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治理論文15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環境治理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環境治理論文1
改革開放以來,在狂熱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關注,長期的投機與僥幸最終導致了無法忍受卻又必須面對的環境危機。在霧霾天氣逐漸成為我國廣大地區常態天氣的背景下,環境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并被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黨的十八大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將我國環境污染犯罪治理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但是環境污染犯罪的生成機制決定了其治理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疾風驟雨式的治理可以在短期內組織社會資源實現治理目的,但是,由于治理成本高昂以及沒有考慮環境污染犯罪的成因,這種治理方式注定難以長久。環境污染犯罪的演變和發展由其基本的犯罪規律所決定,要從根本上治理環境污染,必須選擇相對合理的策略進行配合,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治理主體:政府主導與公眾參與的平衡
長期以來,我國基于國家至上和國家權力無限的觀念,奉行國家本位模式。其最大特點是行政機關在犯罪治理中居于壟斷地位,政府是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主導力量。犯罪治理的政策主要來自于政府的政策和方針,治理策略也會隨著政府政策的變化而變化。而政策往往具有相當的靈活性,這就導致治理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政府本位的治理模式中,依附于政府政策的法律制定、執行的可預測性和穩定性不能得到保障,同樣的犯罪行為隨著政策的變化會導致不同的后果。由于治理政策經常變化,導致治理的效果大大降低。另外,國家本位治理模式認為對環境污染犯罪的處理是國家的事情,政府是犯罪治理的直接責任人。在環境形勢惡化期間,為了維護政府的權威,樹立公信力,政府往往會違背犯罪治理的基本規律,采取專項整治或治理等方式,集中投入司法資源和社會資源對環境污染犯罪進行整治,反而造成社會資源的更多濫用和浪費。
環境污染犯罪的發生涉及諸多因素,其犯罪原因是一個多層次的復雜系統。治理環境污染犯罪必須注意觀察與環境污染犯罪的發生有密切聯系的各種社會關系,重視對環境污染犯罪原因的控制。由于環境污染犯罪治理所涉技的因素眾多,單靠政府無法應對環境污染犯罪發生的諸多因素。因此,治理環境污染犯罪應該是整個社會的共同責任,必須動員整個社會力量。不論是作為社會組織管理者的政府,還是作為社會組成部分的社會團體、組織以及公民個人,都是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主體。當然,社會公眾參與到環境污染犯罪治理并不是否定國家在環境污染犯罪治理中的作用,而是在強調國家的引導作用、明確政府責任的同時,充分發揮社會公眾在環境污染犯罪治理中的作用,推動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主動性。在現代社會,國家并不會主動介入社會生活,傳統行政法手段或刑罰手段往往只在發生了危害社會秩序或他人人身財產安全之時才對污染行為加以規制,是一種消極的被動控制。但是,環境污染具有破壞范圍廣治理恢復困難的特點,這就要求必須在污染之前就進行主動控制。可以說,環境污染的特殊性客觀上促使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革新,這種革新反映了環境污染犯罪治理模式應該是一種以預防為前提的治理模式,轉變集中表現在社會公眾與政府協同合作。社會公眾與政府的協作可以充分調動社會多元力量和運用多種社會控制手段,既重視打擊環境污染犯罪,又注重事先預防和控制環境污染犯罪。
公眾參與到環境污染犯罪治理中對環境污染進行非政府的控制是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發展趨勢,政府和社會的協同合作應該成為新時期我國治理環境污染犯罪的基本方式。我國推動公眾參與環境污染犯罪治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培育公眾參與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意識與熱情。公眾參與環境污染犯罪治理最根本的問題是如何激發公眾參與的意識和熱情。在司法實踐中,經過參與個案經驗的積累,公眾參與的意識和熱情正逐步提高,但是,從整體上看社會公眾參與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意識和熱情還是難以滿足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要求。為了提高社會公眾參與的意識和熱情,一方面可以發揮媒體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在網絡化時代,媒體不僅可以提供環境污染犯罪信息、宣傳環境污染犯罪的嚴重后果,從而激發公眾參與的熱情,也可以為公眾參與提供良好的途徑和平臺;另一方面,政府應采取各種措施鼓勵公眾參與環境污染犯罪治理,例如,可以通過獎勵的方式鼓勵公眾參與到環境污染犯罪治理中。
第二,建立環境污染犯罪信息公開制度。公眾只有在知情的前提下才能參與,知情權是公眾有效地參與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前提與基礎。為了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必須建立和完善犯罪信息公開制度,可以使公眾了解環境污染犯罪的規律、特點,從而提高犯罪治理的有效性。犯罪信息公開也可以引起公眾對環境污染犯罪問題的關注,激起強烈的社會輿論,提高公眾參與犯罪預防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山。因此,應當采取適當的措施,建立環境污染犯罪信息公開制度,為社會公眾獲取信息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三,完善環境刑事司法制度。在環境刑事訴訟中,可以提高被害人的訴訟地位。環境污染犯罪案件在我國是公訴案件,只有檢察機關才有權提起刑事訴訟,對犯罪人進行起訴。但是,環境污染犯罪與其他刑事犯罪的性質顯著不同,其侵害的對象具有不特定性,涉及的區域廣,危害程度極大,且難以回復。因此,可以賦予被害人在環境刑事訴訟中的自訴權。同時,環境刑事訴訟過程要符合司法民主與公開的要求,將社會公眾參與到訴訟過程中,既確保社會公眾分享到司法權,又有助于把公眾的良知引入刑事司法,使得刑事司法更加接近公眾情感,從而激發公眾參與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熱情。
治理體制: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
環境違法行為與環境污染犯罪行為的危害程度不同,在性質上并無差異,但危害程度的不同就導致了法律后果和處理機制的迥異。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環境違法行為與環境污染犯罪行為在處理機制上具有絕對的區別:環境違法行為由行政機關處理,環境污染犯罪行為由司法機關處理。這種治理體制貌似明確,但是,由于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各自形成封閉的體系,沒有形成順暢的銜接渠道,直接導致對環境領域犯罪行為的追究受阻。
在環境治理領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不順暢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治理的權力分配不合理,行政權過大,制約了司法權。在司法實踐中,公安部門雖然可以獨立地對涉嫌環境污染犯罪的案件進行立案偵查。但是,由于環境污染本身的復雜性,無論是對環境污染行為、危害結果的調查,還是對因果關系的認定都不同于其他的刑事案件。由于公安機關對環境污染缺乏專業知識和收集證據的能力,導致公安機關事實上對環境污染犯罪案件材料的來源主要依賴于環保部門的移送。根據《關于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的過程中,發現有符合移送條件的案件,應當立即指定兩名或者兩名以上行政執法人員組成專案組專門負責,核實情況后提出移送案件的書面報告,報經本部門正職負責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負責人審批。決定批準的,向同級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移送手續;決定不批準的,應當將不予批準的理由記錄在案。按照這一規定,環保部門對環境污染案件是否移交司法機關具有重要影響,他可以根據自身的判斷來決定對涉嫌環境污染犯罪的案件是否移送給司法機關。從程序看,行政機關對環境污染案件具有較強的篩選功能,完全有可能過濾一些案件,從而導致一些環境污染犯罪行為難以進入到刑事司法程序。事實上,在我國一些社會影響很大的環境污染案件無法進入司法程序,很多都是由于環保部門的不作為所造成的。
在現有的治理體制中,由于行政執法不嚴,導致刑事司法承擔著很大的壓力。環境狀況的持續惡化促使社會推動刑事司法強勢介入到環境污染治理領域,《刑法修正案(八)》對污染環境罪的犯罪構成進行了修改,降低了成罪標準,擴大了法網。刑事司法的強勢介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據不完全統計,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出臺后的半年內,環保部門向公安機關移送了近300起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超過近5年的總和;公安機關已立案偵辦247起此類案件,相當于過去10年立案總量。通過刑事司法倒逼環境行政嚴格執法的方式,盡管在短期內具有一定效果,但是,過分使用刑罰手段也會過度透支司法信用,從而助長不法分子的投機心理。環境污染犯罪治理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還是如何解決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問題,從而推動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應對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協調性。
協調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關系,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專業的環保警察,即在公安機關內部設立專門的環境污染犯罪追訴機關。目前,國內一些省份已經開始了設置環保警察的嘗試,例如河北省于20xx年9月18日成立了全國首支環境安全保衛總隊。環境警察機構的建立既是用刑事手段保障環境行政執法的權威性和效能,又避免了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之間因為立場、角度的不同而產生沖突。
第二,構建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一體化的信息平臺。環保部門、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可以借助電子化辦公系統設置聯合執法系統,由行政機關與公安機關將各類環境污染案件信息錄入系統,在案件線索、行政處罰結果、法律文件、數據規定及案件處理程序上,逐步實現環保部門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信息聯網共享。環境違法信息平臺建設既可以強化司法機關對環境行政執法的監督,也可以提高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公開與效率,從而更好實現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對接。
第三,加強檢察機關對環境行政執法的監督。檢察機關是我國法定的法律監督機關,可以對環境行政的執法活動進行監督。檢察機關的監督可以包括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日常監督是根據信息平臺對錄入系統的環境污染案件的執法情況進行全程監管,促進環境執法人員嚴格履行環境監管的職責;專項監督是檢察機關定期對環境執法機構的案卷進行抽查、評查,以考慮案件辦理是否合法、有效,有無存在該移送而不移送的案件。
治理手段:刑罰與其他治理手段的協調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犯罪治理應當是合理使用多種手段的系統性治理策略,單純依靠某一因素或某一手段無法達到犯罪控制的預期目的。在我國,政府是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直接責任人,由于行政手段和刑罰手段具有猛藥的作用,短時期內效果比較明顯,因此,刑罰手段與行政手段是治理的慣常手段,而其他手段基本不受重視。同時,在當前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不順暢的法律制度背景下,行政處罰方法與刑罰方法相互脫節,各自為戰,未能對環境污染的治理形成應有的合力。刑法理論一般認為,刑法具有謙抑性,只有當其他法律不能調整某種社會關系時,才由刑法予以調整;只有當其他法律不足以抑止某種危害行為時,才由刑法予以處罰。我國刑法對犯罪的規定模式是立法定性又定量的模式,只有行為的社會危害性達到一定程度才能由刑罰制裁。在環境污染犯罪治理中,由于污染行為輕重有別,所以處罰也應該有區別。環境行政法對一般的環境污染行為進行處罰,而刑法對嚴重的環境污染行為進行處罰。
從技術層面上講,各個法律各司其職,共同起到治理環境污染犯罪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國行政法觀念不發達,特別是行政執法不嚴的情況下,導致刑法在環境污染犯罪的治理中面臨著很大的壓力:既要擔負防止一般環境污染違法行為發生的任務,又要預防嚴重環境污染犯罪行為的發生。人們本來希望通過這樣的立法模式來縮小刑法介入社會生活的范圍,但現實的使命又使得刑法不得不廣泛地介入到社會生活之中。刑罰只是犯罪治理的手段乙.,只有其他手段不足以解決社會糾紛之時,刑罰才能介入。正如德國刑法學家李斯特所說的最好的刑事政策就是最好的社會政策,僅靠刑罰手段不足以抑制犯罪。在任何司法體系中刑罰并不是唯一阻止環境污染行為的有效方法。刑罰總是作為不得已的最后使用的方法,并且可以結合其他(行政、金融等)法律規定使用。當一個適度的刑罰和其他法律手段相結合一起使用時,才會發揮有效的作用。
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手段應該是多元化的,是合理使用法律、行政等手段的系統性治理策略,具體表現為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環境污染犯罪行為給予全方位的阻斷。在環境污染犯罪治理中,要使各種治理方法協調,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環境污染犯罪的刑罰結構。我國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的刑罰手段比較單一,監禁刑與非監禁刑比例失衡。有限的刑罰手段顯然難以合理打擊犯罪,無法滿足懲治環境污染犯罪的需要。盡管在我國《環境保護法》中也規定了一些行政處罰方法,但是,這些行政處罰方法在功能上顯然無法與刑罰方法相提并論。除了監禁、罰款等傳統的刑事制裁外,應設置既能補償環境危害,又能去除因破壞環境而獲得的經濟利益的其他手段,例如責令限期治理、責令補救或恢復環境等。
第二,嚴格環境行政執法。環境行政執法的乏力不僅影響了環境行政執法的效能,而且使環境污染犯罪過于依賴刑罰手段,反而降低了刑罰預防的效果。嚴格環境執行執法一方面需要提升行政執法機關的執法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外部的監督。三,推動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環境污染犯罪治理。非刑罰手段的使用側重對污染行為背后的問題、動機和背景情況進行考慮,而對這些因素的考察依賴社會力量。只有社會公眾參與到環境污染犯罪的治理中,非刑罰的治理手段才能和刑罰手段相配合有效地制止環境污染犯罪。
環境治理論文2
隨著國家的發展,人們對自身生活環境的要求逐漸提高,其中,污水問題與處理措施被廣泛關注。部分城市在污水處理方面存在資金短缺、處理設備不完善等問題,使城市在環境保護過程中,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問題。
城市環境的保護對人們的生活以及身體健康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目前,部分城市在污水問題的改善方面存在較多問題,進而對城市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相關人員應對這些問題加以重視,采取相應措施,解決問題,為城市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給城市人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一、城市環境保護污水治理問題
(一)缺乏先進的排水設備
在城市環境保護污水處理問題中,排水設備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可以有效的改善污水問題。但是,目前部分城市的排水設備較為落后,在污水處理的過程中,無法達到良好的效果,一些設備由于使用年限過久,出現損壞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僅不能改善水資源污染的現狀,還會加劇城市環境的污染程度。
