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最新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1
1、選題目的
選擇林業投融資作為研究的主題,主要是出于對福建必須加快林業建設背景下林業建設由于融資渠道狹窄造成資金短缺問題的思考。
從投資市場發育的程度來看,較為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投資機制至少應有如下特征:①有足夠數量的自由投資者,包括政府、企業、個人和機構投資者,投資目的明確,投資行為不受其它投資者行為的影響;②具有與一定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較為成熟的投資方式與投資工具;③要有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機制,包括調節、引導投資方向,調整和修訂有關參數。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資金不足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投資需求不足,二是投資來源不足,而福建林業建設資金的短缺問題,并不屬于上述兩點原因的任何一種,而是沒有利用好資金,沒有建立有效的剩余資金向林業投資轉化的渠道,即造成福建林業建設資金短缺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資金利用效率的問題,這里涉及如何從林業建設的性質、政府的長遠發展目標、當時的政治經濟環境等多方面進行分析以確定林業的最佳融資模式;二是融資渠道不暢、融資方式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林業產業金融工具創新較少,林業產業金融工具創新相當薄弱。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借鑒投融資理論研究的現有成果,針對福建林業發展過程中融資渠道狹窄,林業投入不足的問題,從全社會資金的所有供給主體或融資來源的角度出發,力求通過對林業產業金融衍生工具的創新,通過對公共財政投入和銀行融資等方式的研究和創新,構建福建林業融資多層次發展的格局,即通過金融衍生工具的運用,根據政策性、商業性、合作性金融的不同功能和地位,實現多種融資方式的組合,真正建立能夠合理滿足各類主體融資需要的福建林業融資體系。
2、選題意義
2.1理論意義
林業資金運行的研究是福建林業發展研究中重要的內容,尤其是在林業可持續發展模式下,通過林業不同性質生產過程中資金來源、使用管理的研究對促進福建林業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協調發揮具有重要意義。林業的產出離不開對林業的投入,處在轉型期的福建林業,其發展過程受到多方面影響,從傳統林業轉向現代林業,從低效林業轉向高效林業,從單目標林業轉向多目標林業,從資源依賴性林業轉向產業型林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推動。
2.2 現實意義
大量的歷史歸納和歷史演繹都表明,福建林業的現代成長是一種投資增長過程或資本積累過程。在全國范圍來看,林業投資不足是造成林業發展滯緩和經濟低水平運行的重要原因,福建林業的發展也一直受到投資不足的制約。做為可持續發展戰略重要一環的林業,在今后相當長時期內都將是福建經濟發展政府應予以重點關注的產業部門,而林業無論是其自身的進一步發展還是其增長方式的轉變,都要求有大量的資金注入為其提供動力源泉。林業是全社會的林業,建設現代林業,必須有大量的投入,如果繼續延續非市場化體制的發展道路,則必須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但隨著福建財政主導型經濟向金融主導型經濟的轉變,財政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寬松,僅僅依賴財政,將很難滿足福建林業建設的融資需要。同時,由于長期以來只重視國有林業的發展,各種經濟成份進入林業領域在政策、資金、服務等方面未能充分享受國民待遇,林業市場準入門檻過高,也影響了各類社會資本投資福建林業的積極性。深化福建林業投融資體制的改革,拓寬融資渠道,特別是繼續提高林業投資的社會化程度,有效引導、調動和集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投資,在保證公共財政對林業供給的同時,形成政府、企業和個人并存的多元化投資格局和多種融資渠道的林業投入機制是新時期新形勢下加快福建林業建設的現實選擇。因此,分析和研究適應新時期新形勢下的林業投融資體制、模式及其有關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研究福建林業投融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國內外研究現狀
3.1 國外研究現狀
林業的投融資問題是一個國際性的重大課題。西方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主要在發展市場經濟和構建相應的財政體系方面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西方先后經歷了“歷史學派”、“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理性預期”、“公共選擇”的興衰,矛盾的焦點從干預與反干預轉向在承認的前提下,討論干預的程度,并將政府的職能限定在彌補市場失靈而言。
(1)關于公益性森林資金來源
西方經濟理論在研究公益性森林經營資金來源時,主要有兩大派別。一部分是以庇古為代表的舊福利經濟學,主張利用稅收來實現森林資源外部效應的內部化,以解決投入問題。他認為在國民經濟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具有外部型的活動因從市場交換中得不到應有的補償而受到抑制,這種外部型的消除只有通過國家干預,以財政稅收凡是給與補償,才能維系其活動的持續。這種通過財政機制,以經濟手段補償或征稅方式解決外部經濟性的方式被統稱為庇古稅。舊福利經濟學進一步認為,通過財政機制建立森林生態效益稅,解決生態效益生產中所需的資金投入是最佳選擇。即通過財政的積累和再分配替代具有外部型的生態林業的生產基金積累機制。
