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論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論文1
在當今課改的浪潮中,“有效教學”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字眼,它已逐步走近每個教師的內心深處,并且已由理論學習提升到課堂實踐。記得余文森老師寫的《課堂教學》里面有這樣一句話:“對于學生,如果學生投入的學習,活潑、主動、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受生命的滿足,那學生對你的課就產生了期待,就達到了課堂的有效性。-”其實,學科與學科之間應該是相通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也應該如此,除了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要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掌握教師所教知識。如何落實課標要求,讓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問題.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努力提升教師的個人素質
相對于單純的知識傳授而言,思想教育更有其復雜性。所謂“言傳身教”,這對擔任思品課教學任務的教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人品魅力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東西都取代不了的。其影響是巨大的,深遠的。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學生的主要源泉。這就要求教師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學識和修養,從而讓學生們“親其師,信其道。”
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師應該不斷更新觀念,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吸取新知識,研究新問題,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致力于本學科的教研改革,并且將最新的理論成果運用到教學中去。課堂教學中,老師積極有效的引導,是確保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教學過程是動態的,充滿變化的過程,只有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更多地為學生的“學”而預設,將嶄新的理念預設在教學預案中,在“預設”中體現教師的匠心,如此才能解決課堂上突如其來的“生成”,在“生成”中展現師生智慧撞擊的火花,使“預設”與“生成”與時俱進。教師素養的不斷提高必然會令教師在課堂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課堂上盡情揮灑自己的智慧,展現自己的創造力,讓學生的思維“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
二、深入研究課程目標和解讀教材
教學目標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思品課教師首先要深入研究小學徳育工作的培養目標,實施途徑和教育原則,這是搞好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前提.與此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教材,而且要活用教材。當然,光靠書本提供的素材和內容,往往課堂教學有效性不是那么如意圓滿,必須通過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悉心研究教法,合理整合教學資源后才能將課堂教學有效性充分展示出來,從而通過教師精心的教學過程達成對學生最大的教育成效,使學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作為教師只有在深入領會課程標準、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才能靈活駕御課堂,才能生成更多的精彩!
三、歸納重點,創設情境
擬定教學重點后,我們可以運用讓學生借助實物在現場體驗感受的方法來掌握教學重點。例如:在教學《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中
“紙給人類帶來的方便之處”這個環節。可以先請5個學生上臺分別在“石頭、木板、布、紙、竹子”寫字,并讓他們談談在上面寫字的感受。這樣,學生有了參與,就有了真情實感,談及感受,就會言之有物。如果學生能夠暢所欲言,能夠提出這樣的觀點:“在石頭上寫字很光滑,但是石頭容易跑動”、“在木板上寫字,字變得彎彎曲曲的了”、“在布上寫字,字會散開來”、“在紙上寫字很光滑、很方便,字也寫得很漂亮”、“在竹子上寫字,字寫得不好看”,并且在老師提出“如果要把很多的字都寫在石頭、木板、布、紙、竹子上,你們認為在哪種東西上寫字最方便?”的質疑后,能回答:“紙”,那么在現場體驗“紙給人類帶來的方便之處”這個環節,就能調動學生的視覺觀察、觸覺感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學欲望。讓學生在實物中體驗寫字的感受,比較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能較快調動學生對活動的興趣和關注,進而使學生體會紙與生活的關系密切。因此,給學生一個體驗的機會,就能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思考,在體驗中表達,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四、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它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出發,其內容涵蓋了品德教育、勞動教育、社會教育和科學教育。內容極為廣泛,涉及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兒童的現實生活。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貼近生活。
學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純真的。然而,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發現一些和書本上或與教師所講的相矛盾的現象、事件,產生許多困惑。如果我們的教學不能解決每天遇到的生活問題、情感問題,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價值,在認識這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態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
走進兒童的世界,聽聽他們在說什么;
看看他們在做什么,想想他們有什么困惑,便是我們老師應該做的事情。
