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優秀[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術教案 篇1
一、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的藝術觀察能力和創造想象力;
2、在自由造型中探索塑形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帶來幾只瓶子,請小朋友聞一聞是什么味道?你認為這是什么東西?
(泥土)-----------揭題
(二)辨別:
出示幾杯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土:沙土、營養土、黏土、山泥等,請小
朋友辨別一下這些泥的區別:
讓小朋友出示自己找到的泥土,你的泥土是從什么地方找到的?在找土的過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聞一聞:為什么有不同的氣味?(有水,有草的味道。嗅覺是通往情感體驗的橋梁)
看一看:是什么顏色的?(黑、棕、土黃、紅等,用視覺感受色彩是美術欣賞的要素)
捻一捻:有什么感覺?(軟、硬、松散、黏濕,觸覺感受培養敏銳的`藝術感受能力)
(三)交流:泥土有什么用途呢?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感受中交流:種花、種糧食
做瓷器(china的來歷),做工藝品等,從中了解泥土對我們人類的重要性。
(四)嘗試:泥與土有沒有區別?(土較硬,泥較軟。)用什么樣的土可以制成可以造
型的泥?(自由發表意見)請幾位同學做實驗,引導學生區別土質。
實驗證明用黏土較好。
(五)玩泥: 每位小朋友準備好一塊黏土,設法做出自己想要表現的東西,體驗塑形的 各種方法:捏、搓、團、壓、印、揉、拉等。
美術教案 篇2
一、圖形拼擺教學目標
1、平面構成設計的基礎知識,圖形拼擺使學生初步理解基本形圖形拼擺的概念、構成,以及基本形在平面構成設計中的意義。運用形象與空間關系的規律,設計出新穎的圖形拼擺圖案。
2、學習用分割、組合的方法獲得基本形,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巧妙組合、色彩搭配,圖形拼擺完成簡單的平面構成設計。培養、鍛煉學生的組合造型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發展抽象思維。
3、通過動手拼擺、操作,使學生初步了解分解構成的原理,增強設計意識,并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表達及思維能力,培養探索意識和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平面構成已發展成為現代造型設計教學基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平面構成在工業設計、建筑設計、紡織印染、時裝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商業美術設計等領域中被廣泛運用。本課的編寫目的就是向學生介紹淺顯的平面構成的知識,并作簡單的練習。平面構成是一種理性的造型行為,是將兩個以上的基本形在二維的平面內,按照一定的原則,進行分解并重新組合成新的單元,賦予視覺化的形態美感。擴大傳統抽象圖案和幾何圖案的表現領域,大大豐富了裝飾圖案的圖像和表現手段。 教材將“基本形的變化與排列”,“基本形的重復構成”,“平面形態的分解構成”等三項內容作為平面構成的基礎知識,以“圖形拼擺”的游戲形式簡單地介紹給學生,并與生活相聯系。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較早地對現代設計有所接觸,并通過構成方法的練習, 初步理解平面構成的基本原理。建立學生對形態的理性思維和抽象思維的觀念,并且通過研究構成的形態及構成方法,培養學生的審美思維能力和設計能力。 “基本形的變化與排列” 和“基本形的重復構成”讓學生了解基本形是平面構成中最基本的單位元素。圖形是由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基本形用相加合成或相減分割的方法獲得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結構方式又可以構成更大的基本形。基本形的變化是極其豐富的,教材運用并列、對稱、平移、重疊等方式組合成不同的新形象,圖片充分體現了視覺上理性、明朗的美感。“基本形的分解構成”這一課時中,“分解”是對原始關系的解脫和破壞;“構成”則是對新關系的建立與創造。可加深學生對視覺元素、空間的整體關系與構成方法的認識,培養對形態的基本感受和創造能力。
2、重點、難點。
重點:學生能自由、大膽、巧妙地用圓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進行排列組合,運用接觸、覆蓋、透疊、分離、等變化方法構成各個不同的基本形。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難點:掌握基本形的構成方式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創新;“正形”與“負形”的相互轉化這一平面構成形態的創造與表現的`基本手段。●方案一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蠟筆、水彩筆,畫紙,尺子,各種基本圖形的硬紙片學具(圓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半圓形等) 教師:課件,平面構成作品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請學生說說自己認識的圖形:圓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半圓形等。學生邊說,老師邊畫出來,或用課件展示。 讓學生在彩色紙上畫出許多大小不同的圓形、方形、三角形等圖形,并用剪刀剪下。(提示:將各色彩紙疊在一起來剪,可以一下子得到很多相同的圖形。) 圓形、方形、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圖形,它們能組成許多不同的形狀。請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或個人)把剪下的圖形隨意組合成一幅畫。 學生上臺演示。揭示課題:《圖形拼擺》。
