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生活隨筆(精選12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生活隨筆(精選12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節的生活隨筆 篇1
今天是中秋佳節!時至下午三點時分,天仍細雨飄飛。
因忙于籌備節日供品,還有忙乎小孩的瑣碎事,無暇得知氣象臺報告情況,是否今晚月光皓潔,還是連綿的陰雨天迎來漆黑夜空?我無從釋知,也不想先知,因為今晚是讓人倍感遐思的夜晚。5點時分,雨卻出其不意地停下來,這使我對今晚月明寄予希望。我不由心中祈禱:一年一度中秋節,月亮施恩澤,滿足凡人的欲望,撇開雨帽灑月明。7點時,一輪皎潔的明月高掛星空,溶溶的月光灑滿大地。這一景象是必然還是月神有意按排?做為平常人的我是無法探討結論的。
太陽,人們常拿他來比喻事業發展的輝煌,人格的磊落。而月亮的陰晴圓缺,卻能輕而易舉地勾勒出人們情感藝術聯想,把人內心情緒世界巨細無遺地披露出來,當月如鉤時,人們會情不自禁地想像著新的希望悄然滋生,事業發展的起點;而當圓月時,人們自然地想到和親朋的團聚。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月光美化了人類的思想情操,人類演繹月光沉寂、凄清美艷。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揮霍柔情,抒寫著一幕幕動人樂章,成為永恒佳話。
中秋節日,是甜品和水果最多的節日。潮汕人喜歡自己自做月餅,糯米碾成粉沫作皮,內包綠豆沙糖,放進油鍋油炸,味道甜美,口感:酥、脆、油粘、甜。吃上幾個,感覺油膩時,吃上幾個水果,腸胃也舒服。
潮汕人把月亮捧為女神,供品如女人衣裳,繽紛多彩。從八月初,少女們用彩紙開始疊各色各樣形狀的貢飾品,動物植物飛禽走獸。想像天宮嬋娥多孤寂,也夢想這些漂亮的物品能捎去她們的祈禱,帶給她們好運。月亮在潮汕人心中也稱月老,情懷初開的少男少女虔誠地企求月老能為她們牽拉一段美好姻緣,來曲只羨鴛鴦不羨仙。
八點時候,月光如洗,各家都紛紛搬桌子到門外,拜月儀式開始。我在小孩迫不及待的催促下,也開始拜月。香煙沓沓,樂聲悠悠。我們一家子坐在門前共賞明月,其樂融融。
俗話說:月怕十五,年怕中秋。中秋一過,一年也便緊靠尾聲。凝眸明月,我思緒萬千,感嘆時光飛逝。“山中自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人生短短幾十年,稍縱即逝。從呱呱墜地的那句哭聲,上天賜給我們靈魂,父母賜給我們肉身,那一刻,我們便有了生命。不要以為幾十年很長,不要以為日子還有明天,其實只是眨眼功夫,如鴻雁頭上掠過。當我們有了生命,隨之而來的是我們要怎樣走好人生這短暫的路程?在這人生大舞臺要扮演怎樣的角色,樹立理想作為,比如長大后要當:軍人、科學家、作家、政治家、教師、醫生、企業家、務農、工人等……古人有過周歲“抓前程”。就是在周歲生日那天,擺張桌子,上面堆滿了雜亂的物品,有筆硯書貼,有琴棋字畫,有刀弓箭囊,胭脂盒,首飾匣,花花綠綠衣裳,白銀、黃金,商幌……等。說是抓到那件東西便預計著你的人生走那方面。據說濟公活佛抓前程時抓了一串佛珠,后來真當起了念佛經人,進入空門。才女蔡文姬抓前程抓了支毛筆,樂壞了他父親。(如果說真的起作用,那么,我有必要怪父母,在我周歲沒讓我抓前程,以致今日落得不務正業。)
