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論文通用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學論文通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心理學論文通用1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一種重要教育教類型,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主要取決于其職業心理素質的高低。本研究以江西省幾所高職院校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作為測試對象,選擇了性別、年級、不同出生地來考察高職生職業心理素質的發展狀況,采用spssl3.0forwindows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給教育管理部門提供了一個較好的理論參考與研究工具。
【關鍵詞】高職學生職業心理教育對策
一、引言
學生從學校到社會要完成一個轉變,先是社會人,再是由社會人轉到職業人。而作為一個合格的職業人則應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一般來說,職業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身體心理素質是職業素質的前提條件,沒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其他各種素質很難發揮出應有的水平。侯麗萍、張慧全二位學者認為應該符合以下幾點要求:”①心胸寬廣,能容已、容人、容事;②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相信未來;③對社會發展變化反應靈敏并能積極地適應和參與;④好學樂學,有較強的求知欲和較高的學習效率;⑤情感健康穩定,善于自我調節;⑥有理想抱負和實現理想、不怕困難挫折的毅力。”對高職院校學生來說,在認知、情感、意志、需要、興趣方面表現出來的自知、自尊、自信、樂觀、進取等品質就
是良好心理素質的表現。反之,焦慮、自私、偏激、嫉妒、放縱等則是不良心理的反映。
二、高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調查設計與統計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一種重要教育教類型,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這不僅僅決定于高職生的智商高低、專業技能強弱,還取決于他們的情商高低以及心理素質的高低,尤其重要的是其職業心理素質的高低。
高職生職業心理素質問卷包括5個維度,即職業認知、職業性格、職業價值感、職業能力與職業道德。在本次測量,以江西省幾所高職院校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作為測試對象,剔除無效問卷份,共收回份1000份有效問卷。采用spssl3.0forwindows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三、結果分析與高職生職業心理素質教育對策
3.1結果分析:
3.1.1在職業認知方面
社會職業狀況認知,是指人們對社會職業分布的狀況、特點、要求、發展趨勢等的認識和了解程度,在職業認知上大一和大三學生有明顯的差異性(f=3.74p<0.05),且大三學生得分高于大一學生。說明隨著經驗與年齡的增加,高職學生對職業的認識更加趨于成熟、穩定。在性別上,女性男性的差異不明顯。從調查數據來看,
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對社會職業狀況的了解,了解較多的只占5%,有一定了解的占60%,很少了解的占30%,一點了解都沒有和未答的占5%。有80%的學生只追求高工資,高獎金,追求工作環境的舒適和工作的穩定。高職學生的職業認知還存在一個相當突出的問題,就是對高職培養目標的認識不準確,從而導致將自我的職業目標定位過高。高職培養的不是創新型和學科型人才,而是培養在現場工作的、有一定理論知識、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技術型人才。如果高職生對這形勢認識不清,勢必影響到學生對自身的職業目標的定位。
3.1.2在職業性格方面
有32%的學生不知自己屬于那類職業性格,有部分學生在做事認真上得分不高,做得成就做,做不成就罷,不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不能與人很好的交談。雖然性格分析對于職業規劃沒有決定性作用,但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認識自己,并且很好利用性格優勢做好工作,所以需要了解自己,比如自己擅長的領域、技能、優勢,同時也能看到性格中的不足之處,揚長避短,找出最適合自己,也是最利于自己發展的大方向。
3.1.3在職業價值感方面
在職業價值取向方面,70%的學生認為工資待遇是體現一個人價值感的重要方面,個人發展處于次要位置上,表現出明顯的功利傾向。在當今社會,大學生要滿足自身的物質和精神需求,難免會重視工作的薪資待遇問題,但這也可能會導致學生不能正確處理眼前利益
和長遠利益的關系,缺乏為實現遠大理想而放棄當前利益的勇氣。部分高職生集體意識差,不善于集體協作,不會與他人合作;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社會交往,人際關系緊張;拒絕參與集體活動,感情淡漠;不懂得關心體諒別人,一味要求別人的尊重,但卻不尊重別人等等。
3.1.4在職業能力方面
男生與女生有明面的差異性,城鎮和鄉村的孩子也有明顯的差異。這可能和中國社會對男生的職業要求和對職業素質的積累更嚴格。鄉村孩子從小得到更多的動手機會使他們在職業能力上更勝一籌。但仍有35%的學生感到自己缺乏一定的職業能力,分析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用人單位在選聘時更加嚴格,增大了學生求職的難度。二是學生在校期間,交往能力和求職技巧的訓練不足,不少畢業生難以應對招聘考核。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在學生的就業指導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
3.1.5在職業道德方面
各年級的學生在職業道德上無明顯的差異。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職業道德很重要,在工作中都能遵守本行業的職業道德。
3.2職業心理素質教育對策:
從上述高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調查統計分析結果中,高職學生的職業心理認知與職業能力水平會隨著年級的、性別和出生地不同而有差異域。所以可以從這幾方面開展職業心理素質教育。
3.2.1在進行職業心理素質教育與訓練上,要根據不同年級高職學
生的不同特點,更有針對性地采取訓練方法與措施可能會更好。
3.2.2就性別而言,男女高職學生的也存在差異,男性學生的職業認知水平、良好職業性格的養成、職業價值觀的形成以及各種職業能力的提高比女生相對要更快一些,這就要求各高職院校在有針對性的開展就業指導與職業心理教育時,要更應該辨清造成男女學生這種差距的原因,以給予針對性比較強的幫助。
3.2.3從學生的來源來看,大中城市的職業認知水平要高于來自農村的學生,這就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優勢,盡快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職業理想。更重要的是要集中在職業能力水平、職業道德的提高以及良好的職業性格的養成上,以便在職業心理素質的提高上得到更好的發展。
四、結論
