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發展論文(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商業銀行發展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1
【摘要】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金融業的穩定與效率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與發展,由此決定了必須對金融業嚴加監管,保證金融體系的安全和有效運行。20xx年金融危機對美國金融業打擊頗重,迫使監管層開始反思以前的監管措施,積極尋找、創新新的監管方法。而我國也在此大環境下加強金融監管,防止出現類似風險。對于金融業,從某種意義上講信貸風險是其主要風險,而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主要業務之一,它承載著商業銀行盈利的使命。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除了留存部分準備金以外,都可用來發放貸款和對外投資。隨著經濟形勢的漸趨嚴峻,金融監管政策越來越嚴格,信貸業務的發展受到了制約,商業銀行要想獲得穩定增長的經濟效益,必須認清時勢,找準自己的發展道路,獲取最大的經營利潤。
【關鍵詞】金融業;金融監管;商業銀行信貸業務
1.當前我國銀行業發展狀況
1.1我國銀行業經營數據
美國次貸危機對于我國銀行業的影響總體上講不是很明顯,這幾年我國銀行業整體業務水平保持了穩定的增長速度。截至20xx年底,中國銀行業資產總額達到了95.3萬億元,20xx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稅后利潤8,991億元,同比增長34.5%,凈利息收入仍是我國商業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
20xx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73.3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2.1萬億元。各項貸款余額50.9萬億元,比年初增加8.4萬億元,同比增長19.7%。短期貸款余額17.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2.5萬億元,同比增長13.1%;中長期貸款余額30.5萬億元,比年初增加6.4萬億元,同比增長29.5%;個人消費貸款余額7.5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9萬億元,同比增長35.5%;票據融資余額1.5萬億元,比年初減少9,046億元,同比下降37.8%。截至20xx年6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80.30萬億元,本外幣貸款余額54.65萬億元。
1.2當前經濟形勢下銀行業發展預期
隨著通脹預期壓力的持續增大,結合近期銀監會頻繁出臺的監管新規,商業銀行面臨的監管環境將越來越嚴格,這給商業銀行的經營與發展帶來了挑戰。資本充足率、存貸比等對銀行業務的發展形成了制約因素,但是在貸款利率上調的情況下,信貸規模的減少對利息收入不會造成太大影響,20xx年中國銀行業會繼續保持平穩發展的勢頭,利潤增長穩定,商業銀行經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步伐將會有所加快。但是,資產業務的發展會受到抑制,資產質量問題也可能會有所暴露。
2.我國金融監管機構及對銀行業監管內容
金融監管機構是根據法律的規定對一國的'金融體系進行監督管理的機構。其職責包括:按照規定監督管理金融市場,發布有關金融監督管理和業務的命令和規章,監督管理金融機構的合法合規運作等。金融監管能夠維持金融業健康運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減少銀行業的風險,保障存款人和投資者的利益,促進銀行業和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目前我國基本確立了金融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體系框架,我國金融監管分別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四個機構分別執行。
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依法對人民幣流通、外匯的管理、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銀行間外匯市場、黃金市場等金融市場活動的監管。銀監會的主要職責是統一監管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城鄉信用合作社、郵政儲蓄等存款類金融機構,以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通過審慎有效的監管,維護銀行業的合法、穩健運行,保護存款人的合法權益。其中,對商業銀行的監管是金融監管的重點。主要內容包括市場準入與機構合并、銀行業務范圍、風險控制、流動性管理、資本充足率、存款保護以及危機處理等方面。
3.金融監管政策新推出的四大監管工具
今年上半年,監管部門推出了包括資本充足率、杠桿率、撥備率和流動性在內的四大監管工具,這構成了未來一段時期我國銀行業監管的新框架。具體到四個監管新工具:(1)在資本充足率方面,商業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從現行的4%上調至6%,資本充足率保持8%不變。此外,銀行在正常年份還需要持有相應比例為2.5%的留存資本緩沖。而對于系統重要性銀行,除了上述底線要求,監管部門還另行設置了1%的附加資本要求。(2)在撥備覆蓋率的基礎上,引入動態貸款撥備率指標控制經營風險,初步監管指標設定為2.5%。無論商業銀行是否出現不良資產,只要投放信貸就必須計提撥備,這對商業銀行的約束更強。未達標的商業銀行需要計提大量撥備,但將會侵蝕利潤水平。(3)引入杠桿率監管指標,按照監管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銀行業杠桿率監管標準確定為不低于4%。(4)在現有流動性比率監管基礎上,引入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融資比率指標。
4.在監管政策下如何更好的發展信貸業務
1)提高存款總額,適應存貸比要求。存款是銀行負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銀行信貸業務的基礎,只有吸收更多的存款,銀行才能擴大貸款規模,獲取更多的利差收入,尤其在目前業務結構轉型期間,存款規模小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利潤,降低銀行整體競爭力。2)加強信貸業務經濟資本占用管理,優化資源配置。要及時了解、準確解讀國家經濟金融調整政策。密切關注國家產業政策的變化,避免信息落后于市場而形成不必要的風險,合理分配和選擇貸款行業,增加優勢行業的信貸規模。3)加強房地產信貸管理,防范政策和合規風險。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嚴格控制房地產貸款總量。加強對宏觀經濟金融調控政策和區域房地產市場的分析,制定符合本地區實際的房地產行業信貸經營策略。4)加強信貸業務經濟資本占用管理,優化資源配置。運用經濟資本管理是銀行經營管理模式發生根本性轉變的表現,能夠促進銀行管理模式由傳統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約式、內涵式轉變。
隨著經濟調控政策的出臺,信貸業務的發展狀況不容樂觀,而商業銀行肩負著補充企業流動性資金、防止企業資金鏈的斷裂以及為促進實體經濟復蘇提供信貸資金的重任。因此,商業銀行應當對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作出積極及時的業務調整,在保證原有的營業狀況的情況下謀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完成各項業務的經營戰略調整。
參考文獻:
[1]李曉明、張江山:從緊貨幣政策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影響及其對策[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xx(3)。
[2]劉勁:宏觀調控下的商業銀行經營戰略[J].廣東商學院學報,20xx(4)。
[3]張月蘭:適度寬松貨幣政策下民營工業企業融資情況透視[J].新疆金融,20xx(1)。
[4]戴國強:商業銀行經營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2
近年來,金融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市場營銷成為商業銀行謀求發展和提高經營效益的必然選擇。目前,盡管我國的商業銀已對服務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認識,近年來也不斷調整自己的定位,加大了市場營銷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營銷策略,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與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相比,我國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無論是系統理論方面,還是在具體實踐方面,都還存在很多不足,需在借鑒西方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正確認識自身的狀況和特點,制定適應新環境的市場營銷策略。
一、中國商業銀行的市場營銷現狀
銀行市場營銷環境是指影響銀行市場營銷能力和目標的,而銀行營銷部門又難以控制的各項因素和力量的總稱。銀行市場營銷環境是企業進行市場營銷策劃和市場調研的重要內容。
1市場營銷認識不到位
目前我國的商業銀已對市場營銷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認識,近年來也不斷采取各種營銷手段,開展各種營銷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很多銀行往往只將市場營銷作為孤立的技巧、方法看待,而未將其看作是影響銀行全部經營理念的哲學,還未完全樹立“以顧客為中心”的營銷觀念,很多商業銀行的營銷人員專業知識水平有限,總是從銀行的角度考慮,把推銷產品放在首位。在對客戶介紹相關項目服務時,一般只強調服務的益處,而沒有對客戶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適當的提示和講解。在經營策略上,雖然也借用了營銷概念,但往往把營銷簡單地當作推銷,零星使用廣告、宣傳、公關等方式,忽視了客戶真正的需求。
2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和市場定位不準確,自主創新的品牌較少
我國商業銀行缺乏從長遠角度來把握對市場的細分、選擇與定位,而是簡單地跟隨金融市場競爭的潮流被動零散地運用促銷、創新等營銷手段,缺乏對現實顧客和潛在顧客的需求特點及變化趨勢的系統分析,從而無法科學的進行市場細分和選擇目標市場,無法充分發掘和展示其在各種資源方面的優勢。目前,盡管我國商業銀行對營銷業務進行了創新,推出了不少新的金融產品,但推出的金融產品在業務功能、客戶定位上大致一樣,缺乏特色定位,使營銷行為趨于同化,形成獨特品牌的少,沒有在客戶心中形成一家銀行有別于其他銀行的獨特形象,使廣大客戶覺得無論到哪家銀行都一樣,影響了銀行的吸引力。
3缺乏對目標客戶的研究,忽視服務的質量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所開展的網絡銀行、手機銀行和各種銀行卡業務的實際應用效果并沒有事先預期的那樣好。最根本的原因是銀行不重視對目標客戶的研究,沒有根據客戶文化層次、消費水平以及潛在需求來細分市場,導致提供的產品針對性不強,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非常注重服務范圍的拓展,卻忽視了服務質量的提高。比如國內很多商業銀行在工作期間無視眾多顧客排隊等候取錢,明明有10個窗口卻只開4個左右來辦業務,拿存折的民眾只得在營業大廳苦等,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目前這種情況雖然會影起客戶的不滿,但卻別無選擇,但隨著外資銀行的進入,外資銀行提供的高質量的服務,對國內商業銀行可能會造成巨大影響。
4忽視形象經營的內涵建設
隨著商業銀行競爭日趨加劇,越來越多的銀行重視形象經營,理性地架構自身的形象識別系統。例如,導入CI形象設計,統一標識、統一形象、規范員工行為等。但我國商業銀行在形象經營方面明顯地存在著將形象經營作為銀行的化妝品,而忽視內涵建設的問題,不能有效地把形象經營滲透或延伸到銀行組織內部,不能形成覆蓋經營管理各個方面、具有深厚底蘊的銀行企業文化,影響了商業銀行形象識別。
二、我國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發展與對策
1建立和完善面向客戶和市場的商業銀行市場營銷體系
銀行市場營銷觀念的核心,是以金融產品市場需求為出發點,開發、設計、經營其產品和工具,以滿足廣大客戶的需求,最終獲取銀行的長期利益。銀行市場營銷和服務的基本思想,與一般的工商企業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銀行所生產經營的是無形、靈活、不可分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寓產品營銷于服務之中。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積極鞏固和深化改革成果,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推動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轉變,積極推進現代金融體系和制度建設,有效發揮金融體系功能,提升金融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增強金融業的綜合實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進而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以應對外資銀行的挑戰。
2正確定位,明確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目標
目前,各家銀行片面追求高檔次,從內外裝修到經營產品的類型,統一向”高品位”看齊,把市場目標集中定位在大企業和高職高薪層的客戶層。然而,縱觀我國目前現狀,大型企業和高消費者仍只是少數,且這種狀況在短期內不會有很大改變。而金融企業的自身特點要求客戶具有極大的廣泛性和持久強勁的存儲力。據此,金融企業應主要把市場目標定位在廣大中小企業和消費群占絕大多數的普通工薪層和中等收入者,同時,集中優勢資金兼顧大型企業和高薪層客戶,實行多層次定位。
3推動業務轉型,實現產品創新,降低對傳統利差收入的依賴
我國目前房地產行業及其他工業企業的還貸能力下降以及中國銀行業面臨的“金融脫媒”現象促使銀行業必須進行業務轉型,轉變傳統的以利差收入為主的單一經營模式,不斷推動新產品研發,拓展盈利渠道,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產品和戰略產品來減少對貸款業務的依賴,主動適應新的`經營環境需要,不斷提升市場競爭能力。
商業銀行創新主要體現在業務創新和服務創新兩個方面。要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加強對儲蓄新業務的研究與開發,加快存款業務的多元化建設。同時,要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特別是能形成自己獨特品牌的業務。商業銀行的服務必須順應虛擬化潮流和便捷的要求。商業銀行業務需要從柜臺服務、等客上門向3A(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方式)服務轉變。必須把網點優勢轉化為網絡優勢。發展電子銀行業務,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營銷成本。另外,要通過信息網絡吸引客戶,在ATM、POS網絡中不斷推出個人理財業務、家庭銀行業務、工作地存取業務等。在工資批發業務上,利用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等開展非常先進的銀行營銷業務,建立百貨公司型的“金融超市”,提高適應市場和客戶的能力。
4搶抓高端客戶,引進高素質人才
高端客戶具有資產雄厚、購買能力強、風險承受能力強等特點,其雄厚的資產不僅能夠增加負債,而且能為發展中間業務提供拓展空間,同時有貸款需求,為增加資產提供了新途徑。抓住高端客戶,同時發展了資產、負債和中間業務,一舉三得。搶抓高端客戶不僅是我國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競爭的重要資源,也是各商業銀行在同業占據領先優勢的先決條件。
引進優秀人才,實行激勵機制。我國入世后,商業銀行的競爭不僅是業務競爭,更重要的是人才爭奪。近幾年來,由于用人機制等問題,國有商業銀行人才流失比較嚴重。為了應對外資銀行的挑戰,提高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國有銀行必須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吸收和留住優秀人才。同時,大力加強業務培訓和思想品德教育,不斷提高銀行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三、小結
