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論文經典15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論文1
一、改善教學方法,開展游戲化教學
新課程改革強調,小學數學課堂應當充滿趣味性,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展自主探索和創新的意識和能力。一般地,趣味性教學往往與游戲教學關聯,因此在構建小學情景化教學課堂時,教師應當積極嘗試游戲教學法,將數學課堂與游戲結合,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數學,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也能玩游戲。比如在教學小學低年級數學“報數”時,筆者讓學生從1開始報數到99,在報數過程中,規定遇到“5”及“5”的倍數時,要跳過該數字,如果學生報錯數時,就懲罰他們為其他學生表演節目。這樣一輪下來,自然有學生存在報錯現象,于是他們又表演起唱歌、跳舞、繞口令等節目,整個數學課堂仿佛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學生唱跳玩樂,既達到了本節數學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而且助于學生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然,游戲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教師還可以針對不同學科知識,設計出各種趣味性十足且形式各異的數學課堂游戲,參與游戲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人為主,也可以小組形式進行。在學生進行游戲過程中,教師切不可完全放任不管,聽之任之,這樣不僅不利于推進游戲的進程,而且不利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所以教師要從旁指導和監督,對學生游戲過程中偏離課堂教學主題的現象要及時糾正,讓游戲環節與數學知識內容緊密結合,真正實現寓教于樂。
二、借助童話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教學情境創設是情景化教學的核心,也是學科教學的'有利“武器”,好的情境創設能活躍課堂氣氛,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環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問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教師在提問題時要充分抓住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如何進行有效、恰當的提問,如果所提出的問題方式不對或者受其他方面的因素影響,導致學生對提問絲毫不感興趣,那么提問就淪為形式,徒勞無功。對此,教師在提問時,可以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故事,將問題寓于童話故事中,創設出童話式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融入童話情景中,與童話主人公一起分析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時常采用童話故事導入課堂教學的方式進行問題情境創設。比如在學習除法相關知識時,筆者就跟學生講道:“在一個山谷里面住著一群小精靈,一天,精靈族長帶著一大堆的蘋果準備分給精靈們,精靈族長對小精靈說:‘我給你們每人分兩個蘋果’。愛吃蘋果的精靈們想要多點,于是要求族長多給,族長無奈地說道:‘那給你們20個蘋果分給你們10個精靈’。精靈們想了想覺得還是不夠,于是又要求更多,最后族長生氣地大聲吼道:‘給你們200個蘋果分100個精靈’。這回精靈們終于滿意了,得意洋洋地以為自己占了個大便宜,可誰想到……”到這里,筆者故意賣了個關子,讓學生思考結果是什么。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與討論之后,筆者與學生一道探索得出:精靈其實沒有占到便宜,每個精靈最終得到的蘋果只有兩個,因為被除數的除數增加相同的倍數,它們的商不變。
三、結語
綜上所述,情景化教學方法作為小學數學創新教法中較突出的一種,對于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等,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當有效地將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
數學論文2
根據當今國內教育形勢發展的需求,國家相關教育部門以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思想為指導,為適應時代需要和實現初中素質教育教學目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相關實驗工作漸漸地逐步進行了科學、有效的實施,并將在此基礎上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教學過程是有效地實施課程的基本方式所體現。就數學教學過程而言,從教學過程來看存在著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對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過程進行相應的探討,尤其是初中數學高效率的教學過程,對于實施新課程,有效推動素質教育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其高效率體現在傳授知識的有效性、學生模仿老師做題的快速性和準確性,對付考試的靈巧性。本人認為,新課程理念下高效率的教學過程不僅是有效傳授知識的過程,而且是特殊形式的認識過程,是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相互制約,統一協調的過程,是在最少的時間里使學生的知識、技能、智力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有效提升的過程。如何提升初中數學教學過程的'高效率呢?本人就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得出了以下研究成果和結論。
一.對學生實施有效知識教育、科學規范的研究數學新課程
教材曾經簡單、單一的一度被理解為規范性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只要按教學大綱傳授教材內容就可以了。然而,現如今初中數學教材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已經做出了很大的改動,就連課程體系都已經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這對所有教師與學生來講意義是不同的。而且就數學本身而言,數學學習中的“再發現”比其它學科難。所以需要教師以“學生發展為本”重新有效地研究新課程,重組、活化教學內容,以滿足學生不同階段的成長需求、發展需要。
二.師生密切配合,提升數學教學創造性
如何正確處理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教與學生學的關系,是長期以來教學理論屆長期議論的話題,也是值得進一步探討、鉆研的問題。以前的教育學者總是把教師擺在中心位置,過分聲明教師的主體地位和領導作用;現在的實用型學者則把學生擺在中心位置,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主觀能動性。其實在教學與學習的過程中無論是以老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為中心,都要遵循學圍繞教轉的原則,實際上,教學效果如何完全取決于教學過程中師生間的互動效果。
三.讓學生獨立思考、自覺體驗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育把教育目標單一地理解成是傳授專業知識與訓練學科技能,如此一來學生課堂的一切盡在教師掌握之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往往因此而被泯滅、無法真正的發揮出創造性和應有的情感性。這也成了往屆初中生在考試過程中出現了高分低能的原因。新課程強調把“思考還給學生”,目的是讓學生經歷知識發生、發展和形成結論的豐富、生動的思考、探索過程,從而在這個過程中有效培養和鍛煉數學思維能力,獲得積極地情緒生活和愉悅的情感體驗,提高綜合素質。
四.在新授中有效發輝學生潛力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生知識拓展,認知結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第二個階段是學生數學學習素質的提高。第三個階段是學生的應用、創造、發現等綜合能力的發展。我國不少數學教師只重視理論卻忽視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新課程數學教材中出現了很多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內容,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們要轉變舊觀念,在實際教學課堂上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對于學生的創造和發現能力的培養,不能停滯不前。新課程中,出現了研究性課題,這些對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老師克服惰性心理、積極鉆研教材,將一些新穎的生動的生活實例帶入課堂新授部分,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自我提問、集體解答,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進而讓學生對每一堂新授課都有不一樣的深刻記憶,從根本上讓學生學會知識的運用。
五.對學生實施德育、智育、美育,促進身心協調發展
結合數學教材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初中數學教材中如勾股定理、楊輝三角等都是反映愛國情懷的典型例子。教師應緊抓這些內容,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今數學家的事跡以及他們的光輝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從教材內容看,數學體系中常見的如:一次函數與二次函數、方程與不等式,通過講解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培養學生對事物間存在的聯系轉化等觀點。由此可見,數學教學中不僅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讓學生接受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結合數學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性、頑強性、創造性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現如今科技對人類的要求更高,需要學生具備有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鼓勵學生扎扎實實地系統學習知識。同時,通過幾何證明題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獨立思考以及嚴謹、有條不紊的科學態度。在數學學科教學中,美育是以人為對象和載體,體現了“育人”功能與目的內在統一。
數學理論的簡單性、統一性;結構系統的協調性,對稱性;數學方法、數學結論的奇異性都是數學美的具體內容。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美育,可以培養發展學生的數學美感,使之形成對數學科學的愛好,能夠啟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最佳動機,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也能促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實事求是,聯系實際,善于引導,就能行之有效地進行德、智、體、美全方位滲透。
