蝦吃什么,我不去管渾濁的水里的小龍蝦,我天天喂食給清水里的小龍蝦,但喂的是一些被我切得小得不能再小的魚肉、腐肉、水草、水藻等,過了5天后,渾水里的小龍蝦和清水里的小龍蝦一樣生龍活虎,這個實驗證明了小龍蝦吃小得不得了的微生物。
現在我終于知道小龍蝦為什么喜歡渾水了,由于水里有極小的魚肉、腐肉、水草、水藻等,而這又是小龍蝦的最愛,因此小龍蝦就喜歡渾水了。
經過這次實驗,我心里十分高興,由于我又知道了一個科學知識,希望大家也常做這類科學實驗,只有這樣,才能多了解科學知識,增長見識。
科學小論文5
這個星期六,阿姨從錢江市場買回了兩只烏龜,一只大,一只小。阿姨告訴我,大的是雌龜,小的是雄龜。我和弟弟趴在玻璃缸上,仔細觀察這兩只烏龜。
兩只烏龜長得可像啊,背上駝著個橢圓形的大盔甲。“盔甲”中間高,兩邊低,像個小山包。上面有十三塊近似菱形的格子,最中央的三塊比較大,排列也比較整齊,其余的十塊均勻地分布在四周。
兩只烏龜長著像蛇頭一樣的小腦袋。小腦袋大約占了身體全長的六分之一,兩只圓溜溜的“黑豆”似的小眼睛長在腦袋的兩側,一眨一眨的,特別機靈;正前方是嘴,嘴上方是兩個針孔大小的鼻孔。
產生疑問:小的是雄龜還是雌龜?
“看看非常像,比一比不一樣。”我發現兩只烏龜背部的顏色不一樣。大的烏龜,顏色是黑褐色的,小的烏龜是棕黃色的。咦?我忽然記起,一次在書上看到,可以根據烏龜背部的顏色來分辨哪只是雄的,哪只是雌的。我清楚地記得,顏色黑褐色的才是雄的,顏色棕黃色的是雌的。難道阿姨說的這只小的烏龜是雌的,大的才是雄的?難道它們不同歲嗎?如果不同歲,那我們就不能簡單地根據它們的大小來辨別哪只是雄龜,哪只是雌龜了?我的心中出現了一連串的問號……
查閱資料:辨別雄龜和雌龜的方法
我馬上把自己的疑惑告訴阿姨,阿姨聽我這么一說,也覺得有道理。到底兩只烏龜是不是同歲,我們無法找到確切的答案。既然不能確定是不是同齡龜,我們就不能肯定地說,個兒小的是雄龜,個兒大的是雌龜。對,查查資料。我和阿姨一起上網查找了有關辨別雄龜和雌龜的方法,結果正如我想的那樣,如果根據顏色來辨別,那只大的是雄龜,小的才是雌龜。為了進一步證實我們的判斷是正確的,我們又對照了另外幾種辨別雄龜和雌龜的方法,如雄龜的尾柄細、尾長,雌龜的尾柄粗、尾短,雄龜有特殊的臭味,雌龜無異味等等。又如雄龜的腹甲略為凹陷,正好可以卡住雌龜突起的背殼;但是雌龜就不需要這種構造,因此腹甲是平的。所以只要把烏龜翻過身來,用手指觸摸腹甲的幅度,就能很快分辨出雌雄了。我根據搜集的資料,制作了一張雄龜和雌龜的對比表。
真相大白:小的是雌龜大的是雄龜
我們一邊觀察,一邊把這些辨別的方法進行一一比較,得出結論:果然不出我所料,這只小的是雌龜,大的才是雄龜。原來這兩只烏龜不是同齡龜,所以我們不能根據它的體形大小來分辨雌雄。因為只有對于同年的成年龜,我們才可以根據它們的體形大小來辨別:雄龜體形較薄而小;雌龜體形圓厚且大。
科學小論文6
科學往往是很吸引人的,而且科學還是永遠探索不完的,永遠新鮮有趣的。比如,就拿漂浮的雞蛋這一實驗來說,也許很多人都知道,但做實驗的過程遠比聽說的要新穎。
