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學的小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科學的小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的小論文 篇1
星期天早上,我打開冰箱拿雞蛋,準備煎一個荷包蛋。我猛地一拉,發現橫臥的幾只雞蛋經不住猛烈的搖晃,流出了鮮艷的蛋黃和透明的蛋液。而豎臥的雞蛋卻完好無損。這是為何呢?我跑去問正在看報紙的爸爸,爸爸說:“你自我做個實驗就明白了。是這樣做的……”
我為了探個究竟,照爸爸說的做了一個小實驗:我拿了一大團橡皮泥,分成四小團。上方豎直放上四只雞蛋和一塊木板,再放上《新華字典》和《小學生作文》兩本書。讓我驚訝的是,結果雞蛋毫發未損!我想假如雞蛋是橫放又是什么結果呢?動腦不如動手,我就在橡皮泥上橫放了四只雞蛋。哎!讓我沒想到的是:剛放上一本《新華字典》,雞蛋就四分五裂了!是不是這幾只雞蛋的殼剛好是薄的呢?不如換別的蛋試試看!但是結果還是一樣。我再想:一邊放豎的蛋,一邊放橫的蛋,在橫放的雞蛋下墊點橡皮泥,讓這兩只雞蛋一樣高,結果又是怎樣樣呢?我又做了個小實驗,結果放上一只鉛筆盒,原封不動,又放上一只瓷盤,橫放的雞蛋“啪”地一聲就碎了。
這是為何呢?我仔細思考:這蛋是不是都是兩端殼硬,中間殼軟呢?我這想法是對還是錯呢?假如是對的,為何是兩端殼硬、中間殼軟呢……我一下子想出了好多問題。之后,我翻翻科學書,查了查資料,又問了問老師,得出了一個結論:我的想法是錯的。正確的答案就應是:把雞蛋橫放,一壓就破了,假如把它豎起來,就不易破,這說明同樣的材料的強度大小,決定于形狀的不一樣。這就像拱橋和平橋,兩者所能承受的重量就不一樣,拱橋能承受更大的重量。
經過做這個實驗,我養成了遇見問題就要仔細思考,爭取弄懂的好習慣。
科學的小論文 篇2
摘要:針對我國職務發明獎勵報酬制度與單位經營的沖突、獎勵報酬制度分散、獎勵報酬金額及分配問題,提出如下建議:通過法律途徑保障職務發明人獲得獎勵報酬的基本權益,對表現優異的單位和職務發明人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以審議通過正式的《職務發明條例》作為保障職務發明人基本獎勵報酬的主要依據;單位與職務發明人關于獎勵報酬金額及分配有約定的,從其約定,沒有約定的,參考德國《雇員發明法》的同時結合中國實際,量化許可費率、發明比例、發明者貢獻度、估計價值等相關參數,分不同情況對獎勵報酬金額及分配進行量化。
關鍵詞:職務發明 獎勵報酬 量化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計,20xx 年我國職務發明專利的授權量占本國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 84.6%,20xx—20xx 年分別為 87.6%、88.4% 和 89.9%,20xx 年達到 90.7%。隨著我國職務發明創造比例逐漸增長,職務發明人基本權益保障問題日益凸顯,尤其是職務發明人的獎勵報酬問題。職務發明獎勵報酬金額是對職務發明人付出創造性勞動的認可,獎勵報酬金額是否合理關系到能否調動職務發明人從事發明創造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單位創新能力的提升。在國外,《日本特許法》《法國發明專利法》、德國《雇員發明法》都有相關規定,為職務發明人的獎勵報酬提供了法律保障。
一、我國職務發明獎勵報酬的政策引導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明確指出:“制定職務技術成果條例,完善科技成果知識產權歸屬和利益分享機制,保護科技成果創造者的合法權益。明確職務發明人權益,提高主要發明人受益比例。”20xx 年 12 月 18 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完善職務發明制度。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依法建立健全發明報告、權屬劃分、獎勵報酬、糾紛解決等職務發明管理制度。探索完善創新成果收益分配制度,提高骨干團隊、主要發明人收益比重,保障職務發明人的合法權益。”與《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 年)》相比,《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完善了職務發明制度,為更好地保障職務發明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指導性意見。
二、我國職務發明獎勵報酬存在的主要問題
1. 獎勵報酬制度與單位經營的沖突
(1)獎勵報酬制度與單位經營自主權的沖突,從單位角度來看,單位需要經營自主權。單位認為獎勵報酬應該根據單位發展的實際情況給予職務發明人,不應該受到其他干預。從職務發明人的角度來看,勞動力買賣市場的現狀決定了發明人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若想達到勞資雙方的共贏,僅靠單位的自覺自律是難以實現的,法律應當在這一領域進行適當的規范和指導來保障發明人的合法權益[1]。這樣獎勵報酬制度與單位經營自主權之間就存在沖突。
(2)獎勵報酬制度與中小單位生存發展之間的沖突,獎勵報酬制度增加了單位的資金投入,對于很多中小型單位可能無法做到,從而引起糾紛,不利于建立和諧的勞資關系,也不利于調動單位從事創新的積極性[1]。甚至會給部分中小單位的生存發展帶來巨大壓力。
2. 獎勵報酬制度分散,不利于統一
獎酬制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以下簡稱《專利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成果轉化法》等法律中已有規定[2]。同時,對職務發明獎酬規定相對明確的《專利法》及其《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的適用范圍僅限于專利,并不包括其他知識產權客體。此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也有不同程度的體現[2]。
通過研究發現,我國職務發明獎勵報酬制度散見于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區法規、地方政府規章中,這些規定以報酬比例為重點,相互之間并不完全一致,這種突破上位法以及分散立法的狀況不僅存在是否合理的問題,同時也造成了實踐中職務發明獎酬的混亂,給法律適用帶來一定困難[2]。
3. 獎勵報酬金額及分配難以確定
由于獎勵報酬制度分散,針對同一職務發明,不同的獎勵報酬制度評估出的獎勵報酬金額不同,會導致獎勵報酬金額難以確定。同時,較低的獎勵報酬金額不能作為對職務發明人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價值的肯定或鼓勵,會挫傷職務發明人從事發明創造的積極性。另外,當出現多個發明人時,還存在獎勵報酬金額如何分配的難題。
三、關于我國職務發明獎勵報酬的建議
1. 關于獎勵報酬制度與單位經營的沖突的建議
單位的經營自主權應當獲得尊重,但經營自主權并非沒有任何限制,而應當是在法律框架內的經營自主權。一項職務發明的做出,是單位和發明人共同努力的結果。關于獎勵報酬制度與單位經營的沖突給出以下建議。
第一,對于不主動給予職務發明人基本獎勵報酬的單位,通過法律途徑必須規定單位有保障職務發明人獲得獎勵報酬的義務。
第二,在保障職務發明人基本權益的情況下,對于主動給予職務發明人高于基本獎勵報酬金額、充分調動職務發明人從事發明創造積極性、形成良性循環的單位,單位的主管部門或政府部門在單位項目知識產權相關的申請、立項、評選、費用等方面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對于職務發明人在業績考核、獎勵和職稱聘任等方面優先考慮。
第三,從長遠利益考慮,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宣傳,引導、幫助中小單位建立和完善職務發明制度;在相關政策方面給予適當傾斜,幫助目前有困難的中小單位走出困境。
2. 關于平衡獎勵報酬制度的建議
獎勵報酬制度分散造成了實踐中職務發明獎酬的混亂,給法律適用帶來一定困難,對此給出以下建議。
第一,加快完善《職務發明條例(送審稿)》,審議通過正式的《職務發明條例》,以《職務發明條例》作為保障職務發明人基本獎勵報酬的主要依據。
第二,當其他獎勵報酬制度與《職務發明條例》發生沖突、且不能保障職務發明人基本獎勵報酬時,按照《職務發明條例》的規定執行。
3. 關于獎勵報酬金額及分配的建議
針對獎勵報酬金額及分配存在的問題,給出以下建議。