本研究從這五個維度給高職院校對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的訓練與提高,給教育管理部門提供了一個較好的理論參考與研究工具。同時,職業心理素質也是具有發展性的心理品質,是一個多維度、多成分且存在個體差異的心理系統,需要研究者不斷地通過收集資料來加以驗證、修訂和完善。
心理學論文通用2
【內容摘要】繪畫是一種投射技術,它能夠反映人們內在的、潛意識層面的信息。利用繪畫可將潛意識內壓抑的情緒與沖突呈現出來,并且在繪畫的過程中獲得釋放與滿足。文章從心理學的角度對圖畫進行探索,簡單探討隱藏在圖畫背后的特殊心理意義。
【關鍵詞】繪畫藝術無意識投射心理意義
早在18世紀末,歐洲精神病醫生就開始把繪畫作為一種診斷精神病的方法。現代心理學的先驅弗洛伊德發現,人被遺忘或被壓抑的記憶,會以表象和象征的形式在人的夢里或藝術作品中出現。弗洛伊德的研究表明,對藝術作品進行分析是理解人類內部心理世界的一個途徑。另一個現象,心理學家的先驅榮格經常鼓勵病人畫畫,榮格認為,通過象征物進行幻想是人的內心世界在經歷心理創傷或痛苦時試圖尋求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20世紀初期,繪畫開始成為一種結合心理分析的藝術治療形式。隨著心理學研究的深入和繪畫分析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繪畫療法在西方國家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成為心理咨詢和治療的主要技術之一。但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和應用還比較缺乏。本文旨在簡單探討隱藏在繪畫藝術背后的特殊心理意義。
一、尋找“畫”的心理源頭,探索繪畫背后的神秘空間
石器時期的洞窟圖畫記載了兩萬多年前的人類已經懂得制作記號和圖像作為儀式之用,祈禱他們免受外部環境或外界不可預知力量的傷害。這些遠古時代的圖畫不僅僅是符號,還寄托著人類的情感和希望。近代的繪畫也是如此,在某些地方的原始部落,繪畫藝術被作為治療疾病和減輕身心壓力的一種方式。如北美印第安部落Navajo結合歌唱、舞蹈和沙畫針對特別的疾病,形成特別圖形給予治療;西藏人畫曼陀羅也是作為祈求者集中心靈的一種方式,來減輕和治愈心理所遭受的苦痛。
20世紀初,弗洛伊德就曾研究過一些藝術家的作品,那些藝術家的特質和無意識可以從中識別。隨后精神病理學家也開始研究精神病患者的藝術表現,如Jaspers、Riese等對梵高作品的研究,1922年Prinzhorn發表《瘋者藝術》,1956年Jakab提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繪畫特點,他們都對精神疾病和繪畫的關系做了探討。20世紀以來藝術心理學認為繪畫天然就是表達自我的工具,是用非語言的象征性工具表達自我潛意識的內容。心理學家要求受診者利用繪畫表現作為治療的一部分,或從圖畫上的意義來診斷病人潛在的心理困擾。隨著繪畫心理分析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繪畫心理分析已經成為藝術治療最重要的技術之一。
二、用“心”讀“畫”,繪畫是一種表達,也是一種溝通交流
繪畫是一種表達。繪畫通過投射技術,以畫的形式將無意識具體象化為一幅繪畫作品。繪畫的過程就是通過個體在客觀現實中尋找到一個與其相似的事物,然后再將自身投射到這個事物上,并向意識表達無意識內容的過程。這是一個從復雜到簡單、從立體到平面、從抽象到具體、從無形到有形的思維過程。這個過程伴隨著無意識的自然流露,這時候的繪畫作品,可以說是含有某種特定意義的表達與體現。人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在繪畫作品的線條、色彩中表露出個體的情感和體驗。如線條下筆奔放、孱弱或者細膩表達著不同的心理能量;畫中各個方向的線條用力是平均的,大多體現著繪畫者沒有找到自己力量的出口,正在尋覓中;畫中線條有很多不同的可能,表現了繪畫者面對很多選擇等問題。又如,色彩沖突,喜用對比強烈的色彩,體現了較大的能量感,但處在沖突的狀態中;和諧則沒有明顯的色彩沖突,比如喜歡用同一色系的顏色,體現著追求和諧、苛求完美等心理特征。
繪畫以畫的形式將無意識具體表現出來,一幅圖畫可能勝似千言萬語,也就是說用圖畫傳遞出的信息自然要比語言更豐富、更具體。從畫中我們可以解讀出畫者的性格、情緒狀態、人格特點、人際交往能力等,所以可以通過繪畫這個方法讀懂人的內心。據說,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在同下屬談話時喜歡畫一些交叉的直線,這說明他是個性格直爽、固執,還常跟別人發生沖突的人。普希金喜歡在稿紙頁邊畫些人像,這也能說明他是個好與人交往、容易相處、易于共事和活潑好動的人。這跟他們同時代人所談到他們的性格特點也完全吻合。
繪畫也是一種溝通交流。人類是先創造圖畫再創造文字的,兒童也是先學會涂鴉再學會文字的。語言和文字是交流的工具,但是當表達的內容較為復雜時,人們常常很難用言語表述清楚。繪畫與語言一樣也是交流工具,但二者相比較,繪畫來得更加自然,更加具體,也更有象征性。繪畫比語言更易溝通,譬如,用繪畫與聾啞人交流時,你可能更容易發現一些被隱藏起來的問題。筆者曾遇到一個聾兒,3歲時開始被福利院收養,在他的畫中,就沒有爸爸媽媽,只有他自己,而且人物都沒有耳朵,可以看出他的畫投射出他內心對自己耳朵功能的忽視。畫紙上孤零零的幾個小人,看上去也是那么無依無靠。通過這些畫能“傾聽”聾啞少兒內心孤獨的心聲。
繪畫是人們發自內心的表達,是與生俱來的才能,擁有著超越言語的力量。一般來說,人物畫通常是個案本身的投影,或對個案來說是很重要的人及個案對“人”所持的一般性概念。比如大多數小孩子都喜歡畫自己的爸爸媽媽,當他們在家庭動態繪畫的方法的引導下,如果是畫爸爸在從事一些瑣碎的家務活動,如看報、付賬單和孩子玩耍等,都顯示著父親一般的居家生活,擁有著快樂幸福的家庭氣氛。如果是畫爸爸開車或是去工作,通常是反映著父親離棄或離開這個家庭,或整天忙著工作,而孩子期望把爸爸畫在里面,以透露其對爸爸期待的心情。如果平常我們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沒有關注孩子的心理,無論我們給予孩子再多,孩子也無法感受到我們的愛。透過這些圖畫表達可以發現其潛意識里可能存在的沖突或心理上的困擾、恐懼。如果我們明白這些畫外的意義,那么我們與孩子溝通交流將會變得更容易。
三、用“畫”療“心傷”,繪畫是一把開“心”的鑰匙
繪畫活動有審美意義,更富有心理意義。自古以來,不管是繪畫還是賞畫都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有調查發現,美麗的圖畫有助于減輕病人的疼痛,意大利研究人員曾讓病人注視20幅最美的和最難看的作品,發現看美麗畫作的人疼痛感減少了1/3,其中讓他們感到最舒服的畫是梵高的《星夜》和桑德羅·波特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心理研究也表明,人們在畫畫時,通常會把自己的性格傾向、心理需要、心理問題等不自覺地投射到圖畫中。通過繪畫分析我們可以推測一個人的情緒和人格特征、內部心理現實,而且還能看出繪畫者的一些人生經歷。
繪畫能為右腦療傷。美國心理學家Ley說:“用左腦的鑰匙打不開右腦的鎖。”這就是為什么有時候我們從理性上接受了一切,可就是走不出來,因為創傷印刻在我們的右腦,思維理智的左腦對掌控情緒處理的右腦其實力不從心。這時用言語去勸說對方脫離痛苦往往是不夠的,內心經歷創傷的人,最嚴重的痛苦是情緒困擾。右腦中往往印刻著很多的災難圖景和負面情緒,用繪畫的鑰匙打開右腦的鎖,能起到不同于言語性的治療方法的作用。繪畫能治療處置創傷性情感體驗,如Reese曾對16名年齡在5—12歲具有情緒和行為困擾的兒童進行了繪畫心理治療,發現有很好的療效。
繪畫是一種離心靈很近的活動,對生理和心理都有獨特的影響。畫畫,可以表達畫者心中的焦慮、憂郁、孤寂或害怕等種種復雜情緒。通過點線的流動、塊面的鋪展、色彩的渲染,畫者的心靈自然地得到撫慰與舒張;畫者的抑郁與緊張、成長煩惱帶來的躁動與不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調節與平復;畫出自己的傷痛,畫出自己的心情,一旦畫出來之后,畫者不良的情緒都能隨之得以釋放與緩解。可見繪畫活動亦是潛移默化的陪護著心靈不斷成長的過程。
