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論文范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學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學論文范文1
摘要: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既起著交流思想的作用,又是人類表情達意的工具。情感教育的應用不僅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提高,還能陶冶情操,促進學生的情感及審美能力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課程被賦予了更多的教育功能,其中情感教育就是要承擔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做到以學生為本,樹立情感教育理念,借助語文課程的優勢功能,采取各種情感教育策略,促進學生人文素質和德育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策略
作為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人類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語文應當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既起著交流思想的作用,又是人類表情達意的工具。但是在傳統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人們忽略了語文的人文性,僅僅將語文作為促進學生理性發展的工具,這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不良的后果,也影響到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現代情感教育的觀點認為,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是增強學習效果,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效方法,我國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規定要實施情感教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初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養成階段,健康的情感教育對于他們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用。語文作為情感教育的主陣地,對于學生的健康情感培養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需要老師們利用好。
1挖掘教材,做好學生的情感教育
語文教學其實就是人文教育,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特性,也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初衷。現行的語文教材挑選的都是千百年來中華文化的精華內容,其中有著豐富多彩的人文教育案例,每篇課文對于學生都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科學的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善于進行內容挖掘,引導學生去體會文章中所表露的情感內容,讓學生接受健康情感的洗禮,提升他們的健康情感素質。近些年來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材也在不斷改革,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作品都是情文并茂的精品,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小說,都不同程度地或明或暗地蘊涵著一定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這些情感因素進行語文教學,讓學生在特定的刺激情境中產生自己的主觀體驗,進而陶冶學生的良好品質和高尚情操。
2運用作文,做好學生的情感教育
教學的過程不是單純的知識灌輸,而是師生雙方的互動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知識的體會與學習,教師在學生的學習反饋中改進教學策略、不斷提升教學水平。情感的教育的過程也是如此,單單的依靠教師的引導是不夠的,而是要教師對于學生進行一定的了解與認識,接受到了學生的情感反饋,教師才能夠有目的的、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引導,提升情感教育的效率。而在這個過程在,作文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新課改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主體地位,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與學習感知,要求教師加強對于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做好引導。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情感認識水平。很多時候,學生的一些情感不會直接的表露出來,教師不能對于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作文來進行情感宣泄或者表達:讓通過作文讓老師成為自己的知心朋友,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困惑的問題都可以通過作文向教師反映。這樣就能夠拓展學生的情感表達途徑,豐富他們的情感表達方式。教師根據學生的反映進行一定的引導、分析,相信就能夠很好的了解學生的情感狀況,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就會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健康情感與學習認知。
3引導閱讀,做好學生的情感教育
有效的閱讀能夠很好的拓展學生的知識積累,提升學生對于事物的認識。語文課本中、閱讀材料中都是一些經典的文章,表達了作者不同的情感狀況與生活認知,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就能夠使學生“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想的更深,提升學生對于世界、對于人生的思考,更好的進行情感教育。“一切景語皆情語”,生活中萬事萬物都蘊含著一定的情感教育案例,都是情感教育的.素材。在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學的情感因素不但蘊涵各種語文教材中,也蘊涵在所有語文學習活動中。開展廣泛的大閱讀活動,讓學生不僅廣泛閱讀課內外各種書籍,也閱讀生活、閱讀實踐。
4優化教學,做好學生的情感教育
人們常說“名師出高徒”,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學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不斷的優化課堂教學模式,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做好學生的情感教育。我們知道,語言和藝術是同源的,將藝術中那些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拿過來,以用于教學,是完全可能的。此外,在教學中適時地引入錄像、幻燈、電腦軟件等電教手段,可以使原本單調枯燥的講述變得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情感,使課堂充滿生機。例如在教學《大自然的語言》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紀錄片播放等途徑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途徑,讓音樂、圖像來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健康情感。總之,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有效的運用這些情感元素,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與情感感知,加深學生的學習深度,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旭民.論語文情感教育[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10).
[2]左江紅,鄧湖花.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語文情感教育[J].語文教學與研究.20xx(20).
[3]周桃英.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內容與方法[J].閱讀與鑒賞(教研版).20xx(06).
[4]朱英.淺析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文匯(下旬刊).20xx(03).
[5]張孔義.中學語文情感教育策略探微[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xx(02).
語文教學論文范文2
1。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地位轉換的現狀
我國的教育發展到現在,仍然存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較為單一的問題。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下,尤其是高中生,由于面臨高考與升學的巨大壓力,為了能夠在語文考試中取得高分,往往會在學習上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但是這樣的學習方式卻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學生成績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高中語文老師一直是知識的灌輸者,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體。為了應付高考,老師有時候不得不采用更為直接的方法給學生傳授知識,或者通過增加學生的學習強度,以期提高學生的成績。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老師的講課往往會顯得相對枯燥,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定位恰恰相反,往往是知識的承受者,是澆灌的對象,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客體。學生的學習顯得相對被動,需要老師不斷去引導,一般難以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創新思維不突出,學習效率不高。學生雖然在學習上刻苦用功,掌握大量的資源,卻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處,學習顯得空洞乏味。這種傳統的定位其實是非常不合理的,它與我們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不相符,教學效率也較為低下。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地位轉換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高中語文老師,應該要能夠做到另辟蹊徑,發揮主觀能動性,認真的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通過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來教學,讓學生能夠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投入到學習中。
2。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地位轉換的必要性
(1)新課標改革的需要新課標改革對老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期許,對老師的教學方式有了新的定位。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給我國的教育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與變化,原有的教學觀念與教學體系已經不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在新的環境下,教學方式正在悄然變化,老師開始投身到新課程改革中來,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較之前發生了較大變化,許多老師開始認識到新課改的重要性,同時也開始審視自己和學生的地位。
(2)教育人才觀變革的需要現代教育對人才觀有了新的定位,面對教育人才觀的變革,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地位也要發生變化。新課程改革不斷對原有的教育方式與教育理念產生沖擊,試圖打破原有的教育模式,不再扼殺學生的天性。新課改主張高中語文師生地位轉換的課堂教學研究江蘇省興化市文正實驗學校唐旭淦高中生發揮創新精神,有自己的思維方式,這就離不開語文老師教學觀念的轉變,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啟迪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力,而這些又都離不開教學過程中師生地位的轉換。
(3)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現代教育理念認為,學生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創新精神與主動精神,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原有的教育方式下,教育流程往往過于簡單化、格式化,老師會傾向于將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的學習被動低效,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來。
3。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地位轉換的途徑
(1)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地位的轉換過程中,最主要的還是要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發自內心的愿意去學習,主動去學習,才能夠做到事半功倍。老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開展一些活動,如觀看影片、情景設定、戶外活動等,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往往讓學生將精力集中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習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2)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之一,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中,是師生地位轉換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在課程學習之前,讓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預習,不僅僅是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對所學內容有所了解,而是能夠讓學生主動去思索,同時去發掘與課本相關的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在正式上課之前,可以讓學生對預習的課文提出自己的見解,大家相互交流,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也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主動。