實驗很簡單,材料只有四樣:大玻璃杯、食鹽、勺子、雞蛋。雖說簡單,卻可以從中收獲無限知識。
首先,我拿起水壺,在玻璃杯里倒進大半杯水,接著輕輕把雞蛋放入水中,雞蛋在杯中沉入底部后就不動了,似乎在休息。
接著我放了1勺鹽,雞蛋沒有動靜;我開始放第2勺鹽,雞蛋仍然安安靜靜的躺在杯底;我一氣之下放了6勺滿滿的鹽,雞蛋沒有辜負我的期望,上升的一點;最后,我不服輸的放了2勺鹽,雞蛋上升指數又高了些。
我聽說別人的雞蛋可以漂浮的水中間,就把雞蛋拿出來,用勺子攪拌了一下未融的半成品鹽水,待杯子底部的鹽化了,才慢慢把雞蛋放進去,這時,雞蛋不停地上下浮動,我等了一會兒,雞蛋不動了,掙扎著浮出水面。
最后,我把剩余的2勺鹽倒入水中,雞蛋逐步上升到水面,如戴著泳圈在自在的游泳,我淘氣的用手指把雞蛋往下壓,松開手指,雞蛋又很快飄回到水面。
為什么雞蛋會飄浮起來?我從電腦中取得了收獲:雞蛋剛放進清水里的時候,由于雞蛋的比重比水大,雞蛋受到的浮力小于本身的重量,因此它會沉到底部;放鹽后,水把鹽溶解了,水的比重增加,當鹽水的比重等于雞蛋的比重時,雞蛋就會浮在水的中間;再繼續加鹽,當鹽水的比重大于雞蛋的比重時,雞蛋就會浮在鹽水的上面,并且雞蛋頂部露出水面。
教師在課堂上告訴我們:任何物體在水里都會受到浮力,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水的體積的重量,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也叫浮力定律。其實科學就和長大要學的物理差不多。
我很驚奇這個小小的'實驗居然蘊含了如此豐厚的定理,這才明白科學除了用來放松用來玩,還對我們有很深的重要性。我暗暗下定決心在往后的日子里好好學物理,好好研究這有趣的科學。
科學小論文7
暑假里的一天,哥哥帶我到田野里去玩,田野里的景色真美,尤其是那池塘里的荷花,粉紅的花,碧綠的葉……
忽然,我發現很多荷葉上都有一顆亮晶晶的東西,我湊近一看,原來是一顆顆水珠,水珠在荷葉上滾來滾去,奇怪的是荷葉一點也沒濕,我好奇地倒了一些礦泉水在荷葉上,礦泉水一落到荷葉上就滾落到荷葉中央,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湖泊,荷葉還是沒有濕。我記得下雨的時候路邊的樹葉都會被淋濕,為什么荷葉不會濕呢?
回到家,我把這個疑問告訴了父親母親,可他們都不知道原因,還是愛上網的哥哥在網上幫我找到了答案:原來荷葉的表面有很多很細很細的絨毛,這些絨毛排列得很緊密,而且上面含有蠟質,因此水滴到上面時,鋪不開也滲不進去,只能變成水珠滾來滾去,這在物理學上叫做“不浸潤”。
荷葉上的水珠不僅不會弄濕荷葉,而且還能順便帶走荷葉表面的灰塵,難怪荷葉看起來總是那么一塵不染。這真是太神奇了!由此我想到要是我們的衣服或者是建筑物上涂料也有這種特性,不就不怕灰塵和雨淋了嗎?那該多好啊!
科學小論文8
今日,我和母親去外婆家,外婆拿出今年剛收的花生,要炒給我們吃。母親說:“炒花生多麻煩,還得用沙炒。”我說:“干嘛非要用沙子,直接炒不是更快嗎?”母親說:“那我們就來試一試吧,看誰說得對?”