人們常說“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這句頗具哲理的警言,目的只是鼓勵我們做人要自食其樂,鼓勁我們去奮斗、去掙取、去拼博。而只要我們站在現實生活上,仔細思考一下,不難發現這句話本來便是錯的,命運掌握在他人手中才來得恰切。或者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才真是哲理。我們從小便樹立美好理想,但往往按排工作的人不是我們自己,而是別人,不是我們想干什么便能干什么的。初步定格我們人生方向的往往不是我們自己,而是我們的長輩,他們心目中喜歡的職業,或者說他們一生中未完成的心愿,我們跟著向往以及完成,便是理想職業。當然決定我們人生方向的也有主動權,只不過往往不盡人愿,機會是十分有限的。
人生無常,十年興敗幾多人,人的一生從生、老、病、死。你可能是從腰纏萬貫一夜之間成為窮人,也有可能從家徒壁立的人一夜間成富翁。你可能今天容光煥發,明白卻病榻在床。所以當你正處于水深火熱,苦難磨厄時,你無須自暴自棄,那是命運在考你對人生態度,淡然一笑,相信人善天不欺,三十河東四十河西。
人的一生是蛻變過程,不斷否定更新過程。經常我們會覺得過去自己是多么的愚昧、無知、考慮事情不夠圓滿周到,因此常常瞧不起過去的自己,認為現在的自己才是合格的,感覺和過去截然不同,改變良多。但在他人眼中,你未必和過去有所區別,因為他人還是保留過去你的形象。對此,也許你會悶悶不樂,埋怨他人對你的不理解,但我們真的便理解他人嗎?這時候你不妨學濟公師傅的一句:世人笑我太瘋顛,我笑世人看不穿。經常有寫文章的人,不經意時拿起過去的一篇文章,瞧上幾句后,汗顏過去的無知思想,幼稚、天真,用詞不當。于是,拿起筆涂鴉、修改,把原來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之后孤芳自賞地得意著,拿二十八歲的心態寫十八歲發生的事,如果時光能倒流,能重回十八歲來看二十八歲的文章,是不是也會嗤笑一聲?說不定十年二十年后,再回過頭看這篇文章時,感覺還是原來那篇來得真切!因為人在演變過程心里是矛盾的。
人的一生,圍繞你生活轉的人是:親人——至親、遠親、親戚;朋友——知已、知音、良師益友、親密的、要好的、最要好的、利益關系的;左鄰右舍;還有可能是對你虎視眈眈的敵友。而要怎樣處理好人際關系這層,對你的人生是最大要協,往往關系到你一生的發展前程。六親得力,求業機會多;朋友得助,就業道路坦蕩;左鄰右舍和睦相處,生活環境舒暢,所謂金鄰居銀遠親,遠水救不了近火;一二對手,勉勵你斗志。因此,做人最基本要做到:仁、義、智、德。對親人要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朋友講義——肝膽相照,福禍不離不棄;敵手講智——機靈對待,避免身敗名裂;對自己講德——善道而行,守德生香。
中秋節的生活隨筆 篇2
和章志中秋月圓,闔家團圓歡聚的節日,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流動著文化藝術的遺傳基因。文人雅士們甘愿墨筆,用古詩詞詞賦撰寫過過多相關中秋節與月亮的優秀作品名言。每到中秋節,大家競相對月當歌,神情達意,舒發離人的想思之情。古時候交通出行隔絕,行走不便,人生旅途,用時甚多,有時間作詩弄月,詞賦山水風景,情寄于當然界之宏偉群山河流。