我國商業銀行要向西方商業銀行學習,借鑒其先進的經驗,樹立正確的營銷觀念,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讓我國商業銀行的市場營銷邁上新臺階,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3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以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計算機應用互聯網管理和運營技術逐漸普及,為各行各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對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業的沖擊尤為明顯。作為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之---城市商業銀行,如何運用這一新的金融模式將決定城商銀行未來的發展趨勢。
隨著金融深度和廣度的提升,大眾對金融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和復雜化,傳統金融市場無法滿足全部用戶的需求。借助互聯網技術,一方面降低了客戶的時間、金錢成本,同時也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傳統金融體系的效率及覆蓋面,使得互聯網金融機構更加貼近市場,滿足客戶各類需求,使金融服務日趨全面、完整。
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金融業基本上由銀行主導并壟斷,金融機構的創新能力以及服務意識提升較慢,銀行主要服務于國有大中型企業和政府融資平臺,不情愿為中小微企業以及普通個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或者說金融機構的收益與成本結構不支持,此方面的服務能力較弱。金融發展與創新被抑制,客戶的潛在需求不能被挖掘以及無法得到滿足,因此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和發展就為中國金融市場的深化、變革以及客戶需求的爆發提供契機。
二、城市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
近十年來,五大國有銀行及股份制銀行增速放緩,城市商業銀行卻發展迅速,總資產增速遠居于銀行業首位。但是,由于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如利率市場化導致的銀行盈利能力下降,從而、金融脫媒帶來的銀行競爭加劇,以及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許多大型商業銀行加強業務的轉型等,都給城商銀行的發展帶來了挑戰。
首先,城市商業銀行在加大業務與產品創新,開展傳統業務網絡化時,由于受到自身規模及現有技術水平的制約,相對大型銀行進程緩慢,客戶感受力度不大,競爭處于劣勢。其次,城市商業銀行作為地方性銀行,其業務經營及網絡服務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很難擴大到全范圍,而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往往需要與全國性業務相匹配,這對于城商銀行難說,很難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
所以,無論是效仿各大型銀行開展網絡化、移動化業務模式,還是自建電商平臺、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城商銀行都存在劣勢,在這樣的背景下,城市商業銀行應當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新型模式進行探索發展。
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城市商業銀行業務發展探索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德國的"直銷銀行"有望在我國作為與實體銀行相互補充的新型銀行經營模式,成為區域性銀行進行業務拓展的重要選擇。為此,城市商業銀行應把建設直銷銀行作為互聯網金融化背景下業務發展的重要策略。
(一)直銷銀行的特點
第一,直銷銀行一般沒有實體分支網點,銀行后臺工作人員直接與終端客戶進行溝通和業務往來,充分體現了"直銷"特點。同時,為銀行降低了日常的運營費用和成本,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第二,直銷銀行主要為個人客戶提供標準化金融產品。如活期存款及轉賬、儲蓄存款、消費分期付款、網上交易支付等業務。
第三,直銷銀行的大部分金融服務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實現,業務開展主要是基于互聯網平臺。
(二)城市商業銀行直銷銀行業務模式分析
從直銷銀行的發展歷程和特點來看,其大多數是由銀行集團控股、組織結構扁平化,以個人金融業務為主、采用多樣化服務吸引顧客、便捷性和安全性相統一等特點,符合我國城商銀行的發展現狀。
我國很多區域性中小銀行都在積極尋求業務拓展和區域擴張,但卻受到監管部門的政策約束,禁止城市商業銀行的區域性擴張,因此這些必須考慮創新發展模式。互聯網的普及,使人們越多的選擇基于互聯網的電子商務和網上交易業務,且當前很多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業務相對比較成熟,由此看來,已經具備基于互聯網的"直銷銀行"創建條件。區域性城商銀行可以借助虛擬網絡和外部實體網絡,突破物理網點的約束和區域限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網絡直銷銀行,直接與終端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提供安全、便捷、及時的金融服務。
城市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直銷銀行不以實體網點和柜臺為基礎,主要采用終端直接進行業務往來的業務模式,從而減少機構設置、降低運營成本,有效的緩解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的挑戰。
從風險監控的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企業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如難以核實客戶真實身份、缺少安全校驗工具、客戶面臨交易欺詐的危險度高等。而城市商業銀行經過在地區多年的發展,具備了互聯網金融化業務的相關人才和機制,開展直銷銀行業務可以充分發揮銀行業的優勢,避免了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弊端。
四、總結
城市商業銀行在進行直銷銀行定位時,要注意區別于傳統商業銀行電子銀行。傳統電子銀行是以成本節約為導向的替代式交易模式,將柜員的工作交由客戶自己通過網絡、手機和自主設備完成,其出發點是考慮將客戶從網點分流到電子渠道,以降低銀行成本,減輕工作量。而直銷銀行是以提高服務質量和盈利為導向,通過互聯網建立"開放、協作、平等"業務模式,面向本行及他行全體客戶,將交易平臺、營銷平臺、服務平臺進行整合,彌補了傳統電子銀行缺乏對外部合作資源整合的能力。
在互聯網金融化背景下,城市商業銀行要借助發展直銷銀行業務的契機,突破區域經營的限制和現有的城商銀行發展瓶頸,實現城市商業銀行以現有銀行機構作為后臺,通過網絡將金融服務覆蓋全國,實現城市商業銀行業務的網絡化,吸引更多客戶資源,同時擴大資產負債規模,降低經營成本,實現利潤的再次增長。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4
當前,因國際經濟形勢影響及自身改革調結構的需要,我國經濟步入了“新常態”。商業銀行傳統信貸業務的發展遇到瓶頸,急需創新與轉型,另辟蹊徑,積極發展綠色信貸業務,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1 商業銀行加速發展綠色信貸業務的有利條件及意義
1.1商業銀行加速發展綠色信貸業務的有利條件
1.1.1環保產業爆發式發展的條件已逐漸成熟
目前,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正處于量變到質變的前夜,環保產業爆發式發展的條件已逐漸成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環保產業高速成長已成為必然。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緊迫性強,發展的潛力大。環保產業作為全面提升民生的保障,關聯建筑業、制造業、化工業、林業、養殖業、農業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產業,關聯產業鏈綿長,具有很強的產業帶動效應。
1.1.2資本市場、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為發展綠色信貸提供了新興業態平臺
互聯網金融作為新興的金融業態,由于其依托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及移動支付技術,業務辦理便捷,運作模式靈活多樣,相比傳統金融業務,更接地氣,發展潛力更大。資本市場與互聯網金融的加盟,不僅能為商業銀行綠色信貸增添新的動力,而且能拓寬綠色信貸業務的辦理渠道,增加盈利模式。
1.2商業銀行加速發展綠色信貸業務的意義
1.2.1 體現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
發展綠色信貸既是商業銀行貫徹產業和監管政策的要求,也是履行社會責任的客觀需要。20xx年11月,銀行業協會組織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在內的多家商業銀行簽署綠色信貸共同承諾,就加強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授信管理、踐行綠色信貸、提升自身環境和社會表現等內容做出了鄭重承諾。盡管此承諾書對商業銀行來說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它卻體現了各家商業銀行對社會的誠信。
1.2.2有利于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
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就發布了關于綠色信貸運用的相關政策,但在當時地方政府追求GDP發展的情況下,部分環評未過關的項目,也可以通過政府的壓力,從商業銀行中拿到貸款開工建設,造成無法挽回的環境影響。長期以來,商業銀行更多地考慮信貸投放收益,較少關注貸款項目所產生的環境和社會影響。在實際中,我們不難看到,不少造成當地環境污染和社會不穩定問題的工程項目,除了增加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外,也帶來了不良聲譽,招來民眾和環境民間組織的批評和指責。如20xx年7月,紫金礦業發生污水滲漏事故,造成大面積水質污染,被當地法院以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判處罰金人民幣3000萬元。因此,發展綠色信貸,對貫徹落實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國策具有重大意義。
1.2.3有利于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
商業銀行通過貸款發放調查和數據分析,將信貸資金投向收益較佳的綠色信貸項目,從而有效規避因環境問題而導致的聲譽風險,間接降低不良貸款的風險,獲取信貸項目利潤。在環境保護和治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綠色信貸需求,如環境保護部與全國31個省(區、市)簽署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明確了各地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和重點工作任務。對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6省(區、市),明確了煤炭削減、落后產能淘汰、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鍋爐綜合整治等工作的量化目標,并將工作任務分解至年度;對于其他省(區、市),提出了原則性要求。這些都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1.2.4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
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部分生產企業需要進行升級換代,逐步提升污水、廢氣等處理能力,確保企業生產符合環保要求。這需要商業銀行通過發放綠色信貸,助推企業進行綠色轉型,最終通過發展綠色信貸,鼓勵信貸資源向節能重點工程、技術改造項目傾斜,幫助企業技術升級,以實現產業結構調整。
2 當前綠色信貸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2.1綠色信貸激勵不足
綠色信貸項目由于存在外部成本,比普通經濟模式高出一部分環保成本,使綠色信貸的發展存在一定的困難。目前的制度設計中,要求商業銀行對資源環境有利的項目予以信貸支持,但并沒有具體的激勵措施。另外,節能環保項目的公共性和長期性導致其收益不高、周期長,即使商業銀行有保護環境的良好意愿,但實施綠色信貸可能會導致業績和利益受損,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有效激勵商業銀行發展綠色信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2綠色信貸節能減排效益分析有難度
為量化商業銀行貸款在節能減排工作中的貢獻,做到項目環境效益可測量,銀監會綠色信貸統計中特意增加了標準煤、二氧化碳當量、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節水量共7類節能減排數據。但在實際工作中,節能減排數據的獲取存在一定的難度。一是部分項目的環評報告中無節能減排數據,無法直接獲取或者通過測算方法計算出節能減排數據。二是部分貸款項目的技術應用等可能發生變化,節能減排數據需要與企業溝通,才能從客戶方得到最新的、符合實際的數據。而且在溝通過程中,有可能存在雙方理解不一致,導致節能減排數據有誤。三是銀監會只提供了煤層氣利用、污水處理等共計13個節能減排項目測算模板,部分項目無法通過測算獲取節能減排數據。
2.3綠色信貸披露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目前,上市商業銀行已按照國家相關文件規定,確定各行的綠色信貸披露口徑,并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了綠色信貸相關數據。但由于各行的綠色信貸披露標準不同,披露數據沒有可比性,無法準確比較判斷各行的實施效果。如興業銀行是基于赤道原則按照項目進行統計披露,工商銀行是按自己定義的綠色經濟行業進行統計披露,而商業銀行是按照銀監會監管統計口徑進行披露。
2.4環境信息共享機制不完善
《關于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 中的信息共享機制只規定了環保部門應將環境違法項目的查處情況通報當地人民銀行、銀監部門和商業銀行。環保部門與商業銀行的信息溝通與共享機制仍不夠完善,商業銀行難以完全控制環境風險。如對于環境違法違規整改不達標的企業名單,銀監會或當地銀監局按半年頻度從環保機構獲取后發送至商業銀行,信息共享頻率低,共享內容有限。
2.5尚未建立監管后評價體系
銀監會于20xx年啟動了綠色信貸評價工作,并已要求各商業銀行進行了綠色信貸自評,但并未發布各商業銀行的評價結果。雖銀監會表示正在探索將評價結果運用至高管履職評價、監管評級等方面,但尚未有實質性進展。
3 商業銀行加速發展綠色信貸的對策
3.1強化綠色信貸發展戰略,加強政策引導與IT系統支持
一是將傳統的房地產信貸、小微企業貸款、固定資產貸款、技術改造貸款與綠色信貸相結合,創新出多樣化的綠色信貸業務產品,并配套綠色信貸資金池進行統一管理,合理調配信貸資金在不同綠色信貸產品中的配置權重及利率水平。由總行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加強綠色信貸領域的業務研究與實踐,利用商業銀行“新一代”系統的先進的技術平臺及技術力量優勢,借助我國高速運算超級計算機技術,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開發與綠色信貸業務相關的市場分析、客戶信用及財務狀況分析、快貸等一系列專業的應用系統或組件,為綠色信貸業務打造貸前、貸中、貸后的貸款營銷及信貸管理利器,全程進行相關的市場分析、客戶信用分析及財務狀況分析,全面提升綠色信貸業務的管理水平與效率。二是研發綠色信貸行為預警系統,利用綠色信貸業務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及對應的策略要素作為模擬場景,模擬各種問題綜合作用可能產生的后果,以及可采取的'化解措施,提前介入信貸風險防范與干預,避免風險發生后再進行處置而導致信貸資金損失。借鑒同業在發展綠色信貸方面的先進經驗,出臺并完善綠色信貸領域的規章制度及指導意見,結合降低貸款利率、優先安排信貸資金、優先安排人力資源、費用、場所等強力組合手段,在全社會形成“要環保,找建行”的品牌形象。
3.2國企與民營并重,多層次發展綠色信貸
可成立專門的綠色信貸部門,對口服務商業銀行優選的環保項目。重視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在環保產業集聚的地域,成立專業的綠色信貸分支行。引入環保專業人才,充分利用商業銀行長期從事房地產信貸、固定資產貸款、技改貸款的優勢,積極介入房地產開發企業進行的節能環保、智能、抗災型新型住宅項目的建設,投入信貸資金支持環保企業新建環保項目及舊項目技術改造升級,為這些環保產業提供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資金封閉式管理等綜合金融服務。多渠道為大、中、小、微的環保企業提供相應的綠色金融服務。
