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論文15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學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1
1、當前教學無效或低效的體現
1。1學習模式無效或低效
新課程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因此,各種教學模式變為大部分教師渴望達成的目標和成績。但教師通常習慣地將幾種教學模式在一節課上教授給學生,導致其很難獨立思考、閱讀、感悟。如最常見的“合作學習”,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有的教師對要求提出、內容設計、小組分配等方面缺少合理安排,導致大部分合作學習呈無效、無序狀態。
1。2課堂提問無效或低效
有的教師喜歡在課堂上多提問,以致每講一兩句都要問“對嗎”、“好嗎”等,而學生也只是按程序地跟著異口同聲“對”、“好”。事實上,教師問了什么問題,學生是不清楚的,因為沒有過多時間去思考。一堂課過去了,提了一大堆問題,看上去氣氛激烈,實際上較為空泛。還有的教師設計的課堂提問過難,遠離學生現實的知識層面,導致學生無從回答,頭緒混亂,造成課堂氛圍沉寂。
1。3對學生激勵無效或低效
激勵不能過當,有的老師一節課除了說“你真棒”、“不錯,請坐”等,好像評價性語言只能固定使用一樣,倘若學生回答的沒有意義或似是而非時,也會進行激勵、表揚,不論如何都不會有糾正、爭議、批評,導致學生隨波逐流、心思浮躁,不利于其個性發展和思維踴躍。
1。4教師語言無效或低效
繁冗拖沓、機械重復、了無生氣、平淡乏味是教學中語言無效或低效最明顯的表現。一些教師總為讓學生能聽懂課程,覺得所講的課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導致一個問題要講上幾遍,毫不厭煩,殊不知學生早已沒了耐性,而結果就是教師的課程雖然講了許多,但教學效果卻不好。因此,呆板無趣的語言會讓學生提不起興趣,更談不上學習效率了。
2、提升閱讀有效教學途徑
2。1用生活經驗解讀閱讀
語文教學是不能脫離生活的,如果脫離了就會變得空洞無物、乏味枯燥,但結合生活就不一樣了,不但豐富了內容,也牽動了學生的心靈,使其充實活力。倘若讓學生把已有生活經驗引入閱讀中,對閱讀內容體驗進一步加深,再把體驗延伸到生活中,和生活進行比較,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既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又能培養學生閱讀真本領。比如在學習《再別康橋》的時候,詩歌的主題是離別的傷感與眷戀,而對于“離別”學生是有切身的感受和經歷的,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的經驗就能對詩歌有更深的理解。
2。2突出閱讀中的體驗與感悟
還原學生閱讀中的主體地位,激起學生進行自主教育的教育才算是真正的教育,也只有通過學生自身努力,才能實現閱讀目標、完成閱讀過程、達到閱讀高質量,其學生是最后的根本點、落腳點。可見,在閱讀中,應回歸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本著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服務,引導閱讀思想的出發點,遵循學生一般學習和閱讀思路,尊重學生認識規律和獨特體驗,在閱讀中,以學生提出問題為主,不論學生提出問題是否難易、大或小,教師都要耐心并加以重視。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把教師思路和學生思路合二為一,形成推動深入閱讀的合力,尊重學生個性與共性發展,即加強學生的主導地位。
2。3創設閱讀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主體情感態度應被重視,閱讀主體對閱讀內容不斷內化過程,即為積極閱讀過程。脫離閱讀主體的積極感情需求或態度是不可能有內化的。因此,閱讀主體的情感態度問題是閱讀教學的首要問題。在閱讀教學策略中,怎樣讓學生對閱讀內容保持情感張力是重中之重。當閱讀材料、閱讀情境與讀者心境體現一致性時,閱讀效果可謂最好。所以,語文閱讀教學一定要在情感方面強化刺激力度,引發學生興趣和注意,產生內心上的閱讀需求。比如上《聲聲慢》時候,教師可以播放歌曲《一剪梅》,在激發學生興趣創設閱讀情境的同時,可以了解李清照前期詞的寫作特色,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
2。4強化語言訓練意識
閱讀教學以教材為模版對學生進行訓練,并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把學生吸取課本語言精華、加強語言表達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不能以做習題替代真正的語言訓練,那會失去語文課原有的個性和特色。目前,一些語文公開課和競賽課的閱讀教學表面是認真走過程,實則糊涂得結論,對學生語言品味、形象感悟、思想升華并不重視。倘若語言品味全無,如何真正感悟文章主旨?在閱讀教學中,特別要重視學生對語言的揣摩和感知,加強訓練學生語言能力,還語文閱讀教學本來面目。蘇軾《赤壁懷古》中,是“拍岸”好還是“裂岸”好,是“檣櫓”好還是“強虜”好,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強化學生語言品析鑒賞的能力。總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重中之重,其效果直接影響語文教學品質提升。不少一線語文教師一直在積極探索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路徑。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有努力探索學法指導有效途徑,有意識地把學法指導和品質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同時進行,才能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本領,才能逐步達到“用不著教”的理想境界。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2
一、高中語文的教學要求
1.教師應該不斷地提升自我。
高中語文的內容已經進入到一個中級階段,相對于初中來說更上了一個層次,對于很多文章的理解并不僅僅局限于字面意思,有時候需要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和當時的時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寫作心情和用意。所以對于高中的語文學習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對于學生來說,需要提升自己的知識面和視野,教師也應該多多閱讀課外知識,保證自己對文章的深刻了解,這樣才能更好的向學生講解徹底。成功的教學是將自己所懂的知識有效的傳授給了學生,而不是像溢出來的水,完全沒有吸收,這樣的教學是毫無意義的。
2.高中語文教學的難點。
不得不說,高中語文學習有時會很枯燥乏味,例如文言文的講解,現在的人都習慣于用簡單的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受,當看到古文的會有一種發懵的感覺,對文言文也提不上多大的興趣。特別的當教師在對于一個字深入的講解時,更會讓學生失去耐心。高中的語文也是學習的一大難點,要求學生有著深刻的理解能力,要不斷的開拓自己的視野,增強自己的興趣。古文的講課的課堂氛圍是沉悶無趣的。教師需要轉換一種教學方式去解決這種問題,不要只是一味的去灌輸自己所知道的知識,要用有趣味的風格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他們認為比較枯燥的課堂產生興趣,這是教師應該做到的。
3.高中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
傳統的教學是讓學生進行死記硬背,讓學習在大量的重復背誦和學習中來達到對課文的了解和記憶。這種學習方法不僅消耗大量的時間,同時也會讓學生產很極大的心理壓力。強迫式學習不僅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而且這是不被教育趨勢所需要的,現在教育的發展趨勢是聯合科技與合理的教育方式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國外的教育方式是放羊式,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感興趣的科目加強,有很多的空閑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與國外教育方式完全相反,中國式的教育注重于量,認為熟能生巧,中國的學生一般很少有自己的休閑時間,有了時間都被父母逼迫去參加各種的,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書海里。而整合式的教學方式將逐漸改變這種形式。
二、整合式教學的背景
1.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不合理。
傳統語文教學一般來說,是片段式和獨立式的教學,教師注重不斷的灌輸自己所懂得的知識,學習根本無法吸收那么多,教師等同于是做了無用功,而學生也會慢慢對學習語文失去的興趣。整合式教學是適合新教育的發展,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解和方案,是對應應試考試體制下的傳統語文教學模式新的大膽的改革和嘗試。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將開創一片心新的教學天地和新的學習氛圍。
2.整合式教學具體有哪些。
整合式教學是什么意思呢?顧名思義,是將獨立的、脫節的教學方式轉換為多元化的、整體的教學。從內容上來講,并不僅僅是課堂資源的整合或者是某一個單元上課題的整合,主要是指在課題教學中為了完成多個對學生的教學目標和知識的整合從而對教學方法和內容進行整合,不僅是量的整合,還有質的提升。這對教師自身的知識層面有很高的需求。整合式教學是時代教育的要求,是新的提升。
三、結語
