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1
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jié)課要增進學生對光與影現象理解,拓展藝術思維與想象與想像的空間。
一、教學目標
1、結合《猴子撈月》等寓言故事進行戲劇性表演,增進學生對光與影現象理解,拓展藝術思維與想象與想像的空間。
2、欣賞巨石陳圖片,學生在交流、探索中了解光和影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發(fā)揮想像創(chuàng)造自己的“巨石陣”。
二、教學過程:
1、觀看VCD片子導入新課:教師展示我國古代最具創(chuàng)造性用品——日晷圖片或錄像資料。
例如,從故宮太和殿前的日晷引入教學,啟發(fā)學生根據這一古代人的創(chuàng)造展開課題。
2、請學生選擇講述或朗誦自己所熟悉的《猴子撈月》、《月亮走,我也走》等寓言故事及童謠。
3、從這些作品的情節(jié)中回憶和感受生活中光與影的現象,師生共同參與討論并舉例說明。
4、啟發(fā)學生利用不同的社會資源查找有關金字塔的資料,在班里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圖片,利用金字塔的造型用光的不同角度的照射產生的光照效果,討論光與影的科學問題。
三、教學:
注重對光與影問題在藝術作品表現中應用的討論,對有新的、特殊見解的同學要及時鼓勵,建議大家將自己學習這一課題的感受書寫出來,存入自己的藝術擋案夾。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2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學會感知各種色彩現象,并能從中體驗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藝術內涵。
教學難點
欣賞生活中五彩繽紛、千變萬化的色彩現象,體驗文化藝術內涵,培養(yǎng)學生逐步形成感受和運用色彩的能力。
教學手段
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并合理運用音樂欣賞的激情作用。
課前準備
彩筆或油畫棒,水彩紙,裝飾用小物品,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實例。
教學方法
教法:激發(fā)引導、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發(fā)現
學法:合作學習、探究感知、增知實踐
師生雙邊互動過程及效果共10頁,當前第2頁12345678910
一、音樂切入
師:同學們,我們能感受到生活的豐富與美好,感覺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處在一個豐富的色彩世界里。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感受色彩、體驗色彩。
。ㄒ魳非腥耄シ鸥枨短焯谩凡⒑屯瑢W們齊唱,旨在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生情緒,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生:白云,草地,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群,清清的湖水……
。ㄐ〗M交流各自感受)
效果:同學們的情緒得到充分調動,興趣得到激發(fā),營造了一個好的學習氛圍。
二、熱身練習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將感受到的事物表現出來,最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現。(放輕音樂)
生:(學生活動:有的小組以詩歌的形式;有的小組以繪畫的形式;有的小組以歌唱的形式……)
效果:親自動手感知,初步體會了色彩的獨特魅力。
三、實例展示
師:同學們,能將你們課前收集的實例展示出來嗎?(要求在展示的過程中,談談哪些色彩搭配的好,是成功的?哪些色彩搭配還不夠好,是不足的?并說出成功與不足的理由。)
生:自己談成功與失敗,講出自己的感受,將自己收集的各種實例(包括絲巾、帽子、花束等)一一展示。
效果:從生活中的素材挖掘色彩的魅力,體驗色彩的不同感覺。
四、分析范例
師:播放課件中的優(yōu)秀案例,并和同學們共同評價。
生:(廣泛發(fā)言,談自己的看法。)
效果:同學們在評價欣賞中產生了對色彩的想象力,增強了色彩的感染力。
五、色彩搭配
。▽W生以小組為單位,重點裝飾打扮二到三個同學,體現合作性。)(輕音樂)
效果:同學們合作學習,練習色彩搭配,進一步對色彩搭配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六、表演展示
生:試做時裝模特,進行走臺練習。
(學生參與表演,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體現了綜合性)
師:播放課件中的音樂及畫面。
七、師生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從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入手,學習了色彩的知識,增強了對色彩的感染力。
生:這節(jié)課很開心、快樂,在“玩”中“學”,在“學”中“得”,體驗了色彩帶來的樂趣。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3
課題:校園里的花
課時:1課時
施教時間:10月8日——10月10日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細心觀察校園里各種植物的枝葉的生長規(guī)律、結構。葉片、花瓣的形狀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變化。
2.能運用大小不同的點、流暢富有變化的單線條來寫生各種植物,并將點與線結合添加上背景使畫面的構圖更加完整。
3.通過寫生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發(fā)現美、表現美,鍛煉學生的觀察力、感受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能否通過觀察了解寫生植物枝葉的生長規(guī)律、結構。葉片、花瓣的形狀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變化。
2.在寫生過程中能否畫出花、枝、葉、杈的形態(tài)及前后穿插變化。
教學準備:
教師:在美術教室每一組的桌上擺上一盆植物,再準備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
學生:繪畫工具材料。
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一:
引導思考:是什么把我們的校園裝點得如此美麗。培養(yǎng)學生能從身邊尋找美、發(fā)現美,激發(fā)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活動二:
觀察自己組桌子上的植物,通過討論說一說:植物的枝葉是怎樣生長的?葉片或花瓣是什么形狀的?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間是如何穿插的。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個性特征。有的莖干粗壯,有的很細弱,有的葉肥厚。教師引導學生講述植物枝葉的結構,葉片和花瓣的形狀特征。
活動三:
教師以講臺上的蘆薈為例,引導學生觀察并分析,教師簡單示范構圖與如何寫筆寫生,著重于繪畫的先后、各部分的枝葉、花瓣;根據特征進行添加與加工。畫面的背景可以用點、線、面有規(guī)律的組合,或用一種花紋的重復組合。
學生作業(yè):對自己桌子上擺的植物進行寫生。
活動四:
展示作品,講評。
展示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啟發(fā)學生用紙和其他材料通過剪、拼貼等方法制作成立體和半立體的花卉,美化教室。
札記:
孩子們對校園里常見的花還真是沒怎么觀察過,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認真地觀察并表現了校園里的花,這才感嘆道:“原來我們學校有這么多的花呀,原來這些花都這么美呀!”我借機告訴他們:“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發(fā)現。”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4
教材分析:
教材展現給學生一個豐富的傳統(tǒng)民間虎文化。教師在教學時擴展的空間非常大,可根據學生的設計意圖,引導、幫助學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現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情趣,才是教材的主要目的。
本課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瀏覽虎的資料,是學生了解虎的特征以及傳統(tǒng)文化中虎的魅力,從而了解美術與生活的聯系。
情感目標:選擇自己喜歡的虎的形象做一做,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選擇自己喜歡的虎的形象做一做虎。
教學難點:作品的新穎和創(chuàng)新。
教學用具:鉛筆、記號筆、圖片等。
教學方法:觀察法、啟發(fā)法、示范法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森林之王是誰嗎?對了,是老虎。
了解虎的文化
請同學們說一說,你對虎的了解。我們來看一看漢代的“虎紋瓦當”。自古以來,虎是威武勇猛的象征,是扶正鎮(zhèn)邪的“保護色”。因此,以虎的形象制作的民間傳統(tǒng)工藝品深受群眾的喜愛。
小組內說一說虎的特征和文化。
欣賞各種虎的作品
陜西的虎頭面具虎燈籠陜西的泥坐虎布老虎等這些民間傳統(tǒng)工藝品各具特色,你喜歡哪一件?說一說你的感受?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學小組討論
分析實物虎和作品虎的不同
我們來看兩張圖片。 看一看實物虎和裝飾圖案虎的不同。
從五官特征說一說實物虎和作品虎的不同。
欣賞書中學生作品
1、 剪紙作品是先在紙上畫出虎的外形,用剪刀剪出眼、耳、鼻花紋等,再沿著外形完整剪下。2、 泥塑作品看書中的制作步驟,想一想是怎么做的?為什么這么做?