第一,單位與職務發明人關于獎勵報酬金額及分配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第二,單位與職務發明人關于獎勵報酬金額及分配沒有約定的,可以參照如下情形。
①單位把職務發明許可第三方使用,并獲得許可費的,參照德國《雇員發明法》,給予職務發明人獎勵報酬,獎勵報酬金額可以表示為[3]:獎勵報酬金額 = 銷售額 X 許可費率 X 發明比例(如果是合作發明)X 發明者貢獻度。
②對于通常用于和制造有關的發明,這種發明不改變最終的產品,但可以在單位內部提升產品的生產方式,單位在內部使用該發明,從而節約成本,職務發明人可以得到所節約成本的一定比例作為報酬[3],獎勵報酬金額可以表示為:獎勵報酬金額 = 節約成本 X 發明比例(如果是合作發明)X 發明者貢獻度。
③對于在交叉許可等沒有實際收入或銷售收入時,職務發明人和單位共同估計發明的價值,職務發明人取得估計價值的一定比例[3],獎勵報酬金額可以表示為:獎勵報酬金額 = 估計價值 X 發明比例(如果是合作發明)X 發明者貢獻度。
④以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建立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評議制度”為契機,成立專門機構從職務發明人提出發明相關問題所做的貢獻、解決發明問題所做的貢獻、職務發明人在單位的位置和職責[3]等方面確定職務發明人的發明比例和貢獻度;成立專門機構根據中國行業具體情況以及當地行業具體情況,確定許可費率;確定的許可費率、發明比例、發明者貢獻度為① ~ ③中獎勵報酬金額的計算提供依據。
⑤在單位內部成立專門機構,從財務數據確定節約成本;從發明的交叉許可對象的價值、發明的進攻和防御能力等方面,確定發明的估計價值;確定的節約成本、估計價值為② ~ ③中獎勵報酬金額的計算提供依據。
四、小結
針對我國職務發明獎勵報酬制度與單位經營的沖突、獎勵報酬制度分散、獎勵報酬金額及分配問題,提出如下建議:通過法律途徑保障職務發明人獲得獎勵報酬的基本權益,對表現優異的單位和職務發明人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以審議通過正式的《職務發明條例》作為保障職務發明人基本獎勵報酬的主要依據;單位與職務發明人關于獎勵報酬金額及分配有約定的,從其約定;沒有約定的,參考德國《雇員發明法》的同時結合中國實際,量化許可費率、發明比例、發明者貢獻度、估計價值等相關參數,分不同情況對獎勵報酬金額及分配進行量化。
例如,可以參考德國《雇員發明法》的同時結合中國實際量化發明者的貢獻度,具體內容如下。德國《雇員發明法》認為,雇員為提出和發明相關的問題所做出的貢獻越大及為解決發明問題所做出的貢獻越大,在計算報酬時,發明者的貢獻越大[3],即發明者的貢獻度與提出和發明相關的問題所做出的貢獻和為解決發明問題所做出的貢獻成正比。這與我國《專利法》“鼓勵發明創造,推動發明創造的應用,提高創新能力”[4]的立法宗旨相吻合。我國的職務發明制度在量化職務發明人的貢獻度時,可以結合具體情況,將和發明相關的問題所做出的貢獻和為解決發明問題所做出的貢獻量化,配合適當的系數,用正比例函數表示發明者的貢獻度。
德國《雇員發明法》還認為,但雇員在公司中的位置越低,和發明相關的職責越小,發明者的貢獻度反而越大[3]。例如,做出同樣的發明,一個清潔工的貢獻度遠大于一個專業從事研發人員的貢獻度[3]。即發明者的貢獻度與其位置和職責成反比,這符合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中“保障和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指導思想。我國的職務發明制度在量化職務發明人的貢獻度時,可以結合具體情況,將發明者的位置和職責量化,配合適當的系數,用反比例函數表示發明者的貢獻度。
最后,將發明相關的問題所做出的貢獻、為解決發明問題所做出的貢獻、發明者的位置和職責,配合適當的系數,用函數表示發明者的貢獻度。這樣可以保障職務發明人基本獎勵報酬的同時,對職務發明人從事創新活動起到了正向引導的作用,可以擴大創新基礎,更好地鼓勵創新,引導形成“萬眾創新”的局面,為我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科學的小論文 篇3
面包,大家都吃過吧?面包是一種常見的食品,很好吃,一般同學都很喜歡。但是,在吃的時候,大家有沒有想過,面包的來源呢?這天,就讓我們來研究一下吧!
有一次,我以前在網上看過這樣一篇關于面包的小資料:
面包(有誤寫做“面飽”),是一種用五谷(一般是麥類)磨粉制作并加熱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以酵母、雞蛋、油脂、果仁等為輔料,加水調制成面團,經過發酵、整型、成型、焙烤、冷卻等過程加工而成的焙烤食品。
從表面、配料上看,面包是一種有營養的食品。但是,任何東西都是有正反面的,面包在吃的時候不可能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這個問題大家有沒有思考過呢?但據我所知,面包也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因為面包、餅干、薯片和薯條中內含丙烯酰胺,所以,長期使用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而且,假如不留意讓食物烤焦,吃下腹中就會有致癌危險。烤焦的東西都對人有害,不只面包,動物實驗的確證明烤焦的食物會導致動物得到癌癥,研究顯示烤焦的肉類對于人體也有影響,但以動物的量與人類的量換算的話,大概為二萬分之一,因此比例十分地低,就算有這樣的顧慮,,但只要多攝取維他命C,就能夠抑制發癌物質,雖然如此,但是能避免最好盡量避免,尤其是老年人。其實燒烤最大的問題不在于食物,而是加在食物上的油汁,這些油滴落在炭火上,加熱后會產生致癌物質,附在烤物上吃入體內,長期食用下來,致癌機率會比較高一些。
所以,大家盡量不要長時光吃面包等烤焦的食物,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并且必須要少吃零食,少吃膨化食品哦!
科學的小論文 篇4
愛因斯坦曾說過:科學研究能破除迷信,因為它鼓勵人們根據因果關系來思考和觀察事物。所以我趁著六一小長假去了廣西科技館去觀察探索科技的力量。
一進大門我就看見一個高大威猛的變形金鋼--擎天柱,不過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二樓,二樓有一個模擬齒輪的東西,工作人員把齒輪放在一個透明的箱子,咱們拿著一個轉盤轉動齒輪。這樣咱們就能看到齒輪是怎么轉動的。突然我的腦海里蹦出了許多問題:齒輪是誰發明的、他為什么發明齒輪、齒輪是用來干嘛的呢,帶著一連串的問題我就一回到家就馬上打開電腦查詢齒輪的奧秘。終于我在電腦那里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原來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土多德和阿基米德都研究過齒輪。公元前150年希臘有名的發明家古蒂西比奧斯在圓板工作臺邊緣上均勻地插上銷子,使它與銷輪嚙合,他把這種機構應用到刻漏上。公元前100年,亞歷山人的發明家赫倫發明了里程計,在里程計中使用了齒輪,然后遠在2400多年前的東周時代,我國已經有了銅鑄的齒輪。山西侯馬東周晉國鑄銅遺址就曾經發現成套的齒輪陶范,有不同規格的4套,齒輪中間有孔,周圍8個齒,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齒輪鑄件。后來在漢代時,我國已經有了比較先進的齒輪。多年來,在陜西、河南、河北、山西等省的許多地方都出土了漢代的齒輪,有銅鑄的,還有鐵質的,這時的齒輪有很多是作為傳動齒輪。西漢的銅齒輪,采用這種奇異的齒形,可以傳送巨大的力量,帶動復雜的機械裝置。高0.9厘米,外徑1.5厘米,陜西長安洪慶村出土。還有早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東周時期,中國人就已發明了古代機器人呢!當今世間,只要談及機器人,言必歐美、東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機器人的,是咱們中國人。我國制出的古代機器人不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廣泛,有各式各樣的機器人。會跳舞的機器人、會唱歌吹笙的機器人、持賺錢的機器人和會捉魚的機器人,應有盡有。看到這里我真為發明齒輪的科學家感嘆:那些科學家怎么那么厲害,看來咱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也少不了科技的力量啊!
這次通過電腦的幫助下我終于明白了:原來小小的齒輪歷史是那么悠久,它的用處是那么多,看來它可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零件。我好開心又學到了一個新知識,真是受益匪淺啊!