教育事業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而整合式教學對于教學質量有著極大的幫助。高中語文整合式教學要求教師將繁瑣的教學過程整合起來,巧妙的安排練習,讓學生對語文學習不再感到反感。教師對內容進行有效的講解,不需要開展大量的低效果的長篇大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全面的發展學生的素質教育,由此來達到對教學過程和內容的整合式教學。此外,教師應該注重于學生之間知識和情感的交流,因為對學生不僅要成為學習上的導師,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做學生的主導,做學生一個導航的指南針,給學生前進的方向,這才不失為一名合格而優秀的教師。學會整合式教學,學會與學生良好的相處,一起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奮斗前行。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3
自語文新課程標準在全國實施以來,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廣大高中語文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同時,努力在課堂教學中不斷踐行新課標的理念,大力改革課堂教學,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但在進步的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由于教師之間存在素質差異,有些教師沒能真正領會新課程標準,盲目追求形式主義,導致課堂教學華而不實,收效甚微。由此可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病”得不輕,主要有以下幾種癥狀。
一、教學內容重人文性,輕工具性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傳統的語文教學教師過度關注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上課時強調語文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課堂上缺乏思維的碰撞、情感的熏陶,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沒有得到發揮。新課程實施以后,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了語文課程人文性的重要,這是可喜的現象。
然而,有些教師卻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曲解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高舉“人文”教育的大旗,把語文課上成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政治課”,淡化了語文基本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課堂上聽不到瑯瑯的讀書聲,看不到對文本字斟句酌,欣賞不到學生對文本獨特的感悟。這種“重人文性、輕工具性”的語文教學,失去了語文學科最本質的功能,導致學生讀起課文斷斷續續,寫起文章空洞無物,說起話來吞吞吐吐,何談語文素養的提升,更談不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了。
二、教學方式重活動,輕訓練
活動化的教學方式能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但有些語文教師不是從根本上去轉變教學觀念,而是過分放大活動在教學中的作用,過度在活動的多樣性和新奇性上下工夫。于是課堂上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熱鬧的活動,濫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畫一畫、演一演、議一議,這樣似乎是豐富了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但課文卻被放到了一邊,大量的`活動擠占了學生閱讀文本的時間,擠去了對學生字詞句篇的訓練,擠去了學生對課文謀篇布局的揣摩,語文課程的語文味喪失殆盡,這樣的語文課還能算是語文課嗎?
如在教學《歐也妮·葛朗臺》時,有一位教師想通過表演讓學生體會葛朗臺語言的特點和神態的變化,但事先并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閱讀,學生還沒能體會葛朗臺語言的特點,也沒有進行必要的準備,就匆匆上臺表演,結果導致全班學生哄堂大笑,使得表演無法進行下去。這樣的表演效果可想而知。
其實,我們的語文課堂需要生動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更需要的是讓學生動靜結合,靜心思考,潛心會文,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語文訓練,使之在潛移默化中習得語言,提升語文素養。
三、學習方式重形式,輕效果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設”中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因具有能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引發學習動機、激活學生思維的優點,已經逐漸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于是有些教師就錯誤地以為合作學習使用得越多越好,課堂上合作學習到處可見。只要教師一提出問題,就讓學生開始分組合作學習。學生的討論聲、爭吵聲此起彼伏,課堂氣氛熱鬧非凡。
可是嘈雜的背后,學生究竟有多少收獲呢?其一,這樣的分組學習缺少合理、明確的分工,沒有建立小組合作機制,真正參與其中的只有少數優秀的學生,而其他學生則作壁上觀,要么一言不發,要么閑話家常;其二,教師在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前,沒有事先布置學生進行充足的準備,如對文本的閱讀體驗、對問題的獨立思考等,因此學生的討論浮于表面,不夠深刻,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張揚;其三,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沒有發揮好主導作用,袖手旁觀,放任自流,缺少過程性的指導,學生的討論往往脫離了文本的中心和重點;最后,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適合合作學習,過于簡單、缺乏思考性的問題只能是浪費時間。
如在教授《寬容序言》一課時,一位教師設計了兩個問題讓學生討論:一是了解課文大意,概括主要內容;二是從文中找出描寫人物的有關語句,感受其形象特點,理解深層的含義。由于第一個問題比較淺顯,學生完全可以通過閱讀獨立解決,根本不需要討論,讓學生合作學習反而是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第二個問題學生大多能參與討論,但在大組交流時只有一個小組的代表匯報,沒有一個學生提出異議,可見參與討論的學生并不多,討論的質量也不高,這樣的合作學習不要也罷。
其實,真正的“合作學習”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所以,討論前必須讓學生明確本小組的“共同任務”,以及自己擔任的角色和承擔的任務。只有這樣,小組內的成員才能人人參與討論,真正體現合作學習的內涵。否則,合作學習只能是流于形式。
總之,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廣大語文教師作為新課程的實踐者,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正確解讀和踐行新課程標準,把準語文教學的“脈”,對癥下藥,才能使語文教學健健康康地走進新課程。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4
一、培養學生閱讀隨寫的習慣
語文課堂不一定單單是講解課文、處理習題,也可以和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例如課堂上可以利用一些家電、藥物等說明書,先讓學生閱讀說明,然后給大家具體講解操作步驟和注意的事項,如果有不好理解的地方,不妨對照說明書邊操作、邊講解,學以致用,更能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也讓學生的閱讀理解及口語表達達到一定的水準。中學生一提到作文訓練就頭疼,不知如何下筆,究其根本就在于缺乏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感悟,不妨讓學生準備一個“隨記本”,遇到好的情境,鮮活生動的'語言、細致入微的感觸,都可以抄記下來,做日常生活的刻錄機,積累多了就不怕沒得材料寫,作文水平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另外,學生熱衷于“快餐文化”,對篇幅長的文章難于讀完、讀懂并深刻理解,我們不妨讓學生當一當編劇,讓學生自己閱讀理解,自編自導,起初可能劇情幼稚,語言欠熟練,但學生熱情高,參與積極性高,久而久之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就會得到鍛煉和提高。
二、培養學實踐調查的習慣
語文學習也不應僅局限于課堂,我們可以多采用綜合實踐、社會調查的方式,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綜合實踐和社會調查等活動,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他們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明晰的對社會現象的辨別能力,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經過調查之后,再讓學生針對這些在生活中既普遍遇到而又認識很難統一的問題展開討論,經過思考、辯論,不但能提高認識能力,收到思想教育和思維訓練的作用,還能提高口頭訓練能力,并促進寫作。例如,本學期我班進行了“學生帶手機與學習成績”調查和“假期與網絡使用”調查,通過這兩次調查,學生都進行了討論。得出以下結論:
(1)隨著通訊網絡的逐漸覆蓋,學生使用手機、上網的現象日趨普遍,即使學校明令禁止也不可能杜絕,且形成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2)學生自制力差,網絡和手機上的游戲等不良信息誘惑著學生,大部分帶手機上學和有網癮的學生其成績必然大幅度下降,這成為當今社會最頭痛的問題之一。