而另一派別的經濟學家則堅持認為市場機制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包括經濟的外部性,有代表性的是科斯的環境產權理論。科斯認為如果交易成本為零,只要產權明確,則無論最初產權是如何分配的,通過交易總能達到帕累托最優,外部性也就可以消除。依照這一理論,如果森林資源的權屬明確,則森林資源的培育可以獲得額外的賠償,森林環境資源的受益者有義務對所獲得的良好生態環境進行補償,即在產權明確,森林生態效益量化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市場交換實現其生產成本的密布,保證資金通過市場形成投入與補償的完整循環。
(2)關于社會資金對林業的`投入
隨著社會林業的興起,人們開始對社會資金投入林業進行探討。馬來西亞林業部官員福克斯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要在林業企業中擴大社會公眾的持股比例”。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格雷林在分析林業扶持問題時指出,世界多數國家在符合以下情況之一進行造林的,政府都給與扶持:如果個人進行造林活動,社會收益大于個人;如果個人進行造林,社會和個人得益相同,而社會支出的費用低于個人。在這兩種情況下,如果政府不對其活動的外在性損失給與補償,個人將不會進行投資。那么,林業整體上的發展就會受阻,增加林業資源總量、調解兩大需求的目的就會落空。
(3)關于新的林業發展途徑
由于對林業的要求增多,很多國家的林業都發生了虧損問題。因此人們開始探求新的林業發展途徑。德國哥廷根大學伯拉貝得爾教授主張:“社會應該與林主就發揮林業的多種效益和支付報酬方面達成協議,以使林主感到有利可圖,使他們為了林業的多種效益理所當然地去保護森林,培育森林。”他反對對個體林主實行國家資助補貼的方法,認為:“這種資助體系越大,就會越快地陷入計劃經濟,再分配的效果也不會很好”。歐共體原森林司司長胡邁爾認為:“扶持林業就是要為改進森林生產率而努力,并通過這些努力逐步做到降低成本、財政獨立,從而能自我補償、自我完善”。這些都為林業財政體系的新走向奠定了基礎。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國家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內的作用日益強大,新凱恩斯主義開始在西方居于主流,他們從不完全競爭、市場價格調整、協調市場失靈以及勞動、信貸、商品等方面出發,論證了市場處于非均衡條件下國家干預經濟的作用;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里茨提出的“目前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實行混和經濟”,為林業投資理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基點。
美國弗吉尼亞州立大學教授阿瑪徹((Amacher)在其《林業稅制設計》一文中指出“應在充分考慮林業資本流動性、森林權屬、林業與非林業市場競爭的基礎上,分別進行林業稅制設計,財政應該支持并在預算收入上加以體現”。
日本學者康登認為“社會支持林業發展可以通過投入貨幣或者自愿勞動來實現,兩者的目標是相同的,只是個人偏好不同”。
法國的巴塞爾達在20xx年《政府對林業投資改革》一文中,闡述了“除了傳統的造林、更新、伐區道路、改造等林業投資外,當前還必須考慮社會的環境需求。“取消專門的政府林業基金預算項目,建立財政補助金制度”。
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亞大學教授sinko的觀點是“造林以及私有林管護應由政府和社會共同出資,取代全部造林成本由財政負擔的做法。州預算在林業上主要用于管理、計劃、以及林業服務,政府在林業方面的扶持引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來”。葡萄牙的Carvalho的觀點則是“公共資金來源不穩定,而造林和更新的速度不足以使林業具有競爭力,也不足以彌補每年森林火災所造成的損失。因此,增加財政對私有林業的扶持是一個長期趨勢。”
3.2 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政府對林業十分重視,率先制定、編制了《中國21世紀議程林業行動計劃》,標志著我國林業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發展模式。我國把“封山植樹,退耕還林“作為重要措施,實施分類經營改革,大力推進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于1998年開始啟動天保工程,并逐步加大了對林業的投入,尤其是向西北重點林區傾斜。并相繼開展了林價、林業基金、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林業稅費等課題的研究,但這些是立足于林業本身的、比較側重于單項研究,沒有以客觀的角度去調整林業財政的整體運作與機制。
李周在《關于我國林業資金問題的思索》中,將現階段籌集和利用林業資金的狀況概括為三難:(l)林業部門吸引資金難;(2)林業資金在周轉過程中收斂于新的生產始點難;(3)林業資金形成有效投資難。研究林業資金問題,必須在觀念上來一個轉變,由林業的自我設計觀上升為林業的社會設計觀;要根據現實的經濟環境,探尋能夠實行的優惠政策和辦法;要將研究的重點,從資金籌集轉移到資金運行機制上。
陳玲芳、金德凌在其《公共財政支持下的生態林業投融資體制》一文中指出,應確立公共財政在林業生態建設中的主體地位,生態林業是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導功能,屬于公共物品,理所當然是公共財政要努力確保和重點支持的領域。因此,要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按照公共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融資為輔的投資原則,確立公共財政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加大對重點林區和貧困地區林業生態建設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田明華在其《中國森林資源投入產出及納入市場運作體系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制度創新對推進商品林發展有著現實的意義,進行必要的制度變革,減少投資商品林建設的社會成本,或者降低投資商品林經營的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提高商品林投資的回報率,就會增加該行業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
