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課程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綜合實踐課程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綜合實踐課程論文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要以活動促發展,讓學生主動實踐,主動探索,主動創造,大膽探究,敢于質疑。真正走進生活,親近實踐。
一、實踐與文本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最普遍的學習方式是實踐,讓學生實實在在的“做”。但這一種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學習。文本學習是一種符號學習,是對前人積累下來的認識成果通過各種間接學習的方式來獲得。實踐學習與文本學習的關系實際上是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是教師講解與學生自主實踐活動的關系。同時教師一定要注重實踐的深度,要求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真正理解實踐的目的與意義,把握各種不同實踐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領,結合具體的活動情境,恰當地選擇和利用活動工具和相關手段,完成達到活動的具體任務和目的。
活動課中,我們對現有教材作適當改造,增加一些時代信息和與現實生活相關的信息,以促進學生綜合地運用知識,創造性地實踐知識。如我校開展了一次《家鄉小河的尋訪》綜合實踐活動。在進行活動設計時,我們安排了參觀、訪問、攝影、繪圖等,將語文、社會、美術、法律、家鄉環境調查等諸項知識與見聞有機地結合起來,并組織學生進行匯報交流。活動后,大家又展開了“如何保護環境”大討論。同學們積極參與,靈活運用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聲情并茂地表達了他們對污染母親河的不良行為的憤慨,以及要求保護的請求和愿望。這樣的活動,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心智和語言素質,而且得到了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啟蒙教育,培養了綜合素質。
二、突出能力的綜合訓練。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活動積極性,讓他們在“動”中學。因此,教師應把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寓于活動之中。如我們開展“十個一”活動,要求每個學生“發一則現代科技信息”,“收集一條科技小常識”、“提一個科學小創意”,“寫一則讀書筆記或心得”“編一份科技小報”等。活動中,同學們通過各種渠道積極搜集現代科技新信息,收集科技小常識。每個同學都作了讀書筆記,寫了讀書心得,還親自設計科技小報參加“六一”展評。此類活動,學生自己動手,不但學到了許多平時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而且使閱讀和語言實踐能力都得到了訓練。
三、重視活動的實踐性。
在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多種“感官參與”,在“動”中接觸事物,感知事物。如我校小記者團到掇刀義烏市場采訪后,同學們都寫出了300—400字的現場報道,課堂上開展一次評選活動,把評出的優秀報道張貼在宣傳窗中。從這些報道中可以看出,不少同學對如今市場經濟迅猛發展作了很好的宣傳,也有不少同學對市場的一些焦點問題進行如實報道和評論。這種實踐活動,不但使學生能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而且提高了廣大學生采仿、撰稿的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實踐活動的能力,我們還結合地方實際,挖掘地方資源,開展以語文學科為主題的各種實踐活動,來拓寬語文知識運用的時空領域,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生活,關注大自然的情感。如“家鄉小茶館的尋訪”、“荊門‘老萊子’路探源”、“給違規亂闖紅綠燈者的一封信”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開展調查研究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勇于探索、不怕挫折、敢于創新的個性品質。
四、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人的創造力要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來。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我們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交叉活動,通過“發展”途徑進行“提高再創造”的訓練,使創造潛能得到發掘,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如二年級老師設計的.一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找春天》:老師先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春天,尋找春天;然后組織學生說春天,畫春天,寫春天;最后在班里舉行展示會。在這次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展示。這樣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而且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了創新能力。
五、注重學生生活空間,實現學生樂學。
小學綜合實踐課要回歸生活和社會,我們不能將學生老是圈在學校,而要以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為線索,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全面實施教育。引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家庭、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動的組織形式要根據時空的特點,或班級,或小隊,因地制宜。要通過各種生活體驗活動,滿足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和愉悅的同時獲得發展。例如:在教授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斷更新的通信家族》時,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觀察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變化,體會社會進步與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通過簡單的觀察、調查、探究及搜集資料的能力,學會與同伴們討論與合作。
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文本學習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實踐學習完全變成灌輸式的文化學習過程,那么,綜合實踐活動也會名存實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始終保持著學習的熱情,正是由于我們正確處理了實踐學習與文本學習的關系。從而使學生表現出了極強的求知欲望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在實際測量或估算中進行了一次研究性學習,學習過程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印象深刻,正是由于我們沒有只是“紙上談兵”,而是實實在在讓學生去測量,去貼近生活,學習效果才十分明顯。