數學論文3
1、淡化形式,注重問題實質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解決問題。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該首先淡化數學問題的形式,注重問題的實質。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數學知識和概念,教師應該以數學基本概念為背景,讓學生了解到數學問題的實質。
2、因材施教,培養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因材施教,從而提高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效率。尤其是在講解新知識時,教師應該以學生的數學基礎為中心,認識到學生對數學知識認識的'差異,以學生的主體意識為主,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同時,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為了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初中數學教師應該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當然,教學的目標應該針對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而制定,從而提高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3、積極推進,循序漸進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推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循環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在不斷推進的過程中逐步解決問題。這樣既能加深初中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還能促進學生自己發現解決數學問題的突破口,進而自己解決問題。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針對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現狀采取積極推進的教學方式,從而實現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循序漸進。
4、聯系實際,注重實踐
在進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引進數學課堂,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他們生活的相關性。同時,初中數學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因此,聯系實際并注重實踐對于提高初中學生的能力非常重要。
5、結語
總而言之,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很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在現代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一般采取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這種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方式一般只將課本上的數學知識灌輸給學生,從而不利于提高初中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初中數學教師應該首先了解到初中學生的數學基礎狀況,同時還需要結合數學教材的基本要求進行教學。但是,我國現階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現階段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的冷思考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數學論文4
一、數學教育資源的分類
教育資源也稱為課程資源,即一切有利于數學課堂教學以及能夠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各種資源的總和,它是形成課程的重要要素和實施有效課堂教學必要而直接的條件.具體而言,數學課程資源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校內資源,二是校外資源,三是多媒體資源.校內資源是教學場所與教學環境兩大資源的統稱,數學是無處不在的,而其中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能夠采集和利用這些資源,以及如何能夠使之為教育所用.相對而言,校外資源的種類更豐富,也更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如生活中的數學故事,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交易、計算,等等.此外,多媒體資源也是數學教育資源的重要構成部分,但與其他資源相比較,多媒體資源的類型更豐富,它可以是一個與數學相關的實例,也可以是圖片或視頻,但從功能層面探析,多媒體資源比其他資源更具效用和價值.
二、利用教育資源,打造有效課堂
1.校內教學資源的采集與利用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通過兩個層面采集并利用校內資源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1.1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課堂環境.
環境是制約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如,在吵鬧的環境下,任何人肯定都不可能專心學習,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下,學生才能專注于聽講,以及專注于吸收知識.同理,創設蘊涵著豐富知識的課堂環境,也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如,在教室的墻壁上設立活動的宣傳欄,并制作與課題相關的漫畫或小故事,在每堂課的開始前通過宣傳欄展示出來,漫畫或故事的內容隨著課題的變化而變化.如此,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
1.2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
同時,對于教師而言,學生也是一種可利用的教學資源.例如,在講“函數的概念”時,教師可挑選四個學生,并給他們提供幾個明星的名字,讓他們分別說出自己喜歡的明星,每個學生只能選擇一個,最后根據他們的選擇分別以集合A和集合B的形式畫出對應關系.圖略.利用好“學生”資源,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2.利用校外數學資源,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是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利用好這些資源,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校外數學采集活動.每一堂數學課都有一些特定的知識,這些知識與人們在生活中的一些活動存在著重要聯系.由此,教師可結合數學教材中的課題內容,讓學生在課前采集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生活中的數學案例.例如,在講“抽樣方法”前,讓學生去超市采集與抽樣方法相關的實例,如人們怎樣挑選商品,超市怎樣抽查供貨商送來的貨物,等等.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記錄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現象,并以小組為單位,首先將學生所采集的數學現象在小組內整合、評比,其次在課堂上組織各小組之間進行評比,并給予表現優秀的.小組適當的獎勵.如此,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并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資源,從而實現師生的“共贏”.
三、利用多媒體資源,打造有效課堂
傳統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具有很好的口語表達能力,而通過多媒體,可將教師的口語轉化為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語言,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了知識的發生過程.因此,多媒體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工具.例如,在講“等差數列”時,用口語詮釋等差數列的概念: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前一項的差等于同一個常數,那么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教師可將這種口述轉化為多媒體:播放一架梯子的圖片,標明梯子的最高一級寬度為50cm,最低一級寬度為130cm,提出問題:梯子中間各級的寬度是多少厘米?如此,將概念性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從而引導學生探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結語
總之,教師要正視教育資源缺失的現狀,正確認識教育資源的價值,及其對打造高效課堂的影響.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將采集并利用教育資源作為落實素質教育要求的重要途徑.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造高效課堂.
數學論文5
1.改進教學手段,趣味設置課堂環節
傳統教學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新課改初中數學教學要求,也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為此,新形勢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急需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通過趣味設置課堂環節促進師生雙方的互動交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初中數學教師應該通過引入課堂趣味游戲、創設生活式的趣味情境、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與道具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環節中。例如,教師可以將數學定理進行科學編制,以口訣或打油詩等形式表現,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記憶,還可以增添課堂的趣味性。總之,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利用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2.靈活布置作業,鞏固數學學習基礎