結語
繪畫療法是在西方和北美發展起來的,在西方國家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繪畫是一定文化下的產物,畫畫傳遞著畫者的個體信息,有著特定的代表意義,透過隱藏在繪畫背后的“心理畫”意義,啟迪著我們結合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更多地去探索、去關注“心理畫”背后的奧妙。
心理學論文通用3
一.戀愛心理
女人的心變化多,讓人捉摸不透,使好多數男性追求者無從下手、錯過實際、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功虧一簣。以下我們就來分析女性的心理風味和客觀,讓男人們去增強破譯女人芳心的才干。
1、直抒胸臆:對于理智型的女性,要是論道,不如直抒愛意。追求理智型的女性,須先以強烈的愛情魔力相吸她,采用豪爽的方式先頭,或是直抒胸臆。用感情勝利理智,是追求理智型女性的慧黠才智途徑。
因為,一般來說,理智型女人以其布滿智謀的氣質給人一種望而生畏之感,雅量男人時常若即若離。理智型女性收下愛的時機較少,而她們在被愛的時候,更能認識愛情的保留。
2、開門見山:好多數女性偏好公開的外露,雖然她們會對初次約會就公開的外露有點糙手含義,但她們卻會感到這樣的男性布滿魅力,而對開門見山的外露難以拒絕。相反,她們可恨那種說法彎路抹角、藏頭露尾、欲言又止,過甚含蓄的男性。因此,男性在邀請女性時,口吻要公開,與其對手不偏好,她不見得路過暗示,或找另外理由來加以拒絕,與其對手默默沉默,你就可以推斷她是不會拒絕你的邀請了。
同時,你還要讓她認識是“因為固然找不出理由拒絕才履約的”,這樣做,可以使她完成慰問,她不是一個隨和的女孩,只是因為你苦苦的懇求,她才去履約的。
3、巧留余地:與其追求自愛心強的女人,要在被拒絕時巧留余地,給她以自愛心上的縱情,然后趁其由衷態度變化時,抓住機遇涵蓄外露小含義,時常會收到奇效。這是因為自愛心強的女人時常對切身的容貌很守信念,當有追求者時,她們時常會給以冷漠冷漠的工資。也正因為如此,她們新奇關愛切身留給旁人的記憶。
她們在拒絕追求者后,一般會有一番檢討感性,原來超乎感覺之上的感情漸漸降溫、冷卻,一種憂慮在她們心中油然而生。她們會想,假設誠然證明切身太無義,就會被對手認為切身心腸太狠和缺點教養。這正是她們很留心、很不想傾聽的,這種憂慮會使她們權衡得失,從而產生對追求者重新評議的意愿。而現在,也是追求者表白的大好時機,千萬不可錯過實際。
4、心誠既靈:女性偏好真摯的體恤,對于姿態過甚殷勤的男人反而會有一種“居心不良”,“別有企圖”的覺得。因此,開封女人芳心的好辦法就是善良真摯的殷勤。女人的心態千姿百態,交叉融合。其實,人世并沒有一把解開女性之謎的鑰匙。
上面所描述的只是女性一些關鍵的心理個性。作為戀愛日月的男人,應多懂一點女人的心理,依照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恰好宜,因人而宜,利用高超的技巧,抓住女人的芳心,摘到誘人的愛情之花。
二.理財心理
一提到女性,人們似乎都普遍認為她們是天生的理財高手。女性比男性更嚴謹、細致、感性,這些都是女性理財的優勢,然而在經濟飛速發展、觀念日新月異的今天,女性如果仍保持傳統的“勤儉持家”的理財觀念不變,不用說無法享受今天的快樂,就是未來生活中可以預見的風險也無法規避,更不用說去創造一個幸福美好的未來。所以作為新時代的女性,不僅要高質量地過好每一天,更要計劃好未來的消費和需求,并制定一套合理的中長期理財規劃,才能以小搏大,未雨綢繆。
1、女性理財的特點
如果要談論女性理財的話,很多人或許會覺得,女性理財只是小打小鬧。她們最關心,或最斤斤計較的是眼前的那幾文錢,雖然精明但不聰明。盡管存在著許多偏見,明白人只要進入生活,就不難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女性是當今絕大多數家庭的理財舵手。中國有所謂“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說法,真正細究起來,許多人似乎有這種直覺,那就是女性仿佛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理財本領。逐漸提高理財熱情的女性多數以“嚴謹”、“穩健”、“保守”來歸納自己的風格,注重積累,不擯棄細水長流的小利。
與男性相比,女性的這些特點,也決定了女性在理財方面的優勢:對家庭的生活開支更為了解;投資理財偏向保守,能很好地控制風險等。但是,過于“嚴謹”、“細致”,易使女性“本末倒置”,忽視在投資和理財上的長期規劃而過于“感性”。優柔寡斷,更讓女性的投資“跟著感覺走”---感情用事和盲目跟風。但是,實事求是地說,女人主管家庭理財事務,既有顧家、細心、周到等獨特的優勢,也有容易受情緒影響、憑感覺消費、有時不夠理智等弱點。為了更好地發揮優勢,克服缺點,幫助不同類型的主管家庭理財事務的女人,確立正確的家庭理財模式。面對這些理財弱點,女性朋友們似乎應當從現在開始為自己或為家庭做做理財功課了。
2、女性在個人中長期理財過程中存在的誤區
①.能掙錢不如嫁個好老公。大量女性往往把自己的今后寄托于找個有錢老公,以往把活力都用在了穿衣美化和美容上,卻忽略了個人首創、積聚財富壓力的升級。俗話說,伸手要錢,矮人三分。大量女性凡事都確信老公,認為養家糊口是男人入情入理的事端,但長此原先,勢必會受制于人,女性在家里的“半邊天”地位也就會發聰明搖。所以,作為當代女性,應當依仗為自己充電、支配理財和生存技能等方式,自愛自強,在立業理家上展現“巾幗不讓須眉”的當代女性風度。
②.會員卡花費儉省開銷。女性們對各種會員卡、掉價卡可謂情有獨鐘,幾乎每人的包里
都能掏出一大把護短萬象的卡。大量事端下用卡花費確鑿會省錢,但有些時候用卡不盡忌諱省錢,還會過猶不及。有的商家規定必要花費達到一定金額后才智得到會員資格,如果只是是為了辦卡而突擊花費的話,就不一定省錢了;有時商家推出一些所謂的“回報會員”優惠準備,實際上也并不一定比其它平時商家省錢;還有一些美容的會員卡,以超廉價吸引你繳足年費,可事后要么服務打了折扣,要么干脆睹物思人,讓你的會員卡變成廢紙一張
③.性在理財的同時,有一個不容忽略的問題:消費。“女人天生愛血拼”,幾乎成了真理一樣深入人心。而女性在血拼時,往往又表現為沖動不理智,例如:“貪小”的念頭讓購物本末倒置。為了買個超級限量版的化妝包,而買了一堆自己不適用的化妝品;作為會員卡的易感人群,為了得到會員資格享受折扣而突擊消費;貪圖便宜的心理,讓女性的購買力瞬時在低價的誘惑下無限膨脹;仰慕虛榮,盲目攀比,不顧自己的經濟承受限度,追逐流行,模仿名人。這些正折射著新時代女性的心理變遷:希望嘗試不同的生活方式,希望改變身份,希望經歷各種體驗,表現在日常生活方面,即要求在服飾、發型、裝飾方面多樣化;是女性挑戰動向的驅使,希望不斷嘗試想要做的事情,希望向某些事物挑戰,希望自己能親身體驗時代發展。一些標新立異的商品、服務正是順應女性這種想突破被約束的現實而產生的。
盡管女性無節制的消費有各種理由,但從理財的角度說,適度控制消費,健康消費,是規劃理財的入門,而要做“財”女的第一步,必須先提升自己錢財運用的智慧!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女性為了個人及家庭的財產增值保值做好中長期理財規劃意義深遠,我們應當予以足夠的重視,并不斷的學習和提高相應的理財技巧,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只有學會克服自身的弱點,熟練地掌握各種理財策略,才能成功地躲避未來生活中的險灘暗礁,才能實現我們理財的長遠目標,才能使我們的生活蒸蒸日上!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在當前的經濟生活,尤其是在引領消費時尚、改善消費構成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我們的消費現狀、消費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大學生的生活狀態和價值取向。作為莘莘學子中的一員,作為深切關注中國經濟發展的一群朝氣蓬勃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盡早做好理財規劃以面對未來漫長的人生道路。這樣我們便擁有了更多的信心,未來的十年乃至更長的時期,中國經濟仍將保持高增長、高通脹,如何規劃自己的中長期投資理財計劃,輕松面對未來所必須面臨的養老、醫療、購房、教育等壓力,這已經成為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要想成功的投資理財,我們就需要更細致地去考慮自己的未來。只要弄清自己一生中各個時期可能需要什么,自己才能夠制定出一個有效的郵資計劃來幫助自己達到目標。