六、多運用貼近生活的游戲。
游戲是兒童自由表現最明顯的形式,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百折不撓的認證,自由表現和游戲是一致的。心理學家福錄倍爾甚至認為游戲在兒童方面是人類發展的最高表現,因為只有游戲才是兒童心靈的自由表現,是兒童最純潔且純精神上的產物。所以,利用游戲是學生產生興趣的最佳途徑。
在二年級進行長度測量實踐活動中,我運用了游戲的方法,讓學生用尺子丈量自己的課桌、凳子的實際長度,結果同學們的情緒空前高漲,測量物體的能力大大提高,課后很多同學說:“我們太喜歡這樣的課了。”
綜合實踐活動,為沉悶的教改帶來活力,讓學生感受到了開放自主的痛快,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感受,在實踐中獲得新知,也在實踐中形成了意識,鍛煉了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在實踐中得到張揚,讓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實踐中獲得提高。
綜合實踐課程論文2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迅猛發展,高職院校與國際社會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頻繁,留學生數量也與日俱增。然而大部分外國留學生的漢語都是零基礎,對于漢語、中國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如何讓這些留學生盡快適應并融入新環境,學會使用最基本的漢語日常生活用語很關鍵。目前中國高校的對外漢語課主要有漢語綜合、聽力和口語等課程,其中漢語綜合課在整個對外漢語教學的課程體系中占據核心地位,是基礎課程,全面培養和訓練留學生的漢語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筆者以近年來承擔漢語綜合課教學的經驗和感受為基礎,對零基礎留學生的漢語綜合課教學進行了如下探索和實踐。
一、教學內容:以教材為本,為適當補充實用性內容
對外漢語教學是針對母語非漢語的外國學生進行的漢語教學,其性質是外語教學,即第二語言教學。在漢語綜合課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選取一些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引導學生積極訓練,從語音知識、漢字知識和簡單日常對話開始,逐漸增加詞匯和語法內容,由日常生活用語到相對正式的漢語表達,注重培養留學生使用漢語進行社會交際的能力。大部分漢語零起點的留學生在開始學習漢語時,都有著較為急切的求知欲。他們期望課堂上學到的漢語能夠解決他們在日常交往中遇到的語言問題,比如吃飯、購物、坐車、看病等。這就要求漢語綜合課教師適當地增加一些常用的生活用語,緊抓留學生學以致用的心理。這一階段留學生學習、參與的熱情都很高,比如在學“對不起”時,可以補充“沒關系”“不好意思”“沒事”等說法,有的留學生就會立刻指出,對中國人說“謝謝”,他也會回答“沒事”。在師生熱烈的互動交流中,留學生不僅能豐富自身的漢語詞匯提高漢語表達能力,還能在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中學習漢語,自信地去克服自身語音語調、辨識漢字的問題。對外漢語教學不僅是語言傳授的過程,更是文化傳播、推廣的過程。即使是針對漢語零起點的留學生,也要關注中國文化的適當導入。如講解漢字“好”時,告訴留學生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兒女雙全就是好”,一方面增強了漢字學習的趣味性和漢字記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使留學生對于中國人的文化心理有所了解。再如講到詢問年齡時,可以補充多種詢問句式及其應用對象,用“你幾歲了?”問10歲以下的兒童,用“你多大了?”問青年人,用“請問您高壽?”或“您多大歲數了?”問老年人等。雖然有的用法留學生不能立刻掌握,但是他們能夠了解中國文化中尊老敬老在語言上的表現,懂得在實際生活中不同的場合、情境應使用不同的句式。另外,漢語零起點的留學生多是第一次來中國,對于中國的社會文化、風俗人情、文化古跡都充滿了好奇。漢語綜合課教師還可以配合課文話題,增加中國的節日習俗、風味小吃、名勝古跡等相關內容,特別是高校當地的風俗文化、旅游景點等,這些都是留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這些文化內容的加入,不僅活躍了漢語教學的課堂,也增強了留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和對中國的感情。
二、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法,讓留學生快樂學漢語漢語綜合課堂教師應當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留學生快樂學漢語。
第一,創設生動有趣的話題、情境。教師可以依據課文主題設計相關情境,讓留學生分組練習并當堂表演,如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國家、家庭狀況等;也可以發動留學生自設情境,讓他們使用課外所學的語句進行對話;或布置課外題目,課上輪流作口頭報告,如談談自己的中國朋友、描述去某個地方應該怎么走等。這樣的練習方式生動有趣,留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無疑會使他們的漢語學習更有動力。課堂上,我們最常用的是情景模擬法,也就是圍繞課文或所學內容進行模擬情景練習。比如,學完購物的課文,就把講臺課桌布置成商店柜臺,放上事先準備好的各種生活用品(主要是課文中所涉及的),讓學生兩人一組來進行購物表演練習。這種練習有助于學生把所學內容以脫離書本的形式進行記憶,這樣既強化了所學知識,也培養了學生們的角色體驗能力和情景適應能力,提高了他們漢語運用的綜合能力。但在情景設計過程中要考慮細致,除了具體的設計方法外,創設的情景要貼近所教授學生的水平和年齡,易于學生接受,符合學生的心理因素和學習個體的需求,這樣學生便會自主地學習。教授者注意情景運用在課堂活動環節的滲入,才能使課堂氣氛更加生動,達到最佳的教授效果。
第二,開展游戲、競賽等課堂活動。可以組織寫漢字比賽,把普通的聽寫測驗變為寫漢字比賽,聽到漢字或詞語最先舉手的留學生到黑板上寫,寫對漢字最多為勝。讀寫漢字對于漢語零起點的留學生來講是最困難的部分,心理上的畏難情緒和學習中的挫敗會使很多留學生喪失繼續學習漢語的信心。在剛開始接觸漢字的階段,這個簡單的比賽能夠激發起留學生識記、書寫漢字的興趣,而這個基礎打得越好,后面留學生的表現也會越好。還可以多組織一些語音練習游戲,每個留學生代表不同的聲母、韻母,教師隨機念出一個拼音,這個拼音中包含的聲母、韻母兩位同學就站起來,使留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在一開始語音學習時,可以多讓留學生練習一些繞口令。比如大部分留學生的“s”與“sh”不分,就教他們說繞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誰能數準四十四,就請過來試一試。”對這些活動,學生都很感興趣,在輕松的氣氛中能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
第三,借助圖片、卡片、音樂、動畫、多媒體等教具,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不少留學生對很多中國流行歌曲也很喜歡很熟悉,筆者經常看見學生們課下聽中國歌曲。比如在講解中國人的家庭關系和親屬時,可以給學生放《家族歌》以幫助他們理解;在介紹方位詞時,可以教學生唱《對面的女孩看過來》;在母親節到來的時候,教他們唱中國歌曲《媽媽的吻》,用漢語交流關于媽媽的話題。讓留學生快樂學漢語,可以調動和保護其學習漢語的積極性,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并應用于實際生活。唯其如此,留學生才能培養起學習漢語的興趣,愿意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把漢語學好,也才能進入漢語學習的良性循環。
三、教學語言:由純英語向英漢雙語、漢語為主過渡