科學的小論文 篇5
上科學課,趙老師讓我們猜一猜:蚯蚓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這時,全班同學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有同學說:“喜歡在濕土里。有的說:“喜歡在干土里。”還有的說:“喜歡在水里。”種種猜測,到底喜歡生活在哪里呢?于是,我決定通過親手試做一個實驗。
實驗材料:蚯蚓、棉球、醋、盒子、黃泥、黑泥(不施肥)菜園土等。
實驗一:蚯蚓對刺激的反應:
我先用手指輕輕一觸一摸蚯蚓的各個部位,發現當我觸一摸一到頭部的時候,它不斷的掙扎,扭一動。當我觸一摸一到軀干時,它一弓一弓的。摸一到尾巴時,它不斷地向前爬。后來 我想了一個辦法,將粘了醋的棉球放到蚯蚓的前端附近和后端附近,結果我發現蚯蚓一碰到棉球就掉頭就跑。接著,我又把帶醋的棉球放到了蚯蚓的體一壁,結果還是 一樣。看來,蚯蚓對刺激物是比較敏一感。
實驗二:蚯蚓對光線的反應:
我用了一個透明的盒子放在陰影和光照的交接處,這樣一半是暗的一半是明的。接著,我又把蚯蚓放到里面。過了一小時后,我再去看時,發現蚯蚓卷縮在暗處,而 明處一條蚯蚓也沒有。這是為什么呢?于是,我在書上查找了有關蚯蚓的的資料。看了后,才知蚯蚓是負趨光性。尤其是逃避強烈的陽光、藍光和紫外線照射,但是 不怕紅光,趨向弱光。怪不得蚯蚓全都在暗處。哦,我終于明白了,原來陰濕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動就是這個道理。
實驗三:蚯蚓對幾種土壤的反應:
我把蚯蚓放在幾堆土圍住的中央,然后再觀察蚯蚓到底喜歡爬到哪里?過了一會兒,只見蚯蚓先是緩慢地爬進了黃土堆里。呆了一會兒,又爬了出來,好像不喜歡的 樣子。爬出黃土后,接著它爬進了黑泥堆里,又出來了。大概不喜歡這樣的土壤堆吧!最后,它還是鉆進了有機質豐富的土質濕潤的菜園土里。我耐心地等了許久, 也不見它出來。看來,它在那里安家了。經過以上幾個實驗,我知道了蚯蚓比較喜歡在濕潤、陰暗、肥沃的土壤里生活,就像菜園土一樣。
科學的小論文 篇6
給你一支鉛筆,你能讓它筆尖向下倒立在手指上嗎?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甚至比用手指頂起一支長竹竿還要難得多。
于是,我做了兩個實驗:
[實驗1]
找一塊大橡皮,把鉛筆尖孔在橡皮中央,使鉛筆和橡皮成為一個整體。你用手掌托起橡皮,鉛筆就穩穩當當倒立著,就是筆桿傾斜一點也啥關系。
[實驗2]
打一把小折刀,把刀插進靠近筆尖的筆桿里,折刀和鉛筆就能倒立起來,雖然有點傾斜,但很穩當。
這是為什么呢?于是我和幾位同學作了研究,發現這于平衡力有關。
一般的物體,如桌子、床、電燈、房屋等等,靜止地放在原位置上,都要受到重力和支持力這兩個力作用。比如說電燈,它受到了重力G和電線拉力T的作用,這兩個力恰恰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所以它處于平衡狀態。
而用手指頂鉛筆,手指給了鉛筆一個向上的力,地球給了鉛筆一個向下的力,只有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一條直線上時,鉛筆才能平衡。重力的作用線是從重心豎直向下的一條直線,要想保持手指向上的支持力總在這條直線上,那是非常困難的,因此用手指頂鉛筆很難成功。但物理老師又告訴我們:不管是鉛筆,還是鉛筆盒, 怎么放最穩當,最不容易倒,這就是物體的穩度問題,物體的穩度越大,物體就越不容易翻倒。
用什么方法來提高物體的穩定呢?從加橡皮這個實驗中,我發現一個原理:鉛筆尖端的面積很小,所以立不住。把它和橡皮連結起來,物體的“底基”就大了,物體就變得穩定了。所以三條腿的圓凳,腿總是斜向外邊,這就是為了增大支面,再比如說臺燈瓶子底比瓶口大,也都要用這種方法來提高穩度。
那么,鉛筆插上了小折刀為什么能夠站穩呢?物理老師告訴我們是否是鉛筆的重心改變了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鉛筆插上小折刀以后,鉛筆和小折刀成了一個整體,由于刀柄比較沉,整個物體的重心降到了刀柄附近,跑到了支撐它的下邊,這時,倒立著的筆和刀就和吊燈的情況相似了。如果有個外力撥動鉛筆,使它離開原來的平衡位置,鉛筆一歪,那重心便會提高;外力一消失,鉛筆就會在重力作用下回到原來的平衡位置,保持靜止狀態。
實踐出真理,通過老師和同學的共同協助,我終于發現了其中的奧妙,今后我還要努力,以實踐證明科學!
科學的小論文 篇7
前幾年,我們家搬進了現在的新房子。剛搬完家的時候,叔叔阿姨們就給我們家送來了好幾盆花和幾株樹。門口、客廳里、房間里和陽臺上都擺上了各式各樣的花草樹木。
我對爸爸說:“我們家都有成植物園了,擺那么多的植物干嗎?”爸爸笑著說:“植物能制造氣氛,凈化空氣,人和動物誰都離不開它們,離開了它們都有不能生存。”用處多著呢.人或動物離開植物后不能生存?為什么人或動物離開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將信將疑。決定做幾個小實驗來證明這個問題,來解除我心中疑慮!
星期天,我從寵物店里買來兩只老鼠。這兩只可憐的小老鼠即將成為我的實驗品。它們不停地掙扎著,圓溜溜的小眼睛一直瞪著我。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瓏的老鼠放在一個大魚缸里,再把魚缸封得嚴嚴實實的,生怕瓶里的空氣與外界的空氣相通。我仔細地觀察著,只見小老鼠沿著魚缸壁,繞著缸底快速地向前竄。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嗎?
難道爸爸說的不是真的?可是,沒過幾分鐘,只見小老鼠繞圈的速度越來越慢,直到徹底沒勁了,奄奄一息的樣子。這時,我把包魚缸的塑料拿開,捉出第一只小老鼠,放進第二只小老鼠,把它搬進四盆枝繁葉茂的植物中。然后再一次蓋上那些塑料。我不停地拍打魚缸,只見小老鼠驚慌地亂竄,過了好久也沒有看到它要咽氣的樣子。這個實驗真的證明了植物可以輸送動物所需要的氧氣。
為了進一步證明人類和動物對植物的依賴性。我來到我們老家附近一個工廠。那兒的空氣里到處彌漫著一股噥噥的灰塵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難受。然后,我又跑向我們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個空氣新鮮的地方,我感覺極為清爽。呼吸著新鮮空氣,人也舒服很多。這個實驗證明植物可以凈化空氣,使人呼吸順暢。
所以這兩個實驗足以證明,人類和動物的生存與植物有密切的關系。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學道理呢?帶著好奇我跑到圖書館去查閱了許多的有關科技的書籍,還上網查詢,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人必須依靠植物提供氧氣,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氣。
如果說一個人幾天不吃飯、幾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話,幾分鐘就可能性命難保,氧氣可是人生命活動的第一需要呀!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約2萬多次,吸入氧氣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
2、動物與植物的呼吸
物質的燃燒,也都要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這樣一來,空氣中的氧氣不就一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間之所以沒有產生過這種危機,就是因為植物既是天然氧氣“制造廠”,又是二氧化碳的“廣闊市場”。
3、有人做過統計
1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節每天能制造氧氣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來,只要有10萬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給一個人氧氣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為有植物源源不斷地補充氧氣,空氣中的氧氣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沒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氣只要500年左右的時間既可以用完。
所以,人類和動物能夠維持生命,活動時所需要的氧氣,必須歸功于綠色植物。植物與我們人類和動物的生命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
在此,我呼吁全社會的人們不要再砍伐樹木,不要再糟蹋綠色植物了,讓植物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讓我們永遠生活在綠色植物當中,享受它釋放氧氣所帶給我們的新生活!