同學說說泥塑虎的制作步驟:1、 用泥制作出虎的各個步驟。2、 用牙簽把各個部分固定好。3、 用水粉顏料畫上虎的眼、耳、鼻花紋等。
學生實踐活動
試著用彩紙或泥等材料來塑造一只可愛的老虎吧!
學生制作,師巡視指導。
作業(yè)展示
學生互評、自評?凑l做的虎最威武,最好看。
學生。
教學延伸
你還想用什么來制作虎,回去試一試吧!
學生說一說。
虎是古老的中華民族的圖騰之一,虎 的形象已無所不在,運用在文字、詩歌、雕塑、繪畫、戲曲等各個方面。你想能不能把你做的虎運用于你的生活呢?
可以做一張有虎的書簽;可以把虎的作品放在桌上作為工藝品······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5
年級:三年級
課時:4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了解有關首都北京風景、京劇臉譜的圖片,通過學唱京劇曲調,制作臉譜。
一、教學目標:
1、欣賞單元主題頁,在歌曲《龍的傳人》的欣賞與演唱中,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2、風情的歌曲等藝術有關北京風景、京劇臉譜的圖片,通過學唱京劇曲調,制作臉譜。
3、欣賞反映北京風情的歌曲等藝術活動,加深學生對北京的了解。
二、教學準備:
《長城謠》、《冰糖葫蘆》、《唱臉譜》的歌曲磁帶。
第一、二教時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我來做個導游”,請學生或以老師來扮演導游,讓學生乘上交通工具開始。
2、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老師邊講到達的目的地,或從各種媒體了解到的北京,帶領大家逛逛京城。
3、邊聽邊欣賞有關描繪北京風情的歌曲,如《長城謠》、《大碗茶》、《北京的橋》。
4、教唱歌曲《北京有個金太陽》。
A、朗讀歌詞。
B、歌唱歌曲《北京有個金太陽》。
5、逛逛北京城:長城——天安門(華表)——故宮(石獅、麒麟、歷代服飾)——北!U和園(十七孔橋)——圓明園(殘恒斷壁)——天壇(九龍壁)。
第三、四教時
四、教學過程:
1、用歌曲接上一課內容,復習上一課玩過的地方,你能說出幾個地方。
2、引導學生觀察北京有特色的建筑形狀、色彩。如天壇、天安門城樓等,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北京及其悠久的歷史。
3、歌曲欣賞:《龍的傳人》
4、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人們寄予龍以美好的希望,讓學生說說“龍”(回顧十二生肖、賽龍舟、舞龍、建筑的龍)。
5、接龍游戲:分組說說有關龍的內容。
6、歌唱歌曲《龍的傳人》并能準確無誤的唱準歌曲,并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增加學生的愛國情感。
五、活動與手工指導:
1、讓學生收集飲料瓶蓋,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著名城市、名勝、圖片等剪成與瓶蓋相同的圓形標志,將標志貼在瓶蓋上。
2、充分發(fā)揮學生以自己的興趣制定安排游戲的線路。(回家作業(yè):要求每人寫一個旅游線路,下一節(jié)課說給同學和老師聽)。
例如:有一個星期天去蘇州旅游,你能安排XX——XX——XX——XX——XX——XX,什么時候出發(fā),一站又一站,2、可按著名城市作為行棋路線,也可以按我國的名山作為行棋路線,還可以按我國珍稀動物分布作為行棋路線。讓學生自由游戲,在游戲中增強對祖國的認識,激發(fā)熱愛的情感。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用幾何形方方圓圓進行概括事物的方法,并運用這一方法認識、觀察表現各種事物和人物。
2、初步體驗運用幾何形造型樂趣,用方形、圓形、三角形組成美好畫面,表達自己的感受,發(fā)展學生運用幾何形這一繪畫語言進行表現的能力,使學生從感受生活的樂趣中,發(fā)現圖形的美。
3、學會更好的用繪畫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拓展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
課業(yè)類型:造型表現。
教學重點:
學習用簡單的幾何形觀察事物,并用添加或減少的方法夸張、 概括地造型表現出來。
教學難點:由幾何形展開的想象。
教法學法:繪畫法、演示法、游戲法、觀察法、故事法等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具準備:范畫、方方圓圓的幾何形、生活實物、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啟發(fā)導入。
1、故事引入:“從前有兩個小朋友,它們的名字叫方方和圓圓,有一天,它們發(fā)生了爭吵,都說自己的本領大、朋友多,圓圓說:“我的本領可大了,圓形的物體可多了:太陽是圓的,星球是圓的,皮球是圓的??”;方方說:“我的本領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們看:電視機、房子、盒子??;方方和圓圓一直在爭辯誰的本領大??”到底它們誰的本領最大呢?
2、請你說說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方方的,圓圓的?
3、揭示板書課題。
二、游戲體驗,理解感知。
1、游戲感知——用兩個個袋子裝著兩種不同形狀:方形、
圓形,請學生摸一摸,分辨形狀,并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
2、找朋友——出現包含兩種形狀的圖片(可以是照片,
也可以是圖畫),請學生從上面找出各種形狀。
3:對比找不同——用實物照片和用幾何形概括了的圖畫
進行對比,讓學生找出它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學習用幾何形來概括和理解大自然中的各種形狀,便于掌握簡單、概括的繪畫語言)。
4、說說你在生活中見過的動物,還有哪些的外形分別近似于方形、圓形。(七星瓢蟲、刺猬的外形與圓形想死,牛、羊等動物的外形與方形相似,等等)
5、用幾何形概括事物的外形,有助于我們把握事物的外形特征。
三、欣賞評述,自主探究。
1、欣賞大師繪畫作品和學生的繪畫作品,看看畫面上是怎么用幾何形狀表現主題的、表達思想的。
A、欣賞黃永玉的國畫作品《羊》:
B、欣賞黃永國的國畫作品《烏龜》,與真實烏龜圖片進行對比:你能找找畫與真實的動物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C、黃永玉的水墨畫《貓頭鷹》。
2、了解動物特征:動物們都有自己的典型特征,請猜猜這些圖片分別是哪些動物的局部。
3、仔細觀察圖中的動物,找出外形能用方形與它們近似的動物。畫動物時,在概括的外型上添加動物們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我們準確的描畫動物。
四、嘗試概括,方法總結。
1、嘗試小練習:選擇圖中的一種動物,快速的描繪出它的局部特征。描畫動物時,特征可以有所取舍。
2、說說動物的哪些特征必須添畫,哪些部分可以省略?