在漢語綜合課的課堂上,教師最初的教學語言只能是英語,尤其是針對零基礎的留學生,漢語起步階段必須借助英語來溝通和交流。即使每節課補充一些漢語的課堂用語,留學生也不可能很快記住并反應過來,此時教師不必刻意追求雙語教學,隨著留學生漢語詞匯量的增加,應該逐漸加大漢語的使用比例。如留學生學了數字的讀法和“書”后,教師就可以用英漢雙語說“把書翻到第50頁”并輔以翻書的手勢,說過幾次之后,直接只說漢語,留學生就能聽懂了。很多漢語課堂用語在反復強調和使用中給留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就能單獨使用,但是此時的課文、詞匯、語法難度都在增加,要確定留學生準確理解課文、生詞的'含義,掌握詞匯、句型的使用,還是需要借助英語的媒介作用。特別是講解語法時,一些較難理解或是容易混淆的語法現象,用英語解釋還是省時省力。雖然以英語為媒介語能極大地提高漢語綜合課的效率,但很容易使留學生形成對英語的依賴心理,理解漢語詞句時總是先翻譯成英語,再翻譯成其本國語言。所以教師應有意識地在課堂內外使用留學生已學過的漢語詞匯,盡快使漢語綜合課堂脫離英漢雙語的階段,留學生只有更多地在純漢語的情境中學習,才能使他們的語言思維模式完成由本國語言、英語到漢語的轉變。
四、課外實踐:增加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
除了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漢語綜合課外還必須組織留學生參與大量的課外實踐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催生學習動力。光說不練,只能是紙上談兵。每次課后都應該布置一些課下實踐操作的任務,鼓勵他們走出去,充分利用校園內外的真實語境,讓學生去完成,下一節課檢查。比如,學完購物后,除了課上的模擬情景練習外,我們要求學生課下去學校的超市或者附近的市場購買一件生活用品,下一堂課向班級同學匯報購買的經歷。學完中國菜的內容后,就要求學生回到宿舍親自實踐一次,下一節課向班級同學說一下自己做了什么中國菜,做的過程是怎樣的。我院為提高留學生的漢語學習能力還專門組織中國學生與外國留學生開展一對一的漢語學習小組,互幫互助,中國學生幫助留學生提高漢語水平,留學生幫助中國學生提高英語水平,雙方在語言學習的同時又收獲友誼,一舉兩得,形成良好的漢語學習氛圍。此外,還組織留學生一起參加學校組織的運動會并表演節目;利用周末時間組織他們到本地各個著名景點參觀旅游,回來后用漢語寫游記、說經歷,親身感受中國文化,親口敘述身心感受。組織中國學生和留學生成立中外文化交流社團,舉辦校園國際文化節,留學生們教中國學生做外國美食,中國學生教留學生們學做中國菜,然后大家放在一起共同品嘗交流;舉辦中外服裝秀,表演中國武術和外國民族舞。還組織留學生們游覽校園、參觀博物館等活動。這些豐富的課外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讓他們學到了課上學不到的東西,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語言知識,提高了運用漢語的能力。呂必松先生曾說過,對外漢語教學是一種藝術。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創造。教無定法,漢語綜合課教師應該因材施教,針對漢語零基礎留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設計,從具體教學實踐中不斷發掘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及時更新內容,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幫助漢語零基礎留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感受學習漢語的樂趣,讓他們快樂學漢語,提高學習效率,并為他們更高層次的漢語學習打好基礎。
綜合實踐課程論文3
摘要:伴隨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改革也不斷深入,對于職業教育培養的專業技術性人才的要求就更高,社會上不但要技術過硬的專業人才,還需要高素質以及綜合能力很強的人才。語文課程在各個學校內都屬于基礎課程之一,職業學校的語文綜合實踐課所涉及的內容更加廣泛,是包含了閱讀理解以及語言表達,交流等實用性的語文學科。學習語文綜合實踐課,能幫助并指導學生了解更多的學科知識,還能帶動學生學習課外的資源,讓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運用到專業的實踐當中去,從而提升學生們語文學科的綜合素質。所以,語文綜合實踐課對職業學校的學生以及語文教學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將對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進行研究。
關鍵詞:職業學校;語文實踐課;教學問題;對策
職業學校的教育是為了學生服務,幫助并指導學生就業,語文綜合實踐課是職業學校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能夠起到推動學生專業發展的作用。伴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職業學校的語文教育也在改革中找到了新思路,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就是其中一項內容,其打破了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課程當中,不斷地刺激學生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更愿意參加實踐課程的內容,比傳統的語文課堂更生動,更有樂趣。增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帶動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不過傳統的教育體系根深蒂固,短期的改革并不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再加上職業學校更重視學生專業課的培養,學校對于語文等文化課的重視程度不足,這都給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帶來了困擾。
一、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中的問題
(一)教師對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存在錯誤認識。職業學校的性質決定了學校會將更多重心放在學生專業課程的安排上,學校要快速地培養出適應社會實踐的學生,所以在對學生的課程安排上,會更側重于專業課的傳授,要利用更多的實踐讓學生了解專業知識,學習專業技能,并盡快適應未來工作的發展需要。職業學校的指導思想就是要讓學生更好就業,更容易適應社會,在這種指導思想的影響下,教師很難將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甚至有些教師認為語文的好壞不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因此,非常隨意地設置語文綜合實踐課,更有甚者還會占用語文課去講授專業課的內容,語文綜合實踐課的學習時間不夠,非常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鍛煉與培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這門基礎課程要提高到重要的位置上,學生只有通過更多的語文課程的學習才能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傳授語文知識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有很大的幫助,可如果學校一味強調文化課,不能科學地安排語文課程的學習,那么一定會給語文教學帶來阻力。
(二)語文綜合實踐課安排較盲目。很多職業學校的管理人員都喜歡求穩,不愿意嘗試更新的教學改革的
內容,堅持相信經過多年的辦學經驗總結出來的教學方法與教育理念不會過時,不需要嘗試更新的教育模式。因此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并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不能合理地設置課程計劃,導致語文綜合實踐課程停留于表面內容,語文教師對綜合實踐課也沒有清楚的認識,只是將其簡單化,如此敷衍的教學形式無法顯現出語文綜合實踐課程當中展現的綜合與實踐,還有一部分職業學校并沒有語文綜合實踐課程的安排。
