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精選1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1
一、教材乘風破浪分析
船是人類最早的交通工具,乘風破浪它載著人們經歷了漫長又偉大的航程。乘風破浪它的外形結構及其功能也隨著人類的需求、社會的發展呈現出更多的變化。本課乘風破浪以“船”為主題,帶給學生無限期待和快樂,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借由線條、形狀、色彩和材質呈現出來。
船一般都有船體(頭、尾、幫)、艙、甲板、桅桿、錨、導航和雷達等設施。船的種類很多,一般有帆船、輪船、艦船等。在繪畫表現時,可把船看成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可看成大小長短不同的方形、圓形、三角形和長方形的任意組合。
本單元學習內容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學習任務分為兩個活動:畫自己喜歡的船,側重平面繪畫的學習;做一艘木船,側重立體組合造型的學習。
活動一:教師應幫助學生養成收集、整理與利用信息資源的學習方式和行為習慣。對繪畫的作業定位如果是觀察性繪畫,應解決“角度、位置、結構處理、空間關系處理、細節描繪與整體感覺的表達”這些問題。可先畫船的大略形狀再詳畫各部分,或先畫完一部分再畫另一部分。對繪畫的作業定位如果是想像性繪畫,應解決“圍繞主題進行繪畫表現的構想,畫面的布局,形色處理,周圍環境的添畫”這些問題,在想像畫中最重要的是喚起學生“我想畫這個”的意愿,讓他們能把握畫面構成的美感,清楚地表露自己的心情。
活動二:以材料為主進行立體造型活動。木材處理的工藝技術應考慮分與合兩種方式,第一:應讓學生了解分解木頭的工具,掌握簡易方法。細小的樹枝可用剪刀剪;薄的木片可先用刀片劃痕再用力掰斷;較厚的木頭運用刀片并以錘子敲打;運用刀片以削鉛筆的方式削木頭,也是變換木頭造型的一種方法。大而厚的木塊需用鋸子鋸,一個人鋸時可用腳壓緊木板,不讓其松動,再慢慢鋸;兩人合作應抓住鋸柄壓緊木塊再鋸。鋸子的大小使用,可視木頭粗細搭配運用,使用鋸刀應從后端拉到前端全面地使用,拉鋸推時要輕,拉時再用力。需要插接的木頭可用鉆的方式,用電鉆或用釘子打洞都行。
第二:應讓學生掌握將木頭零件組合的簡易方法。一般可用速干膠、快干膠、熱熔膠進行粘合,這種方法比較直接。有時遇到接合面不佳,直接用粘合方法易脫落,這時就可利用插接的方法,在兩塊木頭的接合處各鉆一個洞,再使用竹簽或細樹枝,將兩者插合在一起,也可在竹簽上上膠,這樣更加牢固。有的木條也可用鐵絲、棉、麻繩等材料進行捆綁,別有一番自然的情趣。
教材左下方一系列圖片提供了做木船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削鋸材料應注意安全,能充分利用現成的小木塊、木片、樹枝為宜,船的組拼應把握主體結構,只需將一塊大木片的一頭削尖就有了甲板的感覺,然后用大小不等的木塊進行組拼,用堆疊、圍合、插合等方式即可。注意木塊搭建時的高低起伏變化,巧妙的細節處理表現船的種類、特色,如帆船上的桅桿和帆、艦船上的大炮等,組拼后注意修飾整理,使作品更美觀。
二、教學目標
收集船舶的圖片、模型等資料,認識船的造型特點和結構、功能,了解船的歷史與文化。
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結構和特點,描畫出自己喜歡的船。
了解材料特點,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確操作技術,制作一艘(木)船。
養成細心觀察、精心制作的習慣,培養不怕困難的探索精神。
三、教學思路
教師應根據學生程度考慮課時目標,制定教學策略。建議繪畫課的教學步驟可考慮為:準備——引導——表現——欣賞。導入方式很多:可由猜謎語或關于船的故事設為導入,也可以是直接利用師生共同收集的關于船的各種圖片及相關資料欣賞導入。引導階段先讓學生了解船的外形結構,感受不同的船的主要外形特征,然后根據所定的作業目標(想像性繪畫或觀察性繪畫)進行具體的.繪畫技術的相關指導。四年級學生的創作宜先作整體構思計劃,提示相關的表現形式、方法及構想的重點。在自主表現中,應作具體的技術指導,作品完成后,師生共同欣賞學習成果。
如以信息加工策略為指導,教學步驟可考慮為:作品欣賞——掌握規律方法——提供創意指導——自主表現——保持遷移,教師根據作業定位出示相應的材料制作的成品引導學生認識材料,分析范品“船”是用什么材料做成,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在交流學習中,教師可以示范與領做,讓學生掌握運用此材料所需掌握的相關技術,創意指導體現在對材料的選擇思考中,我們不可忽視它是建立在相關技術的熟悉程度之上的。學生在獨立或合作制作中,教師應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作業評析時可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創作動機、創作過程、特殊表現等,最后出示一艘能浮在水面上的船,激發學生對自己作品的更高期待值,從而思考怎樣把握平衡的問題,學習空間將由藝術向科技領域拓展。
四、教學選擇