3、采用同一物體不同表現形式的比較法(例如:建筑可以有方形、圓形、三角形等造型??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思維、拓寬學生知識面。)
4、教師示范,總結板書。
板書設計:
(1)用幾何形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夸張表現外形。
。2)添加事物的典型特征。
。3)調整構圖,添畫背景。
五、大膽造型,創(chuàng)作表現。
1、作業(yè)要求:你見過哪些動物的外形近似圓形或者方形? 用減或添的方法,夸張、概括地將它們描畫下來!
2、學生自主表現,播放相關素材和優(yōu)秀范作。
六、作業(yè)展示,交流評價。
1、自主展示,生生互評。
2、教師點評,表揚鼓勵。
七、教學總結,拓展延伸。
仔細觀察生活中各類事物,用各種幾何形狀總結概括,
并嘗試用減或添的方法,夸張、概括地將它們描畫下來!
課后反思
三年級上冊美術方方圓圓教案篇二:3年級上冊美術第三課《方方圓圓》教學設計
宮里鎮(zhèn)中心小學
課型:繪畫課
授課教師:盧老師
授課時間: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感知圓形、方形是生活中常見的基本形狀,能用線條等方法表現圓形、方形的組合物象。
2、能力目標:在視覺、觸覺感官體驗中感受圓形、方形不同形狀特征和概括觀察物象的方法;在嘗試中體驗各種材料工具表現圓形、方形物象的樂趣。
3、情感目標:能學會事物的搭配,合作精神運用到生活中。在參與中感受圓形、方形是一切物象基本形的科學現象;在合作競賽中,嘗試交往與共同努力獲取
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能用圓形、方形概括、觀察和表現物象。
教學難點: 感受圓形、方形不同形狀特征和概括表現物象。
教具準備:教科書、課件、繪畫工具。
教學方法:討論法、活動、總結、講解、指導、啟發(fā)與鼓勵等。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導入課程:
故事引入:從前有兩個好朋友,它們的名字分別是圓圓和方方。有一天,它們發(fā)生了爭吵,都說自己的本領大、朋友多。圓圓說:“我的本領可大了,圓形的物體可多了:太陽是圓的,星球是圓的,皮球是圓的·····”
方方說:“我的本領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們看:電視機、房子、盒子??”;兩個個好伙伴都生氣了,誰也不讓誰。
引出課題方方圓圓
二授新課:
(一)創(chuàng)設情境,啟動主體
1.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幫忙勸勸它們:
想一想,圓圓、方方還有哪些朋友?
2.看來這兩個個好伙伴朋友都很多,本領都很大,生活中少了那個形狀都不行。如果沒有了圓形,汽車變成方或尖的還能開動嗎?如果沒了方形,房子變成圓形怎么立得穩(wěn)?所以這兩種形狀,在生活中缺一不可。
(二)發(fā)揮主體
1.游戲、感受:這個袋子裝著兩種不同形狀:方形、圓形,請同學分別摸一摸,分辨形狀,并說出它們的形狀有什么特點?
2.有什么是由圓圓、方方共同組成的?請學生從書上面找出各種形狀。
3.能不能用各種圓圓、方方組成一幅畫呢?你打算怎么畫?欣賞學生繪畫作品,看看畫面上是怎么用幾何形狀表現主題的、表達思想的。
(三)創(chuàng)作:
發(fā)展主體一起來用方方、圓圓創(chuàng)作一幅畫。
四作業(yè)評價,小結
1.比一比:誰用圓圓、方方創(chuàng)造的物品最多?誰用它們組成的畫面最美?
2.自評:我畫了什么?里面那些物體用了圓圓、方方?
他評:用美術學過的知識評價(如點線色美、畫面物體形狀美、組合美)
師評。
3.本課小結: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圓圓、方方的物品,同學們只要細心觀察
就會找到許多有趣的發(fā)現。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7
課題:今天我值日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觀察在學校、班級值日時的情景。
2、掌握值日時人物的各種動態(tài)變化,通過繪畫表現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做事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掌握值日時人物的各種動物動態(tài)變化,通過繪畫表現值日的情景。
教學難點:
能否通過回憶、觀察,畫出人物的基本動作。
教具準備:
師:關于學生值日的有關資料,小朋友畫的作品等制成的課件,顏料等。
生:水彩筆、蠟筆、顏料、繪畫紙等。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jié)
施教時間:10月18日——10月19日
活動一:
1、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通過一段錄象引入新內容)
同學們,你們在學校、班級中做過值日嗎?
那好,今天我們也來看看小朋友在學校和班級中是怎么做值日的?(放映值日片段)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感受。
引導學生分析:通過觀看錄象,請你說說你都做過哪些值日?(學校里的督導員,班級中的值日生。)值日時應做些什么事?(提示無論做什么事都應盡心盡力去完成,要有責任心)
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就用繪畫形式,表現在學校、班級值日的情景。
板書課題:8、今天我值日
活動二:
1、引導學生觀察。
。1)值日的方式多種多樣,你想怎樣表現值日情景?(學生分析討論)
。2)哪些小朋友愿意上來做做值日時的各種動作?
教師提示:(1)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做值日時的各種動態(tài)。
2、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怎樣用繪畫形式表現值日情景?
欣賞同齡人及藝術家的作品,啟發(fā)學生想象。(出示電腦課件)
教師提示:你能用基本形概括出值日動作嗎?你能說一說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嗎?你能認一認它是用哪一種材料畫的嗎?(從夸張變形、色彩搭配、構圖飽滿等方面引導學生想象。)
3、學生創(chuàng)作作業(yè),教師輔導。
輔導要點:
1、倡導學生在作業(yè)中的創(chuàng)新意識,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畫法給予表揚,及時鼓勵好的作業(yè)。
2、組織畫面時,只要表現值日時的一個情景,主要抓住人物的動作特征來畫。
札記:在回憶值日時的情景時,我讓所有同學起來把自己負責的值日項目的動作表演一遍,這一下發(fā)現有許多同學的動作讓我猜不出這是在干什么。原來上到三年級的他們還是不會用正確的姿勢值日。好多同學不會使用工具,尤其是當今家庭很少用的拖把;還有的用的都是拙勁……沒辦法我借機又給他們上了一次勞動技術課,教大家怎樣運用正確的姿勢來掃地、擦地、擦黑板……講完了,學會了,再畫作業(yè),嗬,還真不錯!看來這次“跑題”跑得還真值得!