我的方法是直接炒。等外婆把灶燒熱后,我把一大碗花生倒入鍋內,先用鍋鏟慢慢翻炒,二十幾分鐘后,鍋里冒煙了,我慌忙加速翻動鏟子,可花生還是越來越黑。我說:“花生應該熟了吧!”外婆說:“還早著呢!”我只得耐著性子又炒起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外婆才說能了。我盛起來一看,花生個個都已經變成“焦黑碳”了。我拿了幾個嘗了嘗,不是焦的就是生的。
唉,看母親的吧!只見母親把一大碗沙子倒入鍋內翻炒,一分鐘后,倒入一碗花生。只見母親不緊不慢地翻炒著。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她把花生盛了起來,濾掉沙子。我不相信母親能這么快就把花生炒熟,用驚奇的眼光望著母親炒好的花生:皮略有點泛黃,撥開一看,仁也熟了。我嘗了嘗,既香又好吃。
咦,真是怪了!為什么直接炒反而慢呢?母親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說:“你仔細看看花生的形狀!”我盯著那堆花生發愣,心里想:這花生兩頭凸出來,中間凹進去……
“哦,對了!假如直接炒,花生受熱的面積小,而且受熱不均勻,難怪我炒的花生有的焦,有的生呢!而用沙子炒,沙子受熱速度快,傳熱性能高,它能很快的把自身受到的熱均勻地傳遞給花生,使花生全身也均勻地受熱,因此花生反而熟得快。”我大聲對母親說。母親聽了我的想法,贊許地點點頭說:“我的女兒真聰明!”
哦,真想不到炒花生還藏著這么大的學問,這真是身邊處處有科學啊!
科學小論文9
如果說光是一群人的狂歡,那么影便是一個人的孤單。深情相聚后的離開,發現很多人都轉向了孤單,工作,學習,生活都如此。
從小到大,幾乎沒有一個人生活過,唯獨有過兩天晚上一個人在家,也是燈火通明了一整晚。那時身邊總會有一群人,在家時有家人,在學校時有同學。所以,我害怕孤單,害怕孤單的陰影。放假時,我總會早早的離開,不是為了早早回家,而是為了不被一個人丟在寢室,做最后一個離開的人。那時的時光,總會有溫暖的陽光,懶洋洋的灑在我身上,心情總是一片光明,生活中也是一片光明。
驕陽似火的六月,我們就那樣匆匆踏上了離別的征程。這一切實際上是四年前已經注定了的,但是仿佛又都是在夢里,一切來得那么突然,那么讓人猝不及防。沒有時間板著指頭歷數離別的日子,直到車輛載著我停在下一站的目的地,每個工作日不能夠再在那條熟悉的梧桐樹下的柏油路上閑逛時,才恍然大悟,離別是真的,那些最熟悉、最依賴的人是真的離開了。此后,便是山長水闊,相隔多地。想念時,只有孤影相伴。
離別的痛苦,離別之時那個艱難的轉身,那滴晶瑩的淚花,遠不能表達。思念,不舍,往往是后知后覺的。無論離別時說的有多么難舍難分,哭的有多么肝腸寸斷,等到離開以后才明白,這只是萬千難過中的一刻。曾經舍不得扔的東西,歷經千辛萬險,悉心呵護才能隨身帶走的東西,這一刻,看著卻透出幾分凄涼。或許當初應該什么都不帶走,什么都換上新的,此刻也不至于會如此傷感。可是,沒有人能夠這么做,因為孤單的陰影是曾經相聚的光明留下的。