(二)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
目前,部分城市在環境保護水污染處理方面,出現資金短缺的現象,國家與相關部門對污水處理問題沒有足夠的認識,無法給予各個城市足夠的污水處理資金,導致部分城市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出現設備短缺、技術落后等問題。同時,我國資金鏈較為薄弱,部分城市在污水處理方面,甚至要向國際方面申請貸款,盡管如此,也無法完全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
(三)缺乏完善的控制措施
在城市環境保護過程中,部分地區的相關人員沒有制定較為完善的污水排放控制措施,導致人們對污水排放問題沒有足夠的重視,家庭污水、工程污水等排放量逐漸提高,其中,生活污水占總排放量的三分之二,這些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的增多,人們對污水排放問題不夠重視等,使得城市污水排放負荷成倍增加,一些城市的生活污水甚至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引入水體中,城市環境越來越差,不能為人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并保證飲水質量,對國家的發展造成間接影響,所以,相關部門必須找到有效措施,解決水污染問題,為后人提供優質的飲水資源。
二、污水治理問題解決對策
(一)完善污水治理措施
近年來,城市污水治理出現很多問題,其中,治理措施不完善問題較為明顯,人們對污水排放量的重視度較低。所以,相關部門必須對污水治理措施加以完善,第一,要加大工廠污水排放的管理力度,減少污水的排放量,制定相關應對措施,預防突發事件的發生[1]。第二,要加大生活污水排放的管理力度,適當的開展社區講堂,使人們了解污水排放對環境的危害程度。第三,建議有關部門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制約人們污水排放量,只有從根源減少污水的排放,才能更好的抑制城市環境污染的進一步發展。
(二)污水排放技術的重視
城市環境對城市人們的生活而言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污水排放技術的落后,部分城市的水資源也遭到了破壞,所以,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污水排放技術的重視[2]。首先,引進先進的'污水處理方法,包括化學、物理、生物等處理方法。其中,化學處理方法就是利用一些化學物品,對污染物與水進行分離,可以直接利用人工去除污染物。物理處理方法就是將污染物沉淀到污水最底部,保證排放出來水的污染程度降至最低。生物處理法就是利用生物原理,對污水進行處理,例如:生物膜處理方法,相關人員可以利用生物膜,將污染物篩選并吸附,使排除的水污染程度降至最低。其次,引進先進的排水設備,根據多方面考察,采購排水效率高、價格合理、質量較好的設備,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排水質量,還能夠降低成本支出。最后,要對工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不僅要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要增強其綜合能力,對工作人員進行思想上的教育,鼓勵其善于觀察與發明,研究新型排水設備,同時,要對工作人員進行安全知識與安全技術的普及,在提高排水質量的基礎上,保證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切實提高城市污水治理工作的整體質量,為城市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有效保證。
(三)加大資金的投入
目前,部分城市在污水處理方面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國家應該加大資金投入的力度,階段性的開展募捐活動,利用部分公益人物與百姓的力量,提高城市水污染處理的資金量。相關部門還可以鼓勵部分單位進行技術與設備的支援,使城市水污染處理資金支出減少[3]。
(四)提高污水管道的利用率
目前部分城市已經安裝了污水排除管道,但是,還不能更加合理的對其進行分配,部分生活污水管道與生產污水管道串聯在一起,使其失去使用的意義。所以,相關部門要重視污水管道的利用情況,將生活與生產污水管道分離,適當加入新的管道網配置,這樣,生活污水與生產污水才可以得到合理的分配,相關人員在進行污水處理時,可以根據污水的性質,對其進行更好的處理,減少處理時間,降低工作的繁瑣性。同時,相關部門必須嚴格監督管道質量與施工質量,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問題,適得其反。
結語:
無論是生活用水還是生產用水,對人類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及時的對其進行處理,水資源將會被破壞,所以,國家要對城市環境以及污水處理加以重視,提高污水排放質量。
環境治理論文3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勢如破竹,對國民經濟的增長起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資金薄弱、技術落后等缺陷在發展的同時對環境也造成了破壞和污染。如今,中小企業的環境治理已成為社會的一個焦點,同時也是國家急不可待的挑戰。面對即將來臨的20xx年G20峰會,政府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環境治理,尤其是杭州地區的中小企業,對其進行了大批的整頓。
良好的企業環境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是企業擴大經營利潤的重要保障。環境科學治理符合“人與自然、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始終貫穿于企業整個經濟鏈的過程。但環境時常被人忽略,無論是曾經西方國家的工業化時代還是我國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時期,環境都遭到了嚴重的“踐踏”與破壞,“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觀念仍根深蒂固。而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資金薄弱、技術落后、規模小等原因,在環境治理方面往往更力不從心。此外,中小企業還受到現實條件和傳統觀念的影響,企業的發展在一定基礎上以犧牲環境,污染環境為代價。因此,國內外越來越重視環境與企業和諧發展的研究,下面就以我國杭州在20xx年成為G20峰會主辦城市的背景下,來探討如何治理中小企業的環境問題。
一、企業環境治理的概念
環境問題被廣泛認為是可持續發展中最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十一五”規劃《建議》曾提出:“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明確地強調了環境的重要性。當前,我國的環境形勢非常嚴峻,歸根結底在于周圍的企業超額地排放污水,廢氣而造成的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等現象。因此,在不阻礙企業發展的前提下,給企業在環境問題上加上緊箍咒刻不容緩,要讓企業在環境治理上下功夫。什么是企業環境治理?環境治理就是企業設置專門的環境治理機構,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等各種方式對企業每個生產環節所產生的廢氣、廢水指標嚴格監測及排放,企業內部各種機器設備的定時維修,以及各種資源的循環利用等方式來調整企業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使企業的經濟發展與環境相協調。其目的就是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相處,實現最終的可持續發展。
G20峰會即將到來,環境問題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企業在環境治理上的作用不容忽視,而企業自身的環境治理就更顯得舉足輕重。加強企業內部的環境治理,對企業自身而言,有利于更長遠的發展;對國家而言,符合“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從而促進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
二、中小企業內部環境薄弱的原因
隨著9月G20峰會的即將到來,我國上上下下展開了嚴格的環境整頓,尤其是浙江杭州的環境治理,無論是杭州市內各個河流水質的檢測還是空氣質量,無論是城市中心的衛生還是農村地區的出租房衛生檢查,政府都高度重視。當然,中小企業也不例外,緊張有序的衛生檢查無疑對中小企業產生了巨大的壓力,隨之而來的是一批批中小企業宣告破產倒閉的訊息。那么,為什么中小企業內部的環境會如此薄弱?
1、中小企業流動資金不充足
據調查顯示,以杭州地區的中小企業為例,它們的規模大致在20人—200人之間,企業的注冊資本在50萬元—480萬元
左右。中小企業將80%的注冊資金投入到日常設備的購買,廠房的改建以及員工的工資等。因為其本身資金就入不敷出,內部流動資金相比國有企業相差甚遠,如果當政府出臺一系列有關于加強環境治理的政策時,例如《環保法》,中小企業在政策面前往往更力不從心,甚至會有逃避的僥幸心態,若是投入大量的資金于環境治理方面,那么企業內部資金流動就顯得更為困難。若企業此時慘淡經營,整治環境的能力和精力也會更微不足道。
2、中小企業環境治理機構不完善
一個成功的企業是由多個階層機構所構成,大到總裁、副總裁、總經理,小到基層職員等,每個階層都有相應的負責人,每個部門也有完善的環境治理機構。例如一些優秀的大型國有企業,它們有明確的階層機構,對于每一項的生產工作程序都會嚴格的執行,對于企業環境問題的治理也有自己獨特的治理方式,廢氣、廢水等排污量指標嚴格控制,它們的經營目標更是追求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中小企業機構層次不明確,且存在一人領導一人決策的現象,環境治理機構更不復存在。對于企業內部環境問題的治理,領導者也往往極易忽略。由此可見,健全企業內部治理機構,有利于企業更長遠的發展。
3、中小企業缺乏正確的公司戰略
社會上存在很多以營利為目的而成立的組織,一部分中小企業就是其鮮明的代表。部分中小企業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存在嚴重的錯誤觀念,在快速度追求經營利潤的同時忽視企業生產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加拿大學者明茨伯格曾提出公司戰略具有應變性、風險性和競爭性。處在環保理念根深蒂固的時代,若沒有正確的經營戰略,沒有環境治理策略,沒有嚴謹的戰略分析,則企業也將會被社會所淘汰。正是因為中小企業缺乏這種企業環境治理的戰略,它們的內部環境也會格外的脆弱,企業也處在倒閉的'邊緣。
4、高層管理者環境意識淡薄
近年來,“富二代”這一詞在社會上廣泛流傳,部分中小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則是富二代的真實寫照。他們通過繼承家業的方式來獲得最高層領導人的職位,其綜合素質、能力以及企業管理知識方面相比有所欠缺。此外,部分管理者一味地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以不斷擴大企業經營規模和收入為目標,忽視追求利潤之后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破壞所帶來的嚴重后果,這些后果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企業需要投入2—3倍的資金去治理環境問題。由此可見,一般而言,若企業高層管理者存在錯誤的思想觀念,該企業內部環境也往往是十分薄弱的。
5、其他社會因素
相比較國有企業,中小企業渠道相對狹窄。首先,近些年來,國家的主要資金投入在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國有企業的扶持,對于一些中小企業則是放任不管的態度,銀行對于中小企業貸款條件也是十分苛刻,中小企業可從銀行的貸款數額頗少,而導致部分中小企業失去信心,在困難面前選擇后退。其次,政府對于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也不強,眾多企業紛紛選擇破產倒閉。最后,市場的不健全性,一些重要的信息在市場上存在滯后的現象,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三、中小企業環境治理的基本對策
1、建立多種環境治理機構及環境協議
1972年的斯德哥爾摩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之后,全球建立多種治理環境的機構,例如世界環境組織(WEO)、可持續發展聯合會、國際海洋委員會等,各國之間也制定了環境協議,例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協定書》。借鑒歷史,我國政府可實行創新模式,與中小企業簽訂環境協議,也可在部分城市內設立企業關于各類環境問題治理的機構,頒發一系列的環境治理獎懲措施等,來提高中小企業對環境問題治理的重視度。
2、加強環境管理制度的實施
為促進綠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各部門仍要加強貫徹落實《環保法》,加強企業各方面的環境監督。吸收借鑒國外優秀的環境治理制度,例如ISO 14000 環境管理體系,1986年美國環保局頒布的排污許可證貿易政策等,嚴格監督中小企業的排污、排水、排氣量,通過檢測指標來衡量企業的環保程度,并且來降低排放量,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污染現狀,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完善市場機制和企業的融資渠道
首先,政府應健全中小企業市場的融資渠道,比如政府可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扶持中小企業改革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對于信譽較好的中小企業,銀行放寬貸款數額等來提高中小企業的流動資金數額,在一定的程度上解決企業的燃眉之急。
4、制定正確的公司戰略
面對大批中小企業倒閉的現象,調整公司戰略顯得更尤為重要。首先,中小企業應調整公司的經營理念,由追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轉變為追求環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企業領導者要起到以身作則的作用,倡導綠色產業、綠色經濟。其次,管理者應對戰略進行重新定位,可以建立一個研發、生產、營銷、服務、治理完整的企業價值鏈配置系統,為企業營造和保持新的競爭優勢。最后,重新設計企業的組織結構,改變指揮混亂的現象,提高管理效率。
5、切實推行循環經濟,走清潔之路
1972的《人類環境宣言》中強調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環境問題不僅僅只是環境污染,還包括資源的浪費問題等。中小企業應從根本上治理環境,合理循環利用資源尤為重要。中小企業應從我國的發展潮流和自身的發展情況,制定出與國家相符合,與自身相適應的循環經濟發展戰略規劃,采用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清潔技術,對于一些資源進行循環利用,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6、提高企業高層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企業高層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對于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管理者長遠的眼光能夠使企業更遠的發展,管理者不僅要認識到現狀,還要考慮到該經營項目會造成的后果,并加以改進,提出具體的措施實施。例如汪恕誠提出在開發利用水資源的經濟價值的同時, 還必須應該考慮可能造成的水污染等因素, 要求正確處理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的關系。
治理環境是一項任重而道遠,并且需要一直持續的遠大任務,而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兩者之間息息相關,都極其重要。對于20xx年的G20峰會,中小企業要始終秉著“經濟與環境相持續發展、相統一”的原則,堅持“綠色產業、綠色經濟”的理念,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積極參與環境的治理,在推行循環經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調整產業結構等措施的同時,努力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此來促進企業更大的經濟效益。
環境治理論文4
摘要: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國家對于水環境與河道治理工作高度重視。怎樣采取適當措施來整治河道污染問題,是目前階段環境保護工作的重大問題。基于此,先列出河道污染與水環境中面臨的問題,再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意見建議和治理措施,以期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河道治理;水環境保護;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農業的命脈,工業的血液,人們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水資源。隨著當今社會環保理念的廣泛深入,人們更加重視對水資源的愛護。