初中數學傳統教學對于數學知識點的鞏固方法主要是高強度的作業練習,學生課外要利用很多時間完成作業,大部分學生對作業訓練產生了厭惡感。同時,數學教師需要用更多的時間批改和評講作業,效率較低。新課改的實施,要求初中數學教學工作要在學生實際學習狀況下靈活布置數學作業,應追求作業質量而非數量。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分類。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在數學作業布置中更偏向于重難點知識的鞏固,使其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對于成績中等的學生,在數學作業中則應該體現細心與認真,使其發現問題并進行改正;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則應該在數學作業中注重基礎知識的練習,爭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分層作業的布置,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節省了有效時間,促進了學生對數學基礎的鞏固,提高了學習效率。
3.培養發散思維,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數學學習的過程本身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為學生接觸事物與了解事物提供基礎,對其個人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擯棄傳統教學中單純對學生解題能力培養的方式,重視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積極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構建數學知識點的連接與知識體系;豐富對學生的考察方式,積極鼓勵學生利用創新的思維方式解決數學問題。例如:在某一數學題目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利用不同解題方式解答題目,并讓學生了解不同解題方法的優劣,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還能培養其發散性思維。與此同時,教師要通過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以此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輕松與快樂,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4.結語
新形勢下,初中數學教學要想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就應該全面實施教學改革,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改革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初中數學教學工作實現質的飛躍。
數學論文6
從初一下學期開始學習平面幾何,并在平行線部分進行了初步推理后,有些學生們不理解幾何概念的本質,死記硬背現象嚴重,抓不住概念之間的關系,有些人推理一點不入門,成為差生,他們中有些人對幾何學習失去信心,沒有學習興趣,分化現象的出現應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并防止此時出現的教學上的錯誤。
一 數學差生形成的原因和心理特點
初中平面幾何產生分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的思維能力跟不上所學科目的要求,思維結構與知識結構存在矛盾。
數學上的差生往往在初學幾何時使出現,其原因有
1.學生個體上有潛在的差異
學生在學習概念、定理、作習題時,所包含的心理成份是有差異的,如注意力、記憶力、思考能力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2.缺乏正確的學習動機
表現為視學幾何為負擔,厭惡學幾何,認為枯燥無味,有畏難心理,學習動機水平低,如僅僅為了取得教師表揚,看家長笑臉,因此不能經受挫折,“坎兒”過不去,一環一環接不上了,成為落后生。
3.智力發展水平低
①在注意力方面:無注意占優勢,注意力不穩定,易受干擾;注意范圍小,抓不住本質;注意的分配和轉移水平不高,如由“線段的度量”轉到“線段的基本性質”時,有的同學還在想剛講過的兩腳規甚至津津有味玩兩腳規,他們聽課不能把新知識和已有知識進行聯系,知識的概括性差、觀差零亂,如只對水平位置的垂直認可,對變式圖形中的對應邊、對應角不能正確判斷,證完全等三角形后,推出了新的定理(例如等腰三角形一些性質),但解題時還用全等方法從頭考慮,不注意知識的發展和邏輯關系。
②記憶水平差。無意識表現突出,不能主動記憶,或單純背誦;記憶的方式方法水平低,雖用功花時間,但不注意對知識的理解和聯想分類;
③思維能力差。思維過程結構不完整,對于感知事物,不善于比較、綜合、抽象概括不能包含抽象的概念;思維速度慢。
4.情感意志上的缺陷;
如缺乏自信,自暴自棄;意志薄弱,遇困難打退堂鼓;缺少自制性,沉迷玩鬧,有人對學習冷漠,甚至以表示蔑視的態度以守為攻。
5.差生的`積極因素
他們有學習幾何的愿望;和其它青少年一樣有強烈的自尊心,有表現自卑心理毫不在乎,其實是要求新生而得不到新生的逆反心理;差生心理也有好勝心理和少年的好奇心。
二 教學的失誤
.面對學生思維結構與知識結構的矛盾,采取降低對思維難度與水平要求的方法回避矛盾表現在
①分題型,死記解法,形成模式,到處套用
②大量補充并不基本的數學結論,作為工具對付特定類型問題,即用增加知識量來彌補思維能力的不足,如分類證題術。
③降低理論要求,避開應有的證明和推導,把思維訓練降低為技能操作。
④后進生劃為一類,安排到特別班級,越來越落后。
數學論文7
數學教學論文:談數學課堂教學語言
內容摘要: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是數學課堂信息傳遞反饋的主要媒介。數學課堂教學語言不僅應該具有準確性、科學性、簡明性、精練性、生動性、形象性;而且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應該親切、幽默,具有激勵性,富有感情。
關 鍵 詞:數學課堂 數學教學 教學語言
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是數學課堂信息傳遞反饋的主要媒介。課程改革呼喚富有魅力的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準確性、科學性。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的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那么作為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就必須準確科學。對于數學概念、定義必須準確的表述,必須準確地揭示其內涵和外延;對于數學定理規律的表述必須嚴謹,準確地提示它確定的重要條件。摒棄生活語言中的感覺和習慣,這樣才能讓學生正確的掌握概念、領會定理,并形成嚴謹、縝密的思維品質。比如在教學平行線定義時,一定要說清楚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如果無;同一平面內&rdqu;這個定義就不成立,就擴大了概念的外延。
(二)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簡明性、精練性。
眾所周知,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數學教師課堂語言表達就應該簡明、精練,不可拖泥帶水,翻來覆去。這就要求教師首先:管住自己的嘴巴。摒棄非數學的題外話,口頭禪,在重復的地方要三思而后行,想想這是重點、難點嗎?想想對課堂進展和學生發展有無負面影響。其次,作為教師應該錘煉教學語言,做到惜墨如金、言簡意賅。
(三)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生動性、形象性。
課程改革給我們提出更明確的要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作為數學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這為學生的認知帶來不小的困難。但眾所周知,數學構成內容‐‐空間性及其數量關系卻以一定的&ldqu;形&rdqu;存在著,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應用形象化的語言去解釋抽象的數學概念,以驅動學生的數學想象。通過生動恰當的比喻,形象通俗的語言,使深奧的知識明朗化,用自己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四)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應該親切、幽默。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師在上課時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富有活力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個性得到張揚,素養得到提高。這個目標的實現,不僅要求我們要放下&ldqu;師道尊嚴&rdqu;,樹立全新的&ldqu;學生觀&rdqu;,貫徹&ldqu;以人為本&rdqu;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通過自己親切、和藹、自然的語言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溝通其情感,融洽其關系,在加上和藹的微笑、親切的眼神、豐富的手勢等身體語言必然讓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收獲新的知識。前蘇聯教育家斯威特洛夫指出:&ldqu;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rdqu;我們的學生每天一堂接一堂的40分鐘的課,加之數學內容的本身呆板枯燥,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那么在課堂中,教師就應盡量使用風趣、幽默的課堂語言,以使學生從原以為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激活課堂氣氛,調節學生的情緒,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使教師的課變得風趣,詼諧睿智,具有一定藝術魅力。幽默的數學課堂語言應具有深刻的智慧,能使學生在笑聲中領悟教師的語言所蘊含的豐富知識,開啟學生智慧,提高思維質量。
(五)數學課堂語言應具有激勵性。
有道是&ldqu;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欲。&rdqu;那如何才能授之以&ldqu;欲&rdqu;呢?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語言功能,通過語言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已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誘發其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我。教學中對學生記理性語言應具有真情實感,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成功之樂。
(六)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應富有感情。
許多教育家認為智力源于情感,情感支配智力,也就是說&ldqu;情商&rdqu;或者&ldqu;非智力因素&rdqu;要比智力重要。所以說作為教師就應該重視智力因素的開發。而這些就離不開富有感情的教學語言,因為它不僅是一種氣氛的渲染和對學生心靈的呼喚,而且對于促進學生新知活動的進行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而在飽滿感情的支配下,教師課堂語言也必將是抑揚頓挫的、富有感染力的。
總之,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是落實素質教育,踐行新課程的重要途徑,既能體現教師教學能力,業務水平,又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這就要求廣大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語言。