3.3綠色信貸投向全產業鏈覆蓋
一是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應介入環保產業全產業鏈發展,信貸資金不僅支持環保實體企業的發展,而且支持科研投入及環保人才培養,以搶占綠色信貸市場的制高點,占據有利區域,挖掘優質貸源,儲備優質項目,為搶占綠色信貸市場份額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應及早介入高校,開展合作,以綠色信貸方式注入科研專項資金,用于大學的相關環保技術及產品的研發,促進大學以一對多的方式與特定的企業及科研機構結成共生關系,提供產品創新研發、企業科研技術人員的培訓、優質畢業生輸送等服務。三是為環保專業的大學生及企業選派深造人員提供更優惠的綠色信貸助學貸款,從環保專業畢業的準人才,直接對口到相關的環保企業、科研機構、國家相關部門及銀行綠色信貸部門,實現教育、就業、產業與綠色信貸無縫對接、良性循環。
3.4點面結合,循序漸進,深入發展綠色信貸業務
哈默比原為瑞典工業污染極嚴重的小城鎮,由于應用了先進的環保技術,環境得到重生式蛻變,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環保勝地,成為瑞典的國家名片。從哈默比小鎮的成功可得到啟示:環保技術的應用可產生超額收益,環境改善后產生的房地產價值增值收益,在短短幾年間就能與投資相抵。綠色信貸注入這樣的投入、回收、再投入“哈默比小鎮”式環保項目建設的良性循環中,就能將成功的經驗不斷復制下去。綠色信貸應借助商業銀行房地產開發類貸款及個人住房貸款的現有營銷及投放渠道,引導我國房地產業向節能抗災智能化發展轉變,促進各類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成熟,不斷降低成本,實現所有建筑向節能抗災智能型建筑的更新換代轉變,最終打造出眾多“哈默比小鎮”式的綠色宜居城鎮。
3.5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發展的推動作用
環保產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產業,商業銀行需要創造性地發展綠色信貸,多渠道解決資金問題。可以通過開展綠色信貸委托貸款業務,將大量閑置資金納入到綠色信貸的資金池中進行規范化運作,提升資金利用效率,規避資金風險。適當放寬委托貸款門檻,資金寬裕的企業或個人均可以委托商業銀行發放綠色信貸委托貸款,在商業銀行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上即可提出委托貸款申請與發放。商業銀行利用自身對綠色信貸的專業管理優勢,向符合信貸條件的綠色信貸項目發放貸款,從回收的貸款利息中扣除手續費后,自動劃轉到出資人指定的賬戶中。對綠色信貸已支持的項目,可將其資金需求通過資產證券化運作,分解成可分割銷售的證券,以商業銀行作為償還主體,并根據高風險高收益的原則,確定合理的票面利率,在資本市場或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平臺上進行銷售,方便民眾投資,拓展民眾的投資渠道,讓國民切身體會到發展綠色經濟的好處,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教化國民環保應從自身做起,推動全民講環保、以環保為榮的社會風氣逐漸形成。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5
摘要:由于近年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金融市場逐漸的壯大發展,使得居民個人金融資產快速增加并具備了一定的規模,而國內各家銀行也相繼加快了拓展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步伐,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金融理財產品與服務,特別是在個人高凈值客戶市場和理財產品創新上展開了異常激烈的行業競爭。本文運用金融學理論相關知識,對高端客戶理財狀況的實際問題進行系統分析,總結出商業銀行在高端理財業務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商業銀行;高端客戶;理財業務
一、引言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穩步增長的跡象,內地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高凈值客戶。“十八大”中明確提出我國要適應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新變化,加快建立新的經濟發展體系,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逐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擴大高端客戶規模,增加此類客戶的利潤貢獻度。那么如何適應市場的需求,滿足高端客戶的資產投資要求、提高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擴大市場規模,研究創新性的理財規劃方案將成為銀行考慮的重點。
二、我國商業銀行高端客戶理財業務理論概述
(一)高端客戶理財的概念
高端客戶①,即高凈值客戶,指政府部門、金融、鐵路、公路、電信、電力等壟斷性行業以及信譽度好、資金充足的企事業單位或者是大企業的高層人員。對于商業銀行的高端客戶,根據“帕雷托法則”可以理解為占客戶總數量的20%,但提供的利潤卻高達總利潤80%的客戶,這所謂20%的客戶即高凈值客戶。
(二)我國商業銀行高端客戶理財業務的特點
2.特有的品牌認知度。商業銀行開展高端客戶理財業務的關鍵就是要讓客戶在體驗中不斷深化對品牌的感受,這也是進行財富管理業務的趨勢。各商業銀行逐漸完善自己的高端客戶品牌,呈現出完全競爭的態勢。例如中國銀行創立了“中銀財富管理”,交通銀行創立了“沃德財富”,浦發銀行創立了“浦發卓信”,光大銀行則創立了“陽光理財”等等。
3.特別的理財目標。高端客戶理財業務是一項綜合性、長期性的服務,它不僅滿足客戶當期需求,更要滿足客戶未來需求,幫助客戶合理安排之后的生活消費,實現財富累積。客戶需要的不僅是對某一階段的解決方案,更需要一生的整體解決方案,需要銀行提供系列化的專業服務。
三、我國商業銀行高端客戶理財業務發展現狀
(一)我國高端客戶理財業務規模穩步增長
(二)我國高端客戶理財產品現狀分析
各商業銀行最初推出的理財產品盡管在種類、內容及收益方面不完全相同,但卻存在以下的共性,這也正是現階段我國各商業銀行對于高凈值客戶提供理財產品的現狀。
1.理財產品均設置有最低購買限額。一般來說,商業銀行推出各理財產品對不同的客戶群體均設置有不同的購買限額,面對高凈值客戶的理財產品限額也不同。正如表格所呈現出的:不同的銀行對自己的理財產品都規定有一定的最低限購金額。
2.理財產品所對應的預期收益率水平較高。高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比一般的理財產品略高。一般來說,高端理財產品中結構型理財產品其認購門檻比較低,預期收益率較其它類產品有明顯優勢,預計可達5.5%到6.5%。例如中信銀行的一款一年期理財產品“慧贏1557號”年化收益達到了5.85%,而一年期的定期利率卻只有3.0%。
四、我國商業銀行高端客戶理財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產品結構單一,缺乏創新產品
我國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往往大同小異,幾乎都是存款、證券、保險、基金等投資產品的組合,并沒有針對客戶的需要進行個性化的產品設計。雖然各銀行都提出了“貴賓理財”、“貼身理財”的業務發展理念,其建立的“金融超市”聲稱可以提供儲蓄、保險、基金、債券等“一站式”服務,但實際上只停留在概念的推廣和形象的宣傳之上。
(二)客戶信息不對稱,缺乏有效的管理
高端客戶理財業務的財富管理必須建立在對客戶信息檔案資料充分了解和完全掌握之上,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統有利于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也有利于建立客戶信息資源的開發運用體系和金融產品信息反饋體系。
(三)專業、個性化的理財顧問稀缺
高端客戶的理財經理不僅要精通個人財富管理、企業財務管理,而且要熟悉國際金融市場及衍生金融品,對國家稅收政策、移民政策、信托計劃等要熟知,不僅需要有專業的知識,而且要有足夠的從業經驗。
(四)理財業務風險約束機制差
由于銀行忽視風險提示,對產品的風險揭示不具體、不醒目,對結構較為復雜的理財產品缺乏透徹的解釋與分析,沒有結合產品揭示投資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
五、我國商業銀行高端客戶理財業務發展的對策
(一)不斷加強產品創新,豐富產品種類
創新是事物生存與發展的根基,對于金融理財產品的`發展同樣如此。因此,要加快對商業銀行高端客戶理財產品及理財服務的創新工作。金融理財產品不僅要能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需求,使客戶建立起對該產品的信任,而且要與競爭對手的產品區別開來,設置技術壁壘,防止對手的不良模仿。進行產品組合創新,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金融需求。
(二)創造客戶價值,提升客戶貢獻率
在針對高端客戶進行關系管理的過程中,要體現出管理及服務的差別化特征。建立集中、統一的個人客戶信息檔案系統。進一步挖掘客戶潛在需求,對不同的客戶要實施差別化的定價策略,在此過程中,各商業銀行面向高端客戶可以提供利率優惠、信用卡年費優惠、貸款利率優惠等各種價格性優惠措施。
(三)完善相關金融法律法規,強化理財服務的風險控制
完善與個人金融業務有關的法律法規,使新業務的開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上發展。要建立個人客戶信用風險管理制度,做好個人信用風險管理工作。
六、結語
隨著富裕階層的不斷涌現,人們對于理財的意識越來越強烈,尤其是資金相對富裕的高凈值客戶,對于財產的有效規劃成為理財的重中之重。對各商業銀行,高端客戶的利潤貢獻度較之前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之下,做好高端客戶的維護,爭取這部分市場份額,成為商業銀行競爭的重點。一套完整、可操作的高端客戶理財方案,是吸引客戶較為有效的營銷方式。我國的商業銀行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商業銀行作為金融市場的參與主體,需要通過發展多樣的理財業務,確保不同層次客戶的理財需求能夠得到有效配置。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6
中國銀行業協會近日發布《20xx年度銀行業改進服務情況報告》稱,20xx年銀行業電子銀行交易達138.62億筆,交易額達 523.7萬億元,業務收人(包括年費收人和手續費等)118.33億元。20xx年我國銀行業共有網上銀行個人客戶27194.n萬戶,網上銀行企業客戶 574.41萬戶。電話銀行個人客戶和企業客戶的數量分別達33556.5萬戶和385.23萬戶。手機銀行個人客戶和企業客戶數量則分別達7256.34萬戶和1.22萬戶。
商業銀行的主營收人已開始轉向銀行中間業務及其他金融服務,于國內商業銀行而言,改變傳統的業務模式和業務結構勢在必行。互聯網的深入應用帶來的電子商務熱潮使得銀行在進行業務創新方面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動力,在銀行中間業務方面,網上支付、轉賬等已經開始成為主流收益,在此基礎上,商業銀行開始找到金融產品創新的感覺,并紛紛推出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和服務。
電子銀行業務的現實難題
當前各家銀行,特別是中小商業銀行也在電子銀行業務上的投人開始加大,紛紛將電子銀行作為未來發展的核心戰略。
一時間,市場上電子金融產品層出不窮,商業銀行的電子化服務概念也讓人眼花繚亂,電子商務的熱潮與電子銀行的興起相互作用,吸引人們的眼球紛紛聚焦于此。
但是電子銀行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以下問題:產品同質化嚴重。20xx年5月,光大銀行和花旗銀行宣布,從5月l日起下調網上銀行轉賬手續費,前者打三折,后者則完全免費。隨后,國內多家銀行紛紛宣布下調網銀轉賬手續費,包括近日因上調23項個人業務收費而備受質疑的工商銀行,也在6月8日下調了部分電子銀行業務的收費標準。而引起各家銀行在電子銀行服務收費上價格戰的原因是電子銀行產品的同質化嚴重,在功能上大同小異。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各家銀行特別是區域性銀行,在發展電子銀行業務戰略上采取的是簡單模仿甚至是直接拷貝的模式,體現了產品創新團隊缺失和能力低下,以及發展戰略的缺失。
各家銀行僅僅將電子銀行作為新興的電子渠道。外部環境的重重困境同樣掩飾不了電子銀行在銀行內部的尷尬地位。
如果將電子銀行部看作是一個業務部門,它與傳統業務部門的區別在于依托電子化的服務渠道;直接促成了電子銀行與傳統網點之間的博弈,而電子銀行作為一個業務部門在銀行企業內部造成的部門之間業務分流,相關的業績考核指標變化則帶來了銀行內部競爭關系,這也凸顯了電子銀行作為一個新興產物在銀行內部的尷尬地位。
電子銀行的出現,將從根本上改變銀行的運行機制,整體經濟社會的互聯網化進程具有不可抗拒性,電子銀行的發展也具有必然性,其帶來的資金流動性以及促進整體經濟社會的高效運行,提升銀行對特定用戶的服務能力的特性將引起銀行業務組織結構的轉變和考核機制的轉變。
電子銀行的風險仍然不容忽視。近年來,假冒各大銀行的釣魚網站紛紛被發現,各商業銀行也開始疲于到處打假。電子銀行安全事故頻發,一方面固然與用戶安全意識淡薄有關,但更重要的是電子銀行本身存在的隱憂。密碼泄漏和冒充站點是當前網上銀行的兩大安全隱患。作為電子銀行業務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網上銀行的`安全問題已經讓許多想應用電子銀行的個人和企業止步不前,保障安全已經成為電子銀行發展要面對的一個核心。解決電子銀行的風險問題,不僅僅是IT的問題,而要涉及到銀行的IT的整體管理能力和電子銀行戰略。安全問題是銀行發展電子銀行業務無論何時都繞不過去的課題,安全缺位,電子銀行一切無從談起。
電子銀行的發展和監管仍然不匹配。
因為電子銀行涉及系統的復雜性和多樣J勝,如何深度挖掘電子銀行風險發生的成因,如何評估、管理和控制風險需要進一步研究明晰,這也是實施電子銀行監管的依據。目前我國電子銀行監管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首先,金融業的競爭力提升與監管現狀抑制。我國金融行業的分業經營導致的分業監管體制,對我國的銀行的競爭力將可能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對電子銀行采取從緊的監管模式,或許降低電子銀行的風險,但會對網絡銀行的發展以及銀行業務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次,缺少統一可行的電子銀行業務風險監管標準。必須遵守統一的監管標準和規范,才能保證監管的“公平性”;另外由于各個銀行的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條件和水平不一樣,監管標準制訂的合理性會影響銀行發展電子銀行業務的創新和熱J清。
最后,電子銀行風險監管體系的建設有待于完善。雖然我國網上銀行業務的監管逐步加強,積累了不少有益經驗。但在總體上還沒有形成適應網上銀行特性和發展的監管體系。網上銀行的監管基本上沿用的是機構監管和傳統業務的管理模式,監管的重點仍然集中在市場準入,而不是網上銀行的風險控制。事實上,現在真正意義上的電子銀行創新產品并不多,電子銀行創新普遍找不到合適的切人點。
風險管理也缺少必要的手段,特別是電子支付,沒有成熟的風險管理模式和監管體系,給整個金融安全埋下了隱患。
對商業銀行而言,要盡快確定其本身的電子銀行發展戰略,組織和擴大自己的團隊,調整業務結構和考核模式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另外在電子銀行的基礎研究上,.作為支付服務領域的電子銀行,首先要搞清楚電子銀行的概念和本質;其次要分析支付體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如不同支付工具推出時的社會經濟及技術等環境因素,確定電子銀行產品的結構和核心要素;通過電子銀行的支付工具模型,分析創新方法、論證風險控制模式和監管體系。
同時,電子銀行還要回到銀行的基本職能:服務于市場交易,服務于工商企業的流通需要。
電子銀行運行實質
電子銀行是指單位、個人直接或授權他人通過電子終端,以網絡應用協議規定的格式發出支付指令,實現貨幣支付與資金轉移的行為。包括網上支付、電話支付、移動支付、銷售點終端交易、自動柜員機交易和其他電子支付等類型。可以很清晰的明確電子銀行涉及到的使用者的身份、指令終端、傳輸渠道、享受的金融服務、付款和收款賬戶等。
首先,要看到電子銀行所能提供給客戶的服務和傳統的銀行業務并沒有大的區別,包括信息查詢、對賬、網上支付、資金轉賬、信貸、投資理財等金融服務。從本質上講:電子銀行就是銀行在互聯網或其他電子終端上設立的虛擬銀行柜臺,傳統的銀行服務不再通過物理的銀行分支機構來實現,而是借助技術手段在新興的技術服務渠道,如互聯網上實現。
其次,還要看到電子銀行和其他銀行業務管理或風險管理的區別就在于提供服務的渠道或方式的不同,從而導致支撐技術平臺不同,并因這種不同而采用的管理方法和方式的不同。相對傳統柜面服務,電子銀行對網絡平臺等電子技術平臺的依賴性更強,對技術原因導致的操作風險的管理要求更高、更專業。同時,由于采用電子技術平臺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風險的影響也必須要關注的。
電子銀行不僅僅是一種電子渠道,而是對傳統柜面的補充,同時將增加資金的流動性并帶來整體經濟社會的高效運行。