1河道治理與水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
1.1控污工作開展相對較為困難
工業發展初期,工廠難免會排放污水,這些污水一旦匯入河道,就會污染水資源,給水環境帶來巨大的威脅。盡管甘肅省的水環境整治工作正在有序開展中,但是河道治理工作開展時間相對較晚,治理方法單一,再加上污染程度不同地區存在,所以甘肅省的水環境和河道治理工作成效不明顯。因此,面對水環境和河道污染問題,如果要想實現真正徹底的有效治理,達到環境保護的目標,則需要采取多種合理有效的方式對水環境加強治理。
1.2生態護岸技術有待提高
我國在河道水環境治理方面,治理觀念比較滯后,與新時代建設的要求并不相符合,而傳統的陳舊的河道治理措施,則牽制著新型技術的發展,在河道治理的生態護岸方面,技術還比較欠缺。制約生態護岸技術轉型升級的因素主要有兩個。其一,傳統觀念的束縛。在河道設計方面,缺乏長遠性與有效性。在實際工程操作中,滯后的護岸技術應用效果并不顯著,但是新型的生態護岸技術應用范圍卻比較小。其二,生態護岸技術在應用時,需要有專家對其進行評審,通過實踐來增長經驗,彌補不足,不僅要確保生態護岸技術的安全性,而且還要使其具有良好的水環境保護效果。
2河道治理與水環境保護的措施
2.1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
在水環境保護方面,首先就是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與規劃。甘肅省水環境和河道治理工程比較大,所以應當從實際出發,結合河道治理的教訓與經驗,制定科學合理的河道治理方案。把水環境保護與河道治理放在同等地位,這樣有助于轉變傳統落后的治理理念,將生態環保的科學理念與河道治理規劃設計相結合,從而實現環境、安全與資源的統一。
2.2落實監管措施,加大執法力度
一是推行網格化管理。將區劃分為不同的網格單元,同時使網格內需要重點排污的企業落實到人的方面,初步形成由點到人、由橫到邊、由縱到底和由面到縣的監管格局。二是嚴把環保審批關。要重視對源頭的治理過程,對不符合環保要求或產業政策的項目都不予審批,從而引導企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三是加大督察督辦力度。以中央環保督察組督察整改為契機,加大對水污染治理的督察督辦力度,針對查辦過程中的問題,下達督辦通知,責令其限期進行整改。四是加大環保宣傳力度。積極借助新聞媒體、網絡等傳媒方式進行環保宣傳,擴大宣傳面,增強環保宣傳效果[1]。
2.3生態護岸,截污控污
在生態護岸的實施過程當中,必須不斷地積累工作經驗,吸取教訓,根據所制定的生態護岸規劃方案,認真負責地落實多項技術要求。相關部門更需要推動新型生態護岸技術的應用,以期達到良好的預期效果。在河道截污控源治理方面,務必進行充分的科學調查研究。當前,河道污染治理刻不容緩,主要內容是進行工業與生活點源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其中工業污染的影響最大。所以,務必根據達標方案的分析,對各種污染源進行控污與截污的處理,還可以通過采取污水與雨水分流排放的方式,避免污水流入河道。除此以外,政府務必加大污水管理力度,對當前部分嚴重污染的企業加強管理,引導工業部門的節能減排工作。建立專業的垃圾處理廠,實現對生活垃圾中固體污染物的`資源再利用。
2.4加強河道清淤工作
對河道的管理務必從多個角度出發,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科學的處理措施,加強對河道污染物的清理,從而盡可能地降低工農業污染程度,水資源管理部門更應將方案落實到人、到單位,層層傳導壓力,提高管理水平,認真履行崗位職責,以達到水環境與河道綜合治理的目標。
2.5加大宣傳保護力度
對于水環境保護與河道整治,人民群眾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甘肅省的不同河流都流經多個鄉鎮,因此河道保護與沿線居民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十分關鍵。水環境保護和河道治理工作,并非一日之功,所以務必要提高人民群眾投身環保的積極性,促使其加入水環境保護的行列,使每個人都能為水環境與河道治理做出自己的貢獻。相關管理部門也要積極進行水環境保護與河道治理方面的知識培訓,將其推廣到人民群眾中去,從而提高人民的環保意識,使水環境保護與河道治理工作得以落實,進而改善河道水環境。
3結語
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對河道進行整治,對水環境進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加強水環境與河道治理工作,有利于排洪泄洪,更有利于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水源。水污染問題伴隨著經濟發展而出現,所以這就要求人們采取科學合理的治理措施,加強對水環境的保護,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規劃,運用新型生態治理技術,加大對環境保護與河道治理的宣傳力度,從而增強水環境保護與河道治理的效果。
環境治理論文5
一、城市污水處理現狀及問題
雖然我國眼下已有很多的城市污水處理廠,但還有很多問題存在于日常的城市污水處理工作中,筆者現將此類問題進行簡單分類歸納,總結如下:
1技術手段落后
保證污水設施正常運轉以及城市污水處理效率的關鍵就是污水處理的技術。雖然我國一直沿用歐美國家的污水處理措施與路線,消化和吸收了許多國外先進的處理技術,使原本一窮二白的污水處理有了長足的發展,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污水處理廠也有著機械自動化程度低、消耗大以及效率低下等問題,這些都從根本上影響了城市污水處理的效率。
2污水處理廠的分布集中,再生水利用率低
城市再生水的回收利用難度大因為污水處理廠的集中集中分布。老城區的排水系統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合流制系統,為了有效治理城市污水,需要將這些合流制排水系統改造為分流制系統,或者建立一個污水截流系統;但是這對于后續再生水管線的布置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已經布滿各種管線的道路很難有再生水管線的立足之地;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重要方法就是對污水處理后的再生水重復利用,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在降低污水的排放量的同時可以緩解市政排水管道以及水環境惡化的情況。目前我國大部分處理廠采用的是將處理水直接排放的二級處理模式,導致了大量再生水的浪費,如何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將是我們要研究的主要課題。
3污水處理廠資金短缺,管理水平低下
政府撥款支撐著污水處理廠的生產運行與規劃發展,但隨著城市污水處理量的繼續增加以及政府撥款的不斷降低,傳統的污水處理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污水處理廠的發展,而且政府面臨的巨大的財政風險也使得城市污水處理事業面臨瓶頸期;污水處理廠的工作人員大部分不能適應城市污水處理技術的復雜性,導致大多數已經建立好的城市污水處理廠不能夠進行正常工作,城市污水處理工作遭到嚴重的影響;同時從國外進口的污水處理設備在經過幾年的運行之后,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磨損、老化現象。但因為資金短缺以及缺少相應的技術人員,機械設備的維護與更新出現斷層,進而影響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效率。
二、城市污水處理的改善措施
1采用新的污水處理工藝及提高污水再生效率
城市污水處理效率直接與污水處理工藝掛鉤,污水處理工藝越先進,污水的處理效率越高,但是城市污水處理工藝主體采用的都是具有降低有機負荷以及能量消耗、運行費用較低的活性泥污染法。但是我們仍然需要對一些資源消耗低、資金耗費少、環境親和力較強的處理工藝;城市污水再生效率的提高不僅可以節約淡水資源,還能進一步促進污水處理行業的技術發展。
2污水處理廠的合理布局及加大投入
針對城市污水處理要進行統籌規劃與合理布局,同時合理規劃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地址與方案,以便促使城市污水處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目前,制約我國的城市污水的處理的重要因素是技術落后和缺乏資金。為了更有效地治理城市的污水,在借鑒和汲取國外發達國家城市污水處理的成果及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城市的實際情況,加大對資金、人才、科技的投入力度,建立一個專業的研究機構,提高城市污水處理的技術水平,同時加快城市污水處理技術的推廣,積極研制、開發符合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技術以及處理設備,以達到提高處理污水的效率和水循環使用的能力的目的。
3提高管理及設備保養水平
對污水操作人員進行職業素質培訓,提高污水處理工作人員的素質,進而提高污水處理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設備的使用率;我國大部分污水處理設備是從國外進口,由于長時間的運轉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磨損,而管理維修人員就一定要重視設備的維護,定期清潔保養,更要不斷豐富提高自己的技術知識,以便在設備出現小問題時及時發現維修避免其擴大化。注重設備的更新例如可采用重慶楚天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光觸媒;波觸媒;雙觸媒污水凈化設備。而通過使用新型設備能使水污染處理更完善而且處理后的效果優于國標,達到中水回用。
三、環境保護與城市發展相協調
城市發展規劃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包括城市所處的地理位置、風俗文化、城市本身的特點等,進行合理布局。城市環境為所有準備工作的基礎,城市環境不僅包括自然與地理環境、人文風俗、氣象水文等,還應該考慮城市的經濟水平等數據;境的規劃勘測包括的數據有大氣、水文、噪音等檢測數據以及城市歷來的污染物來源數量等,這些都構成了城市環境規劃的`基礎。城市的規劃發展,是整體與局部協調統一的關系,是科學發展的重要體現。要區域化節點化,從宏觀的角度去把握整個城市,用辯證的思維來思考城市的發展未來。要做到城市的發展與環境的協調統一。
從廣義建筑學的角度看城市環境的組成因子,環境是人類生活的基本因素。但是,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今天,制約城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環境問題,環境保護成為當下的研究重點,環境學也成了社會的顯學。環境矛盾最為尖銳的地方就是人類中最為集中的城市,所以作為城市發展指導的城市規劃必須考慮環境的保護,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問題研究是基于城市規劃和環境學這兩門交叉學科的新研究方向,是尋求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構建和諧環境的新途徑。城市化發展對資源的過度消耗引發了一系列城市問題:諸如城市的交通擁擠、空氣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的處理等。在當代的城市化進程中,世界各國的規劃工作者已普遍認識到考慮環境保護的重要因素就是以形態環境為基本對象的城市規劃,只有在城市規劃上考慮環境問題,才可以從根本上防止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并有利于環境的逐步改善。城市的污水處理、城市的環境規劃、城市的環境保護這些問題總結起來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環境的保護是一個長期重要的問題
結語
實提高城市污水處理建設和運營效率的關鍵是機制創新和制度建設,在充分認識城市污水設施建設是長期性、綜合性和艱巨性的,同時在尊重科學,遵守基本建設程序的基礎上,促使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朝著低耗高效、方便管理的方向發展,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擺在所有同行面前的一個難題,相關的部門要能夠從科學發展觀出發,采用新技術進行全面改進探索,方能提高我們的城市生活質量,同時為城市帶來更多的清新和綠色。
環境治理論文6
摘要: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與此同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給人們的思想造成了一定沖擊,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必須一改傳統的思維方式,做到與時俱進在創新中謀求發展。對于環境污染治理工程而言,對其的管理是環保工作中較為重要的內容之一。然而,由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使得該項工作的開展不盡人意。為此,應采取積極有效地措施提高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就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進行淺談。
關鍵詞:環境工程;管理;對策
1、前言
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是污染治理環保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的重要環節,是提高環保投資效益、確保環境工程質量、實現預期環境目標的有力保證。然而,環境管理,特別是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作為一項獨立而具體的管理工作,既具有一般工程管理的共性,又有區別于其它工程管理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它的復雜性和邊緣性兩方面。只有充分認識到它的這一特性,才能真正尋找出切合實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對策 。
2、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特殊性
2.1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復雜性
所謂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復雜性 ,主要指如下幾個方面:
2.1.1環境污染治理項目中污染因素的復雜
性絕大多數的工業企業排放的污染物,不論是工業“三廢” (廢水、廢氣和廢渣 ),還是噪聲污染、放射性污染及熱污染等等,均為多種污染因子組成的復雜體系。例如:鍍鋅鈍化漂洗廢水中含有 Cr Cd Cu Zn Fe K Ca Na Mg等多種污染物質:噴漆尾氣中由苯、甲苯、二甲苯以及醇、酚、醚、醛等多種有機污染物組成:對于某一噪聲源的噪聲而言,由于振動、轉動、撞擊、摩擦 (氣流的、機械的 )等多種因素造成,具有某段混合頻率特征 (高頻、中頻、低頻 )的復雜噪聲源。
2.1.2與污染治理相關的生產工藝的復雜性
工業企業的生產工藝錯綜復雜,污染物的排放種類和排放方式也多種多樣,并且同一種產品可以出現不同的生產工藝,而同一種污染物同樣亦可來源于不同產品的生產工藝 。如煉油廠的含油污水、機械廠的含油污水、以及舶、化纖、化工、輕工等各行各業,所排放的含油污水性質不同、成份復雜。
2. 1.3污染物對環境影響的復雜性
嚴格地講,當今世界,污染幾乎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污染來自多方面,它對環境的影響也是多層次的、復雜的 。甚至某些污染物復雜的危害性至今仍然沒有被人類全面認識。許多污染物不僅直接危害人類的生存和健康,而且會通過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諸多因素的影響,間接地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空間。如有對自然資源的影響,對動植物的影響,對大氣、水體、土壤乃至經濟的、文化的人類生產和生活各方面的影響:有些是直接影響,有些是間接影響:有對環境的顯著影響,也有潛在的影響:有短期影響也有中長期影響等等 。總之,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錯綜復雜,它的影響作用和機理千差萬別,并且許多污染物在污染過程中還會發生遷移和轉化進而造成更多、更大的危害。
2.2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邊緣性
環境科學的邊緣性決定了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邊緣性。環境科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它與生物學、物理學、地學、化學、工程學、醫學、法學、經濟學等幾乎所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學科,都存在十分密切的相關關系。那么,環境污染治理工程,作為環境保護范疇的一項關鍵工作,是在環境科學的理論指導下進行的,因此同樣具有顯著的綜合性和邊緣性。這里所講的環境污染治理工程,不是宏觀的大環境生態系統工程,但對于整個生態系統環境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它不是傳統的能源工程,但減少環境污染與節約能源往往是雙效并存:它也不屬于一般的建筑工程,但卻離不開建筑工程學的理論和實踐。正是這種跨學科、跨行業的特點,構成了環境污染治理工程區別于其它傳統工程獨立存在又與其它工程緊密相聯的邊緣性。