山水游記璨若星空,以《永州八記》、《醉翁亭記》,也有《徐霞客游記》,名作優秀作品,寶貴的記憶財產,美麗的回憶。東坡先生曾寫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名詩句,將中秋節的想思情感表達,亦是恰切,無以言表。文人墨客的比較敏感、才能的爆發,一泄而就,變成了文學類上的高峰期。
孩童階段,影片《閃閃的紅星》,有組畫面記憶力深入:革命斗爭時代的中秋節,老紅軍給一群小孩子做月餅,邊做邊唱八月十五月兒圓,祖父為我做月餅呀,月餅圓溜溜甜又香哪。中央紅軍的初衷是讓貧苦大家的日子甜又香哪。納西族人有一個風俗習慣,年青人談戀愛,情感發展趨勢到籌備婚禮,男性老人購置月餅禮物,伴著中秋節上門服務女性家里,追討良辰美景吉日,一樁婚緣妙事從此明確。
納西族人文化藝術將中秋節明確為訂婚日,既是文化藝術也是日常生活。趕到房外,喜見上空懸一輪明月,雖有一些黯淡,但激動不已,仰頭凝視著。好景不常,云彩涌來,將月亮包囊嚴緊,空天復又暗淡。正為月亮勞神之時,耳朵里面邊傳出唧吱,唧吱的蟲類鳴叫,他們好像要召喚月亮亮相。
周邊的楸樹樹靜靜的矗立在山坡上,更提高了月色的濃厚。
在記憶中,中秋節的月亮時目前無,但內心的月亮卻越來越光亮。人一但到中年,生活不如意,職位的崗位職責,均是當擔原因。家人的離去,想念與日俱增,甚或明顯,期冀多守候她們,但工作更須要大家將月亮放進心里,默默地向前,抵達遠處。
中秋節的生活隨筆 篇3
"每逢佳節倍思親"。隨著天上的月兒越來越圓,思鄉的情愫也越來越濃。不管是在外地工作的,創業的,還是像我們打工的,此時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游子。此時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團圓。
我長年漂泊,打工在外,電話,成了連接親人的唯一紐帶。可每次通話,總是強忍著苦楚,省略了問候二老和妻兒的話。為的就是省幾個血汗錢。然每次撂下電話,鼻子總是酸酸的,眼睛總是澀澀的。
我的父親就像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馬,七十高齡了還不肯把手中的鋤頭放下。年邁的老母親已是滿頭白發,不僅要操持家務,還在養豬放羊。柔弱的妻子,在老父親的幫助下,承擔著家中一年的開銷和口糧。還有上大學的女兒,讀高中的兒子。這樣的現狀,叫我怎么放心得下。
無數次睡夢中的相逢,引起了醒來后的無盡牽掛。無數次的拿起話筒,又狠狠心地無奈放下。五百多個漫漫長夜,又有那一夜我不在思念妻兒,牽掛老人的無盡折磨中度過?我也明白"子欲養而親不待",我也知道"常回家看看"。可我更懂得做兒子的責任,更清楚做父親的義務!
城里的店鋪各顯神通地搞著中秋的促銷,城里的人們興高采烈地做著中秋的準備。可我只能把我濃濃的思鄉之情揉和在一天勞作的汗水里,隨著眼淚艱難地咽下!
那些有閑情別致的人在中秋賞月的時候興高采烈地"起舞弄清影"。那些喜附庸風雅的人在中秋團圓的時候怡然自得地"舉杯邀明月"。可我,自有我的過法:孤獨一人,在工地的一角,一瓶燒酒,半斤花生,讓思鄉的淚水在清冷的月光下縱情地暢流!當然我也不會忘記給親人們發 一張合成照片,讓他們看看"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游子在中秋的快樂場景!
衷心祝愿所有的打工者中秋合家快樂!