第二節(jié)
施教時間:10月20日——10月22日
活動一:
展示上節(jié)課的學生作業(yè),再同教師帶來的優(yōu)秀的學生作業(yè)相比較,請學生說說我們的作業(yè)缺少了什么?
背景,尤其是場景的繪畫對一幅畫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比如你是在教室里還是在室外打掃的衛(wèi)生,只有通過背景來表現。
啟發(fā)學生找出不同的背景色彩對于畫面效果的影響。
活動二:
將上節(jié)課化的作業(yè)添加上適當的背景并涂色。表現出值日時忙碌而又愉快的情景。
活動三:
展示個人作業(yè):
1、個人分析畫的內容,畫面好在哪里?
2、同學互評,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幅作業(yè),說一說它的優(yōu)點?在你喜歡的作業(yè)上合適的位置貼上一個大星星。
3、教師簡評。
拓展:
教師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請學生欣賞。
活動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札記:今天上完了課,一個學生激動地告訴我:老師,我回家干活了!奶奶開始還不讓,但后來激動地直夸我懂事!我感受頗深:以美育德是美術教學多年來提出的口號,可真正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呀!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8
一、教 材 分 析
盤泥條是一種古老而基本的陶藝成型方法;虼只蚣毜哪鄺l在造型表現時有著很大的靈活性,盤制的造型富于變化,盤泥條既可以盤成一個造型獨特的花瓶,也可以盤成一對小巧精致的草鞋,不需特別復雜的技術,盤泥條因此對兒童來說較易掌握。運用盤條法,會在接口處留下一道道自然的線條,顯示出手工制作的陶藝作品獨有的質樸、粗獷,體現了泥條造型的獨特美。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在以前做陶的基礎上,學會用泥條盤筑的方法進行制作。盤泥條為了讓學生直觀地了解搓泥條和盤泥條的方法,教材選用了四幅制作圖例,在制作方法上給學生以提示。作品范例呈現了動物、人物、器皿等豐富而又生動的形象,用以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和表現創(chuàng)造的欲望,留給學生廣闊的思維創(chuàng)造空間。
二、教 學 目 標
*學會運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制作陶藝作品。
*訓練手的靈活性,提高學生泥塑技能和簡單的立體造型能力,發(fā)展形象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上冊:06課 盤泥條
*體會玩陶的樂趣,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和行為習慣。
三、教 學 設 計
本課教學應重視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嘗試、探究、質疑,在感悟和體驗中掌握制作要領,體會玩陶的樂趣,獲得身心的愉悅感、自我創(chuàng)造的成功感。教師不能為傳授技法而教技法,不要急于用簡單的講解示范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應明了“學習制陶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一個不斷體會失敗、從頭來過,再失敗再從頭來過的過程,”把握“泥條極具可塑性、可重復制作”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1. 作品賞析,了解成型方法:通過欣賞教材范畫,動手觸摸、仔細觀察陶藝范品等形式,讓學生了解陶藝造型的又一基本方法——盤泥條。
2. 自主探究,嘗試盤泥條:觀察教材制作步驟圖,思考討論盤泥條的方法要領有哪些?自己嘗試搓泥條、盤泥條。
3. 發(fā)現問題,質疑解疑:
重視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并嘗試自行解決問題,重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指導:
第一,搓泥條:保持泥條粗細均勻,注意雙手配合,力度適當,以防泥條斷裂;搓泥條時是從中間往兩邊均勻用力,而且是用雙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捻,教師還可以將用手掌均勻搓出的泥條與用手指搓出的泥條進行對比。
第二,盤泥條:將泥條提起向上盤,每盤一圈,用手指輕輕按壓,讓泥條粘接牢固。盤條時要認真仔細,下面的泥條不能太細,否則會立不穩(wěn);如果泥條較干則適量涂上泥漿或粘點清水,便于粘牢;在向上盤筑時有可能出現下塌的現象,每連續(xù)盤幾圈要稍作停頓,待稍干后再盤。
4. 掌握技法,盤條成型:
第一步,搓泥條;
第二步,將泥條盤筑成自己喜歡的形象。要根據構思的獨特形狀去盤繞造型,可以一邊盤條一邊創(chuàng)新,盤出來的形象要盡量做到和別人不同。根據造型的不同,底板可有可無:如制作器皿,則需將泥條盤筑在泥板上,若制作小豬就無需底板,直接將泥條疊圈即可。
第三步,裝飾美化:可用泥條或泥片粘貼或直接刻畫等幾種手法綜合表現。
5. 欣賞評析,交流感受:可采用師生互動、小組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
6. 拓展思維,鼓勵方法創(chuàng)新:
盤條的技法有很多種,如疊圈、鋪排、纏繞、穿插、繞結等,獨特的盤條方法可以創(chuàng)造出獨具一格的陶藝作品,應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考慮表現,把簡單的技法變成豐富的思維創(chuàng)造工具,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
作業(yè)要求:將泥巴搓成條,盤筑一個自己喜歡的形象。
四、教 學 建 議
*本課教學應以學生實踐為主,教師講授為輔;教學組織形式、學習方式可根據學情和條件進行調整。
*泥條盤筑的方法,即搓泥條、泥條粘接的技法要領要讓學生掌握,對于作品的造型無需做過多要求,要留給學生廣闊的思維創(chuàng)造空間,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所長。
*對于學生在做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自行探索解決,也可以通過教師示范給學生以提示。
*陶藝課更注重做陶的過程,對學生的作品都要給予肯定,不要用對或錯來簡單評價學生的想法,應給學生一個寬松的做陶環(huán)境;對學生的行為及學習過程中的態(tài)度、習慣應適時進行評價和激勵。
*有條件的學校建議在陶藝教室上課,可以將學生作品再加工,上釉、燒制成陶藝作品,并進行陳列展覽,提高學生對做陶的興趣。
[教案]賀佳妮老師的教案
第6課 盤泥條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制作陶藝作品,進一步提高學生泥塑技能和簡單的立體造型能力,發(fā)展形象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學習、運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教學難點:大膽想象,敢于表現和創(chuàng)造,作品有個性。
教學準備:
教具:錄像,幻燈片,范品,示范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臺。
學具:泥料,墊布,墊板,刻畫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出示一件范品)提問:
這件作品是什么形狀的?