本單元以“船”為主題,呈現了多種造型表現的可能,有想像性繪畫或觀察性繪畫,有制作木船或其他材質的船,具有一定的寬容性,教師應根據學情特點,教師本人個性特色選擇明確的教學任務開展教學。
因為各地教學資源的差異,活動二的學習材料可提供多種選擇:做木船的材料可以是家庭裝修時剩余的木材,山林中的樹枝、樹皮、竹筒;泥塑船的材料可以是當地的陶泥或彩泥。用多種材料做船,建議從變廢為寶的思路去尋找一些自然生活中的材料。
美術課程教學結構通常是四段式:導入——講授——作業——小結,可設法改變這一課堂結構模式。改變時間、序列,強調某種學習方式,都可產生不同的結構組合。如活動二,根據學生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安排教學程序,可設計為:呈現目標——問題收集——了解技術——討論方法——綜合表現——評價遷移。開門見山提出作業目標,讓學生主動去收集本課學習要解決的問題,并分類整理哪些問題是必須解決的,比如工具技術的使用,哪些問題可以是由學生個性發揮自主處理的。教師應善于把握問題,為學生提供思路、線索,讓學生始終以積極的狀態沉浸在本課學習之中。
五、教學建議
1、制作課涉及到養成因素和安全問題,學生在活動中應養成不浪費、不拖拉、不毛躁的好習慣,有環保意識。工具使用要注意安全,有自我保護意識,拿刀片的手不隨意揮動,鋸刀應放在桌子中央,不用鋸子敲打課桌等東西。教師應起榜樣作用。
2、學習屋提出了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自身作品情況想辦法。如果木船的體量小而輕,可在薄的甲板下貼泡沫板;如果木船的平衡感不好,需在船底加秤錘。用紙盒做的船可直接放在水上漂浮。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2
知識要素
形的聯想與創造
技能要求:
對樹葉裁剪、拼貼或添畫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現:課件演示,發現樹葉中隱藏的變化與美麗
實踐與創造:通過對樹葉聯想,制作獨創畫面
欣賞與評議:能從主題、構圖、色彩等方面進行欣賞
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進行各種有效聯想
教學難點
樹葉的創意
教學過程
一、討論與導入
1、四人一組討論欣賞各自帶來的'各種形狀的葉片。
2、屏幕放一片特征明顯的葉片,讓學生聯想,起到啟發的作用。
3、準備放大鏡,讓學生在放大鏡下觀賞樹葉。
4、提問:這些樹葉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你有什么想法?(允許學生有各種想法)
二、欣賞與議論
1、屏幕展示有樹葉聯想制作而成的美術作品一兩幅。
2、課件分解作品完成的過程。
3、出示課題,學生暢談自己的創意。(注意如果作品展示過多會限制學生的創意)
三、構思與繪制
1、在底版紙上擺放形狀不同的樹葉進行聯想。
2、教師提出不同層面的作業要求。
3、選擇適合自己的材料并按自己的意愿,完成作業。
(教師提示:盡量不和別人的畫面雷同。)
四、展示與設想
1、作業展示,相互欣賞,發現別人有創意之處。
2、教師提問:要是再給你一次創作的機會,你會有新的聯想嗎?什么聯想?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4
教學目標:
通過充分的視覺素材資源的展示與交流,使學生感受二方連續圖案的藝術美感,初步了解其藝術特點及生活中的實際作用。通過本課的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電腦工具借用或自行設計單獨紋樣,并運用復制、粘貼等方法組成二方連續圖案,體驗運用電腦工具進行創作活動的技術優勢,進一步提高Word軟件操作能力。通過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及使用電腦的興趣,使他們進一步體驗通過電腦開展設計實踐活動所具有的技術優勢。通過欣賞及運用電腦設計連續圖案,提高學生的信息及藝術素養,感受藝術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使他們養成善于美化生活的良好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二方連續圖案的知識,并能夠運用Word繪畫軟件創作出簡單的、具有裝飾性的二方連續圖案,體驗通過電腦工具進行設計創作的過程。
教學難點:
創作出具有裝飾性的、形式新穎的二方連續圖案作品。
教師準備:
信息技術設備、教學課件及為學生學習提供幫助的各種學習資料等。
學生準備:
各種與二方連續圖案有關的素材。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出示一塊印有美麗花邊的方巾或一個有花邊裝飾的其他物品,讓學生觀察。
看實物找花邊。
通過實物直觀地引入新課。
引導學生說出感受。
交流二方連續圖案給人帶來的藝術感受。強調二方連續圖案的裝飾美感。示二方連續的概念。(課件或教科書)
認真看文字,并讀出文字內容。
初步了解二方連續圖案的概念。
二、欣賞課件。
在圖片中請你找出二方連續圖案在哪里。
如:花瓶、坐墊、地毯、書籍、服裝、包裝盒、房屋等。二方連續圖案廣泛地應用于建筑、衣物、日用品、書籍等的裝飾美化方面。
小結:人們很早就利用各種各樣的花邊來裝飾身邊的事物,使它們變得非常美麗。
根據保件提供的內容,找出物品的二方連續圖案。