科學的小論文 篇8
暑假的一天下午,我在少兒頻道的節目中看到一個有趣的實驗。主持人竟然讓一個熟雞蛋鉆進了酒瓶里。小朋友,你相信嗎?是不是主持人用的是奇特的材料或者有什么神奇的魔力?不然雞蛋怎么會穿過比它的身體更細小的瓶口呢?為了弄清其中的奧秘,我召集了幾個小伙伴,打算按照主持人的做法試試看。
我們按照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材料準備了一個熟雞蛋、一個啤酒瓶和一盒火柴。我們先把雞蛋剝去外殼,放在酒瓶的瓶口上。有一個伙伴還試著用手去按雞蛋,可是不管怎樣雞蛋是穩穩地立在酒瓶口上。我說:“看我的吧!”我學著主持人的方法,點燃一根火柴,迅速的丟進了瓶子里,再把雞蛋及時地放到瓶口上。只見火柴漸漸地熄滅了,這時雞蛋開始一點一點地往里鉆了。突然,整個雞蛋都掉進了酒瓶里。同學們高興地拍起手來,我們成功了。
當我們都沉浸在喜悅中的時候,一個調皮的小伙伴提出了新的挑戰。能不能讓雞蛋再鉆出來呢?我的伙伴們都搖了搖頭。有了剛才的成功,我自信地說能。我猛得吸了一口氣,鼓起腮幫“呼”得吹進瓶子里,接著,立刻把瓶子倒過來,只見雞蛋一點一點從瓶口鉆了出來。在最后,雞蛋被一股強大的力量推了出來。真是太神奇了!同學們都歡呼起來。我得意極了。這時,一個好問的伙伴說:“這其中又有什么道理呢?”被他一問,我才從得意中醒過來,由于我也說不出其中的科學道理。后來,我們幾個伙伴商量,一定要查找資料,解開這個謎團。
時間一晃過去了,假期結束了,我們又回到了校園。在科學課上,我們學習了《我們周圍的空氣》這一單元。從課堂上豐富的實驗和老師的講解中,我知道了空氣要占據空間和空氣成分的知識,終于明白了雞蛋鉆進酒瓶里的奧秘。現在我能向我的小伙伴們說明雞蛋鉆進酒瓶里的科學道理了。科學學習可真有趣!
科學的小論文 篇9
1、宇宙起源
今天的宇宙學研究早已經沖破了“九重天”的空間尺度和“七天創世紀”的宗教信仰,21世紀的宇宙學已經是最精密的自然科學之一。
為現代宇宙學研究帶來革命性進展的天文學家無疑是哈勃,他在1929年發現了銀河系周圍星系的退行速度與其相距銀河系之距離成正比。此觀測事實給了后來的物理學家伽莫夫以啟示:既然所有的星系都彼此相互遠離,那么若沿著時間的長河逆向追溯,它們就必將在有限的時間里匯聚在一起;反之,若沿著時間發展的箭頭,宇宙則就像發生過一次爆炸一樣,從致密高溫的狀態膨脹散開。1948年,伽莫夫成功地預言了宇宙大爆炸的“火球”膨脹至今遺留下的溫度應為50K(1956年修正為6K),并鎖定在微波波段。而在1965年,兩位Bell實驗室的工程師Penzias和Wilson無意間得到了震驚世界的發現,盡管他們當時并未意識到所獲得的與方向無關的天空噪聲就是宇宙大爆炸的遺跡。雖然星系的退行和大爆炸火球的發現及其高度的各向同性,的確給宇宙大爆炸學說奠定了最堅實的觀測基礎,但人們很快就意識到,一個高度各向同性的大爆炸火球并不是人們所期望的。今天,浩瀚的宇宙中充滿了以星系為基本單元的成員,它們并非均勻地分布于宇宙空間中,而是形成了有規則的結構:既有成千上萬星系組成的“長城”,也有空空如也的“空洞”.一個過于均勻的大爆炸火球作為“種子”是無法形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有結構之宇宙。所以,大爆炸的遺跡(今天稱之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被發現后,人們就一直致力于尋找它上面是否存在不均勻的成分。終于,1992年由GeorgeSmoot領導的一個小組借助于COBE衛星發現了大爆炸火球上的十萬分之一的溫度起伏,且這些起伏正是人們期望看到的造就今天宇宙萬物的“種子”!隨后,諸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探測衛星如WMAP和PLANCK以及南極的大量天文實驗,已經把大爆炸火球的臉譜勾畫得越來越清晰,其測量精度甚至達到了百萬分之一!
除了宇宙中的基本成員星系之外,宇宙大爆炸演化的過程也自然地造就了世間的基本元素:宇宙大爆炸早期,宇宙溫度很高,電子、質子和中子在大爆炸背景光子的作用下無法結合形成穩定的原子,只有當大爆炸火球的溫度隨著宇宙的膨脹降低到10億度時,宇宙中的核合成才得以進行,而核合成僅僅持續了很短時間就又因宇宙溫度過低而終止。所以,宇宙中僅僅合成了最輕的元素氫和氦,其他元素幾乎沒有機會產生。由于中子質量略大于質子質量(差別為1.293MeV),宇宙早期的熱平衡保證了宇宙中有一個中子,大約就有六個質子,所以宇宙中大量的質子和電子結合,最先形成了氫,兩個質子、兩個中子和兩個電子結合就形成了氦,其各占宇宙總重子物質的比例為:氫77%和氦23%.今天對宇宙各地,比如太陽、銀河系、其他星系等的天文觀測,都證實了這一比例。甚至,我們人體以氫為主的基本元素構成無不體現著宇宙大爆炸的痕跡。這的確是大爆炸宇宙學的又一巨大成功!那么我們熟知的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其他元素又是從哪里來的呢?其實,除了最重的幾個人工合成元素,它們也都來自宇宙空間。比如鋰、鈹、硼就來自宇宙射線,而恒星演化的終結(如超新星爆發)造就了其他重元素,包括人們熟知的金、銀、銅、鉆石等。
2、宇宙的命運和暗物質
今天的宇宙正在膨脹,那么未來的宇宙是會繼續膨脹還是會停止膨脹進而收縮回來呢?問題的答案取決于宇宙中所有物質產生的引力是否能阻止宇宙的膨脹。只要將牛頓第二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應用于我們的宇宙,我們就會發現:如果宇宙今天的平均密度超過一個臨界值ρc,它將來就會停止膨脹并收縮回來;反之,平均密度若比ρc小,則宇宙將永遠膨脹下去。臨界密度ρc的值僅僅由萬有引力常數G和哈勃常數H0決定,且ρc≈10-29g/cm3,這一數值僅僅相當于每一立方厘米的體積內存在百分之一個電子!可見,要求宇宙停止膨脹的物質密度其實很低。人們習慣性地定義一個密度參數ΩM=ρ/ρc,若ΩM>1則宇宙將會收縮回來,反之則會永遠膨脹下去。
應用愛因斯坦的場方程于宇宙,則可以給出類似的結論,只不過增加了牛頓引力論中無法描述的能量項。事實上,引力場方程把時空(宇宙)的性質和其中存在的物質能量完美地結合起來,即宇宙的時空由其中的物質能量唯一決定,而時空的特性也反映了其中物質和能量的存在形式。這樣,在廣義相對論框架下的宇宙動力學方程就簡化為:Ωk=1-ΩM-ΩΛ,其中Ωk反映宇宙的幾何性質,ΩM是宇宙的物質密度參數,ΩΛ是宇宙的能量密度參數(又稱宇宙學常數項)。我們既可以用宇宙中物質和能量來描述宇宙的演化性質,也可以等價地使用宇宙的幾何性質來描述宇宙未來演化的行為。若宇宙未來停止膨脹轉為收縮,反映在幾何性質上則是Ωk〉0,或宇宙中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180°,引力主導引起時空彎曲;若宇宙永遠膨脹下去,則Ωk<0,或宇宙中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引力不足以抵抗膨脹;Ωk=0的宇宙則處于臨界狀態,此時宇宙將永遠膨脹下去,但三角形內角之和正好是180°,歐幾里德幾何可以適用。這樣,宇宙的命運就有兩種等價的描述方式:我們既可以通過測量宇宙中的物質能量密度也可以通過測量宇宙的幾何性質來預知未來。
現在讓我們看一看宇宙中到底有多少物質,這些物質是否足以讓宇宙將來收縮回來,這就引出了宇宙學中的暗物質問題。我們的游戲從數星星開始:一個星系里大概有1千億顆恒星,而宇宙中大約有1千億個星系,所以宇宙中大概有1022顆恒星。我們可以把單位體積內這些恒星轉化成質量即密度,然后與ρc≈10-29g/cm3的臨界值作對比,結果這個值僅有0.005.也就是說,宇宙中所有的恒星加起來所貢獻出的物質僅能達到讓宇宙未來停止膨脹的0.5%.所以,若浩瀚的宇宙中僅僅只有恒星,那么宇宙將要永遠膨脹下去。
宇宙中是否只有閃閃發光的恒星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當天文學家把宇宙的所有已知物質匯聚在一起,就會發現恒星只占大約五分之一的比例,宇宙的主要物質竟然在可見光波段是看不見的!1961年,當意大利科學家RiccardoGiacconi把一枚用于X射線探測的火箭送上天空,才意外地發現,宇宙竟然在高能X射線波段如此明亮。隨后,大量的X射線探測衛星揭示出了人們意想不到的結果:宇宙中可以發射電磁輻射的物質主要是以熱氣體的形式存在,溫度甚至可以高達上億度,許多星系、星系群、星系團和大尺度結構都被炙熱的X射線氣體所包圍,它們的質量要比其中的恒星大好幾倍!當我們利用X射線探測衛星把這部分質量統計在內,一下子就可以把宇宙中的所謂重子物質密度提高了幾乎10倍,達到宇宙臨界密度的4%.然而,即使這樣,僅包含熱氣體和恒星的宇宙仍然還是要繼續膨脹的!的確,人們是借助電磁波來觀測宇宙的,任何一個波段(如光學)都只能揭示出宇宙中某一特定的物質成分(如恒星),我們也許會丟失沒有電磁輻射的那部分物質,即不發光的暗物質。對此,第一個做出肯定結論的是瑞士天文學家FritzZwicky,他在1937年觀測了一個由數百個星系組成的巨大集團(稱之為Coma)的運動學效應,他發現,由星系動力學給出的星系團質量比其中所有恒星光度給出的質量大了400倍。這是天文學中第一次發現宇宙中可能存在不發光的暗物質成分!