中秋節的生活隨筆 篇4
我的家鄉在福建詔安的一個小山村,在我兒時的記憶里,中秋是個好節日,因為可以吃到可口的月餅和水果。那個年代(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家庭經濟相對拮據,大多數人都還在為果腹而奔波。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家里才會買些節日的物品祭拜用。??記憶中的中秋似乎都是月朗星稀的,晚飯過后,媽媽會搬張桌子到曬臺上,放幾個月餅在桌上。那時候的月餅沒有餡,也沒有包裝,碗口大小,主要是用面粉做的,上面灑滿白芝麻,餅出爐后做餅師傅用毛筆在每個餅上寫一個紅色的“中”或“秋”或“月”或“圓”等字。這種月餅在我們當地叫“中秋餅”,當時物質相對匱乏,“中秋餅”要在中秋的前幾天餅鋪才有做,去買的時候都是剛出爐,還是熱乎乎的,吃起來格外的香。一家人圍著桌子吃著月餅賞著月亮,聽媽媽講古老而久遠的吳剛伐桂神話故事。在我兒時生活過的那個小山村,人們還有個習慣——賞月吃月餅的時候,要拿著月餅邀請月亮娘娘下來一起吃。大人們還會特地交代小孩子不能用手指著月亮,不然睡覺的時候耳朵會被割掉。孩提時的我們竟信以為真了????后來,社會發展了,經濟發達了,我們也搬離了小山村,住進了大城市。就這樣,我再也沒回過兒時的小山村過中秋賞月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秋節讓遠方游子思鄉之意更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中秋節讓恩愛之人情更切!??長大了喜歡中秋,喜歡中秋的祥和,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變遷;喜歡中秋的歡聚,喜歡在這樣的節日里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的變化。又是一年中秋時,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祈禱我的親人更加健康、我的家鄉更加美麗,也祝福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中秋節的生活隨筆 篇5
“又是一年中秋夜,月圓之時寄相思”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到了身在異鄉的我仰望夜空,嚼一口月餅,細細的慢慢的品嘗,不由的想起了兒時的中秋節日。
記得那時在我很小的時候,家里日子十分緊巴,父親雖然常年在外工作但對于我們這七口人的大家庭還是難以糊口,所以那時我們就盼著過節,因為到了過節就有點好吃的了。
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了八月十五,母親總是笑著對我們說:省時不省節,平時再省也得過節,然后從柜子里取出用紙包了很多層,而又寥寥無幾的零碎錢,從中取出一些給我,我一溜煙飛奔去代銷店,買了月餅跑回家。
母親早已洗干凈的手,小心翼翼的將月餅放在早已準備好的簸箕里,誰也不許動,我們那時都緊圍在旁邊看,攙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母親端著月餅來到院子里,找一個可以看見月亮的地方,跪下來獻上月餅,再對著月亮說一些祝福全家平安的吉祥話,然后才端著月餅回到屋里。還沒等母親放下簸箕,我們早以一擁而上,每人搶一個又大又好看的月餅。
母親笑著對我們說“看不你們急的,誰都有份。”
雖然我們都拿到了月餅,但是誰也舍不得先吃,只是久久的地雙手捧著它,宛如捧著一塊寶貝似的,生怕沒了,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直到母親先開口吃了,我們再也忍不住了,慢慢的咬上一小口,再咬上一小口……
這些兒時的事雖已過去多年,但那時的情景讓我記憶猶新,如今每每想起,我都會覺得十分甜蜜。
如今我為了夢想奮斗拼搏,但每一個中秋之夜,我依舊會仰望明月,心系故鄉,想起以前的日子,那時雖然很,卻快樂,有意義,耐人尋味……
中秋佳節,月圓之夜,我好想問候遠方的母親:媽媽,您現在身體還好嗎?祝您節日快樂也想問問身在異地的姐妹:你們在他鄉還習慣嗎?一切還順利嗎?
中秋節的生活隨筆 篇6
李白曾“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在唐朝放下的酒杯,又在宋朝被蘇軾遙遙接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一停一接之中,何止兩次追問?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的月亮,美得觸目驚心,唯其短暫。所有的寄托,所有的情感,都在這一夜抒發。千古明月,不變的是所有歸家的心。
但是,又有多少這樣的心呢?