3、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對策
3. 1管理的原則與要求
(1)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公平競爭,統一管理。
(2)以環境效益目標為主,注重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
(3)優選技術先進,實用可靠,效益與投資比高的設計方案。
(4)優選信譽好、質量等級高、施工費用低、建設工期短的施工安裝隊伍。
(5)杜絕無證設計、無證施工和邊設計邊施工的現象。
(6)嚴格實行預算審查制度,控制工程規模。
(7)加強設計施工的過程管理,保證計劃順利實施。
(8)緊密結合企業的生產技術改造,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工藝。
(9)鼓勵污染治理新技術的開展成果應用。
(10)建立建全工程檔案,保證基礎設計資料和數據的完整、準確、可靠。
3.2管理的組織和方法
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是通過組織設計、施工招投標,設計、預算審查等形式實現的。一般應由臨時組成的領導機構,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及有關管理程序,貫徹機會均等、公平競爭、擇優選定的原則實行統一管理。臨時組織領導機構是由建設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市、區環保局,環保投資公司,市建設銀行,建設單位有關部門以及被邀請的專家組成。
根據上述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特殊性,在招標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還應采取區別對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 。即:
(1)對治理難度大,技術復雜,要求高,總投資比較大的項目,尤其是國內沒有成型經驗的項目,實行公開招標管理 (又稱無限競爭招標),并允許兩家或兩家以上的科研設計單位聯合投標。建設單位要公開發布信息,制定出具體的評標條件,優選出中標單位。
(2)對于一些技術難度一般,治理工藝較成熟,總投資比較小的治理項目,可采取邀約招標方式 (又稱有限競爭招標方式)。即:邀請有環保工程治理經驗的單位(通常是環保專業科研設計單位)進行投標,并從中優選出一家。
(3)對于某些治理工藝成熟,技術先進,總投資特別小的項目 (一般需經過論證并實際應用過的項目),可采取指定招標方式。即:按國家有關規定,只能指定一個單位投標。在投標過程中,雙方進行價格、工期、質量等合同的協商,如果達不成協議,也可另找其它單位議標。這樣做,可以收到投資省、速度快、質量好的效果。
3.3環境工程市場管理中的行政行為
在環境工程市場三個主體,即政府、客戶、生產商中,作為宏觀管理的執行者,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如何使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發揮其對環境工程管理的調整作用,則是當務之急。 環境工程的市場管理從根本上講是法制管理,即完善市場法規,規范市場行為,加強市場監督。 同時從微觀上放開環境工程市場, 利用市場的調節機制來調整客戶與生產商之間的關系, 從而逐步建立政府與社會相結合,充分發揮社會作用的市場管理體系
4、結語
環境污染治理工程存在著顯著的復雜性和邊緣性。幾年來的管理工作實踐表明,只有充分把握和認識環保工程的這一特點,真正把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創造出最佳投資效果。
也只有遵循市場規律,引入競爭機制,并嚴格按照管理的基本原則和程序,才能使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才能不斷提高我們的管理水平,促進環保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超.工程環境監理在環境保護管理中的作用及前景展望[J].環境污染防治,20xx
[2]李慶華.關于建立環境工程監理制度的思考與建議[J].江蘇環境科技,20xx
[3]畢安波.淺談建設項目環境監理工作的作用[J].中國環保產業,20xx
[4]杜海聲.淺談對環境工程監理的認識[J].環境工程,20xx(S1)。
環境治理論文7
山西蘭花百盛煤業位于高平市北西約10km,交通便利,其地理位置為:東經112。50'13〃-112。50'57"北緯35°49'21"-35。52’29"。為了減少礦山建設及生產活動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及地質災害,改善礦山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促進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治理工作的規范化,需要對礦山進一步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
1.礦山地質背景
1.1地層巖性
礦區位于太行山中南段的澤州盆地北端,地勢總體為南高北低。礦區南部出露大面積下石盒子組地層,上石盒子組地層在井田內零星出露,礦區中部、北部大部分區域被黃土覆蓋。礦區處于太行復背斜與沁水復向斜之間,位于華北板塊山西板內造山帶沁水板拗太行塊隆西側、晉獲褶斷帶西北側。
1.2水文地質條件
礦區處于沁水盆地中段東部,屬高平一晉城盆地三姑泉域水文地質單元,區域內地下水類型主要劃分碳酸鹽巖類、碎屑巖夾碳酸鹽耑類裂隙、碎屑巖類裂隙、松散巖類孔隙四個含水巖組。
2.礦山開發利用方案概述
山西竺花百盛煤業為地下開采,礦井保有資源量6214x104t,生產規模為90.00x10Va,礦區面積為6.9105km2。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為90xlOVa。設計服務年限:18.99a。區內3號煤層已進入殘采期,礦井改擴建期間,利用王報煤礦現有生產系統,開采3號煤殘存的資源。
3.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現狀評估
盛煤業有限公司為再整合改建礦山,目前處于整合后基建期。現狀調查未發現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礦山開采引發地面裂縫、塌陷主要影響區內耕地、有林地、其它林地、其它草地等,整合前各礦山企業均給當地村民補償作物減產損失。據調查,累計耕地破壞及作物減產賠償約100~200萬元,采礦造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縫危害較嚴重,危險性中等,中等區為3號煤層采空區影響范圍,面積348.93hm2,其它區域影響較輕。
現狀調查,礦山開采對地形地貌景觀影響較輕,對土地資源影響較輕。礦區范圍3號煤層已大面積采空,地表也曾發育裂縫、塌陷,煤層開采已對其丨A覆地層造成較大破壞,3號煤層之上的二疊系L統上石盒子組、下統下石盒子組、下統山西組砂巖裂隙含水層亦可能遭到破壞(隔水層破壞,儲水結構發生變化等)。區內焦家山淺水井出現明M水位下降,無法滿足村莊村民飲水需要。現狀條件下,采礦活動影響礦區及周邊部分生產生活供水,對含水層的影響程度較嚴重。
4.礦山地質環境預測評估
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評估認為:礦山開采引發地面塌陷、地裂縫、崩塌、滑坡地質災害,主要影響區內旱地、有林地、其它林地等,預測可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萬元,保安煤柱留設不當時對區內居民區及工業場地建筑物影響嚴重,地質災害危險性大。煤層采空后,可能會在礦區南部溝谷邊坡會引發崩塌、滑坡地質災害,其威脅對象主要為溝谷中園地、耕地、林地等,預測其可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危險性小。
礦山新建工業場地破壞土地面積12.45hm2,其中破壞旱地10.5hm2,破壞其它草地2.15hm2。矸石堆放破壞土地面積3.0hra2,破壞土地類型為灌木林地。礦山開采后地面塌陷、地裂縫重度區占礦區面積的67%,對土地資源影響程度為嚴重。
通過對各開采煤層垮落帶、導水裂隙帶高度計算結果分析,礦區內各煤層大面積采空后,會對可采煤層上覆含水層造成較大破壞,甚至影響到第四系孔隙水,這種破壞具有區域性特點。預測礦山開采對評估區含水層影響程度分級為嚴重。
5.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
根據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結果,結合礦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確定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目標和任務。結合礦山開采方案的確定性,總體工作部署分為近期(20xx年1月一20xx年12月)和中遠期(20xx年1月一閉坑)。
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包括:土地塌陷和裂縫的`填埋,道路修復,崩塌、滑坡的治理等。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任務主要有:(1)礦山開采時為區內村莊、工業場地等留設保安煤柱。(2)采礦引發的地面塌陷、裂縫及時填埋,恢復土地功能。(3>陜復采礦地表變形損毀的地表植被,改善及恢復工業場地區、煤矸石堆放場地形地貌景觀。(4懈決受影響村莊的人畜飲水問題。(5)建立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網絡,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工作,掌握礦山地質環境的動態變化。
6.結論和建議
綜上分析,百盛煤業礦山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屬于“復雜”類型,礦山生產建設規模為“中型”,評價區重要程度分級為“重要區”,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為“一級”。現狀調查,礦山開采對地面塌陷、地裂縫危害較嚴重,對含水層的影響程度較嚴重。經預測分析,礦山開采易引發地面塌陷、地裂縫、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預測可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萬元。
由于百盛煤礦與周邊礦山開采影響作用疊加,礦山開采對水資源環境影響嚴重,當區域供水受到嚴重影響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治理時,礦山企業應承擔相應的責任,維護當地一方社會和諧。
環境治理論文8
1 引言
企業環境污染問題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主要難題之一。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進程加快,企業環境污染與工業化相伴而生,各類環境問題集中出現。環境污染呈加劇之勢,生態破壞范圍不斷蔓延,北京也被貼上了“霧霾之都”的標簽。如今,環境問題已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正在努力構建環境政策體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通過環境規制手段影響企業環境行為,最終減少污染,以求社會、經濟、環境、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
企業環境行為受到的約束來自于多方面,包括政府規制、公眾約束、非政府機構監督、消費者綠色需求等[1]。目前,我國政府主要通過控制型的行政干預和激勵性的市場機制對污染企業進行環境規制。然而我國政府的直接行政控制存在管制執行率低下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遏制企業污染惡化 [2]。政府環境規制執行力不足使得我國的環保法規形同虛設,對企業環境污染治理沒有產生應有的作用[3]。在這種情況下,非正式環境規制如公眾參與、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正在逐漸顯露。其中,環境非政府組織,簡稱環境NGO,已經成為了一支政府之外不容忽視的社會監督力量,被稱作“環境監護人”“公眾利益代表”,試圖對企業進行倡導、影響和監督[4]。事實證明,政府環境規制和環境NGO 的監管共同影響著企業環境行為,在企業環境污染治理中構成了一個三方博弈問題。政府如何制定合理的管理法規,環境NGO 如何配合監管,企業如何積極順從環境規制,改善企業環境行為,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對三方博弈關系進行均衡分析。
環境資源的稀缺性和環境污染的負外部性使得政府干預環境資源的使用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對環境規制的研究始于庇古提出的用政府干預的方式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以及科斯主張的以市場交易方式實現外部性的內部化。繼而,國外學者開始對環境污染與治理問題進行深入廣泛的研究。目前我國對于企業環境污染治理中環境規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政府為主的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政府對企業進行直接行政干預或通過市場機制影響企業的決策。張學剛、鐘茂初[5] 運用博弈分析方法對政府環境監管與企業污染治理的互動決策進行深入探討,結果表明政府因企業污染帶來的收益、降低政府監管成本、加大對企業污染的處罰等有助于環境質量改善。張倩、曲世友[6] 對政府實施排污稅環境規制下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博弈關系進行研究,發現監管強度并不能直接影響企業的排污水平。申亮[7] 運用演化博弈論針對政府激勵機制對綠色供應鏈下制造商生產策略演化行為的積極作用進行研究,認為政府構建的制度環境及激勵機制并不是從一開始就能夠促進企業向綠色市場轉化,必須根據企業的反應不斷加以調整并構建最優機制。這些研究結果反映出環境規制對企業環境行為的影響具有復雜性,并且存在監管失靈的問題,這使得學者們進一步思考環境規制如何影響企業環境行為,影響企業改善環境行為的因素及關鍵因素是什么。研究表明,企業環境行為不只受到政府規制的影響。Helen[8] 總結了環境供應鏈管理的驅動力和阻力主要源自于組織內部、規制、客戶、競爭者和社會。Lee[9] 認為企業采取綠色實踐的最主要驅動因素是買家影響、政府參與和綠色供應鏈成熟度。Hall[10] 通過案例研究和訪談發現來自環保組織的壓力對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有規制作用。Dungumaro[11] 等通過博弈分析討論了公眾參與在生態環境保護中所發揮的作用。基于這些研究,一些學者將兩方博弈擴展到三方博弈進行研究。徐詠梅[12] 通過建立環保部門、企業和公眾三方博弈模型,發現公眾的環保參與既可以縮小企業的排污不達標空間,又可以擴大政府部門的監督力度空間。徐愛[13] 等構建了家電綠色供應鏈中的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三方博弈模型,發現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補償并對不執行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加大懲罰力度,有利于家電行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施。然而利用三方博弈對企業環境污染問題進行分析具有一定復雜性,現有研究多建立公眾參與條件下的博弈模型,并沒有將公眾的經濟收益考慮到其行為決策中,這使得現有的三方博弈分析有一定局限性。
以上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環境規制中的政府對企業環境行為的影響方面,并未對環境NGO 的監管作用進行深入研究。環境NGO 作為繼政府、企業之后的又一參與到企業環境污染治理中來的主體,對企業環境行為的監管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資源研究所的工作論文通過五個案例研究,證明了環境NGO 在“綠化”中國供應鏈過程中所起的現實作用[14]。本文將通過構建企業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政府、環境NGO 和企業三方博弈模型,分析三方博弈均衡條件及結果,并提出推動環境規制合理發展的有效建議。
2 三方博弈模型的建立與假設
本文認為企業是否順從環境規制受到來自政府和環境NGO 的監管壓力影響,形成政府、環境NGO 和企業三方博弈。各博弈方均為理性經濟人,政府、環境NGO 和企業均以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企業可能選擇順從環境規制,也可能選擇不順從;政府有對企業進行管理的職責,兩種策略選擇為:對企業是否順從環境規制進行檢查,或者不檢查;同時環境NGO 作為重要的社會監督力量,也有兩種策略選擇:對企業是否順從環境規制進行監督,或者不監督。