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見到的有二方連續圖案裝飾的物品。
通過來自于生活的素材,讓學生認識到二方連續圖案有廣泛的用途。
組織學生討論二方連續圖案的有關知識。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條美麗的花邊是由什么組成的?(課件)
它們都是一種圖案的重復排列,我們用箭頭來表示出它們排列的規律。
觀察并說出花邊是由一種圖案的重復排列組成的。
讓學生找出二方連續圖案的創作規律,為學生的實踐活動奠定基礎。
指導學生初步認識幾種構成形式。
二方連續圖案的形式可分為:(課件)通過課件演示二方連續圖案的散點、折線、波線、綜合等構成形式。
觀察課件內容,理解淺顯的二方連續圖案的構成知識。
初步了解二方連續圖案的構成知識,為突破教學難點提供幫助。
總結知識,引發質疑。
剛才我們看到了很多漂亮的二方連續圖案花邊,對于它們你還有什么不懂的或是想要了解的嗎?
學生自由提問,說出自己的見解或疑惑。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不同想法或者疑惑,體現教學的民主性。
輔導上網。
學生查看校園網有關二方連續圖案的網頁內容,自主探究相關內容的知識,并通過校園網的BBS論壇進行合作學習。
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式學習,搜集有關介紹二方連續圖案的文字和圖片,加以學習和整理,并通過BBS論壇與其他學生進行知識和問題的交流。
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式學習和探究,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教學的難點問題。
組織學生匯報自己通過網上學習獲得的知識,如二方連續圖案的構成形式,有什么新的想法及生活中的應用等。
匯報學習成果,對二方連續圖案的概念和它的構成形式進行總結,說出自己的設計想法。
通過自主探究式學習和網絡合作學習,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加深對二方連續圖案的了解。
指導學生電腦操作的方法:
1、復習插圖圖片的'方法。
2、指導學生學會簡單的處理圖片的方法(可以結合Windows圖畫工具進行圖像處理)。
學生進行學習與實踐練習活動。提高學生電腦操作能力。
三、布置實踐活動的內容。
設計或利用一個單獨紋樣進行二方連續圖案的創作,為我們班的板報或中隊小報設計美麗的花邊。
根據作業要求,在電腦上設計一個美麗的二方連續圖案的花邊。明確作業要求,以任務驅動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進行個別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開展實踐活動。
學生自己設計或從老師提供的資源中選擇一個單獨紋樣進行二方連續圖案的創作活動。
解決學生遇到的困難,使他們順利完成作業。
四、課堂小結。
組織學生自評和互評,總結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并通過BBS填寫問卷(內容可以是二方連續圖案的定義、有幾種組織構成形式、你還有哪些想了解的知識等等)。
學生說說對作品的感受,如圖形、顏色、排列方式等。再次感受二方連續圖案帶給生活的美感。通過BBS填寫問卷。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5
知識要素:
間色與復色應用,色彩搭配
技能要求:
水粉涂色的基本技法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現:感受古代壁畫,發現壁畫的特點
實踐與創造:了解壁畫色彩特點,臨摹壁畫并填補殘缺
欣賞與評議:欣賞壁畫內容、色彩、造型,并說說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點
人物動態造型
教學難點
人物神態的塑造
教學過程
一、故事與導入
1、課件導入壁畫故事,教師講解故事。
①欣賞古代壁畫作品。
②以壁畫《九色鹿》的`動畫故事為中心,介紹敦煌莫高窟的歷史變遷。
2、插放資料片《敦煌莫高窟》,從自然景觀介紹敦煌。
二、感受與交流
1、以小組討論所知道的古代壁畫,有哪些內容和作用。
2、小組代表發言,說一說對古代壁畫的印象以及這些壁畫的作用。
三、實踐與指導
1、修補壁畫,為其填色:
①根據的線描壁畫原稿,臨摹壁畫色彩,注重感受,可用原色、間色或復色。
②為壁畫殘缺部分補畫,根據臨摹的色彩感覺進行色彩的延伸(填色)。
2、發揮對壁畫色彩的感受,可憑自己的感覺去臨摹和填色。
四、展示與
1、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賞并發現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
提問:你覺得哪些顏色更能表現壁畫的古樸美。
2、教師和學生共同。
對色彩效果不同的作業進行講評,對大膽的作品給予鼓勵,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6
知識要素
色塊之間的搭配
技能要求:
色塊的拼貼組合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現:表現生活環境中的`人物,體驗形式美感
實踐與創造:通過五官和動態來表現人物的神態與心情
欣賞與評議:相互欣賞作品,評論作品的成功與失敗
教學重點
人物五官、發型的表現
教學難點
色彩搭配
教學過程
一、引入與交流
1、教師出示范畫,讓學生說說各種制作方法,談談自己的感受。
2、教師展示制作方法,激發學生制作興趣。
3、小組討論,交流制作方法。
二、分析與感受
1、教師歸納學生意見,分析作品美在何處?分析頭發面部與五官如何表現。
2、讓學生感受拼貼與繪畫的不同之處。
三、創作與輔導
1、學生制作:
①選擇材料;
②畫草圖;
③選擇表現方法;
④運用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識。
2、嘗試探索應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拼貼畫面。
四、欣賞與評論
1、展示作業,分析存在的問題。
2、自評作品,鼓勵學生的自信心。
3、交流、欣賞、互評。
4、教師總評。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7
知識要素
濃淡墨的組合
技能要求:
用淡墨與焦墨表現文字的變化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現:體驗焦、淡墨的變化,發現漢字演變過程
實踐與創造:運用文字與圖形的.組合成有趣的畫面
欣賞與評議:在欣賞與交流中感受書法的藝術效果
教學重點
淡墨與焦墨的運用
教學難點
文字與繪畫的組合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嘗試
1、出示一些古漢字,猜一猜,認一認。
2、了解漢字豐富的內涵及其簡述其演變過程。
3、學生嘗試用一種字體書寫成語或名句。
二、欣賞與發現
1、欣賞由焦、淡墨完成的書法作品,談談自己的感受。
2、通過嘗試與交流,知道先畫淡墨,再寫焦墨所形成的濃淡層次。
3、討論文字與繪畫的關系,知道色彩的運用使畫面更生動。
三、討論與實踐
1、欣賞、討論同齡人的國畫作品,感受筆墨變化。
2、小組交流自己的構思。嘗試運用文字與繪畫完成畫面。
①注意筆墨變化;
②大膽構思,聯想豐富;
③注意構圖飽滿。
四、欣賞與評論
1、展示作品,根據作業要求講評作業。
①自評:說說自己作品的得意之處;
②互評:談談你所喜歡的作品;
③教師:以鼓勵為主,表揚學生作業的獨創性。
2、交流對漢字的認識與感受。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8
知識要素
色塊的疏密組織
技能要求:
剪與撕等拼貼技能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現:體驗撕貼的快樂,發現拼貼的美
實踐與創造:通過剪和撕拼貼方法設計一幅節日盆花
欣賞與評議:欣賞作品,交流各自的制作經驗
教學重點
花與花盆的.設計與眾不同
教學難點
不同材料和色塊的搭配
教學過程
一、引入與交流
1、課件展示范畫,介紹創意之處和色塊搭配的最美之處。
2、小組交流,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發現與嘗試
1、歸納意見,引導認識盆花的制作方法及其他物品如何來進行裝飾以及色彩搭配。
2、啟發學生設計一幅獨特的盆花。
3、學生嘗試用構圖畫出來。
三、構思與繪制
1、確定制作,進行制作:
①選擇形式;
②選擇材料;
③畫出草圖;
④選擇表現方法;
⑤注意色彩的搭配。
2、教師輔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展示與設想
1、展示自己的作品,分析存在問題。
2、能否發現別人的創意之處嗎?說一說。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蔬果根、莖、葉、芽、花、果等都含有豐富的營養。能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態、色彩特點,進行雕刻、塑造、創意設計一個立體形象。
2、過程與方法:在聯想中、能對蔬果的自然形態、花紋質感進行觀察、構思新形象。在比較中體驗添加或切、刻、雕、挖等不同制作方法。
在創作中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態創造新形象。
3、情感:注意觀察生活、養成發現生活美的能力。大膽想象,培養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對蔬果的自然形態、花紋、質感等特點進行聯想與添加、組合造型,培養觀察與設計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
對蔬果的原形進行切、刻、雕、挖創造與眾不同的藝術形象。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1、創設情境:欣賞“蔬果童話形象”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
2、讓學生能用語言說出蔬果童話形象夸張、變形的蔬果娃娃。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設問提出要求:
(1)蔬果娃娃它們象什么?