(三)學生參與度不高。新課改在不斷的深化,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卻沒有理想的教學成果。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師對于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的理解不夠深入,大都保持著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負責聽從,教師只是生硬地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學生填鴨式的背誦,記錄,沒有欣賞語文課程的興趣,這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大多數的語文綜合實踐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度不高,無法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后導致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也無法體現其價值。
(四)缺少公平的管理和評價體系。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當中,管理和評價體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會影響到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目前我國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中,沒有科學完善的管理和評價體系,監督學生的學習成果時,常常側重在專業技能方面,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則容易忽略,還導致職業教育重視技術而輕視文化的情況出現。另外,沒有制定可行的獎懲方法,這都妨礙了語文教學的改革,以及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的對策
(一)提升對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的認識。伴隨語文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在職業學校的整個教學體系的地位也不斷變化,語文綜合實踐課是帶動其他專業課發展的。社會的飛速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導致社會更需要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職業學校的學生要把握好這樣的機遇,只有學習好母語,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當中去。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師要傳授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還要讓學生展示自身的文化素質。語文教師還要深入研究綜合實踐課程,確定語文綜合實踐課程的目標,突破現有的語文綜合實踐課的瓶頸。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播,將傳統文化與語文綜合實踐課程融合起來,幫助學生很好地學習語文綜合實踐課。
(二)增強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的教師隊伍建設。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內容,不單要調整課程的結構,還要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語文教師在其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實踐課也要求教師有很強的綜合能力,還要有操作能力以及教學素質。因為在語文綜合實踐課當中學生是主體,課程的自主性很強,可是學生的能力有限,又需要得到教師正確的引導。所以教師在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中不僅僅是教師,還具有研究者的身份,教師要研究好語文綜合實踐課的整體思路和可操作的內容,這樣才能更好有提升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的實踐性。教師是引導者還是參與者,有很強的指導性作用。所以要增加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的教師隊伍建設。
(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填鴨式教學,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死記硬背。這樣的傳授方式已經不足以應對時代的發展變化,也不足以應對新課改的要求。要盡快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運用全新的教學理念,要突出語文綜合實踐課的開放性。要讓學生充分有利用其課堂以及課外的時間投身到實踐活動當中去,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提升語文水平,鍛煉其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職業學校的語文教育不是簡單的傳授學生語文知識能力,還要幫助學生為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其功能性更強。因此,要不斷豐富并完善語文教材的實用性,增設實踐內容以及實踐活動,要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通過實踐課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滿足學生出入社會的基本語言需求。
(四)善于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隨著電腦和互聯網的.普及,學校也有了多媒體電腦和互聯網系統,這是寶貴的資源,應該拿來,運用到實際教學之中。利用電腦多媒體的優越性,可以更加直觀和全面地展示一些情景和文本,讓學生享受到不一樣的視聽感覺,這樣比枯燥的講解課本更加生動和形象,有利于學生學習熱情的提高和求知欲望的刺激。讓課堂變得活躍,讓學習的氣氛充滿課堂,這樣才能讓職業院校的語文實踐課教學更上一層樓,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建立健全考評制度
學校要建立起完整的考評制度,定期對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學習成果進行一定的測評,并且要求教師做出相應的改變,來讓學生都能在語文實踐課中學到真正的知識和技能。此外對于教師也要建立相應的考評制度,教師的受歡迎程度,教授學生的學習成績等等這些都是評價的參考,對教師也進行一定的考評,有利于督促教師進行觀念的轉變和自身素質的提高,更好地投身教學之中。
四、結束語
結合上文,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中的問題,是由社會因素和主觀因素共同影響的,職業學校的教師將側重點放在了學生專業技能上,而忘記了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社會的發展和課改的要求,都帶動了教學觀念的改變,要提升職業學校對語文綜合實踐課的認識,要增強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中教師隊伍的訓練,利用新的教學模式去完善傳統的教育方法,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以及實踐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玲.關于中職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的思考[J].廣東教育:職教版,20xx(12):62-64.