(3)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動腦能力,是課堂教學中一項重要內容,高中語文教學也不例外。學生動手能力與動腦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投入到學習,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學生親自動手做過的事情,往往會比老師演示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時學生也更容易開動自己的思維,創造力得到提升。
4。總結
要讓老師與學生都成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體,進行師生地位的轉換,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不斷地引導,不斷地去指導與啟發學生,讓學生積極配合,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掌握課堂知識、開闊思維。這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癥下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高中語文師生地位轉換的課堂教學發揮到極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提升教學效率。
作者:唐旭淦 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文正實驗學校
語文教學論文范文3
學生要學好語文,就必須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有些學生,教師在講臺上講得繪聲繪色,生動感人,他們在臺下卻不知所云。這些學生,因為沒有做好課前的預習,因此聽課效果極差。相反,有些學生課前預習做得好,在課堂上就能質疑問難,大膽發言,積極參與。
那么,學生如何自己預習課文呢?下面就這一問題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首先,把新課輕聲地朗讀幾遍,了解一下課文所寫的內容和表達的中心;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結構的基礎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點字詞句,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些字詞句來表達中心思想;最后再綜合起來,想想整篇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以及文章的寫作特點。
弄清課前預習提示和思考練習的具體要求。學生預習課文時,一定要根據這些具體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預習。帶著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去認真地讀課文,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課后的思考與練習對預習也很有幫助。思考題往往體現了作者的思路、課文的'重難點。預習時,看看并想想這些題目,可以幫助理清課文的條理,了解課文的重難點。練習題則側重詞句段的訓練,富有啟發性。預習完課文試著口頭做一做,可檢查預習的效果。
懂得使用工具書。預習課文時,往往會遇到沒有學過的生字、新詞,或以前學過現已回生的字詞。要了解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或用法,就要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現在小學生最常用的工具書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學生預習課文時通過自己查閱工具書,就能掃除語言文字的障礙,較牢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
要勤動筆。預習課文不只是讀讀、想想,同樣要注意多動筆。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寫畫畫,圈圈點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注釋,含義深的句子畫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做上這些記號,等到上課的時候,再特別加以注意,把自己覺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徹底弄明白。
我在讓學生預習課文時,將以上各部分預習內容分解為這幾個小標題在每課的預習作業中予以落實:字詞課堂、文章主要內容、我的發現、我的困惑。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預習中不僅要動口、動腦,還要動手。他們要通過默讀或朗讀來了解課文內容,要自己動腦筋完成預習提示或教師所提出的具體要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培養。由此可見,課前預習非常重要。
語文教學論文范文4
心理學研究證明,低年級兒童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并具有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他們不僅用眼睛觀察世界,也通過想象來感知世界。在他們的內心世界里充滿了想象,充滿了創造力的萌芽。抓住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想象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我認為,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象能力。
一、創設良好情境,激發學生想象欲望
兒童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語言本身是抽象的,如何有效地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呢?創設情境,將抽象的語言變為具體形象,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如《精彩的馬戲》一課,光憑文字學生很難理解動物的表演如何精彩,教學時,我運用多媒體手段,將猴子、黑熊、山羊的表演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如臨其境,受到感染。我抓住學生入情入境的好時機,讓學生扮演馬戲團講解員,向同學們介紹各種動物的精彩表演。由于多媒體課件制作得十分生動逼真,學生不但能結合課本介紹動物的表演,而且還恰如其分地想象動物的內心世界。在講解黑熊踩木球時,有位同學是這樣講解的:“黑熊嘴巴微微張開,好像在提醒自己說:‘別緊張,別緊張,慢慢過中點,我一定行的!”正是因為生動的情境,才激發了學生豐富的想象,讓學生展開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
二、拓展字詞教學,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在漢字演變的過程中,漢字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征,復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抓住這些特點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創造性想象能力。如在教學“哭”字時,我讓學生仔細觀察字形,然后問學生:“上面的兩個口讓你想到什么?”學生很快想到了兩只眼睛,然后我又問:“右眼下的一點像什么?”有位學生很快回答:“老師,哭的時候會流眼淚,所以右眼下加上一點,表示哭時流出的眼淚呀!”又如在教“坐”字時,我先讓學生拆字,知道這個字是由兩個“人”和一個“土”字組成的,接著我問學生:“這個字讓你想到了什么?”學生們根據這個字形和組成此字的部件,很快想到了兩個人坐在地上休息的情景。
正確理解詞語,發展思維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及學生的`生活經歷,拓寬學生想象的空間。如在教第二冊《司馬光》時,第四自然段講述有一位小朋友掉進大水缸里,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我抓住這段中的“慌”字讓學生展開想象,我問:小朋友們為什么慌了?同學們很快想到水缸大而深,小朋友掉進去會淹死的。接著我又問:別的小朋友都慌成什么樣子了?于是同學們憑著想象,將當時小朋友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的情景生動地表演出來。學生通過想象和表演,在愉快的心境中理解了“慌”的意思。
三、創新寫作訓練,放飛學生想象翅膀
在童話體作文中,主人公一般都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各種動物、文具和玩具。兒童將這些事物人格化,通過想象活動描繪他們,展開故事情節,充分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童話體作文訓練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想象能力的最佳途徑。如在上情境作文課《奇妙的圖形》時,我出示了一只小螞蟻圖片,讓學生觀察螞蟻的動作、神態,想一想這是一只怎樣的螞蟻。同學們有的說:“這是一只勤勞的螞蟻”,有的說:“這是一只聰明的螞蟻”,有的說:“這是一只可愛的螞蟻”……同學們對這只螞蟻的評價各不相同。于是我讓同學們圍繞各自的看法展開了合理的、豐富的想象。有的講述了小螞蟻智斗食蟻獸的故事,有的講述了螞蟻尋食的故事,有的講述了螞蟻狂歡節的故事……
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的《風》一文時,我問學生:“作者可真厲害,把風想象成人一樣會說話、會走路。你們能不能也像作者那么厲害,編一首《風》的兒歌呢?”這一環節,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想象力,讓孩子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你瞧,多美的兒歌啊——“你沒見過風,我也沒見過風。你聽浪花嘩嘩嘩,那是風兒在大海里跑。你沒見過風,我也沒見過風,你聽鈴鐺叮鈴鈴,那是風兒在和鈴鐺說話、、、、”學生創造性想象能力就在兒歌創編過程中得到了培養。
語文教學論文范文5
深入打造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是我校近兩年教學工作的重點,其目的就是要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與高效學習。
當前,“高效課堂”的學習實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但我的課堂教學離高效課堂還相差甚遠,究其原因為何,也為能早日實現高效課堂現做以下反思:
一、充分認識兒童心理,搞好組織教學
一年級孩子自控能力差,活潑好動,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講話、做小動作的狀況不斷,要想創建高效課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一年級小學生的組織教學的研究,著重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當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時候學會用事先約定好的一些口令兒歌組織教學。還要認識到在一年級課堂里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抓好紀律的關鍵。關注了細節,才能引導學生認真學習。
二、把握教學目標、靈活運用教材是高效課堂的根本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在教學活動中有定向的作用。教學目標的確定是落實高效教學的關鍵。就每一堂課而言,要針對本堂課的特點,針對學生的學情實際,設計切合實際課時目標,讓學生一課一得。加強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的學習,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上好每一節課,向四十分鐘要質量。
三、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興趣是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思這期間的教學,我很少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媒體,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形式比較單一,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不是很輕松。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如:課堂上的小游戲、小表演、猜謎語、小活動等這些環節都能很好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還要充分利用好前半節課,教學內容不可安排的過多,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通過各種方式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實現高效課堂。
四、及時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的,一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但我在課堂中卻常常忽略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因此以后還我還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勵,體會成功的喜悅,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更加堅定學習的自信和勇氣。如果誰上課坐的端正,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說悄悄話,老師就發小獎品給他,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學生學習上的點滴進步,要給予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最后教學后要多做反思,每上完一個單元都要對該單元進行一次檢測,及時了解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時查漏補缺。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從不自覺學習轉變到自覺學習上來,學生學習才能有所進步,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提高。
總之,要想創建高效課堂,必須有效組織課堂教學,吸引學生上好每一堂,教師要勤學多思,在教學中駕馭好課堂,才能實現高效課堂。
語文教學論文范文6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論文吧。
摘要: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和學習的關鍵方法,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朗讀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教學有效性
雖然很多學校已經認識到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現狀可以看出,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語文教師必須詳細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調整對策,實現有效教學。
一、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現狀分析