2。引導欣賞,拼擺游戲。
(1)欣賞作品及生活中有基本形排列的畫面圖片。(如:花布、拼花地板、地磚等。)
(2)基本形通過排列可以構成各種圖形,說說在生活中見到過的實例。(提示:各國的國旗、商標、奧運會五環標志等。)
(3)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把剪好的圖形進行隨意的拼擺游戲。 在拼擺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基本形組成的許多奇妙的圖形。
3、聯系生活,激發創意。 生活中許多物體的形狀,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圓形、方形、三角形組合而成,請大家想一想,找一找,都有哪些?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在回答時最好能具體說出物體的哪個部分像哪種圖形。(提示:如房子的房頂像三角形,房門像方形;乒乓球拍像圓形和方形組成。)
4、傳授方法,創作表現。
(1)引導學生拼擺出兩個基本形所能出現的幾種情況。(引導學生了解平面構成中基本形與基本形相遇時出現的接觸、覆蓋、透疊、分離、聯合、減缺、差疊、重合等情況。)
(2)出示課件:引導學生發現圖形構成中的“形”與“地”的關系,提供創作的建議。
(3)鼓勵學生還可以用彩色筆隨意畫出一些大小不同的圓形、方形、三角形組合而成的畫面,涂上自己喜愛的顏色。
(4)提出作業要求: ①用基本原形進行有趣的變化,將獲得的基本形畫在作業紙上,并涂上漂亮的顏色。要求:形象新穎、繪制工整。 ②用彩紙剪貼的方法,把大小不同的圓形、方形、三角形組合成生活中的物體,(或者將多個相同的基本形通過組合成不同的圖形,)創作出一幅漂亮的畫面。 ③利用形與地的關系構成新穎圖形。 (5)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5。展示作品,學習評價。
(1)小組內展示作業,讓大家猜猜看表現的是什么主題。互評作業。
(2)選出優秀作業,教師小結。 提供評價建議:①作品是否表現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創意,與眾不同;③作品的點、線、色彩的表現是否統一等。 6。提供課題,研究拓展。 學生課外的研究拓展活動:尋找并收集生活中有關基本形組合構成的商標或圖形實例。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剪刀,膠水,彩紙,七巧板學具(玩具) (教師)七巧板教具,范作,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1、游戲導入,揭示課題。
大家玩過七巧板嗎?誰能用七巧板拼擺一個圖形?教師出示七巧板的課件并演示。學生拼擺,討論。 七巧板是我們祖先的一項卓越創造,19世紀初流傳到西方,引起人們廣泛的興趣,并迅速傳播,被稱為“東方魔板”…… (簡單地介紹七巧板的來歷,激發學生對我國悠久歷史文化探究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 小結:將一個基本形剪切(分解)成幾個形狀后,可以重新拼成多種圖形。七巧板就是利用了分解構成的這個原理。
2。欣賞激趣,啟發思維。
(1)展示一張平面構成圖形,提問此圖是怎樣制作的?
(2)教師演示“分解”與“構成”的方法。 ①出示圓形,將它沿直徑分割成兩個半圓,再將分割成的兩個半圓在演示板上作各種不同的組合,并把每次組合成的新圖形畫在黑板上。 (也可以選擇長方形作為“母體”進行分解三次,重新組合產生新的形態。) 分解法:對稱分解,十字分解,整形分解。 ②請學生練習變換構成的方法:分離、翻轉、錯位、連接 組合法:分離式,左右置換式,同向式,相接式,萬字式,口字式,十字式,嵌入式等。 小結:將基本形加以分割并重新組合,可獲得眾多的圖形。
3。鞏固新知,啟發創造。
(1)象形物品的分解構成: 展示兩幅范畫(熊貓和熱帶魚),讓學生分辨原始“母體”的形態,以及分解的次數。
(2)抽象幾何的分解構成: 展示兩幅范畫(方和圓),讓學生分辨原始“母體”的形態,以及分解的次數。 (示范作品詳見相關資料)
4。作業練習,拼擺創作。
(1)作業要求。 ①分解次數不宜過多; ②構成時不得重疊或舍棄; ③作品可隨心所欲地創造,但必須創新。
(2)學生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提示:強調學生在切割紙張時注意安全!)
5、作業欣賞,評價深化。
(1)學生互評作業,教師對有獨創性的作業予以表揚與肯定。
(2)選出代表性的同學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創作過程,談構想。
(3)小結本節課內容。 ●方案二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蠟筆或水彩筆,紙張,剪刀,膠水,尺子等常用作畫工具 (教師)演示教具:基本原形圖例,各種不同的基本形掛圖,教師范作 教學過程
1、游戲與揭題。
(1)出示一些基本形,(方形,圓形和三角形)請幾個學生組合拼擺出有趣的圖形。 (提示:可將幾個圖形的背后貼上小磁鐵,在磁性黑板上拼擺。或用象棋和圍棋子進行拼擺。)
(2)揭題。設計師們把圓形、方形和三角形稱為基本形。基本形通過排列和組合后可以構成各種圖形和有趣的畫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由幾個基本形拼擺成平面構成的知識。
(3)板書課題:《圖形拼擺》。
(4)欣賞教材中的圖片。
2、 欣賞與評述。
(1)出示一組圖形
(2)找一找它們的共同點:由基本形變化而來。
(3)請學生談談第一印象:美觀、醒目、簡潔、色彩、形狀…… 在生活中你還見到過類似的圖形嗎? (提示:教師可以課前要求學生收集一些商標圖案,作為學具。)
3、啟發與嘗試。
(1)選幾個同類的基本形進行拼擺,看一看能構成怎樣的圖形。鼓勵學生盡量多地進行拼擺嘗試。
(2)選兩種不同的基本形若干個進行拼擺嘗試。 學生展示自己的創造,并說一說設計的方法、思路。展開討論:這些圖形有什么含義,可以裝飾在哪里?