心理學論文通用4
摘要:任何一門科學,最終目的都是用來服務于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本文運用心理學的理論觀點提出了記憶單詞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旨在為英語學習服務。
關鍵詞:單詞記憶短時記憶艾賓斯浩遺忘曲線
一、引言
通常而言,對于大部分學習英語的人來說最痛苦的莫過于單詞記憶。記憶單詞對于大部分的人來說不單單是時間和精力的付出。大部分人在面對大量的單詞的時候,采取的記憶方法通常就是死記硬背,通常的記憶效果是效率低下,事倍功半。
從心理學關于記憶的角度看,學習新單詞的過程就是對詞在短時記憶中進行加工,并使之進入長時記憶的過程。從短時記憶到長時記憶轉換的速度與質量決定了學習的效率。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也告訴我們遺忘的發生是不均衡的,總體上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到了一定程度就幾乎不再忘記。這些心理學的知識內容都可以用來指導單詞記憶。
二、心理學有關記憶的理論知識
(一)三種記憶系統。
認知心理學以現代信息加工理論為基礎考察人類的記憶現象,認為記憶結構由三個不同的子系統構成:感覺登記(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雖然三個子系統在信息處理、保持時間、信息容量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但是三種記憶系統記憶的保持在時間上是不同的,但是它們處在信息加工的不同階段。因此,相互之間存在極其緊密的聯系并構成記憶系統的有機整體。我們平時的記憶的過程是這樣的:輸入的信息在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后,便成為人的短時的記憶,但是如果不經過及時的復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及時的復習,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成為人的一種長時的記憶,從而在大腦中保持很長的時間。
(二)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是由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的。
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后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后,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則。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30%左右。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這條曲線表明了遺忘發展的一般規律:識記后短期內遺忘較多,過了較長的時間后遺忘發展減慢了,即新近形成的記憶比歷時較久的記憶容易遺忘。
三、運用心理學知識有效的記憶來英語單詞
依據心理學的知識內容,我提出一些記憶單詞應該遵循的方法:
(一)采取組塊分組的方法。
這點借鑒了單詞循環記憶法的優點,考慮到人的短時記憶的單位大致為7±2個單位。所以將英語單詞分組組塊來進行記憶。在分組的過程中要考慮好自己的能力和單詞釋義多少,單詞本身的復雜程度,以及單詞的發音、相關詞的類型。組塊記憶相對于整體的記憶來講,有著一定的優勢。組塊化實際上是一種信息的重組或再編碼,是記憶活動中最重要的方法,它將較小的記憶材料結合成較大的記憶單元,擴大短時記憶的容量,提高記憶效果。對詞匯的組塊分類其實就是使詞匯的記憶更加符合記憶者的心理特征和知識經驗,從而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強化瞬時記憶,加強對信息的編碼。
瞬間記憶存儲時間很短,但卻在記憶過程中占據主要作用,是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只要再稍經啟發,就能很容易地產生聯想和回憶。瞬間記憶可以通過強化手段來加深。此外,對單詞信息的編碼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在記憶單詞的時候可以利用多種形式來對單詞進行編碼,例如通過邏輯記憶、聯想記憶、分類記憶,利用單詞讀音、構詞法、對比記憶、聯系記憶等多種方法對單詞進行記憶。取代那種對單詞進行死記硬背的機械式記憶。
(三)化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
艾賓浩斯在他的關于記憶的實驗中發現,記住12個無意義音節,平均需要重復16。5次;為了記住36個無意義章節,需重復54次;而記憶六首詩中的480個音節,平均只需要重復8次。他的這些觀察結果告訴我們:人們對于理解的內容就能記得迅速、全面而且牢固,理解得越深刻記憶得越牢固,相應地回憶起來也越輕松。機械的記憶不可取。我們的記憶要采取理解的形式,要分析記憶材料的內容。針對單詞記憶而言,就要找出單詞的釋義與自己本身的知識相關的內容,爭取做到理解記憶。
(四)及時復習,尋找最佳復習循環點。
遺忘的發生有規律可循,我們完全可以根據其發生的規律和影響遺忘發生的諸多因素科學安排復習,盡可能地克服遺忘的發生。從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們知道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如果說注意方法、循序漸進是根本,那么適時復習則是鞏固成果的關鍵。在記憶眾多方法中,不論采取哪一種都必須與循環記憶法相結合才能使學習進入長期的良性循環。首先,復習應當在遺忘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就進行在理解的基礎上先密后疏、連續不斷、密集多樣的`復習可以給大腦產生強烈刺激,留下深刻印象;其次,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個人記憶特點的適時復習計劃,定時定期地對知識進行整理歸類,同時輔以習題進行自我評估、加以強化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五)記憶方法個性化。
記憶是一個很個性化的心理過程,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記憶習慣、記憶方法、記憶能力。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是艾賓浩斯經過了大量測試后,產生了不同的記憶數據,從而生成的一種曲線,是一個具有共性的規律。這個曲線并不能完全反映所有人的遺忘特征。記憶規律可以具體到我們每個人,因為我們的生理特點、生活經歷不同,可能導致我們有不同的記憶習慣、記憶方式、記憶特點。規律只能起一個催化的作用,如果與每個人的記憶特點相吻合,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與個人記憶特點相悖,記憶效果就會事倍功半。因此,我們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特點,尋找到屬于自己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培養自己的記憶的習慣。
