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會計論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金融會計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金融會計論文1
[摘要]社會發展狀況及會計行業市場環境均對會計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文章就會計發展問題開展討論,分析互聯網背景下,社會金融環境發生變化對會計發展產生的影響,針對會計發展問題提出具體完善和改進措施,以期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會計環境;會計發展
會計從業人員自身的發展依托于社會的總體發展環境,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互聯網對社會各領域、各行業進行滲透,逐漸形成“互聯網+金融”的行業發展格局,給會計人員帶來機遇和挑戰,需要各大企、事業單位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指導和管理,促進會計人員工作方式轉變,提升會計工作效率和質量。
1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特點
互聯網金融以現代化技術手段為依托,對云計算、大數據信息庫、數據運算、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有機整合,充分發揮各種技術平臺的功能和優勢,為金融行業提供優質服務,推動形成優勢互補的金融發展模式,將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發展相結合,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明顯的創新性和高效性。一方面,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以網絡平臺為發展載體,改變傳統的實體金融交易模式,打造虛擬化金融交易發展平臺,利用網絡技術手段,明確金融交易目標和交易對象,形成以特定群體為核心的現代化金融網絡環境,同時,互聯網金融具有明顯的支付轉移特性,金融支付功能由第三方支付平臺完成,提高金融支付的效率以及金融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構建更加優質、完善的互聯網金融交易網絡;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具有明顯的創新特點,創新金融市場服務內容與方式,相較傳統金融交易模式,互聯網金融對行業市場發展狀況具有較強的感知能力,在客戶信息管理、數據統計分析等方面有明顯優勢,進一步實現對金融行業市場結構的靈活調整和優化,推動金融行業的發展[1]。
2互聯網金融對會計發展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帶來了會計行業發展方式的轉變,給會計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集中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2.1影響會計發展目標
會計行業的發展,依托于金融行業發展,在現代互聯網金融時代背景下,會計發展目標發生變化,金融行業發展決策及其現代化運行模式,將會計發展具體目標進行轉移,引導會計行業樹立平等、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發展目標向現代化創新型會計轉變,提高會計信息采集、整合、處理和分析的水平,促使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轉變。
2.2影響會計信息處理方式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會計行業發展方式產生影響,逐步引導會計人才市場發展向管理型會計轉變。在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前提下,轉變會計信息處理方式和核算方式,會計工作中更加注重效率和質量。
2.3影響會計管理環境
互聯網金融時代來臨,會計行業管理環境發生變化,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引發社會各產業之間的發展矛盾,不得不進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生產方式和人們日常生活方式均發生改變,會計行業管理對象和組織結構也發生變化,緩解或弱化市場環境與發展方式之間的矛盾,加快轉變會計行業發展方式。2.4影響會計建設工作網絡金融的發展,給會計建設工作帶來影響,主要體現在核算環節,初步實現對會計核算數據、條件、環境等發展因素的全面控制,加快會計行業發展改革的步伐,改善會計行業發展環境,推動金融會計信息化的建設進程。
3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完善會計發展的具體措施
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普及、推廣和應用,給社會各方面帶來重要影響,引發經濟社會變革,致使互聯網金融時代提前到來,對企業或事業單位財務部門相關會計從業人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要求相關人員靈活運用第三方支付手段,樹立云計算、云儲存、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觀念,將現代互聯網金融發展與傳統金融工作相結合,弱化時代變革對金融行業產生的巨大沖擊,促使會計由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變,激發會計發展的內在活力和動力,促進會計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和核算水平的提高[2]。
3.1加強互聯網金融立法
互聯網金融時代的發展,為會計行業發展帶來新的發展模式,在促進社會資源整合方面起到重要指導作用,在新興產業市場中具有強大的發展優勢。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對部分企業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產生不良影響,集中表現在會計信息的安全問題、會計信息平臺的穩定問題以及會計技術的應用問題上,導致現代企業應用會計平臺和會計信息技術期間,容易遭受外來因素的入侵和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安全性難以保證,最終造成企業或事業單位出現嚴重的財務風險和經濟危機,不利于企、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針對上述狀況,會計行業相關管理人員要對會計行業發展問題加大重視,在網絡金融發展大環境下,加強對相關工作的立法,通過建立法律制度體系,將地方政府與企、事業單位工作進行聯合,結合當前會計行業發展狀況,制定相應的會計行業發展規劃,改進現行的會計發展制度、完善法律法規,滿足會計市場發展的內在要求,為企、事業單位財務部門會計從業人員發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實現有法可依。同時,有關部門要加快建立網絡信息安全及數據保護法,對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網絡信息問題加以整治和管理,改善網絡金融發展環境,提高會計信息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嚴厲懲治各種網絡金融犯罪行為,推動互聯網金融立法工作的進程,促進會計行業的高速發展。
3.2推動會計信息系統建設
在傳統會計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會計信息相關軟件運行模式以模擬人工記賬、報賬為主,會計核算方式具有明顯的滯后性,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中,難以滿足現代金融發展需求,逐漸被時代所淘汰。基于這種情況,各大企、事業單位加強對財務部門會計人員工作信息的管理與監督,利用現代化會計信息軟件,優化會計人員核算方式,推動建立現代化會計信息系統,發揮會計信息軟件決策支持、網絡預測、風險預警等功能,提高會計人員工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保證會計信息的安全,降低網絡金融風險。除此之外,網絡金融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極易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在發展過程中,承擔較大的風險,需要相關人員加強對會計信息的控制與設計,利用現代化會計信息系統,強化會計人員預算、核算、報賬等工作效果,簡化相關工作流程,增加口令控制、數據加密等功能端口,保證會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互聯網金融會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3.3培養復合型會計人才
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對現代化高素質會計人才的需求量較大,要求金融會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過硬的專業能力,根據互聯網金融發展方向,對相關行業會計發展提出要求:一是要求會計人員具備現代信息技術及網絡平臺的靈活應用和操作能力,保證會計工作效率;二是要求會計人員掌握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規律,將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相結合,靈活應對瞬息萬變的網絡金融環境[3]。為此,網絡金融會計人員在發展過程中,要加強對自身專業能力建設,借助互聯網會計資源及相關信息,掌握專業會計知識,完善金融會計理論知識體系,將金融環境與會計核算相關工作職能進行融合,提高財務管理能力,防止出現嚴重的金融危機,同時,培養專業會計人才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努力。首先,地方政府要加快形成會計人才培養計劃,加大對專業金融會計人才培養的資金及技術投入,增設金融會計工作所需的相關配套設施,落實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其次,各大高校要加快建立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會計專業教育課程,強化會計人員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輔以現代技術手段,實現對會計行業發展資源的整合,激發會計發展的活力,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最后,社會金融企業要與相關高校共同打造“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強化會計人員對現代技術及平臺的應用和操作能力,促進金融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發展,通過理論知識指導其進行社會實踐,充分發揮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優勢,實現對社會資源的有效融合,加強金融行業與會計人才工作的聯系,推動金融行業與會計行業的共同發展,為社會培養專業的復合型人才。
3.4豐富會計發展模式
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會計發展方式發生改變,人才培養方向也隨之改變,為適應網絡金融行業發展環境的變化,要求現代會計發展與網絡金融環境相結合,形成資源型會計、網絡型會計以及安全型會計,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專業人才儲備。首先,資源型會計即人力資源會計,在綜合運用經濟學、管理學及組織行為學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將會計工作與人力資源進行融合,形成相互補充、互為表里的專項會計培養模式,強化金融行業的滲透能力;其次,網絡型會計指依靠互聯網環境,對金融行業發展模式及金融交易相關事項進行確認的會計類型,是當前互聯網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對金融交易內容及信息進行遠程報表、查賬、審計,推動金融行業向動態化管理模式發展,改變金融行業交易方式及會計核算模式;最后,安全型會計是互聯網金融會計體系中的重要分支,以會計學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為基礎,采用多種計量、核算的方式,完成對金融行業相關交易行為的管理與監督,避免出現金融風險或經濟危機,豐富互聯網金融會計類型,規范會計人員工作行為。
3.5建立現代化會計發展格局
基于互聯網金融時代背景,為促進會計行業的發展,必須推動建立現代化會計發展格局,加速會計知識與金融知識的融合。首先,要推動互聯網金融會計信息電子化,利用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開展金融貿易行為,通過專業會計人員審核,將金融數據以電子化形式呈現出來,提高相關會計人員工作效率。同時,利用現代化互聯網平臺進行金融數據存儲,有效避免會計工作失誤,防止出現虛假會計信息,強化金融交易工作的管理和監督效果;其次,要推動互聯網金融會計工作多元化,采用人機交互的智能會計系統,對互聯網金融交易全過程進行有效記錄,轉換金融會計信息接入端口,保證工作方式及內容的多樣性;最后,要推動互聯網金融會計網絡化,利用網絡技術對金融數據進行集中核算,實現對金融數據信息的遠程操控,保證金融交易行為的安全性,形成現代化金融會計發展格局。
4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發展環境下,金融行業與會計行業的發展呈現出明顯的雙面性特征,為規避金融交易過程中出現嚴重的經濟風險,要加強行業立法,豐富金融會計發展模式,加速互聯網金融與會計融合,培養現代化、專業化、復合型人才,建立完善的會計信息系統,進而推動金融會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金建崇.基于會計環境的互聯網金融對會計發展影響研究[J].時代金融,20xx(2):73-74.