(3)合理利用手機和網絡,充分發揮手機和網絡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將手機和網絡轉變為教育教學資源是當務之急。學生將調查、討論的內容寫成了作文或者調查報告,本學期內手機作弊、網聊、沉迷網絡游戲的現象有了明確的好轉。我們做到了語文的生活化,學生不覺得語文枯燥,學習興趣自然有了很大的提高。總之,通過語文生活化的轉變,擴大了學生的生活接觸面,增強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學習的積極心和進取心,還養成了關心社會生活的自覺性,使學生最終真正成為新時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5
一、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審美閱讀缺乏興趣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認為,如果能給學生帶來精神的滿足和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綴。可見,學生在審美閱讀中的參與程度是決定審美閱讀教學的重要條件。據有關部門進行的調查分析,經常閱讀文學作品的學生不到學生人數的四分之一,大多數學生僅僅是偶爾翻翻而已,甚至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從來不去翻閱文學作品,這對培養學生的審美閱讀興趣是非常不利的。當然,也有相當部分的學生喜歡看小說、戲劇等閱讀書籍,但絕大部分是被小說、戲劇中的故事情節所吸引,拋開小說、戲劇中的情節,閱讀效果不容樂觀。
(二)學生的審美閱讀時間不足
審美閱讀教育離不開審美閱讀活動,單純依靠上課時間是無法達到預期的審美閱讀培養的,這就要求學生除了必要的審美欣賞閱讀之外,還應該有欣賞前的了解和之后的審美閱讀鑒賞。同時,任課教師也要在學生進行審美閱讀之前對所需的相關知識予以講解,并在審美閱讀之后進行必要的審美鑒賞分析。然而,在升學的巨大壓力下,任課教師可能對審美閱讀所需知識有詳細的講解,但因為其他課程的安排及語文其他知識的傳授等原因,學生的審美閱讀無法保證其應有的時間,降低了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充分對話的可能性,使學生個體對審美閱讀的認識大打折扣。
(三)偏重知識訓練,忽視審美閱讀能力的培養
在日常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對字、詞、句及語法等知識進行條分縷析的講解,但對選文的美感特質卻很少關注,很多學生也認為學習課文是為了字、詞、句的積累,對其他方面涉及甚少。這種教學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即閱讀是讀者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它能讓讀者培養情感,陶冶情操,提升審美情趣。這種忽視《獲得審美體驗》的閱讀就大大降低了審美閱讀教學的含金量,在下次遇到新的文章時,學生仍拿不出有效的解讀辦法,只會機械地套用以往的套路,對審美閱讀能力提升沒有絲毫裨益。
(四)審美閱讀以教師的講解為主,疏漏了文本的審美特性,學生的審美積極性受到抑制
長期以來,閱讀教學總是以教師對課文的解釋分析為中心的。教師將既定的審美認知結論,如文章的中心、主題思想及段落大意等直接拿出來灌輸給學生。同時,為了應對考試,教師往往只找出其中可能作為考試內容的地方進行細致的分析,并把這唯一的結論讓學生進行記憶。即便是受到接受理論的影響和三維目標的指導,《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仍然很普遍,學生直接感知文本,進行審美閱讀活動并提出自己看法的機會很少。此外,成功的審美閱讀教學,要求教師要先分析文本的審美特性,并把相關的審美知識講授給學生,學生才能將審美閱讀深入下去。而當下的現實卻是,大多數教師僅以解題的方式來講解文本,并沒有充分挖掘文本的審美特性。在這種標準答案模式的制約下,無法調動學生閱讀的審美積極性,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高中語文審美閱讀教學問題的形成原因
(一)閱讀審美教學以知識分析為主
在語文審美閱讀的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依然保持著以知識分析為中心,因此注重知識的積累成為了當下審美閱讀教學活動中的首要任務,審美閱讀能力的培養往往被忽略。以知識分析為中心即是在語文審美閱讀教學中,教師把陳述性知識的講解作為教學任務的重中之重。但是,審美活動還包括審美了解,在審美欣賞之前對審美對象的相關信息予以掌握,方能為審美欣賞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具體到審美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審美閱讀之前,讓學生充分了解文本的相關知識,如文本創作的背景、修辭方法等。只有在學生掌握了欣賞的前提和基礎下,才能實現對審美閱讀欣賞的藝術訴求。可見,審美活動是情感的直覺活動,審美鑒賞也是言人人殊。如果教師一味地將其放在標準化的'客觀題中,是不符合審美規律的,同時以《知識分析》為中心的教學與新課標也是不相符的。
(二)《作者中心論》的思想誤區
《作者中心論》即是把作者創作時的思想作為文本解讀的唯一正確的結果,讀者閱讀的任務即還原作者在創作時的想法。前面我們提到,當下的課堂教學仍然以教師的分析講解為主導,學生的自身感受受到抑制,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與《作者中心論》的思想有很大的關系。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是通過對文本句子、段落的講解及整體的分析,還原出作者的創作思想的。然而,文學作品存在的美的因素并不等同于審美,它只是為審美活動提供了一種參考,需要學生對文本進行主觀的審美觀照,從而完成其審美認識。《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讀者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感情,獲得自己獨特的審美感受與審美認知,這才是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以《作者中心論》為指導的教學遏制了學生的個體感受,摒棄了審美是主觀情感,這是與審美的基本原則相違背的。
(三)對文本形式分析的缺失
眾所周知,不同的內容都有與之相適應的表現形式,文本的不同內容需要通過與之相適應的體裁傳達出來。體裁是文學藝術的存在形式,要領悟文學作品的美,就不能不關注它的形式。然而,在高中審美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在講授一篇文學作品時,往往脫離作品的形式,一味地抽取其中的思想主題,導致學生在面對被擠得千巴巴的知識時,無法產生應有的興趣。
(四)對高中審美閱讀教學的規律把握不準
高中審美閱讀教學由學生的審美閱讀、師生的審美鑒賞、教師對審美相關知識的講解等幾部分組成。其中,學生的審美閱讀是整個審美閱讀教學的中心,因為教師講解審美閱讀的相關知識是為了使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審美閱讀。同時,審美閱讀教學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審美閱讀能力。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讓所講的知識更加趨近于考試的試題答案,就一味地自己講解,并且使認知結論一元化。這樣一來,學生自己的審美閱讀時間必然減少,結果往往差強人意。
三、結語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由此可見,高中語文審美閱讀教育極其重要,不可或缺。對語文審美閱讀教育策略的探究,可以引導我們進一步拓展語文學科的內涵,充分發掘其內在價值,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協調發展。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6
一、美學思想的價值和意義
召喚結構的用處所謂的召喚結構是:經過閱讀作品,既可以豐富讀者的情感及摸清故事的頭緒,還能留有相應的想象空間,使讀者在閱讀的途徑中能夠自主探究。作品中為讀者供應的“意義未定”與“未知點”稱作“召喚結構”。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可以運用召喚結構來擴展一些思想及內容,經過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及思考能力來對作品展開更改及創新,想象文中沒有牽涉到的內容及思想。顯而易見,召喚結構亦具備了引導性和導向性,能夠把讀者引入到原作的思想當中去,為讀者供應一個發展思維的平臺,能夠讓其生動、形象的發揮創造性思維。
二、在美學視野下,增強高中語文小說閱讀的教學水準的有效措施
1、在小說的閱讀實踐中需以體現學生的主人翁的地位
在以往的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老師通常是以自己講授為主,很少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因此,在美學視野下,老師一定需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及閱讀方法,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引發他們喜歡小說作品。學生在閱讀小說作品時,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聯想力及綜合分析能力等來研究文章的內容及思想,從而品嘗、感知及體驗小說作品中良好的素養及精神,學習出色的寫作方法。在高中的小說閱讀教學中,老師必須指引學生在閱讀途徑中學會擴展、不斷完善小說作品中的“未知點”及“意義未定”因素,進而發揮出自己的創造性思維,達成自己的“創作”。而不是只學習解題及答題技能等,束縛了自己的思維。
2、運用期待視野來增強學生學習小說作品的興致
興趣是學習小說作品的前提,在高中的小說閱讀教學中,如果想增強學生的閱讀水準及教學質量,老師必須先要增強學生學習小說的興趣,從而讓他們形成閱讀期待,包含定向期待及創造性期待。在閱讀的過程中,老師要給予充分的時間給學生做深入思考,跟隨著故事的.頭緒走,主動地思考及探究小說課文中的問題。在運用期待閱讀的途徑中,需要用本身所具有的生活體驗、文學素質、審美體驗來閱讀小說課文,在創造性期待中盡可能的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更深刻的理解小說作品中的內容和思想,體悟課文中的美學價值所在。