仔細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教師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驟。
1.制作泥條的方法。
(1)將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塊,揉成泥團。
(2)用手掌將泥團搓成粗泥條。
(3)將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條繼續(xù)在桌上搓成細而均勻的泥條。教師強調在桌上搓泥條時,桌面要墊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條時是從中間往兩邊均勻用力,而且是用雙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師還可以將用手掌均勻搓出的泥條與用手指搓出的泥條進行對比。
2.泥條盤筑的方法。
教師播放錄像:泥條盤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領。強調泥條與泥條之間要粘牢。
3、教師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驟。
(1)制作器皿底面。(壓一塊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盤筑器皿坯體。(將搓好的數根泥條,沿著底面的邊緣進行盤筑,按順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條。)
(3)裝飾整理作品。
三、作業(yè)要求。
運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制作一個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學生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四、課堂小結。
評議學生作業(yè),學生對自己的作品談感受;
根據學生要求,收集作品燒制。
教材文字提示:
泥巴可以手捏成形,還可以搓泥條盤筑。瞧,用泥條盤筑的人物、動物、器皿……多可愛!你也來試試。
提示:將泥條提起向上盤,每盤一圈,用手指輕輕按壓,讓泥條粘接牢固。
活動:將泥巴搓成條,盤筑一個自己喜歡的形象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9
類型:泥塑
課時:1~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化石和淺浮雕的相關知識。運用綜合壓印方法,制作泥板浮雕作品。
過程與方法——在制作的過程中,增加對陶土特性的了解,在嘗試中相互啟發(fā)交流,發(fā)現浮雕的多種表現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化石照片的欣賞,討論表現化石的方法,培養(yǎng)對浮雕藝術表現形式的學習興趣,樂于交流感受陶土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在泥板上用壓印粘合的方法制作“小化石”。
教學難點——在生活中尋找適合的壓印材料和圖形。
作業(yè)要求:
基礎層面:從生活中尋找和發(fā)現各種適合壓印的材料,并在泥板上運用壓印的方法制作低浮雕作品。
拓展層面:綜合運用多種壓印或捏塑的方法表現出具有化石感的作品,主題突出,紋理清晰。
教學準備:
教師——學生優(yōu)秀作品、教師示范等。
學生——陶土、樹葉、壓印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與發(fā)現:
1)欣賞圖片:欣賞各種各樣化石的圖片。
2)自學討論:自學教材中的文字和圖片,了解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說說化石有怎樣的特點。
3)教師簡介
4)揭示課題:化石上的形象
二、欣賞與體驗:
1)欣賞浮雕和淺浮雕作品:了解淺浮雕的特點。
2)嘗試體驗:制作泥板,感覺陶土的特點。
思考用陶土如何制作化石。
3)自學交流:自學教材中的圖片和文字,說說找到哪些仿作小化石的方法。
4)師生:把泥板刻出事物外形,粘合主要的組成部分,并用器物刻出花紋。
用事物在泥板上壓印出花紋。
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來表現。
5)嘗試表現:選擇一種方法嘗試表現。展示后簡評,發(fā)現問題并討論解決。
找到哪些工具刻劃出多樣的花紋?
三、想象與創(chuàng)作:
1)師生示范
2)欣賞優(yōu)秀作品
3)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
四、展示與欣賞:
1)作業(yè)展示:可設計小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
2)生生互評:發(fā)現他人作品中有特點、有創(chuàng)意的表現。
3)教師簡評:
學生交流:說說自己初次玩陶土的感受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能夠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制作出實用、美觀的美術“百寶箱”。
2。在活動中體會設計活動的計劃性、目的性等基本特點,滲透設計意識。
3。培養(yǎng)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在創(chuàng)作中體會設計活動的樂趣。
課前準備課前搜集的一些生活用品或物品圖片
教學流程
一、引導主題
從學生感興趣的童話中的百寶箱故事入手,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從而導入新課。利用談話法,讓學生談談平時是怎樣保存自己美術作品的,是否有收集美術資料的習慣,收集的資料是怎樣整理和保存的,哪些做法有效,還存在哪些不足。
二、引導設計
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設計制作與其他美術學習活動的區(qū)別。進行簡單的組合和裝飾遞進為初步的設計和裝飾、組合。
三、提示創(chuàng)作
指導學生進行百寶箱的設計制作。展示教材提供的作品圖片或出示事先準備好的作品實物引導大家從結構、功能以及選擇的材料和裝飾特色等角度去分析。還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分析。
如:書包,看看有哪些構造和功能,有哪些獨到的設計,這些設計是怎樣和其功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
根據學生的基礎和理解水平,自由選擇方法。
四、輔導作品
教師提出百寶箱的使用要求,請同學們根據要求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將同學們的意見匯總,并引導他們進行比較,最后得出切實可行的最佳方案。
進一步明確本課的作業(yè)內容,可以像教材提示的那樣讓學生設計一個“百寶
箱”,也可以和平時的教學評價結合起來,單純地定位在設計制作一個學習檔案袋,并提出統(tǒng)一、具體的使用要求。(提示學生設計的實用性和可行性)
五、展示評價
美術“百寶箱”制作完成后,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評價。
教學后記:這樣的談話直接切入教學內容,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同時也為下面的教學內容做好準備。
根據要求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將同學們的意見匯總,并引導他們進行比較,最后得出切實可行的最佳方案。
2《插插接接》
教學目標
1。掌握插接的基本構成方法,設計、制作插接造型作品。
2。通過運用插接方法制作紙雕塑,培養(yǎng)學生立體造型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3、引導學生在欣賞造型與色彩中勇于發(fā)表獨特見解,體驗設計活動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課前準備彩色卡紙、剪刀、示范作品、學生作品及精美藝術圖片。
教學流程
一、授課
1、制作方法對比導入——點出課題
小朋友們,我們在上幾個學期的美術課中,上過很多的手工課,學到了許多新的制作方法。教師指出今天我們要學習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紙片插接)。2、欣賞、對比,發(fā)現新的紙工技法
欣賞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撲克牌插接、幾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貼式的立體橋梁作品。)
請學生觀察這些紙藝作品與以往的手工課制作紙藝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
3、觀察范作:
觀察作品并告訴老師哪些比較好看,為什么?