(2)小作者是怎樣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態、花紋、質感進行構想與創作的?
(3)你喜歡哪一件作品?為什么?
4、板書課題:
一邊板書一邊讓學生打開課本,并認真閱讀課文內容。
(二)教授新課:
1、觀看課件,欣賞課件中的各種圖片。
2、問:在欣賞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能用蔬果創作些什么?
知道的.哪些和這些不同的蔬果的藝術作品?
3、小組活動:討論你所知道的不同蔬果藝術品的。你準備用什么樣方法設計作品。
(三)作業布置:
能運用多種制作方法,設計與眾不同的新形象來表現蔬果的童話故事。
(四)巡視輔導:
學生作業,教師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進行講評。
(五)結果:
作業評述:展示全班作品,讓學生自評優秀作品。
1、教師小結:能憑記憶想象、大膽嘗試表現的作品進行表揚。
2、課后拓展:設問:你今天學會了什么?特別美的地方在哪里?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10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了解紙藝穿編的規律,運用常見的穿編方法,設計制作簡單的生活、裝飾用品;
2、在學習中體會穿編這一工藝制作的實用及裝飾功能,感受紙藝穿編的樂趣,培養看圖動手操作能力及設計、工藝制作意識。
教學重點:
用紙帶穿編的方法制作簡單的生活用品(小方籃)及紙帶穿編工藝的運用。
教學難點:
紙帶穿編方法及小方籃的制作
教學關鍵:
觀察討論紙帶穿編的規律,引導如何使小方提籃立起來及籃口處理;觀察兩種不同色彩交織成的紋理,并運用到裝飾中。
課前準備:
各色紙條、幻燈教學文件、范例,剪刀、粘合材料等。
教學過程
1、以談話形式引導學生觀察范作指導學生欣賞這是什么呢?它美嗎?
你想知道它們是怎么做成的'嗎?
2、幻燈出示作品
觀察范作,說說它美的地方,并試著尋找規律,說說它的實用性和裝飾性。
指導學生看圖自學穿編技能。
①有什么規律,要注意什么?
拆解范作(與學生試做結合)
②如何使小籃子立起來?
③你有沒有什么辦法在籃子上作裝飾?
④怎么處理籃子的開口?
3、指導學生看幻燈制作圖編制小籃子。
4、作品展示與評價
引導學生從作品的精細美觀評價,總結穿編規律(一上一下交織)。
小結:穿編在生活中還有很多運用,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進行穿編,還有其他編法。只要你開動腦筋,動手創造,就會有與眾不同的作品誕生。
1、展示穿編的其他作品(小果籃、裝飾圖案、創意籃子等)
2、布置課后拓展作業(上網自學創意籃子的制作)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11
知識要素
掌握平行透視和近景與中景
技能要求:
線條的各種表現方法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現:體驗近大遠小、近高遠低,發現透視規律
實踐與創造:在寫生中運用透視原理表現物體的特征
欣賞與評議:欣賞、寫生作品,評議透視的表現
教學重點
近景與中景的表現
教學難點
線條、色彩的協調與對比
教學過程
一、引入與觀察
1、引導學生參觀校園。
2、讓學生邊看邊討論哪一處角落最美?為什么?
3、教師引導學生選景要有主題,要有近景、遠景的區別。
二、發現與思考
1、結合上節課寫生的'樹,說說建筑物在樹的陪襯下有什么不同?
2、觀察時發現近、中景有什么透視變化?如何取景?
3、在色彩、造型、線條上有什么區別?