小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是在進行語言實踐,無論文章的形式如何、內容如何,這些內容最終都會轉換成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小學生正處于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小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師只有保證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但是,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學校在采用傳統的語文朗讀教學模式和理念,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降低了學生朗讀的熱情和積極性,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效率低下。小學課堂朗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小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語文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堂朗讀的數量,更要注重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質量,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課堂朗讀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從課堂閱讀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一些語文教師認為課堂朗讀只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插入環節,沒有認識到語文朗讀的重要性。通常情況下,語文教師會讓學生齊聲閱讀文章,閱讀結束后教師會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講解,學生無法參與朗讀教學,學生只能單一地記錄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學生根本無法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語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對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成效有很大影響。但是,從很多小學教師結構看,學校缺乏專業的語文教師,現有的語文教師大部分是由其他專業轉向語文教學的,教師缺乏朗讀教學實踐經驗。除此之外,學校很多語文教師的.年齡偏大,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差,觀念陳舊。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豐富朗讀教學內容
要想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語文教師必須充分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并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合理制訂朗讀教學方案,明確教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朗讀學習的空間。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要在教材的基礎上不斷延伸。但是,語文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朗讀教學內容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不能脫離學生實際,要體現出朗讀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朗讀的熱情和積極性。新課標下,語文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朗讀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學體系。
(二)引導學生感知朗讀內容
在學生朗讀一篇文章時,只有多次閱讀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才能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在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學生的第一次閱讀是至關重要的,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入感知朗讀內容。學生在朗讀文章時發音必須準確無誤,并能夠理解文章中詞語的含義,理清朗讀文章的脈絡。在開展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之前,教師必須做好教學準備,反復閱讀朗讀文章。在學生開始朗讀文章之前,語文教師需要結合朗讀內容為學生設置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朗讀文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語文教師必須合理控制文章朗讀的次數,朗讀的次數并不是越多越好,對于比較簡短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三遍,對于內容比較多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五遍。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比較弱,在朗讀文章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問題,語文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朗讀中遇到的問題,提高語文課堂朗讀的有效性。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文章中不理解的問題標記出來,先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解決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都參與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談論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分析問題的難點,解決問題。
(三)指導學生欣賞朗讀文章
學生在第一次朗讀文章時必定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果教師在學生第一次朗讀結束后就為學生解答朗讀中遇到的問題,那么學生的依賴性就會增強,學生的思維得不到鍛煉。因此,在學生第一次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給出提示,讓學生再次朗讀文章,并根據教師的提示思考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反復朗讀文章的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捋順文章脈絡,找出文章各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學生朗讀學習中,語文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減少批評性的語言,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教學評價是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教學評價的重要性。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朗讀過程和學習結果展開合理的教學評價,教學評價不僅可以讓學生發現自身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而且可以讓教師發現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避免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調整對策,提高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效率,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四)體現學生的個性特點
在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朗讀內容,這樣才能真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要在朗讀教學中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并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體現學生的個性特點。既然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必須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多留給學生朗讀的時間。朗讀不僅僅是依靠課內時間,教師還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朗讀,豐富知識儲備。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為小學生推薦一些有意義的朗讀內容,開闊學生的眼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對語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定期參加專業化培訓,積累朗讀教學經驗,進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并提高自身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的能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小學課堂朗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讓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小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但是,很多語文教師認為課堂朗讀只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插入環節,沒有認識到語文朗讀的重要性。朗讀教學內容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不能脫離學生實際,要體現出朗讀教學的趣味性。在學生開始朗讀文章之前,教師需要結合朗讀內容為學生設置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朗讀文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朗讀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提示思考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陽.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保定學院學報,20xx,05:108-112.
[2]嚴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xx.
[3]王明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xx,06:53-55.
[4]孟廣珍.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北極光,20xx,09:90.
[5]曾得財.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堂朗讀教學[J].科普童話,20xx,46:49.
語文教學論文范文7
1.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根據學科教學要求和內容特點,適時使用多媒體動態逼真地模擬真實的教材內容的背景,屏幕畫面的新奇和獨特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教學中,只能借助錄音磁帶朗誦或夾帶音樂來渲染,或是利用掛圖來顯示,運用文字來說明,費時費勁,收效甚微。現在我們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氛圍的創設,利用多媒體超時空鏈接、大屏幕呈現的功能,下載這些古今中外的詩詞文賦的聲音和圖像,創設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在魅力無窮的教學情境中體味文本的內涵,咀嚼作品的美,這是一種愜意的、賞心悅目的教學境界,是一種完美教學藝術的體驗。
2.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難點,提高理解力,增強記憶力
通過多媒體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從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體會到運用多媒體可以有效突破教學難點,及時把握教學重點。一節完整的語文閱讀課,既要進行作者介紹,又要讓學生了解背景,還要進行字詞積累、課文賞析、學習總結以及課后練習等一系列教學環節。對各個教學環節、教學目標,要深入挖掘,做精做細。恰當巧妙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利于抓住教學內容的主要內容和教學目標,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特點,力求使教學效果達到更好。例如,在《琵琶行》這一課中,“人物情感變化及詩歌主旨”和“成功的音樂描寫”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學時,運用多媒體了解課文的歷史背景和作者代表作,自學生字、生詞。在這樣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創設課文內容背景的教學情境:秋風、秋聲、秋色(秋意)與夜聯系起來模擬出一個秋夜陰冷凄涼的境界。在這樣的氛圍下分析課文,了解詩人及琵琶女的情感變化,既有助于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又使學生輕松學到了知識,很好地化解了教學難點。
3.利用多媒體拓寬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增加教學信息容量
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其廣泛的交互性大大拓寬了師生互動的時空,教學容量隨之增加,從而使教學效率大幅度提升。多媒體教學帶來的便利和快捷,課件教學的大容量以及教學時的及時反饋,大大提高了課堂實踐的有效性,把有限的教學時間留給學生,用更多的時間去進行思維訓練,學生可以更有效地開展更多的實踐和思考,給予大部分學生溝通的機會,使其有機會獲得更多的體驗,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故都的秋》這篇文章時,先用圖片展示、配樂朗誦來創設一個聲情并茂的情境,使學生感受作者思想情感,有助于學生梳理課文內容,促使學生自主發表見解、合作探究。