[2]張琦.中職語文主題式模塊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考試周刊,20xx(19):20-23.
[3]印波.職業高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研究[J].大科技,20xx(26).
[4]王勇權.職業精神滲透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策略問題研究[J].教育現代化,20xx,4(30):257-258+261.
綜合實踐課程論文4
新課改中,綜合實踐活動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孩子們面前,它如和煦的春風,為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與此同時,過程的實踐性、內容的開放性、參與的自主性和目標的生成性等特點也給我們農村指導老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由于受條件限制,這里多媒體教室、圖書室資料還很缺乏,也沒什么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等校外的課程資源。我們無力開發條件性課程資源,但我們可以重視動態生成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學生和學校以及社區的現實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素材,這是綜合實踐活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課程資源。在綜合實踐課程的開發和教學中,我們要根據自身的特點,緊扣現實生活,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方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在了解社會、了解生活的過程中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一、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
小學綜合實踐課強調有意義的學習,注重知識的獲取和技能的掌握與情感教育相結合,著重陶冶情操,培養興趣。學生的學習內容主要來源于兒童生活實踐經驗,以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選取學習課題,建立與生活目的的聯系,使學生產生情趣,這是維系學習的原動力。因此,就應當使課程和學生的生活相關聯,縮小與學生的距離,選取能讓學生“心動”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越好,范圍越小越好,這樣才會使課堂活動之外的真正探究因這份心動而更加豐富多彩,為學生的知行合一搭起一座橋梁。
“冬天你別跑,和我一起放鞭炮”的童謠還在耳邊回響,春節又一次如約而至。二月點亮的不僅是街道兩旁紅紅的燈籠,還有小孩的眼睛,因為春節注定會讓孩子們的錢包鼓起來。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孩子們的壓歲錢也越來越多。可該如何合理使用壓歲錢呢?大部分孩子都會用這筆錢買一些玩具,零食,但實際上錢花的沒有意義。為了引導孩子們正確、合理地使用壓歲錢,初步培養學生的理財觀念和節約習慣,我們開展了“壓歲錢哪兒去了”綜合實踐活動。孩子們圍繞壓歲錢提出了自己想要調查的問題,并按各自想調查的問題分好組,設計好相應的調查表,又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學校部分同學進行采訪,還收集了一些有關亂花零用錢帶來危害的事實材料。最后,孩子們在交流中紛紛闡明本組對壓歲錢的看法,展示出壓歲錢的使用方案。大家一致認為,壓歲錢是長輩們對自己的期望和祝福,要用它來做有意義的事,有的說要用壓歲錢買上幾本好書,有的說要成立一個“上學基金”,以后上學的學雜費、書本費等一律從這里開支,這樣既減輕了父母的經濟負擔,又做到了自立自強,還顯現出了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心。還有的說把錢存放在媽媽那里,想買什么就寫一份所需用品清單,再估算出大概需要的金額。如果不用,就一直存放在她那兒。
二、把握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融合的鍥機
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不都是獨立于學科教學、獨立于學生現實課堂。我們要善于在自己的學科教學中,選取有利于實現目標的內容加以重組、綜合和拓展,把一些學習環節設計成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綜合地運用各學科知識于實踐活動中,從而實現各學科知識的綜合、學科知識與實踐經驗的整合,以便使學生形成對周圍世界的完整認識和全面體驗。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才能體現出內在的作用,才能避免綜合實踐活動“手拿小旗子、上街兜圈子”浮于表面“轟轟烈烈走過場”的弊端。
例如語文綜合性學習就是綜合實踐活動與語文學科的相互融合。《海底世界》這篇課文憑借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上課時,生動形象、多姿多彩的圖片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一堂課下來,同學們個個意猶未盡。于是,我及時地把握住這次機會,帶同學們走進了微機室。同學們分小組合作,收集了大量的有關海洋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視頻資料,又將這些資料整理成講解稿,在組長的主持下交流修改定稿,并在每一小組中選出一名組員代表本小組發言。活動過后,我要求同學們以日記的形式寫了當“小解說員”的體會,克服困難的艱辛,有享受成功的喜悅,還有一些膽小沒能走上演講臺的同學也表示,以后也要勇敢地表現自己。
科學課里,大自然就是我們永遠都學不完的“大教材”,孕集著許許多多知識和奧秘,里面活生生的蟲、魚、鳥、獸、千姿百態的'花草樹木,瞬息萬變的電閃雷鳴和不斷風化的巖石土壤等都是學生用以探究的對象,假如這些探究只局限于課堂上,單憑標本、直觀教具或課件演示是遠遠不夠的,這樣既會束縛學生探究的思維空間,又會造成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減弱。只有讓孩子走出課堂,更多地到廣闊的大自然去開展活動,去學習科學知識,培養勇于探究、勇于創新的理想素質,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獲得更豐富的知識。