由于其特殊的運作模式可以將后臺產品進行整合(包括新的緯度、新的組合、新的定制性服務模式等),改變業務組織結構,從整體上提升銀行對特定用戶的服務能力。電子銀行的發展符合整體經濟社會的互聯網化進程,具有不可抗性,將從整體上提升銀行服務的豐富性。
電子銀行帶來了銀行針對客戶主動營銷的觀念和模式。從運營方式上說,電子銀行并不是對傳統銀行業的顛搜,但從行業觀念上來看,電子銀行帶來的主動服務理念是革命性的。從這一點上說,電子銀行還原了銀行金融服務的本色。
從電子銀行產生的社會背景看,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加上廉價而可靠的通訊服務,成為最適合電子貨幣普及的環境之一。正如先前那些重要的貨幣創新一樣,電子交換媒介的推廣雖然緩慢,但它必將成為一種重要的支付手段。
中國電子銀行發展的歷.史
與未來根據賬戶、操作和流程,以及各商業銀行網銀發展的主要階段,我們認為目前可以識別的國內網銀發展階段大致有五個階段,或者稱為五個網銀時代。包括從單一賬戶的查詢操作;到可以轉賬支付或繳費.再到多賬戶關聯操作。第四代網銀不同的是改變了銀行的作業流程,可能產生不同于以往的金融產品,真正成為金融創新的起點,而目前所有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無論展示的產品多少,都主要停留在第三代上,只有極少數銀行的網銀規劃和設計中隱約有第四代的跡象。未來的第五代網銀將成為商業銀行原有產品銷售的主渠道,或者成為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主要來源,整個銀行的賬戶和流程,受網上銀行影響,將發生全面變化。
我國的經濟體系和中國的歷史發展背景息息相關。看中國的歷史,交易的歷史幾千年前就存在,交易文化深受各個階段的影響,形成了我國特有的市場體系和交易文化,也就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支付體系和支付文化。而我國的金融體系和模式在解放前就借鑒西方的金融體系,特別是解放后,從借鑒學習蘇聯體系到20世紀80年代主要仿照美國的金融體系。不加分析和選擇的仿照美國模式,導致我們的金融服務體系和我們市場體系不盡相符。因此,當前我國的支付清算系統就存在法律不健全或者法律不適合,不能完全發揮服務于市場交易和流通的支撐作用。
20世紀90年代以前,資金的匯劃主要通過手工處理,支付信息采用郵路傳遞。
由于各機構間匯路不通,解付一筆資金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資金在途時間長,互相占壓嚴重。20世紀90年代初,人民銀行決定建設以衛星通信網為支撐的電子聯行清算系統,統一辦理銀行間資金通匯和支付清算。20世紀90年代后期,人民銀行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先后啟動了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一期、二期的建設。
所以,作為現代支付手段的我國商業銀行的電子銀行戰略規劃在借鑒國外的電子銀行的戰略基礎上,還有重點關注我國的特殊情況,考察我國在經濟活動中的市場文化和交易文化。形成真正符合自身狀況的電子銀行戰略。
另外,相關監管部門也要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形成有中國特色的支付結算體系和相配套的法律體系。為我國的電子銀行健康高效發展奠定基礎。對以電子銀行為代表的現代新興支付的基礎課題研究,將為商業銀行正確選擇符合自身的電子銀行戰略奠定堅實的基礎。
新興的電子支付將大大促進貨幣的流通效率和商品的流通規模,但增加了貨幣的流通性,更大規模的的資金將在同一個時點存在于國內外的支付平臺和清算平臺,將增加國家經濟安全風險,如何有效評估和預警支付體系對經濟的影響將是首要重視的問題。
對于監管部門,從提供基礎支付清算平臺服務的人民銀行到以銀行電子銀行業務為監管的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在不同角度對支付業務特別是新興支付服務實施監管。但兩個監管部門的監管政策和監管手段時有沖突,導致有些不必要介人的環節監管過度,有些迫切需要監管的業務卻監管空白。如何協調,要站在整體支付體系服務于商品流通和市場交易的角度上,來看待支付特別是新興支付的問題。
另外如虛擬貨幣市場的規范、網絡資金中介的規范、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是迫切需要建立起來的規范。
在整個支付體系框架下,電子銀行的影響力、第三方支付對支付清算體系的影響、第三方支付的風險管理,以及如何以支付市場創新為導向,以自身機構發展需要,開發新型的支付工具、探索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結算模式、信用卡的衍生業務和風險管理、第三方支付創新等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在商業銀行角度,要開展針對有線網絡銀行研究、移動網絡電子支付研究、家庭支付終端、電子支付中的票據業務創新與風險分析、銀行在互聯網支付業務上的經營思路及策略研究等基礎的工作,特別是電子銀行經濟性分析對商業銀行的發展戰略和競爭策略意義非凡。
此外,還要特別重視農村非現金支付環境建設,這將有助于提高農村支付結算水平,滿足農村多層次的支付結算需要,加快農村地區的資金流轉速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促進農村經濟金融和諧發展,有利于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近幾年我國在改善農村支付環境方面也總結了許多經驗。
解決以上問題,我們可以用系統科學的研究思路和系統動力學方法,在充分研究支付行為產生的歷史因素基礎上,尋找支付體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建立支付體系模型,要考察支付產生時的社會因素和經濟因素,以及不同支付工具推出時的社會經濟因素及技術因素等環境因素。這同時也是成因分析,考察分析支付結算體系生成和發展的內部結構原因及外部環境因素,并考察因內部結構的變化引起支付結算體系的變化情況和對整個社會環境的影響程度。.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7
1新進入者的威脅:民營銀行
20xx年,我國銀行業在結構調整方面出現了新的變化。自20xx年3月開始,圍繞著五家民營銀行試點的新聞,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時至20xx年7月,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天津金城銀行,三家民營銀行率先獲得了銀監會籌建批準。在此之后,阿里的浙江網商銀行能否獲批,一度成為銀行業界熱議的話題。最終至20xx年9月,上海華瑞銀行、浙江網商銀行也順利獲得銀監會籌建批準。至此,五家民營銀行均順利進入到籌建過程之中。五家民營銀行概況,從五家民營銀行的分布上,騰訊投資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以及極具阿里背景的浙江網商銀行倍受業界關注。在深圳前海微眾銀行網站宣傳主頁上打出"我們是銀行?我們是互聯網公司?我們是互聯網銀行!"的宣傳語。并通過二維碼,將該銀行的更多服務理念直接推向用戶的智能手機客戶端。
在互聯網支付領域。擁有阿里背景的"支付寶"給傳統銀行業形成的挑戰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與此同時,騰訊借助其旗下的微信平臺,在智能手機支付領域也贏得了廣泛的市場空間。在技術延展性方面。借助二維碼、條形碼等技術手段,騰訊通過QQ、微信平臺、阿里憑借支付寶,正在逐漸將線上的金融服務優勢地位,向線下市場延展。
由此可見,包括城市商業銀行在內的傳統銀行業機構,都迫于壓力,不得不自20xx年開始,針對互聯網企業將其經營版圖擴張至傳統金融服務領域的這一舉措,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尋找應對的措施。
2替代品的威脅:互聯網金融的沖擊
20xx年"余額寶"的出現,讓銀行業對"互聯網金融"的關注上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階段。冷靜的分析目前國內互聯網金融對城市商業銀行產生的威脅,不難發現,互聯網金融已經在"資本性脫媒、技術性脫媒"兩個層面對城市商業銀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是在資本性托媒領域。例如投資渠道、融資渠道領域。互聯網金融已經逐漸形成較為成熟的形態,它們分別表現為:P2P個人借貸、股權眾籌、債權眾籌、電商小額貸款以及基于互聯網渠道的金融產品銷售。
盡管"余額寶"的'出現確實觸發了"互聯網金融"在國內的引爆點,但是經歷了將近兩年的市場競爭,我國互聯網金融已經形成多種金融服務形態。在這個領域里,既有百度、阿里以及騰訊等國內互聯網領域的領軍企業,同時也有蘇寧、京東、聯通等在電商、零售以及通信領域中的代表企業。此外,由于互聯網金融模式依然處在一個探索嘗試的階段,因此這個領域還在不斷持續的孕育各類全新的進入者。值得城市商業銀行關注的是,由于互聯網的競爭激烈程度遠遠超過傳統行業的市場競爭,因此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也存在較高的淘汰率。這種淘汰頻度,一方面說明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金融風險遠高于傳統金融服務業,同時也為傳統金融行業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中塑造自身的信用品牌贏得機遇。
二是在技術脫媒領域。對于城市商業銀行而言最直接的挑戰是來自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模式。截至20xx年年底,人民銀行已經給269家企業組織機構發放了份第三方支付牌照。從牌照發放數量上分析,參與第三方支付領域競爭的機構數量較多。此外,相對傳統支付手段而言,第三方支付伴隨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呈現顯著的增長趨勢。《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xx)》中的數據顯示,截至20xx年底,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已達16.5萬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互聯網支付業務150.02億筆,金額8.97萬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3.48%和30.05%.第三方支付對于傳統銀行業形成了巨大的挑戰,《中國互聯網金融報告(20xx)》中指出,以第三方支付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最大的沖擊在于切斷了銀行和客戶之間的直接聯系。客戶直接面對的將只是第三方支付機構。
3同業競爭:壟斷的弱化
一是國內銀行業機構整體處在"中(下)集中寡占型"階段。針對我國銀行業機構的CR5、CR12,結合貝恩對產業壟斷和競爭類型的劃分表可以看出,目前我國銀行業機構整體處在"中(下)集中寡占型"階段。縱觀20xx年1月至20xx年9月期間的CR5、CR12的變化情況,可知我國大型商業銀行CR5數據呈現緩慢下降趨勢。尤其引起人們關注的情況是,如果將數據采集的時間維度擴展至20xx年1月,這種緩慢下降的趨勢將更加明顯。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我國大型商業銀行,盡管仍處在銀行業機構的中度壟斷地位,但是隨著金融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和競爭的日趨激烈,其壟斷地位正在逐漸被削弱。
二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市場占比穩定。股份制商業銀行自20xx年的快速成長之后,在20xx年1月至20xx年9月期間依舊呈現穩步增長勢態,其所占到的銀行業機構的總資產比例一直穩定在18%左右。由此可以看出,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激烈的金融市場競爭中,處于一個市場結構相對穩定的局面。
4銀行業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及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從銀行業整體情況分析,其"供應商"、"購買者"主要是存款者、貸款者。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深入,以及互聯網金融使得金融借貸渠道的不斷豐富,使得銀行面對的"供應商"、"購買者"的議價能力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種情況加劇了"金融脫媒"現象。
P2P網貸平臺時至今日依然處在一個蓬勃發展,但急需市場規范的階段。盡管需要面對各種金融風險的挑戰,它的出現確實在某種程度上為貨幣的"供應商"、"購買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導致貨幣供應商對傳統銀行業的議價能力得到提升。《中國互聯網金融報告(20xx)》中的數據顯示,20xx年以前,P2P網貸平臺數量不足210家,成交總額約210億元,網貸投資人規模約5.5萬人。但截至20xx年6月,P2P網貸平臺的數量達到1265家,半年的成交金額接近1000億元人民幣,已經接近20xx年全年的成交金額。有效投資人超過29萬,較20xx年以前增長了約3倍。據網貸天眼對12250名投資人的抽樣調查分析,月收入超過一萬元的白領投資人占79%,其中也不乏資產過千萬的投資人。
年齡在30-39歲之間的投資人占總人數的54%,超過83%的投資人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在互聯網眾籌平臺領域,來自清科、眾籌網的《20xx年中國眾籌模式上半年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從籌資規模來看,20xx上半年,國內眾籌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1424起,募集資金總額18791.08萬元人民幣。其中,股權眾籌完成募集15563萬元,綜合類眾籌完成募集1682.04萬元,垂直類眾籌完成募集1546.03萬元。
余額寶廣受熱捧后,由于受到銀行業的積極應對,時下所產生的市場競爭潛力已經略顯后勁不足之態,但是它的出現確實從根本上改變了基金行業的市場格局。《互聯網金融報告20xx》指出,余額寶的推出,使得天弘基金資產排名從20xx年第一季度末的第46位躍居至20xx年底的第2位。余額寶以大多數人都沒有預料到的方式,顯著改變了中國基金業的格局。此外,報告也明確指出,20xx年,我國基金銷售電子商務水平為46.8%,并預計在未來4年內依然會持續提升,截至20xx年,將會提高至64.8%.由此可見,基于電子商務、移動平臺等多維度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將持久的對傳統銀行業的供應商、購買者提供更多新興的金融服務創新產品。
參考文獻:
[1]范曉東.互聯網開啟"大眾金融"時代[J].互聯網周刊,20xx,(20):24-30.
[2]胡濱,等.互聯網金融:模式、風險與監管.中國金融監管報告(20xx)[M].北京:科技文獻出版社,20xx,(4)。
[3]李靜.支付寶移動支付每天超2500萬筆[N].經濟參考報,20xx-3-25(7)。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8
【摘要】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非銀行獨立機構,采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實現非金融機構在收付款人之間作為中介機構提供下列部分或全部貨幣資金轉移服務,包括:網絡支付;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其他支付服務。近年來,第三方支付發展迅速,參與商家不斷增加,成為繼銀行傳統支付業務外一個新興重要支付手段。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銀行支付業務發展趨勢
一、我國第三方支付發展的特點
(1)交易規模發展十分迅猛。據統計,20xx年中國第三方網上支付交易規模達到10105億元人民幣,比20xx年增長了100.1%;20xx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全年交易額規模達到21610億元人民幣,較20xx年增長113. 9c/o。20xx年全年第三方支付交易額規模達3.8萬億元人民幣,較20xx年增長80. 95910。20xx年僅前三季度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已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
(2)業務類型趨于多樣化。據統計,截至20xx年12月,央行發放了六批共計有241家企業獲得第三方支付正規許可證,開展的業務類型也不斷擴展,覆蓋了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支付、預付卡發行受理、互聯網支付等5項主營業務;業務范圍也從最初的網購支付到如今的金融理財產品包括基金、保險、信用卡還款、還房貸等。
(3)市場集中度較高。第三方支付發展市場集中度非常高,目前線上支付體量最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以支付寶為首;據支付寶公司發布的最新數據稱,截至20xx年底,支付寶實名用戶已經近3億,其中超過1億的手機支付用戶在過去一年完成了27.8億筆。金額超過9000億人民幣的支付,支付寶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公司.