數學論文8
一、把握時機創設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課程教學背景下另外存在的教學模式,重點在教學中學生會不會接受,能不能適應。作為小學教師,不要為合作學習而創設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緊貼教學的內容選擇適當時機開始進行,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實際教學活動中,筆者覺得兩個方面值得注意:
1.設計問題,答案過多時
當教學一年級“認識人民幣”的時候,教師準備了6個壹角、3個貳角、1個伍角,我會設計題目要求學生從中拿出6角錢,可以用什么方法拿?部分學生可以拿6個壹角,也有一些學生說可以拿3個貳角等等方法,出現很多答案。此時我會提問:“你們覺得自己的答案夠全面嗎?有什么方法才能找出完整的答案呢?”借助這個時機及時讓學生小組合作,讓每個小組把完整的答案展現出來,然后再在組里找到這類解決問題的關鍵進行有序的探索。通過準確的把握時機,充分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了思維,不僅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且培養了學生學習的方法。
2.意見不一,發生爭論時
當今的小學生不善于根據理論和依據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出現意見不統一,就以表面的意思爭論不休,沒有說服力,存在一邊倒的現象。這時教師應該把有爭論的疑點恰當的融入小組中去,讓有相同意見的學在一起合作,與其他組進行爭辯,在討論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位置”這一課時,目的是讓學生準確的掌握左右的相對性,教師設計一個環節:跟著老師做將手鏈戴在同樣的手上。首先,教師面對學生把手鏈戴在左手,接著會發現,部分學生戴在右手,部分戴在左手。教師隨之提問:“你們誰戴的是正確的呢?”在問題的推動下,全班同學會迅速分成兩組。教師先不裁決,是讓有不同意見的雙方合作商量在發表自己的意見。雙反同學,經過激烈的討論后,各自選出代表,順其自然一個小小的辯論會就形成了。
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維系好關系
低年級的小組合作學習中,處理好學生的個性獨立意識和集體合作意識、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1.處理好師生的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中的最重要的活動就是以學生為主的多動。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應該以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出發點,把整個教學當作一部戲劇,教師作為“導演”,學生當好“演員”,馬卡連柯曾經說過:“將娛樂、游戲帶入課堂,給學生帶來一個全新的感覺、強烈的刺激,從而才能夠有效的組織他們的愉快情緒。”將“導”與“演”分工合作,將大量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讓師生有機會相互交流溝通,共同進步。教師也可以通過樂趣中對自身的工作做到減壓,有更多的時間研究教學問題,人性化設計教學模式,做好教學改革。
2.處理好學生獨立學習與集體合作學習的關系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中,教師要使學生明白個人與集體的正確關系,加強自身的責任感,積極參與討論學習,不能帶有不良情緒。在總結學習成果時要設立中心發言人。中心發言人要學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認真聽取小組意見,將整個交流情況做到適時報道,準確表達小組的意見,并導入競爭機制,將每個發言的機會留給每個小組成員。
三、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實施正確的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依照尊重學生、遵照自愿的原則,了解學生的知識情況、學習動力、心理素質、業余愛好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然后將學生分成一般4到6人的學習小組。
1.以成員關系分組
學生都會有自己的好朋友,將好朋友分到一個小組其作用可以讓他們相互鼓勵、共同提高。缺點就是部分學生沒有好朋友,內心就會孤獨,所以,教師在分組之前應該讓個別學生進行討論,讓他們能主動邀請孤獨的同學與自己一組。有時同組的好朋友也會出現一些矛盾,教師應該參與其中,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們相互競爭、相互糾正。
2.以臨時情況分組
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會有部分學生無法融入小組的學習中去。動態性小組的建立有助于分層教學,因材施教,針對性輔導。例如在教學奇偶數時,教師提出:“在2、4、5、6、8這些數中,其中那一個數會與其他不同,理由是什么?”學生們爭先恐后的自由組合開始討論起來。會有部分學生離開自己的位置,跑到跟自己想好的坐到一起討論。這類情形,不但不會阻止,反而會使學生自己感到高興,這是學生自己組合的小組,也是動態性小組學習的表現。這樣臨時組合的小組非常符合小學生的性格,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不受束縛。
3.以上課內容分組
教學課堂中會有學生對某一個問題發表不同的看法,對此教師有兩種不同的分組方法:一種當然將共同看法的學生分成一組,進行討論,談談想法;第二種是將不同看法的學生分成一組進行辯論,目的是讓一方說服另一方,然后站在統一立場。這樣分組的形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從而認真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只要秉承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才能促進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改變,才能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得到有效的運用。
數學論文9
一、優化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
1.用好教材,強調數學的應用性與趣味性
不少數學學困生都認為,數學知識是枯燥無味的,是沒有什么實際應用價值的,所以無法喜歡數學。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單調呆板的教學模式,不能只會教教材,還要根據教材內容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比如在探究《矩形的判定》這課的時候,教師可創設如下問題情境:教師出示一塊矩形小鐵片,并提出問題———某公司的林老板想招聘一名質檢員,他拿出老師手中的這個四邊形零件,問正在參加應聘面試的陳華:假如現在你只有一把刻度尺作為工具,你能檢測出這個四邊形零件是否為矩形零件嗎?若能,該如何檢測呢?讓學生猜測、討論片刻后,教師告訴學生,陳華利用他初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很快就回答出了這個問題,面試順利過關。再問學生是否想學習陳華解決這個問題所用到的知識?這樣引入新課,學生馬上會感覺到學習矩形的判定有趣又有用,可以大大激發學困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學習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時,若只講解教材提供的內容,很多學生都會覺得學這些內容沒意思,也沒啥用。教師可先出示一道題:口算1532-1522,問學生能否口算出結果,學生感到疑惑時,教師立刻說出答案并請學生檢驗是否正確。甚至還可以選一些更復雜的題進行快速口算,讓學生感到吃驚和好奇,這時告訴學生本節課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性與趣味性,使學困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倍增。
2.體現主體,促進學困生主動獲取新知
數學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動地建構自己的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如果在課堂上教師條分縷析地“講”、事無巨細地“灌”,學生只能一次一次地聽、一條一條地背,那么學生一定會無比厭煩,當學生面對新知識時,他們依舊很“受傷”。因此,教師應避免“滿堂灌“”一言堂”,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困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喚起他們沉睡的學習熱情。比如,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交流活動,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學聽,互相糾正、互相補充。學困生在這個時候往往會表現得更主動,更能得到鍛煉。在學習小組內開展互幫互助,讓學習好的學生多幫助學困生,檢查學困生做的基礎練習,并幫助他們解決練習中碰到的問題。這樣,學生在學習上獲得了真正的自由,正像某些學困生說的“我在與同學交流時,就覺得更自由、更放松、更容易理解新知識”。有些數學知識可以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獲得,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協同大腦主動思考,對知識的理解更透徹、記憶更深刻,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在探究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定理時,教師先安排學生準備一些長短不一的小木棍(規定木棍的長度),課上讓學生自己動手圍三角形,想想怎樣的三根小木棍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對于學困生還可以作適當的提示:圍成一個三角形的三根木棍中,較短的兩根木棍長度之和與最長的木棍長度作比較,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出現用三根小木棍無法圍成三角形的情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的內容。
二、加強學法指導,提升學習能力
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缺乏數學學習策略,不會對信息進行加工儲備,不會反思調控自己的數學認知過程與方法。教師應在為學困生補缺補漏的過程中,以數學學習中問題的解決為載體,讓學困生逐步認識數學思維活動的.特點,掌握較多的基本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比如教師要指導學困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簡單的問題課前解決了,課上就集中精力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指導學困生記好課堂筆記,監督他們獨立完成作業,堅持課后復習,及時系統小結;引導學困生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可利用圖形、表格、知識樹等形式,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形成框架結構,便于理解和掌握……這樣,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會逐漸提高,會感到數學越來越好學,慢慢地喜歡上數學。
三、結語