熱切盼望的雪天,再不如往前那般吸引人的眼。就算是抱著暖手寶,三兩個人蜷縮在教室痛苦地看高數,心中也對室外的雪充滿了向往與喜愛。然而,眼前閑暇時光甚多,每天除了七個多小時的上班時間外,都是空閑,特別是周末來臨,一整天一整天的閑暇,以前從未有過。可是,此刻窗外飛舞地正起勁的雪花,對我來說卻又視而不見。我說,怕冷,其實還不如說是害怕孤單。
光與影是不是會有一種和諧的旋律,或許會有,就如相聚和別離。時間久了,習慣了,適應了,就是一片和諧,但這是一種無奈。或許最理想的狀態是這樣,相聚的光明想要的時候都在,孤單的陰影需要的時候出現。每天都是一群人熱熱鬧鬧的在一起,時間久了會失去自我;每天都是一個人獨自思考,時間久了會成為一名患者。而在自己想要和需要的時刻出現的光與影,大抵是最幸福的。
科學小論文10
一天,我在一本科學書上看到糖水可以制作隱形的墨水,于是,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做起了實驗。
我先把糖水調好,用毛筆蘸糖水在紙上寫了“開門大吉”幾個大字,然后把紙門晾干,什么都沒有,我開始懷疑書了,最后,我用打火機稍微燒了一下,看見了一個“開”字呈現淺褐色的,我一見,欣喜若狂馬上對正看電視的婆婆說:“婆婆,快來,我給你表演魔術!”于是,我又重新拿了一張白紙,寫上“婆婆”兩個大字,用吹風器把它吹干,就什么也沒了,我趕忙問婆婆:“你信不信,我可以不用筆,用火能寫出‘婆婆’兩個字來。”婆婆,搖了搖頭,顯然是不信。
我找來打火機,烤了一會兒,可是烤得有點兒久,把紙不小心給燒了,婆婆笑了笑,我有點急了說:“別得意,你等一等。”我又在一張白紙在寫了那兩個字,然后晾干,這次我只是稍微烤了一會兒,字便顯現了出來,我得意地笑著,婆婆趕快從我手中奪去紙翻來覆去地看著,就是不知道。
小伙伴們,你們知道嗎,不知道,就讓我給你講一講吧!
因為用糖水在紙上寫了字后,晾干了,字形,圖案,就會消失,火烤之后,字形圖案會因糖分脫水,而呈現淺褐色。
動動腦筋,想一想除了糖水,還有哪些液體可以做隱形墨水呢?
科學神奇吧!
科學小論文11
相信大家都玩過“放紙炮”吧!那么,在玩的過程中一定會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出現吧。現在就到了揭密的時刻了,首先,就由我帶領大家去揭開“放紙炮”的“神秘面紗”吧!
在玩的過程中,我看見有很多的同學放出來的聲音不同,有放出來聲音大的,也有放出來聲音小的,還有的甚至放不出來聲音。
現在,我們針對這些各種各樣的情況,來提出一個有意義的問題吧!
我們提出的問題是——為什么“放紙炮”有時候放出來聲音大,有時候放出來聲音小,還有的甚至放不出來聲音?
根據這個提問,我們做出了猜想。“會不會‘放紙炮’放出來的聲音大小與折法,力氣有著很大的關系呢?”