例如在研究“動物的生長”這個問題時,我們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實驗小組,到學校附近的池塘邊、水渠里去捉來小蝌蚪,帶回學校邊喂養邊觀察。為了真實了解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和成長時具備的條件、我們還把這些小蝌蚪分別養在兩只玻璃缸里進行對比實驗。孩子們耐心地等待著小蝌蚪的成長,觀察著小蝌蚪每一點細微的變化。通過這次試驗,孩子們進一步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長和發育情況,也激發了孩子們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利用農村當地資源,讓綜合實踐活動走向社會
陶行知先生說:“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會上去,以社會為學校。這樣,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來。”社會是個大舞臺,更是一本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活生生的現實,也為孩子們的活動貢獻出了比教科書更詳盡、更感性、更生動、更富有人情味的環境。只有把社會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在社會中學習“社會”,才能提高學生認識社會的能力,使課本的知識變得“活”起來,在社會中得到拓寬、發展、延伸。
農村雖沒有城市的繁華與熱鬧,卻自有一方廣闊的天地。農村的孩子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如畫的大自然就是他們的搖籃。稻花的幽幽清香,桃李的酸甜可口,蠶豆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蠶兒入眠、蛻皮、吐絲結繭,這里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生活風俗都可以成為我們可利用的資源
我們可以結合農村時令開展活動。在農村,一年四季的色彩分得最清晰。抓住農村時令特征明顯的資源優勢開展野外實踐活動,帶領孩子們親近大自然,有利于激發他們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秋天到了,金黃的稻子成熟了,潔白的棉花從棉果里鉆了出來,村頭柿子樹上的柿子笑紅了臉,我們班開展了季節性很強的主題實踐活動“成熟的秋天”,孩子們走進大自然,尋找秋天,歌詠秋天,甚至跟大人們一起收稻子、采棉花、摘果子,在活動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驗勞動的滋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還可以結合地方特色開展活動。例如劉河漁業的蓬勃發展。為此,我們學校高年級專門開展了保護漁業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采訪了漁民,調查、了水質的全過程,通過采訪、上網查閱等多種途徑獲取了保護水資源的各方面資料,用孩子們的話說:“通過這次實地調查、采訪、研究,我不僅了解了巢湖的歷史、魚的種類,而且還親自拉了一網魚,還有劉河的銀魚文化、焊粑粑文化以及社會環境、社會生活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綜合實踐課程資源的一部分。我們要通過各種社會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了解社會的現狀,認識周圍的生活環境,讓學生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往,鍛煉自己勇于參與、大膽實踐的品質。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培養學生養成收集、分析、整理信息、交流思想和發現、安排和組織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學校均有著自身的優勢,不僅條件優越的城市學校,條件相對缺乏的農村學校也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不是完全預定的、不可更改的,它應當而且必須擺脫傳統“教材”及其知識的局限;“主題”不是現成的結論,而是一個不斷生成的過程,它只提供一種指南和一些范例,具體內容則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去充實。作為綜合學科的教師一定要努力為學生開辟學習的空間,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以及大自然等一切可利用的資源,讓學生無時無刻不處在探究之中。只有這樣,新課標創導的教學理念才能真正轉化為學生學習的行動,學生才能在學習中享受快樂。
綜合實踐課程論文5
初三思想政治課的綜合復習工作是一項復雜艱巨的工程,如果方法得當,一位政治老師可以上五個班,并且學生的成績可居全縣首位。反之,一位老師上兩個班,而且學生的成績相差甚遠。通過本人的實踐,以下幾種基本的復習方法,供同行參考。
一、根據教材特點,構建知識框架
初三思想政治課教材較之過去有了很大幅度的調整,突出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減輕了學生作業負擔,充實了教材的時代內容。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首先共同構建每塊知識系統,接著倡導學生根據本章本節的.知識體系,自己去詳細讀書。
二、抓住中心,突出重點,貫穿主線
初三政治課的復習過程,要貫穿教材主線“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教師無論是按單元復習還是分類復習,都要根據主線,體現教材主題。
復習同時,教師也要始終抓住“社會發展常識和我國基本國情、國策的教育”這個中心,突出“國情、國策部分”這個重點。應該要求學生弄清楚,抓住重點。
三、知識歸類,強化內在聯系
復習工作也可以從橫的方面組織復習,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橫向復習主要把散布在各課中的相似相關的知識集中復習。平時學新課時,即使是學同類的知識,都是遍布各個章節。復習時必須指導學生把他們歸結在一起,這樣,比較才能鑒別類別,同時也把知識記得清楚明白。會考的考查難度比較大,教師要抓住其內在的聯系提示本質,教會學生突破思維模式的束縛,化繁為簡,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就能較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合社會熱點,滲透德育功能
歷年會考都會有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去作材料分析題。目的是考查學生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性和針對性,滲透德育功能,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復習時取熱點材料題目,教會學生把材料與教材中的觀點聯系起來,有時一道材料題,考查學生所學政治思想內容中的幾個觀點。同時也是考查學生的幾個方面的德育精神。因此,在進行思想政治課學習時也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也十分必要。