四、結語
誠然,關于記憶英文單詞的方法不僅僅只有這些方法和技巧,心理學上關于記憶的論述也不只限于記憶結構和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也是相對簡單地運用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對科學記憶英語單詞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技巧,還很不成熟,觀點的提出也是不全面的,目的是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人關注心理學知識的運用對我們工作學習的巨大幫助,為我們的工作生活提供更多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馮凌,文風。艾賓斯浩遺忘曲線在單詞記憶種的運用[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3:53-55.[2]尤肖南。記憶與外語學習[J]。教學研究,20xx,VOL16,(五):35-37.
[3]邢云,張廣偉。論科學復習對客服遺忘產生的影響[J]。教育心理,20xx,6:85.
[4]張國忠。遺忘規律的探索與運用[J]。繼續教育研究,20xx,6:68.
[5]皮連生,王小明,王映學。現代認知學習心理學-打開有效學習之門的鑰匙[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91-101.
心理學論文通用5
摘要:人格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當代心理學家認為,人格由五大因素構成。中醫心理學也得出了陰陽人格理論。整體心理學是從功能整體建立了心理學理論,真正揭示了人格的本質。
關鍵詞:心理學
整體心理學是在東方整體思想文化環境下,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結合現代心理學的優勢而建立起來的一種心理學體系。它是以研究功能整體為基礎,研究人的參照系與功能整體的關系,從而研究意識的起源與進化,研究意識的結構和自我的發展以及社會中人的本質等,和現代心理學相比,整體心理學有3個不同特點,完全的唯物論、整體思想和功能本體論。由于定義的整體含義不一致,整體心理學與格式塔心理學本質上也不一樣。與中醫心理學相比,是中醫學在心理學上的繼續發展和創新。
一、唯物論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觀,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心理學上的主體地位,堅決否定一切唯心主義思想;意識、心理活動都是功能本體的活動內容和形式,功能本體是物質高度發展下的人腦的結果,意識和心理活動也是物質運動的一種高級形式;繼承維果茨基的主體心理學的優秀思想,人的心理是在主體與客體關系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而這種關系的實現卻離不開主體的活動,在此基礎上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和東方整體思想指導下進一步延伸發展,進一步發展追溯到心理的功能本身――本體,人的心理、思維活動的功能本身,在研究本體的功能、機理的基礎上研究心理,探索腦、本體、人格參照模式的相互關系。
世界觀是一個心理學派的主導和靈魂,它決定了一個心理學的最終走向。現代心理學則是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意識形態、機械唯物主義或者其他唯心主義思潮下產生的,這種思潮下產生的心理學不可能是完善的,而且也會誤導人們對自我的正確認識。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由它主導的心理學則可以科學的正確認識意識和心理的本質。
中醫心理學必須由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走出來,接受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指導,才能真正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并且指導人類未來的發展。
二、整體思想
人與自然是統一的,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人以及人的心理是在自然界的進化中發展過來的,自然界的變化必然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人的生理活動和意識,客觀世界不但形成了心理的本體而且也成為心理、思維的對象,這是人的自然本質;人與社會也是統一的,社會是形成人的意識的基礎,人從出生開始,正是社會促使了社會的人和意識的形成,馬克思曾明確指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的抽象物,實際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段引文著重闡述人的社會特征。整體心理學建立的目的也是為了闡述人與社會統一的生理基礎和本質。
而由還原論主導的心理學對于百億計的神經元細胞和更多的突觸聯系而組成的功能整體是無能為力的,也根本不可能科學地解釋人的心理,更不可能解釋人的社會本質。
三、功能本體論
腦是心理的物質基礎,意元體是發育到一定階段的腦神經細胞通過突觸相互連接而成的一種功能整體。神經細胞的特點是除了在自身的新陳代謝過程中有吸收、排泄實體物質功能外,還有接收和發放信息的功能。當神經細胞聚集到一定程度而形成腦時,可以把每個神經細胞接收的局部信息整合成整體信息,對具有反映特性的腦功能整體,稱之為腦元體。當腦元體能進一步抽象形成概念,并能用概念進行思維時,稱之為意元體,這就是心理的本體,這是人的思維、意識以及其他心理活動的本體,人的本我。人的本我是神經系統的整體功能,是由神經元細胞大量連接而現成的統一功能整體。
中醫學的元神則是功能整體與后天形成的人格參照模式的統一體,嬰幼兒的元神與意元體有些類似,但是嬰幼兒的元神包含著空白的人格參照模式,即使是空白也是有。中醫心理學開創了整體心理學的先河,是中醫現代化的開端,但是由于中醫心理學拘泥于傳統模糊的觀點,則不能真正揭示心理與意識的本質,不能與現代科學真正接軌。
腦的生理基礎是形成意元體的物質條件,是意元體形成的基礎;但是腦與意元體是有一定區別的,神經組織是意元體的有形體現。意元體是人的本能體,是人與自然、社會相平衡而獨立存在的本我存在。這與佛洛依德的本我是有本質區別的,也是與當代心理學主要區別。現代心理學的本體則是腦本身,當代心理學從結構出發則不可能找到認知的主體和人格的本質,而從整體出發則是中醫藥學的優勢。有很多腦實體出現了損壞而可以正常思維的病例,這是當代心理學不能解釋的。
四、整體心理學與現代心理學的整體心理學