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與行為實踐實現的。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直接傳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兒童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是引導、激發和深化兒童活動的人。兒童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親切體驗,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教學時,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組織、安排教學內容和要求,盡量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以外的、無邊無際的生活世界中去,從而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把道德寓于兒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兒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教《城鄉巨變》這一課時,我首先安排在課前先讓孩子采訪爺爺、奶奶,了解家鄉以前的狀況。在上課伊始,我再播放有關家鄉現在狀況的錄像,通過對比,讓學生說說自己了解的家鄉舊貌,緊接著我拋出這么一個問題:你怎么發現的?家鄉為什么會發生這樣大的變化?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論文2
摘要:正在深化的教育改革和實施的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等看成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不可偏重和忽視任何一個方面;而綜合素質提高的關鍵就是思品活動教。育的開發與應用。加強小學生的思品活動教育,是學校、家庭與社會必須共同關注的課題。
關鍵詞:思品活動教育;學科知識;社會生活;開發;應用。
深化素質教育具體到課程改革中就必須實施思品活動教育。可見,思品活動教育在現代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強思品活動教育,尤其是小學思品活動教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
一、更新思想觀念,重視思品活動教育工作
近幾年來,由于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力度加大,學校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經由原來的素質教育要依靠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逐漸轉變為不僅依靠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而且要把思品活動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局面。
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和更新既是教育改革的根本,也是教育改革的難題。教育本身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要求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師應該把學生看成一個個活生生的有發展潛力的人,應該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用自己的人格和精神去感動每一個學生的內心世界。所以,教師要提高認識,從根本上轉變和更新思品活動教育工作的理念。
二、立足校本,民間美術教育進課堂
思品活動作為一門獨立形態的課程,它超越了具有嚴密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的學科界限,它強調了以學生的經驗、社會實際和社會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核心,是一種經驗性課程。我們認為,必須對學校思品活動教育進行合理有效的開發與應用,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學生的發展開辟更廣闊的空間。
學科教學中“因材施教”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師在進行學科教學時必須擺脫教材的全過程束縛,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而思品活動課程其主體性的特點,更要求學校、教師、學生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必須立足校本,凸現學校民間美術進課堂教育特色,讓思品活動課程的開發扎根于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中。
1、確定主體。我校是著名版畫家彥涵的母校。長期以來,學校依托這一得天獨厚的民間美術教育資源,組織學生開展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進課堂實踐活動,在學生心頭埋下了愛民俗、學民俗的種子。
2、人人參與。思品活動課程的主體性除了指向學生層面外,還應該指向教師這一層面,它的綜合性本身就要求全體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開發的實踐、探索中來。
3、重點開發。“課程實施難”是思品活動實施過程中的一大突出問題:時間的問題、教師的指導問題、活動經費的問題等等都制約著這一課程的實施。我們尊重客觀事實,做到既不回避問題,也不懼怕問題,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校內鋪開,與“學科知識”相整合
思品活動是一門高度綜合的經驗性課程,它既需要學生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又需要學生具備知識整合的能力。必須重視學科思品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學科思品活動中提高并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一方面,因為學科思品活動是思品活動課程內容的一部分,二者有聯系也有區別,而學科思品活動具有鮮明的學科特性;另一方面,因為學科思品活動的開展可以補充思品活動實施的不足,有效促進思品活動課程的實施。為此,我們嘗試進行了學科思品活動內容的開發。
1、分學段,編寫提綱。我們成立了由學科分管領導、教研組長組成的學科思品活動開發領導小組,分低、中、高年級段,帶領對應教師,認真學習各學科各年段的教學目標,認真分析教材內容,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尋找結合點和發散點,從“結合學科、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活動準備”幾方面編寫各年段學科思品活動綱要。在綱要初步成型后,組織教師進行二次修改。
2、依據提綱,編寫方案。我們發動全體教師舉行“學科思品活動方案評選”活動。要求每位教師根據自己所任的學科、年級,選擇綱要中的兩個內容,可以是獨立設計,也可以是合作進行。為了充分考慮活動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每個活動方案后面都要求注明“活動注意點”。
四、校外延伸,將思品活動融入“社會生活”
思品活動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這樣的目標使它的活動時空必須向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領域和社會活動領域延伸,活動內容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可知可感的環境中體驗,生發情感,從而促進他們多方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因此,我們在開發民間美術進課堂思品活動特色內容和學科思品活動的同時,注重校外延伸,讓思品活動扎根于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中,賦予思品活動課程更廣闊的背景,讓學生在更大的舞臺中實踐、鍛煉、提高。