企業如果順從環境規制,一方面為達到環保要求產生成本的增加Cb,另一方面因產品更加環保,而提高價格、滿足市場綠色需求使得收益增加Rb ;當政府對企業進行檢查時,會對順從規制的企業給予獎勵補貼Sgb,對不順從的企業處以罰金Pgb,同時政府產生檢查成本Cg ;政府如不對企業進行檢查,則需要對產生的污染進行處置,付出處置費Fg ;環境NGO 如果對企業進行監督,曝光其不良行為,會產生監督成本Co,同時受到來自政府的資助Sgo和來自公眾的資助Sso ;企業由于不順從環境規制,會因環境NGO 曝光其不良行為而蒙受損失Lb。各參數均為大于0 的常數。
政府、環境NGO 和企業三方博弈關系。該博弈模型解釋了企業環境污染治理現狀中的政府、環境NGO 和企業的相互關系。目前社會多數企業環保意識不強,政府主要通過補貼與獎勵手段鼓勵企業順從環境規制,對不順從的企業通過懲罰來施加一定的壓力,通過各種手段促使企業環境污染治理現狀得到改善;而環境NGO 的資金主要來自于政府資助和社會資助,對于污染企業,通過曝光不良環境行為來對其施加壓力,輔助政府進行監督。
3 結論與政策建議
3.1 結論
本文建立了企業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政府、環境NGO 和企業的三方博弈模型。在該模型中,最理想的策略組合為(企業順從,政府不檢查,環境NGO不監督),即x 越大越優,y、z 越小越優。通過純策略納什均衡分析以及混合策略納什均衡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影響企業順從環境規制的主要因素為政府罰金和政府補貼,并且政府罰金對企業的規制效果更好。政府設置越高的罰金可更加有效地提高企業順從環境規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高罰金和高補貼并存的管理制度會降低企業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只有在政府罰金大于政府檢查成本的情況下,政府才會執行檢查,企業才會順從環境規制,所以政府罰金的設置需以檢查成本為依據。
(2)影響政府檢查概率的主要因素為企業成本、企業收益和環境NGO 的'監督力度。對于政府而言,企業成本的降低和實施的增加直接導致企業改善環境行為的積極性提高,則政府可降低檢查力度;同時環境NGO 監督力度提高促使政府檢查力度的降低,證明環境NGO 對政府有輔助監管作用。
(3)影響環境NGO 監督概率的主要因素為企業成本、企業收益和政府的檢查力度。同理,對環境NGO 而言,企業成本的降低和收益的增加使環境NGO 的監督力度降低;政府檢查力度的提高促使環境NGO 監督力度的降低,也證明了政府和環境NGO 之間存在相輔相成,互為幫助的關系。
3.2 政策建議
根據以上結論,本文立足于政府、環境NGO 和企業的角度,分別提出政策建議。
政府實施有效的環境規制需從三方面入手:一方面,對消費者和公眾加強綠色消費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的宣傳,提高消費者和公眾對綠色環保產品的偏好,從而從市場源頭提高對綠色環保產品的需求,使企業的收益增加;另一方面,制定合理的懲罰與獎勵機制以提高政府的監管效率,罰金的設置需以檢查成本為根據,高于檢查成本,才可真正做到對企業的檢查行之有效;對環境NGO 的管理方面,政府應大力支持環境 NGO 的發展,使其更好發揮對企業環境行為的監督作用以及對政府的輔助作用,形成監管聯盟,構建有效的聯合治理模式。
環境NGO 加強其在非正式環境管理中的作用需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由于資金是環境NGO 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應從社會各界吸收資金及其他方面支持,重視自我發展和自我管理,輔助政府做好對企業環境行為的監督和企業環境污染治理的管理;另一方面,建立面向企業的服務平臺,對企業提供政策、技術咨詢服務,幫助企業解決治理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企業積極主動順從環境規制也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通過各種生產技術的更新與升級以及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施來降低治污成本,同時增加收益,這也是推動企業內部綠化,改善環境行為需解決的最根本問題;另一方面,通過綠色營銷,環保廣告等營銷行為來刺激消費者對環保產品的消費意識,擴大環保產品的消費市場,提高消費者對環保產品溢價的接受度,將消費者的力量吸收到企業環境污染治理的進程中。
環境治理論文9
我們現在的社會運轉是離不開水的,無論是企業的發展,還是人們的日常消費,尤其是在城市的快速發展中,水已經成了不能缺少的資源和工具,同時水又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隨著水源的污染和浪費,現在可利用的水源越來越少了。尤其是我國雖然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但是由于人口眾多,平均分配到每個人的水資源是非常少的,是不夠用的,所以治理水資源污染十分必要。當然治理水資源污染首先要從污染的原因和特點進行分析,然后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尤其是現在水資源污染的原因五花八門,有這樣的污染,還有那樣的污染,所以在治理之前必須分清楚情況,然后才能對癥下藥,所以文章開始先分析了水資源產生的危害,出現的原因,然后再有所針對的提出了治污措施。
1城市污水及治理的相關介紹
想要做好污水治理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城市污水,本文要介紹的主要有兩種,主要是從污染源頭來區分,一種是工業污水,一種是生活污水。顧名思義,工業污水是有工業生產導致的,比如工業廢水排放到河水中,就造成了河水的污染,而生活污水就是指由生活產生的水污染,比如人們在生活中排放家用洗碗洗衣服的水到自然河流中,也會造成水污染。針對城市污水的定義和分類,常用進行污水治理的方法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生物方法,這是最環保的一種,主要是通過生物作用凈化水質,比如有些生物在水中能夠消耗污染水源的有機物質,所以在水中多種植一些這樣的生物就能夠采用自然的方式凈化污水。第二種是物理方法,通過水分的物理屬性對污水進行處理,但是這種方法采用的比較少,因為他的局限性比較大,可適用的范圍小。第三種是化學方法,在水中加入化學物質,使這些化學物質和水中原有的污染水源的化學物質產生反應,從而消解污染物。
2城市污水處理所面臨的問題
上文也介紹了我們為什么要治理污水,因為水污染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嚴重,不可不治理、不可不解決的階段,所以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城市水污染。究竟如何做好城市水污染治理,首先要了解目前的水污染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已經嚴重到了什么程度,下面具體分析一下目前的城市水污染存在哪些具體的問題。
2.1缺乏合理的規劃。
這方面體現為兩點,第一點是取法完善的污水回收設備,現在在城市中對污水的.回收處理缺乏技術上的支持,這是在城市規劃時就出現的漏洞,所以在之后的污水處理時就沒有跟進措施,很難處理好。第二點是后期維護工作跟進不好。即使有的城市在初期的規劃時設計了完善的城市排污管網,但是在后期的監督和維護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所以很多設施都是擺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2.2缺乏完善的污水處理體制。
這一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缺乏準備工作。目前我國的污水處理體系準備工作做得很差勁,在進行污水設施建設之前根本就沒有做好相應的考察工作,很多時候都是形式主義,走過場,沒有真正開展工作。二是缺乏市場規范。目前市場上對這方面工程的規范是很不合理的,和國際市場差距很大,很多污水處理設備沒有統一的定價,甚至差距很大,市面上售賣相關設備的商家也不多,整體上沒有形成競爭的機制和格局,所以想要在市場上進行比較和精挑細選不大現實。三是大眾的觀念還不能夠跟上社會這樣的進步,有很大一部分企業還不能夠接受花大價錢接受這樣的污水處理工程,因為它的投入產出回報率低,而且回報會比較久遠,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到回報,所以很多企業是不愿意對這樣的工程進行投入的。這也是目前污水處理體制中面臨的最大的難題之一。
2.3投入不足,污水處理能力不足。
相對于目前城市的污水量,污水處理廠的數量及現有的處理設施表現出嚴重不足的情況。就我國大部分城市而言,污水處理的投入基本依靠政府撥款和國際援助貸款。而這只能是杯水車薪,遠遠不足以解決這一問題。國家經濟實力使城市污水處理廠區和設備短缺是一個普遍現象。此外,污水處理的達標率很低,很多時候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質量不合格。尤其是和國際上的標準相比,我們的標準本來就不高,然后執行起來就自己降低了標準,這樣導致差距越來越大,最后和規定的標準相去甚遠。
3城市環境治理中污水治理的一些措施
3.1加強整體規劃,資源合理利用。
在規劃污水治理時,要考慮到城市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結合各地的水體和環境特征,合理地規劃污水處理廠的廠址選擇、處理規模。同時做好污水輸送管道及收集系統的配套設施的建設,合理安排施行過程。后期的維護也要做好,堵塞要及時疏通,破損地方及時補救。
3.2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
首先在立法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規,爭取可以有更多的法律規范污水治理工作,發現問題的時候能夠有法可依;其次要嚴格執法,有了法律依據作為參考,在發現污水處理企業存在違法違規現象的情況時,執法部門要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強執法力度,絕不縱容;再次對于那些嚴重違反公眾利益,嚴重破話水源環境的行為,要追究刑事責任,絕不姑息,只有用最嚴格的法律制裁,才能真正約束那些污染水源的不良企業,還公眾一個干凈的水環境。
3.3加強資金與人才的投入。
污水處理并不是一項無關緊要的工作,它關系著國計民生的長遠未來,所以對于這項工作一定要舍得投入,不要舍不得花錢,不僅要多花錢,還要千方百計的畫好每一分錢,讓所有的投入能夠全部用在刀刃上。
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城市環境問題越發嚴重的情況下,必須給予城市環境治理足夠的重視。而其中的污水處理方面存在了不少問題,我們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強化整體規劃,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并且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加相關投入,把城市污水處理工作切實做好。
環境治理論文10
1、水污染現狀分
析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水環境的污染是主要的問題,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水資源短缺。2水污染。三用水量浪費。從七十年代起,我國已經開始進行水污染的防治,但是因為其發展的比較緩慢,所以在很多的地方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不能夠有效地對其進行利用,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庫的水質都在呈現下降的趨勢。如今我國的主要水系在以下的地區:松花江、長江、珠江、黃河、遼河、淮河與海河,從相關的監測結果中可以知道高于了地面的水環境質量三級的標準的河段佔據了36.9%,對于其中一類的水質主要佔據了8.5%,二類的水質20%1.7剩下的為三類水質,而另外的63.1%的河段水質為是五或者是更低級類,只不能夠直接進行飲用。從相關的資料可以知道我國有很多地方的湖泊污染都比較嚴重,例如巢湖、滇池等這些地幫都是屬于比較嚴重的地帶,水質為五或者以下級類別,而太湖是屬于中間的,只水質在四級或者以下級別。我國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進行水質的監測,其中發生赤潮的海域有22起,其中東海、南海、渤海、黃海的數量分別為22、5、10、7、7,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水資源。因為我國是一個相對比較缺水的國家,而造成缺水的主要一個原因是因為水資源的污染,水污染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其不僅會進一步降低水體的使用性能,同時也會增加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從而影響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對人們的身體也會有產生很大的不好影響,因此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2、環境保護中水污染治理的措施分析
2.1、SBR工藝
SBR又叫做序列間歇式活性污泥,七主要是根據間歇地抱起方式來進行污水的處理。SBR具有一定的特點,主要是能夠在一個反應其中完全的顯現出污水的整個形態,包括混合沉淀排水、排泥等,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使用自動化控制設備進行整個過程的監控和調整。SBR具有自身的優勢,主要是工藝非常的簡單,從而能夠進一步控制及其污泥回流設備,對此能夠進一步控制成本,并且能夠提高有機物的去除速率,能夠進一步加快靜止沉淀的速度且有很強的抗擊不和能力,不容易發生膨脹現象。另外SBR也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因此也被用于組合式構造方法中,方便進行污水處理廠的擴建方面。從上面的各個特點我們可以知道SBR具有很多優勢能夠有效地拓展活性污泥法的應用范圍,因此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值得進一步推廣。
2.2、氧化溝工藝
氧化溝又叫連續環狀反應器,該工藝的名字主要是因為構筑物呈現一個封閉狀的溝渠而得到的,對于氧化溝工藝來說其是活性污泥法的另外一種變形,從根本意義上來說數是屬于物理技術,其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水利停留時間非常長,有機復合比較低,這種工藝和延時曝氣工藝很像。氧化溝的發展距今也有50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該項工藝也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改進,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企業是一種處理效果非常好、成本非常低的污水處理方法,尤其是其中的封閉循環是的池型被廣泛應用與污水的脫氮除磷中。如今在我國的氧化宮中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帕斯韋爾氧化溝、卡魯塞爾氧化溝、奧貝爾氧化溝、三溝式氧化溝、一體式氧化溝。而使用非常多的是卡魯塞爾氧化溝和奧貝兒氧化溝,尤其是前一種。前一種氧化溝如今已經逐步的發展到了第三代,其在脫氮除磷的方面具有很強的能力,并且成本非常低。而對于后面這種氧化溝技術是最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對于這種技術主要是在有高復合的情況下進行正常運行,同時能夠有效地去除難降解有機物。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這些方法的時候我國主要推廣的是一體式氧化溝,因為這種工藝具有很多優點,不僅處理效率非常高,同時時間非常短,并具有容易操作管理等,因此其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2.3、生物浮島技術
生物浮島又被叫做人工浮島技術,該種技術主要是進行一些植物生長規律的'模仿,在水面上進行浮體設置,并將一些喜水食物在浮體上進行種植,企業是利用植物的根部進行吸收,從而能夠有效地去除水中存在的污染成分,能夠進一步控制水資源的污染,也能夠達到美觀的效果。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該項技術還能夠起到凈化的作用,能夠將富營養水體中COD值降低,能夠有效地去除TN、TP,還能夠營造更好的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對于該項技術還有一些特點,主要是成本低、效果好、不會污染周圍環境、使用方便、應用范圍廣等。目前也將這種技術被應用于城鎮的污水治理中,進一步加強對起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3、結束語
總之,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不能有效地解決水質污染問題,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以及城市的發展,因此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水資源污染很嚴重,因此需要加大這方面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優化,從而為人們的健康提供一定的保障,促進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桂芬.城市水污染及其防治[J].現代企業教育,20xx,16:475.