4.利用多媒體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在作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提供豐富的圖形界面,教學過程及時反饋,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機會多,有助于寫作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寫作命題作文《改革開放帶來的新變化》時,適時播放改革開放帶來經濟建設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富足的生活,肉、魚、蛋、菜應有盡有,不僅吃得豐盛,而且吃得營養,吃得健康;在農村不僅誕生了中國超級村莊華西村、永聯村,也出現了溫州、義烏、白溝小商品批發大市場。這樣,通過多媒體展示了我們衣、食、住、行的巨大變化,感受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學生在這種情感的感召下,一定會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適當地、有針對性地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創造了全新的近乎真實的教學情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有利于豐富課堂容量,突出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從而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論文范文8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做好工作的原動力。多媒體創設豐富的生動畫面,表現力很強,因此,在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有獨特功能。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根據學科教學要求和內容特點,適時發揮多媒體動態逼真的模擬真實的教材內容的背景,屏幕畫面的新奇和獨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傳統教學課文時,只能借助錄音磁帶朗誦或夾帶音樂渲染,或是利用掛圖顯示,運用文字說明,費時費勁,但是收效甚微。現在我們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氛圍的營造,利用多媒體超時空鏈接、大屏幕呈現的功能,下載古今中外的詩詞文賦的聲音和圖像,創設教學情境,再現語文案例的情景,美的氛圍和近乎真實的教學背景意境真實美妙,在魅力無窮的教學情境美的氛圍中體味文本內涵,咀嚼鑒賞作品的美,這是一種愜意的、賞心悅目的教學境界,一種完美教學藝術的體驗。
二、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難點,提高理解力,增強記憶力
多媒體動態逼真、形象直觀的畫面活化課文內容情景,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對知識的記憶能力。這從根本上幫助學生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很輕松地理解競教材內容鞏固知識點,從而讓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加強記憶,強化學習效果。通過多媒體與高中語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從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體會到運用多媒體有效突破教學難點,及時把握教學重點的教學新模式。一節完整的語文閱讀課,既要進行作者介紹,又要讓學生了解背景,更要進行字詞積累、課文賞析、學習總結及課后練習等一系列教學環節。對各個教學環節、教學目標,要深入挖掘,做精做細,恰當巧妙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抓住教學內容的主要內容和教學目標,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特點,力求使教學效果達到更佳。例如:在《琵琶行》一課中,“人物情感變化及詩歌主旨”和“成功的音樂描寫”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學習音樂描寫的高超技術。音樂是抽象的,而詩歌使人如聞其聲,學習的藝術就要緊密結合教材,并在教學中適當引申,尋找相關材料。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教學時,運用多媒體了解課文的歷史背景和作者代表作,自學生字、生詞。如《新樂府》、《秦中吟》、《長恨歌》等存詩近三千首。在此基礎上,運用多媒體創設課文內容背景的教學情境:秋的寒意,又值夜晚。秋風、秋聲、秋色(秋意)與夜聯系起來模擬出秋夜陰冷凄涼的境界。在這樣的氛圍下分析課文,了解詩人及琵琶女的情感變化“慘將別”、“琵琶聲”、“欲語遲”、“聲聲思”、“起斂容”、“良久立”、“弦轉急”……這樣,既有助于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又使學生輕松學到知識,很好地處理教學難點,鞏固重點,培養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拓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增添教學信息
容量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其廣泛的交互性大大拓寬了師生互動的頻率和時空,教學容量隨之增加,從而使教學效率大幅度提高。多媒體教學帶來的便利和快捷,課件教學存儲信息內容量大,以及教學時及時反饋,不僅節省了有效的教學時間,而且內容廣泛,信息量大,大大提高了課堂實踐的有效性,避免了課堂耗費太多時間,把有限的教學時間留給學生,有更多時間進行思維訓練,學生可以更有效地開展更多實踐和思考,給予大部分學生溝通的機會,更有機會獲得更多體驗,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高中語文教學現有的教科書教學內容,由于受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制約,學生不能進行拓展練習,從而限制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例如,教學《故都的秋》這篇文章時,先用圖片展示、配樂朗誦創設聲情并茂的情境,使學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有助于梳理課文內容,促使學生自主發表見解,合作探究。
四、運用多媒體有利于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在作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提供豐富的圖形界面,教學過程及時反饋,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機會多,有助于寫作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命題作文《改革開放帶來的新變化》中,適時播放改革開放帶來經濟建設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社會進步發展的巨大成就;國民生產總值翻番,人均GDP和居民收入不斷增長與提高。展示播放一組組反映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身邊發生的巨大變化的照片:富足的生活,肉、魚、蛋、菜應有盡有,不僅吃得豐盛,而且吃得營養,吃得健康;在農村不僅誕生了中國超級村莊華西村、永聯村,而且出現了溫州、義烏、白溝小商品批發大市場。這樣,通過借助多媒體圖片、視頻、數據對比展示衣、食、住、行的巨大變化,感受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學生在這種情感的感召下,寫出飽含真情實感的文章。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適當和有針對性地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創設了全新的近乎真實的教學情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豐富了課堂容量,加大了課堂教學的密度,拓展了學生的空間和途徑以獲取專業知識,突出了教學重點,化解了教學難點,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論文范文9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要使教學質量和效率得到提高,就必須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傳統教學模式需要轉變,從新課程標準中,我們了解到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也要求教師主動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本文針對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修養的問題,需要教師不斷優化初中語文教學,不斷完善課堂,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策略,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主創新意識,使語文學科的學習變得更加鮮活生動。
【關鍵詞】初中語文;優化策略;探究;實踐
新課標的改革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師落后的教學理念早已無法滿足初中的語文教學。身處初中階段的學生需要不斷突破自我,所以教學策略的優化對于學生而言是很有必要的,這就需要教師為之做出更多的努力。教學策略是在教學工作進入正題前所進行的準備工作,是為保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取得明顯的教學成果,針對課堂內容進行的設計,對于課堂教學的資源、材料、方式方法進行的提前預設。語文在初中教學中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所以優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很有必要。本文就如何優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一、情境創設,激發學生興趣
從初中語文課本的設計中不難看出,初中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因此在教材中時常會出現與語言文字相匹配的插圖。所以教師應該意識到這一點,教材之所以這樣設定,目的就在于營造情境,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氛圍,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巧妙地設定情境進行輔助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一來便能夠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例如古詩文的學習,這往往是師生非常頭疼的一部分,不僅因為年代相隔甚遠,難以理解,即便明白文字的意思也無法從更深處體會文字的'情感,這時創設相同情境,切身地從詩人的角度進行賞析是十分有幫助的。只有走出小我,從詩人本我出發,才能夠體會到文字語言中更深刻的含義,也能夠使學生不再覺得語文學習無趣乏味。
二、媒體教學,吸引學生注意
初中學生的一大特點就是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所以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轉變往常單一的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現在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課堂多媒體的應用已經相當普遍,因為它不僅能夠將課堂教學思路很清晰地呈現給學生,還能夠將語文教學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一來,便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單純的書本知識的學習是十分片面的,教師往往需要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不同的語文知識,以達到開拓學生眼界的目的。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夠適應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要求,更能夠對初中語文課堂起到增光添彩的作用。
三、小組探究,培養合作意識
分組進行教學的方式在許多課堂教學中早已被采用,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分組探究真正做到了把學生視為課堂的主人,由學生自己來掌控課堂,改變了往常教師控制課堂的局面。對于初中語文課堂而言,小組探究更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語文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表達與交流的過程,學生將各自不同的見解通過口頭的形式表達出來,與小組同學進行交流與合作,這樣不僅能夠從與其他成員的交流中收獲新的知識,還能夠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小組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自身的合作意識,這對于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是十分有幫助的。所以語文教學進行分組合作探究,這種課堂教學的模式是十分值得推行的。
四、表達交流,評估課堂效果
在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結束后,讓學生針對本堂語文課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個過程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學生在表達自己看法的同時,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還能夠培養自己善于諫言的優秀品質,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了解到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掌握情況,還能夠通過學生的感受了解到本堂課的不足之處,這才是這一環節的重點所在。教師只有及時掌握課堂效果才能及時對課堂做出調整和改變,為日后更好地教學做準備。另外,初中生的自我表現欲望十分強烈,課堂上有這樣一個表達交流的機會對于學生是十分有利的,所以教師要對敢于表達自己的學生進行鼓勵,給予他們信心,只有學生獲得了認可,他們才能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日后的語文學習中去。
五、愛――師愛是溝通師生心靈的通道,是開啟學生心智的鑰匙
有人說:愛是陽光,能融化冰雪;愛是春雨,能滋潤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心靈。有了愛,師生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老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在教學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整堂課的教學效果。
因此,要求教師對待學生親切自然,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積極發言;對學生一視同仁;對犯錯誤的學生不當眾大聲訓斥;課后經常和學生談心,讓學生把老師當作知心朋友。只有師生感情融洽了,才能促使學生去主動探索,積極地思維,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鋪平道路。
總之,語文教學中,我利用“新”“趣”“思”“愛”很好的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課堂效率也有了一定提高。真正意義上的優化語文教學策略應該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以及現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對語文教學實踐活動進行調整優化,從而使得初中語文教學活動能夠與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狀況齊頭并進。語文學科可以說是所有學科中看似最容易掌握,學起來卻又最困難的學科,容易在于它就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困難就在于如何將語言文字內化于心,所以對于語文的學習還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不斷優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擁有較高的語文修養。
參考文獻:
[1] 李淑琴.新課改下優化初中語文教學的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xx(12):32,192.