二、第三方支付業務對銀行傳統支付業務產生的影響
(1)對銀行傳統支付業務存在擠出效應。中間業務收入尤其是支付結算收入一直是商業銀行盈利的重要來源,第三方支付平臺通過其業務領域的不斷延伸,以較低甚至免費的.價格提供與銀行相同或相近的服務。同時,擁有資質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通過開展一些現金充值,線下收單等業務,擠占了商業銀行傳統的線下支付業務,形成了強勁競爭態勢。
(2)對銀行存款形成沖擊。第三方支付雖然不能像銀行那樣吸收存款,但是隨著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高速發展以及業務領域拓展,對銀行存款業務勢必形成較大的沖擊,以國內第三方支付市場占有量最大的支付寶為例。其擁有超過8億注冊用戶,日均交易額超過45億,自20xx年11月以來,支付寶手機支付每天交易達到1200萬筆,這一數字進入20xx年之后提升至1800萬筆,這是全球手機支付廠商中最好的表現。余額寶在僅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至20xx年11月14日,余額寶(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的規模突破1000億元,用戶數近3000萬戶,天弘增利寶成為國內基金史上首只規模突破千億關口的基金,而銀行為了應對這場來勢洶洶的資金之爭,也推行了類似“余額寶”的銀行“活期寶”類產品,它們在風險和流動性兩方面都優于“余額寶”,收益水平與余額寶相似,但是由于起始金額一般為5萬元較高,阻滯了占有絕大部分市場的中小客戶群購買,第三方支付業務對銀行存款的沖擊力不可小覷。
(3)對銀行潛在客戶形成分流。第三方支付企業以其方便、快捷和人性化的服務,吸引了國內日益膨脹的普通網絡消費者,且一旦建立關系,便會有較強的客戶黏性,目前支付寶、快錢等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公司可以通過使用自己的虛擬網關,直接獲得客戶的相關信息,比如支付寶依托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平臺,騰訊財付通依托于QQ用戶群,電信營運商依托于龐大的手機和固定電話客戶群體,在信息流和物流掌握上當然具有較強優勢,而主要掌握資金流優勢的銀行,在客戶爭奪上處于相對比較被動地位。可以說,原本商業銀行可以直接獲得客戶資源和信息的局面,轉變成了由第三方支付平臺連接客戶與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公司瓜分了商業銀行的客戶資源。此外,第三方支付減少了人們直接使用銀行卡進行交易的次數和頻率。
三、第三方支付的未來發展趨勢
可以說,第三方支付業務在未來幾年還將以爆發式的勢頭不斷增長,而伴隨第三方支付業務的高速發展,銀行傳統的支付經營模式也將不斷被打破和調整,業務創新也將不斷加劇,雙方的未來發展態勢,必將是一種競爭與合作共存,博弈互動,相互融合滲透,補充替代等復雜多樣的發展前景。
(1)博弈互動的發展態勢。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傳統支付雙方都在不斷推陳出新,第三方支付由于其本身就是順應潮流,借助現代商業網絡而誕生的產物,其業務發展有著傳統商業銀行不可比擬的優勢,而商業銀行面對第三方支付的步步緊逼則往往只能被動創新轉變,雙方就是在不斷博弈互動的競爭中發展,第三方支付業的靈活創新與延伸服務,可以不斷,倒逼商業銀行做出相應的改變。
(2)融合滲透的發展模式。雙方合作將進一步深化,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本身是一個統一體,銀行是所有支付企業運作的基礎,第三方支付以其在支付和擔保上獨有的專業性,能更加細分市場,貼近市場,滿足客戶的需求,而銀行業以其完善的資金清算體系,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有力的支撐,保障支付體系的有效運行。此外,對銀行業自身的發展來說,雙方的合作是大勢所趨,對商業銀行而言,獲得牌照的大型第三方支付機構,是一種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與其合作,將是銀行吸納存款最便利的渠道,第三方支付機構所掌握的大量中小企業的銷售和信用信息能幫助銀行業吸納更多可靠客戶,對銀行電子業務的推廣起到更積極的促進作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也有助于銀行業務創新和電子渠道建設,因此,雙方將來是在相互融合滲透中不斷發展的。
(3)補充替代的發展模式雖然目前尚在起步階段,但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在很多領域都有業務交叉,而且從未來發展態勢來看,在某些行業領域,第三方支付業務正在從目前的部分補充逐步向完全替代邁進,如果第三方支付業繼續占據網絡金融時代節約交易時間和成本的巨大優勢,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某些特定領域,特定行業,將很有可能出現第三方支付完全占據商業銀行服務市場,導致一方割據的局面出現。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9
1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轉變經營戰略,提升客戶營銷服務理念
商業銀行必須充分認識個人金融業務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轉換經營觀念,調整經營戰略,真正把個人金融業務當作主要業務來抓,將信貸投放由支持生產為主轉變為支持生產與消費并重,把服務對象由企業為主轉變為企業與消費者個人并重,并盡快改變過去的運作程序和服務方式。樹立以個人為中心的營銷觀念和服務意識,認真研究個人金融業務的運行規律和特點,科學設計個人金融業務的運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個人金融業務朝著健康、高效的軌道發展。同時,采取適當手段和策略,加強營銷管理。通過對環境的客觀分析,通過細分市場,選擇適當的目標市場和發展戰略,并針對不同的市場采用不同的產品、定價、分銷和促銷策略。
2拓展業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
2.1加快實現個人金融業務的戰略轉型。突破以傳統儲蓄為核心產品的業務體系,橫向全面整合,縱向深度開發,全面拓展個人存貸款業務、中問代理業務、個人理財以及電話銀行、網上銀行、電子商務等新興業務,加快構建以綜合賬戶為依托,以個人理財為核心的復合型、多功能、電子化的個人金融業務產品體系,培育明星產品,打造強勢品牌,以優質產品鏈創造新的利潤源。
2.2提供個性化的金融商品。要根據不同階層、年齡、財產實力、生活習慣和人生需求等,多層次、多側面進行市場細化、制定相應營銷策略,適合不同客戶的需求,配套不同的金融產品進行營銷。當前要重點研究個人金融業務的資產業務和中間業務,在資產業務方面主要是個人消費信貸,中間業務方面主要是代理業務、信用卡業務、咨詢、個人理財等業務。同時開展電話銀行、購債、外匯買賣等新業務.積極研究開發ATM自助轉賬交費等功能。要研究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積極引進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推行銀證通、個人支票、理財金賬戶等新金融業務、新金融產品,力爭與國際接軌。真正關心客戶所急,幫客戶所需,努力為客戶提供多元化、個性化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務。
2.3逐步形成個人金融業務發展的新模式。改變目前追求規模和市場份額的發展思路,逐步形成以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化和保持銀行長期發展能力為目標的發展思路;改變以價格戰為主追求市場份額的市場營銷方式,注重建立低成本的銷售渠道,更多地采用外包等營銷方式,完善和擴大營銷渠道;注重以客戶為中心制定營銷策略,建立個人客戶經理制度,開展專業化銷售和交叉性銷售;在銀行組織結構逐步從層次結構向扁平化結構轉化時,以客戶為中心、市場為導向,再造個人金融業務流程,形成以個人金融業務為主線的組織架構,形成專業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的經營架構,實現個人金融業務的“一站式”服務。
2.4樹立客戶是銀行資產的理念。銀行應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拓寬業務領域,整合內部資源,釋放創新能量,提高創新效果,更好地滿足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履行對客戶的保密義務和盡職責任,為客戶提供專業、客觀和公平的意見,確保提供給客戶的金融產品符合其真實的需求;妥善解決與客戶之間的糾紛,提高金融創新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通過實施客戶關系管理,科學地建立銀行與客戶聯系的平臺;按照結構進行分層管理,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產品及服務,也能使銀行體現出更高的服務水準。
3運用高新技術,加快網絡化進程
3.1加快開發電子銀行體系。對系統中已有的金融服務品種進行不斷的更新和完善,使銀行不僅實現了全天候服務,以此滿足備類客戶的需求,提高了自身的競爭能力。應用高科技手段,使大量的個人金融業務處理由客戶借助營業網點的自助設備完成。增加產品和服務的科技含量,使全國范圍內的網點服務和自助銀行、網上銀行等虛擬服務有機結合。
3.2加強技術創新工作。隨著科技的進步,特別是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電子化服務水平的高低已成為個人金融業務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大對個人金融業務的科技投入和項目開發力度,使個人金融業務電子化服務水平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3.3加大自助服務系統建設。自助服務系統是直接提供交易服務的工具。完善自助服務系統可以彌補由于裁減網點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從國外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設施來看,電話銀行、網上銀行、個人財務管理軟件和可視電話大有取代傳統銀行分支機構之勢,銀行已經大大改變了以往以機構網點為中心的個人服務形態,銀行不僅實現了不受時間、地理等限制的一天24小時、全年365天的全天候服務.以此滿足各類客戶的需求,而且大大降低了原來固定場所的.運營成本,提高了自身的競爭能力。
結論
科學的政策+合理的制度+合格的人才=成功的個人金融業務。堅持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完善制度環境、優化業務和管理流程,加強個人金融業務的風險管理。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金融業務就能實現快速、健康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金融業的改革、滿足居民曰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商業銀行必須調整戰略發展定位,把握最佳調整階段和發展時機,借鑒國外先進經營管理經驗。合理配置相關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資源,在個人金融業務方面發現和發掘自身的傳統優勢.整合服務渠道.理順經營機制,進入高貢獻度的個人金融業務領域,著力將中國商業銀行的個人金融業務領域發展壯大。
致謝
非常感謝導師 教授給予我的幫助。尤其是在整個論文的寫作過程中,無論從論文的選題、提綱的擬定、確定研究方案以及篇章結構、理論指導、修改直至最后定稿的各個環節,都飽含了導師的心血。導師深厚的學術功底、嚴謹細致的治學精神以及謙遜、寬厚的為人,無不給予我深刻的啟迪和莫大的鞭策,同時也將深深地的影響我以后的學習、研究和工作,使我受益終身。師恩似海,我唯有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加倍努力,以更好的成績回報師恩。
最后,向百忙中抽出時間審稿及參加本論文答辯的老師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 李修平.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發展現狀及對策[J].中國商界,20xx (5)
[2]汪興龍,周青青.試論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現狀及拓展[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xx, (5)
[3]張倩.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發展的思考[J].內蒙古電大學刊,20xx (12)
[4]楊小力,楊林巖,周小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發展策略分析[J].生產力研究,20xx (6)
[5]劉超.國外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啟示[J].商場現代化20xx(21)
[6洪崇偉.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市場營銷研究[J].商場現代化,20xx(24)
[7]孫桂.商業銀行功能優勢與個人金融業務創新策略[J].學術界,20xx (1)
[8]曾慶海.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J].現代商業,20xx(20)
[9]武振杉, 吳海燕, 張世芹.談商業銀行個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10
摘要:農村商業銀行是由轄區內農民、農村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共同入股組成的股份制地方金融機構。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人民銀行就將其農村地區的網點改為信用合作社,這種由農民入股組成,實行入股社員民主管理的金融機構組成便是農村商業銀行最早的形式。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的蓬勃發展、居民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居民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服務需求越來越迫切。而我國農村地區長期形成的金融體系單一化和不成熟都促使農村金融網絡的亟待補充和完善,作為農村金融體系中堅力量的農村商業銀行則更需要加強管理以滿足農村經濟、金融的發展需要。
關鍵詞:商業銀行 金融體系
商業銀行是以經營存款、貸款以及支付結算業務獲取收益,實現利潤的金融機構。銀行的主要業務就是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和票據貼現等,因此發放貸款是是銀行一項非常重要的業務。雖然隨著現代經濟的不斷發展,銀行業務也不斷更新和拓展,但是在我國商業銀行中,發放貸款掙取利息仍然是其一項主要業務收入。[2]然而,發放貸款具有與其他經營業務不同的風險特征,主要表現在銀行貸款將面臨不能預期的風險引起的貸款本金和利息不能收回的情況,而這種風險主要來源于貸款對象未來期間能否掙去足額的資金以償還銀行貸款,銀行不能直接對貸款對象的經營風險實施干預,只能通過事前預測和事中監督來判斷風險和降低風險。
本文便以江西省安義農村商業銀行為例,分析農村商業銀行在貸款業務過程中面對不同的客戶對象所需承擔的風險以及如何針對客戶類別進行風險控制。
一、安義農村商業銀行簡介
安義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安義農商行”)是在原安義縣農村信用合作社基礎上改制成立的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于20xx年1月18日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開業,是全省首批成立的農村商業銀行。安義農商行一直以占全縣金融機構30%左右的資金來源,發放了占全縣40%左右的貸款、60%多的工業園區企業貸款、80%多的全民創業貸款、90%多的農業貸款及98%的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在安義縣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全縣的銀行中,除了縣城所在地龍津鎮,國有四大銀行網點較多外,安義農商行在全縣范圍來看,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并且發揮了服務農村的特點,即在每個鄉鎮都有其營業網點。另外,該行網點分布對于促進自身發展也有明顯優勢,在我國農村地區,農民長期將農村合作社當成是他們自己的銀行,合作社發展到今天的農村合作銀行,農民群眾仍然對其具有很強的信任感和歸屬感,因而具有很強的存貸款粘性(即長期的業務往來,農民沒有意識和意愿轉向其他商業銀行文秘站-您的專屬秘書!存貸款),農民的這一特性使得農村商業銀行能夠較其他銀行更容易在農村扎根和業務拓展。因此,安義農商行在全縣各鄉鎮的布局能夠很好的展開其日常業務。
二、安義農商行營業模式
安義農商行作為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其股份主要來源于少數法人股東集資建立,同時向外部吸收少量自然人股份和內部職工股份。銀行作為存貸款方的金融媒介,雖然可以經營多種組合投資來增強盈利水平,然而,作為土生土長在農村的農商銀行卻業務較為單一,通過掙取存貸款利息差成為其主要贏利模式。同時,農商銀行又具有其它銀行不同的存款對象與貸款對象,從而造成其區別于其它銀行不同的業務特征和貸款風險。通過了解其具體的存款來源能夠更好的了解長期存款與短期存款占銀行資金比重,而通過了解貸款對象則能夠更好的了解貸款風險類別,以下便是其主要的資金來源與貸款對象。
(一)資金來源
1.村鎮居民存款。作為村鎮地區的金融機構,安義農商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本鄉鎮的居民存款。農村地區,農村信用社成為農民存貸款的主要來源,農民的意識中將農村信用社當成他們自己的銀行,因而形成了長期的業務往來。尤其是20世紀末安義縣出現的外出從事建材生意的熱潮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農民將其外出務工、經商所得存入安義農商行,由于農民的理財意識和理財能力較差,從而大部分農民年復一年的將全年的收入存于銀行,該部分資金具有長期性特點,從而保障了貸款支出。
2.鄉村級政府的財政存款和事業單位存款。由于鄉鎮一級僅有安義農商行設置了營業網點,為了存取方便,政府及事業單位資金主要存放所在地農商銀行。雖然,該部分資金經常發生頻繁存取,但是仍然存在最低存款水平線,或者存在區間性定期存款,為銀行資金放貸提供了暫時性資金緩沖。
3.支農扶持資金。近年來,國家對農村、農業、農民提供了大量資金扶持。該部分資金自上而下劃撥過程中最終由鄉級政府存于農商銀行,再進行具體分發。而安義縣大量農村勞動力在外務工,雖然政府通過農商銀行將資金轉入了農民個人戶頭,但是該部分資金仍然存放于銀行,只有小部分資金被在家務農的居民提現。因此,該部分資金也成為農商銀行的放款資金來源。
(二)貸款對象
1.外出開辦廠房的農民企業家。安義縣自上世紀90年代部分農民外出做建材生意以來,積聚了數額不菲的財富,少部分人因此而開始建廠進行建材產品加工和銷售業務,由于個人資金不能完全滿足其業務需要,長期以來形成的國有銀行高門檻放貸條件限制了農民企業家 的貸款途徑。另外,農民企業家關系網的簡陋導致從戶籍所在地的農商銀行大額貸款便成為其主要的外部債務資金來源。該部分農民企業家貸款呈現出集中性貸款的特點,即每年
春節期間企業家向銀行大量貸款以保障本年度經營發展所需資金。
2.本地辦廠的農民企業家。前述安義縣經濟發展過程中引起的眾多實力雄厚的農民企業家外出辦廠。同時,安義縣政府近年來實施了多項招商引資舉措,通過各種優惠政策鼓勵本地及外地企業家在本地辦廠以振興當地經濟,許多企業家不斷將向外投資轉入在本地辦廠,而業務面向全國。該部分企業家也將依靠安義銀行資金放貸推動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3.農戶小額貸款。安義農商行作為農村商業銀行,其建立初衷是為了滿足本地農戶貸款需求,保障其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需求,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提高,農民向銀行貸款的數量將越來越少,但是,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依然有一部分農民群眾需要依靠銀行貸款保障其生產生活。因此,部分農戶由于資金短缺也會向銀行提出貸款申請,數額在幾百到上千不等。
三、安義農商行貸款風險類別
(一)空間差造成放貸銀行對資金放貸對象難以把控所引起的風險。
伴隨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飛速發展,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的農民企業家。上世紀90年代末安義人民走出安義在全國各地做起建材生意,帶動了全縣經濟飛速發展,外出經商的浪潮激起許多農民企業家在外地辦廠,該部分在經商所在地很難向銀行貸款,基本上都依靠在安義農商行貸款,將資金用于外地投資。這就造成貸款銀行與貸款對象經營地存在空間差,銀行放貸具有很大的風險。雖然銀行可以考察貸前信用、貸方歷史貸款記錄以及貸方現有經濟狀況,但由于貸款收益及本金收益依靠是貸方未來財務狀況的充實與否,銀行很難通過監督貸款對象的資金使用情況以及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來防范危險,因此該類貸款具有較強的風險。