4、談話和分析。
(1)分析、探究:教師進行示范,找一找有什么規律嗎? 引導得出一些基本形構成的方法:接觸、重疊、分離……(詳見相關資料)
(2)鞏固提高再欣賞:欣賞優秀的基本形平面構成作品。 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著名標志、精美圖形,就是巧妙地運用這些構成方法設計的。
(3)還有其他構成的規律和方法嗎?(發散、分割、綜合……)
5、創作與指導。
(1)你能用基本形拼貼出美麗、新穎的圖形嗎? (制作3個,根據具體掌握情況可多練習。可以用繪畫和剪貼的形式,視學生準備的學具而定。)
(2)鼓勵積極思考、操作細致、大膽創新的同學。
(3)在創作過程中學習利用形與地的關系。
6、展示反饋,評價小結。
展示優秀作品,評選最佳設計、最佳圖形構成作品。
(1)學生相互交流設計的感受。
(2)小組評、集體評和教師評相結合。
7、提供主題,拓展思路。
(1)教師課堂小結: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表達出自己心中的美感來。
(2)收集各種基本形組合或拼擺的圖案資料。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常規的作畫工具 (教師)七巧板玩具,彩紙,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復習引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平面構成中基本形的排列與組合,我們通過對許多基本形的組合創造了具有美感的圖形。今天這節課我們將對基本形進行分解與再構成的創作練習。
(1)展示范畫(熊貓)——圓的分解構成,觀察后說說這張畫是由怎樣的一個基本形分解而成的?
(2)師生互動,拼擺圖形。
2、拼擺七巧板。
(1)大家玩過七巧板嗎?誰能用七巧板拼擺一個圖形?教師出示七巧板的課件及圖形,進行拼擺演示。 七巧板是中國著名的拼圖游戲玩具之一。設計科學,構思巧妙,變化無窮,能活躍形象思維,特別是通過拼擺能啟發我們少年兒童的智慧,所以深受歡迎…… (簡單地介紹七巧板,激發學生的興趣。)
(2)制作七巧板:將一個正方形切割分解成7塊。(如教材所示)
(3)拼擺七巧板:出示一幅七巧板構成的圖形,請學生用自己做的七巧板拼擺出來,比一比誰拼得快。 小結:將一個基本形剪切(分解)成幾個形狀后,可以重新拼成多種圖形。七巧板就是利用了分解構成的這個原理。
3、互動演練,激發創意
(1)出示一張方形圖紙。(基本形)
(2)分解基本形。(3次)
(3)組合成新形態。
(4)變換構成方法。 展示后,啟發學生了解構成的幾種方法:分離、錯位、連接等,讓學生觀察后找出以上在組合中相應的部分。相同的剪法可以拼出不同的圖形。 小結:任何一個基本形,我們都可以視作為“母體”,進行分解組合,創造新的形態。從母體中被切挖出的部分,我們叫它“正形”,切挖后的空白部分,我們叫它“負形”,正形和負形之間就構成了“形”與“地”的關系。
4、欣賞作品,創作練習。
(1)欣賞平面構成作品,引發討論。
(2)學生創作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5、交流展評。
(1)學生展示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并作講解。
(2)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作分析指導。
6、小結拓展。
(1)小結本課,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
(2)收集應用在商品廣告中的平面構成作品。
平面構成相關知識。 基本形與基本形在組合構成時,會出現以下8種情況: 分離:兩個形象分離,形象與形象相鄰近,但不接觸,而是保持一定的距離。 接觸:兩個形象相遇即形象與形象的邊緣恰好接觸,產生兩形相連的結合形。 復疊:一個形象覆蓋在另一個形象上,覆蓋與被覆蓋的形象,在視覺上就有一近一遠、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的空間效果。 透疊:一個形象疊在另一個形象上,兩個形象同時顯影出來的交疊部分產生透明的感覺。 聯合:形象與形象重疊在一起,不分前后上下的聯合,形成新的較大的形象。 減缺:一個形象被另一個形象局部遮擋,前面的形象不畫出來隱而不見,未被遮擋的產生新的形象。 差疊:兩個形象重疊時,重疊部分產生一個新的形象,其他部分則消失不見。 套疊:如果兩個形象大小不一重疊在一起時,也可以產生新的空間和新的形象。 常用的分解和構成的方法: 對稱分解、十字分解 、整形分解 、分離式、左右置換式、同向式、相接式、萬字式 、口字式、十字式、 嵌入式等2。七巧板的故事。
