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心的感覺隨筆
幸福,是心的感覺
生活中不缺美,缺的是發現美的眼睛。有句話說得很精辟:“山坡上開滿了鮮花,但在牛羊的眼中,那只是飼料。”生活中不缺幸福,缺的是發現幸福的眼睛。有句話總結得挺到位:“幸福就躲在下一條街的拐角,只要你去找,就找得到。”
佛祖說,幸福是心的感覺。只要你想要幸福。讓自己的心情愉快起來,你就一定能夠得到真正的幸福,幸福和哀愁通常會同時敲響你的心門,作為心的主人,你把誰邀請進來,你就將與誰同在。
如果我們想的都是快樂的念頭,我們就能快樂;如果我們想的都是悲傷的事情,我們就會悲傷;如果我們想的是不好的念頭,我們恐怕就不會安心了;如果我們想的凈是失敗,我們就會失敗;如果我們沉浸在不必要的痛苦之中,大家就會有意躲開我們。
對于每個人來講,你可能是幸福的、滿足的,也可能是不幸福的。因為你有權選擇其中的任何一種。決定你選擇的因素只有一點,那就是你是接受積極的還是消極心態的影響。而這個因素至少也是所能控制的。
你是否覺得煩惱、孤寂、不幸、痛苦?你是否感受過快樂?你是否品嘗過幸福的味道?煩惱、孤寂、不幸、痛苦、快樂、幸福,這些都是形容詞,而所有的形容詞都是相對而言的。沒嘗過痛苦,又怎知何謂幸福的人生?總是到緊要關頭才發現,幸福早就放在自己的面前。人的幸福,是人們對它的理解和感覺所賦予的,其實,幸福與否只在乎你的心怎么看待。不幸又豈非人生之必經?
人有時候很奇怪,每每擁有幸福的時候,不懂得這些就是幸福,總是要到失去以后才發現,幸福早就放在了自己的面前。肚子餓壞時,有一碗熱騰騰的面放在你眼前,是幸福;累得半死時,有一張軟軟的床讓你躺上去,是幸福;哭得傷心欲絕時,旁邊有人溫柔地遞過來一張紙巾,是幸福……幸福沒有絕對的定義,幸福只是心的感覺。
幸福與否,只在乎你的心怎么看待。你要是總感覺自己錢沒有別人多,地位沒有別人高,妻子沒有別人的漂亮,丈夫沒有別人的體貼,孩子沒有別人的聰明,你能感到幸福嗎?佛祖說,不幸往往源于自己,煩惱往往源于比較,痛苦往往源于不知足。心好一切都好,心美一切都美,心快樂一切都快樂,心幸福一切都幸福!
當你擁有了一顆愿意發現美好、快樂和幸福的心時,你就擁有了一雙從紛亂的世界中找到幸福的佛眼,你就會是一個幸福的人兒,你的幸福就能像花兒一樣綻放!
也說人生三境界
關于佛門中人生的三大境界有這樣一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為人生的第一境界。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在人生之初,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山山水水在他的眼中都是最直觀最鮮活的事物,真真切切,活靈活現。這是人性最純潔最本真的時刻。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此為人生的`第二境界。隨著年齡不斷增長,經歷的世事也越來越多,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已經不是當初所認識的那個世界,這個世界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與自己最初的認識也是越來越遠。進入這個階段,山自然不再是原來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原來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成了人的主觀意志的載體。原本對世界充滿的愛,對人熱情的心,漸漸被冷漠替代,認為這個社會都是功利化的,沒有人之初的善良,也沒有原本對夢想天真的執著。許多人追求一生,勞碌一生,心高氣傲一生,最后發現自己并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終生。很多人一生中都只活到這個境界,這又是人生的一大悲哀。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此為人生的第三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一般處于這個境界的人都是經歷過人生的歷練與磨折后,看穿世事悟透人生的人。人這個時候便會專心致志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與旁人有任何計較。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梅妻鶴子的林逋,都是這樣一種人。處在這種狀態的人看透了人生的各種無奈,品盡了人生的甘苦,卻能夠脫離其中的苦楚,好似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他們脫離了世俗的苦海,尋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快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佛語怕是他們淡然心態的最好寫照。一切毫不在意,萬事放下,不為世俗所苦,真正得到超脫。
在佛門還有著關于人生三境界的另外一種說法:佛說樹樹皆菩提,人生三境界莫過于“忘記自己是誰、忘記此地是哪里、忘記還有生死這回事”。
說到“忘記”的境界,我們自然會想到佛經里的那個小故事。小和尚和老和尚一起去化緣,小和尚畢恭畢敬,什么事都看著師父,走到河邊,一個女子要過河,老和尚背起女子過了河,女子道謝后離開了,小和尚心里一直想著,師父怎么可以背那個女子過河呢?但他又不敢問,一直走了20里,他實在憋不住了,就問師父,我們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那女子過河呢?師父淡淡地說,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可你卻背了她20里還沒放下。
大和尚的話充滿禪意,仔細想想,也是人生的道理。人的一生像是一次長途跋涉,不停地行走,但是把什么都背在身上就會苦不堪言,越走越累。應該學會適度放棄、適度忘記,永遠保持輕裝上陣。
“忘記自己是誰”作為第一境界,就是將自己忘記,就是“忘我”,就是要學會舍得,學會放下,踏踏實實、專心致志地往前走。把自己的心完全融入到你要做的事情中,沉浸其中,達到忘我的境界,才能收獲你想要的成功。人不能太在意付出多少努力,付出多少汗水,也不能太在意損失了什么,只要你一心一意地去把這件事盡最大的努力做好,成功也好,失敗也罷,總之自己努力了,已經收獲了經驗,這已經足夠了,有些事情,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忘記此地是哪里”作為第二種境界,說的就是物我兩忘的“忘物”,就是要將人生中那些虛無的東西徹底拋棄,是對整個周圍世界和現實時空的超越。古人有“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氣之盛衰”的說法,很有道理。只要不為環境所迫,不受外界干擾,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就沒有干不好的事。
“忘記還有生死這回事”作為第三種境界,也可以說是人生最高境界了。正如一位方丈所言:“施主的肉胎系白白所得,談何懼與不懼!”試想,連死都看透了,還有什么放不下、看不開的呢?自己這一身肉體凡胎,能夠來到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是白撿的。逍遙也罷,痛苦也罷,奮斗也罷,頹廢也罷……都是一生。只要明白了這樣的道理,還有何懼呢?
【幸福是心的感覺隨筆】相關文章:
幸福的感覺情感隨筆05-09
情感隨筆:幸福的感覺05-04
幸福的感覺-生活隨筆05-07
幸福是自己的感覺-生活隨筆05-09
生活隨筆小記《幸福的感覺》05-09
身心都幸福的感覺隨筆05-07
幸福是心的感覺人生哲理02-14
幸福是心的感覺精美作文05-27
心的感覺散文隨筆(通用20篇)05-29