(二)政府扶持企業引起的銀行貸款風險。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行政手段對銀行的干預較頻繁,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不惜以行政命令手段要求銀行向特定企業或投資者提供貸款。然而,這種不完全依靠銀行風險防控的放貸方式難免加大銀行貸款風險。隨著安義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一大批外地以及本地的企業家在安義開廠經營,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必然也要給投資商提供便利的貸款渠道,這樣有可能造成少部分不良資產占較大比重的企業或者資不抵債的企業向銀行惡性貸款,而銀行迫于政府壓力不得不承擔該類貸款所引起的貸款風險。
(三)小額貸款中的農戶到期無力還款風險。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促進農民增收起著重要的作用,許多農民走上了小康之路,而不可否認的是仍然有一部分農民處在貧困狀態,這部分群眾需要依靠銀行貸款來保障其生產生活.[3]安義農商行每年都要對農民生產資金進行放貸。這些農民大部分為家庭困難,不能夠依靠自身或者其他親戚朋友解決日常生活的人。因此,每年年初向銀行借款以按時按量做好農忙工作,待到農作物銷售之后將資金歸還銀行。這類貸款的收回依靠的是農民當年度能否有個好收成,難以依靠事前預測來判斷貸款收回可能性。
四、農村商業銀行風險防控措施
以上我們分析了安義農商行貸款過程中的主要風險類別,不同貸款方其引起的風險高低和風險管控難度具有其差異性。以下我們便針對不同貸款風險特征提出風險防控措施。
(一)針對外出辦廠經商的農民企業家的貸款風險防控。
由于該部分資金需求方其實際經營地并不在本地,銀行不能夠通過適時監督做出風險防范,良好的風險預測和控制便成為保障貸款收回的重要途徑。因此,一方面要在農民企業家提出貸款申請后,對其財產狀況進行詳細調查,針對其業務特征和經商所在地聘請專業人員對其經營發展潛力做評估,以預測的方式判斷其未來資金收回可能性。另一方面,農民企業家作為本地居民,銀行可以要求其提供貸款抵押或者保證人,抵押必須達到貸款條件,保證人應該具有一定的財產實力以保障貸款人不能足額還款時承擔保證責任。
(二)針對本地辦廠的農民企業家的貸款風險防控。
該部分企業家在其經營過程需要向銀行貸款以促進其日常經營所需資金。在一般情況下,銀行能夠做好對其經營過程中風險識別,也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損失。這些途徑主要包括事前實地調查和事中做好監督。銀行真正難以控制的是企業在發展不利情況下,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干預銀行貸款。此時銀行已不能單純的依靠對貸款對象進行資產審查確定是否貸款。銀行一方面應該不斷健全內部放貸制度,加強與政府溝通,以減少在不利情況下的貸款支出。另一方面也可以要求貸款方提供保證人或者政府為貸款方尋求保證人的方式減少貸款風險。
(三)針對農戶小額貸款的貸款風險防控。
通常向銀行貸款的農戶財產實力較弱,難以依靠自身財產滿足生產經營。此時銀行作為農村金融的中堅力量,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向該部分農戶提供貸款。事前預測和財產審查不能作為貸款發放的考核指標。另一方面,即是農戶出現到期不能還款的情況,銀行也不能依靠強制措施用農戶其他生活必備財產償債。此時一方面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來更好的促進困難農戶的增產增收,拓寬農戶增收渠道的方式來保障銀行按期收回貸款。另一方面,銀行可以要求農戶依靠親戚朋友的保證來借款。農村地區姻親關系濃厚,親朋之間的關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證農戶貸款。
五、總 結
銀行作為現代金融的中堅力量不可避免的承擔著較大風險,因此如何有效防控金融風險便成為銀行一直關注的焦點問題,而作為主要風險的貸款風險更是需要特別關注。當前我國銀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農村商業銀行基于立足農村、服務農村的理念,在從事存貸款業務過程也將不可避免的承擔著各種風險,鑒于農村商業銀行發揮的巨大作用,做好其風險防控以減少貸款風險尤為重要。[4]本文以安義農村商業銀行為例,在闡述其資金來源、貸款對象的基礎上,分析了安義農村商業銀行在其日常貸款中面對的不同類別的風險,并針對安義農村商業銀行在貸款過程中面對的不同的風險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意見,以期為推動農村商業銀行金融改革提出建設性意見,為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建言獻策。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11
20xx年,我國電子支付領域發展風生水起。據國際權威咨詢公司艾瑞咨詢預測,到20xx年,我國電子支付行業交易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巨大的市場規模讓銀行、電信運營商和民營支付企業紛紛加大市場投入。
電子銀行業務發展的狀況
目前,在商業銀行經營轉型中,電子銀行在對銀行的服務支撐、業務分流與改善結構的方面起著決定作用。通過電子銀行,拓寬了銀行傳統業務與客戶的接觸面,為各項業務快速發展提供了一條便捷的“高速公路”,讓客戶以最簡便的方式,能7×24小時在線安全辦理銀行業務;
通過電子銀行將銀行從“加網點,加人”的傳統業務發展模式,轉變成高科技與高效益的發展模式,極大地降低了銀行日常營運成本,使人工柜面能更多地服務于高端客戶,從事理財等高附加值服務;電子銀行的分流能力、創新能力、新興市場滲透能力、客戶體驗持續改善能力,將大大提升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能力,拓寬銀行的中間業務收益來源與負債渠道,降低經營成本。電子銀行在商業銀行經營轉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已經成為銀行整體服務經營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于全國性商業銀行來說,電子銀行的貢獻率現在一般都在50%以上。目前,如果一家銀行現在其柜面業務占比還是50%以上的話,那么,這家銀行在全國性銀行當中將很難立足。因此,電子銀行的出現不僅僅是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變革,更是一場經營理念的深刻革命。
以工商銀行大慶分行為例,該行電子銀行現有企業網銀客戶3700戶,個人網銀客戶15萬戶,電話銀行客戶9萬戶,手機銀行客戶3萬戶,20xx年預計新增企業網銀客戶450戶,個人網銀客戶4.5萬戶,手機銀行客戶1.7萬戶。
盡管工商銀行大慶分行電子銀行業務規模保持多年的快速增長,但整體結構和質量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柜面業務的分流效果和客戶的整體活躍程度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間,對全行轉型與發展的價值貢獻仍有待深度挖掘和提升。從電子銀行的業務結構來看,20xx年電子銀行交易筆數占電子銀行業務總量的比例只有42%,說明能夠真正分流柜面壓力、創造價值的交易類業務還需要更深入的推廣和應用。
電子銀行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20xx年以來,我國網上銀行發展進入黃金時期。因此,大型銀行必須抓住機遇,大力發展電子銀行業務,盡快促進自身轉型發展。但是,電子銀行業務的對大型銀行的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主要表現在:
(一)缺乏相關法律法規支持。
作為一種新型的業務,電子銀行業務在有關交易規則、交易合同的有效性、交易雙方當事人權責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與傳統銀行相比更加復雜和難以進行界定。我國目前尚未能夠專門就電子銀行業務制訂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條文,如數字簽名法等。
法律法規上的真空,很容易產生“擦邊球”現象,并且一旦出現糾紛很難解決。除了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空缺外,各商業銀行和銀行監管機構由于對網上銀行的認識時間也不長,相關管理辦法、制度規定及監管措施也存在嚴重滯后情況,其完整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均有待加強。
(二)社會認知度和目標客戶群不廣。近年來電子銀行業務雖然有所發展,但在十三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其認識深度和廣度還明顯不足,客戶群體較為狹窄。如個人客戶主要集中在20-35歲、收入較高、受過良好教育、愿意接受新事物的群體中;企業客戶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機構客戶和公司客戶,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和縣級城市由于優質客戶少、行業結算量小,普遍發展緩慢。目前大量占用銀行網絡資源與人力資源的低端客戶仍不能或不愿接受電子銀行業務,導致此項業務的強大效用未能得到充分體現和發揮。
(三)信用體系存在瓶頸制約。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這是阻礙電子銀行發展的關鍵。以目前網絡上盛行的B2C業務來說,無法像現實社會中采取“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方式進行交易,主要采用先預付款后收貨或貨到付款兩種方式,而這兩種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信用缺陷,難以建立彼此的信任關系:一是對于先預付款后收貨方式,買方有理由擔心付款以后無法收到產品或者收到不符合合同規定的產品從而造成經濟損失或引起法律糾紛;二是對于貨到付款方式,賣方有理由擔心發貨以后有可能對方以某種不合理的理由拒收,或者接受貨物以后拒絕付款或只部分付款從而造成財產損失或引起法律糾紛;三是貨物及款項兩清以后后續服務和維護也容易產生雙方的糾紛。
(四)安全防范問題。電子銀行業務涉及諸多用戶的銀行存款,如果安全性出了問題,電子銀行的聲譽將受到很大影響,并會導致客戶流失,如果損失面過大,還會造成社會問題。所以安全性保障是電子銀行得以生存發展的根本。雖然電子銀行已經采取了最新的`安全加密防范措施,但是系統的不斷升級更新直接導致了系統的不穩定性,從目前網上銀行和信用卡業務的幾起案例看,如何不斷的提高電子銀行的技術水平和安全防范手段,已成為電子銀行業務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對策建議
電子銀行以其業務功能豐富、快捷、先進、安全以及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等特點,對客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以其低成本、高效率而廣受業內重視。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電子銀行已經不再只是錦上添花之物,更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關系到商業銀行生死存亡的大計。
因此,監管部門對此要有清醒認識,要有強烈的危機感和使命感,積極探索電子銀行業務,作為增強我國銀行業核心競爭力的重大戰略舉措。
(一)制定并完善相關法規和制度。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是大勢所趨,競爭也愈加激烈,但是必須在有序中發展才能夠得到最大的收益。
要確保規范和有序發展,就必須要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制度、辦法作保證。使其有關交易行為、交易合同、以及交易雙方當事人權責及消費者權益等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尋。除國家應建立相關法律法規外,金融監管機構和各商業銀行也必須落實監管措施、完善相關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和制度規定,同時要進一步健全組織管理,對現有各類產品從客戶信息資源、內部管理系統、技術處理平臺和服務功能配置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整合,加強電子銀行系統的生產管理和安全管理,使之具有高度的完整性,嚴肅性和可操作性。以促進和推動電子銀行業務的快速、健康發展。
(二)渠道帶動產品與服務創新。電子銀行作為一種新型的服務渠,是與現有的柜臺服務相對應的,因此客戶通過電子銀行可以獲取的銀行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更多的依賴于銀行后臺的業務系統,依賴于銀行現有的產品和服務種類以及專門為電子銀行開發的新型產品和服務。但是這并不代表電子銀行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只能照搬相應的銀行產品和服務。在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著重于渠道的特色在尋求自我發展的同時促進后臺產品和服務的發展,注重創新的能力和協作的精神,實現很多銀行柜面無法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如通過電子銀行為客戶提供通知業務,一旦客戶賬戶余額變動即通過手機短信、電子郵件形式等提示客戶。
(三)開展業務流程綜合改造和優化工作。電子銀行作為一項與各專業關聯度高、涉及面廣、覆蓋各類客戶的綜合性業務,注重對跨部門、跨專業、跨系統、跨機構業務流程的梳理與整合,加快突破電子銀行柜面業務辦理的流程瓶頸,減少內部的冗余環節,節約資源、提高效率,提升客戶體驗滿意度。加強電子銀行注冊與銀行卡和信用卡開卡流程的整合,實現一站式服務;優化柜面主機交易,加強不同交易之間的客戶信息聯動,取消冗余授權,減少客戶密碼輸入次數和授權次數。在企業柜面業務流程優化方面,要實現企業證書制作、傳遞和發放全過程的電子化管理,進一步簡化企業客戶的注冊流程,強化風險控制。
(四)防范技術風險,加強內部控制。與傳統銀行業務相比,電子銀行業務由于其獨特的虛擬性和廣域性,在提供給客戶高效便捷服務的同時,使銀行風險管理工作不僅要面對原來便存在的信用風險、客戶的道德風險及自身員工的內部風險,還要面對其新增的獨特技術風險。從技術層面考慮,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配備技術過硬的科技人員。再復雜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程序都需要通過人進行操作和開發,而專業技術人才的技術是否過硬,是保證電子銀行安全運行的關鍵。只有技術過硬,通過他們編制的業務程序、他們搭建的業務環境質量才高,抗風險能力才強;二是提高設備質量。由于電子銀行業務對技術環境要求相對較高,相應的設備質量要盡量達到安全運行標準。特別是當前要改善支行一級的計算機設備、通訊環境和機房建設差的狀況,最大限度地經得住竊密和駭客攻擊的考驗;
三是提高軟件系統的嚴密性。組織軟件技術人員完善電子銀行業務操作系統現有缺陷,盡可能防止因操作系統某些環節的缺陷而引發不良后果。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12
摘要:我國居民儲蓄的不斷攀升、負利率時代的持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促使理財產品已經成為我國城鄉居民重要的投資理財渠道;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化,理財產品成為商業銀行新興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利潤增長點。然而銀行理財產品調整發展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首先就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簡要地進行了中美比較;然后剖析了嶄新市場環境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轉型路徑;最后提出了在新形勢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產品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個人理財業務;商業銀行;轉型路徑
金融危機的頻繁發生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有巨大影響,尤其對我國迅速發展的個人理財市場也敲響了警鐘。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經濟活動的日益頻繁、復雜,形成了對個人理財業務的迫切需求,個人理財市場已經成為國內外眾多金融機構爭奪的重點。因此積極探索和尋求適合中國國情的個人理財發展模式對我國金融機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美國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狀況
美國個人金融服務大多設立專門的“代客理財”部門,主要有以下特點[1]:
1.混業經營,理財產品多樣化。美國商業銀行以混業經營為主,大多是全能型商業銀行,既經營金融機構業務,也開展商業銀行業務,積極運用科技創新,推陳出新,滿足不同客戶在不同階段的需求。產品類別包括銀行投資管理、保險、個人信托等各類金融服務,并提供有關居家生活、旅行、退休、保健等方面的便利。
2.服務專業化、產品個性化。美國商業銀行一般會設置私人銀行部、客戶經理窗口及消費者銀行部三個理財服務部門,每個部門都有各自的服務對象。消費者銀行部的目標客戶為一般客戶,主要提供個人支票、信用卡貸款、住房貸款、汽車貸款四類業務;客戶經理窗口的目標客戶為大眾富裕客戶,除上述四類業務外,還提供簡單的投資類和保險類產品。而私人銀行部是專門為高凈值的富裕客戶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理財產品和服務,包括家庭資產管理、環球財富保障計劃、退休計劃、遺產規劃等。此外,美國商業銀行為不同人生階段客戶提供了相應的理財服務種類,真正做到了理財方案的個性化。
3.科技助推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美國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服務前,都會搜集有關客戶財務狀況和資金來源等資料,判斷客戶開展理財服務的能力和必要,了解客戶最新需求,為用戶提供及時、精準的服務,從而提高用戶對品牌的忠誠度和認同感,不斷開拓市場資源。數據挖掘、大數據、云計算與互聯網技術被廣泛運用于個人理財業務。互聯網理財的興起使得手機作為移動終端,成為商業銀行新的技術著力點。
4.從業人員專業化、產品創新常態化。美國商業銀行以客戶為中心,集合會計師、律師、稅務師等專家的智慧,順勢而變,通常每隔一兩個月就會推出新的理財產品,極具時效性。產品設計開發上,善于運用專業技術團隊、國際先進經驗,開發出針對性強、適合消費者的產品。此外,創新還體現在業務處理程序上,美國商業銀行大量運用先進科技手段,大規模自動化處理,既節省客戶時間又降低服務成本,同時剩余人力資源配置于優質服務中去,進而爭取了更廣闊的盈利空間。
5.市場營銷策略多元化。美國商業銀行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意識,著力客戶關系的建立與管理。為了適應不同的客戶需求,商業銀行建立了多種營銷方式和渠道,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開展產品的設計和銷售活動,實現了銷售渠道多樣化。美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營銷策略的重點是樹立品牌意識、建立統一品牌,卓越的品牌為理財產品營銷提供保障。
二、國內個人理財產品市場的特點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速度迅猛,根據Wind數據,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從20xx年7876款增長到20xx年的66395款,年均增長率達到53.17%.這一發展態勢得益于國際金融危機為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創造了空間,股票、基金、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助推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需求的增加,銀行在理財產品方面的創新和競爭激烈催生了銀行理財產品空前繁榮的景象[2].但由于對理財產品、市場定位、目標客戶認識的模糊不清,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都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
1. 忽視客戶調研,缺乏基礎數據。商業銀行曾經的壟斷地位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商業銀行管理中的慣性思維依然存在。相當一部分商業銀行仍然從自身利益出發,而不是立足于客戶需求考慮問題。常常是商業銀行依然高高在上,不能放下身價去充分認識客戶、了解客戶、扎扎實實做基礎數據的收集與分析。結果是針對客戶需求的調研數據頻繁出現在科研論文中,而不是商業銀行的市場報告里。在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場競爭中,這種認識上的錯位使商業銀行并不擁有客戶需求的基礎數據,而此類數據正是挖掘潛在需求,創新產品所必需的。商業銀行不開展客戶調研,不重視基礎數據的獲取,這將會直接導致商業銀行失去客戶資源,甚至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的未來可持續發展能力[3].