(1)七巧板游戲也稱“七巧圖”,是中國著名的拼圖游戲玩具。因設計科學,構思巧妙,變化無窮,能活躍形象思維,特別是通過拼擺可以啟發兒童智慧,所以深受歡迎。現在的七巧板是經過2500年的歷史演變過來的。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他熱情好客,發明了一種用6張小桌子組成的“宴幾”——請客吃飯的小桌子。后來有人把它改進為7張桌組成的宴幾,可以根據吃飯人數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狀,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這樣用餐時人人方便,氣氛更好。后來,有人把宴幾縮小改變到只有7塊板,用它拼圖,演變成一種玩具。因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們叫它“七巧板”。到了明末清初,皇宮中的人在慶賀節日和娛樂時,經常用它拼成各種吉祥圖案和文字,故宮博物院至今還保存著當時的七巧板呢! 用于兒童智力開發的七巧板的雛形,就在這兼備實用價值和藝術審美的圖形拼合中產生了。
(2)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極大的興趣,有些外國人通宵達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在歐洲,大約1805年出版的《新編中國兒童謎解》中有24幅七巧圖并附有一份木制的七巧板。隨后,1810年在法國,1818年在德國和美國都紛紛出版了關于七巧板的書,在意大利出版的書中還介紹了中國歷史。七巧板在歐洲至今經久不衰。
(3)魅力無盡的七巧板游戲直到現在仍是兒童喜愛的智力性娛樂項目,不僅得到了社會的公認,甚至國家教委都明確規定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必須使用七巧板游戲作為兒童智力開發工具。
美術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觀察落日美景的色調特點,掌握暖色調的相關資料。
2.欣賞落日美景,用暖色調表現觀察到的落日美景。
3.學會觀察、欣賞、表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教材分析
夕陽西下,落日發出漫天紅霞。由于大氣層整整一天都受到了太陽光的強烈照射,因此,日落的顏色比日出時更為亮麗。當太陽在空中漸漸下落時,形成暖色調。天空的色彩由遠處的亮黃色依次過渡到紅色、紫色、藍紫色等。這絢麗多姿的天空,帶給孩子們無盡的聯想。
教科書中選用了幾張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視角的落日圖片:有水天一色的落日,有絢麗多彩的晚霞,還有以天空和山為主體的西湖雷峰夕照。這些照片上的天空的顏色各不相同:一幅以紅色、橙色為主,一幅以紅色、紫色為主,還有一幅則以黃色、橙色為主。教科書中展示了日落時天空中主要的幾種色彩,大致講清了它們的變化規律。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科學的角度去了解日落時天空色彩變化的原因,幫助他們理解: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不同地點、不同天氣、不同時段,落日都有很大的不同,促使學生能更加全面地去了解、認識落日的色彩,感受到不同的日落之美,領略大自然無限的藝術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對英國畫家透納的美術作品賞析,讓學生有了更多的感性認識,有助于學生感受用畫筆來表現美,表達情感。通過欣賞、比較水粉和油畫棒這兩種不同媒材不同繪畫方法表現落日美景的優秀作品,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用不同的繪畫工具進行創作的方法及基本技巧。此外,教科書還選取了兩張同齡人的優秀作品,這兩張作品都較好地運用了暖色調,使畫面中天空的色彩有了絢麗的變化,為學生的創作提供了參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日落時天空與景物色彩的特點與規律。
難點:用暖色調大膽地表現觀察到的落日景象。
四、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學生)畫紙、水粉顏料、畫筆、水桶、小抹布。
(教師)多媒體課件、畫紙、水粉畫顏料、畫筆、水桶、小抹布。
教學過程
1 、情境導入。
(1)欣賞落日的圖片,說說帶給人怎樣的'視覺感受。
(2)揭示課題:落日。
2.欣賞感知。
(1)引導學生回憶交流印象最深的落日美景。
(2)觀察日落圖片,找尋天空與景物色彩的特點與規律。
(3)思考:你還發現了哪些日落時的色彩?