總之,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十分艱巨、長久的工作,需要教師給學困生多一份尊重和關愛,多一些學習方法的指導,也需要教師優化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讓數學學困生喜歡數學,進而讓數學學困生學好數學。當然,隨著社會的變革與進步,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策略也會不同,新時代的教師應該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關注學困生的成長,最終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教育隨筆。
數學論文10
摘要:很多學生都不喜歡學習數學,尤其是小學生,他們認為數學的學習根本沒有任何用處,既不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不能讓他們用其他的方式與人進行交流,而且十分枯燥無味,讓他們在課堂里學習數學無異于是剝奪他們的樂趣,他們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喜歡學習數學。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是他們對于一門課程的喜好程度卻分得十分清楚,如何讓這個年紀的學生對數學感興趣是教師一直都在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性
讓小學數學更具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我們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是不是適合自己所在的教學環境,如果不適合自己,那么該方法多好都沒用,所以讓小學數學教學更具趣味性的意思不僅是要形式上有趣味性,更要注重它實質的作用,進行趣味性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改變自己對數學的一貫看法,聽講時不再覺得數學是枯燥無味的學科,做作業時不會難以理解,對數學的學習懷著熱愛之心,這樣趣味性教學才起到了作用。
一、改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活躍度
對于小學生來說,課堂過于沉悶他們肯定不愿意聽講,數學的教學本來就沒有多少趣味性可言,如果教師選擇以往的教學方式,施行“填鴨式”的教育,那么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會越來越低,同時也會讓自己的教學越來越沒有趣味性。四年級的學生他們性子里的活潑和感動以及喜歡新奇事物的心態還沒有改變,所以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他們來說亟需得到改變,對數學的教學來說更是如此,他們很有可能會因為討厭數學而開始討厭數學教師和與數學相關的一切東西,甚至一聽到數學課就頭疼,所以教師想要提高自己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就必須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從以往傳統的牢籠中跳出來,我們在這里并不是批評傳統的教學方式一無是處,但是不可否認,這種教學方式確實會禁錮人的天性和思維,讓人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因此課堂就異常沉悶,教師在改變教學方式時可以從改變自己講課的口氣、語調,也可以從改變教學主體、改變課堂中心入手,在講課時適當穿插一些小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很多學生在數學課進行到一半時會覺得很無聊,開始走神或者遐想,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小故事和一些笑話來幫助學生放松一下,然后再進行教學,效率就會高很多,通過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來提高課堂的'活躍度,學生就會覺得學習數學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會積極思考問題,整個班級學習數學的風氣就會大大改變,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就提高了很多。
二、進行小組互助學習
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的第二個方法就是進行小組的互助學習,一方面,這可以讓學生互相競爭,成績好的學生能夠帶動成績不好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家共同進步;另一方面,這樣可以及時解決學生之間存在的一些問題,很多學生在學習時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又羞于向教師開口,這時如果能夠得到小組中同學的幫助,那么他們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小組互助學習能讓學生之間的感情更加深厚,同時能讓他們在課堂上更加有目地的討論,這樣課堂就會被調動起來,教師在教學時也不會感覺到壓力大,教學的心情放松,趣味性自然就會增加。教師能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進行趣味教學的方法,讓數學教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
三、作業互批,快速進步
小學生總是不愿意讓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但是在尋找別人的錯誤方面有著很高的興致,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讓學生進行作業互批,學生做完作業之后不用交給老師,交給同桌或者是同一小組的人,大家互相批改對方的作業,學生在以往的數學學習中一直都處于被動的狀態,現在能讓他們主動來發現別人的錯誤會讓他們覺得數學的學習趣味倍增,表面上看起來這個工作是讓學生為了感覺到學習數學有趣,但是實質上學生發現別人的錯誤的過程就是發現自己錯誤的過程。四年級的學生不像一年級或者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在發現了別人的錯誤之后會在暗地里反思自己,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錯誤,這樣無形中就讓他們快速地進步了,這個方法一石三鳥,既提高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又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也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反省自己,快速進步,意義十分重大。 四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總之,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方法有很多,如果教師真的有心,就一定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四年級的學生不像低年級的學生難以管教,他們有更強的學習自主性,所以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愛上學習數學和數學成績提高一定能實現,以上提到的方法都值得借鑒,但是我們還是不能忘記自己的最終目的。
數學論文11
摘 要:現實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來源,幼兒數學教育,不僅要通過系統化的教學活動,更是要通過生活活動來進行,小班幼兒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較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緒的支配,加之小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他們對數學的學習依賴于生活中對具體事物的反復探索和親身體驗。可見,生活是幼兒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事物所蘊含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存在形式,以適宜的方式呈現給幼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中豐富幼兒的數學經驗。
關鍵詞:小班;數學活動;生活
現實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來源,《3―6教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數學認知的要求中明確指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與有趣”,可見,幼兒數學教育,不僅要通過系統化的教學活動,更要通過生活活動進行,生活是幼兒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事物所蘊含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存在形式,以適宜的方式呈現給幼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中豐富幼兒的數學經驗。因此,文中我以“尋找生活化的數學教育內容”、“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以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切入點,進行數學活動生活化的實踐研究。
一、選擇生活化的數學教育內容
1、從生活中尋找數學教育內容
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來源,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的生活學習中,上課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時間,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日常生活中度過,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每件物品都存在數、量、形的關系,而小班認識事物是從身邊開始的,因此,我們應該抓住生活中的情景問題,引導幼兒觀察事物的數量變化,感知日常生活的數學知識,引發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的關注和探究。如:幼兒午餐過后,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分類擺放碗筷,吃飯的碗放在哪里,盛菜的碗放在哪里,勺子又應該放在哪里,讓幼兒通過生活實踐操作,初步感知按實物的不同用途進行分類擺放。
2、從游戲中尋找數學教育內容
游戲是幼兒最愛的活動,同時游戲也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幼兒在園的一切活動都是以游戲為主,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游戲時間滲透數學教育。如:角色游戲“點心店”,我將各式特色點心制作成口味不同(即由顏色來區分口味),并在貨架上設置不同口味的標記,便于幼兒分類歸納擺放。
3、從環境中尋找數學教育內容
數學知識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只有讓幼兒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才能引發他們學習探索數學的興趣,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要時刻抓住每一個生活的細節,包括環境。如:平時上課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為幼兒進行分組,“你是第幾組?我是第幾組?”