暮色四合,天空已是潑墨的山水畫,雨仍在下著,淅淅瀝瀝,不絕于耳。此時的你,在做什么呢?忙著做功課,在應酬飯局,抑或在看電視,在發呆?還是在和家人團聚?又有多少人在尋找著月亮,透過鋼筋水泥的叢林遇見驀然的驚喜,遙想當年它是如何伴著古人走過漫漫春秋。
有多少人呢?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天空如有情,它終會老去。月亦是如此。它的陰晴圓缺,只能在古人心中留下詩意的悸動和感傷么。我們與古人相差的,還是那一份精細的心情。那些浩蕩心事,越來越遠。雨幕朦朦,今夜的月,是看不見了。是月亮離開了我們,還是我們拋棄了月亮?
當我們誦起“秦時明月漢時關”,總能感到萬里之外的呼嘯之氣;當我們吟起“秦娥夢斷秦樓月”,總能明了世間的寂寥;當我們遇見“萬古長空,一朝風月”,總能知曉明月真正照見了江山千古,滄海桑田。靜靜的,月光不變,它淋浴的卻是繁華的沙漠。閃爍的霓虹,張牙舞爪的伸向夜空。它們怎么會知道,萬千街燈,也亮不過皓月當空。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月如鉤,鉤住了一江春水,幾葉輕舟。那么它能鉤住你的目光,你的詩情嗎?這樣的如鉤新月,才讓你體會到了月圓的美好。月映人心。每個月亮,如你愿矚目,我們紛雜的心會擁有共同的見證。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月亮,愿你在逝水流光中覓見屬于自己最美的月亮,最美的詩情。
中秋節的生活隨筆 篇7
中秋節放假三天,為了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和用心體驗生活的習慣和能力。我布置他們以“中秋節”為話題寫一篇生活日記。
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寫好這篇日記,布置作業時,我作了簡單的提示,引導他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和體驗:
中秋節這一天,家里或者街上氣氛與平時一樣嗎?大街上、超市里和平時有什么不同?(可以從行人、商品、車輛等方面具體觀察)你們家里是怎樣過中秋節的?做了哪些菜?吃飯時的氣氛怎么樣?觀看中秋聯歡晚會了嗎?節目怎么樣?你印象最深的節目是什么?你賞月了嗎?中秋節的月亮怎么樣?這一天,你過得怎么樣?……
簡簡單單了為學生羅列了這么多之后,我告訴他們可以從中選擇其中的一兩個方面來記述中秋節這一天的生活和感受。
同學們會寫得怎么樣呢?在我的心里還是個未知數。
中秋節的晚上,全家都休息了。我躺在床上不禁想起了留給學生的這篇日記。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剛剛接觸作文,我知道這項作業對于一部分孩子來說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雖然我進行了簡單了指導,他們是否認真的領悟了,能用恰當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嗎?我不敢有過高的奢望,我想只要他們能夠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文通字順、真實地表達出來就可以了。
三年級的孩子初學寫作,我們一定要遵循他們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的規律,向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保護他們習作的興趣和自信心,千萬不能盲目提出各種各樣的過高要求,讓他們對寫作望而卻步。
想到這些,我提醒自己:在假期開學評講日記的時候,一定要努力去發現每個孩子日記中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一個真實的想法,只要能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對他們勞動成果的賞識,體驗到習作的自信和成功,我都要加以表揚和肯定。
起步階段的習作教學,要耐著性子,慢慢來,在等待中定會欣賞到不可預約的精彩!