(4)欣賞英國畫家透納的作品,找尋畫家表現落日的好方法。
(5)小知識:一幅畫中,畫面色彩的總體傾向稱為色調。描繪落日景色的畫面因大量的紅色、黃色、橙色等而顯得十分溫暖、熱烈的色調,我們常稱之為暖色調。
(6)學習水粉色表現落日美景的方法。
(7)學習用水粉、油畫棒這兩種不同的繪畫材料表現落日的繪畫技法。
(8)欣賞同齡人作品,拓展創作思路。
3.嘗試創作。
(1)作業建議:觀察日落時的色彩變化,選擇喜愛的工具,用暖色調表現一幅落日美景。
(2)學生創作,可按書中的步驟畫,也可跟著視頻的演示學畫。
(3)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評價。
以“落日”繪畫作品展形式展示作品,圍繞作品是否用暖色調表現了自己對天空落日的獨特感受展開評價。
5.課后拓展。
五、教學反思:
美術教案 篇4
教學內容:第7課 草叢中
教學目的:(1)能用線描的方式表現一片草叢,體現草葉之間,草與人物或動物之間的遮擋和遠近的空間關系。(2)欣賞畫家的作品,學會思考,能大膽想象添畫,使畫面表現的內容更豐富。
(3)觀察自然,認識自然,熱愛自然。
教學過程:
一、激趣
學生閉上眼睛,聽教師講草叢故事。
二、觀察(單棵草)
1.教師將草輕拂學生的臉頰,學生閉上眼猜是什么。
2.學生睜開雙眼,分小組討論觀察草葉各部分的外形特點。葉面出現轉折的草和葉面沒有出現轉折的草看上去有什么不同?
3.各組再派一名代表說一說你們小組觀察的結果。
三、組拼(幾棵草)
1.組合游戲。在大自然中草總是會長在一塊兒的,那么,幾棵草長在一起會是什么樣呢?引導學生根據平時觀察到的幾棵草長在一起的情形,將帶來的幾棵草組合在一起,注意組合出高低、穿插等變化。
2.教師:幾棵草長在一起時,它們會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種變化,呈現出生動的自然效果。
四、添加
1.思考在草叢中除了草以外,還會有些什么呢?
2.學生討論: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
3.請一兩位學生把小玩具或動物標本等放入草叢。
五、改畫
1.打開教材,看一看教材上P18右下角的`三片草葉,將這三片草葉進行改畫。
2.評析指導嘗試作業。
(1)畫有轉折的草葉時,能同時看到正反兩個面,葉面外輪廓線產生變化。
(2)畫多片草葉時,草葉之間出現了相互穿插、
遮擋,要先畫前面的,再畫后面的。后面被擋住的部分不用畫線條。
六、欣賞
1.欣賞教材上的畫家作品。觀察作品中每棵草的轉折、穿插等不同姿態,以及畫面上動靜結合的生動效果。
2.出示其他有關草的優秀線描作品,感受用線的變化。
3.對照剛才自己改畫的草,找出與這些作品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怎么改進會更好?
七、描繪
1.引導學生根據前面組合的場景進行觀察描繪:
(1)先畫一棵草,注意強調草葉的轉折變化。
(2)然后再畫幾棵草,強調要表現出草的穿插、
遮擋、高低變化。
2.也可以畫記憶和想像中的草叢。
(1)將動物、人物等適當地添畫到草叢中,要畫出前后遮擋關系,注意:草是主體,添加物不能太多。
(2)思考:還要怎樣畫,畫面才更加完善呢?
八、評析
1.將學生作業都展示出來,學生下位互相欣賞、評論。
2.:今天我們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了許許多多不同的草,并且用生動的線條描繪出了美麗的草叢,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同時我們也明白了,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描繪出千變萬化的事物。
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能根據樹葉的形狀進行想象,并通過組合構成各種畫面,并能用拓印、壓印、拼貼等方法制作葉子畫。
2、幼兒能充分發揮想象,大膽嘗試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活動準備:
1、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葉子。
2、制作材料:白紙、顏料、鉛筆、雙面膠等。
活動過程:
1、創設氛圍,引起幼兒興趣。
師:秋天到了,你發現樹上的葉子有什么樣的變化嗎?
(請幼兒說說、唱唱、表演一下樹葉飄落的情景)
〔運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方式,將幼兒的活動興趣激發起來,使他們較快地進入一個有一定目的且積極主動的狀態。因此活動一開始,我便采用問答、音樂、律動等融合引導幼兒進入主題,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運用自己的想象、利用自身的動作,來表現自己對葉子的認識。〕
2、引導幼兒觀察樹葉,進行合理想象。
請幼兒找一找自己喜歡的.樹葉并說一說它像什么。(幼兒自己尋找、想象)
〔在這一環節中是啟發幼兒合理想象。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想象,我們能看到他們大智若愚的稚嫩童趣,一片樹葉可以引發他們不同的想象。例如:“這片銀杏葉像什么?”“扇子”“它還像什么?”教師可以再次啟發幼兒的想象,讓他們深入思考,出現各種奇思妙想,而且也為下一個制作環節打下的基礎。〕
3、幼兒制作葉子畫。
(老師觀察幼兒選用的樹葉與表現的事物是否相符合,指導能力弱的幼兒合理構圖,表現事物特征。) 〔這一環節是在前一環節的基礎上進行選擇性的創造制作,對孩子們來說,這種充滿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樣具有想象、創造性的成分,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操作可以使幼兒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嘗試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礎上將自己的創造向前推進一步,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
4、展示幼兒作品,幼兒自評。
(傾聽幼兒介紹,提出恰當意見。)
〔針對幼兒喜歡成人或同伴對自己的勞動成果加以關注和肯定的心理特點,我讓小朋友相互介紹作品或向老師介紹自己的作品,也促進了老師和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注重的評價絕不局限于幼兒的操作結果,而應包括幼兒各種能力、意志品質、情緒情感等全方位的發展狀況。活動最后,師生共同與作品合影留念,讓幼兒再一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在以后的活動中保持這種創作精神。〕
美術教案 篇6
一、活動準備:白色T恤每人意見,盆每人一個,紡織原料,馬克筆,空心積木,油面報紙
二、活動過程:
1. 教師引導寶寶做自我介紹才藝表演
2、教師提問寶寶每天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提問寶寶最喜歡什么顏色的衣服?