今天,存在暗物質更直接的證據包括:
(1)中性氫測量表明,星系(包括銀河系)的旋轉曲線在遠離恒星的星系暈里仍然保持幾乎不下降的`趨勢,違背了僅有恒星起作用的開普勒定律,暗示星系存在巨大的暗物質暈;
(2)經過引力場的光線會發生彎曲,產生所謂的引力透鏡效應,光線偏折的大小僅與其中產生引力場的質量有關,不管其是否發光。自1979年觀測到遙遠類星體的引力透鏡現象以來,引力透鏡效應已經普遍應用于各類宇宙天體的質量測量,人們發現,引起引力透鏡的引力質量遠超出透鏡天體的發光質量。比如在典型的星系團里,引力質量比發光的光學總質量大幾乎300倍;
(3)宇宙大尺度結構形成理論和觀測表明,要形成今天宇宙中各種結構,僅靠重子物質遠遠不足以使其“成型”.比如,銀河系由大約1千億顆恒星組成,在137億年的宇宙年齡內,僅靠恒星自身的引力完全無法聚集成今天的銀河系,因為重子物質需要有效耗散其內能才能收縮為星系,而暗物質的存在造就了巨大的引力勢阱,幫助重子物質緊密“團結”在一起,組成了今天龐大的銀河系;
(4)我們曾經提及,星系群和星系團都存在高溫熱氣體,溫度可達上億度。若無巨大暗物質引力場的束縛,那么如此高溫度高能量的熱氣體則早已經逃逸瓦解。
當我們把動力學、引力透鏡效應等一些不依賴于發光物質特性的測量手段用于宇宙各系統的質量測量中,然后再與宇宙的臨界密度ρc去對比,結果發現,ΩM已經提高至0.27,比恒星和熱氣體的貢獻高出大約7倍。但是,包含了全部暗物質在內的宇宙平均密度也只達到27%的臨界值,故仍然不足以使得宇宙封閉--有朝一日停止膨脹而收縮回來。此刻,我們很茫然,如果在宇宙中再找不到其他的物質成分,我們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宇宙永無止境地膨脹下去,人類就只能“凍”死在溫度逐步降低的冰冷宇宙中。看來,我們真的別無選擇!
3、宇宙的命運和暗能量
也許,我們對宇宙命運的結論還下得太早或過于武斷。畢竟,由愛因斯坦場方程給出的宇宙動力學演化方程包含了三個參數,而我們至此僅僅測量了其中的一個--物質密度參數ΩM,還剩下能量參數ΩΛ和空間曲率參數Ωk,只有把后面兩個參數再確定至少一個,我們才能真正預測宇宙的命運。
測量能量密度參數Ω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ΩΛ代表著真空能或宇宙學常數,則它在宇宙空間和時間尺度上都是一個不變化的參數,對于一個僅在宇宙大尺度才顯現的常量,我們幾乎找不到有效的測量途徑。所以,人們的注意力轉向了測量宇宙的幾何性質,即宇宙曲率參數Ωk.誠然,人們也無法在宇宙空間構造一個三角形去測量其內角之和是否小于、等于或大于180°。
大爆炸遺留的火球即微波背景輻射的光子傳至地球,經歷了漫長的旅途,是人類目前所能接收到的來自最遙遠宇宙的信息,它必然攜帶了宇宙幾何的信息。微波背景上面分布著斑斑點點的溫度不均勻區域,盡管其幅度不超過十萬分之一,但只要我們知道了微波背景輻射上這些斑斑點點溫度不均勻區域之間間距的統計性質,就可以得到宇宙的幾何特性。比如,一個開放的、未來永遠膨脹的、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的宇宙,單位面積上斑點的數目就會比較多;相反,若宇宙是閉合的、未來轉為收縮并且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180°,由于光線的彎曲,單位面積上斑點的數目就相對較少。自1992年發現微波背景輻射的起伏以來,人們進行了大規模的微波背景輻射各向異性的測量,試圖獲得宇宙的幾何性質。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天文學家終于給出了所謂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角功率譜的精準測量,得出的結論使得我們多少有點驚奇:宇宙的宏觀幾何形式是平坦的(Ωk=0),三角形內角之和正好等于180°。于是,宇宙將永遠膨脹下去。
科學的小論文 篇10
這個星期的科學課上,老師向我們提問:為什么穿上黑色衣服在夏天會感到熱呢?粗糙的物體和光滑的物體相比,哪個吸熱更快些呢?于是我們要通過做實驗來回答這些問題。
老師給我們每個小組一共五個不同顏色的袋子。比較粗糙的有黑色紙袋、白色紙袋和粉色紙袋;表面光滑的有黑色蠟光紙袋和錫箔紙袋,最后還給我們五根溫度計。我們來到陽光下,把五根溫度計分別放入五個袋子中,每隔兩分鐘做一次記錄。我們發現,粗糙的黑色袋子內的溫度計溫度在不斷升高,始終保持領先;黑色蠟光紙袋內的溫度計溫度則緊隨其后,位居第二;而錫箔紙袋內的溫度計溫度每次變化都不大,排在了最后一位。從這個試驗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顏色越深的物體越容易吸收光和熱,顏色越淺的物體越容易反射光和熱。越粗糙的物體吸收功能越強,反之越光滑的物體也就越容易反射光與熱。回家以后,我又翻書查找,書中果然也是這樣說的,我還知道了宇航服的顏色是銀色的,主要是為了減少輻射。
現在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人們總說:夏天盡量不穿黑色系的衣服,多穿淺色系的衣服,因為可以“涼爽”一些;冬天盡量不穿淺色系的衣服,多穿深色系的衣服,因為這樣可以“暖和”一些,這些話都是有科學依據的。
同時我也知道了,顏色深的車子在陽光下被曝曬后,車內溫度會很高,所以車內不能放有易燃易爆物品,否則就會有著火或爆炸的危險,這就是“光污染”。
我們應該從小熱愛科學,并把學到的科學知識聯系到生活中去加以應用,合理地利用“光與熱”的利弊,讓它為人類做出有益的貢獻,不要讓它造成污染。
科學的小論文 篇11
老子宇宙觀,是指老子在其《道德經》里所闡述的宇宙論思想。《老子道德經》是一部涉及宇宙生成過程和狀態、事物的自然發展規律以及哲學文化和科學的傳世之作。
關于哲學和文化內容,自先秦至今的兩千余年間,《老子》的注釋闡發綿綿不絕,蔚為大觀,據統計有千家之多。其道學思想作為哲學理論為道教所繼承。一種思想能夠不斷地為人關注和傳承,本身就表明這思想的持久生命力和深遠影響力。但是,老子宇宙觀中的自然科學成份卻被歷史所忽略,其科學價值至今未得到探索和研究。本文試圖在這方面進行探索,拋磚引玉,就教大家。
《老子道德經》最完整的遺傳版本,是唐中宗景龍二年(公元708年)易州龍興觀建立的《道德經碑》。最早的是1972年—1974年在湖南省長沙市東郊發掘的“馬王堆漢墓”三號墓穴中出土的《道德經帛書》,距今已有2100余年。
老子關于宇宙論思想的綜述出現在《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中: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以上的意思為:有一個東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經存在。聽不到它的聲音也看不見它的形體,寂靜而空虛,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獨立長存永不停息,循環運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為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只能把它叫做“道”,勉強給它起個名字叫做“大”。它廣大無邊而運行不息,運行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間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要效法于地,地要效法于天,天要效法于道,道則效法于自然。
老子在這里把宇宙空間分為多層,第一層是“人”的空間,第二層是“地”的空間,第三層是“天”的空間,最高層是“道”的空間。人要依從地,地要依從天,天要依從道,道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天地之母,即為宇宙,為最高層,而“道”按宇宙自身之自然規律運行。
老子提出的宇宙論,與現代時空理論不謀而合。老子的宇宙多層說,也就是現代時空理論的多維空間。