現代心理學界的整體心理學亦稱“整體主義心理學”。與元素心理學、原子主義心理學相對,為心理學研究的一種方法論觀點和理論取向,而非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和研究領域。基本觀點:(1)堅持整體觀,反對元素主義;(2)主張整體先于和大于部分,部分只有在整體中才能表現其實質和作用;(3)人的心理現象是對事物整體的反映,并非單純決定于個別刺激物(元素)的性質及其相加的總和。凡是以現象學、存在主義和解釋學為哲學基礎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取向,基本上都屬于整體主義心理學的范疇。從德國布倫塔諾的意動心理學、狄爾泰的理解心理學開始,斯特恩(stern,w.)、斯普蘭格(Spranger,E.)等人的人格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精神分析、機體論心理學,一直到美國人格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都非常強調研究整體的人(全人)和人的整體(人格),采用現象學方法、整體分析方法和個案研究。整體性原則是心理學史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整體心理學建立在東方傳統整體思想的基礎上,整體的概念與現代心理學界的整體心理學定義的不是一回事。中醫藥學的整體概念是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是“氣”的體現;在結構上是相互聯系的各個組成部分組成的,在功能上是相互作用而統一的。在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上,整體是局部的整體,局部是整體的局部。整體心理學是基于本體、人與社會、人與觀察對象的統一,研究的對象不但包含了心理本體的整體性,而且也包含了所觀察現象的整體性,人的意識的社會性,這是當代心理學所不能相比的。
五、整體心理學與人格心理學
整體心理學是基于功能整體――意元體和參照系的統一的;對于人來說,有同樣的功能基因,而差別的只是調控基因的基因序列,因此功能基因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功能整體也同樣差別很細微,因此人的本性是一樣的,整體心理學不是將功能本體簡單定義為人格的組成,而是定義為人格幕后的真正操縱者;而真正有差別的是后天所形成的人格參照模式,整體心理學則定義為參照系,由于個人生活環境的千差萬別,所形成的參照系也是千差萬別的。
人格的基本屬性是自然性、社會性、整體性以及個體特異性,而人格心理學沒有完全注意到。整體心理學研究的是在社會整體中人的參照系的形成,人的本我與參照系之間的矛盾統一以及人的社會本質。人的發育成長伴隨著的是參照系形成的過程,從空白到逐漸形成,直到一個獨立的人的形成。參照系是調控和定向意元體的功能形式,也決定了一個人喜怒哀樂思的形式,這些形式形成了精氣神平衡模式,也就是人體的應激模式,因此又決定了個人的健康。中醫心理學的陰陽人格學說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
六、整體心理學與認知心理學
認知的主體是功能本體,而不是神經結構。人腦的主要功能在于接受、處理和儲存信息,信息的儲存單位只能是基因序列,不可能在蛋白或者其他大分子,更不可能是唯心主義的空間。腦功能基因組之間處在相互調控中,相互聯系的手段就很有可能是短分子的基因序列,相互傳遞也只能是文化信息基因序列。傳遞的過程也有基因組之間傳遞的內容決定。至于神經元細胞之間傳遞的文化信息如何排列,這需要更深入的探討和大量研究。這也是中醫藥學的理論優勢。
華東師大林龍年和美國波士頓大學錢卓兩位科學家首次發現了大腦記憶的編碼單元與大腦密碼的解讀方法。數字化的編碼形式使科學家們能對不同個體乃至不同種群動物的大腦活動進行直接比較和分析。但是他們沒有深入腦基因組研究。最近科學家發現RNA與記憶相關,但是RNA與DNA、突觸信息傳遞的關系卻沒有揭示。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將是人類解譯大腦密碼的捷徑。
七、結論
整體心理學在繼承傳統整體思想尤其是中醫心理學的基礎上,結合了現代心理學的優點而在新的高度上創新的新的心理學體系,是在中醫心理學的繼續發展和創新。整體心理學由于是在馬克思主義和東方整體思想指導下,建立了功能本體一意元體理論和參照系理論,真正揭示了人的心理和意識的本質,人的心理的功能組成,繼承和發揚了中醫藥學的整體思想,也彌補了當代心理學在指導思想和方法論上的不足,是中醫藥學的創新與發展。整體心理學將為中醫藥學是發揚光大再添一枚奇葩。
心理學論文通用6
[摘要]:情緒管理是對個體和群體的情緒進行控制和調節的過程。通過探究大學生情緒對其個人及學習和生活的影響,以及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提出大學生情緒管理的對策,以幫助大學生增強對心理疾病的免疫與調試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情緒管理;調適
情緒狀態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簡單來講,情緒就是個體受到刺激所產生的激動狀況。這種激動狀況個體可以自我覺察,且對生理、心理具有干擾作用。人類的情緒表現是多種多樣、千姿百態的。我國的心理學家則把情緒分為18類。即:安靜、喜悅、憤怒、哀憐、悲痛、憂愁、忿急、煩悶、恐懼、驚駭、恭敬、撫愛、憎惡、貪欲、嫉妒、傲慢、慚愧、恥辱。事實上,人類情緒的種類是很難窮盡的,但從其對人產生的影響效果來看,基本上可以將情緒劃分為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兩大類。其中,正面情緒指愛、感激、希望等;負面情緒指恐懼、仇恨、抑郁和脾氣暴躁憤怒等,負面情緒對我們的身心健康以及所從事的工作均有十分不利的影響。正面情緒則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情感、克服人際沖突、克制人生貪欲,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坦然地面對人生,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工作之中。
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是指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國家培養的高級專門人才。但是縱觀當代大學生,他們對情緒的管理尤其不當,心理問題日益凸顯。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關系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才有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才有可能升起。“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梁啟超先生這一名言震蕩著一代代年輕大學生的心靈,我們大學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為國家的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大學生不良情緒問題的存在,不僅會影響大學生個體的身心健康和學習進步,也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繁榮富強。因此,認真探究大學生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科學的情緒管理方法,幫助大學生增強對心理疾病的免疫與調試能力,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情緒對其個人及學習和生活的影響。
大學生的情緒對認知和行為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將直接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和學習進步,其影響作用表現如下:
(一)情緒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影響。現代生理醫學、心理醫學研究成果均表明。情緒及情緒調節對人的身心健康影響很大。這種影響具有兩重性。積極的情緒會使人自我感覺良好、精神振奮、心態平靜舒暢、身體機能協調。整個身心處于良好狀態;消極的情緒則容易引起心身疾患,尤其是長期的緊張焦慮會導致心臟病、消化系統潰瘍、結腸炎、偏頭痛等嚴重的生理疾病,以及焦慮癥、情感癥之類的心理疾病。因此,大學生有效地調整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對于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略、促進身體健康是大有好處的。