[2]肖進.會計環境下互聯網金融對會計發展的影響研究[J].新商務周刊,20xx(10):119-120.
[3]劉曉霞.互聯網金融對會計發展影響的發展策略[J].商場現代化,20xx(8):167-168.
金融會計論文2
摘要:20xx年財政部新出臺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對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會計處理作出了具體規范,本文針對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是否考慮減值、如果必須計提減值應如何正確的會計處理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資產減值
《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對于金融資產與金融負債的分類、確認及計量等方面進行了規范,企業會計準則講解又對各種金融資產的確認與計量作出了較為具體的詮釋與規范,本人經過認真研究發現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減值會計處理存在諸多疑問。
一、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否需要考慮減值
《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四十條明確規定“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對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以外的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檢查,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應當計提減值準備。”而在隨后的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和第四十八條分別規定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
也就是說雖然都是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是不必考慮減值的,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卻必須在一定情況下考慮減值,其原因僅僅是由于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了當期損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被計入了所有者權益。這種對于以同種計量模式計量而公允價值變動處理結果卻不同的做法本身就有待探討,卻又由此引發了考慮減值與不考慮減值的巨大差異。
本人認為,作為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各資產項目的會計計量與核算方法在原則上應當是統一的,即不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應當計入當期損益,而且它也應當和其他各項能夠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一樣,在資產負債表日不需要考慮減值,完全可以根據公允價值變動的結果在調整資產賬面價值的同時計入當期損益。
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會計處理合理性的質疑
(一)為什么不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
《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四十條明確規定了“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應當計提減值準備。”而在后面幾條的相關具體描述中卻刻意回避了“減值準備”這個詞匯,即使像企業會計準則講解這樣的權威解讀資料在相關案例中也沒有使用“××資產減值準備”科目。《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xx)》對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會計處理的規定是“資產負債表日,……,確定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按應從所有者權益中轉出原計入資本公積的累計損失金額,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本科目(公允價值變動)”。
除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外,其他所有應考慮減值問題的資產,在確認減值損失并計提減值準備時的會計分錄都是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資產減值準備”科目,只有該資產例外,在確認減值損失時借方計入當期損益而貸方卻轉出“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并沖減原資產賬面價值。
(二)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減值處理合理性的質疑
《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四十六條和前述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的相關規定告訴我們,應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的減值金額計入當期損益(資產減值損失),而《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又告訴我們“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發生的減值損失,不得通過損益轉回。”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又具體規定了可供出售權益工具公允價值恢復的會計處理為借記“本科目(公允價值變動)”,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也就是說企業持有的符合條件的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發生減值后,在一定條件下其價值是可以恢復的,但是確認減值損失時應計入損益,而價值恢復時卻要通過所有者權益。如此處理的合理性,筆者實在不敢茍同。無論從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一貫性要求出發,還是借鑒其它資產減值恢復的會計處理,確認減值和價值恢復的會計處理都應當是同步的。即如果確認減值損失時計入了當期損益(資產減值損失),那么資產價值回復時的正確會計處理也應當是沖減當期損益(資產減值損失)。
(三)可供出售債務工具減值處理合理性的質疑
《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四十六條,關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金額確定的規定是“該轉出的累計損失,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和已攤銷金額、當前公允價值和已計入損益的減值損失后的余額。”而對于可供出售債務工具減值金額的計算并沒有給出具體的說法,反倒是企業會計準則講解通過案例給了我們一點提示:本案例實際上是比較簡單的,由于債券票面利率和實際利率都為3%,所以20xx年12月31日可以按照當日公允價值和期初攤余成本直接計算減值損失金額為200 000元(800 000—1 000 000),而如果債券票面利率和實際利率不同,再計算減值損失金額恐怕就沒有這么簡單了。也就是說該案例無論計算資產減值損失金額還是計算資產價值恢復金額,都是用資產負債表日公允價值減去當日債券的攤余成本,并不是真正反映公允價值的差額,這就從根本上違背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計量原則。筆者認為,絕不能將“攤余成本”和“公允價值”兩種截然不同的計量模式對同一資產項目同時使用,不但增加了會計處理的難度,也未必就能切實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綜上所述,筆者建議取消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的認定,采用與其他以公允價值計量資產一樣的會計處理方式,資產負債表日按公允價值變動情況調整資產賬面價值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考慮資產減值。而如果必須接受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計提減值這一特殊規定,也必須采用與其他資產計提減值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即將確認的減值損失金額計入當期損益(資產減值損失)并同時計提減值準備,而不是直接沖減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賬面價值。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20xx.
[2]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xx.
