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應怎樣適應新課程
高中英語課程改革正在逐步實施。從以往的教學大綱到現在的課程標準不僅是術語上的變化,也不僅是總體框架和體例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英語教育理念的變化。這種變化會引發英語教學領域一系列的革新,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高中英語教師如何適應新課程是目前亟待研究的問題。
一、更新觀念,順應形勢
新課程標準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制訂的。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更新教學理念。
1.改變教師觀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英語教學的焦點不是教師如何教,而是學生如何學的問題。因此,教師應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師不再是演講者,而是課堂活動的設計者和參與者。教師要在教學中運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幫助學生發展學習策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還要在教學的各個方面做好示范,與學生一起投身于感知、體驗和合作探究的活動之中。
2.改變學生觀
高中階段的英語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其重要目標之一是培養公民的外語素質。除了為高等學校輸送合格人才外,高中英語教育更重要的是滿足學生心智和情感態度的發展需求以及高中畢業后就業、升學和未來生存發展的需要。中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其教學目標應該是絕大多數學生能夠達到的。學生學完基本的必修課程后還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選修某些課程。
高中英語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創新精神。整個教學過程都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均已被列為英語課程目標,旨在讓所有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也讓所有學生都學會學習。例如,七級情感態度目標要求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有較強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語進行交流與表達;能夠克服英語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愿意主動向他人求教;在學習中有較強的合作精神,愿意與他人分享各種學習資源等。英語學習的學習策略主要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等。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和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他們的興趣和愛好選擇教學材料。在每個教學環節教師都應以學生的需要為依據,充分考慮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狀況、學習潛能和學習風格等方面的差異,因材施教,分層要求。
3.改變教材觀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被動接受的現象十分普遍。這樣的課堂缺乏生氣,學生學得被動。在新課程理念下,英語教師應善于利用教材中的語言材料,挖掘其中蘊含的語言和文化知識,設計各種課堂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雙向交流,實現教學互動。
根據新課程標準編寫的教材給了教師很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教師可以對教材進行合理調整,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這也符合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材觀。例如,教學SEFC Book 2A Unit 4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如下探究性學習任務:
(1)調查了解某些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和條件;
(2)收集有關滅絕動物和瀕危動物的資料;
(3)提出保護這些野生動物的具體措施。
這樣的教學活動可謂一舉兩得:學生收集的資料可以為教學增添更多的資源;而探究性學習則提高了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改變評價觀
傳統的評價觀以測試為唯一的評價形式。新的評價觀認為,英語教學的評價包括非測試性評價和測試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等不同形式。新課程評價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實現評價的多元性、多樣性和可選擇性,讓評價體現人文關懷,全面評價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新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學目標做了更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界定。它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其中一些教學目標是難以用測試的方式和量化的形式來評價的。而形成性評價既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興趣、態度和參與程度,又注重學生的能力、素質和發展潛能。因此,教師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要注意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二、練好語言基本功。提高教學技能
教學是一種較為復雜的活動,它包括科學性、知識性、文化性、交際性和情感性等因素。
1.英語教師必須練好語言基本功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例如,七級目標中的“說”要達到能用英語進行語言實踐活動;能根據命題,稍做準備后作簡短的發言。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英語專業基本功,尤其是要有標準的語音和語調。教師的語音、語調準確,學生才能正確模仿,也才有更扎實的基礎進一步學習英語。
2.英語教師必須運用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方法
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有直接影響。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學生、內容和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這四個因素相互作用,呈動態發展。大多數根據新課程標準編寫的教材都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語言觀設計了新的語言學習項目。這些教材代表了一定的教學目的、教學目標、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新編教材是無法展示它的新意的。例如,牛津版教材每個單元都設置了Project項目,由閱讀材料和完成項目的四個步驟(調查、走訪、討論和文獻檢索)組成。這顯然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屬于探究性學習。教師必須指導學生走出課堂,分工合作,通過上述四個步驟完成一個特定的課題。人教版教材每個單元都設置了Summing Up和Learning Tip項目,這為學生活動提供了明確的話題,也為教師采用任務型教學途徑提供了條件。
無論教師采用何種教學方法,都必須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遵循以下基本教學原則:
(1)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互動。
(2)運用開放性學習方式,讓學生參與各種有利于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的活動。
(3)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開展創造性學習和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的活動。
(4)注重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5)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具有文化意識和跨學科意識。