3、采用召喚結構來還原作品
小說中“未知點”及“意義未定”等可以當作學生學習小說作品的意識橋梁,推進其對課文的想象及創新。在高中的小說閱讀中,學生可以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填補課文中的缺陷,經過自身的知識經驗、聯想力及思想感情等來對文章延伸擴展,創造出課文中最美的一面,亦是原作想要表述的思想。比如,在講授《阿Q正傳》這篇課文時,學生能夠經過自己的聯想能力及想象力等來更改及創新課文,拋棄以往的寫作思路,聯想阿Q日后的發展是怎樣的,運用現代人的思想來分析阿Q的精神是否可取,能否適應現代人的思想發展。總而言之,由于高中語文小說大部分來自名著,具有極大的研究意義及價值。因此,在美學視野下,老師需要提升學生對高中小說課文閱讀的主動性,改良閱讀方法,給予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及創新思維的空間,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及教學效率。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7
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最大的轉身就是開始意識到教學的主體性,教學更注重學生的探究與思維能力發展,更關注激勵、喚醒等方式。筆者在這里將要和大家共同探討微探究教學。所謂微探究教學是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微”處著手,以小化大或化大為小,見微知著,喚醒自我,從不同視角欣賞文本。本文以《陳情表》的課堂教學實踐為例,淺談微探究教學在實踐中的運用與探索。《陳情表》為西晉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文中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答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暢達。該文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如何引導學生領略該文陳情藝術的“絕妙”是一大難點。微探究教學應遵循的一般原則是目的性、創造性、啟發性與適切性。基于此,筆者在探究《陳情表》陳情藝術的“絕妙”時精心設計“微問題”,層層深入,點燃學生思維之火,巧解文本難點。
一、“一葉知秋”細品味,一石激起千層浪
第一課時后,學生借助工具書已大致了解了本文是李密在忠孝難兩全的情況下寫的文章。但是怎樣從文本閱讀得出這個結論也是頗費腦筋的。筆者在教學中借“微”問題作大文章,從小切口進入,牽一問而動全文,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和熱情,讓閱讀既不脫離文本,又能高于文本。文言文中不乏古代官職與人名的合稱,例如《五人墓碑記》中有“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梅花嶺記》中有“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這些都是官職與姓名等連用,而《陳情表》卻有“前太守臣逵”“后刺史臣榮”這樣看起來莫名其妙的組合。于是可以以此設置問題進行探究。微探究問題設置:這里的表達與慣例相比多了一個“臣”字,李密這樣寫用意何在?微問題一出,學生才驚覺這個表達確實特殊,他們不自覺地把這句話又讀了數遍,然后開始各抒己見:生:這句話如果老師不說,我也沒覺得特殊,就是讀起來拗口一點,現在一說還真的特殊,太守、刺史本就是官職,再加個臣,太守臣,刺史臣,底下的注釋中也沒出現這個“臣”字的翻譯。生:我發現一個問題,整篇文章李密都是自稱為“臣”,現在又在他們的官職上加個“臣”,這中間是不是有關聯?生:“臣———俯首稱臣”,經過大家的議論我突然想到了這個詞,這是李密在表明態度。生:對,李密想說自己和他們一樣都是皇帝的'臣子,愿意接受晉武帝的統屬。生:原來李密心思縝密到這個地步啊,望塵莫及!(整合學生的發言)教師總結:李密作為一個舊朝遺臣,身份尷尬,其心思縝密、言語謹慎,從此例可見一斑。“孝情”是可以光明正大放到臺面上的,可“忠情”對于李密來說確實是一個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的難題,李密僅憑一個“臣”字就解決了難以言說的“訴忠情”。
二、“步步為營”巧設疑,吹皺一池春水
(一)問點“獨創”,激起探究欲望
李密在文章開頭極力陳述自己進退兩難的處境,在第三、第四段用說理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忠孝抉擇”,也就是只能先盡孝再盡忠。微探究問題設置: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互換位置,先說理后言情可不可以?生:我覺得也可以,先給晉武帝戴上高帽子,把不能盡忠的理由充分表達出來,再展現自己的現實處境,也未嘗不可。生:我覺得不可以。在晉武帝面前,李密最合適的方式就是打感情牌。先動之以情,博得同情,然后才有機會說理。生:我覺得從人的認知順序來說,還是先談情比較好,正如媽媽要跟你講大道理的時候,往往先用情作鋪墊,然后一切就水到渠成了。(整合學生的發言)教師總結: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自己與祖母的特殊關系,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以祖母病情日篤來博取晉武帝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這個微問題在設置時,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閱讀全文,對文本有一個整體的認知,把握文章結構,知曉作者的寫作思路。問題設置的難度不是很大,與第一課時的關系也較為密切,對于學生梳理課文脈絡、完成知識建構幫助較大。
(二)問點“留白”,插上想象的翅膀
微探究教學過程要充分體現教學組織者和學習者不竭的創造潛能,教師要利用教學契機,以新穎的視角創造性地設置微問題,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微探究問題設置一:“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這個三段論式的推理,其大前提是“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其小前提是“臣孤苦,特為尤甚”,兩者都已具備,可結論卻沒有說出,你能把李密真正想說的話補充完整嗎?生:這很簡單,大概意思就是說在這樣一個以孝治天下的朝代,我的情況又是如此特殊,所以我因為要盡孝,不能出來當官。微探究問題設置二:李密為什么不把這個結論直截了當地說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事呢?生:肯定是說不出口,這件事只能讓晉武帝意會,不可言傳。生:這兩個理由雖然冠冕堂皇,但不是無懈可擊。畢竟他曾經也是在蜀漢當官的,能在蜀漢當官,為什么就不能在晉朝當官呢?生:在蜀漢當官是李密不可回避的歷史,與其被晉武帝提及,不如自己主動談及,還顯得落落大方,而且在文中李密把蜀漢稱為“偽朝”,也是跟歷史劃清界限的表現。在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中,答案的生成往往也是水到渠成。這樣的微問題,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在積極體驗中完成認知的飛躍,獲得更深層的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1]馮為民.高中語文微探究教學論綱[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xx(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8
高職校,指的是高等職業學校,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為主。所以,在很多學生甚至是老師的心目中,高職院校的任務就是學習技能,而將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放在邊緣地帶,由此就導致了很多畢業的學生雖然擁有高技能卻因為綜合素質的低下而找不到工作或工作不順利,造成一種高分低能現象。由此可見,在職業學校的日常教學中特別是語文教學中融入綜合素質教育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在高職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并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呢,本文在這方面進行了探討,具體分析如下:
一、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綜合素質對他們以后就業及生活的影響
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包括做人、團隊合作能力、吃苦耐勞精神等。做人就是要培養高職學生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做到雙贏,就必須學會理解他人、寬容他人、幫助他人,要做到與同事齊心協力,這就是團隊合作能力。除此之外,學生還得具備一定的吃苦耐勞精神,要有強烈的生存意識,實際的生活本領,樂觀的穩定的情緒,等等。而這些素質,恰恰是現在這些學生所缺少的,也是不被他們重視的。所以,在上課開始,通過ppt演示一些成功人士成功的案例,特別強調綜合素質在他們成功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用生動的事例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綜合素質對他們以后就業及生活的影響。思想上重視了,行動就有了原動力。
二、分析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情感是一種人所特有的心理現象,反映了人對客觀事物及人的具體需求之間的關系,是人關于客觀事物及自己實際需求的一種主觀感受,是由人的各種各樣的經歷而產生的喜、怒、哀、樂等的情緒表現。在這些情緒中,良好的道德情操能使人健康愉快的生活、喜歡交際并擅長交際,促進人格魅力的形成。因此學習教育就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任,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的具體感知和課堂的德育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品質,使學生成為身心和諧發展、能被社會接受的優秀人才。語文教學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