3、教師出示白色T恤,告訴寶寶今天要讓寶寶自己制作喜歡的衣服
4、教師出示盆子,里面放入一點防止顏料,攪拌均勻,然后把白色體恤完全浸沒在水里
5、教師統發給每個寶寶一個T恤,一個盆子讓寶寶自選顏料自己擠在盆子里
6、浸泡完畢后,教師引導寶寶鋪開油面報紙放在桌上,然后把金牌后的T恤平鋪在油面報紙上
7、教師出示馬克筆,在T恤上畫上圖案或者協商名字
8、教師統發給每個寶寶一支馬克筆,讓寶寶自己畫圖案
9、教師在顏料盤里擠上顏料,然后用積木蘸上顏料印在T恤上
10、教師統發積木,讓寶寶自己操作
11、教師給每個寶寶的衣服上署名日期
12、最后教師把寶寶的T恤全部用油面報紙裹住,然后讓那個家長帶回家晾干給寶寶做留念
三、活動總結:
本節課我們用白色T恤以及專業染色顏料讓小盆友充分體驗了給T恤染色的過程
我們引導孩子觀察了衣服的種類,彩紙,顏色以及圖案,熟悉了各種衣服的'功能,最重要的是我們為小朋友提供了一個男的的機會制作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衣服,以此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自信心。
E――刷畫
一、活動準備、牙刷每人一個,顏色若干,紗網、鉛華紙,彩筆
二、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寶寶做自我介紹并才藝表演
2、教師廚師牙刷,提問寶寶今天都刷牙了嗎?寶寶們怎么刷牙的?刷牙有什么好處?
3、教師把牙刷放在寶寶的身上刷一刷,讓那個寶寶感覺一下他的毛是軟軟的。
4、教師出示牙刷,告訴寶寶今天我們要用牙刷來畫一畫。
5、教師出示顏料,示范用牙刷蘸著顏料在紙上刷一刷,然后讓寶寶觀察刷出來的條紋
6、教師統發牙刷和顏料,讓寶寶自己刷出不同的紋路,并寶寶觀察刷出來的紋路都像什么?
7、教師出示紗網提問寶寶在哪里見過他,有什么途?
8、教師把紗網鋪在紙上,然后用牙刷蘸著顏料刷一刷,教師把紗網拿開,讓寶寶觀察紗網留下的印記。
9、教師統發紗網,讓寶寶自己操作
10、教師啟發寶寶想象紗網留下的印記都像什么?讓寶寶展開想象。
11、教師示范把紗網重復來畫,然后留下不同的刷畫,然后教師出示彩筆來添畫,把畫補充完整。
12.教師輔助寶寶完成,并給寶寶的作品署名和日期
13、留念
三、活動總結:
本節課讓寶寶運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牙刷,改變他的用法,并結合紗網來做刷畫,由于顏色的深淺變化,讓寶寶理解近處清,遠處模糊的道理,并讓寶寶自己探索當中的奧妙。
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用繪畫的形式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聽歌曲的感受。
2、感受歌曲旋律的起伏變化,與繪畫中的情感表達相匹配。
3、在學習中感悟音樂、文學與美術的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激發學生參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熱情,能聽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畫下來,并注意視覺聽覺的協調運動。
教學過程:
一、熱身訓練
1、用錄音機播放聲音。
2、讓學生聽了聲音后猜一猜,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3、試著把它畫下來。
聲音媒體:鼓聲、雨聲、風聲。
二、綜合體驗
1、播放一些兒童愛聽的.歌曲。《小小的船》《火車開了》
2、讓學生隨著音樂唱一唱、演一演、看一看,感受音樂旋律的律動起伏。
3、邊聽邊想象歌詞描繪的意境。
4、定格一個畫面,說一說畫面上的內容。明白畫面要與音樂匹配。
三、創造表現
1、播放歌曲,學生先欣賞。
2、與同學交流感受。
3、把自己的感受用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注意視覺與聽覺的協調運動。)
四、作業展評
美術教案 篇8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能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有一定的色彩基礎,對美術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還缺乏想象力和創造精神。
二、教材情況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二十課, 通過美術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為宗旨, 培養學生的美術基本能力,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課業類型主要分為造型表現課、設計應用課、欣賞評述課和綜合探索課四大類。
1、欣賞優秀美術作品,能對自己喜愛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評價。
2、通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 3、學習簡單立體物的表現方法,學習色彩表現方法,進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設計與制作。
4、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欲望。
三、教學總體目標:
從學生身邊環境熟悉的事物中發現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通過觀察、記憶、想象表現生活中有特色的環境,體驗生活的情趣,提高繪畫表現技能,學會裝飾,美化生活,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和設計、想象、創造的能力。
要求:實際是基礎,想象是延伸,教師要用正確、健康的審美觀來引導和影響學生,培養文明、樸素的觀念,讓學生沿著一個健康、文明的審美軌道創新、開拓,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
教學內容主要涉及四大領域:造型·表現領域,設計·應用領域,欣賞·評述領域,綜合·探索領域。四類中仍以“造型·表現領域”為主要教學內容,約占總教學量的三分之二。
四、教學重難點:
通過美術教學,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 培養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從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人文素養, 為適應終身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習
慣和觀察能力,陶冶學生情操, 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造型·表現課:通過畫、剪、撕、貼等方式, 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 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 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設計·應用課:通過嘗試各種不同工具, 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 通過想想.、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的組合和裝飾, 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