金融會計論文3
摘要:20xx年金融海嘯已經過去10年,目前發生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比較低,但是區域性的、個體化的金融危機時刻存在,金融風險不斷增加,促使金融會計風險日益受到人們關注。隨著金融服務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凸顯,金融風險防控越來越受重視,尤其是最近幾年金融領域涉及到的數額巨大,影響非常惡劣。分析金融風險的存在形式和產生原因,發揮金融會計的正確作用,從而提升金融會計的工作積極性,為金融會計行業提供有力的支撐。
關鍵詞:金融風險;防范;建議策略
一、金融會計風險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數據作假
金融會計的最基本職能是核算數據。這些數據能夠客觀反映金融機構運行的情況。從筆者的觀察研究來看,在實際工作中,存在信息資料不真實、真賬假表、假賬假表等問題,部分結算編制虛假,數據不實,或虛增利潤,或虛減利潤,或搞賬外賬,形成兩套賬本,從中牟取暴利,這種行為掩蓋了金融機構自身的問題,為金融危機埋下了禍根。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還在于金融會計的自身素質沒有跟上,責任意識不夠,對金錢有強烈的非分之想。
(二)監督不力
金融會計作為金融機構的基層人員,對金融機構的運行情況有詳細的認識,當然也有一定的操作空間,加上自身受拜金主義的侵蝕,極容易出現貪污腐化的行為。因此很多金融機構都設置會計監督崗位,專門監督金融會計的各項工作,保證金融會計工作合法合規。但是目前會計監督的職責履行不力,監督職能弱化。導致存在發放繞規模貸款等違規情況,產生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在于會計監督檢查職責沒有履行到位,管理制度沒有落實到位,加大了經營風險。
(三)管控不嚴
金融機構內部管控不嚴造成侵害銀行利益的經濟案件頻發,銀行內部工作人員自身素質不高,思想態度不夠端正,造成核算工作不嚴謹,無形中增加了金融風險。總體而言,機構制度不健全,存在漏洞,自身的`監督力度不大,或者是對內部員工管控力度不大,都導致和諸多金融問題產生。
(四)管理無序
金融機構作為盈利性機構,存款或貸款業務是重要的盈利來源,也成為了各大金融機構爭相抓緊的業務,金融機構間的無序競爭也會增大金融風險,為了夸大業務量,盲目發放貸款,對相關資質檢測不嚴格,造成大量呆賬爛賬,對自身的業務量反而沒有提升,而且造成了重大的安全隱患,得不償失,因此加強各金融機構的監管非常重要。
二、防范金融會計風險的具體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金融會計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制度的管控作用,能夠優先預防金融風險。形成垂直和交互管理模式,金融會計的上下級垂直領導,不接受其他無關工作,為金融會計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同時,建立金融會計操作規范,在強化金融會計管理的同時,規范金融會計的工作行為,注重規范性、適用性和協調性,結合金融機構工作實際,規范操作。形成內外監督的格局,有效管控金融會計工作。
(二)強化會計監督職能
金融會計工作主要分為事前、事中監督。事前監督努力形成較為完善的工作方案,做好謀劃,避免出現履職不力的情況。筆者認為會計監督工作要強調獨立、嚴格、及時、有效,會計業務事前和事中監督。事中監督主要指的是在金融會計工作期間形成較為完善的工作監督機制,又再次核查機制,形成三道門檻,避免出現不合規現象。充分發揮好金融會計的作用,例如形成自己的報表,得到第一手詳實的數據,為金融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落實金融會計職責
明確金融會計的職責,形成明確的獎懲制度,形成金融會計良好的工作機制是發揮金融會計作用的根本性舉措,將有力減少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機構自身的健康發展。當前諸多的金融機構對金融會計的管理比較粗放,沒有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導致對金融會計的思想教育不夠,自身的工作積極性降低,尤其是在金融數據統計方面鉆空子,給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這是金融風險形成的重要原因。
(四)改善金融會計工作待遇
金融會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的方面。只有加強金融會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端正工作態度,明確工作職責才能夠有效防止未發現象發生。提高了待遇,加強了教育必將改進金融會計的工作積極性,提高金融會計的工作自覺性,幫助金融機構形成理想的金融安排,從而促進金融會計的健康發展和成長。只有形成了這種觀念才能有效防止違法行為發生。在實際工作中,重視金融會計的工作地位,讓他們會形成自身的工作成就感,同時注意為金融會計提供成長和學習機會,提高金融會計的社會地位和物質待遇能夠有效杜絕金融風險,加上對金融會計的政治教育,轉變金融會計的思想觀念,促進金融會計的長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金融會計作為金融領域的基礎性人員,對于促進金融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深入深入剖析金融領域風險的形成原因,掌握金融會計的思想動態,了解金融會計的工作難點,明確金融會計的職責范圍,制定相應的監管機制,多項舉措相互發力,促進金融會計的成長和發展,同時規避了金融風險,促進了金融機構的發展,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環,幫助金融機構形成了較好的工作機制。希望本文對于金融會計工作和金融會計相關工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翠蘭。我國金融會計風險及其防范[J]。時代金融(中旬),20xx,(1)。
[2]楊戰瑋。簡析我國金融會計風險防范體系的建立[J]。時代金融(下旬),20xx,(2)。
[3]王慎濤。淺議金融會計風險的防范與化解[J]。時代金融(下旬),20xx,(3)。
[4]李焰。商業銀行金融會計風險防范與化解[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xx,(6)
金融會計論文4
一、金融企業人力資源會計模式的選擇
(一)人力資源會計確認標準
金融企業人力資源會計在應用中首先必須解決人力資源會計計量對象的界定范圍。人力資源的特性決定了其具有主觀能動性、高度流動性和不確定性。人力資源所有者讓渡其產權加入企業,既不能說明讓渡產權的內容,也不能說明人力資源所有者應享有的權益,因此,需要以契約的形式進行約定,當人力資源所有者與企業約定不將其所有權讓渡給企業時,表現為企業的一個雇員按約定在一定時間和范圍內向另一方提供有限的人力資源的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以獲得工資作為其在參與組織活動過程中的消耗補償。當人力資源所有者與契約方約定以人力資源為股權,以股東身份加入企業時,人力資源所有者就與其他物質資本所有者一樣,不得隨意從企業撤出,從而避免了人力資源所有者流動而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在企業經營期間,人力資源所有者作為股東,享有企業剩余價值的分配,并承擔企業經營虧損和破產清算的責任。
(二)金融企業人力資源會計的核算
金融企業實施人力資源會計,應把具備某種技能、能為企業經營活動貢獻力量、能給企業創造財富的員工作為核算的對象。不同崗位所要求的員工能力不同,崗位職責不同,在對人員進行人力資源考核與評價時所涉及的考核指標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據金融企業的組織結構及其對員工的人力資源考核評價系統提供的信息建立的人力資源會計體系才具備一定的可行性與可信度。在金融企業人力資源會計核算時,應根據員工簽訂的契約所約定的工作崗位及工作特點進行劃分,將人力資源會計的核算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按照成本會計模式計量的人力資源價值,另一部分是按照權益模式計量的人才資源價值。
1.按照成本會計模式計量的人力資源價值這部分人力資源價值是按歷史成本進行的。人力資源會計把人力資源支出所認定的費用中的一部分列作期間成本,把另一部分列為資產,在以后的會計年度中按人力資源所提供的未來服務的效益進行分期攤銷。是對取得、開發、使用、替代人力資源等方面所引起的成本核算,對企業決策者提供相關的人力資源成本信息。因此,在人力資源會計中,通常將人力資源的成本分為以下類別:
(1)取得成本。指企業在取得所需人力資源的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支出,主要包括招募、選拔、錄用和安置等成本。招募成本是指為了吸引求職者而發生的成本,包括招聘過程中產生的材料、人工和勞務支出。選撥成本是指招聘工作正式開始后接見、測驗以及處理申請人資料的管理費用,主要是由筆試、面試、體檢、調查等環節產生的成本。錄用和安置成本是指錄用人員后將其安排到適當工作崗位所發生的成本。