中秋節的生活隨筆 篇8
農歷八月十五日我國傳統的中秋節。關于中秋,我記得小時候最喜歡聽奶奶講有關于七夕的神話故事了,當時聽了牛郎織女的故事,覺得好悲慘,奶奶也向我介紹了天空中的牽牛星與織女星,他們好像真的在中秋節那天晚上依偎在一起了。中秋因處于秋天的中間,故得名。我國民間把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中秋節作為家人團聚的日子,所以中秋也叫團圓節。
我愛太陽,但我更愛月亮,那種白玉盤似的月亮。在我眼里,太陽是個豪放,熱情的男孩,而月亮則是個溫柔,恬靜的女孩。我愛這種恬靜也愛這種優雅。再望著那輪明月,我感覺她如同天空中鑲嵌著的一顆碩大的明珠,光澤艷麗,閃閃發光;她如同一塊無與倫比而又價值連城的玉盤,純潔高雅,討人喜愛。瞧,天空飄來了朵朵淡云輕輕地遮住了月亮,只看見在云層中穿行閃光。她擠啊,使勁想鉆出來。一陣陣涼爽的晚風吹來,云散了,月亮重新露出了她清麗的臉蛋,像小女孩撩開了披在額上的烏發向大地露出微笑。我卻覺得那穿于云層的月亮似乎更蓬勃而又富有詩意。我又發現月姑娘正用月光鋪成一條小道,直延伸到我眼前,好像是在邀請我到她的家里去做客呢!
中秋節夜晚,我們一家人來到院子里,一人搬了把小椅子,靜靜的坐著,悄悄的等著,一輪明月的升起,終于,這個小女孩露出了小腦袋,看著人們,好像還有些羞澀,漸漸的,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她,呵呵,也膽大了起來,不停地爬向天空,我們一家人看著她,像看著一塊寶玉似的,一刻也不想將眼神兒轉移。
這是,姥姥拿出一盤月餅,給大家分開來吃,每個人都笑瞇瞇的,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心里美極了!
周圍依舊是那樣的寂靜,我也漸困了,悄悄進入了夢鄉,唯獨只有那輪明月依舊散發著那優雅,溫柔的光,依舊是那樣純潔、恬靜。好美麗的月色。
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中秋節的夜晚啊!
中秋節的生活隨筆 篇9
轉眼已過20載,迎來了第一個月圓之夜,與同學同度中秋的快樂,那歡快的場面早已沖淡了我心中幾絲潛藏在心中的憂愁、瀟灑地抬頭、揮手,告別花季將思父母之苦,踩在腳下義無反顧地,去跋涉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地。
在同學們齊心協力的努力下,我們早早把屬于自己的地方裝扮得如同自己的小屋,一般漂亮,早已沉浸在快樂中的我,猛然抬頭看見一輪圓如玉盤的月兒,早已淡淡地掛在薄如輕紗的天空中。這恰到好處的.修飾有種像可遠觀而不可褒玩的美景。
在井然有序的安排下活動激烈,而精彩地展開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跳棋然后是象棋、圍棋在智力與能力的挑戰中同學們都十分的開心帶著萬分的敬意與謝意,在晚會開幕之際我還代表班級向班主任,獻上最崇高的敬意——鮮花。這會兒,連班主任也與同學們玩起了智力考驗的游戲,題好歡悅的場景。在淡淡的音樂進行曲中一切都那么恰似完美。突然有種成就感,充斥著我的胸膛是啊,邁開第一步才能更快樂地走向成功。相信自己就能更快地爬上成長的階梯。
我們從沒像今夜這樣,特別地關注這天,邊的月兒人們喜歡在月下期,盼美好、聚餐賞景、飲,酒作詩做著團圓美夢而我喜歡在月下寄物托思在這種氣氛中無限遐思……
“坐望盈月東南起回想主思浩瀚游子心系慕大福慈父預晏在佳時。”讓我們在月兒、人兒、景兒的影響下去打撈成功的花兒吧!
“人有悲歡離月有陰晴缺”愿人人都能美夢成真學子都能滿載知識而歸。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在月下的團聚里天倫之樂回蕩滿堂月在哪兒?在水里在天上在畫里在心上去盡情地打撈屬于自己的那輪吧!