紙片的圖形十分漂亮,顏色豐富,搭配和諧。
4、教師邊示范制作,邊講解:
剛才我們經過觀察,已經發(fā)現了這課要學習的內容——紙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點,現在老師把具體的制作步驟示范,讓同學們進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點。
(1)設計紙片造型(由于時間較久,也可用簡單方形代替)
。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學生先由設計作品的底座)
。4)插接。
提醒學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選擇井字格形結構。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議做大些。
5、讓學生先討論,并分組動手先制作插接底座。
6、看看誰的底座最牢固,并把這個新發(fā)現方法介紹給大家。
二、布置作業(yè):
1、學生可自行分組制作。
2、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學生完成作業(yè),教師巡視輔導,發(fā)現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給予指正、修改、加以鞏固。
三、評價、作品展示、比一比:
選出造型夸張、拼接牢固的小組作品,比比看,誰的最有創(chuàng)意,誰最有辦法,插得最高,由學生為主參評,小組間互相評價,講一講,這些作品的優(yōu)缺點?
四、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又學到了一種新的紙藝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紙藝作品,其實還有很多的方法我們還沒學到,老師希望你們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多動動手,你們就慢慢會發(fā)現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靈巧的雙手把這種美表現出來。
3《奇妙的對印》
一、教材分析:
倒影是我們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現象,一般在清澈、平靜的水面上容易出現。倒影具有恬淡、寧靜之美,是藝術家們樂意表現的題材。本課中出現的作品就是這方面的代表。引導學生欣賞這些優(yōu)秀美術作品之后,要讓學生明白:懂得取舍,
確立景物的主體,再配以適當的背景,選擇合適的媒材,是表現的關鍵。
《奇妙的倒影》是一節(jié)造型表現課,我以游戲體驗為主,調動學生認知和學習倒影的興趣,在學習中嘗試綜合性的美術活動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造,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倒影的產生,用對印的方式表現倒影,體驗探索的愉悅,享受成功的快樂。對印的方式在本課除了表現倒影外,還可以表現照鏡子的內容。課本中的瓶花蝴蝶等,揭示了對印具有對稱的特征,由于水性顏料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易變干,因此課本中的學習提示:鼓勵學生把紙打濕進行對印嘗試。利用對印的方式表現美術作品,既簡便又容易出好效果,巧妙、逼真。倒影的表現方法有利于學生對這種新的造型表現形式表現出極高的興趣,因而我在教學時,努力想辦法把學生的這種興趣激發(fā)出來。在引導學生體驗對印的奇妙后,獲得創(chuàng)造的樂趣,并使學生體會到:美術創(chuàng)作不僅要在畫面上創(chuàng)新求異,在作畫工具、程序上也可以想出新辦法來,以獲得新的效果。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對印的基本知識,掌握對印的基本方法。
2過程與方法:感受對印的樂趣,能夠利用對印的方法制作出有個性的作品,學會觀察、欣賞、創(chuàng)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喜歡對印這種具有獨特美感的美術表現形式,以及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新的作畫方式,學習對印的基本知識和技法。
難點:利用對印的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自己熟悉和喜歡的景物。
四、教學方法:以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以游戲體驗為主調動學生認知和學習倒影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創(chuàng)造享受成功的快樂。
五、教學過程:
《奇妙的倒影》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1.同學們,在學習新課之前讓我們放松一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皇變?yōu)美的歌曲想不想聽呀?(生:想聽)那好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歌曲中描繪了
怎樣的畫面,請欣賞歌曲。(教師播放音樂《讓我們蕩起雙槳》)優(yōu)美的歌曲聽完了,同學們你們感受到了怎樣的畫面呀?說給老師聽聽。(生:我感受到了畫面中有山有水有小船。)(出示圖片)旁白: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影著這樣的山,我們要是乘上竹筏小舟,那可真是“人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剛才的圖片里你看到了什么?(生說)(引出課題:倒影)板書
(二)、情境教學認識倒影。
1.找相同點(出示圖片1:廊橋)這張是一座廊橋的,倒影教案,上面的這個是:(生:真實的橋)下面的這個是:(生:倒影)真實的橋和倒影它們有相同的地方嗎?(生:外行、顏色、、、)
2.找不同點(同一張圖片)仔細觀察那么它們之間有不同的地方嗎?(生:上下方位不同、、、)(出示圖片2:大理三塔)這張圖上的真實景物和倒影一樣嗎?(生:真實的景物清楚,倒影模糊看不清楚。)為什么這張圖片的倒影看不清楚呢?(生:下雨、有波紋、有水面)對,因為有波紋,所以倒影我們就看不清楚了。(板書:波紋)
3.找分界線(出示圖片3)這張倒影清楚嗎?(生:清楚)為什么清楚?(生:沒有波紋)我們仔細來看這張圖片,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一個特點:真實的景物和倒影是連在一塊兒的?他們之間有一條線,那條線我們就叫作:分界線(板書)。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這些作品的分界線。(出示多張圖片請學生上臺來找)
(三)、欣賞倒影畫作
1.油畫2.水彩畫3.國畫4.卡通畫
(四)、講解倒影畫法
1.(出示圖畫:《鵝》)同學們,這張畫怎么畫出來的?(生說:先畫,然后折一下。)(教師根據學生的說法在投影儀上進行演示,出現兩個問題:1景物和倒影之間分得太開;
2上面的景物不能完全印下來。)怎么改進一下他的方法呢?(生:先折,然后畫,再印。)(教師再一次在投影儀上邊演示邊講解:1將紙對折;2將紙展開來,沿著對折的這條線進行畫畫,這條對折的線就是分界線;3再對折,用手輕輕地按;4打開來倒影就有了。)2.(再一次出示圖畫:《鵝》)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張圖畫,真實的鵝和倒影的鵝還有哪里不一樣?(生:倒影上還有波紋)好,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鞋子的設計和制作使學生獲得一些工藝制作的方法和技巧,養(yǎng)成耐心細致的工作習慣。
2、把繪畫和工藝制作結合起來,全使學生初步了解美術在生活中的用途,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會動手制作鞋子,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教具:白紙、彩色卡紙、膠水、剪刀、彩筆、各種材料制作的鞋子、錄相一段、課件
學具:各種制作材料、工具。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jié)
施教時間:10月25日——10月27日
活動一:
請同學們看看教室軟木板上裝飾的各種各樣的鞋子,說說鞋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板書課題《有趣的鞋子》。
活動二:
提問:你知道鞋子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嗎?想不想知道最早的鞋子是什么樣子的?
放錄像:
鞋子最早出現于5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為了取暖和保護腳不受傷害,原始人用獸皮和麻片、草繩將腳包裹起來。
提問:最早的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活動三:
下面就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欣賞多樣的鞋。(課件)
。.包子棉鞋
2.滑輪鞋
。.皮鞋
。.靴子
。.花盆底的鞋
。.景泰藍做的鞋
。.綜合材料制作的鞋
引導學生一屏屏欣賞,說說各種鞋的材料、花紋和制作的特色。
活動四:
課件展示
不同季節(jié)要穿不同的鞋,(學生說說不同季節(jié)穿什么鞋)這是根據季節(jié)設計的鞋。
運動時要穿運動鞋,休閑時要穿休閑鞋,這是根據不同功能設計的鞋。
不同民族、不同歷史時期穿的'鞋子也不同。
你還見過什么有趣的鞋?