(2)開發成本。它是指為使所招聘的員工達到預期水平和技能而付出的代價。主要包括崗前培訓、在職培訓成本、脫產培訓成本和定向培訓成本。
(3)使用成本。指企業對員工在勞動過程中消耗的體力和腦力勞動而直接或間接地支付給勞動者的費用。使用成本是為了維持人力資源進行勞動力生產和再生產,對使用勞動力而支出的費用,包括工資、津貼、福利等。
(4)保障成本。指企業為員工支付的各類社會保險費,包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年金、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項目。
(5)離職成本。主要指與員工解除勞動關系時發生的遣散費、訴訟費等。在計量人力資源價值時,這部分成本是全體員工都涉及的。
2.按照權益模式計量的人才資源價值按照勞動者權益會計模式的計量人才資源價值時,可根據實踐的需要對金融企業的人力資源進行層次劃分,對不同層次的人力資源采取相應的核算模式。對人力資源進行層次劃分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由于員工所處的職位影響著人力資本的保值與增值。處于高層的員工受教育程度較高,社會、家庭及個人投資的價值較多,人力資本的價值量較大,對其進行核算是為了保證其價值的完整性。二是普通員工創造的價值受到高層員工的影響。勞動者創造收益的大小受組織方式的影響,而組織方式又取決于高層管理者的決策,所以員工創造收益的一部分也是高導管理者創造的收益。三是從激勵的角度看。勞動者權益會計最大的優點就在于通過核算勞動者的貢獻,按貢獻尺度進行分配,將貢獻和所得清楚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實現有效激勵。
(1)一般從業型人力資源的核算。一般從業型人力資源主要從事簡單勞動,創造力較低,對企業剩余價值的貢獻較少。只需雙方約定,以一方提供的工資、獎金等補償成本獲得另一方人力資源使用權即可。從人力資源會計對象的特點來看,該類型人員擁有勞動力,在對該層次人員核算時可從權責發生制的角度借鑒成本會計模式計量其取得、開發和維持成本。
(2)管理技術型人力資源核算。該類型主體是從事創新工作且勞動成果很難度量的人力資源所有者,他們掌握著金融企業的核心發展能力,對金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較大。金融企業實質上控制了這類人力資源的使用權,而不具備所有權,金融企業控制了其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而確認為資產。因此對此類人力資源的核算,適合采用價值模式進行核算。一方面應根據其產出價值來計量其價值,以作為企業的人力資產,同時相應地確認一項負債;另一方面該類型人力資源所有者具有較高專業技術或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因此取得成本往往較高,且在知識更新較快的時代,對該類型人員的培訓開發支出將會使企業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基于重要性原則考慮,企業應將其作為一項重要事項予以核算和反映。
(3)高層決策型人力資源的核算。該類型人員是金融企業的稀缺人才,能夠決定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思路。一方面該人力資源所有者將其自身代表的先進生產力和掌握的知識讓渡給企業,從企業定期獲得固定報酬,體現為固定收益所有者;另一方面由于企業對該類有特殊經濟利益的人力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排他占有性,因此這種稀缺要素的所有者擁有剩余收益索取權。這部分人力資源成為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所有者,既享有企業剩余價值的分配,也承擔企業經營虧損和破產清算的責任。這部分人力資源符合權益模式核算的條件。在會計處理上,在確認人力資產的同時,還應確認一項負債和一項權益。資產的計量等同于管理技術型人力資源,不同的是應按人力資源所有者擁有的股份確認為人力資本,以作為人力資產價值的一部分。
二、結語
金融危機以后,世界各國的金融機構都面臨著組織結構調整,人員流失等問題,目前金融企業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人力資源的爭奪,企業家的素質和準確的判斷往往能使一家金融企業識別和把握市場機遇,使企業轉危為安,因此,人力資源已經被認為是金融業最重要的資產。人力資源會計作為鑒別和計量人力資源數據的一種會計程序和方法,它的應用可以更加科學地衡量金融企業人力投資回報率,幫助企業進行人力資本投資決策,幫助管理人員測算企業管理者對組織的價值貢獻,以期激勵管理者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作者:彭向華 單位:包頭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金融會計論文5
一、電子金融會計的簡介
電子金融會計師目前全世界最新的金融形式,它產生于上個世紀70年代,1996年,MarkTwain銀行是美國第一家提供電子金融業務的銀行,自此,電子金融會計在國外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我國的電子金融會計發展的較晚,開展的服務較少。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起步階段:我國電子金融會計最早開始與上個實際70年代末,在1980年左右開始初步發展。在起步期間,大多數電子技術應用在會計報表的制作和會計核算業務方面。這時期由于計算機的限制,電子金融會計的系統大多數在DOS的計算機平臺上運行,電子軟件針對的是模擬手工核算,是為了減少會計工作的工作量與勞動強度,但這期間的電子金融會計缺乏較為完善的操作規范和管理制度。
(2)發展階段:在上個是個80年代的中后期,電子金融受到了各行各業的重視,特別是銀行業系統,開始制定適合本銀行的電子發展計劃。為了促進銀行業的電子發展,中國人民銀行還制定了整個金融也的電子發展計劃。這一時期,銀行出現了城市通存通兌、同城清算網絡等新的電子金融業務。
(3)規范階段:到了上世紀90年代,電子金融會計得到了規范化的再發展。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金融系統的會計核算系統。金融電子逐漸向網絡銀行、電話銀行轉變。
二、電子金融會計對傳統會計的沖擊
1.傳統會計的概述
過去傳統的會計結算方式是物物交換、貨幣支付和銀行轉賬支付三種結算方式。目前,生活中最常見的結算方式是銀行轉賬支付的方式,它包括銀行支付結算、支票支付結算、電子資金轉賬、資金匯兌等方式。
2.對傳統會計的沖擊
(1)沖擊的優勢:
①方便快捷、效率高、成本低。首先,電子金融會計改變了傳統的結算支付方式,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以前,跨地區跨銀行的匯款非常麻煩,特別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銀行較少,人們的轉賬變得更加困難。自電子金融業務發展起來之后,匯款轉賬變得十分的方便快捷,只要有計算機與網絡,什么經濟業務都可以辦理。其次,電子金融會計提高了結算的效率。
②促進會計工作的電子化與信息化。電子金融會計的發展,為會計結算方式注入了一股新氣象,會計結算開始走向無紙化的操作,大大地提高了結算的操作水平與操作速度,進入了電子化與信息化的時代。在網絡電子的前提下,網絡交易的票據和憑證賬簿等變成了電子形式,代替了手工記賬,賬務處理自動完成。電子金融會計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結算服務拓寬到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而且,隨著電子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電子金融呈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網絡匯兌的方式使得會計結算瞬間即可完成,會計的電子化與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
(1)沖擊的劣勢:
①電子憑證真實性的確定。無論是企業單位還是個人,在辦理經濟業務時,必須要填制一些原始的憑證。在電子金融環境下,形成的原始憑證一定是電子憑證。原始憑證是會計處理的源頭,因此原始憑證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就顯得非常重要。在電子金融會計時,人們使用的是電子簽名。在我國的《電子簽名法》中,承認了電子簽名的合法性,即承認了有電子簽名的原始數據的效力。但是在我國的會計法律法規中,還沒有關于電子原始憑證的法條說明與解釋,而且人眼對于電子簽名的識別遠比分辨紙質簽名的難度要高的多,這就給電子原始憑證真實性的確認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②高級會計人才的缺乏。現在,我國金融發展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對于會計人才的需要也越來越多。雖然我國目前有很多的會計人員,但是有些會計人員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培訓,只具備一般的會計水平,無法滿足現在金融機構的高層次人才的需要。因此,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如何挑選合適的會計人才,培養有潛力的會計人才,留住高層次會計人才是現今的金融機構需要深層次考慮的問題