[2] 房元廣.探析如何優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具體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11):89.
[3] 劉雪棉.優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探究與實踐[J].學周刊,20xx(1):111.
[4] 李愛珍.優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探究與實踐[J].新課程:中學,20xx(7):112.
語文教學論文范文10
摘要: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過程要與文化啟蒙、學生身心發展和智力開發多種因素結合在一起。識字方法有文字游戲法、漢字聯想法、評比競賽法、講述故事法等,這種以整體發展促學生進步的教學方法,是小學教育發展的必然。
關鍵詞:識字教學;方法;探析
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是所有學科學習的基礎,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采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動力,這才是小學識字教學的最終目的。提升小學一年級學生識字教學效率,可采用以下方法。
1.文字游戲法
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興趣點低,如果只是一味被動學習,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影響教學效果。要想讓這一階段的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一定要在學習中導入游戲成分。由于漢字是方塊字,其音、形、義之間有著很多特殊有趣的聯系,教師可利用漢字的這些特征,將漢字識字教學以文字游戲方式進行。比較常見的有字謎、對聯、詩詞、繞口令、詞語接龍等。在一年級階段,簡單的字謎游戲十分適合小學生學習掌握,可以起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如“春”字教師可出示謎題:“三人同日去觀花。”“告”字:“一口咬掉牛尾巴。”“磨”字:“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南洋兩棵樹,長在石頭上。”這些字謎有難有易,有些字謎很直接,容易知道答案,還有一些字謎不能馬上猜出,教師可在旁點撥引導,讓學生順藤摸瓜找出答案。這樣的經歷能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他們學習其他的生字很有幫助。在字謎游戲學習中,還可以利用歌訣識字加深對新字的記憶。小學生對一些有規律的兒歌與口訣有著天然的親和力,如把“琴”字記成“二‘王’今天來彈‘琴’”,把“金”字記成“一個‘人',他姓’王‘,口袋裝著兩塊糖”.
2.漢字聯想法
我國的漢字很多起源于象形、會意,構造富有邏輯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利用漢字這一特點,采用聯想方式讓學生加深學習記憶。例如講解“休”字可拆分解釋,一個“人”靠在“木”頭上歇息就是“休”.講解“聰”字,可分解為左邊是一個耳朵,右邊上面兩個點相當于人的兩個眼睛,口相當于嘴,心相當于心靈的智慧,把這些組合在一起,就是要告訴我們,一個耳朵靈、眼睛能看清、嘴巴會說、有心靈智慧的人,就是聰明的人,這個就是聰明的“聰”字。對于漢字拆分組合訓練后,學生對新學的漢字有了更感性的認識。這時教師可進行漢字開花游戲,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聯想思維。“漢字開花”,是把一個獨立的漢字當作一朵花,用它和其他字、詞組合,形成新的漢字、新詞。實際上,這也是一種聯想、發散思維的訓練。例如“干”字可與其他偏旁組成汗、旱、刊、犴等新字,也可與其他漢字組成新詞,這些新字新詞的產生,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使識字教學取得顯著的效果。
3.評比競賽法
學習記憶是很枯燥的事情,時間一長會令人感到無聊,情緒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可采取競賽評比手段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布置抄寫作業,可采取競賽手段,看哪位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抄寫得又快又好,可以此評選出“專心寫字小能手”.這樣的激勵措施能讓小學生在寫字過程中專心,集中注意力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即使表現欠佳,教師也要及時鼓勵,讓他們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努力寫好漢字。這樣的教學手段,能讓學生增長知識的同時,心理素質也得到鍛煉。
4.講述故事法
小學一年級學生除了游戲之外,最愛的活動就是聽老師講故事。教師可利用學生喜愛聽故事的特點,以故事的形式加深學生對一些生字的印象。如教師在教學“銀行”這個詞時,可以給學生講個故事:有個外國友人很羨慕中國發展快,他對一位中國朋友說,中國發展太快了,連鈔票上都印上了“中國人民很行”.外國友人的話令這位中國朋友莫名其妙,他仔細地看看人民幣,才明白原來這個外國友人把“銀行”看成了“很行”.學生也覺得很有趣,教師的故事能讓他們把“很”和“銀”兩個字區分開來,在此教師要強調“行”字多音字、多義字,學生從中也可獲得許多額外的收獲,一舉多得。
語文教學論文范文11
一、中學生情感特點
語文教材里的篇目具有豐富的情感性。中學生閱歷逐漸豐富,生活范圍逐漸擴大,他們的情感也呈現出多樣性。他們的自尊心、自卑感也較為強烈,有的時候呈現出不穩定性,容易走向極端。當他們在思想苦悶之時,讀到勵志的作品,就會精神振奮,情緒激昂。當他們熱情高漲時,如果思想受到挫折,他們就會心灰意冷,這時如果讀到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到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生命的意義”一段話也就會受到鼓舞,心中就會有積極的形象,也就會從自己的身上釋放出正能量。當然,對中學生來說,受他們心理和生理的影響,他們的情感往往也會出現矛盾,各種思想感情會交融在一起。教師應該發揮語文教材人文性的特點,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他們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摒棄假惡丑的思緒。此外,教師還應充分把握中學生的情感特點,利用好教材中情感教育的優勢,不失時機地讓學生接受正確的情感教育。
二、情感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實際上是情感體驗的過程。積極的情感對學生的認知,對學生良好心態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情感能夠促進學生的認知。語文教學活動中的任何環節都是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而且,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包含著很濃的情感色彩,很容易影響學生的情緒。所以,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緒,不能把自己不良的情緒帶給學生。教師對語文課文的解讀,一定要向學生傳遞積極的情感,不能把消極的因素帶給每一個學生。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感情的技巧,要激發起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讓他們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教師的積極情感能夠激發學生的激情。這是因為情感具有傳遞性,教師的積極情感必然會向學生傳遞向上向善的因素,這樣就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向上,激活他們內在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學實際上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教師一定要創設良好的情感交流氛圍,使學生以積極的情感去學習,從而產生不竭的學習動力。而且,教學過程中師生的情感交流能創造出和諧的教學氣氛,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此外,語文教材中美的語言、善的行為、積極的形象、美好的人生,都會對學生產生感染的力量,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情感得到升華。
三、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激發
1.在聆聽中激發學生的情感。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敘事作品文字優美、情感至深,曾經打動了無數人,讓一代代人感動不已。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根據作品的時代、作品的體裁,為學生的聆聽創設條件。如恰如其分的教學情景,可以為激發學生的情感創造條件,使學生在聆聽中身處其境,猶如進入作品描述的情景之中。如教學《春》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音樂的形式,讓學生聆聽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靜聽泉水的叮咚聲,小鳥宛轉的歌聲,想象春天大自然的美,感受心靈的氣息。這樣,學生熱愛生活之情便隨之而生。
2.在閱讀中產生感情。語文教學本身就與生活密切相關,如有一些作品,描繪了河山的壯美,荒漠的蒼涼,小村的僻靜,城鎮的繁盛,到處是一幅幅畫面。教學時,教師如果引導學生景中有情,面臨其景,感知形象美,一定會使學生產生對自然的熱愛之情。例如,教學《沁園春雪》時,教師可播放投影圖像,讓學生仔細觀察雄偉的長城、起伏的山巒、滔滔的黃河,使學生在視覺上感知美的畫面,為進一步領會詩人抒發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奠定基礎。