(二)情緒對大學生具有激勵調控作用。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或者說是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一般地說,積極的情緒對心理活動起協調和組織的作用,消極的情緒對心理活動起破壞和瓦解的作用。在同樣的學習任務中,積極的情緒可以使大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起到正向的推動作用。大學生對學習飽有滿腔熱情,就能在學習中克服困難,完成好學習任務,從而增長知識,提升能力;消極的情緒則起干擾作用,當大學生在消極的情緒狀態中,有時會不冷靜的思考,容易敷衍學習任務,甚至拖欠不完成。很多資料證明,大學生情緒不同,完成作業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三)情緒對大學生協調人際關系具有重要作用。情緒在人際關系中起著信號、表達和感染作用,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手段。情緒是一把“雙刃劍”,情緒的高低直接影響人際關系的親疏與穩定。對自我情緒的認知、表達和調控,對他人情緒的覺察和把握,有助于大學生處理好人際交往問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體來說表現如下:
1、交流溝通作用。情緒的人際交流功能主要是通過面部表情、身體表情(包括手勢表情)和語調表情來實現的,這些表情動作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相互了解、交流信息、溝通思想的目的。
2、感染傳遞作用,大學生的情緒會對同學及老師的情緒產生影響,感染傳遞給同學與老師,引起他們情緒的相應反應。
二、大學生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認知偏差是導致大學生不良情緒產生的根本原因。人的認知系統對情緒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心理學家認為,有三種錯誤的認知最易導致個體消極的不良情緒的產生,即對自我的消極看法、對世界的消極看法和對未來的消極看法。大學生作為一個重要的社會群體,自身也要面對許多現實問題,例如對于大學生活和學習的適應、人際關系與社會交往以及客觀現實與人生理想之間的落差等等。如果對于這些問題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方式,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在認知上出現偏差,消極地看待自己和周圍的環境。由于大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還不穩定,缺乏整體的把握,易走極端,當遭遇挫折時,對事情容易做出消極否定的認知評價,這是大學生焦慮、孤獨、抑郁等不良情緒產生的根本原因。
(二)挫折和壓力是大學生不良情緒產生的重要誘因挫折普遍存在于人生的各個階段,涉世之初的大學生既缺乏社會歷練又充滿理想和追求,挫折對于他們來說更是難以避免。大學生對學業和人生都有自己設定的目標,對于愛情以及未來生活更抱有美好希望,在努力追求的過程中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這些目標和希望不一定能夠得到充分滿足,因而會產生種種挫折,個體對此極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的情緒反應。同時,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還要承受來自人際交往、學習和情感及求職就業等方面的壓力,這些壓力如果得不到緩解和釋放,也會產生不良情緒。
(三)校園環境中的消極因素也是大學生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之一。校園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校園環境作為一個特殊的亞社會環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直接而深刻的影響。進入大學后,相對復雜的人際關系會使一些學生不適應,同時,繁重的。學習任務,單調的業余生活都容易讓人感到壓抑和焦慮。另外,學校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也限制了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人格的完善,不利于其認知水平的發展和情緒的成熟。
三、大學生情緒管理的對策
解決大學生負面心理情緒問題,需要大學生個體和學校雙重努力,在當前條件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認知理念個體的認知活動對人的情緒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教師和學校管理者應注重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合理的認知結構。首先應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對社會和人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從全面客觀的角度觀察分析事物,遇到事情能夠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才能不斷增強。同時,也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塑造其健康的人格。
(二)提高大學生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大學生減壓的關鍵還在于自我的心理調適。而且,導致負面情緒產生的重要因素就是個人對外在環境的信息判斷和主觀評價,因而大學生更應該為自己的心理健康負責,重視個人心理資本的管理及心理休閑,做自己的“心理醫生”進行自我減壓。要正確認識現實與自我關系,保持開放心態,加強意志、品質的鍛煉,增強自我效能感、心理免疫力,掌握自我減壓和心理調節的技巧和方法。特別是面對困難和逆境,要著眼未來,關注全局,以積極的情緒體驗生活樂趣和化解矛盾沖突,及時調整好自己的意識和行為。并選擇適當的時機求助心理專家調適。及時有效地求助心理專家,有助于及時擺脫某種負面情緒的“網結”,從而更好地認識自我、開發自我、激勵自我。
(三)加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調適情緒的能力對于大學生來講,學校是促進其心理健康的適宜場所,學校可以教給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巧,并通過特殊問題的干預和心理咨詢,疏導學生情緒,轉變其行為。作為學校管理者,應重視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切實有效的教育措施,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導與幫助,使學生了解情緒變化特點,掌握情緒調節方法,提高學生調適情緒的能力,使其能夠保持樂觀的情緒和心境,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江雪著。大學生情緒管理與輔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2)郭曉飛著。心理調節的原理和應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xx.