欣賞·評述課:通過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 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感受, 并從中得到美的享受。
綜合·探索課: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象、 創作、表演和展示。
五、教學措施:
課堂上努力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開闊的空間, 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改變課程評價過于強調甄別與選擇的功能, 推行發展性評價,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 積極探究, 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課堂教學中注意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尊重學生的自尊心, 讓學生在教師的關愛中學習, 在玩中學, 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首先,教師方面:
做學生發展的組織者、促進者,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去實踐、去思考、去探索、去討論、去創作,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展示作品。
(1)、 做好課前準備,精心制作教具。
(2)、 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學生更多的創造空間,鼓勵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大膽創造,在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繪畫興趣。
(3)、 在教學環節和活動方式布局上,注意開放性和立體性,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4)、靈活改進示范過程的傳授方式,活躍課堂氣氛。
(5)、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少而精,并注意學科之間的聯系。
(6)、拓展教學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其次、學生方面:
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材料及所學知識,動腦筋制做作品,學會合作,并妥善保存自己的設計作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開闊視野,增長社會經驗。
六、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學能力:
作為一名兼職美術教師,應利用業余時間加強對專業的學習和研究,多研究新的美術動向,閱讀和學習美術教學的有關資料和先進的教學經驗,大膽嘗試,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本學期的教改課題確定為“美術創新教育的試驗與研究——讓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教育對象面向全體學生,旨在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運用多種工具材料進行藝術表現和藝術創造,獲得感知、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開拓學生的創新精神、技術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美術教案 篇9
一、學生知識能力,學習習慣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多的訓練,已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基本繪畫知識和技能,但在繪畫,動手過程中還缺乏大膽想象創造,這些方面有待提高。
二、教學內容
本冊共設有22課,分別為:神奇的小畫冊,三個好伙伴,五彩樹,頂天立地,瓜果飄香,高個子和大胖子,條紋乖乖,猜猜我是誰,形形色色的背景,小蝌蚪,點點聚會,排排隊,花格子小牛,自畫像,神鳥變樹,小小手,看醫生,請你告訴我,折紙動物,紙杯變變變,翻新的紙盒,會飛的娃娃。
三、教學目的任務
1、通過有趣的美術表現和欣賞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運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繪畫和簡單工具制作。
3、培養學生空間知覺,形象記憶,創造等能力。
四、教材重點難點
1、靈活運用工具材料,進行繪畫和工藝制作。
2、發展學生空間知覺,形象記憶,創造能力。
五、個人教研專題:組合作學習中學習習慣意識的培養
六、主要措施
1、做好課前準備,精心制作教具。
2、運用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繪畫興趣。
3、充分展示圖片,作品等教學手段,教師加以示范。
第1課神奇的小畫冊
教學目標:
1、巧妙構思折剪畫冊
2、大膽地添畫繪制畫冊
3、在制作、欣賞、游戲的過程中體驗美術學習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對比激趣,了解特點
1、教師出示兩本小畫冊,一本為普通的畫冊,另一本為今天要學習的類型。
2、讓學生對比欣賞,發現他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鼓勵學生質疑。
二、讀短文,提高興趣
自由讀短文,理解“荒唐”的意思。
小兔變個大灰狼,你說荒唐不荒唐。
你也做個小畫冊,畫一畫,翻一翻。
三、自學并操作
1、自學教材中的步驟,嘗試折剪制作畫冊。
2、教師講述重點:可以剪一刀或根據自己的設計剪幾刀,但不能剪斷。
3、學生嘗試添畫。教師制作一些卡片,上面繪有半截動物或植物或人物
的形象,鼓勵學生添畫出上半截或下半截的形象,為學生作畫提供參考。
4、添畫完畢后用膠水粘貼或用訂書機裝訂。
四、學生相互欣賞翻閱作品
1、學生把自己的作品翻給同學看,并講講其中的故事。
2、自評、互評。
3、學生交流制作小畫冊的感受,體會學習的樂趣。
第2課三個小伙伴一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游戲使學生了解三原色的組成紅、黃、藍以及由紅黃藍相互調節變成不同的橙綠紫。學生通過吹畫三原色使其互相混合自然變成三間色。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過程與習慣。
教學重點:三原色的認識以及吹畫的方法步驟
教學難點:畫面表現完整,三原色與三間色相互協調變化自然
教具準備:彩色墨水、白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三個小伙伴,你們看它們是不是很可愛?這三個小伙伴分別叫紅紅、黃黃和藍藍,他們想和我們做朋友,大家歡迎嗎?紅紅黃黃和藍藍可要好了他們經常抱在一起創造出了許多美麗的圖畫同學們看:這就是他們的'杰作。
2、吹畫作品欣賞
3、大家猜一猜他們是怎么在一起游戲的呢?有誰愿意試一試?