3.在朗讀中品味情感。古人主張誦讀,朗讀成誦。古人充分肯定了朗讀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通過朗讀,品鑒詩文,可以達到“文若己出”的境界。這是理想的誦讀境界。在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讀出作品的意蘊,進入到作品所描繪的境界中,沉浸在作者所創造的'藝術世界里,與作者一起愛之所愛,恨之所恨,真正受到情感的熏陶,就要讓學生積極進行朗讀。當學生通過涵詠、朗讀,用心靈去領悟時,作品中的真善美的情感也就滲透到了學生對世界、對人生的認識中去了,進而使學生獲得感知和判斷生活的能力。
4.在想象中體味情感。作品是對生活的反映,因此,鑒賞作品也需要借助想象,從而品味到作品的美,品味到作者創造的美。在教學中,教師只有調動起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想象中傾注自己的情感,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作品的真諦,把握作品的思想,體會到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如教學《天上的街市》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體會意境的美妙,感受語言的美妙,并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對課文主題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
5.在導語中激發情感。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有效設計,是一堂課成功的重要因素。一個好的導語,能夠將學生帶入作品描繪的情境之中,可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進入情景并為之動情。如教學《曹劌論戰》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遠離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歲月怎能帶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這是公元前684年的一天,魯國上下陰云密布……”這樣不僅有效激起了學生的興趣,還能引導學生進入文中,從而取得了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情感這片肥沃的土地上,需要教師辛勤耕耘,播種知識的種子,撒播智慧的養料,激發成功的思維。語文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是學生智力的催化劑和學習的原動力,才能使學生在愉悅的審美滿足中接受知識,受到教育,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學論文范文12
摘要:兒童文學作為一種文學題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培養學生想象思維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站在兒童的立場上,發揮兒童文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在分析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地位和作用的基礎上,對如何實踐教學應用提出幾點建議,旨在增強小學生的想象力,拓寬小學生視野,真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兒童文學;語文教學;教學實踐;地位;作用
我們應該在了解兒童文學的基礎上,分析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兒童文學的特點,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對語文課堂教學的需求。教師也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策略,在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基礎上講解課堂知識,幫助學生樹立爭取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注重兒童化,教學的同時應該結合童話故事、寓言故事進行教學。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著小學課本的大部分內容,各種童話故事蘊含這兒童成長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知識。教師應該在合理的的情況下設計教學方式,在孩子們需要的時候把兒童文學中知識傳達給孩子,使學生理解、消化講述的內容。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教學較為生硬的教學方式,不要進行填鴨式教學,要改為學生較為能接受的方式,引導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生在快樂中領悟知識,從知識中找到快樂。教師可以采取圖文結合或者制作些多媒體課件,讓課文以為生動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深刻理解中心思想。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性,活躍學生的課堂思維,充分和學生互動,指引學生了解課文、理解中心。教學本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不能用局部代替全局,也不能用部分概括整體。寓教于樂的方式,才是兒童教學的真諦。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兒童文學可以以更為貼切的方式來讓兒童了解這個社會,只有從小讓孩子接觸社會,積攢社會經驗,兒童們才能有立足于社會的資本。初步的社會知識兒童立足社會的必要條件,兒童文學中蘊含著大量的社會初步認知,方方面面的生活知識,可以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許多文學大家都是從兒童時期接觸文學從而慢慢培養出的興趣,為以后帶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和文學基礎。高爾基先生在回憶兒時的學習時光時曾講過:“每一本書就像我生命成長的一個小小階梯”,是這一個個階梯成就了這個偉大的文學家。兒童文學與一般教科書不同,它是以一種藝術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的,用藝術之美感染兒童幼小的心靈,使孩子印象深刻,讓孩子在生理上的認知得以提升,更使孩子的認知能力得以提高。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們得到教育。讓孩子們以更為成熟的方式思考問題,更為廣闊的視角認知世界。他們是未來的花朵,他們有權利改變這個世界。
三、如何把兒童文學運用在語文教學中
1.掌握多種教學方法
兒童是目前最受重視的教育階段之一,兒童的教學方式與其他時期的教學方式有很大差異。這是由兒童這個特殊時期和兒童文學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兒童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在成長中逐漸提升的,所以傳授的方式也不同。兒童詩歌、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一系列的,充滿童真童趣,各種夸張的手法、各種幻想反映著現實生活,通俗易懂。作為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快速掌握教學中的關鍵,了解不同兒童文學作品之間的差異,來改變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用最能理解的方式獲得知識。兒童文學作品分兩大類:詩歌類和散文類。不同的文學類型自然教學方式不同,詩歌類的作品往往需要通過朗誦來表達,朗誦可以使作品更具活力,同時可以讓學生了解這部作品所表達的感情,所以,教師必須要掌握這項基本功。故事類的作品則需要繪聲繪色的講述,教師同樣要掌握這項基本功,只有教師把感情傾注到語言中,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知識。
2.注重兒童文學鑒賞
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還有一種特殊的精神活動,那就是兒童文學鑒賞,這是由閱讀引發的一項活動,它是在閱讀的基礎上完成的,通過自己的`想象使故事角色更加豐滿,通過了解發掘故事更深刻的意義,對藝術形象進行更立體的描述。之所以說這是一項審美活動,是因為讀者可以通過閱讀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激發讀者對理想生活、美好人生、高尚青草的向往。小學語文老師應盡可能的提高兒童文學的鑒賞能力,了解中外兒童作品的發展史和目前種完兒童作品的發展規律,多閱讀一些兒童文學作品,提高鑒賞能力,這樣才能做好學生文學的領路人、精神的導師。
3.從兒童角度出發
要進行兒童文學的創作,就要站在一個兒童的角度看問題,用兒童的心去體會,這樣才能創作出兒童理解、能接受的作品。作為兒童教師,不僅要在學習上指導學生,還要在做人上給孩子指導,了解兒童,所以進行兒童創作便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在創作過程中不僅能更好的運用了解的知識,更能熟悉懂得兒童文學的技巧。用一顆孩子的心去看待孩子,不僅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還為小學語文教育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
總之,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在培養小學語文教師的同時要考慮各項能力的培養,加強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課本中的應用,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孩子把學習語文當作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參考文獻:
[1]譚英娥.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xx,(11).