三、電子金融會計的發展新展望
1.加強電子商務的風險意識
在外部環境復雜的前提下,電子金融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因此,要加強電子商務的風險意識。首先,要加強操作的風險意識。操作的風險意識主要來源于銀行的內部,在電子金融的日常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會導致風險的發生。因此,應在銀行等金融機構內部建立完善的電子信息系統,規范會計人員的操作步驟,嚴格建立內部管理機制,遵守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原則。其次,要防范信用風險。在銀行等金融機構中,信用風險有著不同的等級分類方法。銀行要善加利用信用等級的分類制度,根據企業或個人的具體情況,嚴格信貸借用制度。在金融系統內建立全國范圍內的客戶信用管理系統,根據客戶的過往信息,嚴格信用制度。在完善信息管理系統的基礎上,統一銀行的信用監督規范制度,強化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加強顧客的信用信息管理,在整個行業內形成信息共享,及時獲取客戶的信息分類信息,在客戶源頭上防范信用風險的發生。
2.完善信息化建設,確保電子交易的安全性
電子金融會計的發展必然對我國的電子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國的電子信息建設的軟件與硬件方面都較為落后。因此,金融機構必將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盡量減少網絡交易的漏洞,保證電子交易的安全性。電子商務和遠程交易的特性必然要求金融會計系統要進一步開放與更多的數據信息共享,這樣就增加了數據信息不不安全性。開放的網絡增加了控制的難度。在金融機構的現代化建設中,信息的安全、交易的安全、資金的安全都會成為金融機構管理的重中之重。安全的威脅來自很多方面,比如網絡hacker、競爭對手、社會上的不法分子等等,這些復雜的原因都對金融機構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產生了更大的挑戰。金融機構要針對網絡集成化管理的特點,建立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機制。不同的職能部門、不同職位的員工要根據相應的權限閱讀會計信息,保證機密的會計信息不外露,嚴格保守金融機構的秘密。如果外部的人員要借閱本機構的會計信息,一定要經過金融機構領導者的批準與授權,不能直接借閱會計數據信息。對于網絡犯罪,金融機構就要借助較為高端的技術手段,減少軟件漏洞,增強網絡交易的安全性。總之,金融機構要摒棄過去傳統的管理模式與管理制度,建立各種現代化的安全控制手段與制度,以便更高程度的確保電子金融會計的安全性。
3.加強電子金融人才的培養
電子金融會計的迅速發展,對電子金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論是一般的企業還是金融機構,人才始終的第一資源。金融機構需要更高層次的會計人員參與到電子金融會計的工作中來。因此,首先,金融機構要做好人才的引進工作。在金融機構中,有許多的部門,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崗位適合不同的人才。銀行的人員招聘時,要選擇專業素質高,道德素質好,政治素質過硬的人員,并根據他們自身的特點,安排在合適的崗位,即任人唯賢,任人唯能,從人員層面促進電子金融會計的發展。其次,在金融機構內部,要重視網絡知識與金融知識的培訓。在網絡時代,電子信息知識必不可少。因此,在工作人員進行職業培訓時,不僅應重視金融是指,網絡安全知識也是核心部分。最后,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的企業與國外企業的交流與貿易越來越多,這就依賴國內的金融機構與國外的金融機構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網絡,不僅僅是跨市、跨省,甚至跨國的外幣交易都變得特別方便。因此,在國際金融機構的交易中,要求會計人員有更高的語言要求,熟悉國際會計及商務政策條例,要在金融機構內部建立起一支經得起考驗,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今天,電子金融會計是電子信息時代的產物,是未來經濟的發展趨勢。電子金融會計對傳統會計的沖擊是巨大的,改革也是巨大的。新的方式方便了民眾的生活,方便了會計核算。因此,我國要不斷探析新的電子金融會計發展的道路,將電子業務與服務相結合,更多層次的滿足公眾的需要。只有正確的把握經濟時代的主題,順應經濟時代的潮流,采取合適的措施,管理得當,才能促進電子金融會計的發展,更加方便公眾的日常生活,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的進一步的現代化發展。
金融會計論文6
摘要: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金融會計風險管理越來越重要,需要建立完善的系統風險管理體系,從不同的風險管理機制出發,對各項風險指標形成原因進行全面分析,提高金融會計風險管理水平,為金融會計風險防范和綜合性調控創造良好的條件,實現對金融會計的綜合性模式分析,確保金融會計各項事務在運行過程中保持健康態勢,提高金融會計決策能力。
關鍵詞:金融會計;風險;體系
由于金融會計風險具有系統性的特點,因此應對影響金融會計風險的各個要素進行綜合性分析,對其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獨立的特點進行全面研究,形成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從不同的金融會計風險管理戰略出發,對各個管理子系統進行優化分析,提升金融會計風險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在新形勢下需要對金融會計風險管理的基本目標進行分析,形成良好的金融風險管理戰略,對金融會計風險管理主體需要有全面的認識,對各項風險形成的原因進行把脈,提升金融會計風險管理的綜合能力,通過對金融會計內外部風險環境的分析和研究,推進金融會計風險管理模式創新。金融會計風險管理戰略實施是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的重要路徑。
一、金融會計風險系統性管理體系建設
金融會計風險具有系統性特點。因此,從金融會計風險系統性角度進行管理體系建設,是防范各項風險的基本方法,由于金融會計風險系統的聯系性、層次性、整體性、有序性特點,在對金融會計風險進行管理體系建設的時候,需要綜合考慮每個對象的風險模式,對風險管理要堅持系統性的管理思想,從金融會計風險形成的各個層次角度出發,對金融會計風險進行全面的分析,通過系統性管理的基本理念,提升金融會計系統性風險的防范能力,積極穩妥地進行金融會計管理機制創新,提升金融會計的綜合運行能力和運行水平,實現金融會計風險的全方位綜合性管理。通過對金融會計風險管理的基本特點分析,需要對金融會計風險進行整體性研究,從金融會計風險管理的基本特點看,可以引發金融會計風險的因素較多。
金融會計風險形成的原因是復雜的,因此要從風險形成的綜合性原因出發,逐步挖掘產生風險的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進行金融會計風險防范,提高金融風險整體性防控能力,為金融會計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管理環境。金融會計風險具有自身獨特的結構,因此需要對金融會計風險的基本特點進行全面研究,從系統風險的危害程度出發,對各項風險的運行規律和管控方法進行綜合性研究,形成綜合性的風險管理方案,確保金融會計的各項風險能夠有效的防范。從金融會計風險的組成因素角度分析,由于各個風險因素之間具有獨立性的特點,同時各個風險因素又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因此在對金融會計風險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采取綜合性方法,按照標本兼治的基本風險防控理念,制定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金融會計行業產生風險會影響到各個企業主體和個人。