現代時空論的觀點,宇宙是由各種不同維度的時空結構組成。認識到空間的實質是能量流。如超弦理論認為:真實的時空是高維的。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提出的M理論(超弦理論之一),指出宇宙是十一維的,但這些維是看不見的,它們自身卷在了一起,被稱為壓縮的維。
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宇宙的生長和膨脹都按“宇宙程序”運行。這種“宇宙程序”是一種宇宙動量流,是控制和規范宇宙有序生長的無形力量,我們稱之為宇宙流。所有的多維空間,都穩定運行在宇宙流中,并受到宇宙流的調節,這就是宇宙流定律。宇宙流也就是老子所說的“道”。
相對論是關于時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論,主要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創立,根據研究對象不同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提出了“四維時空”和“彎曲空間”等全新的概念。認為空間不是平直的歐幾里得空間,而是在引力場中彎曲的黎曼空間;時間也不是獨立于空間的單獨一維,它無時無刻不在空間之中,與空間構成一個統一的四維時空整體。狹義相對論導出E=mcc以后,質量與能量就成了同一種東西的兩個名稱。質量是內斂的能量,能量是外顯的質量。狹義相對論揭示了宇宙所具有的超乎尋常的秘密;同時性的相對性;運動中的鐘慢、尺縮效應;水星的近日點異動;光譜紅移;引力場中時鐘變慢等。為航天科學、天文學等高新學科奠定了理論基礎。
地球生活在四維空間,只是人類的理解只能理解到三維。然而,人類必須遵從四維空間的運行。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舉一個三維空間和二維空間的例子。首先假設有一些生活在二維平面世界的生命,比如螞蟻是一種典型的二維空間生物,它們生活在平面世界,對它們來說,只有前后左右之別,沒有上下之分。當它們爬在墻壁上時,也許有人認為它們在往上爬,但對它們來說只是往前爬。因為它們不能理解三維空間的立體概念。因此,它們對三維世界的感知只限于三維物體在平面世界的投影,或者三維物體與平面世界的接觸面。但是行動受三維空間制約,莫名其妙的事件,如,水、雨的侵襲,實際上是來自三維空間。
人生活在三維空間,無法理解四維空間的世界,比如,地球為什么會自轉,它的能量從哪里來?如果生活在四維空間,就很好理解了,因為,地球轉動是第四維坐標空間。所以,人的三維空間必須受到四維空間制約。
地球的四維空間,在人看來,是三維空間和時間構成。然而,高等智慧認識到的時間,卻是實實在在的空間。四維時空是構成地球世界的最低維度,我們的地球世界恰好是四維,四維時空的意義就是時間是第四維坐標,它與空間坐標是有聯系的,也就是說時空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也就是說,時間和空間是可以轉換的。但是,人卻無法理解作為“時間”的第四維坐標,就像螞蟻無法理解第三維坐標一樣。
相對論中,時間與空間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四維時空,在四維時空里,能量是四維動量的第四維分量,動量是描述物質運動的量,動量和能量實現了統一,稱為能量動量四矢。能量與動量也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四維動量。這說明自然界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量之間可能存在深刻的聯系。時空與能量動量四矢之間也存在著深刻的聯系,第四維坐標(時間維)始終控制著三維坐標,構成四維時空穩定的架構。始終保持著平衡。這就是四維時空平衡定律。
四維時空平衡定律的內容是:時間動態坐標控制空間靜態坐標,始終保持相對平衡,當空間彎曲時,時間坐標會拉動空間坐標反彈,最后回到原位。反彈的頻率、幅度和節點,呈現規律性。反彈頻率取決于能量架構的穩定性,能量架構越不穩定,反彈頻率越高。這也就是安分守已的人一生平安,詭計多端的人經常遭受失敗的原因。反彈幅度取決于動量大小,動量大,反彈幅度越大。這就是“大起大落”、“暴漲暴跌”、“物極必反”、“樂極生悲、否極泰來”的道理。而反彈的節點,發生在由于某一事件觸發了被擠壓的能動張量劇烈釋放的那一刻。“善惡終有報”、“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指反彈的節點。歷代王侯將相的財富可以甲天下,但是“富不過三代”,就是四維時空平衡定律的有力證明。掌握了四維時空平衡論,測定出人的能量和動量,就掌握了人生運行的軌跡和命運。
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解釋四維時空平衡定律。大家都知道的著名的數學概率實驗:為了確定拋擲一枚硬幣發生正面朝上這個事件的概率,歷史上有人作過成千上萬次拋擲硬幣的試驗。投擲硬幣100次,正面朝上是53次,概率是0.53;投擲硬幣4040次,正面朝上是20xx次,概率是0.5069;投擲硬幣24000次,正面朝上是12012次,概率是0.5005。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多,正面朝上這個事件發生的頻率越來越穩定地接近0.5,這就是概率。概率在實驗次數少的時候,有偶然性,但是達到一定次數,就存在必然性。這個必然性的原因就是受到第四維坐標所控制,達到總體平衡。
科學的小論文 篇12
水精靈是一種像果凍一樣的東西。最近一段時間,一種被稱為“水精靈”的玩具,出現在學校周圍的玩具攤上。因色彩艷麗著實吸引了不少同學的眼球,不少人抵擋不住小販的叫賣,常買幾只帶回家,用礦泉水瓶和玻璃瓶泡著可好看了。起初,我們班許多同學也加入了買了水精靈的行列。水精靈是個什么東西?為了滿足我沉重的好奇心。我展開了對水精靈的調查。
我先對學校周圍的商家進行采訪,有毒嗎?有生產廠家嗎?是否符合國家標準?但學校周圍的商家都避而不答,有些甚至威脅我們。我只好改變策略,進行暗中調查,我先買了一袋,用小刀對水精靈進行解剖。立即遭到小販的制止:“這是有生命的東西,這樣,會弄死它的。”據小販說,這是人工培育的海底真菌,它質體柔軟,無毒。用手觸摸的感覺像果凍。這些水精靈有紅的,黃的,藍的,透明的,非常漂亮。圓圓的,約為0。5厘米,捏起來富有彈性。
我們覺得這是一種很少見的兒童玩具。于是開始了調查,并且開始記錄。第1天:開始膨脹了。我把一滴墨水滴入水中,一會兒水就又變成清的了。我很納悶,難道水精靈是污水的克星嗎?第2—3天中,水精靈長出了尾巴。同時開始脫色,尾巴短小,像蝌蚪尾巴。難道是什么生物嗎?第4—5天:產卵。(就是從一個里面出來另一個)水精靈的卵可以捏碎,表面光滑。好像不會動。里外都是透明的。還十分有彈性,真奇怪。水精靈整個生長過程就像是一個細胞分裂過程。
后來我上網查才知道水精靈是一種吸水性樹脂(化學材料),一般是用淀粉混合丙烯腈制成的。它們是膠丸大小的透明小球,有紅的、黃的、藍的……。因為放入水中會有“神奇”的變化,所以它們叫“水精靈”。這些珠子很軟、很滑、在水里膨脹以后,有的會鼓出一個包。慢慢地分解,所以珠子就會越來越多。為了提高產品彈性、使色澤更艷麗,部分商家添加了有致癌危險的苯乙烯聚合物和工業色素。此外,如果未成年人不慎吞食,經過胃酸溶解,還可能釋放出毒素。專家提醒,該類產品多為非食用的工業原料,長期觸摸,有可能造成中毒,觸摸后一定要洗手,謹防危害身體健康。
建議大家最好不要玩這種東西。如果皮膚接觸了就要趕緊清洗,切忌讓年齡小的孩子玩耍,以免呑食。
在這里給大家提個醒:大家以后看到像水精靈這樣外表奇怪的東西賣千萬不要買,盡量不去圍觀。
科學的小論文 篇13
今年二月份,我家來了兩位新客人——兩只小烏龜,一公一母。它們很可愛,綠綠的身體,小小的腦袋,龜殼直徑大約有4厘米。我很喜歡這兩只小烏龜,想和它們玩玩兒。可是,這兩只小烏龜可不愿意“搭理”我,它們時常把腦袋縮在龜殼里,只有當我用手敲它的龜殼時,它才探出腦袋來,一露頭,馬上又縮回去了。而且腦袋一縮就是大半天。剛開始,我以為是這兩只小烏龜認生,不敢見人,時間長了就好了。可令我奇怪的是,它都來到我們家一個星期了,一點東西也不吃,而且似乎也不動。
我心里納悶極了,就想:小烏龜該不會餓死了吧?聽說烏龜是食肉動物,我讓奶奶給它們肉吃,它們不吃;給它們菜,它們還是不吃。雖然奶奶天天給他們換水,但它們依然不吃不喝不動?你敲敲它的殼,它也會露一下頭,看來沒死。這是怎么回事呢?