1、開發家庭生活實踐內容。我們在原來的學校家長委員會成員、家庭輔導員成員中選擇了一批文化素質相對更高些的家長,要求他們聯系自己家庭及周圍鄰居家庭的生活情況,聯系自己孩子在家中學習、生活、活動的情況,結合家長對孩子教育、能力方面的需求,從一個點出發,提供相關的活動要求、設想、素材。
2、開發社會生活實踐內容。為強化學校民間美術進課堂教育特色,我們把連云港市民俗博物館、連云港市革命歷史博物館作為校外科技實踐活動基地,請他們根據單位、行業、產品開發的特點,結合小學生的學習實踐能力,提供開展校外科技思品活動的內容。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論文3
摘要:
法律和道德兩者的融合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尤其在小學階段應該依托道德與法治課的開發和構建,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法律規則意識和道德情操。因此,教學要依據課程標準聯系家庭、社會、校本課程共同開展,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要注重情境創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
關鍵詞:
道德與法治課;法治教育;融合
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的融合是時代發展要求。當前,我國正向著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的方向邁進。道德與法治課既要教育學生繼承我國優良的道德傳統,做一個有修養的人,又要在課程中有意識地滲透法律法規,并以最簡潔的文字呈現相關法律條文。幫助學生樹立法治意識,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學法、守法,會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從20xx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小學一年級思想品德課程名稱已經從“品德與生活”改為“道德與法治”,并正式走入課堂。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開展法治教育?筆者結合課程標準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并根據自身工作經歷,在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的融合方面開展了有益的嘗試,具體想法和實踐如下:
一、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要依據課程標準,聯系家庭、社會、校本課程共同開展。
現行的課程標準中關于學生在法治意識方面有明確要求。課程目標要求教師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幫助學生建立規則意識和法制觀念。初步樹立民主意識,崇尚公平與公正。
筆者依據課程標準有意識地將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相融合,在每一節道德與法治課上都滲透相關的法律條文,做到法潤童心。如20xx年5月組織的“愛家鄉做守法小公民”主題市級品德學科共同體公開課《請到我的家鄉來》《我是共和國小公民》《法律護我成長》的教學中,向學生宣講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筆者結合學校中草藥校本課程,將中草藥保護內容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如五年級上冊《我為祖先而驕傲》一課,將“中草藥”保護與開發這一小話題融入其中,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感受中草藥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了解《中藥品種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
筆者與學校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法院青少年庭、司法所、部隊廣泛聯系,堅持做好“三結合普法教育”———學校普法加社會、家庭普法。聘請派出所警官擔任學校法制副校長,解放軍海軍戰士擔任學校義務校外輔導員,到學校舉行法制講座(每學期至少兩次),通過學生大力向社會廣泛宣傳,爭取人民群眾對學校普法教育的支持。
二、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
道德與法治課必須聯系學生實際生活講法治,體現“法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
以一年級上冊《學會自我保健》一課為例,教師將書本上的圖片資源轉化為有本班特色的視頻,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習興趣。接著,運用講故事、參加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意識到中國》吸引著學生的好奇心,刺激著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享受美感,同時激發他們對祖國河山的熱愛。教育學生在旅游途中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教育學生做到文明旅游,不觸犯法律,讓學生在體驗中有所感悟。
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的養成,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以上幾種想法和做法所能解決的事,這需要學校、家庭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大門已經打開,在今后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感滲透的同時,一定不能忘記法治教育的宗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的融合始終在路上,教師應在道德和法治兩者的融合過程中不斷探索,依托道德與法治課的開發和構建,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法律規則意識和道德情操,探索出一條適合學校法治教育的新途徑。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有關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論文02-24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03-05
《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08-28
道德與法治小論文(精選9篇)12-23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03-02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03-25
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12-10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09-24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