(6)注重發揮評價的多種功能。
3.英語教師必須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英語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已成為必然趨勢。多媒體課件可以生動、形象地呈現教學內容,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使學生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保持興奮,集中注意力;同時也有助于加快教學節奏,增加信息輸入量。例如,在教學牛津版教材Module 2 Unit 1 Word Power時,對于space exploration的內容,教師通過口述或板書是很難表達清楚的,而多媒體課件可以將這些內容清晰地呈現出來:solar system,earth,Mars,rocket,launch tower.space shuttle,spacewalk等。
4.英語教師必須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師必須按照新的教材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這里所說的創造性包含三層意義:
(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和收集文化背景、文學藝術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內容。
(2)引導學生對課本中的某一話題展開查閱、討論、研究和練習活動,讓學生得出自己的研究結論。
(3)以課本為中心搜集或編寫補充材料,包括閱讀材料、活動材料、練習材料和測試材料等。這種創造必須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教師自編的材料要適應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同時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三、培養自己的情感態度,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新課程下的英語教學是師生互動和雙向交流的過程。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情感態度才能教好英語,才能與學生交流,也才能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應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
首先,教師要熱愛本職工作,對英語教學充滿熱情和信心,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奉獻精神。
其次,教師必須發自內心地愛學生,以熱切的期望、真誠的鼓勵和恰當的評價不失時機地影響學生。
第三,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在心理上接受自己是語言學習活動的參與者,而不是活動的主宰者;同時也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于學生的質疑,教師要耐心地啟發和誘導,不能急躁、責備或埋怨。由于課堂是活動式和開放式的,因而隨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所以教師應靈活、恰當地處理課堂中的各種偶發事件。
最后,英語教師必須博覽群書,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四、研究評價方法,提高評價能力
1.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八條評價原則。這八條原則更新了以前“測試=評價”的觀念,建立了新的評價模式。八條原則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各類評價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實施評價時應以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為出發點,應有益于學生認識自我和樹立信心。圍繞這個中心原則,教師在實施評價時必須建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體系。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適當的評價方式,設計不同層次的評價目標,并允許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評價方式,以利于他們充分展示自身的優勢,讓水平不同的學生都能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2.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新課程標準理順了教學、評價和考試的關系,倡導評價與教學融為一體,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妥善結合,即通過多種評價手段對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興趣、態度和參與活動的程度做出評價,對他們語言的發展狀態做出判斷,對他們的學習嘗試給予肯定。依據新課程標準編寫的新教材都注意到了教學和評價的可操作性。比如,人教版教材采用了任務型學習的新理念,設置了ListeningTask.Speaking Task和Writing Task等項目,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給予評價。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很難用終結性測試等量化手段進行評價,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科學的方法才能檢測學生的語言發展狀態和趨勢。
形成性評價可以采用描述性評價、等級評價或評分評價等形式。形成性評價應貫穿于多種活動過程之中,并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有些依據新課程標準編寫的教材已經設計了自我評價的項目。例如,牛津版教材每個單元都設置了Self-assessment板塊,讓學生對單元的各個學習項目按五個等級進行自我評價,并算出百分比。教師要利用這一項目指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并為下一步學習制定計劃。形成性評價可以評價學生的諸多能力,如自主收集信息的能力、處理和整合資料的能力、與人討論與溝通的能力、組織與協調能力以及有條理地展示學習成果的能力等。
3.注重評價技巧和評價語言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想恰如其分地進行評價,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四點:
(1)課堂設計要合理,評價要易于操作。
(2)課堂活動的認知水平和完成任務的要求要適當,不可太高。
(3)教師在參與過程中要注意每一個學生的參與程度和情感態度,注重鼓勵和引導。
(4)教師的評價語言要豐富多彩,方式要多樣,可以用表情、手勢和眼神等代表教師的語言。當學生表現較好時,教師可以用以下評語:
I think you deserve the highest praise.
You reauy did a good job.
Your presentati on is wonderful.
當學生活動不太順利時,教師可以說:Don't worry.I'm sure you'll do better next time. That's better than I could do.
There's nothing to feel discouraged about.
當學生缺乏參與活動的勇氣時,教師應如此鼓勵:
Cheer up,boy!
We feel you should go ahead.
You have our whole-hearted support.
4.變換終結性評價方式
新課程標準提出考試是評價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手段。因此,考試這一評價方式也要按照新的評價觀進行調整。評價不一定都要以分數來衡量。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也可以采用教師寫評語、評等級、學生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等方式。從“測試”到“評價”在觀念上是質的飛躍,只有充分認識新理念、新要求和新目標,才能真正卓有成效地實施評價。
【教師應怎樣適應新課程】相關文章:
怎樣讓孩子盡快適應上學節奏02-23
怎樣讓小班新生適應幼兒園02-27
怎樣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學校生活02-23
換了新老師孩子怎樣適應04-28
怎樣讓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生活04-30
淺談在新課程改革中該怎樣說課02-22
新課程理念下怎樣講好試卷講評課論文06-13
中學語文教師對新課程教材的適應性論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