2.產品整合簡單、機械。在分業經營監管模式下,國內商業銀行無法直接投資于銀行以外的市場,使得理財產品的開發受到很大的制約。理財產品同質化嚴重,首先表現為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類型趨同,即產品主要集中在傳統業務或已有產品的投資組合上,不僅選擇少,而且缺乏創新;而在衍生金融產品方面,缺少產品設計、運作平臺,也不具備衍生產品發展的平臺和對沖技術。其次表現為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定位相似,目標客戶群體基本相同,于是各商業銀行同臺競爭,只得依靠“價格戰”占領市場,造成了對于銀行利潤空間的擠壓。最后表現為商業銀行行為趨同,即銀行理財產品的推出總是呈現出“羊群現象”,產品跟風現象嚴重,創新動力不足,不利于全行業良好競爭秩序的建立。
3.重視客戶增量,輕視質量提升。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績效考核以量定乾坤,質量把關被束之高閣。管理方式簡單粗放,營銷模式嚴重“功利化”.商業銀行對本行理財產品銷售人員往往缺乏有效管理,個人理財產品銷售人員資格考核、績效認定、職業培訓、跟蹤評價等管理制度不完善。理財產品銷售環節中諸多不規范行為可能對客戶的利益造成潛在威脅。現實表現為:商業銀行在個人理財產品營銷過程中用帶有誘惑性、誤導性的言語渲染預期收益率,刻意淡化產品的固有缺陷,避而不談產品內在風險。結果導致:公眾無法真正了解理財產品風險狀況,無法相信宣傳的產品收益水平,于是對理財產品產生戒備心理,難以做出理性選擇,整個市場環境被扭曲。
三、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轉型路徑
1.經濟新常態下的轉型。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不斷發展,居民收入高速穩定增長,政府職能也發生了轉變。教育、醫療、養老等漸漸轉變為由個人來承擔,于是管理好一生的收入和資產、實現有效的財富積累,關乎每個人的生活質量,成為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全社會需要共同努力,培養個人理財的主動性,倡導全民科學理財意識和投資理念,從微觀角度為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奠定物質基礎。
中國加入WTO以后,外資銀行紛紛涌入,充分利用它們的競爭優勢,開展理財業務,贏得了大量優質客戶。由于我國個人理財業務處于初級階段,國內銀行必須搶占這一市場積極應對外資銀行的挑戰。目前,利率市場化改革處于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完全市場化和存款利率逐步放開的階段,最終利率的決定權將交給市場。在利率市場化大背景下,倒逼商業銀行由傳統存貸業務逐漸向中間業務靠攏,作為中間業務之一的理財業務則成為商業銀行角逐的新領域。
綜上所述,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將是大勢所趨。當前地區經濟之間、不同市場之間關聯性與共融性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應該具有把握全球宏觀經濟環境的能力,審時度勢地利用好經濟周期所帶來的機遇發展個人理財業務。
2.互聯網+時代下的轉型。20xx年是互聯網金融興起的元年,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監管套利的結果,是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壟斷性供給與金融市場需求雙方博弈的產物。伴隨著電子商務與金融網絡化的深化,商業銀行開始網絡化、移動化經營,發展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移動支付等業務。新的.競爭環境下,各銀行應該推出自有電商平臺,以此實現商業銀行與企業和客戶的直接對接。自建電商平臺將成為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下轉型的發力點。電商平臺在推廣銀行支付結算業務的同時,還能方便地收集交易數據,匯集居民與企業的真實信息,利用這些數據發現金融市場尚未得到滿足的金融需求,進而為個人理財產品設計與創新提供數據支持。
此外,商業銀行可以建立直銷銀行,直銷銀行是互聯網時代的新型運作模式,目標群體是互聯網客戶,在戰略上與傳統銀行零售業務實現差異化。直銷銀行沒有線下的網點,客戶通過現代通訊技術獲取銀行的產品和服務。因此直銷銀行縮短了商業銀行與客戶的距離,方便了客戶,他們能夠在線辦理所有的銀行業務,無需排隊等候。直銷銀行的業務拓展和營銷不以實體網點和物理柜臺為前提和基礎,具有人員精、機構少、成本小等顯著優勢。
3.人口老齡化下的轉型。預計“十三五”后,中國將迎來老齡產業發展的高峰。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速度快、程度高、規模大,成為較早面臨老齡化發展中國家之一[4].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老齡金融往往具有后發優勢,將成為老齡產業發展的核心引擎。
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對于金融的需求是不同的。退休后的主要需求是現金收入管理、信托服務、財務咨詢等。此外,由于老年人活動范圍與心理特征的因素,他們對金融消費的便捷性以及產品的安全性、流動性等方面要求更高,對服務價格比較敏感,在服務中更需要得到心理關注和感情關懷。商業銀行應該結合老年人自身特點與需求,做好充分準備,開拓老年理財市場,滿足老年人在理財方面的巨大需求,積極應對老齡化帶來的挑戰。隨著養老理財概念的逐漸興起,銀行應該按照老年客戶需求來設計、研發金融產品,加強核心產品與輔助產品的分類管理,重點發展關聯性大、綜合服務功能強和附加值高的代理、理財及信息咨詢等業務,提高產品的綜合創利能力。
四、新形勢下商業銀行應對策略分析
1.培育理財意識,優化理財市場。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推廣離不開全民理財意識的增強,居民參與個人理財的積極性離不開公平、透明和有序的金融市場。因此,商業銀行應該著眼長遠,而不是停留于短期的銷量上,這就要求商業銀行應該在營造良好的理財環境上做好功課。商業銀行應該借助自身行之有效的宣傳手段,借助各種媒體力量,加強理財產品宣傳和消費引導,吸引目標客戶認同理財產品。在與目標客戶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商業銀行借助了解和熟悉本地客戶、擁有一定人脈關系的優勢,為這些客戶盡快建立一整套市場營銷創新機制,建立目標客戶動態檔案跟蹤管理制度。最后商業銀行在充分了解客戶需求前提下,量身定制理財投資方案,推薦適合客戶實際需求的理財產品或產品組合[5].因此,商業銀行必須逐漸轉變意識,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從客戶的需求與利益出發,創新產品和服務,有差別、有選擇地進行產品和服務營銷,由大眾化產品向分層次服務轉變。
2.強化理財產品的品牌營銷。為在個人理財產品市場中建立競爭優勢,商業銀行需要有強烈的品牌和品牌銷售意識。商業銀行應該細分市場,找準市場定位。這要求商業銀行充分了解居民個人理財產品市場的現實需求與精準預判未來可能出現的潛在需求。商業銀行應該整合內部資源,打造產品創新的優勢領域,找準產品定位。由此,商業銀行能夠鎖定適合自己的目標客戶群體,開展錯位競爭。商業銀行只有依靠卓越的理財品牌以及超越客戶預期的特色創新產品及服務,提高客戶的認知度和美譽度,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產品和激烈的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在品牌建設方面,商業銀行還可以借助準確的服務定位和文化內涵,與客戶建立情感,從而贏取客戶的忠誠和持久信任,提升市場競爭力。
3.培養人才,創新產品。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綜合型服務,從業人員不僅要有扎實過硬的專業知識,還應該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商業銀行需要大力培養精英人才,在加強業務創新培訓的基礎上,滿足多樣化、個性化的個人理財需求。對現有的理財業務人員加強培訓,鼓勵進修,提高他們的從業素養,培養一支高素質團隊、同時懂得各種投資市場知識、營銷技巧又熟悉客戶心理的理財隊伍,為各層次客戶提供差異化服務。
創新是理財業務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不斷加快理財業務創新,增加研發、服務投入,才能推出更多適應市場的產品、服務,滿足客戶的需求。總的來說,商業銀行要做到如下幾點:其一,樹立超前的經營理念,準確把握市場以及客戶的需求[6],尋找利潤增長點,并大力創新和研發新的產品、服務。通過這些產品、服務來影響個人理財業務的走向。其二,提升技術含量。商業銀行對高端客戶的個人理財服務越來越依賴于科學技術的支持,專業的財務軟件系統集成的高層次金融服務流程能夠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與此同時,銀行間的競爭,整合客戶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管理好客戶的信息,才能夠了解理財市場的動態,為產品創新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持。其三,整合資源,優化產品結構。市場細分是經營的前提,商業銀行應依據針對客戶群體,整合自身的資源,形成集合各種技術和管理能力的創新團隊,提升產品創新質量。
參考文獻:
[1]嚴群英。中美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比較及借鑒[J].金融經濟,20xx,(20):79-82.
[2]陳家輝。中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現狀、問題及對策[D].廣州:暨南大學,20xx.
[3]劉錚。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信息不對稱風險防范[J].財會通訊,20xx,(23):92-94.
[4]路振家,董玉峰。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研究[J].時代金融,20xx,(30):82-84.
[5]范平平。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外資,20xx,(4):30-32.
[6]巴曙松。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的內在動力機制與風險管控研究[J].現代產業經濟,20xx,(5):15-19.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13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國有商業銀行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必要性,全面推進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存在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加大支持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發展的建議,以進一步促進我國小微企業發展,促進小微企業在就業、經濟增長,提高生產率,創新,減少貧困和增加社會機會等領域都發揮更重要作用。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小微企業;對策
一、發展小微企業必要性
(一)履行社會責任的需要
1. 發展小微企業是國有商業銀行軟競爭力的重要內涵。企業社會責任理論,即是從社會和倫理的角度對傳統企業目的理論進行反思和批判的結果,其目的在于追求企業及其利益相關者共同利益的協調發展。依據該理論,不能以為股東賺取多少利潤及向國家繳納了多少稅收衡量一個企業優劣的標準,而是擴展到能否自覺保障員工權益、關心環境和生態、參與社區發展等方面。按照目前學界對商業銀行社會責任的界定,商業銀行社會責任為商業銀行在維護股東利益的基礎上對社會、客戶以及國家金融穩定、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而負有的法律和道德責任。作為特殊的公眾企業,我國商業銀行在參與建設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應更加重視履行社會責任這一問題,把承擔社會責任看成是建設和諧社會背景下銀行對其自身經濟行為的約束,看成是國有商業銀行軟競爭力的'重要內涵。
2.小微企業在就業、經濟增長,提高生產率,創新,減少貧困和增加社會機會等領域都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在“后危機”時期,小微企業依然是解決“保增長、保就業、調結構”重要力量。而小微企業當前面臨最突出的問題是融資相對較難,資金短缺已對正常生產經營產生較大影響。幫助小微企業解決困難是國有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內在要求。
(二)戰略業務轉型的需要
1.大客戶貢獻度下降速度加快,銀行盈利空間逐步縮小。從近年國有商業銀行資產的結構分析了解,主要是依托大客戶,其貸款利率基本上都是在央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基礎上下浮10%,除去各項資金成本,單靠存貸利差各家銀行收益甚微。繼續通過依托大客戶維持盈利能力高速增長的局面難以再現。
2.小微企業貢獻度相對較大。目前小微企業市場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對銀行的貢獻度隨著銀行風險控制能力的提高正在逐步上升,日益成為國有商業銀行調整結構、增加競爭力、實現穩定發展的戰略選擇。
二、國有商業銀行推進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存在問題
(一)缺乏與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相匹配的人員。小微企業業務從產品營銷、業務辦理、和業績 考核與傳統的信貸業務有很大的區別,要從現有人員或對外招聘找到適宜人選并非易事,很多相關員工能力的培養、流程的熟悉、特別是固有觀念的轉變都需要花費較大的精力。
(二)產品創新不夠,小微企業服務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一是難以實現批量營銷;二是新產品營銷運用程度不高,比如保理業務、小額無抵押業務等產品推進力度不夠。
(三)市場營銷體系較為薄弱,聯動效果不佳。尚未真正建立上下聯動,搭建多層次、多渠道營銷保障平臺。
(四)激勵考核力度不夠到位.主要表現在,一是小微企業激勵措施不夠明確,沒有針對小微企業制定一整套考核機制和辦法;二是人手少,重貸輕管現象嚴重。
(五)相對大客戶而言,對小微企業信貸業務風險管控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相關信息科技尚不能適應小微企業戰略發展和管理提升的要求,沒有制定出有針對性的風險識別系統。
三、國有商業銀行全面推進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幾點建議
(一)加強小微企業組織機構及人員隊伍建設。一是加強小微企業經營中心規范化建設,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小微企業經營中心基礎建設、專職人員數量必須與業務快速發展的內在要求相匹配,同時要做到崗位明確,職能完善,分工清晰;二是加大小微企業專職人員配備力度,做好人員培養和職業生涯規劃。小微企業專職人員數量要和小微企業業務發展相匹配,做到“崗位到位、職能到位、人員到位”;三是加強培訓,提高小微企業信貸人員的工作能力。要把培養一支專業的小微企業業務人才隊伍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在培訓資源、薪酬激勵、職業發展等方面予以傾斜。
(二)抓產品和服務創新,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一是提高供應鏈融客戶小微企業支持力度。通過對轄內核心企業供應鏈上下游的梳理,做好細分市場研究和推進;二是加強創新產品運用;三是推進產品組合營銷;四是拓寬擔保方式,特別是納入區政府再擔保網絡體系的擔保公司合作。
(三)加強聯動,搭建多層次、多渠道營銷保障平臺。一是細分市場客戶,打造批量營銷服務平臺。加強與各級政府部門、園區、行業協會、專業市場等小微企業管理和服務機構的對口銜接,進一步細分市場和客戶,積極探索大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市場營銷新模式;二是加強與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等增信機構的合作,建立支持保障平臺;三是加強營銷,建立目標客戶儲備庫。根據產品及其目標客戶群體特點,通過媒體宣傳、產品推介會、客戶座談會等多種方式,積極組織開展有針對性、豐富多彩的營銷活動建立小微企業客戶儲備庫。四是強化聯動,提高綜合服務能力。
(四)加大資源配置和激勵考核和力度。一是制定專門的小微企業業務激勵考核機制和辦法。包括基礎管理、業務發展、資產質量、信貸結構調整等業務指標組成的綜合考核辦法;二是加大財務資源配置力度;三是實行準事業部考核辦法,對營銷團隊實行“買單制”考核與綜合經營計劃考核相結合方式。
(五)全面提升小微企業信貸業務風險管控能力。一是加強對小微企業客戶按行業、客戶及實現渠道進行調研,并注重小微企業信貸客戶財務數據的收集、加工、存儲、預警、查詢;二是研究開發居于收集到小微企業財務數據的可以促進企業規范財務管理、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業務系統,為相關人員搭建了信息共享平臺;三是在貸款審批方面實施差別化的貸款審批方式和流程,提高小微企業服務效率。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14
一、引言
近年來商業銀行的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這就給消費者的選擇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在這樣如此激烈的競爭中,商業銀行要將現存的消費者牢牢把握住,不斷的開發新消費者,不斷的加強市場營銷策略。下面就簡單的分析一下商業銀行的市場營銷現狀,然后對錦州商業銀行的市場營銷發展策略闡述幾條我自己的觀點。
二、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的現狀
現在普遍的商業銀行在服務方面已經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和改觀,同時在市場營銷方面也加大了的力度,市場營銷的策略也有所改變,而且已經初具成效,但是任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正確的市場營銷觀念