[2]賈廣印.水污染與經濟發展耦合分析及對策研究[D].安徽工業大學,20xx.
[3]李黎.淺談城市水污染[J].資源節約與環保,20xx,09:145.
環境治理論文11
指出了農村社區化是我國農村城市化進程的一種模式和趨勢,但是通過調查發現農村社區化建設施工中造成了很多的環境問題,破壞了農村生態環境。分析了農村社區建設所造成的主要環境污染問題的原因及危害,針對這些主要環境污染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為以后“農村社區化”規劃施工提供數據和理論支持,使社區化建設“綠色推進”。
1 引言
新世紀以來,國家加大了對農村社區化和城鎮化的建設,中國農村社會進入了新的轉型期。根據數據統計,我國到20xx年的行政村數量下降了大概60%,鎮人口將首次超過鄉村人口,到20xx年城市化率也將達到近60%,比現在提高近10%,這意味著未來15年內將有大約1.5億人的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因此大量的村落將走向終結.如此快的建設步伐和大規模的工程,又加上現在農村社區化建設還沒有健全的環境科學保護的政策,在農村社區化建設中所造成的環境問題令人擔憂。
現如今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農村社區化建設后的環境污染問題,但是對于在社區化施工過程中所造成的一些潛在和顯在的環境問題的認識還不足,大多數的人認為這與城市施工毫無區別,環境問題可以類推,但是我們沒有認識到農村生態環境的特殊性。農村的生態環境由于農藥、化肥的的大量的施用,已經十分嚴重,在農村社區建設施工中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廢棄物,進一步惡化了本來就岌岌可危的農村生態環境。因此,探究農村社區化建設中的環境污染問題,對于以后農村社區化“綠色推進”,是十分有意義的。
2 農村社區建設施工中主要環境污染問題
2.1 主要環境污染探究
在農村,由于化肥農藥不合理地大規模使用,使殘留的化肥農藥通過淋溶、地面徑流和揮發等方式,對土地、水資源和大氣環境造成污染[3]。然而在農村社區化建設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使本來就脆弱的農村生態環境雪上加霜,生態環境破壞嚴重。這是農村社區建設中不容易引起注意的環境問題。而且隨著農村社區化規模的不斷擴大(圖1),由此產生的環境問題會逐漸凸顯。 造成的主要污染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2.1.1 固體廢物垃圾污染
調查表明,在農村社區化施工中的所產生的垃圾主要是碎磚、混凝土、砂漿、樁頭、包裝材料等組成[2],約占施工廢物垃圾的80%。固體廢物垃圾是農村社區化建設施工中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應該加大對固體廢物垃圾的處理(表1)。
2.1.2 大氣環境污染
在農村,一方面由于配套設施跟不上,在施工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彌漫天空,造成局部地區空氣質量和能見度急劇下降。另一方面在施工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材料廢物,隨意亂放,產生的有害氣體,污染大氣(表2)。
2.1.3 水環境污染
農村社區化建設的廢水主要是建筑施工廢水和生活污水,施工人員生活中和建筑施工中產生的垃圾廢水等任意排入一些河流中,造成水體污染;還有就是固體廢棄物的堆積,產生的一些有害液體通過滲透進入地下水污染農村水環境[4]。
2.1.4 土壤破壞污染
農村社區選址大多在農田附近,并且在農村社區化建設過程中基本沒有專門的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和垃圾回收廠。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垃圾,大多堆積在周圍的農田或溝壑,這種處理垃圾的方式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堆積的廢物產生有害液體,進入土壤,嚴重影響土壤的理化性質。而且建筑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大,影響范圍廣且深遠,如難以降解,而且長期存在于土壤中會改變土壤特性,便會破壞環境美感、危害人類健康、污染土壤、降低土地經濟價值。
2.2 農村社區建設所造成的主要環境污染問題的原因
2.2.1 農村環保機構缺失以及管理體系的不完善
在我國,最基層的環保機構是縣級環保機構,并且環保機構的主要服務對象還是城市,導致在解決農村環境問題上不僅力量薄弱而且適用性不強。在20xx年,我國東部、西部和中部的鄉鎮環保機構分別有3849、2619和5605個,而有污染的鄉鎮企業為479908、397684和3335640個,也就是說每個環保機構要監督管理數百個企業,如此比例失衡,導致出現管理漏洞,一些地區的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5]。
2.2.2 有關農村社區建設中的環境法規不健全
我國目前的諸多環境法規,如《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對農村社區化環境管理考慮不周,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農村社區化建設施工的環境保護政策 [6]。
2.2.3 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淡薄
我國農村居民由于文化水平及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長期以來缺乏環境保護的意識及觀念。對垃圾給環境帶來的危害認識不足,施工人員隨意投放垃圾已成為習慣,造成農村社區化建設中垃圾污染日益突出。
2.2.4 農村環保投入嚴重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很多經驗證明,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據統計,環保投入如果能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1%~1.5%可以基本控制環境污染;如果達到2%~3%可以逐步改善環境環境。
我國在“九五”期間,用于污染防治的投入還占不到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如果說我國環保總投入不足的話,那么農村環保投資更是嚴重不足,絕大多數市(縣)農村環保投入均為空白[7]。
2.2.5 建筑垃圾焚燒
在施工中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很多施工方的做法是進行露天焚燒,由于建筑垃圾成分復雜,產生大量的有害污染物,嚴重污染了大氣水和土壤。
2.3 農村社區化建設中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的危害
大氣污染對農村環境造成了一系列惡劣影響:①與農藥化肥污染形成復合污染,直接危害了農村地區人群的健康;②導致酸雨面積擴大,傷害林草和農作物,從而造成土壤資源退化;③二氧化硫等直接危害農作物葉片,導致農業產量降低。
水環境污染對農村的發展同樣帶來了惡劣的影響:①水污染使水產養殖的質量降低;②降低了水的使用價值,從而造成農村水資源的緊張或缺乏;三是農村飲用水安全標準難以達到,易于引發某些惡性疾病,危害人們的健康;
土壤污染則導致嚴重的直接經濟損失:農作物的污染、減產;土壤污染導致農產品品質不斷下降。土壤污染除影響食物的衛生品質外,也明顯地影響到農作物的其他品質。
3 農村社區化建設中產生的環境污染的解決方案
由于“農村社區化”建設在中國還是一項新興的農村規劃模式,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而且有關方面的制度尚不完善,尤其是這項工程所關注的重點是農村社區規劃工程的進展,而對于在建設過程中的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等破壞農村生態環境的問題不太重視,使其成為一項重大的隱患,久而久之,它所造成的影響會逐步擴大,造成農村地區環境污染更加嚴重,危害農民身體健康。通過對很多地方“農村社區化”建設中所造成的環境問題,提出以下幾點解決方案。
3.1 遵循有機更新理論[8]
“有機更新”理論是吳良鏞先生對北京舊城規劃建設進行長期研究,在對中西方城市發展歷史和理論的認識基礎上,結合北京實際情況提出的,主張“按照城市內在的發展規律, 順應城市肌理,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探求城市的更新與發展”。在農村社區化建設的過程中一樣如此,我們應該按照農村的內在規律,整體把握農村的細胞和農村組織更新的有機性以及更新過程的有機性。順應和摸清農村社區化的機理,使農村社區化的建設“綠色推進”。
3.2 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
在農村,由于接受程度的限制,其環境意識普遍淡薄,導致在建設過程中,施工人員對于工程和生活中產生的垃圾處理不得當,隨意丟棄,造成環境污染[4]。因此需加大宣傳力度。首先,在農村社區施工處,宣傳新型生態文明的觀念;其次,開展一些環保科普知識講座,提高農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營造一種良好的保護環境的氛圍[9]。
3.3 組成“農村社區化”施工環境保護監察小組
由各部門選派一些人員,組成監察小組。定期組織進行突擊監察,確保施工地不是只做表面文章;進一步明確部門、鄉鎮 、村委會、農民群眾在社區建設中的環境保護責任。形成“政府統籌推進、部門協調配合、鄉(鎮)村積極運作、農民主動參與”的推進工作聯動機制[10],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使農村社區建設綠色推進。
3.4 國家對農村社區建設進行合理的環境規劃
我國農村社區覆蓋面積廣闊,且東部、中部、西部等各地的農村社區環境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我們的環境規劃具有一般性,不能因地制宜。因此,應該根據各地區本地的特點進行環境規劃,盡量使各地區的生態環境保持初始狀態,使農村社區建設不加重地區的環境污染[7]。現在,注重的是社區建設完成后的環境規劃,而社區建設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的管理體系尚是空白。而且,設立的環境保護部門,縣一級環保機構是最低層的環保機構[8]。因此,應該制定完善的環境管理體系,使環境管理部門加大監管力度,設立在農村社區的分機構,完善有關農村社區建設中的環境問題的法律條例[11]。
3.5 綠色選材
對于農村社區化建設中使用的材料,應盡量做到綠色環保;合理選址,對于農村社區建設的選址,盡量遠離耕地,避免垃圾直接丟棄在農田,造成污染,并且離村子的距離不要太近,以免加重噪音污染;積極發展新型的生態農村社區模式。打造以綠色環保為主題的建設模式,在施工的過程中始終體現綠色環保的理念,形成綠色園林,加強環境保護。
3.6 借鑒成功的城市建設環境管理制度
城市的環境保護體制已經趨于完善,對于農村社區建設中的環境問題,我們可以借鑒一些城市建設的環境管理體制,對成功的城市環境管理體制進行分析總結,結合農村當地農村社區建設的實際情況,找出適合農村社區化環境保護的管理體制。
3.7 加強技術防治
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要做到科學技術化。①粉塵材料運輸應限制高度,且表面噴灑水并覆蓋,防止揚塵污染;②施工、生活和辦公區道路硬化配備專人灑水清掃,以控制揚塵;③灰土集中過篩、拌合并設圍擋,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在廢水處理方面。修建臨時沉淀池,生產廢水應首先排入沉淀池,嚴禁直接外排;施工現場的所有臨時廢水收集設施、處理設施均需采取防漏隔滲措施,生活污水應與施工廢水一起由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對油漆、油料等易污染的化工材料分類存放,配備沙土、鏟、托油盤等防止泄漏引起化學污染;水泥、黃沙、石灰類的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淋措施,及時清掃施工運輸工程中拋灑的上述建筑材料,以免這些物質隨雨水沖刷污染附近水體[12]。
建筑和生活垃圾的處理。制定垃圾分類收集的獎勵和處罰規定,提高施工人員對垃圾進行分類的積極性;拿出專項環保資金,加強對垃圾的處理;制定有關保證和促進垃圾分類收集制度推行的法規政策等[13]。
4 結語
農村環境污染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技術、經濟、社會及環境等方面。農村作為環境保護的薄弱區,環境污染問題本就因為化肥、農藥的大量施用而十分嚴重,因此我們在農村社區化建設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環境保護,不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遵循自然法則,對于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垃圾要進行合理的處理,配備相應的垃圾處理設施,在處理垃圾的同時充分利用垃圾,并且有關部門應該加大多農村社區化建設施工的監管力度,制定針對性的法律法規,使農村社區建設“綠色規劃、綠色推進”。
“生態文明”是當今時代的重中之重,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到這點,考慮到農村環境的特殊性,及時采取必要的措施,積極消除和減少農村社區化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打造農村社區建設的環保新模式。才能為新農村社區建設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環境基礎,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指數。
環境治理論文12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環境污染的問題也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本文主要從重金屬污染治理的方面來分析房錢的環境保護管理,并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希望能夠減少來自于重金屬的污染,提升我國環境的質量。
關鍵詞:重金屬污染;環境保護;措施;優化
隨著當前我國環境污染的程度逐漸加大,人們逐漸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危害,提出和建立了許多的環境保護管理措施。針對重金屬的污染治理也提出了相應的環境保護管理措施,但是這些污染治理的措施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使得重金屬污染治理的效果不是十分的明顯。
一、我國重金屬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當前我國在重金屬污染治理方面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使得重金屬污染對環境帶來較大的危害,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一)環境保護的制度不夠完善