因此在對金融會計風險進行綜合性分析和研判的過程中,需要從金融資產管理的基本模式出發,通過會計核算等手段發現金融風險,同時能夠果斷采取措施,從多角度防范金融會計風險,提高金融會計風險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為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從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兩個角度出發,對系統性金融會計風險危機進行有效防范,確保金融會計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從風險管理各個模式出發由于金融會計風險具有層次性的特點,因此針對不同層次的金融會計風險采取不同的防范策略,通過對金融會計風險的分層管理,可以提高金融會計風險管理效率,為金融會計風險的層次性管理體系建設創造積極有利的條件。對系統性防范金融會計風險具有綜合性作用。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從層次性模式管理出發,對金融會計的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投資風險、資本風險、表外風險進行全面的研判,形成金融會計風險管理機制。
對各個風險層次進行的優化管理,形成層次化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積極穩妥地推進金融會計風險管理創新,為金融會計風險管理戰略的全面實施營造良好的條件。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需要從不同的目標戰略出發制定不同的管理戰略和管理方法,在復雜的金融會計管理中不斷探尋管理規律,通過定量性金融會計風險指標分析,確保各個風險能夠得到有效地控制,推進金融風險指標體系建設,推進金融會計風險管理機制建設,提升金融會計風險管理水平。
二、金融會計管理體系建設的基本策略
金融會計管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運用系統性管理的觀念。通過對各項風險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形成系統性風險管理的目標,通過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有效結合,對金融會計系統性風險的各個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形成最優的金融會計風險體系管理方案,為完善金融會計風險管理創造良好的條件,提升金融會計風險管理水平,為金融會計風險管理機制建設營造積極有利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從定量和定性分析出發,通過定性、定量的循環式分析和研究,形成有效的金融會計風險管理策略。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明確系統管理的基本目標和基本內容,正確識別金融會計風險,通過對各項金融會計風險進行目標性研究,形成良好的金融會計風險管理戰略。金融會計系統風險管理涉及的范圍較廣,因此在具體研究過程中需要把其管理體系進行分解。通過分解管理體系可以不斷優化管理體系,形成管理體系內在管理結構,提高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水平。
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對其運行模式進行綜合性評價,形成金融風險管理框架,通過優化方案的分析形成良好的管理理念,提高金融會計的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水平。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要從正確識別風險的角度出發,形成管理體系的基本架構,確保金融會計管理系統風險體系能夠發揮關鍵性作用,對風險因素能夠有效的識別,并且找出解決金融會計風險的路徑。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需要從風險指標體系和系統結構管理出發,確保金融會計風險管理能夠在指標優化的過程中形成自身的管理機制,從不同的監控指標出發形成良好的指標風險管理體系,提升指標風險管理水平,為指標風險管理模式創新營造良好的氛圍。
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按照風險指標的管理方式推進各項工作,采取有效的金融會計風險監督管理戰略,推進風險監控管理體系建設。金融會計風險監管的過程中,需要從不同的指標管理出發,對各項風險監控指標設定相應的控制值,不斷推進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營造健康穩定的金融會計管理環境。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準確、全面、及時收集相關金融會計數據,通過對各項管理指標的基礎性研究,形成一套完善的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對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進行綜合性研究和系統性分析,形成金融會計風險指標控制管理體系,提升金融風險綜合性管理效率和質量。
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對各種綜合評價方法進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和研究,形成符合金融會計風險管理特點的體系結構,對金融會計風險的全方位把控和綜合性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金融會計風險防控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從不同的管理指標角度出發,形成金融會計風險管理的機制和戰略,積極穩妥地推進金融會計模式創新和風險防范。金融會計系統風險控制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通過管理機制建設逐步化解各項風險,通過對金融風險系統的積極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推進金融會計風險綜合管理體系建設,形成有效的金融會計風險評估機制。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從主體對象出發,形成良好的金融會計風險指標管理體系,積極穩妥地推進金融風險防范管理機制建設。金融會計風險管理機制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研究對象的基本狀況,通過對風險系統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分析,形成具有綜合性風險管理的方案機制,提升金融會計系統性風險防控水平。
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要從金融服務對象出發,對各項金融會計指標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形成風險控制管理模型,通過不斷的優化管理提升風險管理指標控制能力。金融會計風險指標控制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國內外環境、金融環境、經濟環境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金融會計風險的詳細化設計管理能力。金融會計風險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從各項經濟指標出發,對金融會計風險的防范模式進行優化研究,實現對金融會計風險的目標化管理,提升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水平,營造良好的金融會計管理環境。金融會計風險控制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從不同的管理戰略機制出發,形成良好的金融會計風險管理模式,對各項風險進行綜合評測,形成具有決策性的風險管理方法,提升金融會計風險管理能力,為建立完善的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創造良好的條件。金融會計風險管理模式創新是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從國內外金融風險管理的基本特點出發,形成具有系統性管理理念的金融會計管理策略。金融會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從不同的管理模式入手,推進各項管理指標體系建設,形成具有金融會計風險管理特點的體系,提升金融會計風險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
主要參考文獻
[1]郭新梅。國有金融產權改革模式與創新研究[J]。決策咨詢,20xx(3):90—92。
[2]張琦霞。金融信息未來發展戰略分析[J]。大慶社會科學,20xx(2):135—137。
[3]齊殿淇。我國金融資產價格與通貨膨脹關聯性研究[J]。產權導刊,20xx(4):8—10。。
[4]張華。供給側結構改革下農村金融服務創新研究[J]。黑龍江金融,20xx(4):31—33。
[5]高瑞。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的發展與創新[J]。西部財會,20xx(12):48—52。