三、寫生與輔導
1、畫建筑一般從上開始,注意平行透視中“近高遠低、近大遠小”的變化。
2、如近景是建筑、中景是樹木,先畫建筑后畫樹木。
3、注意線條變化,運用疏密區別近景與中景。
4、記號筆是黑色,所以可選用比紙淡的色彩先涂,以此黑、白、灰的距離。
四、欣賞與評議
1、學生自評:發現自己作品的優缺點。
2、小組互評:分析別人作品的優點。
3、教師總評:選擇有特點的作品分析,線條的組合、色彩的搭配、景物的取舍等是否美?美在哪里?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12
教材分析:
線條的平直與彎曲,會使人產生動或靜的感覺。平行的線條,會使人聯想到平直的地平線,有靜止的感覺,而彎曲的線條,會使人聯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動的感覺。充分運用線條的各種造型,已經成為重要的表現手段,而且對美化畫面和深化主題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引導學生發現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中的線條,并能巧妙地利用它們去塑造形象,從而賦予作品鮮明的藝術感染力。從教材的例圖中,我們可以深切地體會到線條能賦予畫面的生動性和悅目性。
教學目的:
1、觀察平行和彎曲的線條,使學生認識線條的曲直在視覺反應上產生的靜止和流動的感覺。
2、運用線條和色彩進行作畫練習,表達靜止或流動的感覺。
教學重點:
感受線條的動與靜。
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線條表達流動和靜止的感覺。
教具準備:
課件、作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1、復習以前學過的《點、線、面》中的線條的種類。
師:板書——線條有粗、細、曲、直。
2、請同學說一說線條給人的感受,引出課題(板書)——線條的動與靜。
三、講授新課:
1、欣賞課件(流動的河流、靜止的公路、地平線等),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樣線條,給人什么感覺?
師:流動的河流展現的是曲線,有動感,而公路和地平線是靜止的直線。
2、請同學回憶大自然中還有那些靜態和動態的線條,它們各是什么樣子。
師:平直與彎曲的線條會使人產生動與靜的感覺。
以直觀的圖片讓學生感受線條的曲直與動態的關系。
3、請學生欣賞課本范例,進一步感受線條的動與靜。
想一想,線條在繪畫中的作用。
4、教師結合上節課所學的知識《色彩的冷暖》講解線條與色彩在不同畫面中的運用。
(1)暖色和曲、直線的配合,產生的視覺反映。
暖+直=溫暖、平和
暖+曲=熱烈、歡快
(2)冷色和曲、直線配合
冷+曲=寧靜、幽遠(如蜿蜒的.河流)
冷+直=單調、呆板
通過欣賞范圖、教師講解,讓學生了解該如何更好的應用線條。
四、作業布置:用平行或彎曲的線條,表達靜止或流動的感覺并上色。
五、學生作畫,教師指導。
倡導學生在作業中的創新意識,對學生的創新畫法給予表揚,及時鼓勵好的作業。
六、作業展評:
1、個人分析畫的內容,畫面好在哪里?
2、同學互評,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幅作業,說一說它的優點?
3、教師簡評。
七、拓展
教師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請學生欣賞。
八、課堂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九、教學反思:
有一種材料叫“毛根”性質柔軟,利用它在課堂上講解示范線條的曲與直非常的直觀,所以課堂中選擇一種好的教具至關重要,并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13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培養學生造型表現力及構圖能力。
3、培養學生動力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想象、構思、創作
教學難點:
取材新穎、獨特,構圖完美,造型生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同學們是否到游樂場玩過?你們都玩了些什么呢?
學生回答
師導出課題:夢幻之國
2、激發想象:同學們你們大膽發揮想象自己設計出有趣、新穎的游樂設施,我們比一比誰相象出的設施最棒。
3、欣賞:引導學生欣賞優秀作品。
先讓學生自己欣賞作品,再請個別學生說出對作品的理解,最后老師從作品的構思、構圖、色彩、技法上進行補充和講解。
4、歸納作畫步驟:
A、思取材
B、構圖
C、確定表現技法
D、完成作品
三、布置作業:用繪畫等形式表現兒童游樂園的場面。
四、課堂輔導:巡回指導,協助創作上的`困難。
五、作品賞析:展示作品,并點評。
六、課堂小結:師總結本堂課學生學習及掌握知識的情況,鼓勵學生不斷努力提高。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14
教學目標:
1、學習和運用色彩的對比知識,掌握對比技巧。
2、引導學生正確表達自己的色彩感覺,提高學生畫色彩畫的興趣。
3、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學習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強烈對比效果。
教學重點:
感受色彩對比的效果,培養學生對色彩美的表現力。
教學難點:
大膽運用色彩對比知識于創作之中。
教學準備:
教師:
資料圖片、課件、畫筆、顏料等。
學生:
水彩筆、油畫棒、紙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復習舊知識、激趣導入
出示冷暖對比色兩幅圖片,圍繞下面問題師生對話交流。
1、請說說你對這兩幅畫的色彩感受。
2、組織學生用油畫棒按色彩推移排列成一個色環。
(課的開始以復習舊知識引入,引導學生回憶冷暖色的表現力,以鞏固所學過的色彩知識。讓學生總結冷暖色的特點,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過渡導入新知,并以排列色彩推移環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新課
1、師引出對比色感念。
我們生活的環境里,因為有了鮮艷的色彩對比,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麗。今天我們來認識在色彩中對比最強烈、最鮮明的`顏色。我們稱兩個相互作為補色的顏色為對比色。
2、師出示色彩的對比圖片。學生了解色彩知識,直觀感悟。
3、欣賞和分析
(1)欣賞民間年畫,談一談運用了哪些對比色?說一說你有什么感受。
(2)繪畫中色彩的運用(講解繪畫比對色彩的運用技巧)。
4、生活中色彩對比的運用
師出示課件:讓學生為小女孩配褲子、游艇上的救生圈。
運用對比色配色,說說自己的配色習慣?為什么要選擇強烈的色彩?