陳曉倩在其《可持續生態林業融資論》一文中,認為生態林業在生產過程中也需要投入貨幣資本,“生態林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建立一個有效克服市場失靈、解決其生產資金補償的融資機制”。“但生態林業建設全部依賴于財政的思想不可取”。
吳素珊在其《構建融資長效機制為林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一文中指出,應探索構建符合林業特點的多種融資模式,探索符合林業生產與產業發展特點的多種信貸模式,建立林木保險機制,降低貸款風險,推動林業經濟與金融的協調發展,通過培育市場,引導林木資產的規范流轉與信用建設,促進林業中小企業的結構調整。
張樺在其《信托在林業投資中的應用一非公有制商品林投資運行機制創新研究》一文中指出,非公有制商品林的投資者可以利用的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是非常有限的,還局限于單純的資金注人,在解決其資金需求的同時,要求一種投資運行機制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更大的效益。而實踐的發展和要求是領先于理論的研究和制度的安排的,因此應對林業投資運行機制進行創新研究。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盡管對林業的投入來源、財政對林業的扶持范圍等方面的觀點不盡相同,但對林業予以扶持卻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通過增加對林業的投入,提高各種補助標準,設立林業專項資金,實行稅費減免、低息及貼息貸款等優惠政策促進林業發展,是國內外學者的共識。
國內關于“融資”方面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為兩類:一是側重于對我國投融資體制的演進與改革的研究,他們主要是從宏觀角度考察我國投融資體制演進的歷史、取向、效率及條件等等;二是對林業投融資渠道的研究多局限于從林業本身挖潛,這些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之上。但是,己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就是,往往只是側重對某一種融資方式和行為的探討,而缺乏對融資行為的通盤、全局考慮,而且對于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拓展融資渠道的研究還十分薄弱,這也是是林業界亟待解決的一個課題。
最新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2
時至20xx年,教育部批準全國31所高校建立網絡教育學院,但卻沒有制定出保證網絡教育質量的相關政策。美國國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xx年4月也發表了一份名為"在線教育質量:遠程互聯網教育成功應用的標準"的報告,然而,這些文章(報告)也僅僅是描述性的定義網絡的指標,而對如何組織評價、如何獲取定量數據、評價數據如何促進教學等方面則很少涉及。目前,的支撐平臺中的學習評價模塊往往只含有測試部分,而缺乏相應的分析與反饋。
由于網絡教學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在網上組織最優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學習者在網上可以學到最新的知識,因此是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與實踐,使網絡教學更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建構主義的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不同情境下去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行動的反饋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從而提供網絡教學的質量。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僅是教學環境的不同,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傳播形式上都有本質的區別。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能夠解決網絡環境下,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調控教學過程,如何有效實施教學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是對教學設計理論的完善和發展。
【最新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在職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01-21
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寫作要求01-21
論文開題報告格式范文12-17
學術論文開題報告08-25
論文開題報告的作用08-23
機械論文開題報告06-28
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寫作技巧01-21
最新法學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9-24
科研論文開題報告寫作指導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