金融會計論文7
近幾年,我國經濟的發展呈現愈加明顯的多元化,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基礎,已成為我國各界人士關注的重要方面。企業金融會計在現代金融體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對整個經濟市場乃至整個社會的穩定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在這一現實背景下,加強對企業金融會計風險的管控和防范機制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也具有更重要的現實及時代意義。
一、企業金融會計風險的常見原因
1.內部管理模式不完善
當前,我國的部分企業金融會計管理方法也存在管理模式相對傳統、零散,不能有效的管控企業金融會計風險,使其維持在一個很低的水平。這也導致企業金融會計的個人信息嚴重失真,并因此衍生出各種資金運行和貪污盜用等問題,也嚴重影響了企業管理模式的更新進程。
2.金融監管不到位
企業金融監管機構的管理內容重復,導致管理部門責任不明確,管理力度不夠。在企業監管部門對企業金融活動監查管理時,監管機構的監管范圍和對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監管人員也不具備對企業金融活動進行全面監管的素質和權力。這些就必然導致企業金融管理活動對企業金融活動的管理存在部門間責任不明,出現問題部門間相互扯皮的問題。有些問題又沒有管理權限導致管理不到位,如此不僅是對企業人力財力物力的浪費,也導致企業監管能力的不完全,不利于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
3.金融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
我國金融會計行業管理不完善,導致從業者的素質得不到保證。有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掌握不好,有的工作責任心不強,有的工作積極性不高,上一天班,敲一天鐘,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等。這些都給企業金融活動的開展帶來巨大的潛在風險。這些從業者在進行金融資本運作時可能不夠謹慎合理,有可能會導致企業的金融資本大量丟失,也可能威脅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企業金融會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1.完善企業內部會計的管控體系
這就要求企業內部應該建立一套完善的金融會計控制制度,對于企業會計的從業人員的權責關系有一個明確的規定,構建一個可以及時銜接會計人員的崗位流程操作體系,為他們設計一個明確合理的金融會計目標。同時,企業應該明確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崗位授權,構建細化的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層次和操作單元的會計管控體系,實時根據企業自身的金融活動不斷調整企業經營管理模式,使企業的內部會計管理體系可以切實的為企業的經營帶來實際的利益。當然,企業在這一個高效完善的內部會計管控體系之下,還需要建立一個對應的財務管理體制,尤其要大力推廣一種專業、高效、安全的財務核算軟件,減少財務會計工作者的工作隨意性,建立應對各種突發問題的處理預案,如此就在企業內部構建了一套穩健牢固的金融會計風險管控體系。
2.改革金融會計監督管理模式
對于金融會計的監管主要做到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改革現有企業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職能劃分,加強各監管單位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協調能力,發揮合力監管好企業金融會計的活動。企業金融監管機構應建立一個穩定的工作情況溝通機制,還應設立一個應對突發事件的緊急溝通和管理風險的可操作的預案。這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整合企業監管結構的資源,杜絕有限資源的浪費,不做重復勞動,有利于對監管對象的針對性檢查,提高檢查效率。二是企業監管主體應對監管對象實施事前、事中、事后并重的監查原則。事前加強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合理性的監查,事中定期對監查對象的金融活動進行問詢,事后對金融會計的審核各個細節進行全面的審核、判斷,給予正確評價,報備留底。
3.注重企業金融會計隊伍的建設
構建一套完善的企業金融會計的內部防范和管理體系,需要具有較高專業技術水準和良好職業操守的金融會計隊伍。首先,企業應該注重和開展金融會計從業人員的思想覺悟和職業道德的教育活動。其次,為金融會計工作者提供多種形式的職業培訓計劃,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水平,使他們可以高效熟練的開展金融會計工作。再次,合理安排各層次的管理人員。會計管理人員既要有多年的從業經驗,熟悉業務和具有較好的組織能力,還要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職業道德,堅持原則,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起帶頭示范作用。最后,要對金融會計隊伍進行嚴格的引進和辭退機制,嚴格挑選,定期進行績效考核,對違紀違規行為應及時處理,維持金融隊伍的清潔和高效性。
三、結語
在進行企業金融活動時,如果金融會計處理不當,極易造成企業資本的大量流失,使企業蒙受巨大損失。因此,對于當前金融會計中存在的巨大風險,金融企業必須重視和關注金融會計風險的防范,根據常見形成金融會計風險的因素,有針對的加強和改進金融會計活動的管理方法,完善金融會計管理體制,改革企業金融會計的監管機構,注重企業金融會計隊伍的水平建設,正確履行企業金融會計的能力,保證企業資本的健康運行,助推企業的騰飛。
金融會計論文8
一、金融會計信息處理模式創新的特點
金融會計信息處理模式的創新是建立在網絡環境基礎上的金融會計信息系統。作為金融會計信息系統支持的網絡環境包括兩個部分:一方面,國際互聯網(Internet)使金融企業同外部進行信息交流和信息互享;
另一方面,根植于Internet之上的金融企業內部網絡結構,實現了金融企業內部各個部分的信息交流和信息互享。信息化金融會計創新與傳統金融會計相比,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書寫電子化,傳遞數據網絡化;實時跟蹤性;金融會計數據的分布式輸入;廣泛采用現值計價;采用一體化的體系架構;多樣化的金融會計信息披露模式。
二、金融會計信息處理模式架構
(一)消滅信息孤島,實現信息集成
基于視圖驅動的體系結構,使金融會計信息系統自我封閉。系統設計者通過為每個職能部門的視圖建立一套信息系統,來解決信息用戶需求多樣性的問題。各個信息系統之間相互獨立,互不相容。
它們根據各自的用戶需要,分別采集、存儲和報告業務事件數據中的一個子集。這種交叉重疊、缺乏溝通的傳統構建模式,既增加了組織營運成本,又降低了信息處理效率,惡化了數據的不一致和信息隔閡。在這種體系結構下構建的金融會計信息系統,既缺乏與內部其它信息系統的融合,又無法及時汲取企業外部的信息資源。成了一個封閉的“信息孤島”。金融機構決策者無法從一個“信息孤島”中獲取決策所需的完整信息資料。
當某項決策所需要信息部分來自于會計信息系統,部分來自于其它信息系統時,就可能降低最終所需信息的可靠性,導致決策失誤和工作效率低下,并且增加收集信息的成本。因此,消滅信息隔離、實現信息集成是當今金融信息管理的必然趨勢。
Internet/Intranet網絡技術的應用,使金融會計信息系統與管理信息系統的各個子系統集成為一體,并通過公共接口,與有關外部系統(如銀行、稅務、供應商、經銷商等)相聯結,使金融會計信息系統不再是金融企業內部的“信息孤島”,絕大部分金融業務產生的原始數據能夠被實時地采集和處理,直接生成金融會計信息,金融會計數據處理呈集成化之勢。
實現信息集中管理,金融會計信息的傳遞方式將由附層型變為水平型,新的矩陣型網絡組織結構將逐步取代傳統的金字塔型的組織結構。金融機構內部相關部門可將各類信息存儲于數據庫中,授權的信息使用者可隨時獲取所需信息。金融機構的財會部門也可通過網絡把會計信息向本企業的內部和外部網頁上發布,并把有關信息向外傳送,利用網絡發送取代傳統的紙質或軟盤報送方式,金融會計信息的時效性和實用性將大大提高;
金融會計可以實現財務信息的即時報告和定期報告,信息使用者可以隨時在網上查閱有關信息,并獲取金融會計分析的資料,提高金融決策的正確性。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金融會計信息也將接受來自于外部使用者的監督。網絡交易的形成對金融機構內部信息化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要求大型集團制企業必須建立高度柔性、擴充性強的網絡會計管理系統,以實現對集團總體資源和會計信息的全面管理。