5、師生總結梳理
四、鞏固練習:
運用色彩的對比為一幅年畫配色。
五、展示與評價
作品展示,師生一起評價,評“個性鮮明、色彩運用合理、構思巧妙”之作。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15
知識要素
色塊之間的搭配
技能要求:
色塊的拼貼組合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現:表現生活環境中的人物,體驗形式美感
實踐與創造:通過五官和動態來表現人物的神態與心情
欣賞與評議:相互欣賞作品,評論作品的成功與失敗
教學重點
人物五官、發型的表現
教學難點
色彩搭配
教學過程
一、引入與交流
1、教師出示范畫,讓學生說說各種制作方法,談談自己的`感受。
2、教師展示制作方法,激發學生制作興趣。
3、小組討論,交流制作方法。
二、分析與感受
1、教師歸納學生意見,分析作品美在何處?分析頭發面部與五官如何表現。
2、讓學生感受拼貼與繪畫的不同之處。
三、創作與輔導
1、學生制作:
①選擇材料;
②畫草圖;
③選擇表現方法;
④運用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識。
2、嘗試探索應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拼貼畫面。
四、欣賞與評論
1、展示作業,分析存在的問題。
2、自評作品,鼓勵學生的自信心。
3、交流、欣賞、互評。
4、教師總評。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16
教學目的:
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畫一幅登山游戲線路圖,在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學難點、重點:
畫一幅登山線路的`游戲圖,進行登山游戲比賽活動。
教具準備:
范作、彩泥、彩色筆等。
學具準備:
彩色橡皮泥、彩筆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知
1、組織教學。
2、欣賞老師的制作的登山圖,請個別同學上臺和老師一起玩一玩。
3、揭示課題:登山游戲
二、探索新知
1、觀察書本的圖例,說說他們做的和老師有什么不同?
2、學生回憶,班級以前組織秋游登山活動,所走過的線路,或自己和父母出游所爬過的山,可以分為幾個停靠點和終點。
4、組織各小組討論,怎樣把登山線路圖繪制成一張登山地圖,制作初稿。
5、學生匯報討論的結果,進行交流。
6、教師結合學生的想法,提出幾點意見和看法。
7、師按照個別學生的想法和學生共同在黑板上繪制一張登山游戲圖,稍做示范。
三、綜合實踐
1、作業:學生分小組進行繪制一幅登山游戲線路圖,同時用彩泥制作下棋必需的棋子。
2、要求:路線清晰、構圖完整。
四、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練習制作。
五、總結:
1、匯報游戲:學生以小組為主進行登山游戲玩一玩。
2、展示作品,交流心得。
3、師總結,布置下節課工具并要求同學整理好教室,做好保潔工作。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1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了解解放軍叔叔,喜歡解放軍叔叔。
2、完成一幅解放軍叔叔肖像寫生作品。
3、有余力的學生再完成一幅頭像速寫。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學生收集有關解放軍的圖片、故事。準備繪畫工具。
2、有條件的學校,課前可帶學生搞一次與當地駐軍的聯誼活動。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請一位解放軍叔叔來做模特兒。先請他講講軍隊中對戰士軍風紀的要求,然后請同學評一評這位解放軍叔叔的軍風紀(主要是著裝與精神狀態)。
(若沒有條請到解放軍叔叔,那么教師可以用錄像、圖片等資料來增進學生對解放軍的了解。課業形式也可以由寫生變為創作。)
2、發展階段
根據班級學生的造型能力,教師可選擇讓模特兒站立、坐著,或做一些戰士常見的動作。
引導學生觀察解放軍叔叔的'大體形態,并記錄下來。主要觀察比較頭部、軀干部分與四肢的比例關系。教師可用當堂示范引導學生觀察:先觀察大體,用基本形將觀察到的頭、軀干、四肢的基本形狀記錄下來,然后,將畫稿舉到稍遠處,再對照模特兒,觀察、調整。
再進行細部刻畫。可以從頭部開始,從上到下,一邊觀察一邊繪畫。要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部分,進行仔細描繪。
全部寫生完之后,還有必要對畫面進行調整。
對于寫生速度較快的學生,可以建議他們再寫生一幅戰士的頭像。
(三)課后拓展