相當一部分的商業銀行任然存在市場營銷觀念的缺失,坐等客戶上門缺乏主動的市場營銷,沒有從真正意義上了解市場營銷對現在的商業銀行的重要性,還受陳舊觀念的影響認為銀行行業具有壟斷性,但是隨著商業銀行數量的增多,客戶的選擇同時也增多了。還有就是很多的商業銀行沒有相對長遠的市場營銷規劃,只注重當前時期的營銷任務,對消費者沒有系統和深入的剖析,只會從銀行的利益考慮不主動換位思考,不了解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從而造成了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的流失,進而導致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效果不佳。
(二)市場定位不準確
缺乏正確的市場定位是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忽略了從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角度對市場進行細分,只是隨波逐流的創新服務、開發新產品等等,對消費者的需求缺乏系統的分析,對市場沒有深度的細分,導致很多的資源優勢受到限制無法充分的展示。當前商業銀行推出的金融產品的共性大,營銷手段也是大同小異,沒有形成一個個性的獨特品牌和服務,不能為消費者提供具有一定針對性、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商業銀行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三)市場營銷不足
隨著商業銀行的不斷增多,銀行之間的競爭也在不斷的明顯,各個商業銀行業在不斷的推出新產品和服務,不斷的努力引起消費者的注意,盡最大的努力增加銷售額,但是成果都不是很理想,做好市場營銷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目前商業銀行市場營銷工作的不足重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銀行自己內部缺乏濃郁的營銷氛圍,沒有主動的對產品進行營銷,知識單純的將商業銀行所有產品的宣傳資料放置在報架上,或者是通過各種視屏、字幕在電子顯示屏上進行展示,缺乏主動的對消費者進行產品的介紹,使得相當的一部分消費者不清楚甚至是不知道產品的存在,只有銀行工作人員熟悉產品,從很大意義上來說也就丟失了非常多的消費者。
二是外部宣傳和銷售的缺乏同樣是營銷工作不足的表現,就目前而言,我國的商業銀行的外部銷售基本是寥寥無幾,與保險行業相比較,銀行的外部宣傳和銷售的市場營銷幾乎是沒有可比性的,銀行產品的外部銷售僅僅局限于銀行內部工作人員認識熟悉的人,進而進行關系的拓展,這種方式的營銷力度是遠遠無法滿足需求的,范圍非常的小而且存在局限性。
(四)缺乏專業的營銷隊伍
商業銀行的營銷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的知識,有的甚至是非對口專業的人員,通過較為短暫的培訓就從事銀行產品的營銷工作,使的銀行的營銷隊伍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專業知識和營銷技巧方面都存在嚴重的不足,對銀行的產品和服務沒有熟悉的掌握,商務禮儀等方面的知識更是知之甚少,這樣的營銷隊伍也就直接的導致銀行的營銷效果差,甚至是出現營銷不規范的情況發生。
三、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的發展對策
(一)轉變觀念
必須要讓銀行的營銷工作人員轉變市場營銷的陳舊觀念,讓營銷人員明白和正視市場營銷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因為優勝劣汰一直是市場恒古不變的法則,尤其是面臨競爭如此激烈的`商業銀行的市場營銷。所以商業銀行的市場營銷觀念也要與時俱進,把被動營銷變成主動營銷,改變從前單一的營銷模式,更加全面的營銷,更好的適應和滿足當前市場發展所需,我認為要做好以下三點:
一是商業銀行要積極的轉變市場營銷觀念,要正視現在的形式,商業銀行的增多使得從前的壟斷時代已經過去了,相對于消費者而言選擇多了,所以要積極主動的抓住消費者,最大限度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率先贏得市場的主動權。
二是要求工作人員對市場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對市場做深度的剖析,牢牢把握消費者這個市場營銷的主體,換位思考以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圍繞著消費者進行全方位的研究,更深層次的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并針對不同的消費者提供不同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三是要求商業銀行的營銷工作人員有一定的商務禮儀知識,為滿足消費者需求為服務宗旨,不斷的提升服務的質量,樹立良好的全員營銷的工作氛圍。
(二)開展個性化營銷服務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不斷的提高,消費的層次和要求也不盡相同,很多從前的產品和服務都遠遠無法滿足現在消費者的需求。商業銀行應該要本著充分尊重市場和滿足市場需求的理念,結合市場消費者的實際,針對不同的消費者制定出不同的個性化的產品以及個性化的服務,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可以將上門服務列為特色服務之一,主要針對資金金額較大的客戶,為資金金額比較大的客戶提供信息、理財等專項全面的服務等等,針對不同的客戶需求提供不同的產品和服務,真正的細化市場,牢牢的把握住原有的消費者,不斷的開發新的消費者,并且在消費者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三)培養專業營銷隊伍
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的關鍵就是營銷人才隊伍,要求工商銀行營銷工作人員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素養,掌握一定的營銷技巧,懂得相關的商務禮儀知識,并且要有團隊精神和樂于奉獻的精神。要定期的安排營銷工作人員進行市場營銷的專業培訓,加強對產品內容以及價值等全方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時還應該建立健全商業銀行市場營銷人員的規章制度,將商業銀行營銷隊伍打造成一支規范化的團隊,為更好的為消費者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
四、結語
隨著科技技術信息水平的不斷提高,商業銀行市場營銷也要不斷的趨于網絡渠道的銷售,不斷的開拓創新建立更加方便和快捷的網站,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網上交易等等的需求,更好的全面的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同時為內部營銷和外部營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麗.我國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的現狀與對策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xx,05:136+138.
[2]賈小寧,李梁.中國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經濟與管理,20xx,05:57-59.
[3]彭蘊.我國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OL].企業改革與管理,20xx(14).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15
摘要: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在居民日益增長的需求和世界宏觀背景的影響下擁有良好的發展空間和蓬勃的發展態勢。本文通過結合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市場發展的背景,并在此基礎上分析海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優秀經驗,最終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市場的發展提出一些可借鑒的創新發展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創新發展
隨著我國進入WTO后國際金融市場不斷的沖擊,我國自身市場經濟開放程度不斷的深化,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的完善,我國資本市場開始越發活躍起來。在當前大背景之下,我國商業銀行對于自身產品的創新、設計的速度開始不斷加快,個人理財業務已經成為了世界范圍內商業銀行與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行業之間競爭的主要戰場。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并且在飛速的提高著,為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我國居民風險意識、收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個人理財業務風險低、收益固定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不二之選。但是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起步較晚,依舊存在一些發展問題。通過創新發展走屬于中國商業銀行自己的一條道路將成為我國商業銀行在國際市場當中的核心競爭力。那么,如何利用國際案例和我國現有資源狀況走屬于我國商業銀行自有的創新發展道路就成為一項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市場的特點
2.理財創新業務價值趨于公益性、專屬性。公益性理財業務成為了我國商業銀行創新發展的新途徑。在汶川地震之后,某商業銀行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建立了公益性個人理財業務,其從發行給顧客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當中拿出一部分,通過紅十字會捐獻給受災嚴重的地區,從而打響了“個人理財”這一銀行品牌。另外,以招商銀行“教師節個人理財計劃”也吹響了我國專屬性個人理財業務的號角,因其在這一理財產品中融入了中華美德的因素而立刻受到了市場的追捧和好評。
3.趨于合理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我國商業銀行現有各種金融類個人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已經得到相應的規范。在2013年余額寶事件過后,我國銀監會、央行聯合五部委共同出臺了對預期年化收益率的相關規定,不斷的對市場進行調試和限制,讓我國商業銀行等其他從事個人理財業務的機構將其年化收益率降低到了原有的40%至50%之間。從此,讓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4.產品收益短期化趨勢顯著。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所開發的財富計劃、方案已經開始走腳踏實地的路線,滿足不同客戶的需要。而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開放適合擁有短期閑散資金的短期收益個人理財產品,其大多通過購買30天、50天或者70天等短于半年的1至3萬等數額不等的理財產品來吸引更多居民的關注。
5.業務趨于分層服務,體現財富管理職能。我國商業銀行已經開始走細分市場、細分產品的發展路線。將具有相同功能的個人理財產品萬法歸一,從而更加簡化了市場消費者的選擇成本。另外,通過這種分層服務的方式,也可以更加切合個人理財業務的特點,走多元化的發展道路,滿足更多客戶的不同需要。在傳統的僅僅針對高財富值需求的基礎上,又開發了具有低風險度忍受度的低層次財富值計劃,讓更多的客戶開始購買個人理財產品。
二、海外地區所開展的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經驗
我國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已經初具規模,但是相對于海外(例如,歐美地區、香港地區)的這一業務發展起步較晚,在銀行綜合業務當中所占比重相對較少。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可以借鑒海外地區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優秀策略,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創新發展道路。
1.“以服務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海外地區個人理財業務更加注重以服務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當代市場營銷觀念的深化過程中,海外地區商業銀行非常注重對客戶心理模式、思維模式的研究,在個人理財業務當中植入了組織行為學的觀點,讓產品的設計、規劃更加符合個人的需求。只有讓客戶做到真心的滿意,才能夠獲得回頭客,取得產品的長足發展。
2.客戶分類管理,優化市場地位。客戶分級、分層管理在海外市場當中具有更加優秀的案例。綜合性的服務已經不再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而隨著購買個人理財產品人數的增多,那些趨于同質化的產品也不再能夠滿足每個不同背景人的需求。而海外市場將市場進行細分,對每一個人的背景和需求都進行仔細了解,進而設計方案,然后再逐級管理,這種方式是我國應當借鑒的。
3.客戶關系管理制度的優勢。海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成功之處很多都在于對客戶關系的維護。客戶關系維護屬于營銷環節的售后反饋環節。其對于產品的改善、新產品的開發都擁有者巨大的作用。海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客戶關系維護的重點主要有:經常與客戶保持溝通;用戶對個人理財從業人員進行滿意度反饋;售后是否有再次購買期望等等。海外商業銀行將客戶關系維護做足了誠意,大多采用上門訪談的方式,不僅關心理財產品,而且關心客戶生活。
4.重視員工培訓、人才培養。海外商業銀行對于員工培訓、人才梯隊培養是非常重視的。例如,在花旗銀行其組織結構當中就單獨設置了個人理財部門,而不是隸屬于客戶服務、市場營銷業務的附屬部門。將個人理財部門拿出來做,給予大量的資金支持,讓海外商業銀行在人才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擁有了更大的優勢。 5.更為靈活的自助服務系統。海外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充分利用了互聯網、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功能,讓客戶能夠更加快速、方便地了解到個人理財業務的信息。其個人理財賬戶頁給予的宣傳營銷方案也非常簡單,一個收益計算器就解決了問題。對于中國來說,我國個人理財門戶也有很多,但是大多都是廣告宣傳,讓客戶們看得一知半解,白白浪費了雙方時間,讓銀行損失了大量客戶。
三、發展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創新對策
結合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市場發展的特點和海外商業銀行發展的`經驗,作者在此部分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提出具有創新性和實踐性的一些對策。
1.個人理財渠道創新。個人理財業務創立的初始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滿足更多人的真切需要。那么,我國個人理財業務也應當學習海外優秀案例賦予自身多元化發展渠道的功能。個人理財這項服務應當針對不同類型客戶,展開不同的市場影響方案,從而打開多渠道推廣的道路,滿足不同類型客戶需要。我國商業銀行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直接營銷。直接營銷在于與顧客面對面的溝通,在面對面溝通之后,上門拜訪深入觀察客戶居住條件、生活需要也是獲得客戶青睞的關鍵;第二,線上營銷。互聯網的發展讓線上營銷成為銀行業新的利潤增長點,簡潔、直觀、明了的能讓客戶在短暫時間內一目了然,更能得到客戶青睞。
2.個人理財產品創新。個人理財業務開展好壞的基礎在于產品的創新。在現階段我國大多數理財產品停留在最初始、最簡單的狀況下,開發符合民生、民策、民計的個人理財產品才能根植人心。例如,個人理財產品的創新可以將個人住房貸款、個人車貸、個人結婚等一系列能夠解決中國人心中夢想的問題相互結合,為客戶提供成本較低的個人理財產品。
3.人理財制度創新。個人理財制度的創新是行業規范化的體現。在我國宏觀調控影響下,我國商業銀行的年轉化收益率已經趨于平穩。那么,我國商業銀行應當抓住這一契機,立足新的起點,著力完善自身產品監管。對產品的設計、市場營銷、后期客戶關系維護、信息反饋等制度進行重新設計,努力實現“一條龍”服務。
4.個人理財人才創新。個人理財業務領域需要的人才是復合型、綜合型人才。縱觀海外商業銀行的成功無不與其人才策略相關。我國商業銀行也應當積極效仿,設置屬于銀行自身的財富管理中心,就像當初單獨設立銀行信用卡中心一樣,給予這個部門足夠的重視。另外,對于從業人員的培訓,要更加注重綜合型素質的培養,不僅要擁有很好的公關、營銷能力,而且要具備管理、經濟、地理、房地產等知識。對于從業人員的培養還應當從單位企業文化培訓的角度來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培養銀行從業人員專有化、特色化的特點。
四、結語
在吸納海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優秀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我國商業銀行所擁有的資源能力、市場需求狀況,通過結合創新個人理財渠道、創新個人理財產品、創新個人理財制度、創新個人理財人才這四個方面創新發展途徑能夠提高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在國際個人理財業務當中的競爭力,并且建立起我國商業銀行的獨特個人理財業務優勢,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不斷走向國際化、世界化道路。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相關文章: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02-28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15篇02-28
商業銀行發展論文(集合15篇)02-28
農業發展論文11-04
我國商業銀行治理論文10-02
供給側改革對商業銀行的意義論文09-24
旅游發展研究論文08-24
有關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的分析論文01-12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論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