現在,我們又根據提出的提問,做了一次有趣的實驗。
首先,我們先把這個實驗分成了兩組,第一組負責“折得寬與折得窄”,第二組負責“放得力氣重與放得力氣輕”。第一個實驗組我們叫它“折法組”第二個實驗組我們叫它“力度組”。分配完畢,我們開始做實驗了。
一開始,我們先讓“折法組”出場,“折法組”首先派了陳碧青來折“折得較寬”的“放紙炮”,讓包宏宇來折“折得較窄”的“放紙炮”,開始放了,兩個人用同樣的力氣放“放紙炮”,結果,“啪”的一聲,陳碧青的聲音很重,而包宏宇的聲音不是很重。
現在輪到“力度組”了,這次,由我來做實驗,我們組的組員都幫我準備好了“放紙炮”,放得力氣重的“放紙炮”與放得力氣輕的“放紙炮”的寬度相同。我先放力氣重的“放紙炮”,然后再放力氣輕的“放紙炮”,結果,是放得力氣重的“放紙炮”聲音大。
通過這個實驗,我得到了一個結論——“放紙炮”的聲音大小與折法,力氣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善于觀察,認真思考。
科學小論文12
星期天,我和母親一塊兒做了個實驗。
我按照母親的吩咐,拿來一個干燥的空玻璃杯,一個打火機,找來幾支蠟燭和一些石灰水。
首先,母親取出一根蠟燭,小心翼翼地點燃它,豎拿著。蠟油順著滴在了臺子上。母親乘著蠟油沒有凝固時,將蠟燭粘在臺子上。然后,母親把一旁的空杯子照在上面。這時,蠟燭似一個乖巧的小孩一樣,熄滅了火星。我看了以后覺得這個實驗并不怎么奇特,但自己卻又說不出什么理由,只好請教母親。
母親說,由于火在燃燒時需要氧氣,而杯子把它蓋住了,里頭的氧氣就受到了限制,很快火焰就會把氧氣燒光,當杯子里沒有氧氣時,它就會熄滅自動熄滅了。
接著,母親把澄清的石灰水倒進燒杯里,再把它涮一圈倒掉,燒杯壁就附著一層石灰水了。又把這個燒杯罩在火焰上,一會兒燒杯壁的石灰水就渾濁了。
“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很納悶。
母親聽了,笑著說,你還是去請教電腦教師吧!
我一聽,打開電腦查了起來,原來這是由于蠟燭燃燒產生了二氧化碳。石灰水一碰到二氧化碳,就會發生化學變化,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固體碳酸鈣。“哦,原來是這樣呀!”我急匆匆地喊來母親,給她看了電腦上的說明。母親笑著說:“今天你有知道了一個新知識了。”
真是一次有趣的實驗!以后,我還得多做些實驗,多了解掌握一些科學知識!
科學小論文13
問題的論證:
大熊貓應該只吃竹子吧!它們只吃竹子,但是,有的可能還吃胡蘿卜。它們吃的各式各樣,連肉也吃,比如說竹鼠,它們就吃一些死去的竹鼠,所以可以證明,它們是雜食類動物。
問題的結論:
根據上網查資料,我終于明白了,它們誰么都吃,這是我查的資料。大熊貓的食譜非常特殊,幾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區可以找到的各種竹子,大熊貓也偶爾食肉(通常是動物的尸體,有時也吃竹鼠)。大熊貓獨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當地人稱作“竹熊”。竹子缺乏營養,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營養,大熊貓逐步進化出了適應這一食譜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離活動,大熊貓每日取食的時間長達14個小時。一只大熊貓每日進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體重的40%。大熊貓喜歡吃竹子最有營養、含纖維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莖,嫩芽,和竹筍。大熊貓棲息地通常有至少兩種竹子。當一種竹子開花死亡時(竹子每30~120年會周期性地開花死亡),大熊貓可以轉而取食其它的竹子。但是,棲息地破碎化的持續狀態增加了棲息地內只有一種竹子的可能,當這種竹子死亡時,這一地區的大熊貓便面臨饑餓的威脅。
看,大熊貓的食物太特殊真要好好研究一下了。它們的食物太特別了。
科學小論文14
一天,我在一本科學書上看到糖水可以制作隱形的墨水,于是,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做起了實驗。
我先把糖水調好,用毛筆蘸糖水在紙上寫了“開門大吉”幾個大字,然后把紙門晾干,什么都沒有,我開始懷疑書了,最后,我用打火機稍微燒了一下,看見一個“開”字呈現淺褐色的,我一見,欣喜若狂馬上對正看電視的婆婆說:“婆婆,快來,我給你表演魔術!”于是,我又重新拿了一張白紙,寫上“婆婆”兩個大字,用吹風器把它吹干,就什么也沒了,我趕忙問婆婆:“你信不信,我可以不用筆,用火能寫出‘婆婆’兩個字來。”婆婆,搖了搖頭,顯然是不信。
我找來打火機,烤了一會兒,可是烤得有點兒久,把紙不小心給燒了,婆婆笑了笑,我有點急了說:“別得意,你等一等。”我又在一張白紙在寫了那兩個字,然后晾干,這次我只是稍微烤了一會兒,字便顯現了出來,我得意地笑著,婆婆趕快從我手中奪去紙翻來覆去地看著,就是不明白。
小伙伴們,你們明白嗎,不明白,就讓我給你講一講吧!