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
除了在課堂上教學生學習書本知識外,還要教會學生發現自己的問題,處理自己問題的能力。遇到事情不要怕,要學會冷靜的分析問題,告訴他們當現實與理想產生距離是,不要悲觀失望,不要自暴自棄,要采取一種積極的、耐心的、寬容的人生態度。要對未來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四、教學形式豐富多彩,在多種形式中獲得知情并舉的教學效果
列寧告誡人們: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綜合素質的提高對于學生學習的影響是巨大的,進行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的德育教學,讓學生情智協調發展,互相促進提高。課堂上的教學,要改變原來老師自顧自的講,學生被動聽的形式,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合理應用多媒體,吸引學生注意力,適當進行課堂交流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價值教育,讓學生追求價值、創造價值和實現價值,具備認識社會、評價社會生活的能力。比如我們進行的開放性試題培養法,鼓勵學生運用創新思維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對自我意識進行評價,引導學生的價值取向,從而實現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
五、開展多種課外活動,利用積極向上的互動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在課后,利用教材中古今中外成功、成才的事例鼓勵學生;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用積極德育激勵學生,幫助他們解除成長中的困惑,找到成才路徑。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學生,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與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讓“愛”作為教學的主題,用愛心感染學生,引導他們步步向上,培養他們的積極德育。不管在課上還是課下,老師要走到學生中去,讓自己融入他們,成為他們中間的一員,使師生德育交融,關系和諧,以優化教學效果。高職語文教學的方式與手段是多種多樣的,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領悟到道德與人性的真善美,改掉原來的不良習慣,懂得做人的真諦,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是至關重要的。職業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學到教材上的東西,學到如何操作工具,如何制作工件,而且要讓學生學到適應社會的本領,讓學生在以后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能不斷的認識自我,超越自我。這才是全面的職業教育,也是職業學校的學生應該接受的教育。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特長。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9
一、書法教學在高中語文中的地位以及現狀
根據出土文物的佐證,中國最遲在三千五百年前就發明了文字。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文字記錄、交流的國家之一,中國人書寫漢字的歷史十分悠久,在長期的書寫過程當中,中國人形成了許多有條理的、框架宏大的、體系完備的書法理論與書法教學經驗。中國的書法,用變幻莫測卻有規律可循的線條與筆畫,填充了空曠的白紙,美輪美奐,異彩紛呈,構成了世界上獨有的一道文化景觀。書法,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中語文的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說,高中語文教學當中,書法的教學,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是需要在語文課中,使用大量的教學時間進行教學的,對于書法,也是需要學生使用大量的時間,進行課下的學習以及鞏固。高中語文教材對于書法的教學是極其重視的,在高一語文教材必修第一冊的“梳理探究”這一環節,就有大段的關于古代以及現當代書法鑒賞、學習的篇幅。所以,語文教材的編寫者,也是對高中語文的書法教學,傾注了極大的心血的。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考取得的分數對學生的未來,具有極其重大的影響。而在高考試卷的評判當中,學生書寫優雅與否、清晰與否,對分數的高低,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學生的答卷越清晰、字跡越好看,評卷老師的心情就會越舒暢,所給分數就會達到極致。反過來,在高考與其他各類型的考試中,有不少的學生學習不錯,在卷面上呈現的知識點頗為精確,但就是因為書寫混亂不清,閱卷的老師經過努力也認不清,最后只好按錯誤處理,這樣就降低了學生的考試成績,對人生發展前途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由此可見,書法的訓練,尤其是硬筆書法的訓練,對于學生試卷的解答,是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的,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應當將硬筆書法的教學置于一個極其重要的地位。書法的教學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有著重要的影響,更長遠的是,通過潛移默化,可以讓學生深入品味到中華文化的精髓和韻味,增強中國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文藝氣質,對他們的人生產生長遠的積極的.影響。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當今的語文課堂上對于書法的教學,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首先是由于語文教師對于書法教學的忽視,以及學校在教學資源上的提供不充裕,所以在當今高中語文課堂上的書法教學,呈現出了邊緣化、淡漠化的狀態。其次,即使有的語文教師根據課程的要求,開展書法教學,教師也大多因為沒有受到過系統的書法教學的培訓,使用效率不高或是錯誤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書法教學,這樣,即使學生付出頗多的心血去學習以及練習書法,也事倍功半,從實踐效果來看,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
二、如何提升高中語文書法教學的質量
(一)要從政策上以及態度上支持高中語文書法教學
高中語文課堂上的書法教學,首先需要的就是學校在條件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師生對這件事的重視。第一是學校方面應該做的事情,學校應該首先明確書法的學習對于語文以及其他各科成績的重要意義,在高一以及高二年級,安排足夠數量的書法教學課時,應當積極聯系出版社,為學生訂購書法學習配套教材,為學生學習書法、師生之間互相切磋提供教室。同時,學校方面從激勵學生苦學書法這一角度考慮,應當多多舉辦類似書法競賽、書法節之類的活動,促使學生們踴躍參加。第二,教師要對書法教學予以重視,把眼光放得長遠,不能被分數的功利性牽制,應當從學生的終身素質的培養高度著眼,在高一、高二階段,尤其是高一階段,教師應當側重于學生基本功的培養以及文化的熏陶,尤其注重對學生書法的教學,而在布置練習題方面,應當盡量以做精題、精做題為主,避免因為學生陷于題海戰術耽誤了學習書法、陶冶情操的寶貴時間。另外,身為教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應當在課余時間積極充電,學習更多書法以及高中書法教學的知識,這樣書法教學才能豐富多彩,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
(二)關于教材、字帖的選擇
在高中書法教學上,光有學校方面的主動,以及教師的辛勤奉獻,也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如果學校以及老師采取了并不是很理想的書法教學方法,那么學生學習書法的效果同樣會大打折扣,這是由于學生個人的書法寫得怎么樣,學生個人的天賦以及認知的差異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學生只靠對學習的激情以及長期的堅持是遠遠不夠的。高中生如果想要練就一手優美的書法,并且形成鑒賞書法的深厚素養,還是需要教師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輔導以及訓練。首先,教師要慎重選擇書法教學的教材范例。當今的社會風氣異常浮躁,書法出版物魚龍混雜,有很多字帖、教材是不適合高中生臨習的,比如說很多當世所謂名家的字帖,其實只是徒有虛名,仔細看來筆意媚俗。但是可悲之處就在于,高中語文教師,往往對學生臨習的字帖不加甄別,讓學生胡亂去書店買字帖臨習,但是,學生的鑒賞能力趕不上老師,往往會買一些粗制濫造的字帖,這樣就會造成學生練字的成效低下,甚至會越練字,書法越差。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在進行書法教學的時候,沒有為學生選擇好臨習的范本。結合個人教學經驗,在為學生選鋼筆行書字帖的時候,以鄒慕白的行書字帖為最佳,因為鄒慕白的行書,不僅筆畫構造相對簡單,而且筆意連起來看,具有藕斷絲連之感,適合高中生進行答題以及快速書寫。在為學生選擇鋼筆楷書字帖的時候,需要注意學生的性別、天賦,現當代書畫家的字帖,是不適合給高中生練的,因為當代的楷書字帖缺少意蘊。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們可以多為學生們選一些古代書法名家的字帖進行教學。一般來說,女孩子適合學習元代書畫家趙孟頫《三門記》、《膽巴碑》的硬筆化字帖。趙孟頫的楷書,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女孩子多臨寫趙體的硬筆楷書,可以養成柔中帶剛、風姿綽約的形態。而男孩子則更適合學習唐代書法家柳公權《玄秘塔碑》的硬筆化字帖。柳公權的楷書,結構嚴謹,筆畫鋒棱明顯,如斬釘截鐵,偏重骨力,書風遒媚勁健,可與顏真卿的雄渾雍容書風媲美,被后人譽為顏筋柳骨。男孩子臨習柳體楷書,不僅與男孩子陽剛的本性相得益彰,而且可以培養男孩子的骨氣。對書法天賦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導學習唐代鐘紹京的《靈飛經》的硬筆化字帖,《靈飛經》是唐代小楷的巔峰,堪稱字字飄逸,字字絕妙,天賦好的學生臨習《靈飛經》,可以增添飄逸峻拔之氣。而對于那些較為欠缺書法天賦的學生,教師應當指導他們使用薄薄的描紅紙,附著在語文教材之上,每日堅持描畫印刷體的文字。因為印刷體的鉛字,有著橫平豎直的顯著特點,既沒有結構上的靈巧,又不要求寫字時候的腕力,所以即使書法天賦很差的學生,只要堅持描寫印刷體文字,也可以最終做到在答卷的時候字跡清晰工整,即使不能加分,也起碼可以做到不扣冤枉分。