鼓勵學生說說自己從電視上、網絡上見到的有趣的鞋子。
布置學生帶材料下節(jié)做鞋子。
札記:從網上下了一個課件,里面關于鞋子的歷史講得很清楚,這個課件可幫了我的大忙,真是感謝網絡的便利。
第二節(jié)
施教時間:10月28日——10月29日
活動一:
教師展示老師制作的鞋子,讓學生進行點評教師制作的鞋子。(注意引導學生對鞋子制作的方法產生不同的想法:從材料上、造型上、裝飾上)
教師板書:鞋子的制作要點:材料上、造型上、裝飾上
活動二:學生分小組討論
小組制作鞋子的創(chuàng)意構思(材料上、造型上、裝飾上)
1、教師為學生分小組(四人小組),并請學生打開課本《有趣的鞋子》一課,通過欣賞課本中美麗而且有趣的鞋子,小組成員討論一下本小組制作鞋子的創(chuàng)意構想。教師在學生討論時進行巡視聽取各種意見并參與討論。
2、教師播放鞋店員工制作皮鞋的一段錄相請學生注意觀察鞋子的制作流程。
3、通過觀察鞋子的制作過程,請學生進一步討論,如何才能成功的制作出一雙美麗而且有趣的鞋子(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鞋子的結構和制作程序,如鞋面與鞋底與裝飾,并形成小組分工協作)。
4、請各小組有疑問的請?zhí)岢鰜碓谌噙M行討論,教師幫忙引導并討論、總結。
活動三:學生小組制作鞋子的活動:
學生四人小組開始制作鞋子,教師巡視輔導。教師在輔導中注意以下幾件事:1、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不同樣式造型的鞋子,如用橡皮泥、布等。2、裝飾時的制作應細致,教師也可在黑板上提供一些小圖案讓學生參考資料。3、鞋底可用自己的腳來做樣式并略擴大一點,如果材料不夠可以按比例來進行縮放。
活動四:學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各小組進行交流并互相點評、幫助,最后選出自己喜歡的作品。
2、全班學生分小組對自己的作品自評并展示。
3、教師在學生的自評活動中注意給予一定的鼓勵和參考意見。
教師為本節(jié)課的學生活動進行總結。(學生在課后注意班級衛(wèi)生的整理)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美術知識:了解葫蘆的有關知識,掌握設計葫蘆娃娃的方法。
2、美術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品德教育:通過欣賞及學習制作葫蘆娃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葫蘆的特點以及設計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紋樣的設計
教學準備:課件、彩色復印紙、剪刀、鉛筆、葫蘆、作業(yè)展示欄、彩色復印紙、剪刀、鉛筆
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學生活動教學理念
一、初步探究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2、講授新課
。1)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引入: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運用剪紙的方法設計葫蘆娃娃。
。c擊課件,播放課題首頁)
(2)創(chuàng)設文化情境,了解葫蘆。
教師:老師請來了一位神秘嘉賓來和我們一起上這一課,大家歡迎!
跳跳:嗨,大家好!我是葫蘆娃娃,我的名字叫跳跳,誰愿意和我一起玩闖關游戲!
第一關:你曾在哪里見過葫蘆?
葫蘆是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有卷須和軟毛,葉片呈卵狀。果實光滑,初綠色,后變白、變黃。全國各地都有種植葫蘆的人,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第二關:葫蘆的用途?
葫蘆的果實嫩時可做蔬菜食用,老熟時可做容器,亦可藥用。經過燙烙、繪制、刺繡和加工還可以做成工藝品呢!
第三關:跳跳不跳了,這是為什么呢?
跳跳:嗚……,你們知道我為什么哭嗎?因為我沒有伙伴跟我玩,你們能給我找?guī)讉葫蘆娃娃來跟我玩嗎?
教學理念:參與闖關游戲,積極思維。通過開門見山的方法導入新課,交代本課任務,使學生快速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
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學生好玩的心理,通過闖關游戲,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活動。
二、深入探究
(3)探究學習,學剪葫蘆娃娃。
首先,引導學生分析葫蘆外形;
。汉J的外形是對稱的,一般分上下兩個園,上面的圓較小,下面的圓較大。
其次,引導學生推測葫蘆娃娃的創(chuàng)作步驟;(播放課件:創(chuàng)作步驟)
折:采用對折的方法;
畫:畫輪廓時,要求要大;
畫五官時,學習用不同的基本紋樣表現五官;
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基本紋樣組合成朵花紋填滿葫蘆娃的肚子。
剪:注意安全;
注意對紙屑的處理。
教師邊演示創(chuàng)作過程邊啟發(fā)學生思維,引導他們進行創(chuàng)作。
。4)引導賞析,開拓視野。
。c擊光盤,播放教師設計制作的葫蘆娃娃,供學生欣賞。)
觀察、分析葫蘆的外形。
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大膽的將想法運用于創(chuàng)作實踐中。在范圖中找出常用紋樣。通過引導發(fā)現,使學生了解葫蘆的外形;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通過創(chuàng)作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和提高動手能力。使學生在制作葫蘆娃娃的過程中學會觀察、思考、歸納、的學習方法。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評展延伸
。1)學生作品展示
(2)電擊課件:
小跳跳:哈!哈!謝謝大家給我叫來這么多的小伙伴,我跟小伙伴玩去嘍!再見!
。3)教師: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學習它有什么用?
(4)延伸:展示葫蘆燈籠。
教學理念:通過跳跳的話使學生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四、課上所學知識、技法;
教學理念: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啟發(fā)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中,扮美自己的生活。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了解井的文化背景、基本結構及主要特征。
2、能選擇不同的材料,使用恰當的方法來設計制作。
3、通過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建設家鄉(xiāng)的美好情懷。
教學重點:
如何通過所有的材料進行造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準備:
圖片、泥、卡紙、木棒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江西有一口井嗎?那可不是一般的井,是當年紅軍經過時,老百姓非常困難,毛主席帶領紅軍挖的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了解并動手把它畫下來,或是動手制作,好嗎?