因為用糖水在紙上寫了字后,晾干了,字形,圖案,就會消失,火烤之后,字形圖案會因糖分脫水,而呈現淺褐色。
動動腦筋,想一想除了糖水,還有哪些液體可以做隱形墨水呢?
科學神奇吧!
科學小論文15
汽車作為現代化的交通工具,給予了人們的生產與生活帶來十分方便的同時,可是它的尾氣排物到底是否威脅著我們呢?這是我的疑問。為了搞清楚,我便對這進行了一次徹底的研究。
研究過程:
第二天下午,我趁著空閑時候,來到一塊大草坪上,在表哥的幫助下,我抓了兩只身形差不多大小的蚱蜢,把它們各放入了兩只透明的玻璃瓶內。現在,兩只瓶內都裝滿著新鮮空氣,還各有一只蚱蜢。隨后,我由表哥陪同著來到馬路上,同時,攜帶著兩只玻璃瓶。我們請了一位駕駛員配合,我拿著其中一只玻璃瓶擰開蓋子,那位駕駛員開始發動起汽車來了,汽車管道便往外排放尾氣,此刻,我正朝里裝汽車尾氣,裝滿了汽車尾氣后,我擰緊蓋子,謝過駕駛員,迅速從身上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兩個標簽,在裝滿新鮮空氣的瓶子上貼上“研究1”,又在裝滿汽車尾氣的瓶子上貼上“研究2”。這樣,便于識別。
回到家中,我把兩只玻璃瓶擺放在陽臺上,使它們能受到足夠的光照,更有利于我觀察它們的動靜。剛過十幾分鐘,我擋不住好奇的誘惑,忍不住去瞧瞧,發現:在貼有“研究1”的瓶子里的蚱蜢還活蹦亂跳,精神充足,而在貼有“研究2”的瓶子里的蚱蜢,精神明顯差了點。于是,我更加好奇了。每隔十來分鐘,我就去觀察一次,發現的結果都是一樣。直到第二天的上午,我又去觀察了一次,有著重大的發現:在貼有“研究1”的瓶子里的蚱蜢還存活著,而在貼有“研究2”的瓶子里的蚱蜢已不再動彈了。
汽車尾汽對人的危害程度受汽油成分的直接影響,汽油的主要成份為辛烷。為提高汽油的抗爆性,人們通常在汽油中添加一定量的四乙基鉛。因此,人們常把添加含鉛的汽油稱為含鉛汽油,而不含鉛的汽油叫做無鉛汽油。
通過數十年的研究,人們已經知道,使用含鉛汽油的汽車尾汽中含鉛,它是一種有毒有害的重金屬,隨空氣被人們吸入體內,對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兒童,可影響他們的智力發育。
當然,使用無鉛汽油并不等于使的是無害汽油,因為其中也有一些有害物質。
通過做實驗、查找資料我知道了:
汽車尾汽對人類的危害程度很大,危及健康。我覺得也可以做個假設,如果蚱蜢換做是我們,我們吸入的不是空氣而是汽車尾氣的話,我們也同樣會無法生存的。
【科學小論文合集15篇】相關文章:
科學小論文(合集15篇)08-11
科學小論文【推薦】01-24
科學小論文【精】12-23
【熱門】科學小論文01-24
科學小論文【熱】01-24
【熱】科學小論文01-24
【薦】科學小論文12-23
【推薦】科學小論文12-23
科學小論文作文合集9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