二、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1、設計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幼兒數學發展的要求與主題活動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創設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連的生活情境,寓數學教育于生活實踐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投放生活中的常見材料,開展數學活動
小班幼兒的數學操作具有情境性的特點,所以所投放的材料更適合選擇生活中的常見自然材料,如:在開展數學活動“一一對應”的'時候,我設計了活動《整理物品》,提供幼兒不同大小的瓶子5個,瓶蓋6個,玩具鍋4個,鍋蓋4個,圓珠筆4支、筆套5個,這些材料都是幼兒在生活中經常見到并接觸到的,因此,幼兒一看見材料,并興奮起來了,而且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幼兒能夠一下子想到瓶子要蓋上瓶蓋、鍋子要蓋上鍋蓋等,絕大部分幼兒能夠在探索中完成相關物體的匹配對應,并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多少的比較。
3、巧妙設計生活化的數學環境
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獲得數學經驗,對于小班幼兒而言生活化的數學環境,是十分受歡迎的,實踐證明,只要他能去選擇材料、操作材料,不僅有助于他們積累大量操作經驗,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情感態度以及方法,對其一生的發展都很重要。在小班幼兒剛入園,我們就開始讓幼兒自由選擇玩具,每份盛放玩具的收納盒上及放置的位置上,我們都用相同的標記貼著,讓幼兒自己取放玩具;逐漸的,我們會在游戲區域有意識的布置數學角,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的樂趣,如;在區域游戲“建筑工地”,我們布置了一塊大型停車場,停車場上設置了標有車牌號碼的數字,小車上也貼有數字,讓幼兒根據車牌號,一一對應找到停車位。
三、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1、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游戲中的簡單問題
情境一娃娃家“分發碗筷”
今天的娃娃家可熱鬧了,洋洋一家都要來到悅悅家為悅悅過生日,爸爸媽媽都在忙著準備,這時寶寶(洋洋)說:“我來擺好碗筷吧!”說動則動,洋洋拿起小碗就擺起來:“一個悅悅的,一個悅悅爸爸的,一個悅悅媽媽的,一個我的……”對于小班的幼兒,如果要他們直接根據人數,找出相應數量的碗筷,是有難度的,也是幾乎不可能的,因此,對于小班幼兒來說他們通常會采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分發碗筷,所以,在游戲中,洋洋會邊說著人名,邊發碗筷。
2、運用數學解決家庭中的生活問題
家庭教育較學校教育而言,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幼兒的數學教育不僅要在學校,也應在家里,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和家長緊密的聯系起來,充分發揮家園互動的作用,請家長配合,讓幼兒運用分類知識整理自己的衣柜、玩具櫥,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幫助父母做好餐前準備等等,通過家園合作,共同引導幼兒感受來自于日常生活的種種數學信息,積累數學經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的簡單問題。
數學來自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善于創設、發現和利用生活化的數學情景,使他們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能學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生活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論文12
【摘要】離散數學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本文對離散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首先根據學校技術應用型大學的辦學方略,精選教學內容,注重知識應用能力;其次探討了教學手段和方法,通過課程引入激發學習興趣,注重課堂討論分析,加強實驗教學,注重類比歸納,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從而提高離散數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離散數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1.引言
離散數學是現代數學的重要分支,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重要基礎課,主要研究離散結構和離散數量的關系。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離散數學越來越重要,其基本理論在計算機理論研究以及計算機軟件、硬件開發的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1]。
離散數學的授課內容主要分為數理邏輯,集合論,代數結構、圖論,組合分析以及形式語言與自動機等幾大分支,課程概念較多,定義及定理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2]。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從數學方面講授定義定理,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容易對本課程的學習失去興趣。因此,設計精彩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探討教學手段,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2.精選教學內容改變教學觀念
2.1精選教學內容
離散數學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眾多本科高校均開設此課程,其教材也非常豐富。因此,需要教師在符合學校自身辦學方略和培養目標的基礎上,精選教學內容。筆者工作單位上海電機學院是一所具有技術應用型本科內涵實質和行業大學屬性特征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辦學方略注重技術立校,應用為本,因此從學校學生培養方案和學校特色出發,對本課程的教學不能照搬研究型大學的授課方式和教學內容。應該從學生的自身素質以及課程應用性的角度出發精選授課內容,培養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從枯燥的數學概念中走出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2改變教學觀念
在離散數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如果采取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課堂聽課的方式,學生普遍覺得內容枯燥,提不起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在傳統課堂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的發展和參與,應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授課過程中從教師為主體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問題情境,啟發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如在講授圖論中最短路徑的Dijkstra算法時,如果只是教師講授算法,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對算法的具體應用也無法熟練掌握。教師在授課中可結合計算機網絡實例,從實際問題出發,讓學生根據實際案例探索算法,發表自己的觀點,主動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教師在這個過程從講臺走入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交流,引導學生對知識從淺到深的分析和理解,并控制學生探討時間,最后帶動學生歸納總結,讓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掌握完整的知識體系。
3.改進教學方法,研究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離散數學的興趣,提高授課質量,幫助學生系統性的掌握所學知識并加以運用。
3.1注重課程引入
離散數學的.定義比較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覺得課程的概念非常多,很難掌握并很容易忘記。這就需要教師在講授定義和定理時,注重知識引入的過程,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講授命題符號化時,如果直接給出命題符號化的定義,學生不知道這個定義在實際問題如何應用。在講解過程中,可首先給出一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語句,讓學生判斷語句真假,往往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此之后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這些語句用數學方式描述,進而給出命題符號化的概念。通過這樣的引入,學生對定義的理解會比較透徹,可以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最后,提出趣味性的問題,讓學生課下思考,作為下一堂課的引入。如在講解歐拉圖的概念之前,可畫一幅圖讓學生思考是否可以一筆畫成,學生會非常踴躍的回答并在課下做出思考,這樣在下節課講授時,學生會非常感興趣,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理解。
3.2課堂討論分析
在離散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在講臺上一味的講解,學生聽課時很容易覺得枯燥和疲勞。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授課內容,提出一些問題進行討論,帶動學生思考。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之間互相討論。如在講授謂詞邏輯中的推理理論時,可以舉實際生活中趣味推理的例子,讓學生理解知識如何運用,并讓學生思考自己在平時遇到的推理問題是否可以用課上的知識解決。通過這樣的啟發討論,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很高并可以做到舉一反三,透徹掌握知識內容。
3.3加強實驗教學
離散數學的基本理論在計算機領域內有著廣泛應用,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應避免單一的理論教學,逐步加強實驗教學,將離散數學的理論與計算機實踐及其他課程有機結合[3]。如在講授最優樹的Huffman算法時,可以開展實驗課,在講授算法原理的同時,將學生帶入實驗機房,讓學生自己設計算法流程圖,并編寫程序,通過上機的方式掌握算法的本質。通過實驗教學,學生可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實際案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編程能力,并掌握所學內容與其他相關計算機知識的聯系,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4注重類比歸納總結
離散數學的概念較多,內容抽象,學生難以理解,但是很多內容之間則存在一定的聯系,教師可通過類比歸納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如數理邏輯中,謂詞邏輯的推理理論和命題邏輯的推理理論,在理解上有一定的聯系,因此在講授謂詞邏輯的過程中,可以與命題邏輯的推理論相比較,分析異同。再如圖論中的歐拉圖和哈密爾頓圖的定義,可以用類比的方法,讓學生直觀理解二者的含義和區別[4]。同時,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適時的歸納總結。比如學完數理邏輯后,可以對數理邏輯的兩章內容進行歸納,提取出知識主線,加強學生對知識由淺入深的掌握。
3.5多媒體輔助教學
在離散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靈活的采取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增加趣味性的背景知識,通過圖像、聲音和動畫,使學生直觀的接受新內容。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是意味著教師用PPT把授課的內容逐行展示,這樣和傳統的板書教學差別不大。教師應該將傳統的教學方式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如圖論部分,在講授歐拉圖,哈密爾頓圖,最小生成樹等內容時,可將重要內容用Flash動畫的形式進行動態展示,在做動畫的過程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靈活的加入聲音、圖像,吸引學生興趣,這樣學生可以很容易的理解算法,增加了學習的直觀性。
4.總結
作為計算機專業重要的基礎課,離散數學廣泛應用于計算機的各個領域。因此,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手段,探討教學方法,成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直不斷探索的課題。本文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從教學內容、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在今后的課程教學中,我們還需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使離散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耿素云,屈婉玲,張立昂.離散數學[M].第四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xx.