我去問媽媽,媽媽說:“還是你自己去找答案吧!”我猜想,是不是小烏龜怕冷,在冬眠呢?于是,我就開始從書中找答案。可家里的幾本介紹動物的書中,都沒有提到烏龜的。我決定上網查一查。沒想到,和我有同樣疑惑的人很多呢!他們也都不知道為什么烏龜不吃不喝不動。經過我的查找,終于知道了烏龜原來是變溫動物,其體溫隨著外界溫度而變化,當室溫低于25攝氏度時,它們就會進入冬眠期,不吃不喝不動。
知道了這些,我就不用擔心它們餓死了,而是天天給它們換水,并保持一定的溫度,讓它們在我家的客廳里冬眠。
大約到了四五月份,小烏龜開始活動了。我和奶奶去集市上問賣龜人小烏龜喜歡吃什么,準備給它們備好食物。賣龜人向我們推薦了“巴西龜飼料”,我們買回家想看看小烏龜喜不喜歡吃。你猜怎么樣?它們吃得可歡了,尤其是那只雄烏龜,特別貪吃,它吃的食物是那只雌烏龜的三倍!
隨著氣溫越來越暖和,小烏龜的食量越來越大。我們也把小烏龜從客廳移到了陽臺上。有時我去陽臺拿東西,它們都會翹起腦袋跟我要吃的,腦袋翹得高高的,兩只前腳都直立起來了,那樣子特別可愛。每當這時,我就會給它們撒一些龜食,它們就會飽餐一頓了。
經過半年多的飼養,我家的小烏龜長大了不少。那只雄烏龜明顯看出大了一圈,龜殼直徑得有5厘米了,雌烏龜也長了,我心里真高興!
現在,我家的小烏龜又進入了冬眠期。我知道了它們的這一習性,再也不用擔心了。
科學的小論文 篇14
在這個世界上有什么變化最快?當然是物價,看看現在,汽油價是一路飆升,今天才五元一升,明天 就變成六元一升,后天就變成十元一升,氣得你直瞪眼,也無可奈何。養寵物 總不能把它放在路天地里睡覺吧,養轎車也一樣,需要停放的地方。買個車庫,近萬元一平方米的地皮比車還貴,哪里出得起?租個停車位吧,可停車費一天也不下百元,一個月也得兩三千,郁悶啊!不僅這些,出門要交過路費,養路費、bàn zhèng費……
這一個費那個費,吸得你傾家蕩產,到頭來不得不賤價賣車。綜上所述,取而代之的將是高科技的產物——智能轎車。雖然作為小學生 我 們目前還沒有能力制作出這樣的智能汽車,但是愛因斯坦說過:想象 力比知識更重要,只要我們敢想,將來就一定可以創造出來。現在的轎車使用的是汽油發動,只要行走,就不斷地“吐”著黑色氣體,日行千里 ,要“吐”多少黑氣啊,嚴重污染了環境 ,是造成人類疾病的罪魁禍首。古時候人們的交通 工具是馬,雖然速度比轎車慢,但是你什么時候聽說過出過馬禍的呢?可現在的轎車,據統計,平均每天全國就有一百多起車禍,這個驚人的數字,令人心驚膽寒。
這一種智能轎車與眾不同,首先,它環保 節能,它的動力是太陽 能的,既環保又節約能源,可以稱得上“綠色”轎車。它的蓋板是光能接收器,隨時都可以吸收太陽能,再通過壓縮電路板積蓄到環保、節能、蓄量大的新型電池,和太陽能熱水器一樣的原理。其次是方便,人們買車就是圖個方便嘛,智能轎車最大限度地體現了這一特點。別看它大,可它是折疊式的,不用的時候只要按下機關,就會變成邊長約1.2米,高約0.5米的正方體,既可以提在手上又可以背在背上,還可以當成裝飾品擺放在家里。無論你在什么地方,只要按下控制轎車的微型遙控器,它就會尋著人的腦電波,來到主人的身邊。智能轎車最大的特點就是安全 ,它裝有導航系統,能識別危險,不管遇到怎樣的險情,它會阻斷手動控制系統,轎車自行前進,直到安全。
科學的小論文 篇15
關鍵詞:鄉土資源;拓展;時空
小學科學課程強調讓學生把科學知識與觀察、推理和思維的技能結合起來,達到學科學、用科學的目的,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生活中用自然知識的意識,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在課程改革和學科整合理念的指導下,筆者著眼于鄉土資源這一優勢,開展科學教育活動,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進行實踐與探索,總結了一些經驗與做法。
一、尋找源頭活水豐富課堂內涵
1.利用自然資源寓教于樂
學生的科學學習應以身邊的事物、現象作為學習的對象。如在學習“我們身邊的動植物”“校園生物大搜素”等內容時,要求學生在周末或外出游玩的過程中注意觀察花草樹木、魚獸蟲鳥等,并及時記好科學觀察日記,這樣學生的游玩就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嬉戲,而是有目的的觀察活動。
2.充實社會資源學以致用
社會生活是學生學習科學的大課堂,廣闊的校外社會生活為學生的“教學做合一”提供了充足的時間,科學知識來源于社會實踐,又回歸社會生活,解決生活問題是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提高科學技能的重要渠道。
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擁有廣闊的社會實踐場所,作為科學老師應該不斷將這些社會資源充實到孩子們的科學學習活動中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讓學習為生活服務。
二、開辟第二課堂拓展學習時空
《義務教育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活動課程是在學科課程之外,由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項目和活動方式,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開設以實踐性、自主性、趣味性、創造性以及非學科性為主要特征的課程體系。”
1.采集實驗材料豐富教學素材
綜合實踐活動是科學老師帶領學生到野外采集實驗材料的好時機。在活動中筆者引導學生將不同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采集回來,用于豐富科學教學的素材。例如,在研究“多種多樣的植物”時,組織學生到附近背陰、陳舊的老式住宅附近采集、觀察蕨類植物,一方面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通過各種蕨的比較,使學生掌握了蕨類植物的形態和結構特征以及經濟用途。
2.開展實踐活動拓展課堂外延
科學實踐活動的可選內容較多,比如識別校園內的植物、給校園植物進行掛牌、制作葉脈書簽及樹葉藝術拼圖、制作植物種子貼畫、果樹的嫁接技術、昆蟲標本的采集及制作、動物行為的探究等。農村學校校園面積相對充足,開辟學生在校園中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動”起來,讓校園“活”起來。
三、整合學科優勢提升科學素養
科學是集操作、實踐、探究為一體的學科,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需要發揮學科整合的優勢。在科學教學實踐中,筆者充分利用科學學科實踐性、操作性強的特點,將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與綜合實踐、校本課程等學科進行優勢整合,開展了課外科學探究活動,有效提升科學素養。
1.開展科技制作延伸發明創造
吸收一批熱愛創造發明,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強的學生組建“小發明俱樂部”,進一步拓寬、延伸創造發明活動。教師及時對小發明、小制作的創造技法進行總結輔導,指導學生對發明制作進行改進,選拔優秀作品參加科技創新大賽。除了小發明活動以外,航空、航天、航海、車輛模型的制作由于趣味性強、操作難度低,同樣深受學生的喜愛。
2.嘗試科學考察創新活動形式
科學考察是科學探究的另一種活動形式,通過在科學考察活動中對周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研究,查找有關資料、分析事物或現象的特點、規律、形成原因,撰寫科學小論文或考察報告。
總之,科學課程資源無處不在,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有敏銳的視覺、開放的教學思想;樹立新課程理念下的科學教學資源觀,有效拓展科學學習的時空,把科學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和科學知識目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實現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
科學的小論文 篇16
關鍵詞:卷煙倉庫安全管理