如果將金融會計系統融入到網絡化管理的集成系統中,那么金融機構所有信息系統的信息初次采集功能也就完全分散到各個業務流程中去完成,通過各業務流程上的端口進入到整個系統中去,這樣所有與財務活動相關的部門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金融會計信息的采集部門。金融會計信息的采集、加工和輸出系統也就成為一個完全自動化的系統。
(二)重構金融會計模式
以編制財務報表為目標,限制了金融會計信息系統所提供信息的類型范圍和數量,難以滿足網絡環境下金融機構內部管理者和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單一的編制財務報表的目的,使金融會計信息系統只記錄符合會計事項定義的業務事件,因而較多地重視了內部財務信息的采集,忽略了外部環境信息的吸取;
較多的重視了對有形資源的相關信息的存儲和報告,忽略了知識經濟時代中更重要的財富來源——技術資源和人力資源,較多地重視了對已發生經濟交易或事項歷史性的信息的反映,忽略了對未來事件、不確定性風險因素的披露。一方面,在復雜多變的網絡環境下,金融機構內部管理者越來越需要組織外部的信息來制定經營戰略,同時也更多地依賴非財務度量來綜合評價經營業績。而幾乎完全反映金融機構內部經營狀況的金融會計信息系統,在提供非財務信息和組織外部信息上幾乎無能為力。另一方面,全球化資本市場的形成和融資方式的擴展,使金融機構外部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在類型上和規模上都急速上升。
不同類型的會計信息使用對信息的需求日漸多樣化。然而現行的金融會計系統是以符合公認會計原則的方式處理和報告會計信息,因此只能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單一模式的信息。如此等等,都對現有金融會計模式提出了挑戰,惟有審時度勢,重構金融會計模式方為上策。
(三)實現金融會計與管理會計集成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現有金融會計模式面臨著諸多挑戰,為了應付這種挑戰,金融會計一直處于修修補補的變革中。耗時耗費的局部改革,始終難以獲得最佳效應。因此,應打破當前金融會計軟件對手工會計的仿真,從根本上消除信息處理過程中諸多分類與再分類的技術環節,利用同一基礎數據實現信息的多元重組。未來的金融會計信息系統應是核算和管理共享同一個數據庫,將金融會計與管理會計集成,以金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為導向,確定需要的信息。在金融會計理論方面主要應趨向于:金融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將使金融企業會計與金融企業經營管理密不可分,金融會計的目標應不僅僅局限于滿足外部信息使用者對財務信息的需求,還應考慮滿足用戶廣泛的非財務信息需求,并直接參與金融企業的數據分析、預測、計劃、管理決策和控制。金融會計確認的時間基礎應由過去延伸到未來,而確認的空間范圍則應由貨幣性信息向非貨幣性信息擴展,在確認金融企業經營的交易和事項時,不僅重結果而且重影響,即以該交易或事項是否對金融企業的現金流量造成影響作為衡量標準,會計計量將由貨幣計量向著貨幣與非貨幣計量并存的方向發展。
信息時代的會計報告,將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向適需組合報告模式發展,向實時與定期會計報告相結合的模式發展,會計信息的處理方式應突破傳統會計的局限,系統信息收集和報告的實時性,與傳統會計信息處理相關的一整套憑證、賬簿體系將逐步走向解體,實現會計和其他管理信息系統的集成處理,應探索建立一套適應信息技術時代需要的新型金融會計模式,采用真正意義上的網絡系統結構,在內是一個與經營管理及各種業務活動緊密聯接的內部網絡子系統,對外則與各種對外業務的處理及特定目的相聯系,通過與多種公用系統的多極鏈接融入整個社會網絡系統。內部會計系統將是一個完全網絡化的計算機系統。
(四)打破金融會計處理流程
打破傳統金融會計流程,將控制機制嵌入金融企業經營過程中,按照模糊或跨越組織界線的方法再造流程。按照一般控制審計和應用審計重新構造金融審計系統。通過建立起一整套的金融會計條件下的控制制度,加強信息化條件下的金融會計檔案的管理工作和其他市場環境的改善推進金融信息化進程。通過研究網絡環境下金融會計實時控制的理論模型、研究實時控制的網絡環境、方法和模式,研究金融會計組織架構設計和控制系統的方法重新打造金融會計理論。通過網絡會計信息系統安全網的建設,確保金融會計信息系統從封閉走向開放,由靜態走向動態,由單一系統走向網絡系統互聯。
(五)引入事項會計
事項會計的思想,為金融會計的反映范疇留有充分的拓展空間。可以說,金融會計中,對期匯合同的會計處理就表明了金融會計對事項的取舍范圍正在擴展的一種趨勢。在“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的前提下,事項會計有望統一金融會計數據處理理論。作為信息系統,只有其加工處理對象才有可能貫穿從輸入到輸出的全過程;而根據對理論體系邏輯起點的一般要求,它必須是對象的最簡單、最基本的本質規定,成為構成這一個體系的基本單位,并且包含對象發展過程的矛盾,會計的純技術理論體系的起點也就非“事項”莫屬了。
事項會計是在數據處理中低度加總而不是高度加總,以便讓使用者總有未加權的原始數據可用。用計算機關于數據文件組織方式的劃分,傳統的金融會計數據處理程序是以處理為中心的,每個程序都有自己固定的數據文件的傳統方式,因為,以“會計分錄”為主要儲存內容的數據庫實際上是只為編制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所用,雖然號稱數據庫,卻有新瓶裝舊瓶之意;而根據事項會計的思想,“未加權的原始數據”方式才是以數據為中心的,獨立于應用程序的先進的數據庫方式。
金融企業的整體經濟活動實質上表現為一系列的“事項”或“作業”。從理論上說,以“事項”信息為核心的數據庫組織方式有助于解決MIS的集成化設計問題。簡言之,除金融會計信息子系統之外的其他業務處理子系統無非是根據“事項”以及“事項”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處理的,以這一數據流為主線,各個模塊在全系統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聯系和交互作用便已確定;同時,對于金融會計信息系統來說,也解決了其兩大分支即“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在手工環境中難以整合的傳統難題。使他們成為“同源分流”的,即起點相同而又具有不同服務對象的兩大模塊。近幾十年來,信息技術的發展對金融會計的技術性研究帶來機會,更產生了壓力。
從總體上說,已有500年的歷史的、在手工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金融會計理論方法與計算機的要求差距很大,簡單地以計算機“復制手工系統”是沒有出路的,其中面臨的兩大課題是金融會計“如何更好地適應計算機”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計算機”,解決了這兩個問題,電子計算機將以強大的功能回報以面目全新的金融會計模式。
可以想象,在未來的世界里,這種信息可以通過直接與主機聯機的通路來選擇金融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任何一部分信息。從而,信息的終端用戶就可以按照他們內在目的檢索和分析數據,并且達到與他們的個別需要更加迫切近的決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專家系統”、“智商代理”等應用軟件的廣泛應用,使用者對數據庫進行處理,以提供自己所需的決策信息,技術上將不再成問題,因此,在金融會計信息處理中引入事項會計新模式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六)對網絡環境下會計實時控制方法的控制機理進行研究
在網絡環境下影響各種會計實時控制的方法發揮其作用的關鍵因素有三個:控制標準、控制準則、實時控制的策略。控制標準是控制效果的尺度和標桿,確定控制標準是會計控制方法運用的基礎,對大部分經營活動的控制都必須是建立在既定的控制標準之上,通過實際值與控制標準進行實時比較分析,發揮金融會計實時控制的作用。
確定控制標準的基本依據是:會計控制系統作為實現目標的控制系統,通過不同層次的指標的設計、評價和分析,達到控制目的。因此,在確定會計控制標準時應該用各種會計控制方法,以業務層、管理層、決策層控制目標為依據設計相應的控制標準。從控制論和系統論角度來看,用結構化語言對這些規則進行描述,將規則轉換成準則;當準則嵌入到會計控制系統時,便可以發揮其實時控制的效果。因此,控制準則就是用結構化語言描述并能夠嵌入網絡環境下會計控制系統,支持實時控制的規則。根據人們對客觀存在的有待控制事件的認識和分析,可以將金融會計實時控制規則劃分為結構化規則、非結構化規則和混合規則,與此相對應的有三種控制準則和三種控制方式:結構化準則和剛性控制;非結構化準則與柔性控制;混合準則與混合控制。
【金融會計論文】相關文章:
金融會計論文8篇11-11
本科會計論文03-30
商業會計論文11-02
會計論文的結構范文08-12
會計論文的寫作論文06-13
存貨管理的會計論文04-01
會計論文的寫作論文04-01
會計論文的現狀詳解06-15
會計論文開題報告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