參觀軍營,閱讀軍事題材的文藝作品,創作與解放軍叔叔有關的繪畫作品。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18
知識要素:
了解三原色的組合,感受間色
技能要求:
學生調色、配色技能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現:感受三原色,發現自己表現色彩的才能
實踐與創造:借助豐富的想象,創作自己喜歡的畫面
欣賞與評議:從各方面去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教學重點
三原色的搭配
教學難點
畫面的構思與水分的掌握
教學過程
一、欣賞與討論
1、展示大師作品,并介紹大師生平和作品特點。
2、欣賞、討論,交流對大師作品的感受。
3、分析作品所呈現的節奏感。
二、實踐與制作
1、教師示范水粉畫的技能技巧。
2、學生臨摹書本范畫。
3、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出、糾正。
三、交流與再創作
1、允許學生按大師的用色方法進行再創作。
2、教師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用以啟發他人。
3、給畫的成功的和不成功的學生繼續畫紙,以便再創作。
4、教師幫助能力相對欠缺的學生完成作業。
四、欣賞與問題
1、因作業顏色未干,面積展示時,用電吹風吹干。
2、欣賞、評論同學畫的創意和優點。
3、問題:因水分的原因,三原色之間的互相銜接會產生什么結果?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19
知識要素
圖片反轉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現:風箏的造型特點
實踐與創造:設計風箏的圖案及色彩
欣賞與評議:介紹風箏的一些相關知識,交流感受
教學重點
風箏的外形及圖案的設計
教學難點
對稱軸的確定及粘貼時的水平翻轉
教學過程
一、交流與嘗試
1、教師出示不同造型的風箏供學生欣賞。
2、多媒體展示有關風箏的圖片及風箏的資料。
3、教師演示半個風箏外形的畫法。
4、討論水平翻轉命令的用法。
5、學生簡單嘗試表現風箏的外形。
二、討論與表現
1、說說你知道的`有關風箏的知識,在班級中進行交流。
2、教師畫出半個風箏外形,學生討論怎么變出另一半。
3、學生觀察風箏,分析風箏外形特點(形態、花紋等)。
4、結論:用復制、粘貼、水平翻轉畫完整風箏外形。
三、想象與創造
1、通過想象畫出風箏的外形,設計風箏的圖案造型。
2、對風箏圖案填色,注意色彩面積大小對比。
四、欣賞與評論
1、通過學校局域網,進行作業的展示交流。
2、學生介紹作品,說說設計思路。
3、教師挑選有特點的作業進行講評。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20
知識要素
了解鞋子的結構
技能要求:
運用線條的疏密描繪鞋子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現:通過寫生,發現鞋子的“點、線、面”
實踐與創造:根據鞋子的外形,進行一定情節聯想創作
欣賞與評議:從色彩、構圖方面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教學重點
仔細觀察,富有創意的聯想
教學難點
線條的表現力
教學過程
一、討論與導入
1、屏幕展示學生寫生的各式鞋子的線描作業,激發學生興趣。
2、用課件解剖鞋子的結構,讓學生充分了解鞋子的造型。
3、介紹寫生要點。
二、欣賞與議論
1、教師演示自己的`創意。
2、引導學生欣賞書本范圖。
3、提示鞋子想象的切入點。
4、表現有故事情節的畫面。
三、構思與繪制
1、提示學生認真觀察細微之處,盡可能畫仔細。
2、允許學生從局部開始描述。
3、鞋子在畫面上不要太方正。
4、創作與眾不同的作品。
四、展示與設想
1、教師學生作業展示場所。
2、學生簡單口述畫面創意。
3、師生各自推薦喜歡的作品,并說明理由。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2-22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5篇03-07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5篇)12-22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1-04
四年級美術上冊教案11-07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2-30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匯編15篇)12-22
小學四年級美術上冊教案(通用30篇)07-01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