4、學生嘗試,老師不于評價
二、上新課
1、請同學們請出三個小伙伴紅紅黃黃和藍藍,把他們擺在桌子上
2、提問:紅紅是什么顏色?大紅黃黃是什么顏色?檸檬黃藍藍是什么顏色呢?湖藍。
3、剛才大家嘗試游戲的時候有沒有發現紅黃藍三種顏色相互重疊會出現什么顏色?對了,橙綠紫。
4、簡單的概念:紅黃藍這三種顏色在色彩知識中叫做三原色,他們可以調出許多許多的橙綠紫,三原色是調不出來的。
5、如果紅黃藍同時在一起,那么會出現什么顏色呢?——黑色。
三、根據不同的紙張進行作業
1、在普通白紙上進行吹畫練習,注意不同的兩種顏色或三種顏色的互相混合所產生的色彩效果。
2、在生宣紙滴上紅黃藍三種顏色看他們互相混合浸染出現的效果是不是色彩絢麗。
四、作業展示
1、互相觀賞互相評價2、三原色帶給我們的視覺感受。
美術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認知目標:讓學生認識大與小、高與矮的特征及相對性。嘗試用對比的方法表現大小與高矮的區別
[智育目標]:技能目標:通過創作活動,培養學生大膽想象、創新的精神,培養與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樂的意識
[素質發展目標]:情感日標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表現大小、高矮的對比關系,進行大膽而豐富的想象,表現出有情趣的內容
[教學難點]:敢于大膽想象,表現出有情趣的內容
教學準備
1.學具準備:水彩筆、油畫棒、16開彩紙、16開白紙、自己最喜歡的故事書。
2.教具選擇:水彩筆、油畫棒、16開彩紙、16開白紙
學生活動設計
集體創作,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
一.認識大小
1。出示一張半開白紙。
誰會用線條畫一棵簡單的樹?誰能用線條簡單的畫出一棵巨大的樹?請畫在這張紙上。
2。選一名學生用線條簡單畫樹。
誰能在旁邊畫一棵更大的樹? 比第一棵樹大嗎?你們怎么看出第二棵樹比第一棵大的?
3。通過比才能知道大小。大小對比使大的顯得更大,小的顯得更小。
我可以讓這些樹顯得更高大!在樹桿上貼一個很小的人。
4。你們猜猜什么地方會有很多這么大的樹?這個人來自什么地方?他是誰?
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就去大人國和小人國
二, 啟發想象
1。我們來到大人國和小人國時會遇到什么事呢?例如我們怎么在一起學習、吃飯、休息、勞動、娛樂。我們之間有沒有發生什么讓人笑掉大牙的.事呢?
2。我們每個人到了大人國和小人國都會遇到不同的事,十節課也說不完,誰沒有機會說都會失望,這樣好了我們先把自己遇到的故事在小組中講一講吧。
3。 巡視小組,了解學生討論情況,
引導學生從人與人,人與物的不同進行對比。選一幅最喜歡的作品講給身邊的同學聽。
找出想象豐富有情趣的同學準備代表發言。(注意選擇大人國和小人國不同地點的故事。)
4。選代表發言并適時給以肯定
三.欣賞優秀作品,指導學生創意繪畫。
四.小結下課
通過從學生熟悉的樹入手,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認識大小、高矮的相互對比性知識。讓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啟發思路,展開大膽的想象,豐富他們的故事內容。教師通過適時的引導、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通過引導學生討論如何表現出更大或更小的對比關系,豐富表現角度,打破畫面的單一性。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 《美術》教案05-15
美術教案美術教學教案06-05
美術教案模板《美術》教案05-04
美術教案10-27
經典美術教案02-22
美術的教案02-28
美術的教案02-04
經典美術教案03-05
(精選)美術教案10-01
(經典)美術教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