月是期盼月是掛牽月是幻想月,是浪漫,月是思念,月更是圓滿。今夜月如圓盤看不見殘缺的遺憾,今夜月光如水清澈著我們彼此的友誼,今夜月華如歌唱響我們心中的激昂。有你我們高唱,希望將快樂共享,所有夢都在生長,真心祈禱每刻都歡暢明明、暗暗、圓圓、缺缺的月亮告訴我們:人生有遺憾,耐住寂寞,堅持執著,去迎接新一輪較量奔向更遠的地方。
中秋節的生活隨筆 篇10
曾幾何時,飛馬揚鞭,奔騰萬里長河,只為追逐。今夜,此時,月圓人靜,閑敲棋子,期盼化身鳳尾蝶,碥躚花叢之間,傾醉月光之下,緩了流年,慢了歲月。
遙相思,多少次歡聚與離別,蘭舟催發,來不及盡述惆悵;故知偶遇,敘不盡悲歡迷途。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念叨著“人有悲歡離別,月有陰晴圓缺”,期盼著,遙望著,不可忘懷,終不能“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曲悲歌,多少個癡情男女,無休無止,等待著一個又一個失落,如這般“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這又何必,只是默默祈禱,等待,任歲月沖洗了漫漫的愁緒,淡化夜以繼日的煎熬,如此便好,只是苦了中秋,苦了曾經傾盡的年華。
月正圓遠離了塵世的喧囂,遠離了紙醉金迷,燈紅酒綠,任憑寒氣充斥著。今夜,此時,多少位古代騷人為之傾倒,望月興嘆,狂歌痛飲,留下了千古絕句,然而,這不正是傾訴的好時機嗎?“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這是第一個被這唯美的夜景馴服的人,而后子鍵,太白,東坡等等都為之相繼傾倒。或痛哭,或惆悵,或狂放,總之,這夜,注定是詩人們的夜,月,亦是詩人們的月,這一夜,屬于他們。
中秋的月,更為清晰,更為純潔,然而,這一天月也如往常一樣,但總會平添那一絲絲的哀怨,這一天代表著團圓,遠在他鄉的自己于遠在天邊的故人,是否也想到了團圓,想到了自己呢?“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半圓時的月給人以安慰,而今晚的月,又能給人什么呢?不過是一陣涼意,一陣傷感,一陣心酸罷了。
中秋的月永遠都是那么的不同尋常,有人說“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然而他們并不知道,也只有在那種遠離塵世的角落里,才能感到清凈,真正回到了自然。千年前奔月的嫦娥,想來應是無憾無怨,應為每一個人都會和嫦娥交談,用心,用詩詞。她,嫦娥,永不寂寞!中秋也是她一個人的節日。
中秋節的生活隨筆 篇11
近年中秋的月兒,似乎比小時顯大些,不知是軌道運行原因,還是個人的主觀感覺。
某一年特意看看,白且大,直楞楞現于東方天際,如唐代仕女滿敷米粉的大餅臉,呆呆的,全無平素的靈性。不見淡淡云霞裊裊相依,唯有璀璨煙花,暗夜中騰空而起,妝點出盛世的一派繁榮。
國人說到節日,總離不開吃。屈原行吟江畔,“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感國憂民,想不開投了江,于是有了端午節,大家吃起粽子,賽起龍舟。
中秋的圓圓月餅,不知為誰而設,為哄董永與七仙女的孩子么?為岳家軍做的軍民同心餅么?“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蘇軾是多情的,吃著月餅,想起兄弟子由,又寫出“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詞句。