(3)葉素貞,曾振華編著。情緒管理與心理健康。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
(4)張殿發著。大學生心理健康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xx.
心理學論文通用7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心理健康教育也因此正式步入了各大高校的課堂。現對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現狀及模式構建的方式進行探析,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心理健康是人本身的一種良好的狀態,對內外部環境都能通過心態的調整而積極適應,而不會出現心態失衡的現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與目標的體現形式,是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積極構建適應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論探討,是新形勢下有效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和保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其綜合素養
心理素質是心理健康的內在表現,包括人的性格、情緒、氣質等各種心理因素,是培養其綜合素質的基礎。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質上是一項心理不斷進步和發展的過程,高校提供給大學生這樣一個發展平臺,通過各種知識和教育模式的深入,使學生們可以將知識進行消化、選擇,并滲透到自身的修養當中,從而不斷的提高綜合素養,這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現。
(二)有利于推動其人格的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進人格的發展,具體表現如下:首先是多種主觀因素助力人格的完善。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會接受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社會環境等多方面的主觀教育,這些主觀教育因素會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完善,幫助大學生逐步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其次是客觀因素對人格發展的影響。心理健康教育會幫助大學生形成自身的價值觀念,這些潛在的價值觀念會對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評價和調控,并且形成自身特有的人格特性,從而提升人格發展的水平。
(三)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內在潛力
開發潛能、提升能力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健康的心理狀態是開發潛能的前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為大學生潛能的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大學生的自信心,幫助他們深度挖掘自身的潛能,從而將自身的潛能充分的發揮出來,最終實現認識自我、實現自我的目的。
二、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全面普及,并且已作為高等院校的主要教育模式,受到教育領域的高度重視。而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由于需求者眾多,其發展速度很快,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但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也逐漸的凸顯出來。
(一)重視程度不夠
近些年,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存在著普遍性、多樣性及道德性等多元化的問題特點,我國在過去的教育發展階段一直都是重專業輕素質、重思想輕人格、重德育輕心理、重治療輕預防,曾一度將德育教育當做心理健康教育來發展。雖然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步步入正軌,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尋求方式還有待進一步解決,我國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建設還不完善,教育模式依然不健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的障礙需求,不能滿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需求,并且心里健康求助的方式也比較單一,往往只靠思想教育來進行,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表現出了我國對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形成科學、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未能發揮出大學生的主體優勢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學和教育學的有機結合,任何一種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都要發揮出大學生的主體優勢,以人為本是時代的發展要求,這樣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上升到新的高度,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但在目前的發展狀態中,這種優勢表現得并不明顯,依然還是以教育本身為主體,沒能凸顯出大學生的主體優勢。
三、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方式
(一)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我國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心態、良好的心理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以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和需求,從而增強自我調節能力,努力實現自身價值。但目標的實現需要通過不同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依托,主要體現層次如下:
一是對于心理疾病的治療,讓心理恢復健康狀態。很多大學生可能已經產生心理疾病,那么就需要通過治療,讓他們恢復健康的心理,這樣才能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二是要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促進心理健康。預防是針對那些沒有明顯疾病特征的大學生而言的,積極的預防能使他們遠離心理健康疾病的困擾,也是對這一時期心理健康最好的調整方式,進而實現這類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三是要優化心理健康狀態。心理健康是可以優化和調節的,通過開展一些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來調節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如新生入學之后的適應問題、學習心態問題的調整等,中年級學生的戀愛問題、生活問題、學習動力問題等,畢業生的職業規劃問題、發展方向、情緒與壓力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調節的問題,也是實現心理健康教務目標的重要方面。
(二)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心里健康教育是建立在一些教育原則基礎之上的,其具體原則可分為系統原則、學生主體原則、教育發展原則。系統性原則是針對大學生進行一項系統性素質教育的工程,是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要求,所以各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整個教育系統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各個高校要把心里健康教育進行規范,系統化,由點到面的全方面為覆蓋,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其系統原則。
學生主體原則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心里健康的自我調節與自我預防,以達到有效的控制自身心理健康的目的。教育發展原則是高校要盡所能的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教育援助、教育診療等方面,為大學生提供完善的心理健康平臺,助力他們解決各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也是教育發展原則的關鍵所在。
(三)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在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過程中,發現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西方國家有很大的差別,我國比較注重人際關系、學習成績以及貧富差距,這些都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重點。首先我國是一個以人際關系為溝通網的社會,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很容易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處理好各種人際關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其次是學習成績的影響。學習、考試是多年來中國教育的傳統,很多考試另大學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也是就我們常說的考試綜合征。如何有效的提升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考試,也是當前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迫切解決的難題。再次是貧富差距大產生的心理問題,我國目前貧富差距相差懸殊,使得很多大學生產生自卑、甚至極端心理,導致一些惡性的事件的發生率逐年提高,因此,各高校也要把此項內容列為心理教育內容的重點。此外,我國大學生還有一些其它心理問題亟待解決,比如獨生子女心理問題、就業壓力心理問題、單親或獨孤家庭心理問題等等,各高校要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全面考慮,制定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從根源上杜絕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
總之,在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要本著促進、發展、預防、調節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基礎,運用積極有效的教育模式來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讓大學生能夠充滿自信的走向社會、參與競爭、迎接挑戰。
【心理學論文】相關文章:
心理學論文08-08
心理學論文的格式04-07
色彩心理學論文04-12
心理學數據論文04-13
心理學與腦論文04-13
心理學課程論文04-11
選修心理學論文04-11
童話與心理學論文04-11
心理學性格的論文04-11
心理學入門論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