綜合實踐課程論文6
[論文摘要]音樂欣賞教學是高等教育職業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完善大學生生理素質和心理素養的重要手段。在高職院校開展音樂欣賞教學應當突破傳統的、單一的“聽賞”方式,采取具有時代特征的、能夠調動多重感官參與的、多層次多角度的綜合性欣賞教學,以滿足當代大學生的知識需求。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音樂欣賞綜合性音樂教學
近年來,音樂教育成為提高國民素質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日益被人們接受。音樂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使人在實踐中得到全面、自由的發展,它對健全人格、愉悅人生、培養豐富的情感世界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開展音樂課的諸多積極作用,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了音樂欣賞課程。但是,傳統的音樂欣賞課往往采取單一的“聽賞”樂曲的模式。聽賞之前,教師針對即將要欣賞的音樂作品做解釋,如創作背景、作曲家生平、作品內涵等,然后進入聽賞程序,這時學生大多會趴在桌子上,有的學生聆聽音樂,有的打盹,還有的學生任由思想的野馬脫離了韁繩隨意馳騁……
誠然,介紹音樂作品的背景與內涵對于音樂欣賞是重要的,但由于當代大學生知識面較寬,文化素質較高,因此在音樂欣賞課上,教師單一講解音樂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功底,將各種藝術形式同音樂結合起來,使音樂欣賞形式綜合化。應采取綜合形式的音樂欣賞教學,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多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避免音樂欣賞課流于形式。
一、實施綜合性音樂教學的必然性
近幾年,教育領域提出了“學科綜合”的新理念,我國第八次課程改革明確提出了“提倡學科綜合”的教學要求,并進一步闡述了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這一理念的提出,無疑是對傳統音樂教學觀念的一大突破。“學科綜合”體現了現代教育的一種發展趨勢,是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回歸,是以人為本教育的具體體現。
人類知識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學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研究表明,人類學習最有效的方法是綜合、整體地進行學習,也就是多感官、多角度、多領域綜合地進行學習。關于這一點,已經在各國教育界中達成共識。如美國教育專家艾伯利斯、霍弗在《音樂教育的理論基礎》一書中就闡述了此觀點:“實質上,所有能提供審美的和人文學科經驗的藝術都是相互關聯的,所以學校課程應該為提供相關藝術的經驗留有一些機會。……把各種優秀的藝術作為一個整體,來發展對藝術在較高和較廣的境界的理解。……學科越是深入融合到學校的整體教育方案之中,就越能成為有意義的基礎的學習內容。人類需要發展對于周圍世界的美的敏感性和鑒賞力。當一個人開始理解其他藝術形式的審美價值時,他對音樂的美學價值的和敏感性也就提高了。”此外,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貝尼特·雷默在他的《音樂教育的哲學》一書中提出了“綜合審美教育”的概念,他認為“每種藝術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音樂中有旋律、和聲、節奏;繪畫中有色彩、線條、質感;詩歌中有比喻、形象、韻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每種藝術都可以借用其他藝術的要素,再與自己的領域同化,而許多藝術又可以借用非藝術界的要素,加以藝術地運用,轉化成表現素材”。由此可見,追求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已成為當代教育家關注的焦點。
音樂教育應該成為音樂與各學科間聯系的紐帶,通過音樂與其他學科的綜合性教學,促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和理解音樂,通過以音樂為本的學科綜合性教學,改變過去學科教學之間的相互分離的現象,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他們的視野,全面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進而提升審美教學的質量。此外,教師在音樂教育過程中適度的啟發和講解,可以使學生明白學科交叉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從而促進他們在其他學科學習上的融合,既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又培養學生其他方面的素質。
二、實施綜合性音樂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
眾所周知,自從有人類文明史以來,歌、樂、舞便緊密結合于一體。既然人類早期的音樂活動形式是綜合性的,音樂的雛形是融合詩歌、音樂、舞蹈于一身的綜合體,那么我們在欣賞音樂時就不能完全把音樂同其他藝術割裂開來,而應該把音樂作為文化藝術的一部分,把目光投向音樂背后深厚的文化背景,從與其相關的多元文化角度來聆聽音樂、感受音樂,打通我們的視、聽、味、嗅、觸覺,全身心投入來感悟音樂。音樂同其他文化藝術門類的結合方式眾多,以下將從四個方面闡述:
1.音樂同文學聯姻。繆斯神殿中最動人心弦的兩個藝術門類——音樂和文學,伴隨著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十九世紀德國著名抒情詩人海涅說過:“語言的盡頭便是音樂的開始”,由此可見,音樂是文學的一種延伸,一種補充。在我國,音樂同文學相融合的形式兩千多年來依然存在,詩歌一直是文學史的主流。從“詩歌”的字面意思我們就不難看出,我國“詩”與“樂”自誕生之日起就緊密結合在一起。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每一篇都可以合樂歌唱。《尚書》中“詩言志,歌詠言”形象地指出了詩與歌的.內在聯系。縱觀中外優秀經典音樂,無論是起源于兩千多年前的東方詩歌,還是流傳于公元前八世紀的荷馬史詩,或是后來發展成熟的16世紀意大利歌劇以及19世紀浪漫樂派的交響詩,很多杰出音樂作品都同文學作品相互聯姻、血脈相連。