(三)關于學生練習書法,字帖臨寫方法的思考
在高中語文書法教學當中,即使教師為學生量身定做了合適的字帖,但是如果在指導學生臨習字帖的時候,培訓方法不得法,也不能取得預期的成效。現在的語文課堂上書法教學,教師往往就是讓學生買字帖,不再進行學習書法方法的指導,學生也不了解學習書法的方法,因此學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單純的去描字帖上面的描紅紙。這樣,學習書法的效果不會太好。其實學習漢字書法的最有效方法,在古代就基本已經成型了,古人常常這樣進行書法教學,那就是描紅、臨摹、創作有機結合,三者缺一不可。但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古代人練習書法有充裕的時間和濃厚的文化底蘊,當代的高中生,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還有大量的其他課程作業需要完成,因此,書法教學中的描紅、臨摹、創作,都不大可能被分配到足夠的時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根據本人的教學經驗,可以如此布置作業,每日只練習字帖里面的兩行字,在描紅字帖之前,先對要描紅的部分進行臨摹,之后進行字帖的兩行描紅,描紅之后再對這幾個字怎么寫進行反思,反思過后再一次臨摹,最后進行創作,也就是自己寫兩行字帖以外的內容,創作的內容以規定背誦的語文文言文為主,這樣的書法學習作業使得描紅、臨摹、創作三者有機結合,總共練字的內容只有8行,這樣既不會因為學習書法給學生造成太大的負擔,又可以督促學生背誦課內文言文。
三、總結
高中語文硬筆書法教學是極其重要的,教師不僅應當足夠重視對學生書法技能的教學,也應當深入研究字帖的選擇、學習的程序。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10
一、高中語文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
更新教育探究式教學觀念,用新課程教學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和高中生的主體優勢,促進高中生自主探究。讓高中生在探究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那么,高中語文教學中高中語文教師應該采取何種具體措施改進教育教學,推進高中生自主探究呢?下面我結合多年高中語文教學經驗,談談關于這方面的認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來自于對高中語文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才能主動參與教育教學活動,才能自主學習。所以,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充分激發高中生學習興趣,促進高中生的自主學習。高中語文探究式教學中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以下方法可供老師們嘗試:
1.結合高中生實際創設情境,提高高中生的興趣
高中生對身邊的事情既感興趣又充滿好奇心。教師把高中生身邊的事情融入教學中,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創設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吸引高中生的注意,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并且可以讓高中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的實際意義和語文知識的實用價值。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提出一些與課本知識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高中生引入情境中,容易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教師創設的帶有語文問題的教學情境,高中生必然會產生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正是這些情境的安排,調動了高中生的積極性,并及時鼓勵了高中生,激發了他們的探究意識。
2.教學情境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激發高中生的求知欲望
語文是以生活實際為基礎的學科,生活化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高中語文教學必須有大量語文生活實際為基礎。生活化教學的實際效果直接影響高中語文教學成果。為了增強高中語文教學效果,教師要加強高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為此,教師可以把教學情境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通過創設情境引入生活實際,或通過生活實際引入教學情境,這樣不僅能有效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強化生活化教學效果。通過對這幾年語文生活實際的觀察,我發現只有當高中生被教師設計的`生活實際情境所感染,或者思維進入預定情境之中時,生活化教學才能取得預期效果。通過創設情境,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創新能力,生活化教學產生的新信息要遵循高中生已有認知結構,引發高中生的注意,喚起高中生的思考。我們還可以把生活實際引入問題情境,這樣不僅可以讓高中生充分認識到語文和生活實際的聯系,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教學可以讓高中生認識到語文的實用價值,讓高中生在實際應用氛圍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些無疑會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從而激發高中生的學習動力。此時根據生活實際創設的問題情境與高中生原有知識結構產生沖突和矛盾,這些沖突和矛盾引起高中生的思考,產生一探究竟的學習沖動。
二、結語
總之,高中語文探究式教學要充分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促進高中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11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歷史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部分,有著豐富的精神資源。它能夠陶冶人的心靈,熔鑄人的精神,有利于青少年成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性情中人,體現出教育對人的終極關懷。在民族文化不斷受到西方文化沖擊的今天,加強文言文教學乃至母語教學,無疑有著積極意義。
隨著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教師們在文言文教學領域進行了很多新的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較現代文,文言文前進的腳步仍然遲緩,成效和付出還是很不成比例,文言文仍是廣大老師頭疼教而眾多學子不愿學的“硬骨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12
摘要:針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就課內外閱讀教學探究,探討閱讀習慣的養成教育。
關鍵詞:閱讀課外課堂主體作用
斯普朗格說“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學生傳授已知的東西,而是要將學生的創造力誘發出來”。縱觀多年閱讀教學,比對高考學生解題現狀,兩者沒較好銜接,失分較多,這引起我的教學反思。閱讀是什么?“讀”是種閱讀活動,由“讀者、作者、作品”三者構成的“三邊”活動。作者潛藏作品中,讀者與作者通過作品發生心靈碰撞和情感交流。閱讀教學卻教師講代替學生讀。嚴重背離閱讀的本意。其次,受條件限制,以教材、教參為中心,教參牽著鼻子走,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課堂閱讀教學不是引導學生自己閱讀、感悟、整體把握,學生學到的東西有限。第三,教學過程中,不引導學生讀書,感悟,發現,把“有創意”的教學手段搬進課堂,讓學生“活躍”,如同桌、小組討論,猛看熱鬧非凡,美其名曰“閱讀教學創新”,實效是學生討論、收獲了什么?第四,學生生活、閱讀積淀太淺。語文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閱讀源于社會生活,用于社會生活,一旦離開社會生活,也就喪失了生命力。語文閱讀教學往往遠離現實,學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定在教材里,缺乏必要的生活積累。課堂上的閱讀被教師的繁瑣分析和提問占有,多數學生除課本,幾乎無課外閱讀。
任何能力都是學習主體“悟”后“練”出的,絕非“講”或“聽”出的,缺少閱讀的語文閱讀教學付出太多,收獲很少。怎么改進呢?