[2]左孝凌,李為鑑,劉永才.離散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2.
[3]郭曉姝.離散數學教學模式改進探討[J].計算機教育,20xx(3):69-72.
[4]趙青杉,孟國艷.關于離散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xx(5):65-68.
數學論文13
[摘要]情景教學嘗試,是相對學生認識程度創設有“困難”的問題,并使這個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思維,也必須使這個情景和學生經歷過的情景有相似之點,同時,學生對這個問題的情景有“跳一跳,摘到桃子”的能力。本文主要論述了如何通過創設情景,引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創設情景;數學學習;學習興趣;教學效果
一、引言
情景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寬松情境的情緒色彩氣氛,以形象、直觀而具體的教學場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親臨教學問題,使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并且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思維能力得到鍛煉,愉快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
筆者所進行的情景教學嘗試,亦是相對學生認識程度創設有“困難”的問題,并使這個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思維,也必須使這個情景和學生經歷過的情景有相似之點,同時,學生對這個問題的情景有“跳一跳,摘到桃子”的能力。筆者備課就是這樣確定目的,制定計劃,實施計劃。
二、例析
《新大綱》在《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的第三點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
1、一年級關于“湊十法”的教學嘗試。教學7+5,筆者試著像語文那樣,先創設情景,再讓學生隨意去想象,最后再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整理,把他們的思路引回到數學教學情境里去。
具體做法是,先用投影儀創設這樣的場面:在碧綠的草地上,一只小白兔采蘑菇(利用小學生喜歡小動物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筆者問:“在碧綠的草地上,有一只小白兔,手拿著小竹籃在干什么?”再用投影出示小白兔采蘑菇的具體情況。
蘑菇“教具”共分成兩堆,左邊一堆共7個小蘑菇,右邊共有5個小蘑菇,其中有2個是大的,3個小的(與左邊的7個一樣大,并且在做膠片時,還要做成能移動的)。該怎樣列算式?
此時,筆者馬上激發情趣:小白兔采蘑菇,上午采了7個,下午采了5個。
如果它的小竹籃能裝只能裝10個同樣大小的蘑菇,怎么才能拿回家,誰來幫它想辦法?
筆者讓學生先學后講,引導學生找出廢紙張,通過手工把紙張折成一個紙“籃子”,再把紙揉成10個同樣大小的小“蘑菇”,兩個同樣大小的大“蘑菇”。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把“蘑菇”裝進紙“籃子”。 接著教師演示動畫情境:把右邊3個小蘑菇裝在竹籃里(用投影儀顯示即為,右邊3個小的移到左邊)這時左邊剛好10個小的,正好一籃子,右邊還有2個大的。
問:現在左邊(即籃子)有幾個?右邊還剩下幾個?(右邊原有5個,拿到左邊3個,就可以把5看著3和2)
看,如此教學“湊十法”,學生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掌握了。
2.教學6+6,先用投影儀出示桃子圖,左邊6個小桃子,右邊也是6個,2個大的,4個小的(膠片也要做成能夠移動的),先看圖列算式,6+6,再看圖編故事,激發情趣。
筆者問:“同學們,誰最愛吃桃子?”(小猴子最愛吃桃子,但也有的學生說自己愛吃桃子,不過無礙教學進程)“聽過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嗎?”筆者先讓學生編,同時再加以提示、引導。
有一天,天氣很好,小猴子拿著自己編的小筐去摘桃子,摘了6個以后,休息一會兒,心想再摘4個,摘滿筐子就回家。可是,摘著摘著,摘夠了4個,又看見2個特別大的,吃又吃不了,它邊摘邊吃,已經吃飽了,又舍不得扔,于是,它只好左手提著小筐,右手拿著2個大桃,高高興興地回家了。這一天,它心情真好,因為,它真正地品嘗到了成功的快樂,而不是像它爸爸當年那樣,本想去摘桃子,看到玉米又想去摘玉米,看到西瓜又想去摘西瓜,結果摘了玉米就丟了桃子,摘了西瓜就丟了玉米,什么也沒有得到,一天的時間就白白的浪費掉了。同學們怎樣幫助這個小猴子呢?請同學們趕快幫它算黑板上的題目,幫它完成摘桃子的任務。
然后,再按故事情節,用幻燈演示,把學生的思路引回到黑板上,把右邊的4個小桃子移動到左邊
這樣,一節課就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過去了,并且,經過課后檢驗,同學們對知識掌握也相當好,印象深刻,記得很牢。尤其針對低年級的學生,必須直觀、具體,才容易理解,這比以往的傳統的教學方式,效果好幾倍。
三、感悟
“孟母三遷”的故事是我國最早的情景教學的例子。《烈女傳·母儀》記載孟母為了教育孟子成才,就先后進行了三次搬遷,這樣起到了強烈刺激的情境,收到了說教不能達到的教育效果。
盧梭的名著《愛彌兒》中也有情景教學的方式。有一次,教師為了教會愛彌兒辨別方向,就帶他們去野外進行訓練,愛彌兒在一片森林里迷失了回家的方向。這時候,教師才為他們“解難”,教會愛彌兒利用樹影來引導他們辨別方向,找到了回家的路。通過這樣的情景教學,使學生自然而然的記憶和思考。
居于這樣的指導思想,筆者在課堂教學創設輕松愉快的情景,激發學生高度的學習興趣和愿望,激發學生投入情感和理智,有意識、無意識、手腦并用,繼而挖掘大腦的潛能,取得了良好效果,避免了傳統教育的單一“智育”教育的唯智主義的窄面教育。
數學論文14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創造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基礎知識出發,學習研究和理解感悟數學;并善于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真正體驗了數學的本身價值。既能讓學生知道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又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鍛煉了人生。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學習有價值數學的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有效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既然許多數學知識都來源于生產、生活實際,我們就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感受數學的應用性和廣泛性。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要深入鉆研教材,發掘與學生生活實踐密切聯系的題材,創設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操作、研究交流等途徑,獲取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當然很多例題的設計就已經是學生生活中的實際題材,只要我們稍加組織整理即可創設出生動的數學生活情境,將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抽象化,讓學生產生研究數學的強烈需要,從而將學生的思想集中到教學活動中去,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時,結合教材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了裝飾教室需要買花邊的生活情境:“同學們,一年一度的元旦就要來到了,我們班要召開新年聯歡晚會,不少同學設計了這么多漂亮的方案(展示出同學們設計的作品)”。今天我們的任務就是去購買花邊,怎樣才能完成這個任務呢?引導學生討論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就把枯燥乏味的長方形周長計算問題情景化為購買花邊的實際生活化的問題,使學生樂于接受,易于理解內化。這樣大大調動了學生求知的積極性,為學生的知識探究加入了動力。
二、借助于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當前生活化教學是數學研究活動本身的需求,也是現實生活本身的需要。我們應注意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從學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出發,將生活經驗數學化,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有價值數學的興趣。有價值的數學,既是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又是個體自身發展所必備的。既對學生走向社會適應未來生活有幫助,又對學生的智力訓練有價值。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學習新知識,以成為當前數學課程和教學改革的基本共識。 每個學生都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知識的積累和儲備。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確實要重視數學與現實的聯系。一方面重視與日常生活、現實空間的聯系,另一方面注重與學生自身知識基礎相聯系,即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經驗出發。例如簡便計算236-145-55,可讓學生采用“超市購物的經驗”來理解:媽媽帶了236元錢上超市買衣服,一件上衣145元,一條褲子55元,她怎樣付錢?最后媽媽還有多少錢?學生都能回答:一共用了200元,最后還剩36元。引導學生真正理解“連續減去兩個數就等于減去這兩個數的和”的規律。同時引導學生在思考問題時,能夠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多角度地考慮問題,是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的體現。的確,數學來源于生活,很多數學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形,而學生對于那些來源于生活的問題又容易理解。學生容易在生活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使學生能夠借助生活經驗思考問題。