我國在環境保護的制度上面不是十分的完善,使得環境保護的工作開展起來較為困難。首先,我國缺乏統一的環境保護機構。當前在面對重金屬污染帶來的環境問題使,通常都是有多個中心機構進行多元化治理,這種治理的方式使得各部門在面對環境保護出現的問題時各自推諉,不能夠真正承擔起其中的責任,及時有效的開展環境治理方案。其次,地方行政部門在環境保護管理工作方面不足。地方行政部門沒能夠對環境保護工作引起重視,不能夠及時有效的開展環境保護工作,而且缺乏相應的環境保護技術指導,在開展環境保護的工作中存在著較大的盲目性。第三,環境保護在城鄉之間的差距較大。我國當前在環境保護上的投入主要針對的是城市,在農村和鄉鎮上面投入幾乎可以忽略。但是重金屬污染主要就是在農村的耕地上面,使得重金屬污染不能夠得到有效的防治。
(二)環境保護法治建設的不完善
在當前的環境保護之中,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建設始終不能夠跟上實際環境保護的需要。對其進行分析,主要原因可能因為以下幾點:第一,我國在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的立法上面存在著問題,在我國當前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之中,并沒有一個系統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第二,各環境保護部門在立法制度上存在著不平衡的問題。第三,關于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不是十分的具體,在面對一些具體問題的時候,其中存在著較多的漏洞。
(三)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缺乏創新
在我國當前的環境保護管理體制之中表現出缺乏創新的問題,在整個體制之中,只有中央在部分會議的召開上會針對環境保護管理作出一定的創新,其余地方政府通常都處于一種按部就班的轉態,很少會對環境保護管理工作進行創新。實質上造成這種現象的出現也與我國的制度有著很大的關系,逐級落實執行的制度雖然能夠讓上面的政策更好的執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地方執行部門的創新。尤其是在當前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之中,缺乏對于重金屬污染的危害意識,相關的治理工作缺乏實際的意義,這更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四)環境保護工作缺乏群眾的參與
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和實施與身邊的人民群眾有著很大的關聯性,在環境保護部門的領導之下,群眾積極的支持和相應,能夠讓環境保護工作開展起來更加的順利。但是在我國當前的環境保護工作中,基本上是政府部門在獨自的開展,人民群眾很少參與到其中,這也使得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的效率十分低下,在面對重金屬污染治理的時候感覺到力不從心。
二、基于重金屬污染治理的環境保護管理措施優化分析
在針對當前施行的重金屬污染治理的環境保護管理措施時,主要從政府、群眾、企業三個角度分析具體的優化措施。
(一)從政府角度進行優化
首先政府應當在規劃體系上面做出優化,重金屬污染的防治工作關系到我國的民生問題,因此在防治規劃設計上面應當做出科學的規劃,找出當前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區域,然后對這些區域進行分批次、分步驟的治理。其次,政府應當對當前的監督機制進行優化。重金屬污染主要來源于一些生產加工型企業,因此相關監督部門應當找出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然后對這些企業的排放進行嚴格的監督,同時加強企業污染治理的宣傳工作,從源頭上消除重金屬帶來的環境污染。第三,對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出優化。對于當前法律法規之中在重金屬污染治理上面存在的漏洞,應當逐漸的去完善,嚴厲懲處那些排污十分嚴重的'工廠,促使他們加強排污治理工作。第四,加強同其它國家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從整體上看我國在重金屬污染治理方面的技術仍舊不是十分的成熟,在管理方面也有著許多的缺陷,因此應當加強學習國外的一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二)從群眾的角度進行優化
重金屬污染的治理工作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聯系,在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中單純依靠政府管理部門來進行治理是行不通的,必須發動人民群眾積極的參與到其中,通過群眾來進行優化管理的工作。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實施。第一,建立完善的群眾監督機制。對于重金屬污染的根源監督工作上面,可以利用當前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建立起專門的投訴方式,群眾可以通過這些方式檢舉重金屬排放超標的企業,既是對自身權益的有效保證,又能夠起到良好的監管效果。第二,建立信息公開機制,在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上,一定要秉承信息公開原則。
(三)從企業的角度進行優化
在當前的重金屬污染之中企業是最為主要的來源,許多的生產加工企業為了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往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為環境帶來嚴重的負擔。首先,應當對現有的企業進行分析,其中什么類型的企業有可能會造成重金屬污染,縮小塞查的范圍,然后對這些企業進行實際調查,對其中污染極為嚴重的企業進行嚴厲的懲處,如果仍舊未有改善,可以勒令其關閉。其次,加強宣傳引導工作。當前許多的生產加工企業對于環境污染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只在乎自身的經濟效益,對于這類型的企業除加強監督管理之外,還應當加強宣傳和引導的工作,讓企業管理人員轉變自身的思想,對排污進行有效的治理。第三,提供技術服務工作。我國當前的企業在面對排污治理的時候技術不是十分的成熟,缺乏有效的治理方法,此時政府部門應當給予他們一些技術上的支持和服務,使得污染治理得到有效的改善。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當前的環境保護管理中,重金屬污染的治理工作應當引起較高的重視,加強其危害性的宣傳,只有人們都意識到重金屬污染對環境帶來的危害,才會對之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政府、企業以及群眾都應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防治工作之中,實現重金屬污染的有效防治管理。
參考文獻
[1]徐洪霞. 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礦區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措施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xx.
[2]譚赟. 基于重金屬污染治理的環境保護管理措施優化[D].蘭州大學,20xx.
[3]李冠杰. 重金屬污染條件下基層環境監管體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xx.
[4]羅玲. 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防治中的地方政府責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xx.
[5]劉白林. 白銀黃灌區農田土壤重金屬空間分布及其污染風險評價[D].蘭州大學,20xx.
[6]李鵬. 縣域尺度耕地土壤重金屬的時空變異特征及污染源識別研究[D].浙江大學,20xx.
環境治理論文13
一、引言
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加速了城市化的發展進程,同時帶動了工業、城市交通運輸、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城市的數量和規模以及城市人口急劇增加,致使城市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城市環境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對于城市環境噪聲等相關問題也越來越關注。由于對城市工業污染源的綜合整治,城市環境噪聲問題越來越突出,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身體健康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城市環境噪聲主要包括交通噪聲、工廠噪聲、建筑施工噪聲、社會生活噪聲等,其噪聲影響的范圍和程度日益擴大,對市民的生活環境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成為引人關注的城市環境問題之一。
二、城市環境噪聲的來源及其危害
(一)城市環境噪聲的來源
噪聲是對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學習造成一定影響的聲音,它是多種多樣的,客觀存在的。我國城市化的過程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城市具有居住、工作、交通、旅游和休息這五大功能。隨著城市建設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人口不斷增長,交通也越來越密集,對城市環境也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城市環境噪聲的主要來源分別是:交通噪聲、工廠噪聲、建筑施工噪聲以及居民生活噪聲,其中交通噪聲占我國城市噪聲源的30%以上,并且對城市環境的影響也是最大的`。
(二)城市環境噪聲的危害
一般來說,人們的正常聽力在40dB~80dB的范圍之內,人們把那些不愿意聽到的語言和聲音稱為噪聲,把在一定環境內各種噪聲的綜合稱為環境噪聲。環境噪聲會對人體產生極為嚴重的危害。
第一,環境噪聲會損害人們的聽力。各項實驗研究成果表明,噪聲超過85dB時,聽覺細胞就會受到損害。因此,長期生活在環境噪聲中,或者在強噪聲環境下工作,就會影響到聽力,造成聽力下降,甚至會造成耳聾,尤其是老人和病人,對于噪聲的干擾更為敏感。
第二,環境噪聲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通常來說,噪聲超過90dB時,人們將無法進行交談,思維也無法進行工作,對于人們的工作和學習產生嚴重的影響。
第三,噪聲會引起多種疾病。噪聲會影響到人們的新陳代謝,會使人們出現頭痛、睡眠障礙和神經衰老等疾病。此外,還會對內分泌系統產生不良的影響,極強的噪聲還會導致人死亡等。
三、城市環境噪聲的治理策略
城市環境噪聲的治理必須由政府有關部門立法,堅持以人為本,并用科學發展觀的觀點去認識它,治理它。噪聲源、傳播途徑、接受者是噪聲傳播的3個階段,根據這3個階段,可分別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城市環境噪聲進行治理,以下就對城市環境噪聲的治理策略進行了探討。
(一)進一步完善城市噪聲標準體系
為了保障城市居民能夠在適宜的環境下工作、生活和學習,消除人為的環境噪聲污染,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環境噪聲控制標準和有關法規。但是還要對噪聲標準體系進行進一步的完善,推動城市噪聲監測網絡建設。已經出臺的《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推動完善了我國環境噪聲標準體系建設。下一步可擴大標準適用范圍,進一步解決低頻噪聲和城市以外區域噪聲控制要求缺失等問題,明確標準適用對象,出臺如室外施工機械、低頻噪聲等專門的噪聲標準。對于城市噪聲監測網絡建設予以政策和資金支持。
(二)加強噪聲源的控制
加強機動車輛噪聲排放控制和交通組織管理。實施汽車定置噪聲檢測,嚴格控制并逐步降低機動車,特別是大、重型車的噪聲排放水平。對處于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內的道路,合理劃定重型、大型貨運車輛行駛路段或時間,實施限速、禁鳴等措施,對公交車、重型載貨車等高噪聲車輛的排氣、剎車等部位進行降噪治理。行駛的機動車輛,應當裝有消聲器和符合規定的喇叭,并保持性能良好。車輛噪聲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機動車噪聲排放標準。對違反規定的車輛,不得發給行車執照,不準通過年檢。特種車輛安裝、使用警報器,必須符合公安部門的規定,在執行非緊急任務時或者在禁止使用警報器的地段,不得使用警報器。
(三)從城市環境噪聲傳播途徑上采取措施治理噪聲
1、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區。對于某些興建噪聲較大的工礦企業,要考慮不同功能區的劃分,盡量避免居民區與工業區和商業區混雜,而應將其集中到某個區域,在對城市功能區域進行規劃時,可以在城市邊緣建重噪聲區,低噪聲區應遠離重噪聲區,而中等噪聲區可以靠近低噪聲區。
2、對于新建的小區而言,要盡可能地將對噪聲不敏感的建筑物安排在小區周圍鄰近交通干線,形成周邊式的聲屏障。另外,在建筑物的施工過程中,要大力推廣和使用隔音好的建筑材料。
3、在城市交通干道兩側,在可能造成環境噪聲的高速公路、鐵路、城市高架、輕軌鐵路旁,設置相應的聲屏障,避免噪聲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
(四)接收處的防噪措施
在治理城市環境噪聲時,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并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一方面限制噪聲源的噪聲輻射,更重要的是從總體合理布局,利用綠化和地形等措施降噪。在接收處還達不到允許的噪聲標準時,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對于城市居民而言,可以佩帶耳塞、耳罩、防噪頭盔等護耳器;第二,減少在噪聲環境中停留的時間;第三,對于那些在使用噪聲較大的機械的生產車間內工作的操作人員,可以不直接操作機械設備,可用隔聲板設立專門的操作間,工作人員在操作間內工作遙控;等等。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環境噪聲是多種多樣的,客觀存在的,它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甚至會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在對城市環境噪聲進行治理的過程中,用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態度對其進行分析、重視和治理,并根據噪聲傳播的三個階段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城市環境噪聲進行治理,從而減小城市環境噪聲的危害,保障城市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環境治理論文14
我國企業員工參與公司治理影響因素分析