我想首先是課外閱讀教學。語文學習是長期積累的過程。“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累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充滿靈性。這就要創設情境,培養興趣。興趣是產生學習動力、激發主體意識的前提。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和認識規律,挖掘教材自身樂趣;善于啟發利用學生好奇心、求知欲,精心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所以,高一應抓興趣,讓學生變自主閱讀為主動閱讀。敢放手,多給閱讀時間,尊重學生原始閱讀。即從學生主體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對學生的閱讀范圍、角度和思路等少干涉,甚至不干涉,由著學生“性子”選擇閱讀對象。只要內容不暴力、淫穢、反動。這種個性興趣探究性閱讀,目的是錘煉學生的自主探究性閱讀習慣和方法,為深入自覺學習語文錘煉基本功。當然,由著“性子”閱讀,并非放任自流。閱讀進度,專題選定等都要精心策劃,適合的時代著作,流行佳作,要及時推薦,以免學生不擇而食。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要求不解字詞隨時翻閱,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閱讀。學生要有自己的看法,我要求的是學生做少許讀書筆記,可以對作者、人物、片段寫點自己的看法,體悟,也可當練筆(周記)交,甚至可作為演講內容向同學推薦。
新課改最終面對高考,所以光靠個性閱讀是不夠的,還須建立閱讀層次序列。所以高二的.指示閱讀范圍很必要。借助高一個性閱讀形成的習慣方法,促成學生閱讀自覺;讓學生視線收縮到老師指示的體裁上,并要求把興趣愛好閱讀經驗加以運用;引導學生基本定型各類文體的閱讀技法,盡量使其參差不齊的感悟、認識能力趨于統一。高二課外閱讀教學教師應參與做好指導工作。
余秋雨說:“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的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使你馳騁古今,經天緯地。”教師應想方設法讓學生廣泛閱讀,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書籍“資源共享”;舉辦朗誦會、讀書競賽等促進多讀;充分利用墻報、校報定期刊出學生作品,互相傳閱,讀寫結合,以讀促寫,以寫促讀。
其次是課堂閱讀教學。應關注學生的初始化閱讀。在學生沒接觸文本時,不設計教學活動,在接觸文本獲得原始體驗后,教師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矯正、引申原始體驗,并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原始體驗基礎上生成、引導、訓練。這樣才符合學情,真正使語文素養得以提升。如何發揮主導作用呢? 一、精心設計活動。結合課文和學生特點,既生動有趣又高效藝術地將文本學習轉化為一個個活動,體現學生主體,課堂教學易于生成,鍛煉綜合能力,而教師對活動的設計、調控、引導也彰顯其主體地位。需強調的是,語文學習活動設計必須合乎實際,有提高語文素養的實效。
二、促進溝通。閱讀教學主要要素——教師、學生、文本之間有多重對話:生本對話的深層次推進離不開教師的藝術介入,生生對話的有效展開離不開教師的藝術引導。學生和文本、學生和學生的對話能否促進動態的生成最能顯示教師的調控藝術。另外,在學生忽視、曲解或難以深入理解的地方,教師要適時點撥,發揮主導作用。
參與對話過程中,教師當講則講,當導則導,當練則練。立足“高效、實效”。在課堂教學之前,思考學生要有何提高,何種教學形式最有利。課后反思學生所獲幾多,是否發揮促進學生發展。課堂教學應也必須是生成和預設、習得和學得、探究和接受、自主和引導的、過程和結果的統一。
三、指導語文學法。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研究學法比教師研究教法更重要。語文能力主要是習得和學得的,要引導學生研究如何學,探討科學的學習規律和方法。具體引導學生探索適合的聽課方法、討論方法、具體閱讀方法等。使教與學形成合力,更好促進學生發展。特別高三針對高考,要學生用錘煉的探究性閱讀本領,進行探究性閱讀訓練。在高考閱讀答題中,必須要學生依題意答題,進行探究閱讀,總結解題“程序”、思路,使答題逐步科學化、規范化。
四、延伸課堂。語文課應無條件地擴展和延伸,以培養語感,增加積累。閱讀教學要結合課文有意識地開拓閱讀教學新空間,激發廣泛閱讀興趣,糅合歷史、人文、科學等。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出課堂。把課堂變成思維的碰撞所,每節課上成問題課,激發學生在教師指導、學生嘗試、合作、探究中發現問題。使課堂教學自然就延展到課外。比如新課標人教版高中教材編有名著導讀,課文后附相關鏈接就是一個較好的拓展線索。學生獲得大容量的“庫存”,必能啟發心智,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培養文字的敏感。
語文是有生命的,閱讀更是充滿靈性的。人生的學習工作中,閱讀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是教學生以語言為工具,自由、廣泛地吸取思想,擴充知識,接受人類的認識成果。作為語文老師,唯有不斷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養,豐富自身底蘊,不斷探索教育教學新方法,才能做好學生的領路人。
參考文獻:
[1]《高中語文閱讀題型技巧點撥》
[2]《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新審視》陳維賢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13
摘要:
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內容,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文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體現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以及文學素養,因此抓好語文作文教學質量顯得尤為重要。筆者主要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幾點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
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教學策略
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一個重要階段,高中語文作為高中階段教育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一直以來都備受重視。高中語文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功底以及文學修養,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的重要內容,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核心地位,作文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效果。而且在高考中,作文在整張語文試卷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對其高考成績有很大影響,因此如何提高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是重中之重。下面是筆者自己的幾點教學建議。
1.創新教學理念,提高作文教學課堂的互動性
目前,我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模式普遍較為單一,教師過于強調向學生傳授作文寫作技巧,很少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溝通,導致課堂氣氛緊張,學生的寫作興趣低下,甚至有的學生非常害怕、恐懼作文。就目前高中生作文現狀來看,普遍存在言之無文,缺乏情感的問題,作文風格千篇一律,很少看到學生自己的觀點。新時期下,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打破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不僅應向學生傳授一些基本的寫作技巧,同時也應該注意和學生交流、溝通,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其次,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學習特點后,制定合理的教學方式,應將作文教學和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布置的作文題目也應盡可能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在寫作時有話可說,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比如,教師可以以“珍惜生命”為話題讓學生寫一篇作文,在寫作之前,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自由分組,相互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然后教師再點幾個同學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有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
2.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勢必可以提高寫作教學的效果。對于每一個高中學生而言,高考是最重要的難關,教師、學生都將所有的時間、精力放在如何提高高考成績上,而對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視度不高,這也是導致高中生寫作興趣低下的主要原因。高中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作文教學的重要性,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積極性。教師應可以多給予學生一些肯定和贊揚,這樣可以使學生心理得到安慰,增強自信心,更加執著于作文寫作。比如在批閱學生作文時,教師應仔細修改,在發現學生的亮點時,一定要在旁邊備注,“good”、“用得妙”、“很好”等嘉獎性的詞語。其次,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一些作文比賽活動,這樣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3.引導學生多閱讀,積累素材
高中作文相對于初中作文而言,更加有深度,而且廣度更廣。就近幾年學生的高考作文來看,很多學生的作文寫得比較空洞,都是泛泛而談,缺乏新意。在高考緊張的考試氛圍下,想要創作出一篇優秀作文,并不僅僅是要靠靈感,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平時的積累,只有自己肚子里面有貨,才可以在看到題目時能夠文思泉涌,思考問題時也更加全面。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引導學生多閱讀,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學會觀察,不斷積累寫作素材。首先,教師應將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聯系起來,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文章布局和結構、文字的表達方法。可以在閱讀文章后布置一次隨堂練習,讓學生將自己剛剛閱讀過程中所學的知識能夠靈活運用,變成自己的東西。同時,教師應向學生推薦《讀者》、《最小說》、《小小說》等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寫作水平的雜志、書籍,并且要求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留意一些名言警句或者是自己覺得非常精彩的語句、段落,并做好筆記,慢慢積累寫作素材。
4.應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寫作技巧