[2]周曉云.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快樂學習報,20xx,(10).
[3]韋宏.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邊疆經濟文化,20xx,(08).
語文教學論文范文13
摘要:新課標教材的使用是初中語文改革的重大成就。新課標教學倡導建立和諧課堂進行教學,這個和諧課堂的建立就是擺在老師們面前的一個大難題。和諧課堂,就是老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的學習關系,這是一種不同于以往的學生在課堂上占有主導地位的課堂,這種課堂的愉快和平等,讓教師更加方便教學,在這個基礎上構建出一個互動性強、和諧的課堂。
關鍵詞:初中語文 和諧課堂 構建。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標不斷深化和推進,我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也逐漸地開始進行改革,但由于長時間地在應試教育影響下,學校的改革工作進展并不順利,當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諧課堂的構建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不僅能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有效提升課堂效率。本篇文章就和諧課堂的創造,為教師提供了一些建議和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初中語文和諧課堂的優勢。
1. 對于學生思想道德和道德素質的有利影響。
受教育不僅是接受知識的熏陶,比知識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德。和諧的課堂環境形成了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在與周圍關系都和諧的情況下,學生能夠形成更加完整的人格。創建和諧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培養優秀的思想品格,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對下一代的培養應該高度的重視,只有青少年的道德素養提高了,我國的和諧發展才能繼續。
2. 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發展打基礎。
在語文和諧的課堂教育中,學生接受文化知識的教育,感染文明風尚,潛移默化地培養出良好的思想品格,可以促進心智、價值觀、情感態度的形成與完善,和諧課堂形成的氣氛和環境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素養,讓學生為以后的學習、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 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語文是一門需要學生真正配合和積極主動才能夠真正學到知識的學科。語文的字詞的學習滲透在平時的生活之中,語文的提高也需要學生平時的積累,如閱讀課外書,積累語文常識。對于學生,教師對于學生應該發自內心的鼓勵和熱愛,在課堂上創造出一種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氣氛,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敢于和樂于開口,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積極主動的`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形成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極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4. 形成一種新的課堂模式和氛圍。
新課程改革中,課堂教學由教師一人講授變為師生之間的互動,老師的作用在于對學生進行點撥、引導、組織。在營造和諧的教學氣氛時,老師要具有大方、友好、親切的態度,改變以往的教師居高臨下的態度,要真正地貼近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親切,要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啟發,讓他們自主地動腦,在獨立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二、關于如何形成和諧課堂的相關建議。
1.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
教師可以首先加強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深入的展開對于具體文本的分析與探究。不少教師都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課堂上經常會成為學生的主導,教學過程也是以教師分析文本為主流,這其實體現了教師教學理念上的偏差。真正高質量的課堂上教師的講和學生的學習思考應當融為一體,教師要適當進行文本講解,尤其是要解析那些重難點內容,這才是教學應當關注的知識講授重點。與此同時,應當留出充裕的時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能夠獨立的思考一些問題,并且在自己的分析與推敲中對于所學文章形成一個基本認知。對于一些有一定難度或者思維量的問題,還可以鼓勵學生間以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交流,這才是和諧課堂氛圍的營造方式,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也能夠更好地推動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以針對性的給學生設計一些思考問題,讓學生結合具體問題來展開對于文章的剖析。例如,在學習 《蘇州園林》這一課之前,首先,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諸如 “蘇州園林的建設風格是什么?” “蘇州園林具備哪些獨特的審美特色?”“大家有沒有親眼見過蘇州園林呢?” “南方和北方的園林有什么區別大家知道嘛”等問題,讓學生搜集整理相關資料,然后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進行討論和交流,從而對蘇州園林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其次,教師課堂講解的過程中,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地提出一些思考題,讓學生可以時刻帶著問題進行語文的學習。這不僅是語文知識的學習,還讓學生學會了一些課外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及獨立學習的能力,這是推動學生更好地發揮自身在課堂上的主動性,以及解決各種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方式,這也是和諧課堂構建的基本組成。
2. 多種形式和多種活動促進和諧課堂的形成。
形成和諧課堂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辯論賽就是一個能夠讓學生接受并且十分有趣味性的方式。互相溝通,可以對于問題進行討論乃至辯論,這些模式都可以為文本的教學帶來輔助。對于那些可以引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文本,教師不妨結合文章設計一些開放式的討論問題。首先讓學生表明自己的觀點與立場,然后,相同觀點的學生作為一組,兩組間可以進行辯論。整個過程中課堂教學的氛圍會非常愉快,學生思維的火花可以充分得到碰撞,在這樣的教學環節中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所學文章的體驗,學生往往也會受到其他觀點的一些影響與啟發,這對于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的培養都很有幫助。
3. 注意學生的不同特點因人而異。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我們都有這樣一個感受: 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在知識、能力、個性、行為習慣、意志品質等方面存在差異,優秀學生控制和把握課堂教學的進程,他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收獲很大,但部分學困生只是跟著看熱鬧,沒有能力進行探究或探究能力很弱。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會忽視他們,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不關注這部分學生,那么,課堂教學就談不上和諧,也談不上面向全體。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適當地扶一扶,給予探究方向和方法的點撥。對知識扎實、能力強的學生,要引導和激發他們自行取材設計探究的方法,然后根據方法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因此,面對不同的學生,同一學習內容也可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 在優秀學生按教師預設的方案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部分學困生用接受學習的方式傳遞必要的基本知識。這樣,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 “教”與 “學”和全體學生認識上的同步,同時也實現課堂教學的和諧。
4. 注意教師在和諧課堂的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學生都善于模仿,一般來說,被模仿的對象往往是有能力、有可能給人獎賞的、受人尊敬的人,而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正是這樣的人。也就是說,教師應該是社會行為規范的代表,具有比較高的道德能力,成為學生模仿的榜樣。因此,對于求知者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的象征,是一本活的教科書。教師的角色特征決定了教師必須擁有豐富的知識,必須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不一定要學富五車,但應該知識面廣、見識多,愛好廣泛。教師首先應該精通自己所教專業課程方面的知識,不求在這一領域有所造詣,但至少應了解這一領域的主流觀點和一般觀點及其分歧所在,還有這一學科的前沿發展動態,從常識上要比學生有更全面的了解,對所傳授科目的臨近學科領域也應有一定的了解。俗語云“學者必有良師。”知識和原理,以恰當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善于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依靠教學活動把德育與人格教育滲透,寓教于樂,使知識的傳授、人格的培養成為一個愉快的過程。
總之,和諧課堂的構建是現代素質教育中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與學生之間構建起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更加有利于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導,同時教師還應正確地利用現代化教學方式結合起來,讓中學語文課堂更加愉快、更有效率,提高教學的效果,形成新的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 馮衛。 對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高效化的探討[J]. 語文教學通訊,20xx,( 02) : 50-54.
[2] 高建芳。 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 “求實”思考[J]. 語文教學通訊,20xx,( 02) : 45-46.