卷煙倉庫是煙草企業倉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卷煙產品的倉儲、調撥及配送設備的保管和維護。可以這么說,卷煙倉庫安全決定了煙草企業的命脈,決定了煙草企業職工的前程,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而目前,國內對于煙草倉庫安全管理工作方法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本文通過對現行卷煙倉庫安全管理中存在問題的探討和分析,為卷煙倉庫的安全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鑒。
1.卷煙倉庫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安全是企業所有工作的重心。倉庫安全管理在煙草企業發展中占據了不可懷疑的重要地位。
1.1卷煙倉庫安全管理是保證煙草企業效益的前提。
卷煙屬易燃、易霉品,一旦發生火災、被盜或受潮,就會造成巨大損失。目前,卷煙倉庫容量不斷增大,一旦出現火災或被偷被盜等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為滿足卷煙分揀、調撥等需要,卷煙倉庫都配備了一些現代化設備,保管和維護好這些設備,嚴格規范操作,規避設備運轉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風險,能極大地提高卷煙配送效率,保障企業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并取得相應成果。
1.2卷煙倉庫的安全保管是保證煙草物流順暢的基礎。
煙草物流從生產廠家出發,流向消費者終端,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倉儲,只有保證倉庫安全,才能保證整個物流順暢。卷煙倉庫安全管理,就是要及時發現并消除庫內各種危險和隱患,有效防止災害事故的發生,保護倉庫中人、財、物的安全。
2.卷煙倉庫安全管理目前存在的問題
據筆者從事多年煙草專賣工作的經驗,筆者認為目前煙草倉庫安全管理還存在一些弊端和漏洞,需要不斷加以改進,具體地說,有如下幾方面:
2.1宣傳力度不夠,安全意識淡薄。盡管現代企業對于倉庫安全管理都建立了相應的規章制度,但由于多種原因,導致人們對安全管理缺乏足夠的認識,其中包括麻痹和僥幸心理。同時,在宣傳方面也不夠到位,不少內容流于形式,致使員工安全意識不強。
2.2業務技能不精,應付突發事件能力較弱。由于缺少專業技能培訓或經驗不足,造成倉庫保管人員遇到突發事件時不知所措或手忙腳亂。按現行管理制度,卷煙倉庫都配備了相應的消防、報警等現代化設備,由于部分倉管人員沒有認真學習相關的操作規程,致使某些設備不能正常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3監管力度不強,隱患排查較為隨意。有的煙草企業雖然建立了安全監管制度,但保留在紙上或會上,沒有落實在行動中。如不能嚴格按訂立的制度辦事,不能突破關系人情束縛,不能及時到位的進行檢查。甚至在檢查中存在著隱患排查無序、隨意的現象。
2.4倉庫設置或配置不合理,潛在風險大。目前,卷煙倉庫設置或配置不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應引起各級領導的重視。如倉庫不是與主體辦公大樓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而是后來改用的。再如倉庫內設施的配置遵循了方便、適用的原則,而并沒有過多的考慮安全性,存在潛在的損壞、丟失等安全隱患。
3.加強卷煙倉庫安全管理科學對策
筆者認為,要加強煙草倉庫安全管理,可以采用搞好基礎建設、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安保措施、狠抓責任落實、不斷改進設備等科學對策。
3.1努力搞好基礎配置,預防突發事故發生。基礎配置是預防事故發生的基礎保障。改進和抓好設備設施,能從技術和硬件建設的角度保障安全,預防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我們應做到及時安裝防火、防盜監控報警設施,配齊消防、通風、排潮設備,對庫房用電一律進行阻燃處理,給分揀設備加裝防護設施。
3.2加強安全知識宣傳,提高倉管人員的安全意識。通過會議宣傳、廚窗宣傳、通報批評或表揚、電視專題節目宣傳、報紙媒體宣傳等內容豐富化、形式多樣化,對象廣泛化的宣傳活動,促使卷煙倉管人員增強安全意識,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時刻敲響安全警鐘,關愛生命,關注安全。
3.3嚴格庫內調撥程序,確保貨物安全運行。要對卷煙貨物定點定位堆放,確保庫內卷煙擺放不混亂,不受擠壓;在堆放時要做到不得阻塞通道、不得阻塞消防栓和滅火器,做到庫內卷煙完好無損、及時調進和調出、切實做到安全無障礙運行。
3.4強化安全培訓,提高保管人員安全素質。單位應認真組織倉庫管理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可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進行,也可采取集中學、分散學、學中教、教中學的手段,促進安保人員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和思想,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
3.5狠抓責任落實,確保倉庫安全工作無死角。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將責任落實到人。可根據倉管人員的具體分工和崗位性質,詳細制訂每個崗位直至每個倉管人員的安全職責,確保安全工作時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安全工作需要人人參與,但更需要有專人負責。
3.6突出安全檢查,增強對安全隱患的監管能力。安全檢查是安全措施是否落實的重要衡量手段,只有通過安全檢查,我們才能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也才能針對各種漏洞加以補救和改進。在檢查過程中,我們應突出重點,圍繞防范重大安全責任事故,防范重大財產損失的基本要求,對事故多發部位、多發領域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不間斷地排查治理。
總之,卷煙倉庫安全管理工作始終是煙草企業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員工生命、企業財產的安危,也直接影響單位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我們應切實把它作為單位的頭等大事來抓,使安全工作成為每位干部職工的一種自覺行動,發現漏洞,及時處理,從根本上杜絕事故的發生。
科學的小論文 篇17
今年夏季的一天,一場暴雨過后,呆在家悶悶不樂的我,覺得無聊,便出去到湖邊散步。經過蓮花池時,忽然聽到池里傳來青蛙歡快的叫聲,我就來了興趣,捉了兩只帶回了家。
之后,我拿了一個大缸,倒滿了水,放了一塊塑料泡沫后,又把兩只青蛙放到泡沫上,就蹲坐在地上觀察它們。可天有不測風云,一會兒又烏云密布,下起了雨。剛才那一對沉默的青蛙,此刻倒叫得越來越歡了,仿佛它們是一向期盼著下雨似的,一會兒“唱唱歌”,一會兒“跳跳舞”高興的不亦樂乎,這時我就奇怪了,難道下雨天對它們有好處。于是我就展開了第二次試驗。
第二天又下雨了,這一回,我打著雨傘在雨里看著他們,只見許多害蟲都破殼而出在青蛙的周圍亂飛一通,一個個也就白白成了青蛙的美食了,嘿嘿!怪不得青蛙個性開心呢。我連續做了五六次試驗,結果還是一樣的。但是,為了保險起見,我查了《百科全書》,最后在書里找到了答案:原先青蛙不僅僅靠肺呼吸,還靠裸露的皮膚呼吸。雨天,空氣的水分多,有利于青蛙透過皮膚呼吸。而且小昆蟲在雨天繁殖的個性快,這也是青蛙捕捉它們的好時機。所以,青蛙在雨天叫得歡。
透過這次試驗,我不但發現了青蛙的許多秘密,從而也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能道聽途說,那樣的答案是不準確的。而是就應自我動手,經過認真的觀察和分析,做出最后的結論,這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結論:
青蛙在雨天能夠透過皮膚呼吸,而且也是捕捉害蟲的好時機。所以青蛙在下雨的時候叫得歡。
【科學的小論文】相關文章:
科學小論文獲獎論文02-25
科學小論文獲獎論文04-09
淺談科學小論文05-03
描寫科學的經典小論文04-11
描寫科學的小論文04-11
豆芽科學小論文02-17
科學植物小論文02-17
什么是科學小論文02-17
眼睛科學小論文02-17
科學小論文參考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