中秋還早,月餅已大量上市。近年提倡簡包裝,反腐倡廉,月餅似乎已轉回只用于吃的功能。我最愛的,是街頭小鋪現烤的栗子餅,其次為五仁,覺得美味且放心,不會用陳年舊餡。
某年中秋傍晚,看著單位發的那些月餅,不知怎么,忽然不喜歡。街上去尋栗子餅,人家早已收工過節,遺憾了好幾天。中秋一過,月餅們的使命完成,沒賣完的,有返廠變身為其他點心的,也有直接拿去粉碎做豬飼料的,據說,豬還不愛吃那玩藝兒。
曾幫忙做過月餅,先用白砂糖熬糖稀,用葡萄干、花生、芝麻、白糖、紅綠山楂條和蒸過的面粉調餡,將油、面粉和糖稀按份量稱好,和好,包入餡料,模具定型,表面抹上糖水,入烤箱里烤。做出的私房月餅,全無半點添加劑,吃著放心。
千里月明,桂花香里,思念的不僅是那種味道,更多是,是附著其上的思念與回憶。
那一年,借助母親的力量,從家庭主婦的角色里解放,回歸為流浪的職場小白領。女兒當時剛會走路,每每打電話問起,總說,“孩子聽話著類,家里有八月十五做月餅沒用完的葡萄干,山楂條,自己抓一把就出去玩了。”
月移花影,秋風送爽,又是一年中秋。思鄉情切,寫著寫著,忍不住掉下淚來,該回家看看母親了,也不知她在做什么。
中秋節的生活隨筆 篇12
記得之前沒有微信的日子,每到節日,守著手機,一個字一個字的為每個人打出節日祝福,想把最真摯的祝福送給對方。
如今節日的氛圍越來越濃,我卻越來越不想過節,越來越受不了節日的熙熙攘攘。尤其是來到南方之后,每到一個節日看到街上到處是拎著雞,拎著鴨,朋友圈里全是曬團圓菜的。
我始終逃離著餐桌上的親情,更不喜歡把親情當做下酒菜。
從小就不喜歡聊家常里短,也不擅長虛情假意的問候。遇到聊的來的人,恨不得抓著人家聊個不停,遇到不想聊的人,一句都不想說,遇到討厭的人,連看都不愿意看一眼。
今天中秋節值班,早上穿過一個長長的菜市場,雞鴨魚肉,瓜果蔬菜,攤販叫賣聲此起彼伏,我一個人帶著耳機,聽著詩集,仿佛不食人間煙火。
別人認為我對于親情是冷淡的,更多的時候我是寧肯被誤會也不想解釋的。
我執著于親情的純粹。我把親人朋友放在心里而不是問候里。
今晚看到一對老夫妻在粉店吃粉,老爺爺穿著病號服,應該是在旁邊的醫院住院。今天又是中秋節,沒有見家人陪同。兩個老人默默的吃粉,吃的很安靜。靜的讓你覺得,不管這世界如何,只要有人安靜陪伴即可,無需山珍海味,一碗粉也是最深情。
記得,第一次高考失敗,一路很沮喪的背著行李回到家,媽媽問考的怎樣?我回答不怎樣。我以為接下來會是一頓責罵,沒想到媽媽只說了一句,餓了吧,給你煮碗面條。
那時家里正在建新房,那碗面是在臨時搭的棚子里煮的,那紅紅的番茄,那金黃的雞蛋,活在了我的記憶里。
闖蕩在外的時候,每當遇到過不去的坎了,每當堅持不下去了,每當累的看不到光的時候,我就給自己煮一大碗面,自己一個人靜靜的吃完。一大碗面吃完,湯喝完,我又過了一道坎。
所以,親情對于我,一碗面就夠了!
這碗面足夠我抵擋這世間的薄情,也足夠我品嘗這人間冷暖!
有人說嫦娥是孤獨的,常年只有玉兔相伴,也許她是孤獨的,但是她在天上早已看清了這人間,我寧愿相信她是享受這孤獨的。
【中秋節的生活隨筆】相關文章:
隨筆:中秋節的生活06-10
難忘的中秋節生活隨筆03-11
生活隨筆精選03-11
生活隨筆02-04
生活如雨-生活隨筆04-13
生活隨筆生活雜感05-23
生活隨筆:小生活06-02
近來的生活-生活隨筆04-23
生活的無奈生活隨筆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