二、新課
1、播放一段當年紅軍長征的視頻
通過視頻再現當年紅軍的情形,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2、展示圖片
通過圖片,讓學生對井有所認識,了解那個時代主要取水方式以及井的基本原理、結構、特征。
3、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
學生用自己準備的材料開始造井
學生畫井
三、交流展示作品
四、課后拓展
同學們你們今天學習造井,你們以后有機會去看看井……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14
一、 教學內容:課本第1—4頁。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二、 教學目標: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1、 能抓住教師的形象神態(tài)進行描繪,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力。
2、 能記憶或想象畫出師生之間印象深刻的故事,培養(yǎng)自己的繪畫表現力。
3、 掌握賀卡設計的方法步驟,能制作一張尊師卡片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動手設計能力。
4、 在充滿生活情趣的繪畫與制作中,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三、 教學重點:掌握賀卡設計的方法步驟,能制作一張尊師卡片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動手設計能力。
四、教學難點:能記憶或想象畫出師生之間印象深刻的故事,培養(yǎng)自己的繪畫表現力。
五、 教學準備:卡紙。
六、 教學設計: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本課圍繞“老師”這個主題,將表現性繪畫和手工制作融入到師生情感交流之中,教師的教學藝術將激活學生對教師的美好印象。語言的交流、心靈的對白、細節(jié)的把握將再次勾勒師生學習生活的直觀畫面。
活動一重在啟發(fā)學生觀察、記憶自己喜歡的教師的形象特征,教學可作如下安排:引導記憶——學習討論——提供指導——創(chuàng)造表現——交流評析。
上課前講發(fā)生在某位教師(或者是自己)身上的故事,讓學生猜猜這位教師是誰,并引導學生對結果進行推理分析:“你是怎樣猜出來的?”,“這位教師外形有何特點?”,“你還知道他(她)喜歡干什么?”,通過交流學習討論引發(fā)學生對教師的注意和記憶。在學習指導中可通過示范畫或學習作業(yè)的展示觀察,讓學生重溫“自畫像”那一課中人物的基本畫法,抓住自己喜歡的教師的特點進行獨特的創(chuàng)作表現。作業(yè)之后,可將作業(yè)進行展示,先讓學生們猜猜畫上是哪位教師,再請作者本人進行介紹,首尾呼應,結束本課的學習。
活動一作業(yè)表現僅僅是教師個體形象,活動二與活動一比較,要表現的人物更多,情節(jié)更生動。教學中可作如下安排:觀察比較——學習討論——提供指導——自主表現——交流評析。
可利用CAI出示兩副學生作業(yè),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第一副畫是一位教師的具體形象,第二副畫是將第一副畫中的教師形象與一些學生形象進行組合的畫面,通過比較揭示本課學習主題。學生討論師生相貌、身材、衣著的區(qū)別,并在CAI中強化表現意識,在提供學習指導時可通過CAI讓學生在畫面中對既定的教師、學生形象進行嘗試組合構圖,出現人物形象組合的各種圖畫,并鼓勵學生根據記憶加上一定的主觀想象,積極思考“學生和教師在何處干什么?”的故事情節(jié),大膽表現,在交流評析中對自己表現的印象深刻的畫面故事暢所欲言。
活動三是關于卡片設計制作的學習內容,可以信息加工策略為主導設計學習活動,教學安排如下:觀察分析——掌握規(guī)律——拓展思路——自主設計——體驗交流。
教師出示尊師卡揭示課題,并讓學生拆分卡片,了解卡片的構成要素包括:襯底、形象、文字,探討卡片的設計方法和設計規(guī)律。教師提供各種卡片供學生欣賞,開拓學生的視野,并向學生提供卡片外形和圖案設計的思路,如根據文字、祝詞進行聯想等。學生設計制作完畢后可相互欣賞,并贈送給自己喜歡的教師。教師充滿謝意的表白既是對孩子的肯定,又促進情感交流的升華。
評價不能局限于繪畫或制作表現的因別,更重要的是通過評價繼續(xù)構建師生友誼之橋,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
作業(yè)要求:活動一,以寫生或記憶的方式畫一畫自己喜歡的老師,可以是頭像、半身像或全身像;顒佣洃浕蛳胂螽嫵鲎约汉屠蠋熤g印象最深的事情;顒尤,設計制作一張賀卡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15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通過觀察,了解蟻穴的構造特點,學習運用線條、色彩、手工制作等造型表現語言進行繪畫和制作,并用舞蹈、話劇等藝術表現形式對小螞蟻的活動進行創(chuàng)編表演。
2、結合對蟻穴的了解,拓展知識領域,了解人類是怎樣從小動物身上獲得啟示,在人類的建筑中吸收其有用的方面。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著學生對小螞蟻的好奇與探究心理,引發(fā)學生對自然界的熱愛與求索的。
2、學生通過觀察,了解蟻穴的構造特點,學習運用線條、色彩手工制作等造型表現語言進行繪畫和制作,并用舞蹈、話劇等藝術表現形式對小螞蟻的活動進行創(chuàng)編表演。
3、學生結合對蟻穴的了解,拓展知識領域,了解人類是怎樣從小動物身上獲得啟示,在人類的建筑中吸收其有用的方面。
二、教學準備:
1、有關自然界中螞蟻的影像資料、圖片資料。
2、表現螞蟻的歌曲、詩歌、美術作品等。
3、學生手工制作與繪畫表現時所需的工具材料。
第一、二教時
三、教學過程:
1、上課常規(guī)音準、節(jié)奏訓練:(略)
2、導人新課:
A、組織學生到自然界中觀察螞蟻,了解螞蟻的習性,學生與小螞蟻一起做游戲,體驗螞蟻的團隊。
B、如:在小螞蟻經過的路上放一塊小餅干,看著小螞蟻是怎樣一傳十、十傳百地把這塊餅干搬回洞中。
C、完成一幅表現小螞蟻的想象畫。
3、聽唱歌曲《小螞蟻》,放錄音,教唱。
第三、四教時
一、教學過程:
1、接上一課內容,訓練復習。
2、每個同學將自己畫的小螞蟻剪下來,粘帖到一張大的畫面里,大家共同完成一幅表現螞蟻的美麗圖畫。
3、選擇自己身邊常見材料一件有關小螞蟻的手工,如頭飾、掛飾、面具等。
4、表演、游戲活動。
二、教學
1、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對表現螞蟻的美術作品、表演活動、歌曲學習做出大膽客觀的[]。
2、對積極參加“小螞蟻”教學活動的學生要及時給予鼓勵與肯定,對活動中出現的互幫互助的協作要結合本課的主題給予表揚。
三、教學思路拓展
1、通過體驗小螞蟻的團隊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
2、通過對自然界小螞蟻的觀察、了解,培養(yǎng)學生們熱愛自然、熱愛勞動和科學求索的品質。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10-01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10-01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書06-13
三年級上冊美術《變廢為寶》教案06-12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學教案06-11
三年級上冊電腦美術教案06-13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學教案08-25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模板01-05
新課標幼兒美術上冊教案02-16
三年級美術上冊《疏密的花紋》教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