由于當代大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是多渠道、多角度的,他們的知識面相對較寬,因此在高職院校的音樂欣賞課上,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文學知識,結合與所欣賞樂曲相關的文學作品,開拓學生的審美視野。如在欣賞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前,教師先向學生介紹18世紀德國詩人席勒和他的詩歌《歡樂頌》,當吟誦到“只要在你溫柔的羽翼之下,一切人們都成為兄弟”之處時,適時地播放貝多芬的終曲樂章,讓學生在輝煌的樂章中真切感受到超越時代、超越種族、超越地域、超越國界的人間大愛。席勒詩詞中的文字生動地界定著音樂的情感,反過來,貝多芬式的震撼樂音又烘托著詩歌的意境,二者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2.音樂同哲學結合。馬克思說過:“藝術、哲學和科學是人類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雖然音樂和哲學藝術掌握客觀世界的方式不盡相同,音樂是用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哲學是人類對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但它們所掌握的對象都是同一個客觀世界。哲學代表著人類理性思維發展的最高形式,音樂代表著人類感性思維發展的最高形式,兩者共同建構著人類絢麗多彩的精神王國。那么,如何用具象的音樂來表達抽象的哲學呢?其實在浩瀚的音樂海洋中也不乏用音樂來表現哲學的實例:如在介紹理查·斯特勞斯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哲學家尼采的同名散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部著作是尼采里程碑式的作品,幾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在這部哲學巨作中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讓“超人”出世。教師在充分的理論鋪墊之后,讓學生聽賞這首關于抽象思想的音詩。理查·斯特勞斯完全采用尼采論著中的標題作為自己交響詩中各樂章的標題:“隱居人”“極度的渴望”“歡樂與熱情”“死亡之歌”“科學”“康復”“舞之歌”和“夜游者之歌”等八個樂章,斯特勞斯賦予這首音詩戲劇性的音樂沖突,可以說作品的梗概是尼采的,然而內容和細節上屬施特勞斯的風格。學生在這樣一部經典音樂作品中,不但得到美妙樂音的滋養,同時對尼采的哲學有了全新的認知,通過細膩感性的音樂,多層次、多角度地理解抽象理性的哲學思想。
3.音樂同繪畫攜手。音樂與繪畫是藝術領域中兩種不同的門類,從藝術的存在來劃分,音樂是時間的藝術,繪畫是空間的藝術;從藝術的運動方式劃分,音樂是動態的藝術,繪畫是靜態的藝術。然而,音樂和繪畫又存在著許多相通之處,兩者借助不同的媒介物,用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段,向人們傳達著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容。音樂史學家安勃羅斯曾經說過“音樂是心靈狀態最偉大的畫家,也是一切物質最不高明的畫家”,道出了音樂和繪畫藝術的關聯。如說繪畫中的術語“色彩”“色調”和“線條”等詞時常作為音樂用語出現在音樂評論中,而音樂中的術語“節奏”一詞也經常用于界定繪畫中的風格。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牛頓曾對樂音的振動頻率及顏色的波長關系作過研究,他認為音樂中的C、D、E、F、G、A、B七個音的音高分別同繪畫領域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相對應,這也給音樂教育工作者們試圖將樂音同色彩相結合提供了理論依據。我國著名音樂教育家趙宋光先生曾經明確提出,當前不僅要努力克服聽覺(音樂)與視覺(美術)彼此分割的傳統習慣,還應注意對一向被忽視的薄弱環節予以特別關懷。
當欣賞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斯克里亞賓的交響詩《普羅米修斯》時,可以嘗試把各種調性與具體的色彩相對應,如用白色、紅色代表c大調;棕色、金色、橙色、玫瑰色代表G大調;黃色代表D大調;玫瑰色代表A大調;藍寶石代表E大調等。教師可以效仿斯克里亞賓的做法,用投影做成七色光鍵盤,把色彩投放到幕布上來配合音樂,以產生聽覺與視覺相結合的藝術效果。學生在這種雙重感官的刺激下,能夠對這首交響詩有進一步的了解。
4.音樂同戲劇聯袂。音樂同戲劇天生就有著不解之緣,我們知道,現存最早的戲劇產生于公元前五世紀的古希臘,戲劇產生的基本元素之一就是屬音樂范疇的民間歌舞。此外,在古希臘時期上演最頻繁的戲劇中總有“歌隊”的助威,一方面對戲劇起著烘托氣氛的作用,一方面擔任著大幕的職責。由此可知,音樂和戲劇有著必然的種種關聯。因而,教師在設計音樂欣賞課時就要考慮將戲劇元素融入其中。如設計欣賞19世紀浪漫樂派大師瓦格納的音樂戲劇《尼伯龍根的指環》時,就要著重強調音樂同戲劇的結合,兩者相互依托,相互協助,這時音樂是手段,戲劇是目的,音樂與戲劇共同聯手為“樂劇”的發展推波助瀾。
由于大學生生理、心理都已趨向成熟,具備了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并且具有旺盛的求知欲望,此時期的音樂欣賞課程應當充分挖掘音樂的文化內涵,加強音樂與其他藝術和相關文化的聯系,這為接受綜合性的文化積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建立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滲透是當代教育發展的趨勢,音樂欣賞課程也在探索綜合性教學的過程中體現其學科價值。音樂是人文的,因此不應只是單純追求知識技能,而應該追求對文化品格和精神內涵的感受和理解。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音樂常常讓我們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和精神的超越,我們應借助音樂獨特的藝術魅力,聯合一切相關知識領域,深入挖掘音樂文化內涵,通過有限的課堂欣賞教學擴展學生無限的藝術視野,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音樂修養和文化素質,陶冶高尚的藝術情操,最終達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綜合實踐課程論文】相關文章:
綜合實踐課程論文(精選6篇)06-12
綜合實踐課程說課稿07-12
小學生綜合課程設計實踐的論文04-22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人文性論文02-25
綜合實踐的論文03-20
綜合課程設計論文04-10
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總結06-10
課程綜合實踐個人總結11-21
課程綜合實踐報告范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