語文教學論文范文14
一、建立平等師生關系,確立學生學習主體性
1.平等
高中生具有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已經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他們不是教師的附屬,而是與教師一樣平等的學習主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好自身角色的轉換,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一起參與到教學中來,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度。
2.公平
學生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要正視學生間的差異,公平對待,一視同仁,不管是優生還是差生都是一樣的,都有功必賞,有錯必糾。
3.期待
學生擁有巨大的學習潛能,需要教師細心挖掘才能得到最大的釋放。因此,教師不能片面地認為學生的認知就只能停留在某個層次上,而是要對學生充滿期待,給予學生必要的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不斷督促學生進步。
4.和諧
教學不單是知識的傳遞,還包括情感的溝通與互動。在教學中,教師既要加強知識的互動,還要進行情感的溝通。因為這些積極的情感具有強大的感染與推動作用。
二、創設有效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維的開端、智慧的窗口、發現的基石,是打開科學之門的金鑰匙。一個富有探索性的問題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學生無法運用所學來解決問題時,便會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激起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教師此時開展探究活動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深入研究提問藝術,在適當的時機提出恰當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主動思考與積極思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在提問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1.問題的準確性
語文學科是一門語言藝術,具有很強的嚴謹性。在提問時,教師要充分考慮語言本身的嚴密性、科學性與準確性,也就是說語言要精練、準確,不可模棱兩可,存在歧義,使學生無法弄清題意,無法進行解答。
2.問題的探索性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標。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盡量避免那種是非判斷型題目或是可以直接從文中提取信息來解答的問題,而是在文本的基礎上聯系生活,提出富有思考價值、探索價值的問題,并留出更多思考的空白。這樣,學生才可以展開充分的思考,才能突破常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3.問題的啟發性
教學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且會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一系列新的問題,從而使學生通過一個個問題的不斷解決來促進自身知識與技能的全面提升。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挫折,阻礙學生的思維。此時,我們不可輕易地拋出答案,而是要通過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來為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讓學生從全新的角度來思考,進而解決問題。
4.問題的全體性
分層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理念。學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基礎知識、認知規律與學習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提問時我們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尊重客觀事實,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加強問題的目標性,真正做到“兼顧差異,面向全體”,這樣才能使全體學生主動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就是推動教學現代化進程。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我們的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有效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種種弊端,且在教學內容的豐富、教學手段的改革、教學方法的更新、教學媒介的飛躍等方面表現出了巨大的優勢。現代信息技術的不可比擬的教學優勢日益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可。而且,將其運用于語文教學中更是具有重要意義。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極具人文性、情感性的學科。文字本身就有著無窮的魅力,就是一門語言藝術。傳統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來描述語言,并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反而使得教學枯燥,內容單一,使得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激情。而多媒體具有強大的視聽效果,更能展現文字的魅力以及語文的魅力,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1.展現途徑多樣
多媒體可為我們創設一個圖文并茂、聲像兼備的教學情境,同時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實現了視覺與聽覺的完美結合。這對于以聽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是一種飛躍,且其表達的方式更為多樣化。
2.信息種類豐富
傳統教學中,學生獲取信息的種類主要是文字,還有少量的插圖。而多媒體可以突破教學時空的限制,將圖片、圖像、視頻、音頻、文字等多種素材綜合呈現,使得教學內容更為豐富,使學生可以獲取更多的直觀信息,從而為感性認知上升為理性認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意境更優美
多媒體可以真實地再現文本意境,帶領學生走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作者的情感、社會人文、風俗習慣,從而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達成共識。這樣更利于學生將文本與生活聯系起來,而不是純粹地學習文本;更利于學生對文本的個性解讀,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四、總結
總之,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愉悅,學有動力,學有成效,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全面發展。
語文教學論文范文15
芻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
【摘要】在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時,需要教師從實際出發,結合小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給小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避免過分應用多媒體,對小學生造成困擾。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多媒體 新課程 小學生
多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技術,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重視。小學語文教學應用多媒體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僅可以豐富小學生的文學視野,強化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還可以開闊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形成創新意識。但是,一堂高效的多媒體語文課,必須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要有清晰的教學流程,還要有多種啟發策略,推動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全面發展。
一、利用多媒體引入新課,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充滿童趣和吸引力的新課引入方式,對于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講小學語文《觀潮》,我先與小學生進行互動: 同學們,你們都誰去過海邊? 都誰看到過海水漲潮? 請看過海水漲潮的同學說說那么一種什么樣的景象? 在聽取了部分小學生的回答以后,我繼續說: 沒去過海邊,沒看過海水漲潮的小學生也沒有關系,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共同欣賞錢塘江大潮波瀾壯闊的氣勢,此時利用多媒體播放錢塘江漲潮的視頻。
小學生在觀看視頻時,不時發生驚嘆聲,由此可見錢塘江大潮不愧為“天下奇觀”。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告訴小學生剛才多媒體視頻中的潮水景象,在課文中也有介紹,請小學生找出來。在小學生朗讀了課文以后,我讓小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并于大家分享。這時有的小學生說“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還有的小學生說“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二、構建多媒體教學情境,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
不同的教學情境具有不同的`作用,我在實際教學中經常應用多媒體技術構建教學情境,一方面,讓小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陶冶情操,培養語文素養。另一方面,也拓寬小學生的視野,培養小學生愛學習的好習慣。比如,講小學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課文形象生動地向學生展示了一處人間仙境,便于小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悠久燦爛。我出示課件,展示小興安嶺的四季美景,創設一種讓小學生對美的追求和知識的渴望的情境,展開對課文的學習,增強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接下來,我帶領小學生逐段的學習課文,并引導小學生交流學習感受,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了鍛煉小學生的口語能力,我還要求小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贊美一下身邊的公園或者學校。通過學習課文,要讓小學生知道學習知道學習的重要性,要肩負起祖國建設的重任。
三、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突出語文知識的重難點
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秉承“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應用多媒體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內容,有效突出語文教學重難點,使小學生在練習時也可以興趣盎然。比如,講小學語文《憶江南》,我在講解完課文以后,設計了多種課堂練習題型,以鞏固小學生對課文的掌握,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我首先在多媒體課件中進行填空訓練,如《憶江南》是唐代大詩人( ) 所寫的詞; “風景舊曾諳”一句中,“舊”指( ) ,因為詩人年輕時游過杭州; “曾”的意思是( ) ; “諳”的意思是( ) ; “能不憶江南?”是( ) 問句。然后,利用多媒體進行選擇訓練,如請選出哪首詩是白居易的? A.《賦得古原草離別》 B.《登鸛雀樓》 C.《靜夜思》; 從哪一句能看出詩人來過江南? A. 日出江花紅勝火 B. 風景舊曾諳 C. 江南好。這樣的練習方式使小學生感到輕松,改變了傳統文字練習題的枯燥乏味。
四、借助多媒體向課外延伸,使語文課真正活起來
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善于借助多媒體向課外延伸,為小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語文學習體驗,使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增加課堂信息量,實現課內外教學資源的溝通,全面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課件以其巨大的容量,更豐富的表現形式,更直觀的感受得到小學生的青睞。比如,講小學語文《北京的春節》,小學生知道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比較豐富,北京人在臘八這一天要熬臘八粥,還要泡臘八蒜。過年時,家家吃餃子。孩子們要買雜拌兒,買爆竹,買各種玩意兒,特別是男孩子們。除夕都要守歲,沒有什么人睡覺。
男人們還要到親戚家拜年,女人們在家待客,等等。我利用多媒體給小學生播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視頻,從視覺和聽覺上促進小學生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在教學完成后,我讓小學生積極思考: 我們家鄉的春節與北京的春節有什么不同? 我們家鄉的春節有哪些習俗? 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發散了小學生的思維,使小學生學會了對比分析,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
【語文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論文03-29
語文語感教學的教學論文06-26
關于語文教學論文教學論文06-12
研究語文的教學論文03-31
關于語文的教學論文03-29
語文教學論文03-29
語文教學的論文04-12
語文有效教學論文04-12
經典的語文教學論文06-12
語文領域教學的論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