三、回歸生活實踐,促進學生體驗“用數學”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生活實踐,重視學生直接經驗,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利資源,把教學歸根于操作實踐,歸根于生活實際。生活中到處是數學,要豐富數學課堂的生活化,學生必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的積累,要讓學生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僅課堂40分鐘的簡單感知是有限的,不斷引導學生捕捉獲得積累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數、形隨處都有,無處不在,學以致用這是數學的基本原則。把社會生活作為數學的大課堂,讓數學回歸生活,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使他們更深刻也認識數學的作用,體會數學的運用性。
我們要給學生一雙數學的眼睛,真正讓“數學”與“生活”攜手,使學生愿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運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學會“數學地”思考問題。同時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數學知識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讓學生在自然空間中學習,在生活實踐中感悟,在應用交流中創新,并學會從實踐中解決問題的策略。例如:在學完統計與概率后,就讓學生回家搜集一周家里用塑料袋的信息,加以整理后會看到什么結論?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將學生在課堂中學過的知識,返回到現實生活中去,又從生活實踐中補充課堂內的不足,使學生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以數學日記、數學手抄報、數學小論文等形式收集、記錄生活實際中的數學信息,有意識地接觸現實生活,更細致地觀察社會生活,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用生動有趣的生活化的數學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研究、積極嘗試、交流互助、大膽猜想、尋找規律的積極性。還提高了學生主動挖掘身邊的數學問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了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善于質疑、獨立思考的習慣。
數學論文15
一、培養學生課堂自主提問能力的重要意義
小學中年級的數學教學是小學生從數字向數學概念轉變為主的,這一時期的數學學習對小學生數學的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那么,具體應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筆者認為,首先就是培養學生的課堂自主提問能力。可以說,學生在課堂上學會自主提問,是學生對知識進行思考和學習的具體表現。這也從側面體現出小學中年級學生課堂自主提問能力培養的意義。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可以促進其學習,所以,提高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也是保證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條件。而且,小學數學課對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培養也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而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具體表現就是學生對課堂問題的不同見解與不同思維,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了解并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呢?首先要鼓勵學生的課堂自主提問。小學生的課堂自主提問是教師了解和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提問,從某些方面來說打破了我國傳統的教育方式,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實現了教師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研究的角色轉換。這種學習方法將會越來越受重視,更加會逐步應用于不同的學校之中。所以,培養小學中年級學生課堂自主提問能力是我國小學教育改革的重要起點。
二、培養小學生課堂自主提問能力的具體方法
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提問就是學生主動求知的具體表現,這種表現主要來源于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和求知欲望。也就是說,培養小學中年級學生課堂自主提問能力的方式就是從培養學生的興趣開始的。筆者認為,對小學中年級學生課堂自主提問的培養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運用情景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
情景教學是很多學科教育的重要研究方法,因為情景教學能夠將學生所學知識通過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具體的實施方案就是以角色扮演或者情景引入等方法讓學生們以表演的形式接觸所學知識,是寓教于樂的代表做法之一。而傳統的教學方式以集體教學為主,更加強調的是知識的.正確性與知識的傳授,并沒有真正做到與小學生的溝通。這樣的做法無疑會讓小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從而對數學產生抵觸情緒。這不僅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反而會影響學生以后的學習。根據許多心理學家對小學生心理的研究發現,只有與同齡心理極為接近的教育方式才能受到小學生的認同與接受。而情景教學能夠有效地調動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課堂自主提問能力。
(二)培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理念,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畏懼心理
尊師重教的傳統思想導致很多學生對教師的感情只有敬畏,所以如果不能消除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隔閡,就無法讓學生進行自主的課堂提問。要消除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隔閡,主要要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合理溝通以及教師對教學辦法的改變,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教師要作為學生的指導者,引導學生領略數學的精彩。只有這樣,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被激起,才能真正提升課堂自主提問能力。
(三)結合實際問題,增強小學生對數學實際應用的好奇心
在小學生理解了數學的一些抽象概念后,教師可以利用實際生活的一些有意思的案例讓小學生們知道數學的廣泛應用性。其具體目的是培養小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而且,先由教師帶領將數學內容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再由小學生自己結合實際想出一些案例,這對學生的思維發散會起到推動作用,也為小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提供了有利措施。綜上所述,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之一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主提問,因為小學生的自主提問說明學生對所講內容有了獨立的思考和想法。數學教師要不斷探索和實踐,并總結教學經驗,為培養小學生的自主提問能力而努力,以便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論文05-15
初中數學論文08-04
小學數學論文07-15
數學論文的開題報告09-26
小學生的數學論文08-27
初中數學論文15篇11-03
精選數學論文作文10篇09-09
小學數學論文15篇02-02
小學數學論文(15篇)02-02
小學數學論文精選15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