(1)宏觀方面。一是法律制度方面。首先,我國相關法律在立法導向上都缺乏對職工主動參與權的規定,與股權相比,職工參與權過于弱小且不完善。其次,我國法律規定針對的主要是國有企業或者國有獨資企業,對于其他類型的企業沒有進行提及。最后,法律制度對于職工董事、監事制度的規定過于籠統,缺乏可操作性。二是社會文化。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當前,構建和諧社會是全社會共同的奮斗的目標。以人為本理念是和諧社會的基本理論前提。可以將企業看做一個小社會,作為在這個小社會中生活的員工,更應該享受到構建和諧社會帶來的益處。從每一個小社會出發,員工、股東、管理層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都加入到公司治理的行列中,加入到社會和諧的過程中,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將會更近一步實現。
(2)企業方面。企業作為影響員工參與的中觀影響因素,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是領導者方面。包括領導者對員工參與管理的支持態度、領導者的管理協調能力、領導者的性格和行為、領導者的授權意愿和管理理念、領導者對員工的尊重和信任態度、領導者與員工的人際關系等方面。二是組織方面。主要包括組織文化、組織的結構、組織的戰略、組織制度層面和產權治理結構方面的影響。孫月琴,何龍山(20xx)認為管理團隊中的團體動力學對員工參與管理有影響。在積極向上,開放創新,團結互助的組織文化中,更有利于開展員工參與管理,參與的強度和深度都會比閉塞的企業文化效果要好。
(3)員工方面。主要指員工自身的素質方面因素,包括員工參與管理的主動性、員工對現在的工作內容感興趣程度、員工自身的知識水平、性格、能力、參與意識、成就取向等方面。
我國企業員工參與公司治理的模式改進
(1)宏觀方面。一是現有公司法的立法價值取向是不合理的,建議公司法修改時,應摒棄股東至上的公司理念,代之以利益相關者多邊理論重構我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對職工在內的相關利益者參與公司治理的權利作出明確,為職工參與公司治理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在現有法律上,應該加強對除國有企業和國有獨資之外的企業的規定,應該是以法律形式而不是公司章程或者公司內部制度的形式規定員工民主管理的合法性和具體操作。以保證員工實施自己權力的合法性。三是我國職代會是職工的表意機關是職工參與企業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職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權力機構,工會是職代會的常設機構,是職工行使參與權重要場所。要保證職代會對公司重大經營決策的知情權和建議權、對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制度規章的共決權、對職工福利基金、公益金使用方案等有關職工生活福利重大事項的審議決定權、對各級經營者評議權、選舉和罷免職工代表權等。四是全社會都要加強構建和諧社會的意識,對于我們的企業所有者和領導者來講,更應如此。
(2)企業方面。一是企業的管理者應該轉變經營管理觀念。經營管理觀念對于一個管理者來講非常重要,會影響到管理者進行管理的方式,因此,在實現企業員工參與公司治理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管理者經營管理觀念的`轉變,從過去的絕對領導員工,向員工發號施令,不問員工的意見轉換到尊重下屬,聽取下屬的觀點,共同治理好公司的理念上來。二是創造良好的溝通環境。良好的溝通是高效率工作的開始。管理層與員工溝通和融合得越好,彼此對公司的內外形勢以及一些管理方面的信息才能充分了解,這樣能夠對公司的管理達到共識,員工才充分參與到管理中,而不是只停留于表面。三是完善公司的制度安排。首先,公司章程中應明確規定,建立職工董事、監事制度,使職工進入企業決策和監督的最高層。這樣從制度上就給了員工參與管理的合法性,使這種權力有法可以,有章可循,按照制度辦事。其次,加強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企業應該通過制度完善,確保職代會能真正為企業員工謀福利,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再次,企務公開制度。這主要是指將與企業的相關生產、銷售和經營財務信息公開,讓廣大員工及時了解公司的各項費用開支,重大經營活動和經濟狀況,提高了員工參與管理的積極性。最后,構建科學的薪酬與績效體系。員工參與企業管理與決策,為企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企業應該為員工提供一種與其相匹配的報酬體系。薪酬制定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員工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不能出現參不參與無區別,參與多少沒區別,要將員工參與的程度以及所提出建議的效益加入到薪酬考慮范圍內,可以作為浮動工資或者獎金等予以發放。一個合理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也是十分必須的,我們可以采用量化與非量化結合的方式來進行績效評價,從而來刺激員工的積極主動性,將員工個人利益和組織整體利益相掛鉤,從而達到個人和組織目標的共同實現。
(3)加強對企業員工的教育和培訓。一是企業應該加強對員工管理知識技能方面的培訓,以使員工自身素質得以提升,能夠更好的加入到公司的治理中來,為企業出謀劃策。二是企業要關心員工,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關懷。企業要通過各種途徑關心員工,讓職工感受到企業的溫暖。節日的祝福,年終的旅游,了解員工的需求等,都會有所幫助。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在企業員工參與管理方面重視還不夠,雖然我國也有明文規定員工要參與到企業管理中來,但是大多數都是停在表面,并沒有真正將參與管理落到實處,我們并未找到一種最適合我國企業現狀的管理方式。對于企業員工如何參與以及在何種程度上參與公司治理,這是我們今后研究的重點。國內的許多的研究都是理論型的,應該加強實證性研究,從定量方面研究具體企業的員工管理狀況。
環境治理論文15
【摘要】由于經濟的迅猛增長,新建項目數量也在日益增多,該類項目完成后都要接受環境保護驗收以及監測。可是事實上,在驗收監測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以及難題,這主要表現在技術以及環境管理方面。驗收監測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了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在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審批時的客觀與公正,也影響了對企業自身環境管理能力的評價和持續改進。
【關鍵詞】環境治理工程;驗收監測;問題;對策
引言
對于環境問題來說,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建設與長遠的發展,且對于環境監測技術來說,可以實現對環境進行全面的檢測。因此,在實際中就要認識到環境監測技術的重要性,堅持從實際出發來解決好存在的問題,完善環境監測體系,同時還要做好規劃與研究工作,提高監測技術的向與質量,完善環境監測的能力,提高防治環境污染工作的效果。
1建設項目環保設施建設、運行及管理情況檢查
1.1環保施工監理不到位
從20xx年環保工程監理工作作為污染源和環境管理的一個環節已在全國漸漸發展壯大。目前國家鼓勵各地區根據各自特點開展不同形式的環保工程監理的工作,來充分、完整地反映在工作建設過程和試運行期間環保隱蔽工程及非隱蔽建設情況,作為工程竣工環保驗收的依據之一。在工程建設中,環保工程監理往往被與工程監理混淆,而且有的項目在環保驗收時將工程監理的內容當做環保監理來上報,對環保工程內容建設監理蜻蜓點水,說不清,道不明,報告中存在依據不足,支持性的文字、影像資料缺乏,不能全面反映環保工程建設和試運行期間的情況。這些問題的存在:①目前該市場還不成熟,環保監理工作國家尚未出臺統一的管理要求;②建設單位重視不夠;③有些管理部門要求不嚴。要想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①從國家層面要有一個對環境工程監理的規范性的指導意見或技術規定;②增加環保監察部門編制,使其對建設項目的建設和試運行期有足夠的人員開展監督檢查,這樣可以規范環境工程監理市場和加強該市場的管理;③對于環境工作監理不到位的監理單位,環保主管部門采取定期考核的形式,加強管理。
1.2硬件條件水平上的不足
對于硬件條件來說,是保證環境監測技術實現快速發展與創新的重要內容。但是就現階段來說,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在硬件上卻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也就難以滿足工作的需求。①進行環境監測實驗的實驗室環境條件相對較差,這樣也就不能及時的找出環境中存在的質量問題。且對于一些實驗室來說,也難以滿足資質認定評審準則中的相關要求,從而也就降低了環境監測技術作用的發展。②在技術設備的配置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對于一些長期使用的設備來說,由于維護與管理工作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樣也就難以提高了故障發生的概率。且對于監測設備來說,零部件更新速度慢,技術效果不足難以找出質量問題,從而造成了經濟上的損失。
2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存在問題的對策
2.1強化管理與監督
環保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加強對環境影響評價質量的監督管理,評估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所提出的各種治理和環保要求是否行之有效和可行,建設單位在環保設施的設計階段就要向環境管理部門提供設計方案、治理工藝原理,環境管理部門組織人員評估,施工階段建設單位要定期向環境管理部門書面報告環保設施的建設進展情況,環境管理部門定期檢查,逐一落實環評中提出的污染物防治措施。
2.2增大采樣的間隔時間
在事先與建設單位進行溝通,準備電源、操作平臺、開監測口和安全措施時告知企業具體的監測時間。驗收監測期間在采樣頻次不變的情況下,增大采樣的間隔時間,以真正獲得建設項目的治污設施在不同的參數條件下監測數據是否能穩定達標。
2.3對建設項目環保批文的修改和補充
對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已建部分未達到批文建設規模的,或原有部分不再生產的,應由環保管理部門重新審核和核定排污總量,在原有批文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和補充,并行文以作為驗收監測的依據之一。
2.4加強驗收監測期間的深度調查
驗收監測時應對企業當日的生產用電量、用水量、當日生產記錄、原輔材料的消耗量、產品量、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行深度的調查,以掌握驗收監測期間生產負荷的實際狀況,調查試生產三個月期間的生產天數、用電量、用水量、生產記錄、原輔材料的消耗量、產品量以評價全年的排污總量是否會超了控制要求。對周邊環境狀況進行監測,調查周邊環境質量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發放公眾調查表,讓公眾參與到項目驗收監測的評價中來。
2.5做好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
環境污染與破壞與人們的環保意識較為薄弱密切相關,這也是影響環境工程管理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為了提高環境工程管理質量,保護環境免受污染,管理部門需要做好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加大對環境保護工作的經濟投資。例如管理部門可以借助電視、網絡和報紙等媒介宣傳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讓社會民眾認識到環境保護和舒適生活緊密相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社會民眾的環保意識;管理部門可以舉辦環境保護知識講座和環境保護宣傳周活動,向社會民眾講解生活中環境保護的`措施,讓社會命中了解環境保護的知識,從而提高社會民眾進行環境保護的技能;加大對城市園林、公共綠地和綠色長廊等方面的建設,這樣既可以凈化城市空氣,降低環境中的污染,又可以為社會民眾創造綠色環境,提高其對環境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2.6整合環境工程管理的資源
雖然很多企業從事環境工程,但是環境工程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并且企業的管理與發展水平卻很有限,其原因為市場準入的門檻較低,使得環境工程管理企業的水平參差不齊。因此,管理部門需要整合環境工程管理的各種資源,施提高企業綜合實力。管理部門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將市場準入的門檻提高,并加強對環境工程企業的監管,完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實現環境工程管理工作的系統化與規范化;②開放市場,將環境工程推向市場,選擇有資質、有實力的企業進行環境工程的建設,以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環境工程管理工作的發展;③管理部門可以配合地方政府制定優惠措施,吸引外資和民間資本參與環境工程的建設工作,這樣既可以保障環境工程有充足資金進行建設發展,又可以提高環境工程建設質量與效率。
3結束語
在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和存在的問題較多,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任重而道遠,因此要結合工作實際及目前環保治理和監測技術水平,本著客觀、公正的工作態度,在驗收監測中為環境管理把好關,以監測為手段認真分析和真實反映環保設施建設、運行及管理情況,反映設施運行效率、污染物達標排放情況及其對環境影響情況,反映存在并需整改的問題,以期達到驗收監測為驗收審批和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曉琳,王廣帥.淺析環境工程管理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J].四川水泥,20xx,01:47.
[2]劉冠鳳.聊城市地表水環境問題及對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xx.
[3]貝育瑜.廣東博信達公司環境工程項目精細化管理體系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xx.
【環境治理論文】相關文章:
環境治理論文11-08
環境治理論文05-30
環境治理論文[經典]05-31
環境治理論文[精品]05-31
農村環境治理論文09-17
城區水環境治理論文09-16
環境治理論文(15篇)11-08
環境治理論文(精選15篇)11-25
環境治理論文(通用15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