一篇好的作文,不僅需要良好的素材,充沛的感情,同時也需要一定的寫作技巧進行適當處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技巧,為自己的作文加分。比如,在文章的開頭如果比較有新意,往往會給閱卷老師眼前一亮的感覺,可以增加第一印象。同樣,如果文章的結尾有一個漂亮的總結,為整篇文章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也可以為整篇作文加分。因此,學生在寫作時,應在開頭、結尾的地方多花點心思。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質和綜合素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新時期下,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應引導學生多閱讀,積累素材,并且傳授學生一些必要的寫作技巧,全面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14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內涵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內涵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從感性意識來看,人文精神指對人性的理解、寬容及尊重等;第二個方面是從理性意識來看,人文精神倡導的是科學理性,強調人對真理的追求,對科學的堅持。第三個方面是從形而上的辯證意識來看,人文精神強調的是對人類最高價值的追求,這種追求可超越時間和空間。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途徑
(一)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高中語文的學習離不開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找到學習榜樣,通過學習榜樣人物的寶貴精神提高自身道德素養。由于課外閱讀覆蓋的知識面相當廣泛,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不僅能夠豐富知識量,還能提高人文素養,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外閱讀手段,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適時為學生推薦優秀的、經典的書籍,定期開展課外知識競賽活動,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如學完《張衡傳》后,學生了解到候風地動儀比歐洲的地動儀早了1700多年,教師可以順勢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閱讀和收集我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資料,并開展知識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將人文教育作為語文教育的基礎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是注重知識的灌輸,在解決問題方面一味尋求標準答案,禁錮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得大部分學生并沒有掌握語文課堂的'精髓所在,思維上缺乏思考問題的靈活性和多樣性,無法體會課文的思想情感。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將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入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從語文教學的目的和本質出發,形成新的語文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
(三)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良好教學環境的建立直接關系課程教學質量,語文教學也不例外。語文課堂作為文學教育的載體,同樣肩負建設學生人文精神的重任。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營造良好的人文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創新精神和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及工具性相結合,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進一步提高,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人格。如教學屈原的《離騷》時,教師不僅要進行詩歌字面理解方面的教學,還要將詩歌體現出的人文精神傳遞給學生,屈原把“香草”比做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把“美人”比做楚王,既表現對楚王的悲憤之情,又抒發了對祖國的忠貞之情。教師要在課堂中融入更多人文情懷,用屈原堅韌不屈的人格激勵學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從而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四)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
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語文知識的過程,還是進行深層思想教育的過程。對高中語文教學而言,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關注社會上或生活中的人和事,并進行反思,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如教學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生命進行思考,讓學生關注人生,思考人活著的意義。學生閱讀完課文之后,不僅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可貴,還可以體會到平凡而偉大的母愛的力量,感受到人世間無私的親情,進而樹立愛社會、愛他人、愛自己的人生觀。
三、結語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是尤為重要的。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將人文教育作為語文教育的基礎,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將知識教育與人文精神教育相結合。通過這些途徑,高中語文教學將達到預期效果,確保語文教學的意義和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15
一、語文課堂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確保師生之間的友好相處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逐漸淡出了我們教師的教學思想。現階段的素質教育理念強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和聯合。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要面臨共同的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要求教師和學生攜起手來共同完成教學計劃,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能夠互相理解、互相注重,密切合作。只有雙方積極的配合在一起,才能夠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共同促進愉悅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實施。因此,教師和學生應一起努力來提高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在語文課堂中,師生一旦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擁有了友好的情感基礎,學生便會主動自覺地聽從教師的安排,教師也會心情舒暢、發自內心地愿意為學生設計科學、愉悅的學習方式,教師和學生才能夠形成一致的目標,這樣愉悅教學活動才能夠順利進行。正如韓愈所說:“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如果學生在情感上不能夠相信教師,教師也不熱愛自己的學生,師生之間的這種冷漠情感便會嚴重抑制愉悅教學活動的開展,影響學生學習的情緒,從而導致雙方在教學中都無法感受到愉悅的體驗,大大降低了語文的教學質量。為此,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積極主動地和學生處好關系,在學習生活中要熱愛關心學生,主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師生之間建立一座良好的溝通橋梁,促使師生之間融洽、友好的相處。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教師都要尊重學生自己的思想和人格,不要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學生。學生只有感受到了教師的尊重和關愛,才會主動地去親近教師,積極愉悅地接受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和教導。同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必須做到公平和公正,對待優秀和落后的學生要一視同仁,不帶偏見的思想和眼觀去處理問題,多給予學生鼓勵和夸獎,主動打破師生之間的`情感障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激勵學生建立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推進愉悅教學的開展。
二、運用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來增強
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熱情學習的愉悅感與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有著必然的聯系。好的課堂氛圍能夠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能夠讓學生形成與教材情感相一致的體驗,這樣就會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形成相一致的基調,思維活動便會十分自由和活躍,有利于愉悅教學的實施。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創設與之相一致的氛圍,既要做到靜謐和炙熱,又要活潑而緊張,讓學生能夠在十分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探索及獲取豐富的知識。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輕松而愉悅的教學氛圍,不斷激起學生的正面情感,以使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與愉悅的心情,從而激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
三、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素材來調控學生的心弦,控制好教學節奏
我們通常認為只有音樂才有一定的節奏,其實并不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把握好一定的節奏,確保學生在探索和理解知識的過程中能夠自然而舒適。眾所周知,節奏和旋律優美的音樂總是能夠扣人心弦,使人駐足凝神。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做好一名樂師,善于調節學生的學習節奏和步調,爭取讓語文教學課堂能夠演奏出優美動聽的旋律。語文課堂中,教師組織教學的節奏,也是愉悅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步調適中的教學節奏才能夠給學生帶來愉悅完美的體驗,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緊扣學生的心弦,使學生不斷地學習和探索,順利地開展愉悅的學習活動,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為此,我們語文教師一定要善于把握高中學生的學習的節奏,在課堂中讓學生的思維永遠處于最活躍的狀態,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小結
總之,高中語文教學一定要緊跟教育改革的發展和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實施愉悅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過程體驗到快樂的感覺,體驗到語文知識帶給自己的幸福感,從此更加喜歡上語文課堂,喜歡上探索和學習語文知識。這樣才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05-20
高中語文教學淺述論文09-29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15篇)07-01
談高中語文教學改革論文10-03
高中語文教學之導學案教學初探論文03-19
范例教學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的運用論文10-02
高中語文教育論文09-22
高中語文議論文05-19
試談高中語文教學方法論文09-27
高中語文在課改中的課堂教學研究論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